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台中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慈濟台中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沈瑞琳寫的 綠色療癒力:台灣第一本園藝治療跨領域理論與應用大集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服務專線 - 台中慈濟醫院也說明:總機專線. (04)3606-0666 分機9. 電話轉接服務。 ; 意見反應. (04)2536-5959. 提供建議及讚美。 ; 預約掛號服務、慢箋領藥. (04)2536-3315. 人工掛號作業,需提供身分 ...

育達科技大學 觀光休閒管理系碩士班 顏碧霞所指導 陳麗麗的 志工參與動機、休閒參與及幸福感之探討-以苗栗圖書館為例 (2021),提出慈濟台中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圖書館志工、參與動機、休閒參與、幸福感。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創意生活設計系 林沂品所指導 陳威綸的 探討混合通風模式對校園廁所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混合通風、CFD數值模擬、廁所的重點而找出了 慈濟台中的解答。

最後網站台中慈濟醫院於111年08月27日(星期六)舉辦「GCP人體試驗 ...則補充:中國醫藥大學暨附設醫院研究倫理中心版權所有@2014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 Hospital Research Ethics Center All Rights Resserved. 電話:04-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慈濟台中,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綠色療癒力:台灣第一本園藝治療跨領域理論與應用大集

為了解決慈濟台中的問題,作者沈瑞琳 這樣論述:

台灣第一本園藝治療跨領域理論與應用大集   本書是台灣第一本結合醫學、復健醫學、身心醫學科、教育、免疫學、景觀、園藝、香草、花藝設計師的園藝療法大集,理論、有個案、有課程設計,最適用從事輔助醫療、志工團體、學校輔導、親子教養以及心理諮商人士。   當然也推廌給喜歡園藝的愛花人,居家療癒、養生保健最實用。   什麼是園藝治療?   園藝治療是藉植物啟發人的五官六感,從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以及接觸自然大地,感受植物的能量,產生愉悅的心情,可以療癒和撫慰人的心靈,有助於治療病人,也能增進一般人的身心靈健康。   「園藝治療」是治療人?還是治療植物呢?當您初次聽到「園藝治療」時又是如何認知的呢

?作者認為是「學習當自然的朋友」。大自然是一位多元型態、充滿智慧的益友,在它身上,我們可以獲得不同面向的智慧增長、學會感恩、鼓舞內心自省的機會、健康的增進、快樂幸福的感知,在它身旁讓人感覺安全而自在。   其實園藝療法是一種透過園藝、農藝等相關活動參與,在自然環境中或園藝活動,以植物為媒介,透過栽種或活動參與,讓人與自然界、植物間產生心靈對話,並對於身體面、心理面有療癒效益,經由融入→體驗→共鳴→分享的歷程,察覺自然及發覺植物生命的美好與感動。   透過大自然的空間場域,讓一般人或身心障礙者可以透過尚好的知覺去感覺自然中的美好,失去雙眼,還有耳朵可以聽見聲音,或是觸覺感覺等都是不一樣感知環境的

知覺體驗,一樣可以體驗自然的美好,並喚醒遺忘的可用知覺。   首次大公開:50個園藝治療活動設計案例   有時過度執著於園藝相關領域的技巧、美學展現,反而是活動失敗的主因,「好」的活動設計是「因人需要而異」;沒有所謂「最好的活動設計」,只有「最適合的活動設計」。   在治療上,活動一定要「量身打造」,避免設計超過患者、障礙者或高齡者個人體力、肢體活動、認知能力所及的活動,反而因為活動而讓個案產生不安及挫折感。因為活動難度太高,志工或治療師的協助操作比例過高,導致作品都是志工完成的,這樣就失去了園藝活動的真正意義與效益。   100種常見植物圖鑑活用   無論是園藝、景觀、花藝,還是操作園藝治療

