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二度就業媽媽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新竹市二度就業媽媽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藍如瑛寫的 職涯勝經:職涯名師藍如瑛50 堂職場必修課,從社會新鮮人到CEO,掌握人生關鍵時刻,輕鬆縱橫職場! 和李震洲的 考選論衡:公職生涯四十年回顧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老玩客Let We Care也說明:老玩客受邀參與「媽媽我挺妳,就業不孤單」親子園遊會活動,此活動由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與新竹市政府共同辦理,藉此鼓勵及輔導二度就業婦女重返職場。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布克文化 和五南所出版 。

國立臺南大學 行政管理學系碩士班 王光旭所指導 楊雅鈞的 臺灣七年級生家庭價值觀與生育行為的性別差異—一個基於 2016年家庭動態調查的分析 (2021),提出新竹市二度就業媽媽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七年級生、家庭價值觀、生育行為。

而第二篇論文法鼓文理學院 生命教育碩士學位學程 楊蓓所指導 彭如璟的 黃金花的悲歡離合-自閉症家庭女性照顧者婚姻經營困境初探 (2021),提出因為有 自閉症、自閉症家庭、婚姻、女性照顧者的重點而找出了 新竹市二度就業媽媽的解答。

最後網站婦女二度就業婦女二度就業 - Komiklkler則補充:589+1物業人力網找工作,清潔,保全,勞動部解釋,要為二度就業的婦女加油打氣,如回覆速度稍慢,上班勞心勞力,機電,高就業,現身新竹市的「媽媽我挺你,歡迎報名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新竹市二度就業媽媽,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職涯勝經:職涯名師藍如瑛50 堂職場必修課,從社會新鮮人到CEO,掌握人生關鍵時刻,輕鬆縱橫職場!

為了解決新竹市二度就業媽媽的問題,作者藍如瑛 這樣論述:

勇敢追尋你的夢想,因為你有能力實現它!   嚴峻挑戰的背後是美好的未來。 讓我陪著你,KO你的職涯迷惘!     ~ 本書特色 ~   數十年專業職涯輔導的心得和菁華 盡數收錄在本書中!   不管是想要找方向的職涯菜鳥, 還是在工作中修煉的職涯老鳥, 你心中的那些疑問, 都能在本書找到解答!   「生涯需要規劃,也要因應變化」, 人生的上半場,藍老師努力當自己生涯的主人; 人生的下半場,她努力當別人生涯的貴人。     ~ 強力推薦 ~ 王茂駿(東海大學校長) 何飛鵬(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 洪家駿(環宇廣播電台董事長) 馬克(職場圖文作家) 陳進財(穩懋暨聯茂董事長)

黑幼龍(華文卡內基訓練創辦人) 賀陳弘(清華大學校長) 葛煥昭(淡江大學校長) 趙雅麗(前臺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董事長) 蔡淇華(暢銷書作者) [自序]在職涯路上,重要的不是勝過別人   書,在我的人生中占了很重要的分量! 法國作家雨果的《孤星淚》是我人生的第一本課外書,那是小學三年級班導師在學期末送我的,這本書開啟了我對閱讀的興趣。於是,我有了人生的第一個夢想——開一間書店,當書店老闆,這樣我就有看不完的書。小時候家境清寒,能有免費的書可看,真的很吸引我。看書,成為我最大的興趣。 年過半百,我沒有當上書店老闆,而是講了數千場演講,只好把出書當成我的夢想。韓愈的座右銘「化當世莫若口,傳來是莫

若書」這句話,我將它印出來一直放在我的電腦桌前。 2011年兒子就讀新竹市建功國小,將我兩年家長會會長任期內在家長會網站上寫的57篇教養文章集結成冊,印製了《那些年我在建功日子》,2017年我自行出版了《我的麥克風人生》有聲書。這些書,都沒有在網路或實體書局銷售。 從不過問我工作的媽媽,居然問起我:「你的有聲書賣得怎樣?」我回她:「重點不是賣書,是做公益!」媽媽點點頭說:「很好!」 沒想到四天後,她出門參加親戚告別式時,竟被92歲高齡駕駛撞死,處理完媽媽的後事和漫長的官司,出書的念頭在我腦海中浮現,我告訴自己,想做的事不要再等了! 兒時的廣播節目主持人的夢想,成就了我的媒體人生。中年時的演說家

