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迷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杂志迷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英)蒂姆.伯克黑德寫的 剝開鳥蛋的秘密 和聖嚴法師的 聖嚴法師教默照禪(簡體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務印書館 和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所出版 。

輔仁大學 餐旅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江郁智所指導 黃淑芳的 以親子共廚工作坊提升大學生親子關係之研究 (2021),提出杂志迷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親子共廚、親子溝通、親子遊戲治療理論、主觀幸福感、孤獨感。

而第二篇論文元培醫事科技大學 醫務管理系碩士班 黃雅文所指導 王燕雪的 生命教育素養、芳香療法、靈性健康、愛與歸屬感、健康心理及生活品質相關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生命教育素養、芳香療法、靈性健康、愛與歸屬感、健康心理、生活品質的重點而找出了 杂志迷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杂志迷,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剝開鳥蛋的秘密

為了解決杂志迷的問題,作者(英)蒂姆.伯克黑德 這樣論述:

這是一本由外向內、從形狀到顏色、從博物學到微生物學,深入探索鳥蛋秘境的“旅行指南”。鳥蛋的形成始於一顆卵子,隨後是受精卵的產生和發育,接下來鳥蛋成形、產出,直到雛鳥出殼,鳥蛋這一生命階段便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本書以歷史上收藏家對崖海鴉蛋的癡迷與狂熱作為開篇,以生動的筆觸回顧了鳥蛋與人類生活千絲萬縷的關聯。隨著數百年來科學家的研究不斷深入,當排除了種種猜測與假說之後,人們發現鳥蛋的神奇絕不僅僅體現於它們的精巧外形而已。基於數十年的野外觀察,鳥類學家伯克黑德將繽紛各異的鳥蛋呈現於我們面前。通過圖解嚴謹的科學實驗,伯克黑德闡釋了它們獨特的外形和構造所具有的適應性意義。小小一枚鳥蛋,實際上是在多種

自然選擇的壓力之下形成的完美產物。 書評 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旅程,即便你不是鸟类爱好者,也可以畅读书中的故事。但若要送礼物给鸟类爱好者,这本书将是完美之选。——《柯克斯书评》 非常精彩!科学性强而富于思辨,但绝不高冷。书中的概念和表达通俗易懂,8岁的孩童也完全能够理解。——大卫•爱登堡爵士 伯克黑德的书不容错过。翻开它,享受其中蕴含的宝藏。——《博物学》杂志 伯克黑德对历史的再现和犀利的文风,让我对冰箱里必备的鸡蛋有了全新的认识。——约翰•马兹卢夫,《自然》杂志 著名生物学家蒂姆•伯克黑德擅长以一种生动幽默的方式解释复杂的科学原理。在这本书中,他将目光投向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之一:鸟

蛋。每年都有一卡车关于鸟类的书籍出版,但很少有人关注它们的蛋。这是我2016年读过的最好的鸟类学图书。——乔纳森•埃尔菲克,BBC野生动物频道 作者簡介:   蒂姆•伯克黑德(Tim Birkhead)是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教授,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是動物行為和演化。在他的研究生涯中,伯克黑德曾前往世界各地去瞭解鳥類的生活。他曾為《獨立報》、《新科學家》和《BBC野生動物》雜誌撰寫科普文章,著有《鳥的感官》《鳥的智慧》等多部科普圖書。   譯者簡介:   朱磊,生態學博士,成都觀鳥會副理事長,畢業于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從事鳥類生態學、分類學等研究工作。2005年開始觀

鳥,開設微信公眾號“鴉雀有生”,願與更多的朋友分享對自然的熱愛。   胡運彪,生態學博士,商務印書館編輯,中國鳥類學會會員。畢業于中科院動物研究所,曾從事鳥類生態學研究工作,熱衷於鳥類科普工作   前言............i 第一章 采蛋者與收藏家............1 第二章 卵殼的形成............21 第三章 鳥卵的形狀............47 第四章 卵色如何形成? ............73 第五章 卵色的作用............90 第六章 無事生蛋白:微生物之戰............115 第七章 卵黃,卵巢和受精........

