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糖分攝取量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成人糖分攝取量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傑森.方寫的 糖尿病大解密:糖尿病救星[最新修訂版]降低胰島素、減少糖分攝取,才是治癒第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關鍵 和胡文龍的 兒科好醫師最新營養功能醫學:預防、治療、照護:兒童異位性皮膚炎、過動、自閉、尿床、身材矮小、體重過輕、糖尿病、白血病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熱檸茶2023 - bulvar.pw也說明:兩者喝1杯已接近成人每天攝取糖分的上限(25克)。 是筆者過往一個受訪者所 ... 凍飲一般較大杯,亦可能會加入較多糖,故凍飲的含糖量會較熱檸茶. HK$17. 現貨. SKU.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晨星 和新自然主義所出版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吳君黎所指導 温翔雯的 家長對幼兒甜食攝取的態度與幼兒甜食攝取行為之關係研究 (2019),提出成人糖分攝取量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幼兒、甜食攝取、家長態度。

而第二篇論文臺北醫學大學 保健營養學研究所 趙振瑞所指導 林俐吟的 台灣血脂與血糖異常的成年人飲食型態與血脂、血糖、肥胖及肝功能指數之相關性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飲食型態、因素分析、血脂異常、空腹血糖異常、肥胖、肝功能指數的重點而找出了 成人糖分攝取量的解答。

最後網站育兒生活 3月號/2014 第286期 愛太多x管太多: 您的教養over了嗎?則補充:研究人員檢視 3 萬 1000 多人後發現,大多數( 71 % )成人 1 天攝取的添加糖, ... 研究發現, 1 天總熱量超過 21 %來自添加糖的人,與添加糖攝取量占不到總熱量 10 %的人相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成人糖分攝取量,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糖尿病大解密:糖尿病救星[最新修訂版]降低胰島素、減少糖分攝取,才是治癒第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關鍵

為了解決成人糖分攝取量的問題,作者傑森.方 這樣論述:

這是一本 逆轉+預防 第2型糖尿病的快速入門指南 針對減重、降低胰島素、逆轉第2型糖尿病,作者提出的3大守則 + 1個補充   做為一個膳食性疾病,就需要一種飲食性的解決方案,而非藥物。   精緻的碳水化合物是最容易刺激胰島素,而膳食性脂肪對胰島素的影響最小。   所以要 逆轉第2型糖尿病 最好的辦法就是   吃低碳水化合物 + 高脂肪食物 + 間歇性斷食   ◎守則#1 避免果糖攝取   肝臟是唯一能代謝果糖的器官,而且無法限制。   所以形成脂肪肝最重要的因素,不僅是碳水化合物,更是蔗糖和高果糖玉米糖漿中的果糖。   當脂肪肝過度充滿便無法接受更多的葡萄糖,形成胰島素阻抗,產生惡性

循環。   ◎守則#2 減少精緻碳水化合物並享用天然脂肪   高胰島素血症和脂肪肝是導致代謝症候群與肥胖的關鍵問題。   所以重點在保持血糖不上升,減少胰島素,藉以燃燒更多的脂肪。   ◎守則#3 吃真正的食物   脂肪有好壞之分,碳水化合物亦然,關鍵在精緻與加工。   北極區的人吃肉飲食,沖繩島的人採用高碳水化合物,重點都非精緻或加工的食物。   只有開始吃高度加工食物和糖時,肥胖、第2型糖尿病就跟著來了。   如果施行以上3大守則,避免果糖、使用LCHF飲食,吃真正的食物,仍無法迅速改善嚴重的第2型糖尿病,那麼 ~   ◎再補充一點:斷食的力量  ~ 這是人類已知最古老的飲食干預手段

。   本書教你突破高血糖循環、降低胰島素阻抗,並挑戰現行的常規醫療。不靠藥物也能完全治癒糖尿病!   66歲的賽蒙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已有八年,但自從他開始每週三次斷食24小時以後,血糖與體重都有明顯的改善,而且於一年後不再需要藥物治療;   病史十年、62歲的布麗姬特,時常感到疲憊無力,甚至無法行走,不過開始進行斷食後不僅精神良好,最終也不再需要胰島素;   已使用胰島素二十多年的布魯諾,年紀為75歲,決定每隔一天進行36小時斷食後,四週以內就能完全停用胰島素,從此也不再需要……   IDMP創始人傑森‧方 醫師,已透過低精製碳飲食與間歇性斷食成功治癒數千名糖尿病與肥胖症患者。有科學