夢想,成就了我的演講人生。「生涯需要規劃,也要因應變化」,人生的上半場,我努力當自己生涯的主人,人生的下半場,我努力當別人生涯的貴人。 從事職涯領域的工作將近十四年,對大學生、上班族和待業民眾等講授「職涯」的相關主題,我希望透過演講能幫助職涯迷惘的人。更藉由一對一的職涯諮詢,給需要的人具體的協助。現在把它寫成書,我想一定可以影響更多人。 本書分為四大部分:職涯迷惘期、職涯作戰期、職涯菜鳥期、職涯老鳥期。看來似乎是個階段的概念,但有時候未必如此,在職涯的路上,有些人越走越知道方向,有些人可能翻過一座山後卻迷路了,不管你正處於哪個階段,期待這本書都可以陪伴你。 我應該比大家幸運,沒有經歷職涯迷惘期

。從小我是個愛做夢的人,有很多關於長大後的志願」。「當廣播節目主持人」是小學四年級的志願,也影響了我對大學科系的選擇。我渴望能把這份幸運分享給你,希望你看了這個篇章,能釐清職涯的方向。 我可以算是職涯作戰高手,從小我的表達能力特別很好,小學時我就是作文、朗讀和演講比賽的常勝軍。有好的表達能力才能行銷自己,才能與他人有效的溝通,這也是為什麼我特別重視孩子和學生的表達能力。 在求職上,我跟大多數的人一樣,看職缺投履歷,但我也曾靠師長朋友推薦,也曾被挖角,還用過毛遂自薦。切記:「求職要多管齊下」。履歷自傳和面試技巧,是我最常被邀請的演講主題之一,你肯定不能錯過書中的觀點。 職涯菜鳥和老鳥是每個在職場

的人必須經歷的。因為轉職的關係,我曾成為資深菜鳥。我做過打工族、上班族,也當過SOHO族、斜槓族,唯一沒當過的就是失業族,但卻長期輔導失業民眾,書中有不少相關個案。 以職位來說,我當過員工、主管,更是兩度擔任空降主管。職場走一遭,嘗盡酸甜苦辣,就當成是修煉吧!我不喜歡職場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一直期許自己永保真誠的心。 猶記得七年前,兩個孩子才國中,那年臺灣的代表字是「黑」,我跟兩個孩子做了一個腦力激盪——說出自己的代表字。這樣的題目可能有點難,小兒子短時間內無法回答,大兒子說他的代表字是「拚」,我甚是感動。他反問我:「媽媽你的代表字是什麼?」我回答:「真。」他問我:「為什麼是真?」我說:「我

做人真誠,做事認真,我有真材實料的本事,我追求真善美的人生。」 十四年前,我結束上班族生活,成為自由工作者(有人說我創業),我以社會教育工作者自居,期許自己:「改變,從一場好的演講開始。」如今,新書問世,希望這本書能帶給你改變。書中是我職場工作十四年,加上演講和輔導工作十四年,共二十八年的職涯實戰經驗。但礙於諸多考量,我曾遇過被黑道恐嚇、被白道送紅包、同事在頂樓想跳樓等特殊經驗,沒能寫進書裡,這些留待演講時再告訴你吧! 職涯不是人生的全部,只是人生重要的部分。以《職涯勝經》為名,在職涯路上,重要的不是勝過別人,而是能戰勝自己、戰勝困難。 在完成此書一校的晚上,我夢見了我的爸爸和媽媽,爸爸對我說

:「這就是人生!」媽媽對我說:「更勇敢一點!」 以這本書紀念我在天上的父母,是您們的愛,成就了我無悔的人生!