....148 第八章 偉大的愛:產卵、孵卵和孵化............177 第九章 結語:勒普頓的遺產............203 注釋............219 參考文獻............239 名詞解釋............260 本書中提到的鳥名匯總............265 致謝............272 圖版注釋............276 索引............277     前言   在曾經收藏鳥卵還是一種風尚的年代,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藏品裡能擁有一些崖海鴉的卵。這是為何呢?因為它們的卵異常美麗:大而鮮豔,顏色和圖案極為多變

,且正如您在電視上所見,形狀也很奇特。   1972 年我在南威爾士西端近岸的斯科默島(Skomer)上開始了對崖海鴉的研究,並且之後每年都會回到那裡。四周被200 英尺高的懸崖所環繞的斯科默島是英國最為重要的海鳥集群營巢地。今天這裡已經受到了全面的保護,但在過去,跟幾乎所有英國海鳥繁殖地一樣,斯科默島也曾經遭受過鳥卵收集者的掠奪。   1896 年5 月,加迪夫博物學會的創始者之一——羅伯特·德雷恩(Robert Drane)與約書亞·詹姆斯·尼爾(Joshua James Neale)和尼爾的妻子及其10 個孩子一起造訪了斯科默島。關於這次旅行有兩份文字記錄:尼爾所寫的平淡無奇,但德雷恩的

卻顯得有些怪誕。德雷恩給自己的記錄取名為《受難地的一次朝聖之旅》(A Pilgrimage to Golgotha)。他寫道“為避免毫無保留地公開我們在當地的發現給那裡的自然環境造成危害”,從而並未言明受難地究竟指的是何處及何物。受難地是耶穌受難像的隱喻,但從字面上講是指有顱骨的地方。從那時直到現在,斯科默島上一直散落著海鳥的頭骨,多是被大黑背鷗捕殺的大西洋鸌遺骸。即便是今天,這裡大西洋鸌的頭骨和屍骸數量也很驚人,同樣驚人的是這種海鳥的繁殖種群規模,據估計目前島上這種夜行性海鳥達20 萬對之多。   在斯科默島期間,尼爾的兩個兒子在峭壁上四處攀爬為德雷恩收集崖海鴉和刀嘴海雀的卵。這種行為頗有風

險。尼爾曾以簡明的筆觸記述了一次他的大兒子從船裡爬到懸崖上,想要接近一群崖海鴉,結果不慎沒抓牢而跌落了下來,撞到懸崖後翻滾掉入海中。不知道他具體下墜了多高,好在人沒有摔暈過去,並設法遊到了一塊礁石邊。幸好弟弟就在附近,成功地將他拽回了船裡。差不多一天之後,尼爾的大兒子從這次跌落中恢復了過來。但尼爾寫道:“這讓他不再害怕攀爬……”   尼爾並沒有指明是在哪兒發生的這起事故,但也沒有太多的地方能夠讓人從船裡爬上斯科默島周圍的懸崖。我猜應該是在島東端一個叫作鸕鷀洞海灣的地方,這裡直到今天還有不少崖海鴉,但曾在此繁殖的歐鸕鷀卻已消失。   在這起事故之前,尼爾的兒子們已經收集到了不少的鳥卵,隨後都送到

了加迪夫自然博物館,成為那裡由“每年造訪南威爾士沿海的朋友們”積累起來的數百枚鳥卵收藏的一部分。德雷恩在自己發表於《加迪夫博物學會學報》(Transactions of the Cardiff Naturalists’Society)的一篇論文中稱頌了這些鳥卵的多樣和美麗。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地選取了收集自斯科默島的36 枚崖海鴉卵和28 枚刀嘴海雀卵,以4 枚一頁的石版畫形式展現了它們在色彩、圖案、形狀和大小極為豐富的變化。這些配圖品質相當高,但德雷恩關於斯科默島和這些卵所附的文字描述卻不敢恭維。   德雷恩並非從斯科默島收集崖海鴉卵的第一人。一張拍攝自19世紀末期屬於沃恩·帕爾默·大衛斯(V

aughan Palmer Davies)的照片裡展示了他的女兒們及朋友清空崖海鴉卵內容物的場景,這些正值20 歲左右的女士們正在為自己或其他人製作紀念品。最終被私人或博物館所收藏的其實是鳥卵外層那層沒有生命力的卵殼,卵殼內那些最終可以發育為新生命的內容物大多被吃掉或者扔掉了。提起鳥卵,大多人腦海中一般都會有兩幅對比鮮明的畫面。其中一個是如書上或博物館中所展示的漂亮完整的鳥蛋。另外一個則通常是很常見的雞蛋,要麼是在菜籃子裡放著,要麼就是被做成了煎蛋後的樣子。   但有關鳥卵的內容遠較上述圖片所包含的豐富得多。四十年來,我研究了多種鳥類和它們的卵,寫作本書的目的在於希望帶領大家走入一段前所未有的

