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路線圖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未來路線圖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薩拉斯.吉凡寫的 內在驅動力:不需外在獎勵和誘因,引燃700萬人生命變革的關鍵力量 和(美)傑瑞米·布朗的 致命流感:百年治療史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未來路線圖也說明:Your browser can't play this video. Learn more. #未來路線圖. Home. Library. #未來路線圖. AllShorts. Nothing to see here. Try searching 未來路線圖.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先覺 和社會科學文獻所出版 。

國立東華大學 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 范熾文所指導 林錫恩的 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校務治理之多重個案研究 (2020),提出未來路線圖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實驗教育、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多重個案研究、校務治理。

而第二篇論文國防大學 戰略研究所 沈明室所指導 郭添漢的 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之建構:以「熱線」為例 (2011),提出因為有 軍事互信機制、溝通性措施、熱線、軍事熱線的重點而找出了 未來路線圖的解答。

最後網站高雄捷運未來路線圖則補充:高雄捷運未來路線圖. 網說明捷運紅線:R3小港、R4高雄國際機場、R4A草衙、R5前鎮高中、R6凱旋、R7獅甲、R8三多商圈、R9中央公園、O5/R10美麗島、R11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未來路線圖,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內在驅動力:不需外在獎勵和誘因,引燃700萬人生命變革的關鍵力量

為了解決未來路線圖的問題,作者薩拉斯.吉凡 這樣論述:

  引領無數企業突破困境,激勵700萬學生自主學習!   不但如此,薩拉斯推動的內在驅動力計畫   還有蓋茲基金會、歐巴馬政府、英國前首相力挺,   獲得英美政府、知名企業挹注25,000,000美元推廣,   《紐約時報》《經濟學人》《CNN》專題報導!   從心力交瘁到重燃熱情,從無利不早起到奮不顧身,   內在驅動力帶你發自內心熱愛工作、追求更頂尖的專業成就、   維繫美好的關係、培育出未來真正需要的下一代。   重燃生命熱情、克服倦怠   從根本翻轉世界、社會、組織、個人成長的關鍵指引   「內在驅動力」像肌肉,可以培養並透過訓練來強化!   我們身處的社會深深依賴「外在驅

動力」:孩子練一次琴或做一次家事可以獲得十元、認真讀書可以上台領獎;工作是為了支付生活所需、再努力點可以升職加薪、擁有更多權力。金錢、獎勵、地位等誘因,推動了世界,但人常因此不快樂,甚至心力交瘁。   身為「內在驅動力」倡導人,薩拉斯‧吉凡在2012年創立「學校暨教師創新成果網絡」(STiR)教育機構,發起全球推動內在驅動力最大的計畫。英國羅漢普頓大學因為他在此領域的成就,授予榮譽博士學位。薩拉斯以自身經驗與全世界專家的研究和實踐,將如何建立或重燃內在驅動力,加以方法化,至今已影響三萬五千所學校,協助二十萬名教師重新找回教學熱忱,也幫助七百萬學生開始自主學習。   本書擴展這套方法的應用範

圍,引導我們運用內在驅動力的三個關鍵要素:使命感、自主權、專精度,重新激發自己的動力,並在工作、親密關係、養育子女和公民等六大領域獲得更持久的成就感和成功。   ★《上游思維》作者丹.希斯:有見解與啟發人心的著作。讀者該趕緊來接受本書的啟發。   ★《專注力協定》作者尼爾.艾歐:重新發現自己內在驅動力和活出更充實人生的重要指南。   ★《瘋潮行銷》作者約拿.博格:本書為許多人長年的不安提供了解脫方法。 各界好評推薦   ◎美國慈善顧問 張瀞仁──專文推薦   王怡人,「JC財經觀點」創辦人   宋怡慧,作家、新北市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洪瀞,暢銷書《自己的力學》作者、成大副教授   

愛瑞克,《內在原力》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歐陽立中,暢銷作家、爆文學院創辦人   鄭婉琪,羽白群學創辦人   作者以教育為志業,透過真實故事、嚴謹的文獻佐證,以及有說服力的論述,為我們重新定義了「內在驅動力」。關注教育和有心成為伯樂者,都應該讀讀這本書,你會收穫滿滿!──洪瀞,暢銷書《自己的力學》作者、成大副教授   本書探討的就是如何透過系統性的方法,重新點燃每個人的內在驅動力。我最喜歡這本書的地方之一,是作者從頭到尾都很清楚工作成功不代表人生快樂,一個人的成功也不代表一個體制和社會的成功。──張瀞仁,美國慈善顧問   我們為了出人頭地而奮力向前,卻不曉得自己的目標與努力的方式

