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癮治療報到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戒癮治療報到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MirandaLevy寫的 學會好好睡:我的失眠抗戰日誌 和DeepakChopra的 【喬布拉醫師和哈佛教授的身心整合養生法套書】(二冊):超腦零極限【暢銷紀念版】、超基因零極限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毒品戒癮治療- 黃志樑律師- 法律裡的劍與盾也說明:黃志樑律師承擔毒品案件多年經驗,包含毒品戒癮治療、跨國毒品買賣、毒品戒癮、毒品 ... 只須定時到特定醫療院所報到,進行戒除毒癮的治療,如同按時到醫院就診一般。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行路 和橡實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北大學 犯罪學研究所 許春金所指導 廖廷芳的 酒後駕車犯罪腳本分析與預防策略之研究 (2018),提出戒癮治療報到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酒後駕車、犯罪腳本、情境犯罪預防。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謝如媛所指導 羅浩瑋的 追求再犯預防的量刑政策及其省思—— 以緩刑制度為中心 (2017),提出因為有 量刑、再犯預防、緩刑、附條件緩刑、刑之一部緩予執行制度、部分緩刑、再犯預測、再犯風險評估、循證式量刑、以實證為基礎、犯罪者處遇的重點而找出了 戒癮治療報到的解答。

最後網站社區發展季刊174期 - Google 圖書結果則補充:(A6-11-3) (四)戒癮治療未因應個案毒癮狀況及需求而變化,應採漸層化, ... (監管與追蹤)及觀護人(命令報到與轉介機會)等,皆對於緩護療的執行,肯定有正向的效果,換言之,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戒癮治療報到,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學會好好睡:我的失眠抗戰日誌

為了解決戒癮治療報到的問題,作者MirandaLevy 這樣論述:

在婚姻觸礁後,徹夜失眠就此纏上米蘭達——整整十年, 情況嚴重到她丟了工作、失去房子、外表崩壞、家庭破裂,甚至被判定已經喪失理智。   她試遍多種醫療方式:找過多名醫生,也求助過治療師、針灸師、催眠師、靈氣師甚至私人教練, 遇過失眠病人求診過程中會遭遇的種種問題。 好不容易幸運痊癒的她,希望藉由切身經驗,給予同樣苦於失眠的人們中肯的建議……   《每日電訊報》讀者票選年度最佳書籍 《金融時報》夏季讀者選書     在聽到丈夫對她說婚姻走不下去後,米蘭達深受打擊,一夜未眠,然後又一夜,再一夜。在接下來的十年,每天的精華時間她都耗在床上,醒著。她不再知道自己喜歡或不

喜歡什麼,忘了自己的想法與個性,變得無法享受樂趣。她失去傾聽別人的能力,喪失了幽默感,成了句點女王,整個人變得非常乏味。點頭之交因為不知道怎麼待她,開始保持距離。她逐漸對所有人際互動退縮,最後甚至開始不斷打自己的臉——她活得跟死了一樣。     失眠的十年間米蘭達到處求助。她踏上周遊精神科之旅,與五顏六色的藥物陷入熱戀。後來她不只對藥物成癮,也變成求助成癮,不只向各種人求助,也開始向電腦求助。身處這條盡頭看不到光的失眠隧道,她從幾乎抱著醫生的大腿求開藥,變成在網路上搜尋起「最佳自殺法」、「無痛自殺」、「安詳自殺」,最終空虛、破碎、絕望到甚至不再有氣力想自殺。直到有一天她的身心起了奇怪的

變化……     睡眠與我們的心理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但現今失眠問題卻普遍得驚人。本書半是回憶,半是報導,作者大幅濃縮紀錄下自己重度失眠近十年的生活、她向各方求助的遭遇,以及由此反思的各種問題,包括個人心理變化、藥物影響與優缺點、醫療體系運作、健康產業資源等等。全書主要結構有三:一是短篇幅的「失眠日常」,像是工作、生活乃至人際關係,以及個人的作息、心理與健康之變化,境遇令人同情甚至動容,但率直口吻卻又令人發噱。二是隨著失眠症狀的發展,深入淺出地逐步述及睡眠科學各方面。三是根據當時作者所採的治療方法,進一步探討她遭遇的問題,比如:支持體系之不足、病症釐清之困難、藥物種類與優缺點、藥物成癮