旅程。這是一次駛入鳥卵秘密世界的航行,而該領域此前少有人涉足,也從沒人如我這般規劃行程。我們將從鳥卵的外部向著它的遺傳內核進發,沿路將領略鳥類繁殖演化上的三次重大事件。如此方可認識到鳥卵的本質——一個獨立而且設施完備的胚胎發育的支援系統。   第一章我們會細心觀察鳥卵的魅力,之後我們將目光轉向它最顯而易見的部分——卵殼。第二章檢視卵殼如何形成,第三章解釋它的形狀怎樣產生,第四章則講述美麗卵色的由來,第五章則探究卵殼上色素和圖案的意義及其如何演化。第六章介紹的是從卵殼向內接下來遇到的蛋白,一層我們很少在意的清亮膠質物,但實際卻在保障胚胎發育上起到了複雜而關鍵的超乎人想像的作用。第七章介紹的是繼續

向裡就會碰到的卵黃。這就是卵細胞,等同於人類的卵子,但在鳥類中由於包含了供應胚胎發育營養的液體——卵黃——而要大得多。卵黃的表面有一個細小的淺斑,是來自雌性的遺傳物質所在,幸運的話它將和攜帶雄性遺傳物質的一個或多個精子相遇。再幸運的話受精卵還將發育成胚胎。我們由外而內的旅程並非直達,將時不時需要做一些簡短的迂回來對已經和將要瞭解的內容進行全景審視。例如講到卵黃時,我會停下來告訴大家它是如何在鳥的卵巢中形成的。有人可能會認為受精是這一切過程的高潮,即來自雌雄個體的遺傳物質進行結合的瞬間,然而實際上這卻是鳥卵一生裡最重要三幕的第一幕。第八章講述另外重要的兩幕:一是產卵;二是孵卵,這一過程的長短視鳥

種而異,經10 到80 天不等時長後最終孵出雛鳥。   請把本書想像為您的一段未曾有過的旅程的指南。如同許多旅行指南都帶有交通圖一樣,我的書中則展示了雌鳥生殖道的佈局(見第24 頁)。這個佈局相當一目了然,基本就是有著一個入口和出口的車道,而且沒有岔路。您可能會時不時回來參考一下,以清楚自己處在什麼位置。我的指南還帶有鳥卵主要結構的三個圖解:其中兩個展示了鳥卵內容物的分佈(見第25 和124 頁),第42 頁上的第三個則顯示了卵殼的精巧結構。當然書中還有其他的插圖,不過最重要的就是上述三個。   關於鳥卵的文獻數量成千上萬,主要是因為家禽業為生產出理想的禽蛋產品已投入了數百萬鎊的研究經費。但就

市場而言的理想產品,對母雞來說卻並不一定。幾乎所有我們對於鳥卵的瞭解最初都源自家禽業生物學家的研究。他們做出了非常好的工作。至少在過去,謀求產業成功的內在驅動力,使得這些學者進行了嚴謹的科學研究,而他們的研究尺度對於其他生物學家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但在我們啟程去瞭解已有的發現之前,請記住包括我在內的科學共同體並非對所有的問題都知道答案。儘管已有了許多的研究,但絕大多數都是在一個物種上開展,因此我們依然對很多東西缺乏認知。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研究者為證明自身存在的必要性會有一種過度美化結果和誇張自己知識的傾向。對我來說,認識到什麼是我們還不知道的非常重要,這才是研究工作令人興奮的所在。我認為強

