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暗戀歌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放棄暗戀歌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子陽,憶雲寫的 你以為是兩情相悅,殊不知只是自己的一廂情願:傾盡一生溫柔,到頭來卻是一場空,我們為什麼要這麼糟蹋自己? 和艾米莉亞‧納高斯基的 情緒耗竭 : 停止過度付出、解開壓力循環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放棄暗戀歌」情報資訊整理 - 熱血南臺灣也說明:查看高雄市楠梓區建楠路164巷複合式咖啡相關資訊,以下是「放棄暗戀歌」的熱血南臺灣情報,2021年2月22日— 怎麼沒有吳克群的男傭這首歌? Like · Reply · Mark as spam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崧燁文化 和世茂所出版 。

淡江大學 西班牙語文學系碩士班 羅幕斯所指導 黃姿綾的 根據榮格理論分析哈維爾.馬利亞斯《如此蒼白的心》之人物心理分析 (2011),提出放棄暗戀歌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如此蒼白的心》、榮格、分析心理學、人物心理分析。

最後網站暗戀好朋友歌 - 工商筆記本則補充:暗戀歌曲 推薦|史上最強告白歌曲中英文情歌|療癒系單戀歌單. ... 以前以後A-Lin-失戀無罪A-Lin 我很忙張韶涵-我的最愛羅志祥-未完的承諾明凱-我真的想過放棄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放棄暗戀歌,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你以為是兩情相悅,殊不知只是自己的一廂情願:傾盡一生溫柔,到頭來卻是一場空,我們為什麼要這麼糟蹋自己?

為了解決放棄暗戀歌的問題,作者子陽,憶雲 這樣論述:

你是否曾覺得自己愛得很卑微?無論付出多少,永遠得不到心中所求? 你是否曾認定要與某人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到頭來卻是一場空? 你的戀愛關係真的正常嗎?抑或是你的一廂情願? 別再把「愛」這個權利交給外人了!唯有你珍視自己,「愛」才會善待你!   「愛」是人心中最複雜的元素,它牽引著人類最刻骨銘心的情緒,   時而激情時而平靜,也容易使人變得歇斯底里。   出於對愛情的渴望,許多人在還不了解自己心意的情況下,   便盲目進入一段親密的關係,進而衍生出種種問題。   「愛」就像是千變萬化的宇宙,擁有無盡繽紛的色彩與未知的命運,   本書將帶你在這浩瀚神祕的宇宙裡,摸索出最適合自己的「愛的命運」

。   【愛是一座天秤】——你必須保持平衡,才能得到被愛的可能   戀愛關係裡最忌諱獨角戲!單方面的付出,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和尊重。   若你總是主動將自身地位降低,只為了突顯對方的光芒,久而久之便會忘卻自己也有發光的可能。   ▶▶愛一個人並不是為了要做誰的影子,而是雙方一起成為耀眼的光,在人海中散發魅力與自信。   【拒當控制狂情人!】——適度的個人空間才能培育出真摯的感情   不管分手後還是戀愛中,學會放手永遠是愛情裡一個重要的課題!   當兩人熱戀期過後,若還沒日沒夜地相處在一起,愛情的賞味期很快就會過去,漸漸使人感到枯燥與不耐煩。就像把喜歡的食物放在身邊,長久下來若不及時放入冰

箱,腐壞的速度便會加快。   ▶▶「愛」就像是一份需要保鮮的美食,每個人都可以盡情品嘗,但也別忘了要將它放回冰箱,守護愛情的期限。   【愛從心而生】——守護愛情,也要記得守護自己   你是否曾想過,當你渴望進入一段親密關係時,究竟自己是真的渴望能與某個人相愛、扶持,或者只是渴望「談戀愛的感覺」?   現代人談戀愛的步調既緊湊又快速,宛如來到「愛情的速食年代」,以至於許多人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只顧著搶先體驗「戀愛的快感」。   ▶▶若你還沒有準備好進入一段親密的關係,請先學著好好照顧自己,成為在這世上第一個愛上自己的人吧!   【行動派的海誓山盟】——愛是堅持從山路顛簸行至細水長流   口頭

上的愛只是喜歡,親自實踐的才是愛!   除了轟轟烈烈,愛一個人更多的是承擔一份責任。人們常說戀愛會經過三種時期:熱戀期、磨合期與平淡期。愛情剛開始時總是你儂我儂,但到了磨合期,卻是考驗著兩人之間對於愛的信心以及對彼此的包容與耐性,有人放棄,也有人從此永遠在一起。   ▶▶愛的價值不光是令兩人感到開心,更重要的是成長、傾聽與陪伴。   愛就像是我們與生俱來的DNA,沒有人會重複,因為愛是獨立於每段人生的精彩故事。然而在戀愛裡,無奈、傷心、委屈通常也占據多數,愛一個人並非只要有愛就可以,現實的衝擊往往會為這段關係帶來不小的打擊。而我們該學習在愛情裡自我控制,並在遭遇挫折時懂得釋懷。   愛是既

複雜又簡單的事物,複雜的是人們在當今社會裡,常常為愛橫衝直撞,弄得遍體鱗傷;簡單的是人們雖用著各種方式來探討愛與被愛的關係,卻都代表著同一種期待——那就是與人相愛。 本書特色   本書以深刻的字句以及小故事來帶出社會上層出不窮的戀愛故事,帶領人們認識愛情深處的「真善美」,排除外在的光鮮亮麗,使人們一窺戀愛關係中那無可言喻的複雜心情,以此使讀者對戀愛關係進行更深的思考與反省。