,遠遠比走得多遠來得重要。本書以世界各地的實例為佐證,慷慨激昂地進行呼籲,要求重建工作、學校、家庭與政治,提升人生各個領域的價值,進而充實我們的人生。──丹尼爾.馬科維茨(Daniel Markovits),耶魯大學法學院法學教授、《菁英體制的陷阱》作者   本書強大又扣人心弦,是我們等待已久的未來路線圖。從職場工作和人際關係,到親職教養和公民身分,作者巧妙地闡述如何運用驅動力的科學,重燃我們的內在驅動力,賦予人生使命感與專精度。──娜塔莉.納海(Nathalie Nahai),《商業不尋常》(Business Unusual)作者   本書激發我們對美好未來的樂觀想像,讀來令人愛不釋手,

激勵人勇於改變。──莎莉.摩根(Sally Morgan),劍橋大學菲茨威廉學院院長、英國教育標準局前主席   作者詳述內在驅動力、使命感和自主權帶來的影響,寫出一本樂觀無比的書,指引我們解決世界、職場和人生的重大難題。──希拉蕊.潘寧頓(Hilary Pennington),福特基金會副總裁   本書以最尖端的研究與實務為後盾,以真正接地氣又永續的方式,幫助員工和組織從內部提高參與度與影響力。──保羅.皮薩諾(Paulo Pisano),booking.com 人資長   當前的時代充斥著焦慮,本書別開生面地要我們反思,並以思辨的態度採取行動。作者曾激發數十萬教師的教學驅動力,如今不藏

私分享誠屬難能可貴。他此次汲取過去成功的心得,幫助我們檢視自己與他人,找到人生變革的火花。──東尼.潘特(Anthony Painter),皇家藝術學會(RSA)研究暨影響力總監   作者憑著個人深刻的洞察力,迫使我們重新思考這個動蕩時代中,政治與公民之間的關係。他鼓勵我們解放自我內在驅動力,重拾信心、使命與希望參與政治,好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一切就從家開始,再拓展到社區、國家和全世界。──喬治.巴本德里歐(George A. Papandreou),希臘前總理   本書是了不起的人生宣言。作者運用他的觀察與直覺,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論點,點醒讀者要重新關注個人和家庭生活,以及職場上的社群。他

指引我們如何點燃燈塔,再讓火焰不斷燃燒。──安東尼.李特(Anthony Little),伊頓公學前校長   本書充滿深刻又實用的見解,堪稱各級學校學生與教育工作者必讀之作。──珍妮佛.莫斯(Jennifer Moses),布朗大學董事會成員、Caliber 學校共同創辦人   本書背後有十分縝密的研究,明確事實與故事都經過精心挑選。其中三大要素──使命感、自主權和專精度,可以應用於人生的不同情境,進而幫助讀者再度聚焦、重新調整內在驅動力。──維迪亞.沙阿(Vidya Shah),Edelweiss 金融服務集團共同創辦人暨 Edelgive 基金會執行主席

未來路線圖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無聊猴 (Bored Ape Yacht Club) 的路線圖 (road map) 2.0 終於出來了!

路線圖一般都會透露項目方的未來規劃,無論是針對 NFT 後續是否會出現空投,抑或是是否會舉辦線下實體或線上虛擬活動等等信息。

而無論是哪一種信息,都可能會影響 NFT 的價格!🤑

無聊猴自上市以來價格不斷創新高,後續還陸續推出了狗 (Bored Ape Kennel Club) 和變異猴 (Mutant Ape Yacht Club),而此次新出爐的路線圖 2.0 有透露了關於這 3 類 NFT 的未來發展和規劃。

如果你本身持有猴子,那你一定要來了解一下路線圖 2.0;如果你還沒有任何一隻狗或猴子,或許先來了解一下項目方的未來規劃,看看應該是先買隻猴子還是狗吧!🤑

⚠️ 重要聲明:今天的視頻僅供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請謹慎投資。

------------------
👉 搶先加入「投資帶我飛」社團:
https://www.officialharrylee.com/invest-with-harry