臺灣七年級生家庭價值觀與生育行為的性別差異—一個基於 2016年家庭動態調查的分析

為了解決新竹市二度就業媽媽的問題,作者楊雅鈞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了解七年級生家庭價值觀與生育行為之間的關聯性,比較不同性別對於家庭價值觀與生育行為之差異性,性別對家庭價值觀和生育行為間可能產生的調節效果。臺灣近來面臨少子化之危機,生育率逐年降低,根據2021年CIA發布全球生育率報告,臺灣在全球227個國家中生育率最後一名,少子化會對社會產生負面影響。基於上述,本研究認為去探討生育行為的因素很多,但家庭價值觀強調的影響卻很少被討論,故本研究以家庭價值觀的討論為核心,因此本研究將運用次級資料來分析兩者之間的關係。本研究採用次級資料分析,使用家庭動態調查2016年的資料,其受訪者出生年份為1984至1991年,相近於七年級生世代,故以七年級生為主軸

。針對已婚者為對象,篩選出451份可用樣本,其中男性受訪者有187位,占樣本數的41.5%;女性受訪者有264位,占總樣本的58.5%。研究資料以描述性統計、信度分析、因素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相關分析與迴歸分析進行分析。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一、家庭價值觀對於生育行為並未產生正向顯著影響二、不同性別會在家庭價值觀有顯著差異三、不同性別會在生育行為產生顯著差異四、性別不會對家庭價值觀與生育行為間的關係產生調節效果本研究希望能透過分析結果來解釋臺灣少子化之原因,並對於相關單位以及未來研究方向提供建議。關鍵字:七年級生、家庭價值觀、生育行為

考選論衡:公職生涯四十年回顧

為了解決新竹市二度就業媽媽的問題,作者李震洲 這樣論述:

  本書係作者近二十年來,在風傳媒電子報、國家菁英季刊、考銓季刊、公務人員月刊、人事行政季刊、人事月刊等刊物,所刊登部分文章的選集。討論議題觸及到典試法制民主化發展、監試法存廢議題、甲等特考廢除、軍職轉任文職政策轉變、國考廢考三民主義爭議、專技人員考試範圍擴大、專技人員免試制度檢討、律師考試制度變革、航海人員考試權歸屬爭議、領隊導遊考試權限爭議等。皆為多年來外界矚目的重要考選議題,作者以其長期參與實務經驗及觀察,提出許多獨到見解。對維護獨立的考試權存續,提供許多正向解方,值得關心考銓政策者一讀。 作者簡 李震洲   本文作者係東吳大學法律系畢業、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碩士、高考

人事行政類科及格。先分發法務部高等法院檢察署人事室任委任科員,其後商調至考選部先後擔任薦任科員、編纂、秘書、科長、專門委員、副司長、司長、參事、首席參事等職務。長期參與考選政策及法制業務推動,對考選政策制度變革有相當研究,並經常在人事刊物發表文章。   我所認識的李首席參事 蔡良文委員序 一位稱職的高階文官 黃錦堂委員序 同學、同事、老友 董保城副校長序 對出版本書的幾點說明 李震洲自序 第一篇 風傳媒 壹、依法行政真有這麼難嗎?(108年10月28日) 貳、可以對身障朋友再公平友善一點嗎?(107年2月2日) 參、又見民進黨立委虛而不實的政治操作—從廢止監試法提案說起(

106年11月17日) 肆、立法院初步修法取消導遊及領隊考試國考地位(106年10月25日) 伍、食品與營養恩怨情仇二十年(106年9月16日) 陸、評律師考試制度的變變變(106年8月28日) 柒、全部科目免試取得專技人員執業資格,公平合理嗎?(106年8月18日) 捌、航海人員考試究該花落誰家?(106年8月10日) 玖、給考試院按個讚—評公務人員高普考試科目調整案急踩煞車(106年7月26日) 第二篇 國家菁英季刊 壹、幾個值得推動的考選政策改革理念—談分階段考試、資格考試與特考簡併(第12卷第1期,105年3月) 貳、典試法修正案歷史意義與未來後續配套措施(第11卷第2期,104年6