及盆栽設計時,要「以植物為本」為出發,尊重植物的個別特性及環境條件的需求。就是因為植物有生命,沒有先確認將來栽培的環境條件,就貿然以主觀喜好的進行盆栽組合或栽種計畫,常是植物成長惡夢的開始,也無法為園藝治療個案帶來生命的觀察及感知等療癒效益,甚至是挫折感及沮喪的情緒來源。   所以要開始進入綠世界,成為植物的好朋友前,需對植物與環境進一步的認識,無論是居家的園藝、景觀、花藝療癒空間佈置,還是操作園藝治療活動,首先要確認活動開始的季節(攸關播種發芽、移植、阡插適期與否)、擺放地點的日照強弱(攸關植物個別的光線需求,以及開花花期、播種發芽、阡插成功與否)、空氣與溫度(攸關植物個別的溫度需求所牽動的

成活、花芽分化、結果實與否條件)等條件,這些都是影響植物成長的關鍵。   不一樣的自然療法,100個五官六感體驗,  啟動植物帶給你奇妙的自我療癒能量! 本書特色   植物不可思議的心理療癒力→   園藝療法有用嗎?13個中外實例動人分享。  園藝療法用在哪裡?與醫生學者5場跨領域對話分析。  園藝療法如何用呢?50個園藝治療活動設計案例大公開。  該從哪些植物開始?100種常見植物圖鑑活用。 作者簡介 沈瑞琳   景觀與遊憩碩士  留日景觀設計師、講師  東西洋花藝設計師、講師  香草植物研究家  亞太園藝治療協會園藝治療師   認證資格:  日本國家造園技能士(國家檢定資格)  日本NFD

花藝協會本部終身講師  日本小原流花藝學院教授資格  美國AFS花藝協會國際講師暨太平洋區指定教室  CIFD花藝協會教授暨指定教室  亞太園藝治療協會認證園藝治療師資格  台中市社區大學合格講師資格   著作:  趣味盆栽小花園  香草廚房好好玩  盆栽變身小花園(麥浩斯出版)   沈瑞琳老師的交流園地  e-mail:[email protected]  部落格:blog.xuite.net/winnie.shen60/garden 推薦序 ~ 人與自然的整合照護推薦序 ~ 替代療法為人類帶來幸福感推薦序 ~ 台灣流的園藝治療作者序 ~ 拼出幸福的藍圖 Chapter

1園藝療法有用嗎?  13個中外實例動人分享六個W一個H解讀園藝治療分享1>>我很棒,我會種玫瑰分享2>>希望種子搭起老人小孩的情感分享3>>拈花惹草敲開難民的心門分享4>>園藝是給媽媽的元氣補給站分享5>>從大自然找回心感分享6>>農物生產找回自我價值分享7>>銀髮族在園藝中玩生活分享8>>單手也可以成為料理達人分享9>>園藝活動紀錄異國聯姻的幸福御守分享10>>銀行變咖啡館,讓身障者走入社會分享11>>注入園藝能量,廢廟再生分享12>>花園是醫院的心臟分享13>>在園藝工坊發現自己潛能 Chapter 2 我親身體驗,踏上了6趟園藝治療之旅老年生活的幸福園地 ~ 西野醫院得如畫的園藝治療

花園 ~ 淡路景觀園藝學校自給自足大家庭 ~ 智能障礙者福利單位「川崎學舍」看見綠色療癒力 ~ 風之花園真實版的開心農場 ~ 智能障礙者福利單位「惠光園」心的力量,看見生命的感動 ~ 慈濟醫院台中分院 Chapter3 園藝療法用在哪裡?與醫生學者5場跨領域對話分析【園藝治療在復健科】與醫生的對話(長庚醫院嘉義分院復健科主任 許宏志園藝治療活動建議 【園藝治療在身心醫學科】與醫生的對話(台中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主治醫師 鄭存琪)園藝治療活動建議 【園藝治療在高齡者照護】與醫生的對話(日本九州西野醫院院長 西野憲史)園藝治療活動建議 【用自然療癒力提高免疫力】與學者的對話(台灣體育學院競技運動學系