👉 了解我的第一個 NFT - HL Family:
https://www.harryleefam.com

👉 加入「HL Family」NFT Discord 社群:
https://discord.gg/2x3tF6JSvu

以下是根據地區不同,可以購買比特幣的平台(使用連接你會得到 10 美金獎勵):

💰 Coinbase(美國地區):https://coinbase-consumer.sjv.io/c/2656819/552039/9251
💰 Okex(中國大陸地區):https://www.okex.com/join/2027974
💰 幣安 Binance(美國以外地區):https://www.binance.com/cn/register?ref=51241754
💰 火幣交易所(中國大陸地區):https://www.huobi.li/zh-cn/topic/invited/?invite_code=gi2c8

👉 比特幣錢包:https://shop.ledger.com/pages/ledger-nano-x?r=0acabd60fec8

------------------
🧑🏻‍🏫 線上課程的銷售秘密免費教學:
https://www.officialharrylee.com/onlinecourse-webinar-registration13?sl=youtube
🧑🏻‍🏫 Shopify 電商大師班免費教學:
https://www.officialharrylee.com/shopify-webinar-registration13?sl=youtube
📖 Shopify電商大師班免費攻略:
https://www.officialharrylee.com/shopify-cheatsheet3?sl=youtube
🧑🏻‍🏫 社交媒體行銷藍圖免費教學:
https://www.officialharrylee.com/smma-webinar-registration-singup1?sl=youtube
📖 社交媒體行銷藍圖免費攻略:
https://www.officialharrylee.com/smma-cheatsheet?sl=youtube

------------------
🔔 訂閱我的頻道、打開小鈴鐺,你才不會漏了我未來的新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c/harrylee?sub_confirmation=1

🛍【免費14天試用】網店必備 Shopify:
https://www.shopify.com/?ref=usfox

⏳【免費14天試用】行銷漏斗軟件 Clickfunnels:
https://bit.ly/2Whj7qJ

📮【免費14天試用】全自動郵件發送系統 Active Campaign:
https://bit.ly/2Ik528e

📈【免費】YouTube 數據分析工具 - Tubebuddy:
https://www.tubebuddy.com/tbnb

📈券商: Webull 微牛APP (美國/中國/馬來西亞) 用戶
https://act.webull.com/k/lZu8Lz9dDOkt/main

------------------
🎒 我的設備:
📷 相機Canon M50 -
https://amzn.to/2GB4eJZ
🎙 相機麥克風 Rode -
https://amzn.to/2Dm7ZSE
🎤 電腦麥克風 -
https://amzn.to/2IJWZ4X

------------------
❤️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harryleemedia/

✅ 微信ID:
leemedia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officialharryleemedia

🙋🏻‍♀️ Facebook 群組: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00282737418604

🌐 官網:
https://www.officialharrylee.com

📨 聯絡郵箱:
[email protected]

------------------
🔥 其他不可錯過的超人氣視頻:

👉 Shopify電商教學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amZf6shbNw&list=PLYMEh7yZ5BIzpVbNKwJh2SATFSRSUreML

👉 社交媒體營銷教學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ts2uk7cAMw&list=PLYMEh7yZ5BIx-b02W1fhdvbjxPSOZ0AdA&index=2&t=11s

👉 Facebook 廣告操作完整教學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SPnnoUVGB4&list=PLYMEh7yZ5BIzzsLU6rc_d-ZYtwh7hKuRo

👉 YouTube 營銷推廣教學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cYbGG2gWJY&list=PLYMEh7yZ5BIy13MbQNe_wM15X_c8yN5Kh

👉 關於網絡賺錢的秘密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reIXWTrH4A&list=PLYMEh7yZ5BIzPG_IaEuTmSomVFs-9fUHL

👉 關於個人品牌與成長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7CZMu23dj8&list=PLYMEh7yZ5BIzxt1XI10vRl55n8M5ioAYn

------------------
‼️ 重要聲明:
以上部分鏈結是聯盟營銷鏈結,但不會影響你在購買時的價格和權益。
收到的聯盟佣金會被用來運作這個頻道,讓我在未來能夠產出更多更好的內容給你。
在此聲明,謝謝你的支持!