、案例實證,教你如何有效治癒第2類型糖尿病!   本書將從糖尿病的歷史、成因、對身體的影響與目前的治療方式一步步深入剖析,最終提供一套完全逆轉糖尿病的飲食計畫。 本書特色   五大核心要你從此杜絕糖尿病:   ◆流行疾病:歷史,第1、2型糖尿病的差異與其併發症。   ◆高胰島素血症和胰島素阻抗:深入剖析胰島素、血糖與糖尿病的關係。   ◆糖與第2型糖尿病的增加:「糖」如何毀壞身體,引發代謝症候群並導致糖尿病。   ◆錯誤的治療第2型糖尿病的方式:分別說明注射胰島素、口服降糖藥、低卡飲食與運動為何沒有用。   ◆如何有效治療第2型糖尿病:透過減肥手術,進一步提出低精製碳飲食與間歇性斷食,為

何可以有效治療糖尿病。 佳評如潮   「應將方醫師所描述的方式,作為一項促進健康生活的方法教給醫科生和居民,並使用於家庭醫學辦公室。」——家庭醫學雜誌   「《糖尿病大解密》詳細探討了第2型糖尿病的起源。透過了解疾病的根本原因,方博士揭示了如何使用自然飲食方法而不是藥物來預防和逆轉疾病。鑑於第2型糖尿病在全球成人和兒童之間的大流行,這是一本重要而及時的書。強烈推薦。」——Mark Hyman,醫學博士,克利夫蘭功能醫學臨床中心主任,《紐約時報》暢銷書《食物:我到底應該吃什麼?》作者   「方傑森有一種天賦,可以清楚地解釋複雜的科學,並用完美的、有說服力的軼事來傳達它。」— Nina T

eicholz,《The Big Fat Surprise》作者   「方傑森博士又做到了。方博士透過簡單、易於遵循的步驟和規則,為您提供永遠擺脫糖尿病的工具。快買這本書吧!」— Steven R Gundry,醫學博士,《植物悖論》的作者   「在這本了不起且充滿希望的書中,方博士會教您有關如何逆轉第2型糖尿病所需的一切知識。它可以改變世界。」—Dr. Andreas Eenfeldt,《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食品革命》作者   「憑藉豐富的科學支持,方傑森博士吹響了重新評估我們如何看待和治療糖尿病的號角。考慮到全世界大約有一半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或即將罹患糖尿病(糖尿病前期),這本《糖尿

病大解密》是必不可少的讀物。」—Dr. Benjamin Bikman,楊百翰大學生理學教授   「《糖尿病大解密》毫不掩飾地揭露真相,不僅具有啟發性而且實用……藍圖清晰,讓每個人都能控制自己的血糖、健康和生活。」—Dr. Will Cole,科爾自然健康中心領先功能醫學從業者和高級臨床主任   「第2 型糖尿病可以透過飲食和生活方式的正確組合來逆轉——您可以恢復健康和活力。方醫生會教你怎麼做。」——Amy Berger,《阿爾茨海默症解毒劑》作者   「《糖尿病大解密》這本書應該放在每位醫生的書架上。」——Dr. Carrie Diulus,骨科脊柱外科醫生,水晶診所脊柱健康中心醫學總

監   「《糖尿病大解密》掃除了環繞第2型糖尿病的迷霧,並強調「對大多數人來說,它是可以預防或可逆的。」」——Dr. Karim Khan,英國運動醫學雜誌編輯

成人糖分攝取量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甘酒甘糀 」在日本被視為「喝的點滴」,甚至預測為下一波的美容發燒趨勢!
★從日本神社初脂或祭祀時喝的傳統發酵飲料,發現對身體低負擔的超級食物。
★不含酒精也不添加砂糖,取代精製糖份,來自米、#米麴 自然發酵的 #營養素 高達350種以上。