放棄暗戀歌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搞不懂男友 / 女友在想什麼?
交往狀況好像出了問題卻無法解決?
想找個人說話問意見卻找不到?
寫封信or訊息到 #米鹿解憂信箱✉️吧?
-
也許是 #米鹿說 這個IG單元 說多了
這段期間也常收到各式各樣的訊息
有的人說面對著一個沒結果的單戀💔
有人面對著不知道該不該放棄的遠距離
有的人面對著和自己情緒的鬥爭🤨
有人的問我為什麼最親近的人不懂自己
-
因此我想 不如就做個解憂信箱單元吧
如果你願意和我分享你的憂愁
歡迎寫信到米鹿的Email信箱or直接 #私訊我
📪 [email protected]
主旨請寫: #米鹿解憂信箱
內容長短不拘
但我還是希望可以有多一點線索
畢竟這個單元我是真的想幫大家提供解決方式的
如果你只寫一句 為什麼他不愛我
不給我任何人事時地物 起承轉合
那真的對不起 我也很想會通靈 但我不會😂
-
至於米鹿收到信件後會怎麼回覆呢?
會是有下列方式
A.我會YT拍一支 #米鹿解憂信箱
會唸出你來信的故事,並說說我的想法和回覆
B.可能在IG or臉書上 用文字
分享你的來信/我的回覆
-
你可能會問說 為什麼我要唸出故事呢?
#米鹿說 這個IG單元
默默也進行了3個月
這段期間大多從我自己的感受
自己的故事 或者周遭的經驗出發
去分享在感情中 關係裡
學習到的 覺得讓自己成長的
出發點很單純
就是希望能分享自己的經驗感受
給正在面對著相同課題的人們
但接下來除了我的故事
我也想讓 #米鹿解憂信箱
成為你的故事 也成為大家的平台
每個故事 每個困擾裡面
都可以學到經驗 都可以讓人成長
-
其實也不必想得太嚴重
就當作是找個人說說話
聽聽看遠方的這個
還算可以信任的人 有什麼看法吧
ps.我分享出來的故事 當然會把來信改成假名的 請放心
-
想看這個單元?留言 #米鹿解憂信箱
-
記得訂閱米鹿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jamiedeermusic
🌟米鹿IG:deerdeer_milu🌟
-
我是米鹿,曾在韓國留學1年,開啟YT生涯,會固定在頻道帶來美食/旅遊/開箱/穿搭/戀愛/KPOP的相關影片。以前是音樂部落客&新媒體從業人員。
🌟業務合作請洽:[email protected]🌟
-
【失戀備忘鹿】
治癒失戀自我的5個方式:https://reurl.cc/yZ448y
陳忻玥:https://reurl.cc/V6QQvb
【戀愛QA feat.歌手】
韋禮安:https://reurl.cc/O1LLyA
畢書盡:https://reurl.cc/X6NNnM
婁峻碩:https://reurl.cc/R4EE3n
【惹怒12星座】
巨蟹女芮德:https://reurl.cc/MvLLrK
雙子女愛莉莎莎:https://reurl.cc/pd44Qx
雙魚女Ginny:https://reurl.cc/WdMMpZ
金牛女金針菇:https://reurl.cc/O1LL27
魔羯女林萱:https://reurl.cc/8GLLrj
【愛以西爹鹿】
暗戀的她遇到渣男怎麼辦:http://youtu.be/qUpqtiudndQ
挑女友的條件:https://youtu.be/A5unTOIsUfM
男生曖昧卻不交往的理由是:http://youtu.be/vyFM6yZiwZ4
【鹿吃一波】
網友激推4間台北冰店:https://reurl.cc/X6NN3R
100道日本料理吃到飽:https://reurl.cc/g7ppEN
韓國食神激推的台北小吃(上集):http://youtu.be/1ix1QXWw2EQ
韓國食神激推的台北小吃(下集):http://youtu.be/RBdKbBld9ho
【炸掉廚房】
IKEA肉丸子:https://reurl.cc/0oll3M
1000次歐姆蛋:https://reurl.cc/4RvvKR
【米鹿穿搭系列】
快時尚穿搭:https://reurl.cc/nz44a2
韓國紅的運動潮牌:https://youtu.be/gyOc4iKJD2Y
哪家黑白素T最好穿:https://youtu.be/a7kFlbN29QU
【米鹿居家3C系列】
工作室Roomtour:https://reurl.cc/1x77dY
小米&無印電風扇:https://youtu.be/qJOi78tgMvg
氣炸鍋料理:https://youtu.be/_VB2blgRjd8
【米鹿聊天系列】
如何走出低潮:https://youtu.be/x4FhwYkH-Qw
判斷告白時機: https://youtu.be/EFN4b78Egqs
給大學時的自己的5個建議:http://youtu.be/EymGkfIhM7U
【韓國購物系列】
必吃弘大街頭小吃:https://youtu.be/E2BxpcedYkQ
韓國7樣必買伴手禮:https://youtu.be/eU02nj_jXiI
韓國弘大買男裝推薦:https://youtu.be/Uec8TWOEI54
韓國超商美食試吃:https://youtu.be/g0p6VsJwOLo
【韓國醫美系列】
韓式埋線減肥: https://youtu.be/A6DhZj2VB5w
韓國打水光針:https://youtu.be/mWxEOcJkHZE
-
#米鹿deerdeer #米鹿

根據榮格理論分析哈維爾.馬利亞斯《如此蒼白的心》之人物心理分析

為了解決放棄暗戀歌的問題,作者黃姿綾 這樣論述:

哈維爾.馬利亞斯 (Javier Marias, 1951) 為西班牙近代最富盛名的作家之一,他許多的小說作品及翻譯作品在學術界裡,每每都能引起注目及廣泛的討論。正如在本篇論文中,所要研究的《如此蒼白的心》(Corazon tan blanco, 1992)小說作品,就曾經獲得多項獎項。例如,其作品出版隔年便獲頒西班牙國家評論獎,而在1997年獲頒國際間重要的IMPAC都柏林國際文學獎;此外,在出版當時隨即被翻譯成超過二十五種語言以上的小說作品,更在各個國家中廣獲好評。因此,種種殊榮也替本論文加以佐證,表示此作品之普遍性和學術性兩者兼具。此作品為筆者所吸引的特點有故事場景、寫作風格以及複雜心

理的人物角色,如被編排的故事情節正好反映人們在現實社會中所遇見的情況,也就如同是個微型世界在小說中呈現;而透過文中角色,我們能從中截獲個人物所要表達的觀念,從中也可反思是否也有相似的人格特質出現;再者,作者運用擅長描述的敘事風格,勾勒著不論是情景架構或者人物情緒都能引領讀者進入作者所安排的氛圍中。因此,綜觀以上各點,此部小說的特點也將是引領我們開啟分析人物的起源,也如同一把啟發探索自我的鑰匙! 在現今社會中,人們越來越重視物質上的追求及享受,進而忽略的自己本身內在的心靈活動跟自我反思。人們以為物質需求的滿足就是自己內心所追求的目標,殊不知每日汲汲營營的物質生活、光鮮亮麗的外在卻有可能是為了掩

蓋內心存在的陰影或者是缺乏自信所引起的心理活動,令人遺憾的是人們卻不自知;換句話說,人們以為工作上的成就感或者社會給予的肯定,遠重要於對自我存在價值的肯定。由此可知,人們在追尋物質生活提升的同時,忘卻了精神糧食的補充。因此,內在的自我探索是相當有助於瞭解內心世界,不論是有意識或者是無意識的心理活動都能透過榮格 (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心理分析及其他相關的心理類型跟心理原型,達到自我認知及自我檢視的效果。除此之外,只有當人們深層瞭解自己之後,才能針對自己所遇到的挫折或者負面情緒做出適當的處理,進而處理對外的人際關係。正猶如我們平日生活所常見的基本需求的疑問:今天

早上要吃什麼?或者,我好像需要一杯咖啡提神?看似平常卻又緊扣住我們心靈活動的「抉擇」,無時無刻的發生在我們四周,但我們卻沒警覺到這一切「選擇」的步驟盡是與我們的大腦意識和心理活動所引起及產生的。簡言之,要如何能達到真正改善人類的生活品質,那無非是從自我內心的探索及研究著手。 本論文分為三個章節,第一章主要介紹作者及《如此蒼白的心》。由作者生平以及其文學作品歸結出作者擅長的寫作風格,而依此為基礎,幫助瞭解作品整體架構和體裁。接著根據現有資料及文獻中,探討作者馬利亞斯在近代西班牙文學中敘事體裁領域的重要性。在隨後的小節中,簡述作品內容和其他相關此作品的文獻批評及探討做出統整。此章主要呈現作者及其

作品皆為符合人們當下的時代,並因其重要性及影響力得以成為本論文有利的依據。 在第二章中,我們將介紹榮格心理分析(analisis psicologico)的觀點及理論。首先簡要的提出榮格在文學領域中對於文學作品的分類,接著介紹榮格對於人類做出的心理類型,為主要的分析重點之一,另外又在榮格心理分析理論中,著重討論集體無意識(el inconsciente colectivo)、原型(arquetipo)和其中的陰影(la sombra)、面具(la persona)、阿尼瑪及阿尼姆斯(el anima/el animus)概念的定義及其運用加以說明。第三章將根據第二章的榮格理論及文本內容提及的

