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馬仕皮夾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愛馬仕皮夾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周曉軍寫的 職人親授:手工皮革製作:別出心裁‧絕不撞包的情感工藝 和(德)托馬斯·瑞德的 機器崛起:遺失的控制論歷史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網紅報警哭訴6萬愛馬仕皮夾遭竊菜鳥房務嚇哭!她不關版還原 ...也說明:名模林志玲結婚入住的台南晶英酒店爆發竊案疑雲。一名女網紅昨天貼文,指控剛畢業一年、年僅23歲的房務員清房間時,趁機偷走愛馬仕皮夾及化妝品,市價6萬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有意思 和機械工業所出版 。

最後網站愛馬仕皮夾|ETMall東森購物網則補充:愛馬仕皮夾. 高相關; 最熱銷; 價格低到高; 價格高到低. - 搜尋. 共0 件商品. 全部; 超商取貨; 24小時到貨. TOP. 購物服務. 直配大陸 · 網購包裝減量 · 境外肉品防疫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愛馬仕皮夾,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職人親授:手工皮革製作:別出心裁‧絕不撞包的情感工藝

為了解決愛馬仕皮夾的問題,作者周曉軍 這樣論述:

超過十年的經驗,馬騮老師可以很負責地告訴大家, 從完全不懂到初有小成,學會皮革製作所需要的時間大概是5天!   清楚解析製作概念   皮革材料說明、製作工具介紹,入門製作技巧詳述   逐步拆解製作步驟   零錢包、長皮夾、單肩包,從基本款開展萬千風貌   卡位處重疊的皮層如何消除?立體黏合的技巧是什麼?   透過馬騮老師的達人指導,帶你輕鬆走入皮革製作的美好世界   關於工具   原本設計多齒數的菱斬,是為了加快打孔效率,但菱斬的齒數越多,拔出來越費勁。透過親身測試,發現其實2 + 4 齒即能滿足大家製作上90%的需求。   關於心法   一般來說,從方便穿針、皮料厚度以及操作便利

上綜合考量,所需要的線材長度,基本上即孔徑長度的4倍。   關於撇步   想增強黏合力度?黏合前,不妨用小刀刮花皮的邊緣,透過摩擦力的提升能有效增強黏合力。 作者簡介 周曉軍 (馬騮老師)   知名皮革職人,2008年創立了馬騮手工皮革品牌,自此沿用「馬騮」為作品署名。個人作品先後被《新快報》、《南方都市報》、《南風》、《中國皮界》、《艾格》、《中國皮革網》等報刊雜誌報導;設計的男女包先後獲得「中國箱包設計大賽」銅獎和銀獎。而他說,這是幸運的眷顧而已。 第一章 皮革入門 第一節 手工皮具製作前的準備 1. 場地準備 2. 工具準備 第二節 皮革材料基本知識及選購方法 1. 什麼是皮革

2. 適合手工製作的皮革種類 3. 皮料選購小知識 第二章 入門製作與技巧 1. 裁皮下料方法 2. 皮面處理手法 3. 皮背處理方法 4. 打孔方法 5. 手工縫線方法 第三章 跟著馬騮實踐學習 第一節 入門必備練習—零錢包製作方法 1. 整體皮件的製作 2. 四合扣的安裝 3. 折疊組合 4. 打孔 5. 縫線組合 6. 安裝面扣 7. 磨邊和拋光 8. 製作更多 第二節 弧度差尺寸的掌握—二折款經典錢包 1. 製作組件 2. 黏合前的準備 3. 組合卡位 4. 組合縫製 5. 卡位與外皮的組合 6. 打孔縫合 7. 打磨拋光 8. 製作更多 第三節 綜合運用技巧練習與拉鏈的縫製—小