謝宜芳營養師與台灣第一家甘糀手調飲料專賣店「拾糀商號」主理人吳惠萍,教你透過實作食譜,餐餐簡單輕鬆吃健康,用健康的天然發酵提味劑完全取代糖,可從最基本的甘酒甘糀+冰塊飲用法,延伸到下午茶的蛋糕、甜點到主菜的變化應用,你會發現吃好吃巧吃健康是這麼的簡單輕鬆。

  甘酒甘糀是一種日本傳統飲料,只由米與米麴經過發酵製作而成,沒有添加酵母所以不含酒精,是由米所產生的自然甘味,在日本被做為飲料或是砂糖的替代品而被廣泛的運用。而日本食物以發酵為核心,進而達到基本的保健養生的目的,很多研究發現日本人經常食用發酵食品是讓日本人成為世界長壽人口較多國家之一的關鍵理由。

  發酵食物的特色是將食材原形透過「麴」或是「酵母」等微生物作用之後而產生的食品,發酵會讓食材的營養素擴大倍增,或是產生原本所沒有的營養素是發酵食品最大的特色。由於營養素被完全分解之後更容易被人體所吸收,因此日常生活飲食中多接觸發酵食品是很重要的。

  在台灣,大部分的人從拉開一天序幕開始的早餐便開始累積過多的人工添加糖,早餐的麵包、午餐的排骨便當、下午茶的手搖飲+蛋糕到晚餐的小火鍋,常常不知不覺中就食用過的糖分。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建議糖的攝取量在總熱量的10%以下,若以成人每天攝取2000大卡來計算,來自糖的熱量應低於100大卡,也就是每天糖攝取量不能超過25克,攝取過多的話,就會增加罹患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甘酒甘糀的原料米與米麴在作用轉化過程中,產生了葡萄糖、必須胺基酸以及維他命B,這些都是人體在日常運作時不可欠缺的營養素,純天然也相當容易被吸收。

➤喜歡這則影片請「分享」//
➤歡迎到 http://bit.ly/2w9ww8T 看更多健康飲食新聞及食譜//
➤訂購控醣餐盒:健康制作所: http://bit.ly/30gyS82
____________

看更多粓花食譜:《日日健康 低卡甘糀》
用日本傳統天然發酵米麴完全取代糖,輕鬆享瘦美味新生活
博客來 http://bit.ly/33lIV99

家長對幼兒甜食攝取的態度與幼兒甜食攝取行為之關係研究

為了解決成人糖分攝取量的問題,作者温翔雯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家長對幼兒甜食攝取的態度與幼兒甜食攝取行為之關係,採問卷調查法,以108學年度就讀於臺北市公立幼兒園之四足歲至六足歲中大班幼兒及其家長為母群體,於臺北市12個行政區中,每個行政區中至少抽取1間公立幼兒園發放問卷,共計有效問卷224份。以統計套裝軟體SPSS24.0進行分析,歸納研究結果如下:一、超過一半的幼兒會在放學至晚餐前的時段吃甜食,攝取種類方面,頻率最高為糕點類、糖果類和乳酸飲品類,而大部分幼兒在一週內完全沒有攝取冰品類、調味乳品類等其他甜食種類。二、幼兒甜食攝取量不因幼兒性別、家長教育程度不同而有差異,但會因家庭平均月收入不同而有差異,其中家庭月收入50000元以下者,

其幼兒甜食攝取量顯著高於月收入75001-100000元者。三、整體而言,家長在攝取甜食影響幼兒生理健康、認知情緒及監控三構面的態度趨向於正向且認同。而除了家庭月收入最低之家長,其對幼兒攝取甜食的監控態度顯著低於家庭月收入較高者外,家長對幼兒攝取甜食之態度不因家長教育程度或家庭月收入而有差異。四、多元迴歸分析結果發現,僅家長對幼兒攝取甜食的監控態度能顯著預測幼兒甜食攝取量。根據本研究結果,家長須適度限制幼兒甜食之攝取量與頻率,並避免讓幼兒於正餐前吃甜食,且減少使用甜食當作平撫幼兒情緒或獎勵之工具。建議未來學術研究可區分幼兒甜食攝取頻率與攝取量,或同時考量幼兒在校甜食攝取行為,以更全面掌握幼兒甜