#BoredApe #無聊猴 #NFT

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校務治理之多重個案研究

為了解決未來路線圖的問題,作者林錫恩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校務的治理情形。為達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採文獻探索與文件分析、半結構式訪談與觀察省思等方法,透過立意取樣,擇取臺灣北部地區的都會新設實驗學校、中部地區的偏鄉轉型實驗學校、南部地區的原住民族實驗學校為對象。本研究訪談對象涵蓋實驗學校校長、主任、教師與家長,並以校長訪談與校務治理文件為主要資料來源。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獲致以下結論:本研究檢視多重個案實驗學校治理的辦理情形與其理念實踐,發現多重個案學校分別以擘劃主題課程的自主學習、深耕耶拿教育模式的混齡教學、精進民主參與的文化回應,為其特定教育理念,彰顯其校務治理的核心目標與價值。本研究歸納實驗學校治理的影響因素,包

含計畫內容、組織運作、人員專業、資源整合等面向。本研究發現實驗學校治理的績效優勢,乃在強調實作探究、驗證理念、教學相長、育才展能。此外,以校長視野關注全是贏家的校務領航、以教師觀點展現多元關照的課程教學、以家長聚焦期待擇校時代的賦權增能。本研究綜整提出實驗學校治理的策略作為,以計畫理念演化多元關懷的動能、以組織運作強化課程教學的可能、以人員專業創化終身學習的潛能、以資源整合深化創新實驗的效能。最後,根據上述結論,研究者提供對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實驗教育校務治理單位與後續相關研究之建議,期能裨益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發展。

致命流感:百年治療史

為了解決未來路線圖的問題,作者(美)傑瑞米·布朗 這樣論述:

流感一直是人類強勁的對手之一,世界十大致命疾病之一。儘管現代醫學顯示出了種種優越性,但治癒流感仍是尚未解決的難題。 《致命流感》主要提供了三個方面的思考:人類對病毒的認知,應對流感的方式,以及我們為下一次大流行性疾病做好準備了嗎? 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是一段令人毛骨悚然的歷史,是有史以來死亡人數多的全球性瘟疫,造成5000萬至一億人喪生,超過5億人被感染。 百年間,人類對流感病毒有了深入的瞭解,但仍然有許多未知,仍然無法阻止和戰勝這個“連環殺手”。 傑瑞米·布朗博士,探究了人類發現流感病毒並與之抗爭的歷史,審視了與流感相關的若干重要問題:流感為什麼難以治癒? 病毒如何變異、傳播和致

病? 復活1918流感病毒,引發了關於資訊雙重用途的爭論,有關病毒的實驗室研究是否存在安全風險? 強大的報告制度和資料分析,被應用於流感趨勢預測,它們能夠準確預測下一次大流行的到來嗎? 我們在社會政策、物資儲備、醫療體系、媒體應對等方面,為迎接大流行性疾病做好準備了嗎? 是流感本身更致命,還是流感導致的社會恐慌更致命? 流感為什麼有季節性?哪些因素影響流感的暴發? 在對抗流感的過程中,藥物是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還是僅僅給了人們一種安全感?達菲是神藥還是騙局,或是介於兩者之間? 我們距離找到一種有效的流感疫苗還有多遠? 流感以不可預測的方式威脅著我們的經濟。各行各業以及我們每個人的

生活都與流感交織在一起。 作品旨在提供全面綜合的歷史的同時,探索一條治癒流感的未來路線圖。 我們不知道下次病毒大流行會在何時何地發生,但我們可以確定它會發生。經驗和教訓,也許是人類擁有的可以與之抗爭的免疫力。   杰里米·布朗   一位資深的軍醫和急診科醫生,在倫敦大學醫學院取得博士學位,隨後前往波士頓貝斯以色列醫院進行急救醫學實習。曾任華盛頓大學急救醫學系研究主任,在此期間,他帶領團隊建立了一套HIV的篩查程式,一種針對腎絞痛的新療法獲得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三項許可。目前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急救護理研究辦公室負責人。 譯者簡介 王晨瑜   本科畢業於復旦大學生物

