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分配 題目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指數分配 題目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正倉,林惠玲寫的 現代統計學(二版) 和周瑛琪,盧慶樺,楊溥泰的 現代統計學(第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雙葉書廊 和全華圖書所出版 。

東吳大學 心理學系 曾幼涵所指導 陳年威的 家屬器官捐贈動機與其器官捐贈態度之關聯:量表編製與驗證 (2021),提出指數分配 題目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家屬角度、決策、屍體器官捐贈、態度、動機、意願、死亡焦慮、心理動力、量表編製。

而第二篇論文逢甲大學 建設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蘇昭銘所指導 陳以理的 公車駕駛員工作壓力及潛在壓力源之探討 (2021),提出因為有 壓力、工作壓力、減壓方針、壓力源、壓力知覺量表的重點而找出了 指數分配 題目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指數分配 題目,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現代統計學(二版)

為了解決指數分配 題目的問題,作者陳正倉,林惠玲 這樣論述:

  本書著重於介紹現代的統計觀念與方法,以及如何利用Excel來整理分析資料。   以個案研究引發學習動機:   由章前個案引導出本章內容與學習目的,增加學習動機。   練習題目廣泛而多元:   蒐集臺灣各個領域的應用統計議題而編製成練習題,以了解統計方法在各領域的應用。   內容全面而有架構:   全書共十六章,章節架構有系統且易於了解,涵蓋一般大學統計學的必修內容。   單元豐富而多樣化:   包含新聞報導、觀念與思考、歷史典故等多種不同類型的專欄。此外書中亦有例題和詳解、與統計相關的名人軼事等,幫助讀者全面而多元的認識統計學。  

家屬器官捐贈動機與其器官捐贈態度之關聯:量表編製與驗證

為了解決指數分配 題目的問題,作者陳年威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Sanner(1994a, 1994b, 1997, 1998, 2001, 2002, 2006)的理論架構,合併國內文獻及考量本土文化心理與宗教價值觀,探討『家屬器官捐贈動機』對『家屬器官捐贈態度』與『假設情境的家屬器官捐贈意願』的影響。以全臺灣18歲以上的一般民眾為研究對象,採用立意抽樣法,並同時以網路與紙本進行樣本蒐集樣本,回收的有效問卷一般民眾1515份、有實際相關經驗者60份,綜合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1.73%。本研究對一般民眾的樣本資料進行EFA及推論統計,重要研究結果摘要如下:(一)萃取出4個『不願意器捐動機』及3個『願意器捐動機』,被命名為:「一息尚存的錯覺與個體價值

之保護」、「對醫療照顧的不信任」、「超驗的議題與自然法則的邊界」、「身份認同的邊界」、「利他動機」、「遵從本土宗教價值觀」、「合理化」。(二)『不願意器捐動機』的4個預測變項與『家屬器捐態度』及『假設情境的家屬器捐意願』皆呈現介於低度與中度之間的顯著負相關;『願意器捐動機』的3個預測變項與『家屬器捐態度』及『假設情境的家屬器捐意願』皆呈現介於低度與中度之間的顯著正相關。(三)「一息尚存的錯覺與個體價值之保護」與「對醫療照顧的不信任」為『家屬器捐態度』顯著的負向因子;「合理化」為『家屬器捐態度』顯著的正向因子。(四)「一息尚存的錯覺與個體價值之保護」與「對醫療照顧的不信任」為『假設情境的家屬器捐

意願』顯著的負向因子;「合理化」為『假設情境的家屬器捐意願』顯著的正向因子。建議器官勸募醫療團隊先評估腦死病患的家屬「一息尚存的錯覺與個體價值之保護」與「對醫療照顧的不信任」的程度,協助家屬描述、同理、安撫及討論上述兩個內心難以形容的顧慮,再提升家屬「合理化」的動機,進而增加家屬決定同意器捐的可能性。本研究成果將成為臺灣首份以心理學理論為基礎的家屬器官捐贈動機與態度及意願之量化研究。

現代統計學(第二版)

為了解決指數分配 題目的問題,作者周瑛琪,盧慶樺,楊溥泰 這樣論述:

  數字天天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而統計學是將數字組合並賦予生命的方法。統計是人文社會的一環,亦是應用科學的一環,是學習從數據中獲取資訊的科學方法,更是人人應具備之思維能力的基礎。大數據資訊時代,如果我們不懂統計,也就無法體認世界如何變化、運轉。因此,在詭譎多變的國際局勢中,統計學這門學科為我們所處的大環境,揭示出一個更完整的面貌。   本書從資料的產生、統計量的觀念、機率分布的定義及應用、一直到變數之間的因果關係分析,希望提供初學者,由實際的案例中體會統計學的意涵,進而可以運用統計的分析進行決策之參考,如此大家就能體會「學統計學,真的很好玩也很有用」! 本書特色   

1.與生活時事連結,提升學生學習統計的興趣。   2.內文輔以豐富圖表,提升讀者的學習效果。   3.統計專有名詞的說明詳細且易懂,搭配豐富的例題說明,協助學生活用統計。   4.章後包含改編自國內大專院校研究所之歷屆試題,豐富又充足的題目演練。

公車駕駛員工作壓力及潛在壓力源之探討

為了解決指數分配 題目的問題,作者陳以理 這樣論述:

壓力問題在生活中處處可見,工作壓力更是社會環境中最常接觸到的議題,本研究針對臺中市公車駕駛的壓力去作探討,並閱讀國內及國外對於壓力定義、工作壓力及休閒與壓力影響之文獻。本研究針對臺中市公車駕駛員做問卷調查,透過壓力知覺量表,發現到公車駕駛員的知覺壓力值趨向適中及偏大的情形,這表示公車駕駛員平時工作及生活中累積的壓力有一定的程度,且非常缺乏休閒放鬆的時間去紓解壓力。本研究也針對公車駕駛員壓力問題,設計五大壓力源方向,分別是行車安全問題、服務與態度問題、情緒與人際關係問題、新冠疫情與經濟衝擊問題、壓力控管能力,透過SPSS分析軟體,對回收的問卷作分析及統計,分析結果表示,公車駕駛員對於行車肇事安

全的顧慮、人際關係的探索、行車準點率罰款問題、家中經濟狀況的擔憂等題目有較多的共識,故本研究針對這些數據去跟壓力知覺分數做比對,得出結論給臺中市區公車業者及相關單位,做為未來公車駕駛員減壓方針及管理上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