志工時數認定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另外網站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志工服務招募訓練獎懲要點也說明:(3)步道志工: ①服務全日:依實際服務時數計算,以小時為計算基準(逾30分鐘以1小時計)。 ②指定當次任務之領隊或組長者,得由本處認定服務時數。

中國文化大學 生活應用科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王惠珠所指導 許宜榛的 勞工工作壓力與睡眠品質之相關性研究 — 以大臺北地區為例 (2021),提出志工時數認定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勞工、工作壓力、睡眠品質。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勞工關係研究所 林淑慧所指導 郭佩淨的 以角色理論觀點探討志工與勞工模糊地帶 (2020),提出因為有 志願服務、志願服務者、角色認同、角色模糊、角色期待、勞動概念的重點而找出了 志工時數認定的解答。

最後網站12年國教服務學習時數爭議又起則補充:林燕祝指出,家長反映孩子到派出所當志工欲取得學習服務時數,未料警察 ... 對於到派出所的時數是否認定,他強調,只要學校有同意,就應該認可,若有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志工時數認定,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勞工工作壓力與睡眠品質之相關性研究 — 以大臺北地區為例

為了解決志工時數認定的問題,作者許宜榛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瞭解大臺北地區勞工工作壓力與睡眠品質之現況,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勞工在工作壓力與睡眠品質上的差異情形。並探討勞工工作壓力與睡眠品質之相關性;以及分析勞工背景變項、對勞工工作壓力與睡眠品質的影響。以「調查法」進行資料的收集與分析,以18-65歲之大臺北地區勞工為主要研究對象,施測樣本總回覆 1142 份,有效問卷 1116 份,有效問卷回覆率為 98%,研究工具包括:「個人背景資料表」、「工作壓力量表」與「睡眠品質量表」。所得資料透過 SPSS 22.0 進行分析,分別以描敘述性統計、單一樣本 t 檢定、獨立樣本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進行分析。主要研究結果如下:一

、大臺北地區勞工「個人背景變項」對「工作壓力」之差異情形1. 個人背景變項對「工作壓力」會因「年齡」、「疾病狀況」、「工作年資」有顯著差異。2. 個人背景變項對「工作壓力」會因「教育程度」、「子女人數」、「工作年資」、「工作時數」、「職務類別」部分有顯著差異。3. 個人背景變項對「工作壓力」並不會因「工作地區」、「性別」、「平均月薪」、「給薪狀況」而有顯著差異。二、大臺北地區勞工之「個人背景變項」對「睡眠品質」之差異情形1. 個人背景變項對「睡眠品質」會因「年齡」、「婚姻狀況」、「疾病狀況」、「子女人數」、「給薪狀況」及「工作時數」有顯著差異。2. 個人背景變項對「睡眠品質」並不會因「工作地區

」、「性別」、「教育程度」、「工作年資」及「職業類別」而有顯著差異。三、大臺北地區勞工工作壓力與睡眠品質之間具有顯著的相關性1. 大臺北地區勞工在「工作壓力」對「睡眠品質」部分「整體睡眠品質」、「主觀睡眠品質」及「日間功能運作」均達顯著「中程度之正相關」。2. 大臺北地區勞工在「工作壓力」對「睡眠品質」部分「睡眠潛伏期」、「睡眠時數」、「睡眠效率」、「睡眠困擾」及「藉助藥物入眠」均達顯著「低程度之正相關」。

以角色理論觀點探討志工與勞工模糊地帶

為了解決志工時數認定的問題,作者郭佩淨 這樣論述:

因生活周遭有許多在不同單位擔任志工的長輩,常會分享各單位運用志工人力情形,但從長輩言談間總覺得志工被單位賦予的工作職責似乎違背志工最初本意,甚至將志工當成廉價勞工使喚。故本研究主要從政府機關(構)及民間單位志工督導與志工兩種身分別來探討單位運用志工的動機、其分配志工協助機構公務活動的狀況、以及內部同仁提出志工支援可能面臨風險與參與狀況及從志工觀點探討勞動概念,並以角色理論為基礎,當兩者身分同時出現時,所產生角色模糊及角色認知和期望的差異。採用深度訪談法,採立意抽樣,以台南地區政府機關(構)及民間單位志工與利害關係人志工督導為受訪對象。經研究結果發現:1.政府機關(構)及民間單位為了解決人力不

足運用志工人力2.政府機關(構)及民間單位對志工角色認知的差異會影響志工與正職人力工作職責3.志工提供勞務方式受限政府機關(構)及民間單位規範要求4.志工與勞工兩者間的角色模糊造成志工濫用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