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建築系 排名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東海建築系 排名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AndreaSimitch寫的 建築的語言:從想到做,每位建築人都想掌握的26個法則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淡江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博士班 黃瑞茂所指導 徐玉姈的 空間概念的關鍵詞,1990年代淡江建築基本設計課程的知識狀況 (2018),提出東海建築系 排名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空間概念、知識領域、拼裝、基本設計、場域特定的課程理論、課程研究。

而第二篇論文大葉大學 工業工程與科技管理學系 陳郁文所指導 朱宸誼的 老人安養機構服務品質之研究 (2012),提出因為有 安養機構的重點而找出了 東海建築系 排名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東海建築系 排名,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建築的語言:從想到做,每位建築人都想掌握的26個法則

為了解決東海建築系 排名的問題,作者AndreaSimitch 這樣論述:

美國前5大康乃爾建築系,60年教學精華 學界與業界,期待已久的讚譽之作 田中央建築師黃聲遠+台灣12所建築院校教師一致推薦   於初學者,可見啓發性與挑釁感的視野;   於執業者,可探一處充滿可能性的礦井;   於教學者,可覓設計練習的靈感構想來源。   ◎康乃爾關鍵學者,集60年教學經驗與精選案例的經典之作   ◎從誇張到俚俗,從史詩到日常,提供當代執業者最具參考價值的數百張彩圖範例   ◎從要素、給定條件、營造可能到提案,國際師資領路,思考建築設計的8大必想主題   ◎不只是建築構想辭典,從想到做,掌握最關鍵的設計語言   歷年來美國建築專業界對各大建築系的評比中,五

年制的康乃爾大學建築系永遠排名前五大,與哈佛、耶魯等碩士班齊名,證明了康大「就建築論建築」、「就圖形談設計」獨到的教學特色,不同凡響。本書的2位作者,正是康大畢業生,加總在康大執教60年,是康大設計教育的核心人物,2人都曾應邀來台講學,帶給台灣學界與教育界,諸多刺激與影響。   基於建築意義與脈絡的複雜性,兩位作者並不打算寫就一本詳盡或最終版的建築構想辭典。這樣的企圖究竟是徒勞,他們想做的是引介者,就像初階的義大利文教材,只作簡單的解碼練習。所以他們以累積60年的經驗,把最關鍵的建築設計原則介紹給讀者,就像當初英文字母以26個為限,限定自己用26個元素,每個元素逐章介紹。   26個元素,

由設計到提案,納入8大章,分別是「要素」、「給定條件」、「物質性本體」、「無常性本體」、「概念性工具」、「組織性工具」、「營造可能性」、「結論」。書中用了四個章節討論對建築詩意貢獻良多的概念性工具:對話、比喻、陌生化和轉化,接下來五個章節討論各種組織工具:基礎結構、基準、秩序、網格和幾何。最後兩章,關於建築師對於築造隱含的可能性所有的一些思考:製造和預製,最後一章的主題,對大多數的建築師和建築系學生來說,是設計過程的最高潮:提案或概念呈現(presentation)。   插圖部分,特別選擇了鮮明且富有表現力的範例,從誇張到俚俗,從史詩到日常,所有的案例都來自過往的建築大師、著名的當代執業者

,以及正面對這些議題的全球學子的作品,從中精挑細選。   本書設定了好幾組不同的閱聽眾。對建築初學者,希望能將這個領域的深廣兩面介紹出來,同時展示某些具有啟發性甚至挑釁感的作品,包括學生和知名專業人士的作品。對於已經在建築實踐的諸多面向裡從事某一工作的執業者,期待能從文本中找到一連串精湛細微的提醒,以及一座充滿可能的礦井。書中的每一章都包含一篇短文,加深該章主題的深度,並為對建築史、建築理論和批評有興趣的讀者,提供進一步的研究建議。最後,對有意發展設計入門課程的同僚們,希望本書的每一章都能蘊生出一個構想,進而滋養出自身的設計練習,或是當它與其他主題結合時,能啟發出更複雜巧妙的一些課題。期待能

激發對於建築的新舊興趣,同時引介出可能包含在建築語言裡的無限詩意。 導讀推薦   王聰榮 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教授兼系主任暨所長   吳光庭 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   李芝瑜 銘傳大學建築系系主任   林妝鴻 聯合大學建築系系主任   邱英浩 中國文化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系所教授兼系主任   邱浩修 東海大學建築系系主任   施植明 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所教授   徐明松 銘傳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   張 樞 建築師、交通大學建築所教師   張基義  交通大學建築所教授   曾成德 交通大學建築所教授暨人社院院長   曾旭正 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教授   黃聲遠 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