主任 方世華)園藝治療活動建議 【園藝治療在教育學】與學者的對話(逢甲大學教育資源中心執行長 鄧鈞文)園藝治療活動建議 Chapter 4 園藝療法如何用呢?50個園藝治療活動設計園藝治療活動的設計要領★園藝治療規劃設計前的分析要點★園藝活動的設計及操作流程★活動流程10個步驟★園藝治療活動志工的角色扮演★園藝治療師、治療助理、志工自我檢驗★活動中的禁忌★在醫療院所或社會福利單位園藝活動的志工基本作業流程★在醫療院所或社會福利單位園藝活動的志工留心事項 視覺體驗活動課程★四季風景★花、葉、昆蟲的形體紋理★趣味藝術★人造景觀★動態的景觀★日的移動景觀★觀察植物的成長歷程★觀察有機蔬菜的生命歷程

聽覺體驗活動課程★水流★風動★蟲鳴鳥叫★動物行動的聲音 嗅覺體驗活動課程★香氣植物聞香體驗★香草組合一盆OK★香草萬用膏★雕塑心型迷迭香★迷迭香香氛圈 味覺體驗活動課程★香草茶★南瓜手工麵條★檸檬香茅御飯糰★薰衣草手工餅乾★迷迭香奶油抹醬★五香肉桂豆乾 ★古早味的麵茶 觸覺體驗活動課程★室內盆栽組合★變身趣味繽紛花草椅★花園取材創意桌花★香草花束包裝★盆栽包裝★靜思語葉拓★素燒娃娃玩創意★自然風吊盆★室內角落盆栽組合★收集秋天的落葉壁飾★彩繪盆器種花趣★壓花 ★貼畫 身體活動及環境覺察體驗課程★田間活動(整地、做畦)★生命的繁衍:播種、阡插、疏苗、移植★採收 Chapter 5該從哪些植物開始

?100種常見植物圖鑑活用了解環境要件基礎栽培入門增加美感的資材「友善感知」室內植物「友善感知」室外草本植物「友善感知」室外木本植物嗅覺及五感香草植物香花植物健康的蔬果類種子小森林有攻擊性的植物 推薦序1 Nature & Humans Total Care人與自然的整合照護   面對現今人類與自然「生命」狀況的危機,集結各類科學、文化、藝術的成果,並嘗試構築成實踐行動的智慧指標。在「人類與自然的整合照護」中,除了關注於人類關懷的面向外,人類與自然共生、重視人類與自然的相互關係、人類需與自然深度的對話,你將發現人類是受到自然界的照顧而存在的。   以「人類與自然的整合照護」做為對象的研究領域

  首先是對於「人的生命與關懷」的學問領域,生命關懷領域,包含醫學、醫療、護理、復健、社會福利、教育……等。   第二為「自然領域的學門」,有關生物學、動物學、地理學、農藝學、園藝學、生態學、環境學、庭園學、景觀建築學及都市計劃等。   第三有關人性的「人類學相關的學問」,如哲學、心理學、倫理文學、藝術民族學、民俗學、神學、宗教、考古學等。   第四則是攸關「人類社會學門」,如社會、歷史、經濟、法律、政治等。『人類與自然的整合照護』是跨領域的一門整合學問,需要跨界研究的合作,給予人的   「生命」與自然的「生命」整合性的關懷,並且是一種以實踐觀點,將綜合科學、綜合藝術整合發展出新的範例。  

 在醫療、社會福利、教育領域發展出,實踐型的綜合科學及藝術領域的學門,是直接連結人的「生命」與自然的新領域,例如園藝療法、園藝福利、騎馬療法、障礙者騎馬,動物治療(寵物療法)、藝術治療、障礙者藝術、森林療法、障礙者體育、全人格的治療醫療、統合醫學、心理諮商治療、一般性通用設計的「非藥物關懷療法」(或稱為輔助療法、另類醫學)。   「人與自然的整合照護」的目標和方向性   一、 實現WHO憲章「健康」的定義   全面性物理的、精神的,心靈與社會的福利動態狀態,並非狹隘的以身體有無疾病所認定的健康,而是廣義的定義身心靈健全,全方位高品質的健康。   二、重視決定社會健康的因素   為改善整合照護及