人物個性穿著、對話場景以及角色間的複雜關係,兩者交互參照研究。根據其理論劃分出各角色所屬的心理類型,並參照其他相關研究文章加以佐證;此外,不僅是人物本身所表現的情緒動作為參考因素,更將其過往歷史經驗當成重要的資源之一。因此,不論是內在的行為情緒,或者是外在事件經驗影響,都是囊括在探討的範圍之內而不失去中立的觀念。總結,筆者希望透過這一類型的人物心理分析,反映出人們真實在社會上所遇而不願正視的問題或是未發覺得病徵,也希望透過一些基本心理學的觀念能夠喚醒人們自我反省的機會,並且進一步正視自己內心的聲音,而達到自我認知的價值。第一章 作者哈維爾.馬利亞斯及《如此蒼白的心》1.1. 關於哈維爾.馬

利亞斯及其文學作品哈維爾.馬利亞斯於1951年生於馬德里。他的父親胡利安.馬利亞斯是位著名的哲學家,也是荷西.奧德嘉.賈塞特(Jose Ortega y Gasset, 1883-1956)的學生;而他的母親也是位教授。由於父親共和黨身分,年輕時曾受政治因素而入獄並且被禁在佛朗哥政黨的大學教書,因此他必須頻繁往來在美國大學教書。正因如此,馬利亞斯就在美國度過青年少階段;而在他父親教授期間,他們便居住在一位詩人霍賀.基嚴(Jorge Guillen, 1893-1984)的家中,更巧的是在他們住處的樓上,住著當時代著名的俄羅斯作家,也就是《羅麗泰》的作者納博可夫(Vladimir Babokov

, 1899-1977)。在如此的家庭環境之中,尤其更在這般偉大鄰居的影響下,在他二十歲那年便出版了第一本的小說《狼域》(Los dominios del lobo),並且獲得他的偶像胡安.畢納特(Juan Benet, 1927-1993)對他敘事手法的賞識,從此便開啟了他的文學之路。而成年後從事專欄作家、國家(El Pais)報紙評論家、翻譯領域,同時間也是長、短篇小說的作者,從以上經歷馬利亞斯累積了大眾的聲音跟反映,使之成為創作的資源,也經由自身的歷練,造就了他對文字的高敏感度和文學市場需求的認知。換句話說,馬利亞斯善於營造令人好奇詭譎的情節,故事中的角色就如同真正生活在我們周遭的人,並

非只是在紙上操控的人物。所以,以他精湛的描述手法在敘事體裁的學術領域中,佔有一席重要的地位,也正是最吸引我們的特點之一。在馬利亞斯於倫敦哈佛大學和馬德里大學裡任教期間,陸續出版了《靈魂之歌》(Todas las almas, 1989),《如此蒼白的心》(Corazon tan blanco, 1992),《明日戰場上,勿忘我》(Manana en la batalla piensa en mi, 1994),《時間的暗面》(Negra espalda de tiempo, 1998),《你明日的容顏-熱與矛》(Tu rostro manana-fiebre y lanza, 2002),《你

明日的容顏-舞與夢》(Tu rostro manana-baile y sueno, 2004),《你明日的容顏-毒藥與影子與道別》(Tu rostro manana-veneno y sombra y adios, 2007),及近期最新作品《戀愛》(Los enamoramientos, 2011)。在出版的同時,也都一一獲獎,如:《如此蒼白的心》一九九二年在西班牙出版後,隔年隨即獲「西班牙國家評論獎」肯定,一九九七年再獲舉世矚目的IMPAC國際都柏林文學獎,同年,紐約公立圖書館將本書列為一九九六年度全美出版品中,最重要的二十五本書之一。以上都在在肯定了馬利亞斯在國際文壇上的重要性及奠定了

不可動搖的地位。1.2. 哈維爾.馬利亞斯於近代西班牙敘事體裁的重要性無庸至疑的哈維爾.馬利亞斯是自九零年代起,在文學界非常具有影響力的作家。從他第一部小說開始到最新一部作品,因為他的寫作手法跟風格引起相當大的迴響及批評。不僅僅是寫作手法令人感興趣,甚至是作品中的故事題材元素,也都讓人覺得意猶未盡。尤其是馬利亞斯對於敘事者,也就所謂的旁白的角色就如同蜘蛛絲般的扣住核心,藉由他編織故事的架構情節、人物的交錯關係甚至是時空的堆疊,都是需要由他從中連結。除了作者設定旁白的思考模式以及他的言行舉止、說話方式,他的作品有以下幾個寫作特點最引人注意:虛構式的和自傳式的寫作風格。其中,又以自傳式方式將作者

自己的生活經歷融入在作品故事中。最顯著的就是馬利亞斯作品中,主角們的職業不外乎是教授、譯者、作家,以他豐富閱歷將其在職場裡所見所聞融入故事角色中,進而變得更生動、更貼近大眾生活並引起共鳴。因此,透過馬利亞斯的作品,我們了解到虛構式的寫作風格不只是虛構發明一種故事或人物角色,其實,也以另一種的方式傳達了現實與虛幻時空的交錯。總而言之,由這三種寫作元素:語言敏感度、虛構式和自傳式的寫作方式,馬利亞斯開啟並成就了在文壇上獨樹一格的地位。1.3. 《如此蒼白的心》內容及其文獻探討故事主軸都圍繞在主角胡安的父親藍斯身上一個未解的秘密上。由多年前胡安的阿姨德茢莎自殺的場景揭開序幕。從這一情景連接到現在胡

安和他的老婆露伊莎也在各國蜜月旅行,直到抵達了哈瓦那,也是父親的岳母的出生地。但由於妻子身體不適,讓他們的旅程暫時休憩在此地。當露伊莎在旅店休息的同時,胡安在旅店的露臺上碰上了在街上等候情夫的蜜莉安。蜜莉安的近視眼,搞錯了胡安和他的情夫吉耶默,但最終與他情夫見面時,碰巧幽會的地點在胡安夫婦的隔壁房間。隔著薄薄的一面牆,儘管露伊莎虛弱的躺在床上休養,同時間和胡安一樣竊聽著隔壁蜜莉安與情人之間的對談。接著故事場景跳回當初胡安和露伊莎第一次碰面的時候,是在他們工作的場合中,胡安對她一見鍾情。由於兩人都是翻譯官,在一場高層會晤中,胡安將翻譯內容做了些微調整,故意引起露伊莎的注意。果然,身為監視胡安的露

伊莎驚覺他的動機,但卻臨危不亂的見機行事直到會晤結束。因此種下愛因。在他們的婚禮上,藍斯問了胡安一個問題:你已經結婚了,那現在呢?儘管胡安在結婚前就有奇怪的情緒浮現,但和這個問題卻也牽扯不上任何關係。胡安完全不了解他父親問題的涵意,然而父親再給他一個忠告:假使你有秘密了或者你已經有了秘密,千萬不要對任何人說出口。胡安帶著這神秘的情緒到他的蜜月旅行,然而同時間他也察覺到自己產生了某種情緒的轉變,則是由婚姻狀況變更而產生的。 胡安與童年時期的朋友小古斯塔爾多易相約酒吧,談話間不小心透露了一些關於德茢莎的資訊。胡安緊抓住這些蛛絲馬跡,追問小古斯塔爾多易為何要釋放這些訊息。但他卻不願多談而將焦點轉移

到隔壁的女人身上,而展開他對女人的那一套攻勢。當胡安回家後,告訴他妻子小古斯塔爾多易對他吐露的一些資訊,露伊莎便以很自豪的態度對胡安說,她能夠從藍斯口中得到最終他們想要知道的秘密。 在蜜月旅行後的一個夏天,胡安因工作出差八周到紐約,正好在當地他的大學同學貝兒妲擁有一間公寓可供他暫駐。她不僅分享她的住處也分享了她的生活。貝兒妲因為過去的一次車禍,使她行動不慎方便,除此之外也結束了幾次婚姻,一切生活種種皆遭遇到不幸。這讓她的自信心大降,轉而從介紹所裡認識新伴侶。在這八周期間,貝兒妲傾訴了所有交往的細節,並且很滿足的與他分享經驗並因胡安的陪伴而感到安心。。 最後,當藍斯來拜訪露伊莎時,她便利用她