學專業,碩士畢業于復旦大學藥學專業,目前從事醫藥風險投資。   前言 奧特姆的故事 1 灌腸、放血和威士卡:治療流感 2 流感:病毒的前世今生 3 來勢洶洶:1918 年的“西班牙流感” 4 “我會死嗎?”:第二輪,第三輪,第四輪…… 5 復活1918 年的流感病毒 6 資料、直覺和其他戰爭武器 7 你的晚間流感預報 8 物資儲備中的漏洞:達菲和尚未發現的治療方法 9 尋找流感疫苗 10 有關流感的商業活動 後 記 致 謝 參考文獻 索 引   後記 在序言中,我們結識了奧特姆,一位勤勞、健康、擁有兩個孩子的母親。在流感大流行爆發近100 年後,因為身

患流感而生命垂危。在我快要結束這次病毒探索旅程的時候,我與奧特姆進行了一次對話,因為我還有一個問題要問。我們做好了迎接下一場類似1918 年大流行性疾病的準備了嗎? 大多數專家認為,下一次疫情的暴發只是個時間問題。奧特姆的故事有助於把我對未來的思考集中在三件事上:我們對病毒的認知、應對病毒的措施,以及我們為下一次疫情所做的準備。 首先,在抗擊流感的鬥爭中,我們所取得的最大成就,是知道了流感的起因。1918 年,當數以百萬計的人臥病在床、奄奄一息的時候,我們對幾乎造成世界末日的罪魁禍首一無所知。它可能是細菌,可能是我們呼吸的空氣,或許是因為缺少陽光,或許是與天體排列同樣神秘的事物。在一個世紀

之內,我們發現了病毒的存在,根據其結構和作用對它們進行分類、跟蹤,瞭解其傳播和變異的方式,甚至拍下了很多照片。在北極,我們挖出了1918 年的攜帶流感病毒的屍體,然後在實驗室裡把病毒拼湊起來,我們破譯了它的基因組成,並在一片爭議聲中,將其復活。但是,如果我們無法根除流感,那麼始於19 世紀中葉、以抗生素和疫苗的發明為代表的醫學革命就無法完成。 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我們應對病毒的方式。我們的戰鬥儲備中最重要的新工具在對付病毒方面也無濟於事。這些工具包括用於治療流感後可能出現的併發症的抗生素、重症監護病房、肺病患者必須使用的呼吸機,以及瞭解急診護理和傳染病來龍去脈的專家。1918 年的流感病毒摧

毀了許多城市,使城市經濟幾乎陷入癱瘓。當時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人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等待病人康復或死亡的時候進行言語安慰。江湖醫術越來越多,甚至像放血術這樣的主流療法也更有可能讓病人死亡,而不是治癒病人。如今的情況卻截然不同。但是我們仍然缺乏一種有效抗擊流感病毒的藥物。人們目前只能通過抗病毒藥物來應對。 然而,往好了說,這些藥物的效果有一定的爭議性;往壞了說,這些藥物根本沒什麼效果。我們迫切需要研發一種能夠徹底摧毀病毒的安全有效的藥物。幾十年來,人們一直在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努力著。但我們依然心有餘而力不足。對於流感,我們能夠做出反應,但仍然缺少應對措施,缺少我們真正需要的一種藥物。 1918

年,我們採取了應對措施。我們沒有做好準備。今天,我們更善於防患於未然。每個州都制訂了應對流感大流行的計畫1。這些計畫涉及方方面面,比如獲取疫苗、協調醫院在學校體育館和療養院設立輔助治療場所,等等。就聯邦政府層面而言,國家戰略儲備中心儲存了數百萬劑流感疫苗和抗病毒藥物。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在2017 年更新了《流感大流行計畫》,長達50 多頁。“大流行性流感不是理論上的威脅;準確地說,它是一種反復發生的威脅。”該計畫的前言中寫道,“即便如此,我們也不知道下一次大流行性疾病何時會暴發,也不知道它會產生多麼嚴重的後果。” 每年的流感疫苗是人們做好疫情預防準備的一個關鍵要素,但它的有效性幾乎不會超過

50%。儘管人們一致認為高危人群應該接種疫苗。但我們仍然沒有足夠的理由來迫使政府制定其他決策2,比如健康的成年人是否應接受常規疫苗的接種等。獲得必要的證據需要我們付出高昂的代價,但囤積那些價值可疑的疫苗和藥物的成本卻微乎其微。 我們目前的預備方案是假定會出現另一場與1918 年大流行性疾病規模相似的疫情。許多專家擔心這場疫情比其他潛在的健康危機帶來的影響更大。那麼,在過去的100 年內,1918 年的悲劇為什麼沒有重演呢?在現代醫學取得巨大進步的今天,我們是否有必要因為過去的創傷以及對未來的焦慮,而擔心一種極不可能發生的情況? 對待這個問題,人們持有兩種態度:悲觀主義態度和樂觀主義態度。對