食攝取行為。

兒科好醫師最新營養功能醫學:預防、治療、照護:兒童異位性皮膚炎、過動、自閉、尿床、身材矮小、體重過輕、糖尿病、白血病

為了解決成人糖分攝取量的問題,作者胡文龍 這樣論述:

孩子長不高、瘦巴巴、尿床、自閉或過動, 難治的異位性皮膚炎、兒童糖尿病及白血病, 正規現代醫療+營養功能醫學!     孩子長不高、乾巴巴,只好花大錢買轉骨或開脾胃配方、……;孩子過動、自閉而難教養,網路爬文後卻相信錯誤資訊,耽擱最佳治療黃金期……;心疼孩子奇癢無比抓到體無完膚,父母自責遺傳到自己的過敏體質……;生氣孩子尿床多年,原來是生病了……;甚至,還有少數孩子必須終身施打胰島素、面對死亡威脅如癌症等重大疾病……,在現代社會變得越來越多了。     治好孩子的關鍵,父母的影響力遠遠超越醫師。這是寫給父母親的兒童營養功能醫學實用書,種種案例與見證都是胡文龍醫師的小病

人與病魔奮戰的真實故事,相信能夠讓有健康意識的父母,以及有相同境遇的大小朋友,從作者提供的這些兒童常見疾病的病情分析、診斷方式、整體療法建議等掌握到核心健康知識,最棒的是書中還整理分享了醫學實證過的不用藥對症營養素,幫助為人父母在生活和飲食上懂得聰明地趨吉避凶……。     ▌撼動兒科醫生的父母提問,20年後終於可以回答了!   ▌正規醫療之外,兒童營養功能醫學可以助一臂之力     「我應該給小孩特別吃什麼,才會對他的病情有幫助呢?」20年前那一晚病童母親揪心的提問,一時之間把兒科醫師胡文龍給難倒了,只能含糊其詞地回答:「正常吃就好……。」現在,胡文龍醫師終於可以自信滿滿地告

訴那位母親答案了。     2千5百年前,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說過:疾病不是天譴或超自然力量所導致,居住環境、生活習慣及飲食營養才是造成疾病的主因,但現代醫學卻慢慢忘了初衷……。所幸1993年的美籍傑佛瑞‧布蘭德(Jeffery Bland)博士觀察到當前現代醫學的偏剖,於是首創功能醫學的觀念,指出疾病源頭是現代人種種不當行為造成……。     這本書是醫者父母心對於病童深厚關愛之作,作者胡文龍醫師將兒科專業與營養功能醫學兩者優點結合,並將看診時苦口婆心分享日常生活等衛教注意事項化為文字,教會家長幫助孩子做自己健康的主人,他知道唯有化解父母種種情緒上的衝擊、給予心理上的支持

、教導生活上的典範轉移,才可以幫助孩子大病不復發、難病順利治癒、小病輕鬆化無……。     ▌長不高或養不胖、尿床、自閉或過動…,問題可大可小   ▌難治的異位性皮膚炎、兒童糖尿病及兒癌…,永不再復發     氣餒孩子體重瘦小總養不胖、苦惱孩子為什麼長不高?……如果不慎吃到含性激素的轉骨成分,容易因性早熟跡象造成骨齡提早成熟,導致生長板提前關閉,將使得長高停滯。     注射生長激素並非孩子長高的唯一選擇,書中許多案例都從生活和飲食型態改善做起,長高變壯的成果斐然。例如當改善偏食毛病,多運動且留意飲食內容……;補充孩子缺乏的營養素也很重要,補足鎂離子讓晚上睡得好,有助於