丈夫從紐約提早回國,並且在房裡休息的機會,一步步引誘藍斯坦白他的過往秘密。由於露伊莎和藍斯自始至終都相處得很愉快,而藍斯也很信任露伊莎也認為她是很好的聽眾。最終,在藍斯坦白的過程中,胡安也就不經意的聽到藍斯不願提起關於他三個老婆的秘密。第二章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之心理分析理論2.1.  榮格與文學現代人日漸察覺到必須善用閒暇時間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或者增加自己興趣喜好以培養更多利於自己的優勢,另一方面也可以藉由文學的陶冶提升自己的心靈層面。人們不只欣賞實物藝術,例如:畫展、雕刻作品等實體作品,也對於不可觸摸的藝術感到興趣:文字。不論如何,我們都期待能夠藉由欣賞閱讀這些藝術作品,達到文學滋

養的效用。因此,最便於進入文學世界的捷徑,莫過於隨手可得的書籍閱讀了。既是便於使用,卻也有和欣賞畫作跟實體藝術同樣的意義:從字裡行間獲取作者希望反射出的想法與概念,以及作者的表現手法。因此,榮格認為文學藝術作品有兩種創作模式,一種模式叫做「心理的」(lo psicologico),而另一種模式稱為「幻覺的」(lo visionario)。對於榮格而言,心理模式的材料來自於人的意識領域,例如人生經歷、情感的震驚、激情的體驗,和人類普遍的命運危機,其中又以個人情感生活為首要。因此,心理模式下所創作出的文學主題和內容,都是心理學的範圍內所能夠理解。而說到幻覺的創作模式,其創作的材料來源,大多源於創作

者本身所壓抑在意識裡的情感或情緒轉化而成的;也就是說,是人們忽視的黑暗面。換句話說,藉由這些幻覺的意象,儘管人們不知道從何而生的幻覺,但還是會無意識的影響著創作者的題材。對於榮格而言,這些原始意象也就是幻覺式的創作,並非屬於個人經驗和情感,也不是過往創傷或感情糾葛,而是屬於集體的經驗。而所呈現出的意象則是作品本身而非作者跟藝術家所希望呈現的;也就是說,作品本身具有靈魂而藉由作者的手使作品本身說話。所以,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些顯現出來的意象是屬於集體無意識的,而呈現的原因是為了要彌補意識中所不均衡的及片段隱藏的部分。總之,當集體無意識存在於各個時代之中,便會與當時代的時空背景融合,產生當代的集

體無意識的意象。每個社會年代也形同人的個體一般,當集體無意識進入了每個個體,與其個體交融自身的個人經驗情感,使之形成互補或作狀態的調整。文學藝術也相同,小至作家大至文學環境,對於榮格而言的文學作品,乃是它自身所擁有的價值,它所要發聲的主題內容,而非是外在所加諸在它身上的觀念及解釋,也並非是作者自身意念的傳達。2.2.  心理類型根據榮格學說,人的心理類型大體上劃分為內傾和外傾的兩種態度性格。簡單來說,內傾性格是指其心理活動完全朝向內部世界的傾向;反之,外傾性格則是指其心理活動指向外部世界和外在對象的傾向。也就是說,外傾性格的人會偏好與外界聯繫,並且覺得與人溝通是如魚得水;相反的,對於內傾性格

的人而言,相較於與人接觸,不如一個人靜靜思考對事物的本質。以上這些敘述,並非要批評或者貶低任何一類性格的人,反而是透過這些資訊讓我們能夠了解與我們相似類型,或相反類型的內心世界跟想法,並達到理解他人而非誤解的現象。當然如果以這兩種性格就能劃分出世界上的各樣人類,也太籠統了。所以,除了這兩種態度類型,榮格也提出了四種意識活動功能:思維(el pensamiento)、 情感(el sentimiento),這一組是互相對立的功能,由於它們常常把人們關於真假善惡的概念加諸於現實,因此被稱之為理性功能;而感覺(la sensacion)、直覺(la intuicion)為另一組非理性功能,由於這兩種

功能在接受外部現實的時候,沒有對外部的現實加上理性,因此被稱之為非理性功能。由以上兩種態度加上四種功能類型以不同的方式配置和組合,而形成八種不同的人格類型。2.3.  集體無意識對於榮格來說,完整的人格是由意識、個人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所集合而成。然而,人的意識是指除了主要內容是自我以外,個體經由其官感所接收到外在的資訊而轉換成我們的記憶。也就是說,例如人生經驗、知識、所見所聞,而這些細節將會轉換成我們可意識到的情感、記憶;人生閱歷也就會變成意識的其中一部分。相較於意識,榮格更重視潛伏在人類心靈底下的無意識,並且認為無意識包含個人無意識以及集體無意識。個人無意識即個體曾意識到的內容,但後來又被

壓抑或者遺忘了的思維、情感和記憶等,也就是包括一切個體起源的所有材料。而集體無意識則是指包含種族文化起源的材料,和民族起源的行為模式、精神活動和反應等。依榮格所見,集體無意識乃是透過演化傳承而來的生活模式。2.4.  原型根據榮格理論,原型就是存在集體無意識理的內容物,也就是潛在於人類心理行為的模式。簡單來說,原型是以一種原始意象存在於人的無意識裡,而且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原型。承上章所提,完整的人格是擁有個人意識、集體意識和集體無意識所組成,因此,在榮格的原型的學說中,他認為原型應該是沒有單一形像的而是彈性的、可適用於各個個體。因此,在眾多原型當中,此篇論文將以最適當的原型加以說明及應用:陰影

、人格面具、阿尼瑪和阿尼姆斯。第三章 根據榮格理論分析《如此蒼白的心》之人物心理分析3.1. 《如此蒼白的心》之人物介紹胡安,任職於政府的高階翻譯官,並在他工作的場合中認識了未來的妻子,比他高一階的翻譯官,露伊莎。認識不到幾個月的時間他們便結婚了,因此胡安產生了一些不安的情緒從婚禮到蜜月旅行。特別是他的父親藍斯又在他的婚禮上,問了他一個問題並且給他一個建議。在蜜月旅行期間,他們前往至哈瓦那,並正巧寄宿在與蜜莉安和吉耶默的隔壁房間。胡安和露伊莎便有意的竊聽他們之間的對話。蜜莉安希望吉耶默能夠離開他的老婆並且取代他在西班牙的妻子,藉此才能逃離哈瓦那,吉耶默並沒有正面答應她。而胡安和露伊莎聽完的當

下也沒有討論。相較於婚後的胡安和露伊莎,露伊莎調整了自己工作的腳步,為的是能多留在他與胡安新居好好佈置打掃;而胡安並沒有做任何的變動,依舊按照自己的工作出差到紐約。如同先前一樣,只要到紐約出差便是住在他大學同學貝兒妲的家。由於一場意外車禍,貝兒妲失去自信和走過幾次挫敗的婚姻。從此之後,她便透過仲介所找尋另一半。而在胡安借宿於她家期間,貝兒妲和其他陌生人的信件來往和影片錄製,她都不吝於分享並且也會詢問胡安的意見。尤其是當貝兒妲對一位在曝光度極高的男士相當有興趣,但他卻提出要拍攝貝兒妲裸體的要求。她只好轉向央求胡安幫忙,由於大學時期的幾次曖昧,她覺得胡安是最佳的攝影人。不禁貝兒妲的苦苦哀求,最後還