手包/綜合型錢包 1. 製作卡位組件 2. 製作拉鏈袋 3. 製作側面風琴位 4. 綜合組合 5. 製作蓋子 6. 組合縫線 7. 製作更多 第四節 立體尺寸的計算與簡單塑型掌握—小方形長筒單肩包 1. 包檔製作 2. 掛耳的製作和組合 3. 包身與包蓋的組合 4. 安裝磁吸 5. 內袋的製作和組合 6. 包檔和包身的組合 7. 製作包帶扣 8. 製作包帶 9. 製作皮環 10. 組合肩帶 11. 製作更多 後 記 前言   從事手工皮革製作已有一段時間了,不經意一數下來,竟從二十多的青春年華做到現在已是三十有餘,教過的學生就像列車般的來過一班,又走掉一班,最初製作的教學皮具也從原色漸變

成棕色,留下的只有歲月的痕跡。   在匠人生涯中,總有一些粉絲問我,由於經濟上和時間上的無暇兼顧,能否推出一些線上的課程,例如影片、書籍或者一些語音講座,每每至此,我總是無奈搖搖頭,並非吝嗇,而是這裡面不可控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尤其對於滿腔熱情的新粉絲,他們往往猶如一張白紙,吸收能力最強,但也最容易被誤導走偏。打基礎一直都是最重要的,雖說是一門興趣,可總覺得不能擔當誤人子弟之罪名。倒是從開課進行培訓以來,便一直思索如何把教學與現場進行分離。   如此又經歷幾番春秋。這段期間,遇到了更多的朋友,有還沒畢業的年輕人,懷著滿腔熱血,憧憬著成為著名的獨立匠人,過著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自由自在的生活;有

創業過程遇到挫折,希望開創手藝工作室或者原創品牌再次挑戰的;還有身兼要職,位高權重的高階管理者,希望尋求一個棲息休閒的寧靜時刻⋯⋯他們的共同煩惱幾乎都是,怎麼才能把這門手藝做得更好更厲害。對此,我也甚是苦惱,因為馬騮老師也和大家一樣,每天都在苦苦探索怎麼可以進一步提升。   所幸的是,經過幾年的沉澱和思考,發現對於一些入門的技法和思考方式,還是能進行分享的。在這次教學書籍的撰寫過程中,馬騮嘗試保持一個初學者的心態來旁觀自己的製作歷程和想法,在細細梳理後,形成此番文本。在書中並沒有刻意去製作一些華麗而別緻的款式,採取的都是最為基本的技法和簡約設計,並加上有限的小提醒。希望能給大家一種「噢,原來

這麼複雜的設計是這樣得來的」的驚奇。   然而,手藝活仍是一門慢藝術,它沒有任何捷徑可走,不是說看了幾本書本或者添置一些新器材就有大躍進的。它需要時間的沉澱,對自我風格的追求,以及錯誤的改正。而這個狀態就像騎自行車一樣,只能意會不能言傳。馬騮願意和大家一起體會和分享,在皮革製作的世界裡一起成長。   最後,要感謝一直在製作過程中參與拍攝的陳超茗女士、為後期圖片調色調光的龔倩雯女士以及參與編寫校對的陳清梅先生。   紙上得來終覺淺,要製作好的皮具,唯有不斷的練習練習再練習。不說了,長江後浪來推前浪了,敲下此番文字後,馬騮只能挑燈夜補也。 馬騮 手工皮具製作前的準備1. 場地準備首先

,你得準備一張一公尺長的結實桌子,以便我們展開一系列的敲打錘切等活動,要是能「淘」到一些傳統老實木桌子,手工製作的氛圍更佳。但是最為關鍵的,是一張結實、粗大的桌子,玻璃面以及市面上有雕紋的桌面是不適用的。2. 工具準備這裡先允許馬騮老師給大家糾正一個觀念:隨著購買管道的發達和郵政便捷,很多愛好者開始追求少見而又昂貴的工具,不少商家還樂不疲此地介紹到,這是愛馬仕專用的,這是某某匠人獨自研發的不傳工具,要製作就先把工具配齊等。於是初學的小夥伴們先不管濟事不濟事,湊齊一套再說!似乎配全了就能做出大作。其實大可不必,在手工匠人眼裡,任何工具都是好工具。不管價格高低貴賤,不管自己隨意拼湊還是高級進口,只