調我們知識當中存在的空缺也沒有任何不妥。這麼做也是希望能夠激勵其他的研究者去探索那些尚待解決的問題。   我試圖將自己認為與鳥卵相關且從生物學角度看來有趣的方方面面匯總到一起。同時,我也指出了那些重要的發現是何時及怎樣產生的。雞蛋在人類歷史中似乎司空見慣,我們也早已習以為常,很少停下來想想它們的結構如何,不同的部分有什麼作用。而從超市買到的雞蛋沒有經過受精,也不能孵化,因此實際上我們只見識了與之相關的生物學奇跡裡的一個片段。我們對雞蛋的熟悉,一葉障目般地遮罩了世界上現生近萬種鳥類的卵在大小、形狀和結構上令人驚奇的多樣性。總之,我的目標是想把有關鳥卵的知識介紹給您,讓您重新認識這日常生活中的自然

奇跡。   美國女權活動家湯瑪斯·溫特沃思·希金森(Thomas Wentworth Higginson)曾在1862 年說過:“如果需要以死亡之苦來為宇宙中最完美的事物正名的話,我會為了鳥卵鋌而走險。”鳥卵的確在許多方面都堪稱完美。從極地到熱帶,不同的鳥類在多種多樣的棲息地及環境中產卵和孵育;無論潮濕還是乾燥,無論清潔還是有微生物滋生,無論有無鳥巢,無論是否由鳥類親自孵化,鳥卵都能完美地適應這些條件。它們的形狀、顏色和大小,連帶裡面的蛋白和卵黃共同構成了一個非凡的適應集合。事實上也正是鳥卵為生物學家研究人類生殖提供了最初的啟示,這也讓有關它們的故事更有價值。   我們的故事並非從斯科默島,而

是自英格蘭東海岸弗蘭伯勒角的本普頓懸崖開始。    

杂志迷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公众号:壮的响亮
淘宝店:壮的响亮
新浪微博:王壮撞壮壮

敬坛神仙佛道,奇闻鬼怪魔妖。感谢缘分这里是缝太窄我太胖花生瓜子配壮的响亮。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尤其是近几年。你会越来越高频率的遇见那种突然之间的愤怒、突然之间的崩溃和突然之间的沮丧。不仅仅是面对他人,其实连我们自己也会经常在某个瞬间完全无法掌控自己的情绪。整个世界的氛围都变得越来越紧张…你看最近这接连不断的几起恶性社会事件。所以在我的内心中就萌生了很多疑问,这茫茫人海之中到底有多少不太正常的人?我与某人初次相遇要怎么判断、界定,这人是不是有病呢?更让人焦虑的是,我自己的精神是否正常,其实我也完全不知道。看到这里肯定有小伙伴想说:“壮哥,早就跟你说不要自己尝试修仙了,你看你现在这症状,赶紧让寺姐带你去看看精神科医生实在不行就住院治疗一下…我的回答是:别呀,要看病咱就一起。你真的认为自己一定正常吗?你真的认为给咱看病的医生就一定正常吗?2018的评估数据说我国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已经高达17%,重度患者超过1600万。什么概念呢?如果你的社交范围有100个人,其中就有17位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你确定自己不在这17人当中吗?给你举一个例子:你知道“游戏成瘾”是一种精神疾病吗?世卫组织在2018年将那些“对游戏失去控制力”日益沉迷以致其他兴趣和日常活动都要让位于游戏的行为定义为“游戏成瘾症”这是一种精神疾病。同样的话之前跟我表弟也说过。正好他妈也在旁边,我说:二姨你也不用太担心,对于这种病症的诊断世卫组织有非常严格的标准,首先不可以把青少年对于游戏的热情简单的归结于“游戏成瘾”,只有当游戏行为影响到基本生活,大量的占用了睡觉、吃饭、社交、教育的时间且造成个人、家庭、教育、工作等重要方面的损害并持续12个月以上才能确诊,二姨说这标准不高啊,那肯定确诊了。你当然可以拍着胸脯说,诶!老子不玩游戏…你太天真了,游戏成瘾只是成瘾疾病这个类目中的一项。此外还有工作成瘾、赌博成瘾、购物、饮食、烟酒、性爱等等等等的成瘾疾病。这些看起来好像也没有什么大碍,但是人的大脑一旦生病它是会产生连锁反应的,比方说成瘾症就常常伴随着自残、失眠、焦虑和抑郁症。所以你此刻站在大街上随便指着一个人说:“你这人脑子有病,很有可能你并没有在骂人,而仅仅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来吧,让我们携手走进精神病的世界。