、減藥困難……等。     雖如作者所坦言,失眠本身就是個錯綜複雜的問題,失眠之人讀了這本書不會就此解決問題,但此書能陪伴你度過治療過程的各階段,讓你更明白對哪些環節與問題該特別留心、可能有什麼求解管道,更重要的是失眠者的困境躍然紙上,令人感覺自己並不孤單,也更能因作者最終痊癒而深獲鼓舞。(本書收錄之醫學素材已徵詢多位相關領域專家的意見。較詳細內容介紹請參見目錄中的各部引文)   媒體好評     「擲地有聲。」-—《每日郵報》     「故事精采⋯⋯引人入勝。」-—克萊兒‧伯恩,愛爾蘭電視台記者及節目主持人     「個人回憶和專家撇步手冊的綜合體,內容

誠懇,助益良多」——維多利亞‧伍德霍爾,英國健康與美妝網站Get the Gloss記者   讀者的五星好評     「文筆優美而溫暖,內容引人入勝。米蘭達・里維是全國聞名的成功記者,但也曾在四十出頭時飽受失眠之苦,身心不濟讓她失去工作、失去家庭,甚至幾乎精神失常。她的故事相當精采,不但讓我們看到失眠會帶來哪些問題,也告訴我們(此處有雷!)她最後如何復原。在訴說自身經驗的過程中,她也巧妙帶入專家的建議,幫助和她一樣難以成眠的人。本書時而令人一掬同情之淚,時而讓人捧腹大笑,讀來欲罷不能。大推!」     「聽到丈夫對她說婚姻走不下去後,米蘭達・里維大受打擊,睡不著覺,就這樣

失眠了幾乎十年。對失眠的破壞性影響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係,這本書敘述得十分精采。……本書對心理健康照顧探討得夠深,而且筆調親切迷人,像聊天一樣地說出我們的大腦最不為人知的面向,以及我們對睡眠所知極少的事實。」     「文筆風趣、迷人又具有知識性。我由衷同情作者失眠十年的遭遇。她試過各種她找得到的療法,也吃過各種不同的藥,但沒一種能讓她一夜好眠。作者訪問多位醫生、精神科醫師和睡眠專家,書中也記錄了他們的成果。雖然這些成果並不能為你解決失眠問題,但它們的確能幫助你了解這個問題的複雜性。」     「本書由知名作家探討失眠問題和過度用藥的危險,結合作者個人經驗及其廣泛研究,讀來津津有

味。雖然有的地方對問題挖得頗深,但不影響閱讀它的樂趣和它所帶來的鼓舞——「樂趣」是拜作者誠摯而迷人的風格之賜,「鼓舞」是來自作者不吝透露她克服問題的細節。她提供的解決方案之多,對面臨同樣問題的人必有幫助。非常推薦!」  

酒後駕車犯罪腳本分析與預防策略之研究

為了解決戒癮治療報到的問題,作者廖廷芳 這樣論述:

酒駕是社會關注的重大議題,其發生不僅造成行為人及被害人生命、財產的傷害,更造成了民眾的恐懼心理。而對於酒駕的防制方式,我國持續採用重罰政策,包含今(2019)年在刑法及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的修法上,仍持續擴大處罰範圍,提高處罰刑度,近年雖已見酒駕死亡人數下降,但卻增加進入司法程序的人數,提高社會成本支出,可見僅以刑罰抑止酒駕仍有其不足之處。故研究目的期望由判決分析建構酒駕犯罪腳本,以情境犯罪預防之角度,藉由對過程之介入或干預以阻斷酒駕犯罪。本研究透過「文獻探討法」,建構對酒駕案件之理論解釋、法令制度、防制策略、缺失侷限及策進建議等基本認知,並採用「次級資料內容分析法」,蒐集分析近3年北三院有