是幫了這個忙。當胡安結束任務回馬德里時,也就是胡安結婚後,不忘去探一探少時所暗戀的對象妮葉貝絲。如今的妮葉貝絲已經不是個女孩而是文具店的老闆娘了。胡安藉機和她交談幾句後,心中卻也浮現如果當初和她交往並結婚,這女人也許不該僅僅在一間文具店裡了,而是像露易莎一般輕鬆的待在家裡,不需拋頭露面的做生意。藍斯方面,他擁有一段不為人知的過往情史,而且一直以來不准他兒子胡安過問,而他的母親奐娜,在生前也從未提起藍斯之前和他姊姊德茢莎的婚姻。直到胡安和他從小到大的友人小古斯塔兒多易去酒吧時,小古斯塔兒多易才有意無意的透露一些有關藍斯的第二任老婆的蛛絲馬跡給胡安。露易莎和胡安就依著這些線索,想要解開藍斯神秘的過

往情史。正巧於一次他們夫婦與畢亞羅勃斯共進晚餐,在餐敘間,畢亞羅勃斯便提到了藍斯和他第一任古巴籍妻子。透過和畢亞羅勃斯的對話,胡安夫妻倆便獲得了更完整關於他們父親的各任妻子的資訊。順帶一提的是,藍斯驚人的財富是由他的專業累積而來的,由於他在普拉多博物館中修補並維持畫作,所以他能鑑賞出一幅畫作的好壞。此外,暗地裡,他專門幫人鑑定以及和一些富商名流買賣知名畫作,藉由他鑑賞的眼光和評價,在買賣當中作手腳。因此富商們都很相信藍斯並且出手相當大方。然而胡安相當不屑這樣的生意手法,並深深的認為是變相貪汙。一天,在博物館閉館時,藍斯結束他的工作,經過一個長廊看見了警衛馬徳吾,他手裡正拿著打火機並且企圖點燃一

幅名畫。藍斯不僅沒有強迫馬上熄火,反而是用關心的語氣以及站在警衛的角度與他引導式的聊天,轉而讓他放棄點火的念頭。3.1.1.  女性角色人物a) 德茢莎,藍斯的第二任妻子,同時也是奐娜的姊姊。在古巴的時候愛上了藍斯,但當他知道藍斯已婚的身分後,便想要和他結束這段關係。到最後他們還是結婚了,但婚後不久,因為藍斯的自白讓她決定結束自己的生命。b) 露伊莎,胡安的妻子,也是政府聘任的翻譯官。在與胡安結婚後,對於她公公的過往情史有很大的興趣。同時,藍斯對這個媳婦也很欣賞,並且很信任她。在丈夫與公公之間扮演著潤滑劑的角色。c) 貝兒妲,在紐約替聯合國機構當譯者。約三十九歲,離過婚,並在大學時期和胡安有過

親密關係。曾經車禍而造成她身體上的缺憾,儘管她掩飾得很好,但還是看得出輕微的跛腳,而臉上也因那場意外留下了淺淺的傷疤。d) 蜜莉安,古巴人,有個馬德里情夫吉耶默常會來古巴與她見面,是個年約三十,老派作風的女人。e) 奐娜,德茢莎的妹妹,也是藍斯的第三任妻子。與藍斯過著貌似幸福快樂的日子。f) 妮葉貝絲,文具店老闆的女兒。胡安從小就很喜歡她,並經常藉故去文具店看她。長大後,曾經幻想與她結婚的念頭。3.1.2  男性角色人物a) 藍斯,因善於分辨圖畫的價值好壞,所以在普拉多博物館擔任藝術修補專家。給人有種高傲、又常用自以為瀟灑般的笑容對待人。b) 胡安,是文中主角也是旁白。和露伊莎一樣也在政府任職

翻譯官。是藍斯和奐娜的兒子。儘管對父親的過往很好奇,但卻他父親不准他過問甚至有時候還會對他發脾氣。c) 小古斯塔爾多易,比胡安大三歲。是胡安從小到大的好友,少時總常表現出像成熟男人的樣子以區別其它自己與其他小孩的不同,在十三歲的時候便經常上妓院。而他的父母親是在德茢莎自盡現場的目擊者。d) 畢亞羅勃斯,是一個在藝術領域裡很有影響力的人物。是一位因西班牙十八世紀畫作及建築聞名的教授。居住在加泰羅尼亞區,並和藍斯有信件上的往來。曾經從他的父母親口中聽見有關於德茢莎自殺的消息。e) 馬徳吾,一位在普拉多博物館擔任超過二十五年以上的警衛。f) 吉耶默,已婚的馬徳里人。常因工作飛往古巴並在當地有個情婦。

右手無名指上有個婚戒。3.2.  女性角色人物心理分析a) 德茢莎在故事的開頭便出現,她是以一個非常醒目而且直接的場景揭開了整個故事的序幕。她出現的場景之中,甚至說不超過五句話,然後就舉槍往自己的心臟開槍自盡了。儘管作者給這個人物露面和說話的場景少之又少,但整個故事卻還是依她為主軸進行;她也就是故事的核心。因此接下來,筆者將由她的人格特質開始研究,因為筆者認為人物性格乃是串連整個故事的主要原因。根據榮格理論,德茢莎傾向於外傾情感型性格的女性人物,由於此類型的人通常容易產生以下的情緒:有強烈的道德感。首先,當她在古巴與藍斯相戀到不可自拔時,突然間得知他已婚的狀態便毫不猶豫的和藍斯分手,並且馬上回

西班牙,為的就是不要與他糾纏。這就是非常明顯的強烈道德觀的例子,而且對於他自己本身的家庭倫理觀念也是不相謀合的,因此這類型的人只好壓抑自己的情緒,做出了符合社會道德觀感和對自身對於丈夫和家庭應有的條件的結果。因為外傾性格使他不得不迎合外界需求,而他的理性思維的功能,也促使他做出這個抉擇。再拿她與蜜莉安做比較,在法律上蜜莉安和德茢莎的身分並非合法,德茢莎的行為屬於被動的一方,最後她選擇退出結束她與藍斯的關係。反之,蜜莉安的行為屬於主動而且積極強勢,而且還用極為粗鄙的話語詛咒吉耶默的妻子,為的就是要取代他老婆,但她並不認為這樣有失社會道德規範。由此可知,德茢莎謹慎並喜歡關係融洽的感覺。到後來,藍斯

終結了上ㄧ段婚姻而終於跟德茢莎結婚。一切都很圓滿幸福,直到蜜月旅行的一個夜晚,藍斯滔滔不絕的和德茢莎說情話,幾乎把所有能講的事情都一五一十的告訴她。包括他為了跟她在一起謀殺了他的古巴籍前妻。ㄧ當她聽到此事,心中的罪惡感便油然而生,便覺得自己也是共犯之ㄧ。因為在婚姻關係底下,夫妻乃是一體的,所有的責任將是要一起承擔。因此,德茢莎應該是將夫妻為共同體的觀念深植在她的心中,並認為不管任何一方做了甚麼,另一方都是有責任跟義務承擔的,如此一來才稱做夫妻。由此可知,德茢莎道德感不僅存在於個人觀念裡,並且衍生到伴侶關係上。由於德茢莎是ㄧ個高道德感跟責任感很深的人,所以當她知道有另外一個陌生女子因他而死的時候