悲觀主義者來說,下一次流感疫情貌似是致命的、不可避免的。新聞媒體充斥著悲觀主義者,因為悲觀主義容易製造頭條新聞。從雜誌到有線新聞,再到我讀過的幾乎每一本有關流感的書,都明顯流露出一種擔憂:大流行性疾病不可避免。以下是悲觀主義者可能站住腳的幾個主要原因: 專家提出了警告。他們瞭解流感,並一直致力於研究流感病毒。我們應該重視專家的話,因為他們對待流感是認真的。 1918 年的大流行性疾病以及1957 年和1968 年的流感疫情,證實了致命流感浪潮的發生並非僅僅停留在理論上。我們完全有理由假設,過去的疫情在未來真的會重演。最近還出現了其他流行性疾病,比如“非典”、埃博拉病毒和寨卡病毒。這些病毒使

我們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有了一定的認知。這些疾病不分國界。流感也沒有國界。自1918 年至今,國際旅行業獲得飛速發展。過去,從美國到英國需要在海上航行天時間。今天,同樣的行程,乘飛機只需要6 個小時。我們以驚人的速度在世界各地穿梭,我們攜帶的病毒也是如此1。 儘管我們對流感瞭解甚多,但仍有許多亟待探索的知識。例如,我們不知道為什麼1918 年的病毒偏愛年輕人,或者為什麼它對我們中的一些人來說只是一種輕微的疾病,但對另一些人來說卻是致命疾病。如果不瞭解病毒的這些特徵,我們就無法為此做好充分準備。家禽數量迅速增加。雖然與家禽相比,禽流感在野鴨和野鵝身上更為常見,但我們飼養和消費的絕大多數禽類更有

可能傳播禽流感。再加上國際旅行的因素,可能會帶來致命的後果。 流感容易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傳播。1918 年,共同住在擁擠不堪的房子或公寓裡的家庭成員很快就感染了這種病毒。今天,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很多居民依然生活在擁擠的住房裡2。美國也不能倖免3,大約有300萬美國人生活在擁擠的環境中。在紐約,將近9% 的家庭1——超過28 萬個家庭——居住環境過度擁擠。在美國,即使你住寬敞的房子或公寓,也可能每天早上都要和幾十個人一起乘坐地鐵或公車去上班或上學。 以上這些因素表明,大流行性疾病無法避免。但在得出這個結論之前,我們不妨給樂觀主義者一個機會。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1918 年的災難不會重演。隨

著時間的推移,重疾或大流行性疾病的致命性越來越低。2009 年暴發的豬流感疫情表明,我們可能高估了它的嚴重程度。關於疾病的嚴重性,過去、將來都會出現很多的炒作。每年都有人死於流感,但過量死亡(excess deaths)的人數——尤其是因為特別令人討厭的流感病毒致死的人數——並沒有增加。這種現象可能與我們自己的干預措施關係不大,但與病毒本身的進化壓力脫不了干係。病毒容易傳播。強效的病毒能迅速奪去宿主的生命2或使其臥床休息,之後病毒就不大容易傳播了。從流感病毒的角度來看,繁殖和傳播的最佳對策是使患者免于患上嚴重的疾病。新感染的患者繼續與健康的人打交道。這樣,病毒通過咳嗽和打噴嚏進入新宿主的機會大

大增加。在這方面,進化理論站在我們這一邊。在氣候溫和的時候,病毒繁殖的機會大增。溫和型病毒不會導致一場大流行性疾病的暴發。 人們認為1918 年流感大流行性疾病非常罕見,還有一個原因是,某些條件必須完全巧合,病毒才會產生致命性。病毒必須從鳥類身上傳播到豬宿主身上,然後再傳給人類。這需要一組特定的基因交換和基因突變。如果不具備這些條件,病毒就不會產生如此強的致命性。病毒還必須具備良好的傳播條件。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擁擠不堪的軍營和軍艦、工人們工作的工廠、群眾居住的廉價公寓都提供了這些條件。 今天,導致大多數人死亡的細菌感染問題已經被抗生素解決。權衡這些證據後,我不確定自己究竟該加入哪一方。我

