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分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另外網站106學年度四技二專日間部聯合登記分發各校系科組錄取最低分 ...也說明:105最低. 錄取分數. 106. 缺額. 1.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 8. 8. 8. 651.50. 3. 2. 3. 648.50. 0. 2.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資訊與財金管理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美術學系 趙惠玲所指導 蘇頤婷的 兩岸青少年視覺影像解讀之比較─以臺北市與上海市之中學生為例 (2015),提出東南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分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視覺文化、觀看模式、解讀類型。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藝術史研究所 陳芳妹所指導 鐘雅薰的 多向交流下的區域特性:論漢中銅器區域特性的產生及發展變化 (2015),提出因為有 漢中銅器、城洋銅器、青銅鑄造技術、商代區域青銅文化、區域特性、多向交流的重點而找出了 東南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分數的解答。

最後網站103學年度四技二專日間部聯合登記分發各校系科組錄取高低分 ...則補充:103學年度四技二專日間部聯合登記分發各校系科組錄取高低分統計表(一般生). 學校. 系科組 ... 東南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 ... 表演藝術系.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東南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分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兩岸青少年視覺影像解讀之比較─以臺北市與上海市之中學生為例

為了解決東南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分數的問題,作者蘇頤婷 這樣論述:

當今社會處在全球化氛圍下,傳播媒體進步發達,獲得資訊容易。時下青少年當屬資訊科技的大量使用族群,無論是社群媒體、聊天軟體、各式訊息與影像無不透過簡單連結便可輕鬆獲取。在此種情境中,生活裡的各式訊息影像會如何以明示,或隱晦的方式影響人們的思考及價值觀將是值得探討的有趣議題。青少年處在可塑性極高的年齡,正經歷國民義務教育階段,每日接受各式知識洗禮,環境對其影響至深。而充斥各處的視覺影像對視覺感官造成直接的刺激,無論是廣告、海報、動態宣傳影像,以致明星代言影像、KUSO改造圖片,甚或一般生活照,都極可能帶給青少年不同的影響。因此本研究希望探討兩岸青少年於視覺影像的觀看模式與解讀類型有何異同,同時比

較不同性別、教育階段之青少年於視覺影像的觀看模式與解讀類型上是否有差異。觀看模式可分為四面向,分別是「影像描述」、「吸引陳述」、「作者意象」,以及「喜好判斷」;解讀類型可分為三面向,分別是「吸引原因」、「認知理解原因」,及「成功原因」,依此將所回收問卷中之質性資料分類評分。為達研究目的,透過自行發展之「青少年視覺影像反應調查問卷」,收集兩岸研究對象的有效問卷資料共497份,首先以所訂立之標準及前述評分面向將質性書寫資料進行評分,繼之獨立樣本T檢定分析等方式將資料以統計軟體量化處理,最後進行資料解讀、分析與詮釋。根據問卷回收進行統計分析之結果,發現居住地、性別、教育階段皆為影響青少年觀看模式及解

讀類型之因素。於觀看模式方面發現分數平均值臺北高於上海,女性高於男性,高二高於國二;於解讀類型方面發現隨著不同的問題導向,受調學生會隨之改變自身解讀類型與判斷依據。依此提出幾點結論與建議,作為藝術教師於設計課程上之參考,以及未來研究之參照。

多向交流下的區域特性:論漢中銅器區域特性的產生及發展變化

為了解決東南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分數的問題,作者鐘雅薰 這樣論述:

  中國陝西省漢中城固、洋縣兩縣,從1960年代陸續公布起,迄今發現的商代銅器多達600多件。儘管多數的銅器是未經科學發掘的偶然發現,卻是理解漢中盆地商時歷史最重要的途徑。甚至在漢中盆地第一個商代遺址的正式報告於2002年出版之前,由於缺乏陶器建構當地的商代考古文化,銅器可說是唯一的途徑。  以漢中銅器為材料,本文主要處理的主題是銅器的分期和來源兩個問題。過往研究沒有注意到漢中銅器的組合隨時間變化的問題。本文將漢中銅器組合形式可區分三個階段,並採用儀式即表演(ritual as performance)角度來分析組合背後所代表的儀式特色。藉此解釋組合轉變背後所反映的儀式活動參與者或地點變化,

因而對漢中銅器性質能有進一步的解釋。  本文也引用近年發表的銅器的成分數據與製造技術分析,從銅器鑄造工藝的角度來看漢中銅器與商時期其他區域的相似點及特點。除了以往研究強調的商中心影響,本文認為漢中盆地用銅文化受到渭河盆地與長江中游更強的影響。不同區域對漢中銅器影響的差異,反映漢中在多向交流中的自主性選擇。  漢中銅器用銅文化的討論反映,過去研究強調的「中心─地方」交流或許應該修正成更複雜的互動網絡。透過考察漢中用銅文化,得以一窺商代黃河與長江兩大青銅文化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