197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员“罗森汉恩”也想搞清楚一个问题,就是精神科医生是用怎样的方式诊断,一个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于是就在社会各界招募了8位志愿者,分别在12家医院进行分组秘密测试。这其中有1名研究生、3名心理学家、1名儿科医生、1名精神病学家、1名画家和1名家庭妇女,都是心智正常的普通人。罗森汉恩就给了他们同一套说辞,没有任何装疯卖傻,就说自己经常听到“轰”、“碰”,的声音,结果8人中有7位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在住院期间每一位志愿者都尽可能保持正常的饮食、起居、交流、治疗,当然给他们发放的药物都被藏到舌头下面,再趁人不备吐到马桶里冲掉。实验整整进行了三个多月,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来做实验的吗,所以会偷偷的记录医院每一天发生的情况,作为实验笔记。这本笔记就被其中一位医生发现,也看了里面记录的内容。这个志愿者就跟医生说,好吧!其实我是一名心理学家,这一次潜入你们精神病院主要是做一项精神病学研究。医生赶紧叫来值班的护士长询问他近期服用药物的情况,也叮嘱说这个病人你们平时要多关注一下,他的病症越来越严重了。这位心理学家就突然意识到,原来只要我一进到精神病院被确诊之后,我是很难证明自己没病。所以一个人到底有没有精神病,这个界限是模糊的。突然有一天呢,这个人发现总有几个病人一直用很奇怪的眼神看着他,然后再相互看看,也不说话好像有什么秘密一样。他就过去问其中一个病人,说你们为什么总是盯着我看呀?病人面无表情的停顿了几秒说:“你没疯,你是报社的记者,来医院搜集资料。然后指着另外两位志愿者说,你们三个是一伙的。这仨人汗毛都立起来了,完全不知道他是怎么看出来的。然后他们就赶紧问,这个秘密还有谁知道。发现整家医院一共118名病人,有35人早已看出他们仨是假扮的。于是呢,这三个人就开始着力关注这35名病人,这医院的厕所不是一格一格的吗,这仨人就跟着其中一名鬼鬼祟祟的病人近了厕所分别在左右两格站在马桶上扶着墙观察他,发现这个病人学着他们的样子,也把舌头下面的药丸拿出来丢进马桶冲掉,仨人一脸尴尬,妈的原来平时我们拉屎的时候可能随时有人围观。当然她们也同时观察医护人员,又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经常有女护士上下班着急换装的时候,根本就懒得去更衣室,直接现场换装。当然她们绝对没有刻意诱惑谁的意思,而是完全不把这些病人当人。实验结束之后“罗森汉恩”将论文发表在美国的“科学”杂志,引发精神病学界极大的愤怒与反弹,你这就是在诋毁我们专业呀,于是立即组织发文说好,咱们打赌,你再派那些志愿者过来。我们一定能够很轻松的分辨出病人与伪装者…三个月的时间,各地医院发来统计名单有193人被确定是假病人,并要求“罗森汉恩”给我们精神病学界一个说法。罗森汉恩说我们并没有派人过去…当然啊,其实“罗森汉恩”确实对从业的医生有失公允,因为医生当然是首先根据这个病人的语言和行为做出判断。当然这也间接说明,诊断精神类疾病的复杂性与模糊性。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性,你甚至很难给各种病症做出严格的分类,世卫组织的官方说法大概有300多种。但又有很多病人,是多重病症叠加在一起的。我们日常比较熟悉的抑郁症、妄想症、精神分裂、多重人格等等,我觉得这里面最恐怖是幻觉,大家想想一下,如果是你连续几个月,每天晚上12点躺在床上都能听到摩擦地板的脚步声、能听到有人在耳边不停的说话、睁开眼睛看到墙角站着一个人。你会觉得自己有有病吗?你肯定觉得自己见鬼啦!如果作为一个旁观者,你看到那种东跑西颠、胡乱打人,有攻击性的患者当然也会害怕、远离。但是你不觉得如果是一个你很熟悉的朋友,突然有一天完全换了一副表情和说话的语气,你不觉得这更恐怖吗?当然还有更多的案例啊,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这本书。“天才在左,疯子往右”!这个作者呢,采访了很多非常有趣的人,你会发现这里面很少有疯疯癫癫,他们只是看到了跟我们不太一样的世界…我讲一段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案例。