要它適合我們某一個製作技巧,適合我們使用習慣,它就一個完美工具。當然,那是不是說追求高級工具就不好呢?這是沒有絕對判準的,在馬騮老師看來,絕世寶劍固然能令武功增色不少,但練到上乘境界,落葉飛花亦皆可傷敵。內外兼修的話,當然是最好不過。好了,言歸正傳,製作皮具需要的工具讓馬騮老師為你一一道來。1. 菱斬最具備特殊性的一種專用工具。需要藉助此工具在皮革上敲壓出一個個不同的孔徑,以方便穿線縫合,也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建議大家選購純日本進口的ELLE或者CRAFT品牌的菱斬。此款工具齒目數量和間距各有規格,有1齒、2齒、4齒、6齒甚至10齒的,一般最常用的是2齒 + 4齒組合。基本可以完成所有的皮具走

線要求。2. 皮錘除了配合菱斬進行打孔作用外,還可以用於皮面組合時敲壓結實或者一些五金件的安裝敲壓。為了不損傷其他鐵製工具,錘子採用硬塑膠頭的最適宜,不太建議鐵或金屬錘頭。3. 切割墊板用於進行工藝操作的底板,承擔各種裁剪,敲打的第一道防線。市面上品種繁多,常見的有台灣九洋的綠色墊板,內含白芯,能夠反覆進行切割。為了方便日後裁割大面積皮料,建議選購A2尺寸以上的墊板(60cm×45cm)。

愛馬仕皮夾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來到了第二天的影片~~~這三個小皮件我真的很推坑!絕對是愛馬仕入門級小物👍🏼現在小包當道,再小的包應該都裝的下啦🤣真的好用讚讚~~

我找了幾條很美的圍巾,喜歡的話可以直接網上買也便宜
Dior圍巾~不住台灣的讀者可以直接在24S電商下單
https://rstyle.me/+I-qTcAzh4mbytdozH-YVMA
ACNE STUDIOS 灰色混羊毛
https://rstyle.me/+ACiHkXsqQQEwqJ-oS7XHTQ
格紋款 網上限定
https://rstyle.me/+z7-Fm-QRGlCynB7pnMX5KA
這條配色好美
https://rstyle.me/+C8Df-BBZY52_WBowIrDeIQ
羅威這組小香水很適合送禮~
https://rstyle.me/+VFKWGA7F-vbwo90TqOrwzA
https://rstyle.me/+fcZM58xzuxkBUvTXFX6vPQ
愛馬仕護唇膏 有貨了趕快買起來!!
https://rstyle.me/+VGANooYOTPME7z6YG3HVCQ
愛馬仕唇膏 色號18 很日常的顏色 百搭款
https://rstyle.me/+30hVCGHCf5i5tf7Ev96emg
愛馬仕唇膏 色號21也好看
https://rstyle.me/+D3kqXpSZT1FXoGmsSEOxAg
愛馬仕唇膏 色號48 這支是霧面最熱賣的顏色
https://rstyle.me/+hQ1rjYYGA2yhQo_YmqqCkw
愛馬仕唇膏 最新限量款的 顏色很讚讚
https://rstyle.me/+9UDEIUzwA6xTUFMPfzeDog
香奈兒唇膏
https://rstyle.me/+XNcwPXy6cfjXcE0HEiWN_A

📣來追蹤我的二手/全新閒置商品吧!
Instagram帳號:Stella_closet_sale
https://www.instagram.com/stella_closet_sale

這幾個國外電商很好逛
Selfridges
https://rstyle.me/+qjxLOIGm53KH-nfvhXLisQ
Farfetch
https://rstyle.me/+W3bKwAJ8j10DJIej42pRTQ
Mytheresa
https://rstyle.me/+k3zbc_W8T5RJi639HNG7Uw
24S
https://rstyle.me/+i9lA6v5LqLDigCQdxHek9g

看其他影片👇🏻👇🏻
聖誕倒數DAY 1 / Dior圍巾開箱
https://youtu.be/6WM7dk14we0
五雙必買精品靴子
https://youtu.be/RRJjZn6RYdM
近期愛用彩妝 高雄Vlog
https://youtu.be/qFOHvkr8mVY
秋冬新品開箱
https://youtu.be/fT3vsosGZ18
五樣香奈兒必買商品
https://youtu.be/x-yEsjwO7Wg
週年慶開箱
https://youtu.be/DLbwdmwbxBk
Hermes Mini Halzan包包評測
https://youtu.be/xzV595j3hx8
精品開箱之outlet挖寶
https://youtu.be/zsZhn84Jcgs
週年慶逛街Vlog
https://youtu.be/kcT6FQ-gM1I
六款愛用精品包包
https://youtu.be/vuL8X2gkE3k

沒有追蹤我IG的趕快去找我~💖
➕帳號 stellalaii➕
https://www.instagram.com/stellalaii/
------------------------------------------------------------------------------

留言請注意基本禮貌,感謝!

