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急難救助金額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慈濟大學 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碩士班 許木柱所指導 劉蓁蓁的 菲律賓獨魯萬海燕颱風災後重建- 慈濟以工代賑援助策略的慈善人類學研究 (2016),提出慈濟急難救助金額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菲律賓、以工代賑、慈濟、慈善人類學、獨魯萬、海燕颱風。

而第二篇論文南華大學 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碩士班 涂瑞德所指導 林純芬的 921災後重建地區國小教師捐款動機與行為之研究-以南投縣為例 (2010),提出因為有 國民小學教師、捐款行為、捐款動機的重點而找出了 慈濟急難救助金額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慈濟急難救助金額,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菲律賓獨魯萬海燕颱風災後重建- 慈濟以工代賑援助策略的慈善人類學研究

為了解決慈濟急難救助金額的問題,作者劉蓁蓁 這樣論述:

一個被超颱幾乎摧毀的城市,一個災難大到幾乎要被放棄的地方,是什麼樣的慈善援助可以在短短的十九天發揮功效起死回生?2013年11月8日被形容是巨獸的世紀風暴——超級強烈颱風海燕(Typhoon Haiyan)侵襲菲律賓中部薩馬省與萊特省,帶來毀滅性災難,九成五房屋全毀,5,982人死亡,1,779人失蹤,388萬人無家可歸,尤其在萊特省獨魯萬市,更是被疾風巨浪襲捲而幾乎毀滅。面對重災,菲律賓政府無力搶救,向國際求援。慈濟與其他NGO組織同時挺進災區並在11月20日啟動「以工代賑」方案結合急難救助金的方式運用在災區,至12月8日短短19天動員超過廿八萬人次清掃街道,不僅縮短居民受難的時間,也迅速

恢復交通與經濟活動。國際媒體稱此次的救援為「奇蹟」,是慈善援助的一個「傳奇」。所謂「奇蹟」的背後必有其成功的要素,尤其在重災區物資人力極為缺乏的情況下,如何能創造慈善援助的「傳奇」。本文探討獨魯萬遭遇重創,慈濟進入災區後進行的慈善救援,其運用的是國際間既有的援助法「以工代賑」,只是在執行上做了調整,考量災區物價上漲,改變以往發放金額低過一般工資的模式增加了金額,加上無限制條件的開放以工代賑名額,於是人人有事做日日有錢領,成功發動全民一起來清掃街道重建家園。慈善救援的方法很多,但並不是每一種曾經救災成功的模式都適合套用,其執行的必要條件為何?被讚譽為「奇蹟」與「傳奇」的背後,是慈濟累積了五十年的

慈善援助經驗與菲律賓當地深耕社區二十年的執行力與團隊默契,亦是慈濟志工堅定的信願行喚醒獨魯萬人自救的心念,一同攜手重建家園的努力。本研究從慈善人類學的角度進行探討慈濟在獨魯萬援助創下的典範以提供未來慈善援助的參考。

921災後重建地區國小教師捐款動機與行為之研究-以南投縣為例

為了解決慈濟急難救助金額的問題,作者林純芬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南投縣為例,旨在了解921災後重建地區國小教師捐款動機與行為的現況 ,並探討教師的個人背景變項在捐款動機與行為上的差異情形。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方式,以南投縣公立國民小學教師為研究對象,發出紙本問卷342份,共回收338份,有效問卷331份,佔所有發放問卷的97%。主要的研究發現包括:一、在捐款動機的六個層面表現上,以「利他性」層面的表現位居第一,以「認同性」層面的表現位居第二,以「外在性」層面的表現位居最後。二、填答教師的捐款習慣以「不定期捐款」為主,每年的捐款金額集中在「4000元以下」,主要的捐款對象為「急難救助類」,主要的捐款管道為「交由親戚朋友或同事轉交」,在曾經捐

款給哪些重大災難方面,以捐款給「921集集大地震」的人數最多。三、「年齡」、「婚姻狀況」、「子女數」、「家庭月收入」、「宗教信仰」、「擔任幾個NPO會員」、「有幾個家人擔任NPO的會員」、「是否已在目前學校服務」等8個變項,在捐款動機之某些層面上有顯著差異。四、「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子女數」、「家庭月收入」、「宗教信仰」、「服務年資」、「擔任職位」、「擔任幾個NPO會員」、「有幾個家人擔任NPO的會員」、「學校類型」等11個變項,在捐款行為之某些層面上有顯著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