關酒駕案件一審判決有罪之判決書,共145件,區分為無傷亡酒駕案件及致人傷亡酒駕案件兩種型態,並從準備階段、酒駕階段及犯後階段歸納構成因子,建構其犯罪腳本,繼而透過情境犯罪預防之理論,設計相應之預防策略。研究發現被查獲的無傷亡酒駕案件所呈現之犯罪腳本,係晚間在住居所或餐飲場所飲用啤酒,並於晚間騎乘機車在一般道路或交叉路口上遭警方攔檢查獲;而致人傷亡酒駕案件所呈現之犯罪腳本,係晚間在餐飲場所或住居所飲用啤酒,並於晚間或凌晨駕駛汽車在交叉路口或一般道路發生車禍,致警方獲報到場處理。可見在飲酒地點、飲酒種類、查獲/肇事地點上,兩種型態之酒駕案件擁有一致性,但在飲酒時間、查獲/肇事時間、酒駕車種、查獲原

因、後續行為上,卻較無一致性。本研究所提出之建議係對應所建構之犯罪腳本,由情境犯罪預防角度研提預防策略,包含:增加犯罪功夫:提高酒精購買或車輛駕駛之限制;增加犯罪風險:增加人際網絡、車輛及環境之監控作用;降低犯罪報酬:提高酒精之稅率及健康捐;降低犯罪刺激:改變飲酒習慣;消除藉口:強化法治觀念等。以作為未來防制酒駕之參考。

【喬布拉醫師和哈佛教授的身心整合養生法套書】(二冊):超腦零極限【暢銷紀念版】、超基因零極限

為了解決戒癮治療報到的問題,作者DeepakChopra 這樣論述:

  本套書組合:《超腦零極限【暢銷紀念版】:抗老化、救肥胖、解憂鬱,哈佛教授的大腦煉金術》+《超基因零極限:情緒、飲食、睡眠,哈佛教授的身心整合養生法》   「紐約時報」暢銷書,Amazon讀者評價4.5顆星   國際權威雙作者,結合最先進的研究與心靈智慧,聯手突破人類極限!   不論「超級大腦」或是「超級基因」,   透過簡單的轉變,就有機會發揮你未開發的大量潛能,迎向一個超級人生。   《超腦零極限【暢銷紀念版】:抗老化、救肥胖、解憂鬱,哈佛教授的大腦煉金術》   2013年度,臺灣出版應用科學類TOP1   「紐約時報」暢銷書,Amazon讀者評價4.5顆星   國際權威雙作

者,聯手突破人類極限   如何「解鎖」大腦?啟動基礎大腦之上的「超腦」   實際解決生活難題,感受生而為人的幸福美好!   在生理性的大腦之上,有一個靜觀一切的超然存在——「超腦」   它是一個全知的創造者,可以讓大腦做更極致的發揮。   【「超腦」的能耐,超乎你的想像】   反轉老化,延長壽命   主動修復細胞   強化基因優勢   修補記憶缺損,避免失智   強化細胞IQ   自然戒除上癮症狀   大幅改善學習效能   自動過濾負面想法,掃除憂鬱   排拒環境危險因子   強化自我療癒,擺脫病痛   大腦是人類身上的小宇宙,潛力深不可測,只要出力十分之一,它就能從容地應付日常所需。這

樣的「基礎大腦」敷衍你,讓你誤以為你的能力就是這樣,而甘於接受先天體質不良的基因判斷,認命老化帶來的種種病痛與能力喪失……然而,你錯了。   腦神經科學家告訴我們,人類大腦含有大約一千億個神經細胞,形成從一兆到一千兆個稱為突觸的接頭。為了回應周遭環境,這些接頭不斷在重組。這樣驚人的活動量,每天都在你的腦袋裡靜默無聲地運作。   但是,這些回應多數是出於大腦的自動駕駛模式,只能讓你的表現安份守己,無法突破自我的限制,無論是心理或生理都一樣。當你困在自我超越的瓶頸裡,或是為病痛衰老而受苦,你該想想,在醫藥科學之外,還有什麼辦法能讓我們甩掉這一切束縛?   現在,你的意識可以當家作主,升級大腦