目標,創造健康的前提條件有八項:1.和平2.住所(住的環境)3.教育4.糧食無缺5.收入(意義的勞動)6.安定的環境7.資源的保存8.社會的公平正義 。而要維持一個這樣的社會,主要因素是自然和農業、園藝的領域。   三、統合東西洋的睿智   進行人類研究的同時,應該也重視東洋醫學、東洋哲學以及古代開始的口傳治療等。以東洋結合西洋,並整合近代、現代及古代科學,且納入原住民先人的智慧作為目標。   四、全球化的社會是不可缺的   沒有國籍分別,並且跨國性的合作是必要的。雖然醫療、福利、教育會因國家的政策和經濟系統而有所差異,但其中不乏全球性共通的課題,因此跨國性的醫療、福利、教育領域的合作是迫切需

要的。   五、由看病的醫療開始來診斷人的醫療   人與自然的整合照護,是重視自我療癒力、當事者活著的力量、主體性、自我主宰權。提供一個回復健康、維持健康、增進健康的方法,而透過找出疾病的原因(病源、心理社會面向),因而找到疾病生成論,並解決疾病進而增進健康。「健康並非僅從有無疾病或異常症狀的有無來定義。而是涵蓋維持生命和延續生命繼續存在、提高生活品質、主宰人生能力的程度等多面向來整合定義。」   六、無論是公共地域的健康或地域性社會其自我治癒能力都該被重視   各式各樣的社會病態,產生著各種各樣讓人感到不順利和疾病,人接觸自然,並在自然中復甦,進而讓人和人類社會恢復甦醒。   相信以作者所受

過完整的專業養成教育及累積多年出色的經驗,沈瑞琳老師定可作為台灣園藝療法的開拓者,也非常的期待妳在園藝治療領域中,可以持續不斷活躍著。期待「台灣流」的園藝治療可以持續不斷發展與茁壯。為妳加油!加油! 亞太區園藝治療協會理事長 菅 由美子 推薦序2 替代療法為人類帶來幸福感   首先恭喜沈瑞琳小姐再次出書。   現今的社會環境與十年前兩相比較有了很大的變化。就在人們無限制的生產與製造、無限消費的社會型態下二十世紀已終了。如今邁向新的二十一世紀的當時,追求QOL之「全人型健康生活品質」提升是社會持續的目標,因此「環境保護」議題該受到重視,我們都該勇敢站出來大聲疾呼。   園藝療法的觀點   現今社

會追求各式各樣的便利設計及效率提升,因而簡化了一切,反觀個人的存在價值、屬於個人的人生,也在追求便利時代的同時被忽略,並且阻礙了生活的規律,如今生活繁忙而緊張,似乎普遍成為現代人的生活模式。   想要每天過著自己喜歡並屬於自己自在的生活渴望,這樣的內心需求日漸的強烈。而接觸自然,並在綠色療癒力中,思索自己生活步調的人也正在增加當中。   這樣的社會環境中,『園藝治療』身負有極大且重要的使命,藥物或打針等方法被高度的期待著,但它們並無法全面幫助患者治療病情或解決病痛。   醫療與社福單位的宗旨都是在幫人創造幸福,如果醫院或相關社會福利設施單位若加入更多的自然元素與建設,我確信對創造人的幸福感是正

向並且被肯定的作為。   在今年(2010)訪問台灣時有許多深刻的感受,體會到台灣人的熱情好客、豐富的自然資源、日漸強大以及對高生活品質的期待。台灣在新的21世紀起動的當下,將自然融入生活,像作者瑞琳這樣出色且優秀的園藝家,將園藝美學技術發展出獨特魅力,除了活躍於台灣國內也發展到亞洲區,有了她的存在,將為人們持續帶來美好的優質生活。   「園藝療法」的未來之路   提升「生活品質」這件事受到現代人越來越重視,而在提升「生活品質」這件事中,如何減輕生活及工作壓力的緊張?如何在生活中感到安心、得到滿足感、達成感是非常重要的課題。所以實踐生命的存在感與構築喜樂的人生,是現代人共同追求的目標。   在