工作洽談請Email我💌[email protected]

🔔更多日常生活請追蹤我的Instagram!
IG的動態每天更新喔~
✅Follow my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tellalaii/

✅Facebook Page專頁 ▶This is Stella◀
這邊會有妝文分享~雖然更新很慢😆
https://www.facebook.com/stellalai0612/
-----------------------------------------------------------------------------

有什麼問題都可以留言跟我說❤️

機器崛起:遺失的控制論歷史

為了解決愛馬仕皮夾的問題,作者(德)托馬斯·瑞德 這樣論述:

機器與未來是息息相關的。在戰爭中鍛造出來的控制論一度成為了前所未有的能夠預測並預見未來智能自動機的工具。與此同時,兩股對立的力量共同塑造了未來的控制論願景。一方是對於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之希望:暴力行為減少,工作變得更加人性化,游戲更加娛樂化,政治更加自由化,戰爭不再那麼血腥。「思考的機器」會帶來進步,這深深地嵌入在那些現代主義者的信仰之中。但反對勢力同樣塑造了迫在眉睫的技術變革所帶來的控制論假想:它充滿了一種對這樣一個世界的恐慌——機器人會使工人陷入失業,機器會傷害人類,核心系統會崩塌,大量的監控和隱私泄露,機械化逆行。樂觀主義對抗悲觀主義,解放對抗壓迫,烏托邦對抗反烏托邦。本書探討了將控制交

於機器,與機器交互或通過機器進行交互的含意。機器能把人類從骯臟、重復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嗎?能把人類從令人抓狂的交通擁堵中解脫出來,並使得我們的工作、生活和游戲更加社會化、互聯化,但同時更加安全和放心嗎?或者,現代社會正不知不覺走入一個慢慢失去控制的危險的勇敢新世界?我們是否正在無意中建立網絡化的經濟,表面上這種經濟直接伸進了我們的口袋和手提包中,但它隨時可以戛然而止,甚至有可能在關鍵樞紐上崩塌?通過把前所未有的控制權委托給這些前所未有的、互聯化的智能的機器,我們發達的社會需要承擔多大的風險?〔德〕托馬斯•瑞德(Thomas Rid)倫敦國王學院軍事研究系教授,畢業於德國洪堡大學;因其對戰爭中的信

息技術歷史和風險方面的研究而聞名於世;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賽博安全與沖突、新技術與不規則沖突、戰爭與媒體等;被《經濟學人》雜志評為「賽博戰領域的開創者」;所著《機器崛起》除本書中文版外,已被翻譯為英文、德文、俄文、日文、土耳其文等多種語言。 本書評價中文版作者序推薦序一推薦序二推薦序三譯者序 重現的自動化願景前言序言第一章 戰爭中的控制與通信 無論是機器還是人都無法單獨在戰火中發揮作用,人機交互界面最初在解決防空問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現在我們只是看到了機器人戰爭的開端,人為失誤正逐漸從競賽中消除:未來,機器將戰斗到底……第二章 控制論 控制論足夠連貫並將成為一個新興的領域;

但它也足夠不連貫以致吸引了眾多不同領域的學者。隨着機器智能的增加,也帶來了更多的風險,未來的世界將是一場機器與人類大腦的極限所進行的艱難抗爭。第三章 自動化自動化的過度炒作主要是因為對就業數據以及對新機器時代將如何影響這些數據的誤解所致。由於人類與低等生物以及機器間的區別開始變得模糊,人類的獨特性以及因這種獨特性而擁有的權力可能會因此開始減弱。第四章 有機體 人機交互,並不僅限於人類的體能,同時可適用於人類的智能,計算機成為了人機交互的主體。機器處在令人不安的活躍之中,而我們自己卻在令人恐懼地處在惰性的狀態。第五章 文化 這種人-機類比很強大,沒有潛意識可以超越人的控制,每個人都可以控制他或她