叫做“生化奴隶”,这是一个每天都在疯狂洗手的人,对于咳嗽、喷嚏异常恐惧,作者与他见面时发现他已经把手洗到发白褪皮惨不忍睹,说:你这不疼吗?有点!那你还这么拼命洗?想洗掉什么呢?细菌!恩…你能看到细菌?看不到,看不到才可怕,看不到才会被所有人忽视,细菌才更容易奴役人类。然后他就描述了一整套理论。他说:地球诞生了46亿年,寒武纪物种大爆发大约在6亿年前左右。那么物种大爆发之前这几十亿年间,是什么生命形式在主宰?就是细菌!达尔文的进化论给了现代文明一种错觉,认为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的过程是一种进化,完全错误!细菌的存活能力比人类强多了吧?繁殖依靠自我复制,也比人类的繁殖形式简单有效的多,这怎么能叫进化呢?变成多细胞生物,只是那些比较弱且无法适应生存的细胞的无奈选择,变成多细胞生物之后,整个生命系统就变得更为复杂,也就对生存环境更加挑剔,就要继续给自己的生命形式增加补丁,也就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脆弱。作者说:但是这个进程让生命有了意识啊。对方说:你怎么知道“细菌”没有意识呢?人的意识来自与哪里?脑细胞嘛…脑细胞聚合释放化学信号。细菌的数量可比脑细胞多多了,可比脑细胞多多了,凭什么不能产生意识呢?只是细菌拥有自己的文明,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文明。这其中有一大段对话,其实我觉得他是想说,细菌有一种跟人类完全不一样的集体意识。那作者又问,那生物是怎么来的呢?是被细菌形成的集体意识塑造出来,简单的说就是细菌刻意制造了众多物种,并附着在这些物种的体内目的是为了获取更高更优质的能量,比如糖分!至于人类文明如何发展,他们毫不关心,因为你永远无法摆脱对细菌的依附与共生关系,没有细菌你连一颗鸡蛋都消化不了,而细菌却可以随时抛弃人类,杀死他们的肉体、毁灭他们的文明,易如反掌。我看到这里的时候突然联想到这次疫情,真的是倒吸一口凉气。因为按它这个理论,细菌是完全可以有意识的制造出病毒,虽然这两个东西完全不一样。当然他的理论确实存在很多漏洞,但是我觉得不妨碍他成为一名科幻小说的作家。而且看上去心智也还算正常啊,如果能排除洗手的强迫症和对咳嗽喷嚏的恐惧,我觉得还没我疯呢!这一集精神病的世界就讲到这里。

以親子共廚工作坊提升大學生親子關係之研究

為了解決杂志迷的問題,作者黃淑芳 這樣論述:

由於現今社會的演變進化,日常生活中父母忙於工作、子女忙於課業,親子共處的時間被壓縮。科技帶來進步與便利但也易使人沈迷,往往在家人能夠相聚的短暫時光,彼此間的交流互動越發減少,間接地削弱了家庭所能發揮的力量。從大學生的學生期間跨越到社會人的階段,將面臨挑戰及壓力,此時家庭的支持功能有助於心理建設、具備信心應付未來的生涯發展。過去研究發現可透過親子互動過程增進或改善親子關係,然針對大學生的相關研究尚缺。本研究以親子遊戲治療理論為基礎,以親子共廚工作坊為媒介,藉由過程中親子互動交流及親子溝通的影響,提升大學生的幸福感,降低孤獨感,讓家庭功能發揮最大效益,並同時提供餐旅相關產業一個創新的商業契機。本

研究採用準實驗法,受測者招募透過社群、親友、學生、班級導師等多方宣傳,以立意取樣方式將受測者分為實驗組及控制組各十組,實驗組的受測者實際參與親子共廚工作坊,控制組則無。透過問卷調查分別於前測、親子工作坊實作結束後測及三階段後測進行資料收集,藉以了解親子共廚工作坊對親子間的親子溝通、主觀幸福感及孤獨感的影響效果。研究發現參與親子共廚工作坊的實驗組與未參與的控制組之主觀幸福感呈現顯著差異。透過親子共廚工作坊可檢視親子溝通互動模式,且雙方在參與親子共廚後皆有反思。實驗組於工作坊創造之回億及行為意圖於活動結束後一年未減弱。本研究設計之親子共廚工作坊提供親子互動、增進相處機會,進而反思其互動模式,良好的