我們大聲疾呼「環境保護」意識的同時,我也提出「園藝療法」將是環觀地球議題時另一個對人類、社會非常重要的課題。   新書的出版,我確認將為作者瑞琳帶來無限的未來性。研讀這本書也將會為你的人生帶來正確且豐富而美好的事物。   最後,我誠心的祝福這本書的讀者,將隨著這本書開創更美好且非凡的人生。 日本西野醫院院長 西野憲史 推薦序3 台灣流的園藝治療   2010年10月出刊的《花草遊戲》雜誌,刊出沈瑞林老師「尋找台灣流園藝治療,看見生命的感動」大作,由她心靈的領會,一次次看到生命的感動與真誠的交流。   什麼是「台灣流」園藝治療?就是創造出以台灣為特色的園藝治療。台灣有它的文化特色,傳統節慶活動(

如端午節包粽子、雄黃酒,冬令進補等)、過去古早味的日常生活(如炒米麩、磨米漿、草蚱蜢童玩等),植物無不都是伴隨著我們的成長,這種台灣文化的傳承、喚醒大德對過去傳統的記憶,可以做為發展為以台灣味為特色之「台灣流」園藝治療之活動設計。此外,台灣以何為寶呢?台灣是充滿著人情味的寶島,這份由心中所發出的愛,可以說是台灣人的特色;因此,以「大愛」為出發的園藝治療,可以做為「台灣流」園藝治療之重要核心。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道盡了園藝治療是以人和植物間之心靈交流,以植物的慈悲,療癒和撫慰了每一個人的心靈,包括園藝治療師和被治療的大德,而這也促進了我們身心靈的健康,也是一種全人醫療。   這幾年

的因緣際會,台灣的園藝治療發展得以在慈濟慈善體系和醫療體系中萌芽。雖然園藝治療這個善的緣起在慈濟,然而,台灣流的園藝治療絕對不是慈濟本身,而是融合不同跨宗教、派別和領域的,以大愛為出發的園藝治療。這是以心靈環保、生活環保、禮儀環保、倫理環保為核心之「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法寶;也是上帝的恩典,以喜樂帶給枯槁人心的靈糧。從花草的多元化顏色和景觀、花香、味道、撫摸花葉柔和的觸感、以及週遭環境的蟲鳴鳥叫,都會讓我們得到心靈的喜悅,而對生命有種昇華的感受。也更希望我們能超越出「色、聲、香、味、觸、法」的身心感受,真正的回歸到心中無染的靜寂清澄,獲得超脫一切的喜樂。這一切都希望能以歡喜心的正向思

維來啟發您我大家的善念,讓園藝治療不只是一項活動,更重要的是凝聚了大家了善心和善念,以無所求的付出,以利他的胸懷來傳播大愛,並且未來希望能將園藝治療活動走入社區,邁向國際。   台灣綠色養生學會和慈濟志業體系目前所開創的這塊福田,是希望讓對這塊領域有興趣並發心付出的大德來共同耕耘,由沈瑞琳老師所出版的具有台灣特色之園藝治療專書,更能帶領我們大家一起來創造出「台灣流」園藝治療。   亞太區園藝治療協會理事長菅由美子(Yumiko Kan)發現沈瑞琳老師除了受過嚴謹而完整的園藝、景觀、花藝、香草、遊憩規劃等領域豐富的實務經驗外,她更具有總是能讓參與者開懷與共鳴感動,並被她細膩而柔軟的心之特質所感動

。希望在她的引領下,讓我們大家一起來築夢、共同來實現這個理想! 台灣綠色養生學會理事長 陳建仲虔誠感恩合十   2010.10.21於台中慈濟醫院 作者序 拼出幸福的藍圖    2010年6月,趁著到日本九州的園藝治療交流演講的機會,再次回到九州蒐集本書資料,拜訪初到日本學習景觀的老師,並向他們報告此次參訪的水□公園及準備撰寫園藝治療專書。老師說:「水□公園!妳當初在畢業前的實習時,也有參與規劃公園的一部份。」剎時,我領悟過去所學的不同領域,正為成就發展台灣流園藝治療預作準備,回首來時路,年少求學埋下的種籽,茁發成為今日的園藝治療,經歷的個個領域,拼出一幅叫做「園藝治療」的美麗圖畫。所有走過