身體自產生長激素每晚出現四、五次,當然容易長得高;又例如醫學證實,補充鋅可使瘦小兒童增加身高和體重等等……。     孩子皮膚乾粗紅癢的異位性皮膚炎,很容易會因為特定食物、吸入過敏原、溫濕度改變、感染,甚至心理壓力,造成急性發病……,父母看得難受又心疼,真不該如何是好?      異位性皮膚炎已確定是由於患者被環境或食物的過敏原激活導致。因此,治療目標在於減緩發癢不適、防止急性發作及減少藥物治療風險,尤其皮膚止癢、保濕、穿著親膚衣物等照護更重要。長期宜並行減少過敏原與加強必要營養素,補充益生菌、魚油、維生素D、維生素C、β-胡蘿蔔素等都有助於改善,達到逐漸減少用藥頻率,甚至不復

發。     孩子的過動、恍神、迷糊,父母常被氣到飽……,千萬不能置之不理。作者在十年前診斷一位過動兒,但他錯失最佳治療期,事後得知長大後偷錢、說謊、翹家……,甚至吸毒。     其實,過動症就是一種慢性疾病,積極治療與否對往後的人生影響很大。初始症狀越嚴重的孩子,早期介入並給予有效的治療,將使症狀持續到成年期的可能性降低。建議要採取共病治療,例如同時治療鼻過敏,並且要增加運動量、嚴格控管3C使用時間,還要排除體內毒素(雙酚A等塑化劑),補充鐵、鎂、維生素D及鋅等體內偏低的營養素。     ▌孩子健康與否不是天註定,逆轉疾病自己做主!   ▌不生病的生活實踐術,就藏在點

點滴滴細節中     疾病不是天註定,但健康也不會平白無故得來!這本寫給孩子的不生病生活實踐術,細數居住環境、生活習慣、飲食營養等不生病實踐術,一一點出看似老生常談之外的健康醫學新知,新進許多醫學研究已經證實吃對住對用對,能對病患產生不亞於現代醫學的治療效果。這樣的最新醫治走向,是許多疾病在正規治療之外,強而有力的輔助治療工具!     【不生病健康術的健康基本功】   要多到恰到好處:睡得飽、曬太陽、常運動、多喝水、多蔬果、多吃優質蛋白……。     要能減少要避免:少糖少油、拒冰品及咖啡因、遠離三毒素(過敏原、環境荷爾蒙、長時間使用3C)……,甚至減少孩子的心理壓

力。   本書特色     (一)超實用家庭醫學手冊!看似小問題的長不高、吃不胖,甚至過動、兒癌等均詳細解說   (二)父母不再束手無策!不捨孩子受病痛折磨,兒科醫師分享陪伴之外的生活照護建議   (三)不用藥的營養新知醫學!大量醫學研究證實,吃對食物和營養補充品,健康助益很大

台灣血脂與血糖異常的成年人飲食型態與血脂、血糖、肥胖及肝功能指數之相關性研究

為了解決成人糖分攝取量的問題,作者林俐吟 這樣論述:

研究目的高血脂症以及高血糖這兩種疾病和遺傳有相當的關連,若直系親屬裡有高血脂症或是高血糖的情況,會提高自身患有此兩種疾病的風險。除此之外,過去的研究也顯示,不良的飲食習慣例如攝取過多的碳水化合物、糖分、以及不好的脂肪,例如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容易增加高血糖及高血脂的發生率。目前大多研究都只擇一分析高血脂症病人的飲食型態或高血糖病人的飲食型態,尚未有研究同時將患有高血脂症及高血糖的族群做飲食型態的分析。此外,過去許多文獻也指出體脂肪及腰圍與胰島素阻抗性呈現正相關性,體脂肪偏高以及腰圍過粗都會提高罹患高血脂、高血糖、以及脂肪肝的風險。本研究預探討屏除遺傳因子的影響,探討同時有高血糖高血脂症成年人

的飲食型態與體脂肪、腰圍、肝功能指數的相關性。材料與方法本實驗分析之資料庫來自於美兆健檢診所,資料收集起迄時間為2001年至2015年,共計15年,屬於橫斷面研究 (又稱現況研究)。第一篇及第二篇由765,064筆資料(2001年至2010年)篩選20歲至50歲同時有高血脂和空腹血糖異常的青壯年人,並排除有高血脂高血糖家族史者、 癌症病人、服用精神疾病藥物、抗甲狀腺藥物、抗病毒藥物、用類固醇、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藥物的人。第三篇則是由377,124筆資料中(2001年至2015年)篩選35歲以上同時有高血脂和空腹血糖異常的成人,一樣排除有高血脂高血糖家族史者、 癌症病人、服用精神疾病藥物、抗甲狀