是悲觀主義者,還是樂觀主義者?各方都有令人信服的理由。對我來說,各方似乎都言之有理。流感大流行沒有暴發的年份是樂觀主義者繼續保持樂觀的一個原因——不過,如果是悲觀主義者,在這種情況下,會覺得我們是在僥倖地活著。 當然,我們聽到悲觀消息的可能性更大。悲觀主義者的聲音更響亮。衛生官員都是根據最壞的情況來提出建議。互聯網和有線電視上的新聞報導,總是使用恐嚇戰術來吸引我們的注意力。製造恐慌會讓人產生焦慮。不要依據你的消息來源尋找關於流感的良好預測。如果在我們的生活中發生了很多類似於2009 年流感季那樣的疫情,也不必驚訝,因為2009 年流感的嚴重程度和傳播速度被過分誇大了。 樂觀主義者也面臨著一

個嚴重的問題。美國人尤其樂觀。他們喜歡閱讀關於幸福的書,喜歡遠離麻煩和過去的消極情緒。但是疾病有自己的歷史,如果我們不研究過去,就很容易身處險境。1918 年確實具有暴發流感大流行的條件。從那時起,其中的一些條件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但同樣真實的是,某些新的以及無法預見的情況可能會導致其他疾病的暴發。 悲觀主義者總是抱怨過去;樂觀主義者總是期待著別樣的未來;現實主義者生活在當下,他們觀察事實,並在此過程中進行修正。當談到流感時,我會加入現實主義陣營。我相信,我們可以反思人類遭遇流感大流行的經歷,利用現有的知識、採取切實的行動以防患於未然。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考慮一個更為關鍵的問題。這個

問題不涉及醫學、科學或政策。相反,它涉及的是我們的集體記憶。為什麼我們不去做更多的工作來認識流感的歷史演變?悲觀主義者可能會沉溺於過去;而樂觀主義者往往會忘掉過去;現實主義者利用對過去的認識來瞭解現在和未來。 由於多年來一直致力於這項研究中,所以我得出了一個現實的結論:在將1918 年的大流行性疾病留置於我們的集體記憶中這個方面,我們做得還不夠。紀念1918 年流感大流行一百周年,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了一步,但這只是很小的一步。改變我們對疾病所持有的警惕性,需要整個社會能夠理解疾病的影響,瞭解疾病在過去帶來的後果以及現在對我們造成的影響。當然,研究經費有助於改變這種結果。但在與疾病抗爭的過程中

,最重要的是在大學實驗室和學術研討會之外對其進行廣泛的討論和理解。 我們紀念戰爭,但其他極具破壞性的事件也應留置於我們的集體記憶中。我希望在美國首都建造一座1918 年流感大流行紀念碑,以紀念我們遭受的損失、反思我們所取得的成就,並提醒我們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這個世紀是災難、自然災害、世界大戰、疾病以及衝突不斷的世紀,也是一個大規模擴張、融合、全球影響、技術突破和取得醫療成功的世紀。流感大流行說明了這兩個問題。人們的身體處於危險之中,而大腦仍停留在舒適區。這是人類的失敗,也是人類的勝利。也許到1918 年流感大流行紀念碑建成的時候,我們也在慶祝人類找到了治癒流感的方法。  

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之建構:以「熱線」為例

為了解決未來路線圖的問題,作者郭添漢 這樣論述:

兩岸隔著台灣海峽分治60餘年,由緊張對立逐漸趨向於緩和。兩岸開放後,在經濟往來頻繁下,發展出「政冷經熱」的兩岸關係特色。尤其在2008年第二次政黨輪替後,兩岸關係更大幅改善。 中共為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架構,認為兩岸可就軍事議題適時進行接觸與交流,探討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問題,共同採取進一步穩定台海局勢、減輕軍事安全顧慮的措施。這也使兩岸間有關軍事互信作為的文獻愈來愈多。 近年來中共積極與多國建立不同層級的「熱線」,而我國在相關國防報告中,也將「熱線」納入兩岸的溝通性措施。倘若,兩岸可以暫時擱置主權爭議,建立適合兩岸的「熱線」,即可以透過溝通機制,避免戰事發生,解除兩岸敵

對狀態,進而維持兩岸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