的路,都不曾白費,更引導我進入園藝治療這個幸福領域。   看似順利的求學工作歷程,其實歷經許多挫折與茫然,在步入職場忙碌工作時,我常常在想,人生如何可以感到滿足?努力而認真的工作和生活,真正的意義和價值目標為何?一個遠程的目標,期許自己可以「整合所學與經驗,發揮在人類幸福的事物上」成了我動力的來源。當我在協助個案進行園藝治療時,才驚覺當時心中許下無人知曉的小小心願,原來是今日踏入的園藝治療領域的能量。滿心的感恩,小小的心願得以實現。   最早是非自願下讀了園藝,卻也意外啟蒙我對植物的興趣,在父母的安排遠赴日本求學,原定專攻造園設計的單一目標,後來因造園設計學的需要及興趣,學習禪風意境且線條幽雅

的「東洋花藝」,以及色彩豐富可恣意創作的「西洋花藝」,兩種截然不同的花藝風格,卻一樣令我著迷,或許就是性格裡愛探索好奇心的因子使然吧!這個好奇心一直延續到研究所及工作上,不斷地探索新領域,並學習成長。   我總是為自己感到慶幸,因為一路走來,遇到恩師啟蒙未知的領域,在新領域學習成長。在老師們的鼓勵下,陸續取得幾項國家檢定資格,拎著證書以及老師們的期待與祝福回台灣,進入景觀設計的領域。在設計師的工作中,我發現有創意、畫圖漂亮還不夠,得瞭解施工實務、具有溝通及表達的能力是重要的,因為「設計」是一件從無到有的工程,若只有設計師的發想,欠缺現場工務部門的協助,是無法成就好作品的;於是我勤跑工地與師傅們

溝通設計,互相學習,我分享自己設計的發想及圖示解說,傾聽師傅們克服施工方法的建議,幾年下來完成了許多大小尺度不同的作品,深刻的體會「分工合作」、「跨界合作」的重要性。這個職場收穫,成了日後在花藝設計商業及教學領域的助力,就這樣我在景觀與花藝設計職場持續探索。   走入香草的香氛世界   十多年前的一趟日本旅程,我在植木市,巧遇一批戶外教學的小朋友,他們圍在一個盆栽攤位旁說著「□□□□□」(薰衣草)「□□□□□」(迷迭香),竟開啟了我研究香草(herb)之路,初期僅能透過日文書籍資料的學習,直到我在台灣見到第一株香草植物開始,真正踏入香草體驗歷程;從栽培觀察 ~ 採收入菜入料的研發,我又再次進入

一個新領域 ~ 香草五感體驗營 ~ ,要說研究倒不如說我有很多失敗的經驗,所以搭起我與香草的橋樑。親手打造一座自己心中童話般的香草夢想花園後,真實體驗融入生活中的香草植物。並將這些園藝景觀花藝的經驗、發想、歷程陸續出書分享。   跨足園藝治療領域   談到踏入園藝治療之路,除了工作經驗以外,研究所時選修的「景觀資源評估」課中環境心理學「環境知覺」、「復癒性理論」,成了我在園藝治療領域中充沛養分。以過去學者的理論作為基礎,融入自己過去職場的景觀、花藝、園藝、香草植物實務經驗,再加上國外的參訪及個案分享,且實際參與園藝治療的個案活動。過去這幾年,針對退休族群、上班族舒壓課程、帶入校園的園藝體驗課程