,她便產生了罪惡感。另一方面,她的丈夫深愛她到殺了另一個女人,就為了要跟她結婚,那她又該如何處理呢?她如何能夠擺脫情感,舉發深愛她的丈夫呢?換句話說,如果她將她丈夫送進監獄,是否也算變相的否定了這段感情呢?也間接承認了這段感情不應該存在的事實呢?因此,德茢莎認為,只要「她」這個引發所有事件的起因消失,所有的事情都將會隨著她的死亡劃下句點,德茢莎最終忍受不住雙方面的折磨,在蜜月旅行返家後,選擇在自己的家中浴室舉槍自盡。b) 露伊莎 此人物角色的人格特質顯而易見的,偏向榮格心理類型的思維兼具直覺型人格。在工作上,她是一個相當有效率而且謹慎的人,而在人際關係方面她也能相處得很融洽,尤其是在婚後,與

胡安的朋友和胡安的父親藍斯的關係也都很親密。例如,露伊莎在工作上的表現。雖然和胡安ㄧ樣都是替政府工作,但她的工作內容是出席國際會議並監管其他翻譯員的翻譯品質以及內容的正確度。由此可知,露伊莎讓人有依賴跟信任感,能力也備受肯定。就如同現今的女性,都已經能夠獨當一面,這都由於女性做事態度都比男性來的仔細謹慎,也因此女性在工作職場上的位階都比男性高一些。另外也可發現,露伊莎與客戶和同事間的關係很融洽,歸功於她外傾態度的人格。 除了她在工作上的表現,是值得讓人信任並且勝任的;在個人情感方面,她也是深獲人心的。就拿她與她藍斯的關係來探討:暫不論露伊莎給人的感覺就是讓人安心有信任感,在她與藍斯的對話當中

,時常可以發現藍斯對她的喜好也不時的誇獎露伊莎的機智。而在胡安出差期間,她與她的丈人似乎也培養出了默契,並且很認同對方。就以藍斯過往的情史為例:他不准自己的兒子過問,甚至還會發怒責備胡安;反之,對於露伊莎便沒有這般震怒也許是因為對她的好感,又或許是因為異性不排斥的關係,讓藍斯到最後還是娓娓道出,他那段以為到死都不會說出口的秘密。因此,這也可以證實她的外傾性格能隨時調整對外的態度,進而達到吸引對方並且願意掏心傾訴。3.3.  男性角色人物心理分析a) 藍斯 在藍斯年輕時,曾因工作到古巴而在當地結識了他第一任妻子。當初他們愛得濃烈並且很快的就進入婚姻。直到後來,當他認識了德茢莎,藍斯便陷入瘋狂的

狀態,對她無法自拔的迷戀。於此同時,藍斯也開始對他第一段婚姻感到無力和不耐煩,而他的妻子也感受到藍斯對她的冷落,因此開始無理取鬧,這也讓藍斯更加厭煩、更加討厭這段婚姻。就在一次的爭吵後,藍斯趁著他的妻子酗酒後的醉意和吵完架體力匱乏的躺在床上時,藍斯就點燃幾根菸丟向床單即離去。最終,他的妻子就如同意外般的在這場火災中過世,而藍斯也就恢復自由身。 恢復單身的藍斯,就和德茢莎在馬德里結婚了。ㄧ切就如同藍斯所想像的完美順利,而他也深感幸福。直到在蜜月旅行的最後幾天,藍斯以為誠實告白是一種愛的表現,因為藍斯對於愛和伴侶的觀念,就是夫妻間沒有秘密。所以他ㄧ五ㄧ十的將事情所有的經過告訴他的第二任妻子。在獲

知另一個女人因為自己而死亡的消息後,德茢莎整個人性情大變,變得冷漠不語、沉默寡言,只在她的家人面前才擠出些微的笑臉。在蜜月後不久的一次家庭聚餐,德茢莎走進浴室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至此,藍斯第二次成了鰥夫。 最後一次的婚姻,是和德茢莎的妹妹,奐娜結婚,並育有一個兒子,胡安。在這段婚姻生活裡,奐娜和藍斯從未和胡安提起任何有關他過往情史,甚至是他的第二任老婆,也就是奐娜的姊姊。而藍斯和奐娜似乎也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從這三段婚姻裡,可以知道藍斯他內心所憧憬的愛人的意象,並非她第一任的古巴籍妻子,而是遇見德茢莎的時候,她才是符合藍斯內心的阿尼瑪的意象。因此,在第一段因衝動和不了解自己而成就的婚姻

,並沒有滿足藍斯真正內心的渴望,只是ㄧ時被衝動所沖昏了頭;直到他的第二任妻子德茢莎,完全符合他所希望的伴侶的角色,並且用盡所有辦法而達到與德茢莎結婚的目的。這樣不畏懼風險的尋找另一半,即使已經結婚了卻也不放棄任何契合自己無意識裡的意象的機會,就如同榮格的心理分析類型中的非理性區的直覺型:道德感是劣居在直覺型的人的意識裡。所以,藍斯才會不顧社會倫理道德,甚至犯下了謀殺案,為的就是能夠達到他能與德茢莎在一起的結果。由此可知,他不管殺人的這個動作是不是符合社會道德標準,或者是正義的行為,他只曉得這麼做能夠完成他的目的,那麼這樣的行為就是正確的。 儘管如此,藍斯的對於愛的心理認知已經超越了社會規範,

在他的認知裡,他的愛情是第一位,也就是所謂的天生的欲望,為了愛他可以放棄ㄧ切,就像社會責任以及對另一個女人的承諾。以上所有,甚至包括把他的所作所為都告訴她的愛人德茢莎,他也覺得是對她忠誠的表現。藍斯並沒有想到告訴她之後的結果。因此,我們可知,在藍斯年輕的時候,他並沒有辦法完全的掌控自己的慾望,由於他的性格和他的衝動(libido),造成他這些失序的行為。 除了藍斯和她三個女人的感情,藍斯和他唯一的兒子胡安並沒有提及太多自己的過往。反而是胡安想要探點蛛絲馬跡的時候,總是被藍斯斥罵甚至要趕出門,因此胡安後來對父親的婚姻是不怎麼感興趣。直到胡安結婚的時候,藍斯卻用神秘的語調問他接下來該怎麼辦,並且

祝他好運。在婚禮的氛圍下,藍斯似乎回到了自己年輕時結婚的場景,尤其是在他第二個心愛的妻子的典禮上。這也似乎讓藍斯回到了令他惋惜的陰影裡,因為他的妻子是因為他自白後沒多久,就結束自己的生命。所以,當他又重回到這樣類似的婚禮場景中,也就是所謂的賭物思情。由於藍斯將自己的影子和自己恐懼的情緒投射進去投射到胡安身上,所以,在胡安的婚禮上,藍斯以過來人的經驗告誡他:不要輕易的將秘密說出口,不論你是已經擁有了或是將會有。對照藍斯年輕時,直接將謀殺的事實告訴德茢莎;反之,在胡安的婚禮,他已經轉變成ㄧ位說話較婉轉、旁敲側擊的提醒他的兒子。 另一方面,關於藍斯和他的媳婦露伊莎的關係是相當的融洽,而且相較於藍斯