自己這台「機器」。 但技術本身太狹隘、太令人生厭、太孤立。只有與反主流文化結合,與朋克為伍並增加其藝術氣息時,計算機才變酷了。第六章 空間 「賽博空間」,意味着喚醒一個虛擬且沒有實體的計算機網絡世界,用戶可通過控制台和門戶”駭入”。賽博空間的前景是顯而易見的。既無處不在,又虛無縹緲, 是一個充滿自由的空間,也是一個充滿戰爭的空間。第七章 無政府主義 加密無政府主義呈現了人們對於機器不可動搖的控制論信念。它結合了對於機器崛起的傲慢信仰和對於計算機以及網絡社區將使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的堅定信念。第八章 戰爭 未來戰爭的另外一個新特點將緊隨這些新式武器大幅增加的速度而出現:控制論戰爭將是自動化的。計算機

已經為朦朧的密碼學藝術帶來了一場革命。第九章 機器隕落 控制論始於戰爭,也終將歸於戰爭。它先是喚起了人們的希望,然后崛起,最后迎來了機器的隕落。控制論的這種發展模式就是喚起希望、崛起並隕落,是一種籠統但卻連貫的歷程……致 謝 參考文獻 「賽博」(Cyber)真的會有什麼含義嗎?這個概念是從哪里來的?最近許多人都在問這個問題。我在倫敦國王學院的學生在問,美國空軍「賽博戰」的軍官以及五角大樓的戰略家們也在問。神秘的英國情報人員在問,銀行家、黑客和學者們同樣在問。他們都在為計算機網絡的崛起以及這種崛起會對我們的安全和自由產生什麼影響而備感糾結。同時,他們將前綴「賽博」置於許多其他

事物前面,例如「賽博空間」(Cyberspace)、「賽博戰」(Cyberwar)等,使之聽起來更具科技感、更前衛、更時尚、更引人注意,並且有時也更具諷刺意味。盡管已經在賽博安全(Cybersecurity)方面寫了許多文字,但我仍然不能為他們提供一個「好」的答案。這令人備感挫折。同許多人一樣,我也只能將「賽博空間」的出身模糊地指向一個古怪的故事:一本寫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科幻小說,威廉•吉布森(WilliamGibson)的《神經漫游者》(Neuromancer)。據說,不屈不撓的吉布森將「賽博空間」從他虛空的想象中摘了出來,然后把未來塞進了他那台由愛馬仕在1927年打造的橄欖綠色便攜式

打字機中。對吉布森而言,這個藏在機器內部的電子空間毫無意義但又令人回味,作為其科幻小說主人公的游樂場,是對外部物理空間的完美替代。吉布森想要的,僅僅是一個毫無瑕疵的舞台。關於「賽博空間」出身的這個故事,雖然不切實際,但卻已重復上演了無數次。令人驚嘆的是,21世紀我們所面臨的對於公民自由和國土安全最為巨大的挑戰之一,往往可追溯到這本小說中關於一個癮君子藏身於幻想中的計算機網絡的虛構故事。這有可能是正確的嗎?這就好像是歷史始於1982年的一個幻想。吉布森的故事如何能適應一幅更加宏偉的藍圖,適應一條眼光更加長遠的文化和技術發展路線?「賽博空間」究竟是如何從吉布森孤獨的打印機跳到五角大樓那充滿了未來主

義並且人滿為患的賽博司令部的?根據傳聞,到2010年,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及其英國同行——英國政府通信總部——工作中快速增長出來的部分,不知何故變成行話所言「賽博相關的」了。后來就發生了2013年的重大情報泄露事件。NSA和GCHQ被曝光的技術能力令其許多同盟和隱私權益活動家們都憤恨不已,但也使得世界上許多令人生畏的間諜機構都自愧不如,「泄露事件向我們展示了一條巨大的技術鴻溝」。與此同時,隨着多國的間諜和黑客不斷地從計算機主干網絡中截取大量知識產權和敏感的個人隱私數據,重大網絡侵入事件持續爆發升級。到2015年,少數幾個能夠提供安全解決方案的公司所構成的全球「賽博安全」市場市值已超過750