、高齡者的樂齡學習計畫,以及學會在台中慈濟醫院,為病患設計的園藝治療活動等,透過實際的參與執行,在理論與實務結合的歷程中,慢慢構築出自己心中台灣流園藝治療的藍圖。   園藝治療是棵「幸福感知樹」   園藝治療它不該只是一種「理論」,也不只是一種「玩樂」。我認為「園藝治療」是一件有清晰脈絡的跨界知識,從緣起發展、結合跨界專業領域、整合型教案設計、活動空間與型態、適用對象等,像是葉脈的紋理;葉柄是「全人健康」的動念,而葉的主脈(軸)代表跨界專業理論的基礎,隨著葉片的脈絡不斷的延伸發展出去,循著脈絡邁開步伐,我們將一一尋找到自然及園藝療癒許多的「可能」,也將發現更多的「驚喜」,隨著樹幹枝芽的茂密,我

似乎看到人類的「幸福感知樹」。   證嚴上人說:「願有多大,力就有多大」,像是我們在園藝治療之路上的指引明燈。途中曾經遇到困難、挫折,但更多的是支援與鼓勵,許多人給予園藝治療不同形式的支持與發想,終於慢慢的,在台灣我們看到園藝療法被接納、被需要者用;看到療癒力的啟動,內心著實溫暖與感動。就像是我在寫這本書的歷程,從發想到順利出版,歷經近一年的時間。書企劃之初,我大膽而理想化的提出邀   請醫生及專家對談,當時手邊沒有專家名單,隨著時間進展,專家一一出現,諸如此類幸運事情不勝枚舉,回顧過去的數個月,似乎有股推力一直協助我們,完成這本理想中的園藝治療專書。期待可以讓讀者深入淺出的認識園藝治療,無論

居家自我療癒或是專業人士進行教案操作,一看就可以順利上手。   本書感謝園藝治療界的大愛者菅由美子老師、綠色養生學會理事長陳建仲醫師(也是慈濟台中分院中醫部主任)、國立政治大學教育權威秦夢群教授給予指導,並予以推薦。以及專家對話單元中,訪問到日本結合復健醫院與養生村的院長西野憲史醫師、林口長庚醫院嘉義分院復健科主任許宏志醫師、慈濟醫院台中分院身心醫學科主治醫師鄭存琪醫師、免疫學學者方世華教授、教育學學者鄧鈞文教授,提供他們專業領域的知識及經驗,並一同討論個別專業領域與園藝治療的可能連結,讓我們可以跨領域一窺深奧的專業知識,為台灣推動園藝治療之路開啟一個新的里程。   當然還要感謝許多單位及個案

,分享他們的親身經驗與作品,讓我們可以用實例來見證園藝治療的正向療癒力,感恩日本的西野醫院、惠光園、川崎學舍、水□公園、慈濟醫院台中分院及個案。   感恩泉田榮一郎老師、中島尚子老師、後藤久憲老師、陳國濱老師、李英弘教授,以及在我學習歷程中的每位老師,給予我專業的教導,讓我在園藝、景觀、花藝、香草植物、遊憩規劃、園藝治療路上得以開心又自在的揮灑。   感恩麥浩斯出版社及總編輯張淑貞小姐,在書的進行過程一起克服種種困難,並讓我自由發揮理念,集合大家的力量,只為了共同成就一本對人有幫助的正向書。   最後感恩家人一路以來給予我在學習上的支援、情感上的依賴與工作上的支持,成了我研究路上最大的後盾。今

天我帶著大家的祝福、支持、教導,以一顆感恩而歡喜的心完成這本「綠色療癒力」。   在本書即將出版的前夕,又有許多新的發想與連結整合的方向,相關的園藝治療實驗也在進行中,希望未來更多的園藝治療新發現可以再與大家分享。   期待園藝治療在台灣的發展如同大樹一般,將會成長茁壯、生生不息、開枝展葉、向下紮根,讓更多人能體會自然與生命所帶來的幸福感。 作者∕沈瑞琳