師   黃瑞茂 淡江大學建築系系主任   謝明燁 中原大學建築系系主任   謝宗哲 亞洲大學室內設計系助理教授   龔書章 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建築的語言》中累積合計60年的教學成果,肯定是學習建築設計、案例分析以及基本史論的最佳教科書。──曾成德(交通大學建築所教授暨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康乃爾大學建築系獨到的設計教學方法,本書中所提的26種語言,正是其設計課中一再討論,並反覆用於圖形操作的精華命題。──張樞(建築師)   《建築的語言》透露出學習建築設計,所需的設計思維和操作方法,恰可以提供進入建築設計所需的基本平台。──王聰榮(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主任兼所長)

  每年我們總是會列出幾本書讓大一新生閱讀,我想,《建築的語言》一定會是明年書單上的一冊。──謝明燁(中原大學建築系系主任)

空間概念的關鍵詞,1990年代淡江建築基本設計課程的知識狀況

為了解決東海建築系 排名的問題,作者徐玉姈 這樣論述:

基本設計是現代主義空間認識傳播中的核心課程,在設計教育與建築教育經常的分界下,基本設計課程可視為建築教育哲學之根基。本研究關注20世紀末台灣基本設計課程中空間概念的內容與轉變,提出兩個問題,一是在基本設計課程文本(texts) 中有哪些空間概念關鍵詞?二是這些關鍵詞所隱含的建築學基本假設,它們呈現出怎樣的知識領域 (episteme)?藉著對基本設計的課程研究,敘述其引入台灣後,在淡江建築這個特定場域實施時,對它的質疑、調整與修正。在以課程文本所整理的教學模型上,考察空間概念的變動,分述了八個關鍵字的知識領域,據以對1990年代空間概念的知識狀況進行梳理,並建構以關鍵詞為主的設計課程研究方法

論。在以概念詞彙作為知識範型辨識的基礎上,研究發現,直到1980年代中期,美術原則仍然位居淡江建築基本設計課程的核心。在1992年出現明確的變化,並在接下來的五年內刷新了過去長達20年的課程內容,實現了自1972年以來的「基本設計建築化」的目標。在1993-96年試圖以環境規劃意識修正建築學內容,重建描述空間的語言,而在1997-2001年,在西化等同現代化的慣習中,完成對美國自1970年代以來對基本設計課程革新成果的移植。在知識與權力關係上,研究支持了知識範型是不同利益團體相互競爭及作用下的結果;在詞彙流動的地理中,顯露了課程高度依賴美國進口的之現象,盡管東、西岸對現代主義遺產有著不同的信仰

,卻在台灣特殊的歷史條件上,繞過了建築自主性的辯論,意外地拼貼成一個拼裝體(assemblage)的狀況。最後,在八個關鍵字展示的空間概念知識領域樣貌中,則試圖與英國建築史學家阿德里安.福蒂(Adrian Forty)所論述的〈空間〉一詞對話。福蒂指出,空間一詞在自歐入美的過程中遺失了真實生活體驗部分的語義,而那正是現代主義的空間產生問題的關鍵。1990年代中期的淡江建築基本設計課程曾意圖明確地表現出對此一缺漏的補償行動,但在概念詞彙偏向於形式生成的發展與操作下,具社會性質之概念詞彙仍然無法進入基本設計工作室,並使得反映台灣作為一個特定場域(site-specific)的設計研究礙難開展。結論

建議一個以基地關係結構來建立詞彙網絡,並重新思考設計成立條件的行動,以建立總是能具備獨特連結的基本設計課程之學術景觀。

老人安養機構服務品質之研究

為了解決東海建築系 排名的問題,作者朱宸誼 這樣論述:

隨著社會生活型態的改變,以往傳統上,老年人的老年照顧與安養,大部份都是在家庭中,如今這種觀念已面臨嚴酷的考驗,進入安養機構將是未來的趨勢。 因為臺灣高齡化已是相當嚴重,若進住安養機構是未來的趨勢,機構的服務品質將是首先被注意。故本研究的目的在了解目前安養機構服務品質提供的情形:影響服務品質的主要因素、個人特質對不同服務品質的因素有何不同的差異。 本研究對象是以北部及南部共四所安養機構裡頭的高齡住客,以問卷訪查及因素分析的方式,了解高齡住客對機構提供的服務所產生的評價。由結果顯示,高齡住客對機構所提供的服務還算滿意,其中分數最高的是「在社區中有足夠的安全感」,最低的項目為「機構站在

住客的立場,以住客最大的利益為考量」及「服務人員了解住客的個別需求」;且從23個服務品質項目可以簡化成三個構面-機構的整體性、機構的信賴感及服務的安全感,並發現與個人因素有顯著差異的9個項目中,有7個是與健康因素有關,而且健康狀況良好者的平均數均大於健康狀況不好者,因此協助住客保持身體健康,將是提升服務品質相當重要的一環。 統整本研究,希望政府能針對法規制訂及機構的經營情況同步加強審核,並建議安養機構業者能加強員工在職教育、善用老人志工及留意住客個別差異,希望藉此能改善目前安養機構已存在的問題,同時能提高安養機構業者的入住率,呈現共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