億美元,並且還在以兩倍的速度膨脹。這些新威脅即便是在經濟困難和緊縮時期也是十分危險的,因此,多國政府和軍方划撥給「賽博安全」的預算不僅沒有削減,反而在快速增長。但是,關於這個世界上最令人激動、最昂貴、最險惡的想法的真正出身和故事仍然是一個謎。因此,我們又回到了本文的起點,「賽博」是從哪里來的?這一概念經歷了什麼樣的歷史?它真的有什麼含義嗎?帶着這些問題,我開始探索,《機器崛起:遺失的控制論歷史》便是我的發現。「賽博」是一條變色龍。對華盛頓的政客們而言,這個詞語代表着可以隨時使整個城市陷入混亂的電力故障。對美國國家安全局而言,它代表着沖突和戰爭,同時代表着被罪犯和特務竊取的數據。對倫敦市的政府官

員們而言,它代表着巨大的安全漏洞、銀行資金的流失和公司聲譽的損毀。對特拉維夫的投資者們而言,「賽博」觸發了他們對於人類與機器融合、指尖觸感敏銳且聯網的超動力假肢以及可置入人類柔軟皮膚之下的硅晶芯片的願景。對於東京的科幻迷們來說,它代表一種逃避現實主義但也代表一種頗具復古色彩的朋克美學,代表着反光太陽鏡、皮夾克、磨損破舊的落滿了塵土的小玩意。對於波士頓浪漫的互聯網活動家們來說,它是一個嶄新的自由國度,一個超越了專制政府和執法機構控制的世界。對於慕尼黑的工程師們來說,它代表着嚴格的控制,以及由計算機控制台操作的化學工廠。提到「賽博」,舊金山上了年紀的嬉皮士們會懷舊地回想起整體主義、迷幻劑和「啟動大

腦」。而在那些對屏幕上癮的年輕人看來,「賽博」可能僅僅意味通過視頻聊天進行的戀愛。這個詞語拒絕成為一個名詞或是一個前綴。它的含義就等同於避實就虛、模糊和不確定的。但不管其含義是什麼,它總是震撼人心的,也總是與未來有關,並且一直都是。一種驅散迷霧的方式是學習20世紀最具分量的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概念——控制論(Cybernetics)——的歷史,這一概念給予后人的遺贈隨着21世紀的到來而變得更加重要。控制論是關於機器的一門通用理論,它是一門試圖掌控計算機化進程之迅速崛起的奇怪的戰后學科。自20世紀40年代發端之后,控制論始終與計算機、控制、安全,以及不斷發展的人機交互密切相關。歷史表明,一個關鍵的

機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特別是在這次史詩般的對決中出現的防空問題。為了把致命的新型轟炸機打下來,地面炮兵需要復雜的彈道計算機——要比人類這種「計算機」更快更准確地執行動作,並能讀取預先計算好的射程表,為此必須發明機器來完成這一任務。不久之后,用當時的特殊語言來說,「機械大腦」(mechanicalbrains)便開始「思考」。機器之崛起由此拉開序幕。1940年,在上述事件發生期間,一個離奇的故事開始在麻省理工學院偌大的校園里流傳。諾伯特•維納(Norbert Wiener),一位古怪的數學家,在讀到有關榴彈炮和炮彈的內容時受到了啟發。在咯吱作響的計算機的協助下向藍天射擊,這一念頭深深地吸引了

這位矮矮胖胖的教授。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他從電氣工程師們和武器設計家們那兒汲取了一套復雜的想法,理順、精煉、重新包裝,然后以一種慷慨的姿態,像是將糖果撒向一群飢餓的孩子一般,將他的創作扔向了熱切的公眾。時機恰到好處。20世紀40年代末,軍事力量上的技術奇跡開始滲透到工業和私營經濟中。公眾需要有人來解釋這些新技術以及它們出現的目的。走進控制論吧,這是一種關於未來機器及其潛力的大膽理論。維納和他熱切的助手們向機器施加了魔法;同時,受自身理論的蠱惑,他們賦予機器「精神」以及一種可延伸為狂熱崇拜的訴求。工程師、軍事家、政客、學者、藝術家以及活動家,都開始將他們的希望和恐懼投入到會思考的機器未來之中。機器