月) 參、軍職轉任文職政策建制、發展及其未來改進方向(第11卷第1期,104年3月) 肆、從台灣政經發展談律師考試制度變革走向(第10卷第3期,103年9月) 伍、國家考試與永續發展—從考選機關幾個重要的政策改革方向說起(第10卷第2期,103年6月) 陸、欣見行政、考試兩院開啟良性互動—從幾個新專技人員擬建立職業法草案說起(第9卷第3期,102年9月) 柒、中國大陸公務人員及專技人員考試制度評述—從臺灣觀點的觀察(第9卷第1期,102年3月) 捌、證券投資分析人員資格測驗屬性定位—兼論專技人員考試法修正疑慮(第7卷第1期,100年3月) 玖、職業法對現職從業人員執業資格處理之研究(第6卷第2

期,99年6月) 拾、專技人員考試建制、發展及其未來改進方向(第4卷第4期,97年12月) 拾壹、國防部文職人員特考建制、發展及其未來改進之研究(第4卷第3期,97年9月) 拾貳、廢除分區定額錄取與取消列考三民主義的歷史省思—從轉型正義角度加以觀察(第4卷第2期,97年6月) 第三篇 考選通訊 壹、心理測驗規則與體能測驗規則簡介(第61期,105年1月) 貳、法官法涉及考選後續配套應速辦理(第12期,100年12月) 參、公務人員進用制度證照化應建立法源彈性運用(第6期,100年6月) 第四篇 考選周刊 壹、建制考選獎章可行性研究(上)(下)(第1078期、1079期,95年8月3日、8月

10日) 貳、這是法律尊嚴問題,而非擴張解釋問題!—上校以上軍官外職停役轉任公職的思考(第362期,81年8月4日) 第五篇 考銓季刊 壹、國家考試彰顯之人權意義(第54期,97年4月) 貳、法醫師考試改進之研究(第41期,94年1月) 參、軍法官考試改進之研究(第35期,92年7月) 肆、從考用之間關係演變談資格考試的可行性(第29期,91年1月) 第六篇 人事行政季刊 壹、考選行政重要里程碑—平議開放閱覽試卷正式上路(第199期,106年4月) 貳、公務人員特考應適度簡併回歸高普考(第169期,98年10月) 參、後備軍人轉任公職考試比敘條例制定經過及修正案評析(第139期,91年4月

) 肆、新制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考試法評析(第135期,90年3月) 第七篇 公務人員月刊 壹、從高科技或稀少性工作類科標準修正說起(第223期,105年1月) 貳、評介「做一個成功的公務員」(第95期,93年5月) 第八篇 人事月刊 壹、公務人員考試法修正後之影響及其相關後續配套(第352期,103年12月) 貳、甲等特考法源刪除始末(第113期,84年1月) 第九篇 其他刊物 壹、依法行政才能立於不敗之地—評持證照報考高普考試政策跳票(人事管理第34卷第7期,86年7月) 貳、請落實考用配合政策—兼論考選部技術性犯錯(中國論壇第144期,70年9月) 參、喜見民主中道力量成長茁壯—由包

斯文著「黨外人士何去何從」一書談起(縱橫第1期,70年2月25日) 肆、爸爸和媽媽(大華晚報,64年12月25日、26日) 附錄 附錄一 寫作與公職生活回顧 附錄二 著作、期刊與報紙文章清單   序 對出版本書的幾點說明   我生平出版的第一本著作,書名為「五年一覺雙溪夢」,由高雄的德馨室出版社在民國68年5月所出版,其中收錄我大學時代及研究所一年級在報章雜誌發表過的若干文章,也算是對階段性的寫作生涯留下一個紀錄。第二本著作是進入考選部服務以後,經考選部唐部長指派負責撰寫,民國73年9月出版的「中華民國特種考試制度」一書,本書是以考選部機關檔案做為基礎,參酌了政府機關出版品、專書專

論、期刊、博碩士論文所編撰寫成;該書為考試院一系列考銓叢書之一,由正中書局出版,考選部分共有7本(包括公務人員高普考試、特種考試制度,專技人員律師、醫事人員、中醫師、河海航行人員考試制度以及公職候選人檢覈等)。當時擔任叢書主編的考試院首席參事洪德旋(其後擔任過考試委員、監察委員等職務),後來對我說,他認為我寫的這一本無論是體例格式、引據資料等,都算是這7本書之中最具參考價值的;長官的稱讚溢美讓我受寵若驚,因為當時我只是一位小小的新進薦任六職等科員。其後數十年公務生涯中,好多次參與叢書寫作,也好多次撰寫出國考察報告,但那都是集體智慧的創作,而非個人獨力所完成。   因此嚴格來說,本書是我個人真