成為「超腦」。你那不足三磅重的大腦,有能力進行不可思議的療癒及持續不斷的重塑。這個「超腦」,可以解決「基礎大腦」難以解決的人生難題,甚至病痛,提升生命的品質,更深刻感受到生而為人的幸福及美好。   這兩位學有專精的作者一起攜手,結合最先進的研究與心靈智慧,引導你踏出人類演化的一大步,破除限制大腦潛能的常見迷思,讓你跟你的大腦重新建立一個良性的互動關係,藉此改變你的生命及人生。你將擁有不可思議的自我療癒能力,自然脫離老化、憂鬱、文明病,迎向一個超級人生。 各界讚譽   「《超腦零極限》是一本大腦的使用者手冊,立論依據並非過時的資訊,而是世上最先進的研究結果,為讀者提供全新的不同觀點,而且確

實有效!從過度肥胖到憂鬱症和焦慮症,能幫助各種類型的自我療癒。請閱讀此書,它一定會改變你的信念、行為與人生。」──肯恩.威爾伯(Ken Wilber),暢銷書《恩寵與勇氣》作者   「在這本精采的著作中,喬布拉與譚茲清楚說明現代科學界最先進的突破,如何幫助你充分利用神奇的三磅宇宙。」──拜倫.卡拉蘇醫師(T. Byram Karasu),愛因斯坦醫學院精神病學與行為科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兩位各有專長的世界級專家生動描繪大腦的精采故事,洗鍊的深知灼見將幫助你的大腦常保年輕。」──梅默特.奧茲醫師(Mehmet Oz),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教授兼外科副主任   「狄帕克.喬布拉的每本著作

都很精采。這次他與魯道夫.譚茲合著了《超腦零極限》,這本可以輕鬆閱讀的著作一定能幫你發揮最大潛能。」──賴瑞.金(Larry King),知名電視節目主持人   「《超腦零極限》一書中的故事與科學原理,闡述了內在感知如何讓我們擺脫自動駕駛模式,打開通往新生活的大門。在這樣的新生活裡,我們將與自己和我們身處的廣大世界有更豐富的連結。何不趁現在創造一個更幸福、更有意義的人生?」──丹尼爾.席格醫師(Daniel J. Siegel),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第七感研究中心執行長兼教授   「解讀大腦之謎,拆穿最常見的迷思,同時提供有力又實用的做法,幫助讀者找到屬於自己的超級大腦。如果想讓自己最

有力的工具保持健康、長壽,發揮最大潛能,一定要看《超腦零極限》。」──狄恩.歐尼斯醫師(Dean Ornish),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系臨床教授   「驚人巨作……請仔細閱讀,再用全新的超級大腦吸收內容。」──韋恩.戴爾博士(Wayne W. Dyer),《正能量修成手冊》作者   「整合心智與大腦科學所產生的智慧,喬布拉與譚茲提供了重要而實用的建議,能幫助我們促進幸福,過著更有意義的人生。」──威廉.摩布利醫師(William Mobley),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阿茲海默症研究中心主任   「尼采說:『人類是唯一需要被鼓勵努力活下去的動物。』精準地點出人不認識自己的神奇,未認知到人本

身就是奧祕與奇蹟。兩位各有專精的作者,駕馭豐富的大腦科學新知與靈性洞察智慧,給出了確實可行的應用技巧,足以令人當下活得更好,不愧為一本希望之書。」──廖閱鵬,美國催眠治療師學會催眠導師   《超基因零極限:情緒、飲食、睡眠,哈佛教授的身心整合養生法》   「紐約時報」暢銷書《超腦零極限》黃金陣容雙作者   Amazon讀者評價4.5顆星!   科學研究證實,人只要活著,基因就會不斷變化   只要建立新生活型態,就可以操控基因表現   讓好基因強起來,壞基因不作怪,這就是超基因!   基因跟大腦一樣,也會依據你的每個選擇做出不同反應。父母遺傳給你的基因不會變成新的基因,但基因活動卻會敏銳地

受到飲食、疾病、壓力與其他因素的影響。正因如此,你選擇的生活方式會一路影響到基因層次。   為什麼基因一樣的雙胞胎,健康情形及壽命長短會大不同?   為什麼不菸不酒、愛運動的人,竟會體弱多病?   因為除了遺傳自父母的基因,人體還有一個攸關健康的「微生物基因組」。   最尖端的遺傳醫學顯示,我們後天的作為會影響到基因表現,進而優化或惡化身體健康。我們能做的,即是引導基因朝有利的方向調整,按照「基因喜歡的生活方式」來過生活。   本書針對「飲食」、「睡眠」、「運動」、「壓力」、「情緒」及「靜坐冥想」等六大項目,提供方法,讓你逐步達成理想的基因生活。所有讀者都可參照自己目前的情況,一週挑選一