在戰后的崛起跨越了一道巨大的拱門:拱門最重要的錨點伴隨着20世紀40年代末維納划時代的著作《控制論》的出版而出現。這位戴着厚厚牛角架眼鏡的極富男子氣概的學者揭露了閉環反饋、自穩定系統、能夠「自我」調整行為和學習的機器的魔力。自動機自此有了它們的目標,甚至可以進行自我復制,至少在理論上是如此。機器突然看似栩栩如生了。隨后的故事非常引人入勝,這個火熱的新學科轉變了接下來半個世紀內「計算機」的含義:從毀滅的機器到慈愛的機器。到20世紀40年代后期,這種看待控制論自適應系統的新穎奇特的觀點,給江湖騙子和武器工程師們同時帶來了啟發,從山達基教到推動了冷戰的波音公司。控制論承諾可以引導偏離的導彈擊中目標並

因此被沖昏了頭腦。到20世紀60年代,它導致了能夠裝備核轟炸機的機械外骨骼的出現,同時導致了嬉皮士之間更為深刻的聯系的建立。它還提高了空軍戰斗機的殺傷率,並電子化地「啟動了」舊金山的反主流文化。20世紀80年代,機器內部的控制論天地出現了,一個充滿了對更加自由和更加美好的社會之向往的神秘地方——也是一個充斥着戰場和戰爭的激烈領域。這段扭曲的控制論歷史牢牢地掌控着我們對21世紀的技術、安全和自由的寄托。最終,控制論本身——經常被簡寫為「賽博」——將獲得自20世紀中期以來它所預示的那些神秘機器所具有的全部特性:控制論是自適應的,前所未有地擴張了其范圍和深度,不可預測且頗具威脅性,但也是誘人的,充滿

了承諾與希望,並總是預示着未來。《機器崛起:遺失的控制論歷史》是我解開7個截然不同的控制論歷史謎題的嘗試,每個謎題都在一個特定的十年里達到了頂峰。本書的主題涵蓋甚廣:從自主機器人、外骨骼以及行走的卡車,擴展到虛擬現實目鏡和自動回郵器;有時,出於保持本書重點的考慮,可能會因為書稿的主線已經跳到了下一個十年,而中斷某一章節中的某些具體問題調查。章節內容按照年代進行組織,但某些主題可能會有所重疊。例如,在20世紀60年代,控制論同時塑造了人們對於未來的人類軀體、工作以及社區的願景。新章節的起始敘述也可能會因此而在時間上產生倒退,以此來闡明與已經討論過的事情同步發生的那些事情。既然討論的焦點是控制論神

話的歷史,那麼「首先」要考慮的一個詞,就是神話。神話深深地根植於我們的集體記憶中,在每一次轉折的重要關頭都塑造了我們對於技術的理解,即便我們還未真正認識到這一蘊藏了控制論歷史遺產的羊皮書。與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語言相比,神話——正如政治學理論[1]中一個非常著名的說法所表達的——並不意味着某些事情在實際上就是錯誤的。神話與事實並不沖突,它們補充了事實。說某件事情就像神話中說的一樣在運作時,並不意味着它「只是」一個神話。相反,政治和技術神話往往都很真實,並以一種強有力的方式在運作;而且它們可能與我們觀察到的、客觀的事實非常對應。與此同時,神話至少在三個方面又與現實不同。首先,神話在某一個給定的時刻