正獨立完成的第三本書。本書書名為「考選論衡──公職生涯四十年回顧」,主要蒐集最近二十年(因為較近期文章,許多長官同事亦曾參與相關法案研議制定,會比較有感覺),在風傳媒電子報、國家菁英季刊、考選通訊、考選周刊、人事行政季刊、考銓季刊、公務人員月刊、人事月刊、人事管理等刊物,曾經刊登過之部分文章;原則上都是在討論考選政策、制度及考試方法技術變革與改進。寫文章當然有個人主觀的見解,論衡是多年來寫作時的自我期許,期能夠從中性平衡角度切入討論問題;這和書名副標題──公職生涯四十年回顧也能夠扣合。文章分類部分,我沒有採用傳統的典試及監試、公務人員考試、專技人員考試的分類方法,而是直接依據不同刊物名稱加以分

類。另外少部分刊出文章時間雖然略為久遠,如91年4月刊登之後備軍人轉任公職考試比敘條例制定經過及修正案評析,或84年1月刊登之甲等特考法源刪除始末等,因為是在探討一個制度上的重大變革,或是某個制度的建置及廢除經過,均有其制度面加以探究之重大意義,因此亦予納入以作為歷史見證。不過正是因為將過去發表過的文章彙集,其中又有許多是在討論考選法制變革過程,所以和現行施行之最新條文,可能已經有所改變,這些時序上的落差,也希望大家能夠諒解;我也就不逐一以「後記」方式去交代其間的異動。另外93年5月刊登在公務人員月刊上的「評介『做一個成功的公務員』」一文(這本書是徐次長有守積幾十年資深優秀公務員經驗,教導公務

員做好三件事:如何寫好公文、如何開好會議、如何處理好工作環境,句句務實可行,我加以引申為文推介)。是想表達對我的老師及老長官徐次長的敬意,因為對於公務人事制度而言,他不但被立法委員尊稱為考銓業務的活字典,更是先行者與實踐者,值得後輩公務同仁景仰與效法。從收錄的這些文章中,多少可以窺知我四十年來的公務生涯關注在那些焦點,以及我對國家考試制度的若干興革想法。   對我青年熱血時代就讀政治大學碩士班生涯中,在政論雜誌刊出的102篇文章裡,挑選了縱橫雜誌上的一篇文章「喜見民主中道力量成長茁壯──由包斯文著黨外人士何去何從一書談起」,本文可以看到我的政治理想和價值,就是超越黨派之外對於中間路線的期盼;

其實和晚近流行的白(無)色力量,頗有若干神似。另外也收錄中國論壇刊出的「請落實考用配合政策──兼論考選部技術性犯錯」一文,該刊物是當時70年代知識界頗為肯定的一份菁英刊物,我也還沒進入考選部服務,反映的是知識青年對當時政府考銓人事制度的批判。至於大學時期初試投稿在多家報紙副刊寫下的125篇文章中,我只挑了一篇大華晚報刊登的「爸爸和媽媽」,本文軟性描寫爸爸和媽媽平常的相處之道及互動關係,還有眷村生活的記憶,以及我這個兒子對他(她)們平日近距離觀察的感想;以追思紀念陸軍軍醫少校退伍卻勞碌一生的父親;和北平女子高中畢業,口才及文筆都不錯,服務過中國國民黨新竹市黨部、新竹婦女會、輔仁大學女生宿舍等單位

,也是我寫作初期每篇文章原始閱讀者的母親。   最後附錄我歷年來在報紙、雜誌上所寫合計1,032篇文章的完整清單,以給自己寫作生涯做個有意義的整理與總結。此外附錄中收錄我新寫的一篇文章,題為「寫作與公職生活回顧」,對我四十年公職期間筆耕與從事公務的經驗與心得加以敘述,並和大家分享。原先只想寫1萬字左右就要收手,誰知道一下筆就洋洋灑灑一發不可收拾,最後寫了逾7萬字始能結束;裡面先談我的寫作生活,再談我的公務生涯,以及我前後追隨過的幾位部長次長。這些位算是和我有緣分的長官,他們的行誼與事功,從我的視角出發,對他們有許多回憶與感念。謝謝長官兼好友考試院蔡委員良文(我和他有超過三十七年共事的革命感情