對她與自己的兒子胡安,反而他與媳婦的關係是更好的。在胡安出差期間,藍斯與露伊莎的往來次數是相當頻繁的,甚至讓胡安覺得露伊莎跟藍斯是比較好的。然而是甚麼原因,讓藍斯對這個露伊莎比對自己的兒子的態度是更和藹可親呢?我們可以提出以下兩點:ㄧ是如同上段提到,在婚禮的場合上,藍斯將自己的角色投射到胡安身上,也就是說,露伊莎也就成了德茢莎的替身;二來,在露伊莎和胡安交往期間,藍斯對她便讚譽有加,覺得她反應機警,在加上她與露伊莎都有讓人信任的安全感,因此,露伊莎也順理成章的成為藍斯可以吐露心聲的女人。有鑑於這樣的移情作用,藍斯對於她的媳婦很有好感,而且非常相信而且欣賞她,於此,藍斯在無意識中也找到了另一個慰

藉的出口。b) 胡安 胡安自小就有ㄧ位很心儀的對象,她的名字叫妮葉貝絲,是文具店老闆的女兒,也常在店裡幫忙。胡安經常去文具店裡買東西,但每次去都不ㄧ次買完,反而是ㄧ次買一樣,為的就是能夠常去店裡看她。這樣的情愫ㄧ直延續到胡安結婚了還存在,而且他也曾經幻想過,如果妮葉貝絲是跟他結婚,說不定她的生活就不會只是個文具店的老闆娘,而會像露伊莎那樣可以暫緩工作的待在家裡。 貝兒妲,第二個跟胡安有情感關係的女人。是一個比他年長四歲並在大學時期的時候曾經有過親密關係。但是胡安和她一直保持著友好的友誼關係,就算在貝兒妲後來在紐約結婚並定居在那裏工作,她也不吝於分享她的房子讓胡安有個舒服的棲身之地。 而第

三位胡安愛的女人,露伊莎,他們會認識是由於工作都是翻譯員的關係‧他們認識後很快就結婚並且過著很幸福的婚姻生活。婚後生活,露伊莎就變成胡安與他父親藍斯的連接器,而藍斯也比較信任她。 如同一個個體中是由不同的性格態度所組成的,所以胡安是一個偏向思維外傾型的人。如同前章提及,關於這類型的人屬於較有條理規範的類型,因此通常都能勝任國家機關中的職務,尤其位階較為高層的。由此可知,胡安位居高階並且對自己的生活有條有理,正好符合榮格所規範的思維型的人。同時間,次要直覺功能也是經常反映在胡安身上。例如:胡安所謂的「婚姻狀況改變」,雖然他不明白為何會有這樣不安的情緒出現,但是這樣的情緒一直困擾著他。他無法接受

突如其來的變換;平常一個人的回家方向要變成兩個人;所有可以一個人做的事情都變成兩個人的份。而這樣被佔據原本生活的情況讓他感到不自在、不適應。 由此可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感覺上露伊莎像是被強迫結婚的一方,而雖然是胡安主動完成這個婚姻,他的內心卻是不安定的,覺得許多個人空間被取代,或覺得也許結婚不如想像中的那樣,諸如此類的猜測讓胡安產生了不安感;反觀露伊莎,婚後卻將工作調整,將整個重心放在她與胡安的新家,或更確切的說,放在她與胡安的婚姻上,並且用心的經營她與她公公和她丈夫朋友的關係。由此推測,也許胡安從小受父親無意識的影響下,對於婚姻的信任度並非那麼高,因此產生了猶疑。3.4. 男女角色人物心

理交互作用關係在本節將探討文本中男女關係中的情侶關係或夫妻關係、又或者是那些未公開的秘密關係。在此,我們以婚姻關係的確立做為區隔,便於分類探討。而在以下表格中,左方格裡為擁有正式的婚姻關係;而右方格子內箭頭方向表示好感關係指示,也就是單方面的感情輸出,也就是說另一方有可能為不知情或者忽略了對方的情感投射。婚姻關係 秘密關係胡安 — 露伊莎藍斯 — 古巴女人藍斯 — 德茢莎藍斯 — 奐娜 小古斯塔爾多易 → 露伊莎吉耶默 — 蜜莉安胡安 → 妮葉貝絲胡安 → 貝兒妲由以上表格所呈現,我們從婚姻關係開始探討並將著重在結婚的動機上。藍斯的第一段婚姻,我們根據文中描述認為是情感衝動,也就是心理學所

說的原始欲望的衝動而促成的。因為當時候藍斯並沒有多做考慮,而當婚姻中的摩擦開始出現時,藍斯卻無法解決,並且認為這段婚姻無法維持下去,但那時候的他只能選擇逃避;與此同時,他又認識了德茢莎,ㄧ個讓他瘋狂的女人,因此藍斯就想辦法結束了這段不成熟的婚姻。而在第二段婚姻中,他與德茢莎的結合也是另一個不成熟的開始。藍斯還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對婚姻的維持不甚了解,也不懂得保護婚姻;又或者該說是對女人的心思不了解;而另一方面,也對愛情的定義捉摸不清。因此最終還是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劇。到了第三段婚姻,藍斯學到了教訓也吸取了前兩次失敗婚姻的經驗,他與奐娜的婚姻是非常幸福安定的,而且還生了一個兒子。因此,男人總是追求ㄧ

個普遍既定印象的女人,並且同時間,融合根據自己對於和女性接觸或交往的經歷和經驗,最終才形成自己對於女性伴侶的條件和標準;反之亦然,女性也是ㄧ樣的過程,因而形成所謂的理想對象。也就是說,個體所交往的對象中,往往都是投射自己所喜歡或者是互補的條件。因此,在婚姻關係中也是,由此可知,藍斯在最後一段婚姻裡,已經學習到如何對待婚姻以及和自己的伴侶相處,而非當初莽撞的只依循自己的感覺而結婚。在以胡安跟露伊莎的婚姻為例子。ㄧ方面,他們的自我意識是非常發展的,另ㄧ方面,他們在社會的地位是相對高位階,而他們也是相識沒多久後便結婚,相較於藍斯與古巴女子,胡安雖然感到不安,也和露伊莎有不同意見的時候,但他們都能理性

的探討事件,或者試著調適自己的心境,所以雙方能夠適應並且互相配合這段新關係;並非如同他的父親藍斯,採取放棄和逃避的方式結束那段婚姻關係。無論如何,兩性的相互關係是很不同卻又很類似的。男人和女人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自己的另外一半,那一半通常都是與自己相似,否則就是與自己互補。人們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另一半,其實都是反映自己或是投射自己本身所有的或者所缺乏的。這也是因為人性使然,人的本性就是會在不自知的情況下影響自己的行為和想法。因此如果想要解決兩性之間的問題,首先也是要先省視自己內在是否了解自己,是否了解自己本身欠缺或者已經存在很久卻未曾發現的問題。如此ㄧ來,了解自己的個體內在的情緒發展後,才能拓展

到向外的人際關係。而當一對伴侶結婚就形成了另外的ㄧ種個體,此時雙方更是要了解自己和對方需求及個性甚至是相處上的情緒的處理,或者對於婚姻的疑慮,都是要互相扶持溝通的,藉此方式,才能真正的達成兼顧個人本性和性格及他人的存在,所謂的ㄧ個完整的個體。結論 我們都是這世紀的現代人,依著家庭教育、社會文化養成每個人的自我意識。以我們認為對的方式在看待當前的這個世界,但是在這個以功利主義、自我意識高漲的社會環境下,我們已經習慣追逐外在現實的物質享受,很難靜下心來省視自己,檢視我們內心的世界真正需要的是甚麼。但是,我們不能因為看不見,就說它不存在;如同我們無法感受到地球間的宇宙萬物正在運轉,就否定他存在的意