親子互動或能助於子方得到家庭支持、提升幸福感。坊間廚藝或烘焙教室業者可參考本研究結果,設計具有獨特性、競爭力之親子共廚工作坊。

聖嚴法師教默照禪(簡體版)

為了解決杂志迷的問題,作者聖嚴法師 這樣論述:

  ☆默默忘言‧昭昭现前   默照禅,为身处世间纷扰的大众,提供了一个究竟的出路。   本书是圣严法师多年来传授默照禅法的精华,为当代讲授默照禅最严谨、完整的著作。尤其开示的部分相当精彩,可见圣严法师接引禅众之善巧,运用禅法之灵活。   初学或对默照禅法有兴趣者,这是最完整的读本。已有禅修经验的读者,时时重温祖师语录和法师精妙的讲解,更能在解惑与陪伴中,引领您精进修行。   愿读者得到清朗与宁静,直至本地风光。   ☆ 圣严法师教默照禅   # 默照禅的修行方法与阶段、关键与问题   # 禅修之真实情境的回应   # 日常生活中的默照    # 长芦宗赜〈坐禅仪〉讲要   #《宏

智禅师广录》、〈坐禅箴〉讲要

生命教育素養、芳香療法、靈性健康、愛與歸屬感、健康心理及生活品質相關研究

為了解決杂志迷的問題,作者王燕雪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目的(一)探討成年人有無選修生命教育素養、芳香療法上課與應用、靈性健康、愛與歸屬感、健康心理與生活品質現況。(二) 探討有無選修生命教育素養、芳香療法上課與應用、靈性健康、愛與歸屬、健康心理與成人生活品質的關係。研究方法使用網路問卷調查法。以20歲以上到65歲成年人為對象,進行問卷填答。問卷經五位專家進行內容效度考驗結果: I-CVI為0.8~1, S-CVI為0.99~1。50人預試並信度考驗結果Cronbach’s α為0.753~0.920。回收之受試者問卷共384人份資料,以SPSS 20版進行描述性統計與推論性統計。結果: 成年人有選修生命教育素養課程者31.8% %,上

過芳香療法課程者有47.1%,有應用芳療者57.0 %。各變項平均值分別為靈性健康4.33、愛與歸屬感4.16、健康心理4.21、生活品質3.99。各變項間呈有意義之正相關。經複迴歸分析結果靈性健康、愛與歸屬感、健康心理對生活品質之解釋變異量為70% 。有上過芳香療法課受試者的迴歸之解釋變異量為71%,無上過芳香療法課受試者的迴歸之解釋變異量為59%,經費雪Z轉換發現:有無上過芳香療法課在靈性健康、愛與歸屬感、健康心理對生活品質的解釋上是顯著的中介變項。有應用芳香療法受試者的迴歸之解釋變異量為66%,無應用芳香療法受試者的迴歸之解釋變異量為62%,經費雪Z轉換發現:有無應用芳香療法不是靈性健康

、愛與歸屬感、健康心理對生活品質的解釋上顯著的中介變項。有上過生命教育素養課程受試者的迴歸之解釋變異量為70%,無上過生命教育素養課程受試者的迴歸之解釋變異量為73%,經費雪Z轉換發現:有無生命教育素養課程在靈性健康、愛與歸屬感、健康心理對生活品質的解釋上不是顯著的中介變項。芳香療法課程理論與體驗並重。應用芳香療法過程以體驗為主較缺乏理論之學習。生命教育素養課程多以講述法偏重理論傳授較缺乏生活體驗學習。建議多修習理論與體驗並重的芳香療法課程,藉以改善靈性健康、愛與歸屬感、健康心理提升成人生活品質。建議進一步以實驗研究驗證應用芳香療法體驗過程中輔以芳香療法理論之學習及生命教育素養課程理論講述與生

活體驗並重之教學對靈性健康、愛與歸屬感、健康心理與生活品質之影響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