會超越現實、經驗和技術的限制。機器的崛起總是被投射進未來的場景中,而非現在或過去。證據總是供不應求。當然,那些控制論作出的承諾,無所謂對錯。任何對於未來的願景,在到達預測中的未來時刻或看到未來某些蒼白的版本成為現實之前,都不能被證實或證偽。在控制論的信徒們看來,要相信控制論對於未來的描述需要的不僅僅是證據,更需要信念。而神話能使控制論的描述更容易被人們相信。控制論與生俱來的不確定性被籠罩在科學和技術毫不畏縮的表述之下,使得學識與崇拜之間的界限在幾十年里一次又一次變得模糊不清。這一切是如此微妙,又頗具誘惑。控制論神話的威力是如此強大,以致它的創造者們都為之瘋狂。技術神話以一種堅定承諾之形式展現:

半機械人將被創立,比人類更具智慧的機器將被發明,奇點正在臨近,「賽博空間」終將被解放。神話尚未被事實證明,但它聲稱要同經驗事實一樣確信且嚴謹,免受爭論與矛盾。信仰穿上了科學的外衣。其次,神話並非因其內容,而是因其形式而引發世人矚目。神話的基礎看起來是親身經歷過的、清白的、不爭的事實:計算機運算速度越來越快,機器聯網的范圍越來越廣,信息加密程度越來越高。但與此同時,控制論神話產生了飛躍,它為自身所蘊含的意義增加了一種特殊的形式,而這一形式總是情緒化的。神話之所以令人信服,是因為它呼吁着人們深植於內心的信念、希望,更多時候是對於未來技術及其社會影響的恐懼。這些信念依托於願景和投射、流行文化、藝術、

小說及科幻小說、戲劇、電影和故事而成型。但控制論神話缺乏明確的文化傳承,往往被暗中追溯到小說中。例如,科幻小說,就激發了20世紀90年代關於國家安全的辯論。有時,那些冷靜的專家們甚至也會寫小說,用文字拼寫出關於未來沖突的反烏托邦願景,以從無法忍受的事實枷鎖中解脫出來。20世紀90年代的加密活動家們,一些熱心且頗具影響力的狂熱分子為贊頌加密信息傳播而發起了一場運動,都毫不掩飾地把科幻小說推薦為「賽博空間」和「無政府主義」的「源頭」和重要靈感。控制論神話的第三個且最為核心的特征在於,它們超越了當下。神話故事的描述形成了一條連接過去和未來的通道,從而將一個社群中的共享經驗保留在人們鮮活的記憶中。對於

政治和歷史神話而言,如閃電戰中德國納粹對倫敦進行的攻擊,更穩定的錨點是在過去。政治神話刻畫了一條從過去某個事件通向未來的清晰路線,並將現在看作是這條線上的一點。久而久之,它成了一個社群中共享身份的締結組織,一次又一次地被聖保羅大教堂和英國皇家空軍的周年紀念日活動喚醒。對於控制論神話來說,情況卻恰恰相反:更穩定的錨點總是出現在未來,或更准確地說,出現於一個群體共享但模糊的對於未來的想象中——某個既不太近也不太遠的時間點上。黃金范圍大概是往前推20年,足夠靠近歷史以便從過去進行推斷,同時也足夠遠離歷史以勇敢地面對未來的新思路。其結果也是同樣有效的。技術神話描述了一條從未來連向過去的線,並將現在視為

線上的一個點。控制論神話創造了一種自己能夠預測未來的強烈錯覺:相信我,這就是未來的樣子。這不是小說或預測,這是還未發生的鐵的事實。如果要把技術神話當作一條通向未來的有效且可行的路徑,它需要被人們長久並反復地使用,它要求人們一次又一次地重申神話中的承諾。也正因如此,它會作為並將繼續作為一種福音。正如德國哲學家漢斯•布魯門貝格(Hans Blumenberg)在其《神話創作》(Arbeitam Mytho)一書中指出的,這需要「圍繞神話進行工作」(workonmyths)。這就是本書的用武之地。這條通往未來的神秘之路可能會是一條標示明確且筆直的道路,也可能是一條隱蔽的、向后的而不是向前循環的道路,

可能會反復地遭遇已被克服的障礙。人們圍繞控制論神話所進行的工作,簡單來說,既可以重復又可以克服過去錯誤的想法。它可以是模糊的,也可以是清晰的,后退的或前進的,可以是陷阱或是出路。本書即有意成為像《神話創作》那般的一本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