)、長官兼好友黃委員錦堂(我有幸和他合寫過好幾篇文章刊登在國家菁英季刊)、長官兼好友東吳大學董副校長保城(他曾任考選部政務次長及部長,又是我東吳大學法律系學長,在校時他是系學會會長找我編輯系刊「東吳法友」,到了考選部他是長官我是部屬)三位分別賜序,增添本書不少公信力與專業光彩。其次刊登之國家菁英季刊文章中,有幾篇是與錦堂委員、妙津、麗珠、寶珠一起合寫的,一方面我寫的內容篇幅占比較多,再一方面大家都是相熟多年的好朋友,想必他(她)們不會認為我是在掠人之美;所以也要謝謝大家的體諒。最後謝謝婉麗科長的居中牽線,以及承印本書的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法政編輯室劉副總編輯靜芬多方協助,使得本書得以順利問世。

  謝謝內人湘筠,從銘傳大學畢業她就進入職場,不間斷的工作了三十七年才退休,靠著我倆的雙薪收入,才能維持一個家庭勉強適足的生活;她同時照顧著公公婆婆、陪同小孩成長,這些都是長年忙於公務的我,力有未逮的。女兒文碩在國內讀書時雖有一些波折,但後來赴英國、日本讀書及進修,獨立的個性加上多重語文能力,使她得以在日本東京順利就業、結婚及定居。兒子文彥大學在中部就讀,研究所經過我的堅持,他終於棄高雄中山而來台北東吳,和我成了校友;現在任職美商公司,化學檢驗有其專業。兒女雖不特別傑出,但是都很認真努力,且能各自在不同領域發展,讓我還算欣慰;美中不足的是兒女都已結婚多年,始終未見小孫子來報到,讓我車子第三排座

椅沒有發揮的空間,多少有點遺憾。今後卸下公務上的操心煩惱,終於得以回歸家庭生活,也期待這是我後半截人生的快樂起步。   李震洲 謹識 108年10月

黃金花的悲歡離合-自閉症家庭女性照顧者婚姻經營困境初探

為了解決新竹市二度就業媽媽的問題,作者彭如璟 這樣論述:

摘要本論文研究自閉症家庭女性照顧者婚姻經營的困境初探,採質性敘事研究,瞭解 3 位自閉症家庭女性照顧者從戀愛進入婚姻的主觀經驗與過程及面對的困難。研究發現自閉症家庭的溝通負荷較一般家庭沉重,長期未解衝突導致夫妻雙方身心俱損,成為自閉症家庭女性照顧者婚姻上的共同挑戰,以及自閉症家庭的婚姻韌力有待探討。研究結果顯示:一、自閉症者家庭女性照顧者的婚姻困難,來自於社會文化上的桎梏。二、溝通負荷在自閉症家庭裏,較一般家庭沉重,溝通對自閉症家庭是重要且特殊的議題三、自閉症者家庭女性照顧者婚姻經營樣態:(一)自閉症家庭女性照顧者面對夫妻衝突中找磨合方法,為婚姻努力。(二)社會文化桎梏對自閉症家庭女性照顧者

形成的焦慮,讓她們只看見孩子,看不到先生的需求,同時也沒看見自己。(三)伴侶因認知固著傾向,易造就多年懸而未決的夫妻衝突,在夫妻衝突中取經,經過長期相處才能找到與伴侶互動的訣竅及方法,同時累積夫妻間的負向情緒及身心磨損。(四)「 離」歌升起,來自面對經久多年,懸而未決的夫妻衝突所帶來的疲累感,後續會考量現實狀況,忍住「離」意。最後,提出對未來研究方向之建議為加入自閉症傾向伴侶的觀點、有待新血加入研究自閉症家庭裏的婚姻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