腺藥物、抗病毒藥物、服用類固醇、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藥物的人做為分析對象。本實驗屬於現況研究(橫向研究) 。分析項目有比較男女性參與者之基本資料包含年齡、 職業、 教育程度、 體重、 抽菸情形、體脂肪、腰圍、腰臀比、腰身高比、飲酒習慣、工作活動強度、過去病史及血液生化值包含空腹血糖、三酸甘油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肝功能指數 (GPT, GOT, GGT)是否有差異。 同時本研究也比較男性女性參與者之奶類、蛋類與肉類、水產魚貝類、豆類及豆製品、蔬菜、水果、主食類、油炸食品及含糖飲料攝取量與體脂肪、腰圍、空腹血糖、三酸甘油酯、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肝功能指數 (GP

T, GOT, GGT)之相關性。結果第一篇研究顯示肉類速食型的飲食型態 (飲食中偏好油炸及加工食物、醬汁、含糖飲料、肉類、內臟、泡麵、蛋類、以及裹粉油炸的食物)與高血脂和空腹血糖異常病無直接關係。 以健康蔬果型為主的飲食型態(飲食中偏好蔬果、海鮮、黃豆製品、主食和麵粉類食物)與高血脂呈現負向關係,但與空腹血糖異常則是呈現正向關係。最後,奶類複合碳水化合物型的飲食型態(飲食中多奶製品、根部蔬菜、果醬、蜂蜜、以及全穀食物) 則與高血脂和空腹血糖異常呈現反向關係。第二篇研究結果顯示,飲食型態接近西方飲食(油炸及加工食物、醬料、含糖飲料、蛋、果醬類、精緻糕點等等)的男女罹患一般肥胖、中央型肥胖及體脂

肪過高的風險會增加。反之,飲食型態接近謹慎飲食(深色及淺色蔬菜、水果、奶製品、海鮮類、全穀類、麵粉及米製品等等)可以降低罹患一般肥胖、中央型肥胖及體脂肪過高的風險,但此結果只有在男性族群裡呈現顯著,在女性族群裡則不顯著。 另外,在兩性族群裡擁有較高高密度膽固醇的人可以降低罹患一般肥胖和中央型肥胖的風險。反之,在兩性族群裡擁有較高三酸甘油酯和空腹血糖的人則會增加罹患一般肥胖和中央型肥胖的風險。在女性族群中,擁有較高低密度膽固醇會提高體脂過高的風險。此研究證明飲食型態與代謝的參數,肥胖,以及體脂肪的相關性確實會受男女性別差異所影響。女性族群尤其需特別管控自身的三酸甘油酯指數,因為本研究顯示三酸甘油

酯偏高的女性患有肥胖和體脂肪過高的風險是一般正常女性的三倍!第三篇研究顯示,對於30歲以上的男女而言,高鹽高糖高脂肪飲食與肝功能指數異常並無直接相關性,而植物性飲食與肝功能指數異常亦無相關性。反之,高蛋白質飲食可降低患有天門冬胺酸轉胺酶素(GOT)偏高的風險,但僅限於男性。最後,乳製品早餐飲食型態可降低患有麩胺酸轉移酶 (GGT)偏高的風險,但僅限於男性。本研究顯示飲食型態與肝功能指數的相關性只有在男性族群裡才有顯著性,女性則幾乎沒有。結論本次研究結果證實,對於血脂和空腹血糖異常的族群來說,飲食型態確實對於預防及治療血脂異常和空腹血糖異常有一定的影響力。另外,男女間的差異也經證實會影響飲食型態

和代謝參數、肥胖、體脂肪、以及肝功能指數之間的關係。最後,飲食型態與肝功能指數的關係僅在男性族群中較為顯著,在女性族群裡則不顯著。關鍵字: 飲食型態,男女性差異,因素分析,血脂異常,空腹血糖異常,肥胖,肝功能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