項適合自己的改變項目來落實,既無壓力又不會打亂目前的生活模式。   【身心整合養生法六大要點】   1.飲食──拒絕養成發炎體質,拔除多種慢性病、癌症等疾病的共同根源。   2.壓力──壓力會改變我們的基因表現,也會透過表觀基因傳給下一代。   3.運動──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心理疾患,都可透過運動降低罹患風險。   4.靜坐冥想──冥想可以減壓、減緩老化、增強免疫力。   5.睡眠──阿茲海默症、肥胖、心臟病、自體免疫疾病等,都和長期失眠有關。   6.情緒──基因需要你時常輸入快樂、愛、慈悲、滿足等正面訊息,而非負面情緒。   【基因理想的生活模式】   .每晚至少睡足八小時  

 .作息固定   .飲食均衡,三餐都要吃   .避開人造原料食物,不吃零食   .減輕壓力   .不生悶氣,讓情緒自由流動   .靜坐冥想或做瑜伽   .維持健康體重   .避免長時間久坐   .不菸不酒,充其量小酌   .少吃紅肉   .定期運動   .避開產生慢性發炎的事物 重量推薦   「打破基因決定論的迷思,詳盡描述飲食、生活方式、思想的力量,甚至連內臟細菌或微生物基因組都會跟我們的身體『對話』。對健康、幸福敢、減重、長壽基因有興趣的人,絕對不能錯過這本書!」——馬克‧海曼醫師(Mark Hyman, MD),暢銷書《血糖解方》作者   「《超基因零極限》的卓越貢獻,在於增進我們

對心智、大腦、基因組、微生物基因組關聯性的了解。喬布拉醫師與譚茲博士,持續為整合醫療邁向主流扮演開路先鋒。我極力推薦這本書!」——迪恩・歐尼斯(Dean Ornish),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系臨床教授   「喬布拉醫師與譚茲博士,把複雜的遺傳學與真實故事巧妙交織,創作出這本值得精讀的健康書。你不但會積極做筆記,還會跟你所愛的人分享書中的智慧。」——桑賈伊・古普塔(Sanjay Gupta),CNN首席醫藥記者、神經外科醫師

追求再犯預防的量刑政策及其省思—— 以緩刑制度為中心

為了解決戒癮治療報到的問題,作者羅浩瑋 這樣論述:

量刑向來是法官在作成判決時一道難解的習題。儘管台灣的學說與實務針對量刑背後的刑罰目的論已經形成初步的共識,然而欠缺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導原則,導致整體的量刑決定呈現「重應報輕預防」的態勢。不僅如此,在2005年實現寬嚴並進的刑事政策,以及2010年爆發白玫瑰運動後,伴隨嚴罰化的政治氛圍,量刑政策也更進一步朝向公正應報靠攏。然而,近年各界意識到這樣的量刑思維不僅無助於解決犯罪問題,反而使得監所超收問題日益嚴重,再犯率也居高不下。因此,逐漸出現要求法官於量刑階段,縝密地審酌再犯預防的聲音。尤其,原本在制度設計上,為再犯預防考量保有寬泛裁量空間的緩刑制度,在上開的量刑思維下架空再犯可能性與再犯預防的判

斷,而成為檢討的主要目標。實際上,透過立法要求法官在量刑階段承擔起再犯預防的責任,強化量刑決定與處遇措施之間的連結,並非前所未聞。這類追求再犯預防的量刑政策,近年來在日本與美國已經具體落實在制度當中,並且有一定的實踐成果。檢討追求再犯預防的量刑政策,不僅止於考察法官如何審酌再犯預防以形成量刑決定,同時能夠藉此思考其背後所帶有的刑事政策意涵,進而反省台灣緩刑制度,在現行司法實務的操作下,所欠缺的再犯預防判斷,應該如何汲取追求再犯預防的量刑政策的經驗,策進改革的可能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