慈濟台中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活動說明】
主題:大愛劇場《在愛之外》感恩見面會。
時間:2018.04.28(六)1540-1730。
地點:慈濟台中靜思堂(台中市文心南路113號)。
人員:本尊/郭翠花師姊。演員/范宸菲、楊子儀、安唯綾、葉倩宇、李得全。
製作人/江豐宏、黃宥驊。導演/李權峰。歌手/何芸娜。
製作團隊/大愛臺戲劇二部臧蕙年經理、大愛臺戲劇二部鍾易儒編審。
主持人/阿明(黃添明)。
直播平臺:阿明@live https://www.facebook.com/daaitvpeople/

志工參與動機、休閒參與及幸福感之探討-以苗栗圖書館為例

為了解決慈濟台中的問題,作者陳麗麗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志工參與動機、休閒參與及幸福感之關係,以苗栗圖書館志工為研究對象,分析不同背景變項在三個變數中的差異情形,相關情形以及影響性。本研究以問卷調查作為研究工具,採用便利抽樣方式,,以SPSS軟體進行分析,包含: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相關分析及多元迴歸分析等方法。實證研究結果重點摘錄如下:一、不同年齡之圖書館志工之參與動機中之「服務他人」構面有顯著影響, 65歲以上比60-64歲以上更積極參與,原因可為65歲以上志工多以退休,因此在服務他人更為積極。二、不同教育程度之圖書館志工的休閒參與中「知識與藝術類」構面有顯著差異,大專與研究所畢業之志工對於此項評分相對較

高,原因可能為學歷較高的志工,對於知識與藝術之了解較多,因此對於此項之休閒需求也較高。三、不同服務單位之圖書館志工之幸福感「生活滿意」、「身心健康」、「人際關係」構面有顯著差異,苗栗市立圖書館高於苗栗縣立圖書館志工,原因可能為苗栗市立圖書館志工有較多與讀者直接的接觸。四、參與動機、對休閒參與和幸福感,具有顯著正向影響,因此,鼓勵民眾參圖書館志工服務,以提升休閒參與與幸福感。

探討混合通風模式對校園廁所之研究

為了解決慈濟台中的問題,作者陳威綸 這樣論述:

「廁所」對於現在人們是一個很重要的場所,對於學生來說更是如此,由於部分學校廁所格局設計室內環境較為封閉,如果廁所室內通風環境不佳造成空間潮濕及異味飄散導致學生使用廁所的意願降低,長時間累積下來甚至造成生理、心理及學習效率不佳影響,若能以自然通風為主要換氣手法配合著機械式通風輔助,除了讓整體室內通風環境改善之外,也能降低能源消耗,對環境永續發展有巨大的貢獻。 本研究主要探討校園男性廁所室內通風效能,透過CFD模擬分析方式,以狹長型廁所空間為研究對象探討混合通風模式下不同模擬配置對室內通風效能之影響,本研究目的為:(1)透過文獻探討瞭解影響到校園廁所空間通風因子與評估模式;(2)瞭解不同模擬配

置下室內氣流、NH_3濃度場之分佈;(3)綜合各種比較不同外部風速0.5m/s、1.0m/s、1.5m/s狀況下,混合通風模式對室內環境通風效益之影響。 根據本研究結果可歸納分析出以下幾點: 一、當外部風速為0.5m/s,風扇風速為0.5m/s、1.0m/s、2.0m/s時,以換氣量及換氣次數為評估標準時,模擬配置都不足以達到換氣量及換氣次數標準,當外部風速增強為1.0m/s及1.5m/s時超過標準。 二、局部通風效率當外部風速0.5m/s、1.0m/s、1.5m/s時局部通風效率平均值分別為36.7%、26.2%、19.6%,代表外部風速增強,不一定對局部通風效率有更好的效果,需考量到

區域的地理環境。 三、室內平均空氣齡與局部空氣齡會隨著外部風速的增強與風扇風速的增強讓整體空氣齡滯留時間下降,整體平均下降44.05%~41.15%及40.4%~30.9%。 四、外部風速0.5m/s時A2、B3、B1模擬配置通風效益最佳;外部風速1.0m/s時B1、A1、B2;外部風速1.5m/s時A1通風效益最佳,C1無開口配置時通風效益最佳為風扇風速2.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