義;我們得心靈活動和意識也是同樣的道理,不能因為我們的疏忽,就否定了他們存在並時刻影響我們的事實。藉由《如此蒼白的心》這本小說內容,我們獲得了ㄧ個可以檢視自己的管道。在文中複雜的人物情感關係,也許是作者個人或者是他人的個人經驗,同時也是反映了現代社會中男男女女正在經歷的事情,甚至是全世界不論國界都在發生類似故事中男女主角的經歷。也就是說,這並非特例。就如同人是群居動物,沒有辦法獨立生活,必須仰賴別人才能生存下去,因此關於那些故事中發生的議題、人物的情感糾葛,都可能是發生在我們周遭的故事。而根據先前章節所提及的榮格心理學觀點可知,沒有一個人是能夠完全的被定義成哪一種類型,也沒有人是可以被歸類在只

有一種性格類型裡。因為總是必須將各種可能包含進探討的因素裡,不論是主要或次要的原因都是會影響個體做任何決定影響因子。根據榮格得心理類型分類出,在文本中的角色人物反映出現在社會裡所會出現的心理類型的人。這部文學作品以他最大的能力,盡可能的編排所有類型的人物出場,因此,人物的性格就成為「抉擇」時的重要關鍵。總而言之,我們生活在這世界上,不僅是身邊的伴侶、剛認識的朋友,甚至是不認識的人,就是會與別人的存在有所關聯。每個個體從零開始成長,接受家庭的培養,即個體自己對外界事物的接收適應轉化成自己內在的物質,直到成人成熟。所有好的壞的、成功的失敗的、正面的負面的所有過程,都會轉變成我們心理的能量,並且內化

成我們性格的一部分直到我們統合完整了自己的人格發展,和平衡了抽象的心理活動。每一個階段都有該學習的課題和挫折,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們不需要臣服於這些失敗或困難,而是要面對這些錯誤和挫折。透過這些陰影或挫敗,我們才能更懂得自己的弱點,因而了解自己內心深層的聲音,如此一來才能夠正視我們的內心世界,發掘出我們一直沒意識到的問題進而解決它。最後,當我們閱讀ㄧ部作品的時候,其實我們也不自覺的與自己對話,也將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投射到作品中。這也就是本篇論文最初的宗旨:聆聽內心深處的聲音,自我省視後,以達自我認知境界。

情緒耗竭 : 停止過度付出、解開壓力循環

為了解決放棄暗戀歌的問題,作者艾米莉亞‧納高斯基 這樣論述:

獻給筋疲力盡,卻仍然擔心做得「還不夠」女性     這本書跟其他所有探討倦怠的書籍都不一樣。透過這本書,妳會了解到,健全在現實生活中可以是什麼模樣。妳會認識到,妨礙妳得到幸福的阻礙是什麼,並與之正面交鋒。在這本書中,會為妳詳細說明這層層阻礙之所以存在的來龍去脈,並利用它們作為地圖上的地標,好讓妳能從中找出捷徑,或繞道而行或直接把它們打個粉碎。     憑藉科學的力量。     相信每個人都經歷過「燃燒殆盡」,但又被指著說「還不夠」「做得不夠好」。   情緒就像是隧道。只要穿過隧道,就能抵達光明的盡頭。   但在路燈無法運作(情緒耗竭)的情況下,要如何到達隧道盡頭呢?     不管是在網路、

書籍、電視等各種媒體上,都能看到「成為最好的自己」「愛自己」。妳可能也聽過不少類似「做運動」「喝綠拿鐵」「自我照護」「練習正念」等等的建議。     嘗試過之後或許真的有效,但隨著時間過去,工作、課業、家庭出現新問題時,我們就會想「等我處理完這件事之後,再來搞那些身心靈健康」。     接著呢?妳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又會被指責你太胖、太窮、太吵、太自私,因此認為是自己「做得不夠好」「不夠努力」。 在充滿性別歧視的世界裡,要如何快樂健康地生活呢?     讀了本書可以了解到 ……   •如何完成壓力循環,並使身體恢復放鬆狀態。   • 如何管理大腦中調節沮喪情緒的「司令官」。   • 社會如何讓女

性很難愛上自己的身體,以及如何保護自己免受它的侵害。   • 為什麼休息、人際關係和與內心的批評者交朋友是恢復和防止倦怠的關鍵?   誠摯推薦(依首字筆畫排序)     丘美珍(專欄作家)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   蔡佳璇(臨床心理師、哇賽心理學執行編輯)   賴芳玉(律師)   讀者好評     ‧這個故事的寓意是:當我們有一個積極的目標要前進時,我們就會茁壯成長,而不僅僅是我們試圖擺脫的消極狀態。     ‧這本書很特別,你會想把這本書送給你認識的每個人。從了解完成壓力循環的重要性到拆解「人類付出者症候群」。作者用幽默有趣的文字說明嚴肅的研究,使其易於理解和應

用。 請幫自己一個忙,立即閱讀這本書。   各界讚譽好評     「《情緒耗竭》是自助類書籍的黃金標準,全書以活潑、共感及風趣的口吻,傳遞尖端科學新知。兩位作者深切了解,在妳疲憊不堪的腦袋和身體裡發生了什麼事,也確實知道妳究竟該怎麼做,才能擺脫這種狀態......這真的是一本翻轉人生的教戰手冊。」—莎拉‧奈特(Sarah Knight),《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暢銷作家《冷靜個屁》(Calm the F*ck Down,暫譯)作者     「艾蜜莉和艾米莉亞‧納高斯基在《情緒耗竭》中拆解身為女性所感受到的壓力,並以科學作為基礎,設身處地為讀者提出建議,教導讀者如何釋放壓力,

這讓我數度在公開場合因為感激與解脫的心情而哭紅眼睛。這本書就是如此震撼人心,其作者亦是如此溫暖與睿智。」—佩吉‧奧倫斯坦(Peggy Orenstein),《紐約時報》暢銷作家《女孩與性:好想告訴妳,卻不知道怎麼開口的事》作者     「在讀《情緒耗竭》的時候,我就知道這不會是另一本繼續讓人陷在『女人不夠好』的想法裡的自助類書籍。這本書顛覆了女人被壓力壓著打的局面,鋪設出一條意味深長的道路,引領讀者迎向作者所謂『以柔克剛』的力量,藉由大而無畏地投下完全符合當代思想、刷新觀念的真相炸彈,直搗問題的核心──沒錯!父權體制就是問題的根源,他X的從現在開始,女人要自己作主!」—莎拉‧威爾森(Sarah

Wilson),《紐約時報》暢銷作家《首先,我們要美化野獸》(First, We Make the Beast Beautiful,暫譯)作者     「翻開《情緒耗竭》的第一句話是,『這本書是要獻給所有因為肩負一切責任,而感到不堪負荷、筋疲力盡,卻仍然擔心自己做得「還不夠」的女性。』(躺在床上的我,舉手承認自己也是其中之一。)這回,艾蜜莉‧納高斯基跟她的雙胞胎姊妹艾米莉亞,聯手寫出這本以壓力抗衡為主題的書,而這對天賦異稟的姊妹所寫的自助類書籍,保證不會讓妳想戳瞎自己的雙眼。」—Cup of Jo,女性生活風格網站     「《情緒耗竭》所呈現的多元交織性相當突出。這個世界對任何女性來說,都

不友善。然而,就膚色、性傾向與體型等方面的特定邊緣化現象,甚至會讓某些族群的生活更加艱辛。納高斯基姊妹針對這些層面的特殊待遇加以論述,運用具包容力的敘事方式,盡其所能地涵蓋千禧世代人口各種各樣的生活樣貌......如果妳想找一本入門書來學習如何不再讓世界支配妳的生活以及妳對女性的看法,《情緒耗竭》就是妳的必備讀物。」—Bustle,女性生活風格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