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本偏差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樣本偏差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洛德.韓菲瑞斯寫的 茶室交易 和(美)蓋伊的 鏡頭:攝影師必須駕馭的第三只眼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审计学 - 第 117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也說明:注册会计师通常将估计的总体偏差率(样本偏差率)与可容忍偏差率相比较,以判断总体是否可以接受。(1)样本偏差率大于可容忍偏差率,总体不能接受。(2)样本偏差率大大低于可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群學 和人民郵電所出版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碩士班 張榮富所指導 林彩恩的 以擇偶幣法研究擇偶偏好 (2014),提出樣本偏差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擇偶門檻、擇偶偏好、擇偶幣。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數學系研究所 陳思勉所指導 蔡達榮的 製程能力指標C''pk之估計問題 (2010),提出因為有 製程能力指標、非對稱容忍區間、間接估計式、權重估計式的重點而找出了 樣本偏差的解答。

最後網站STDEV.P 函数則補充:计算基于以参数形式给出的整个样本总体的标准偏差(忽略逻辑值和文本)。 标准偏差可以测量值在平均值(中值)附近分布的范围大小。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樣本偏差,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茶室交易

為了解決樣本偏差的問題,作者洛德.韓菲瑞斯 這樣論述:

歧視與污名年代下的幽微抵抗 顛覆護家盟們迷思的深刻書寫   「好,讓我們這麼說吧,沒有一個自尊自愛、腦袋清楚的同性戀會寬貸公共場所裡的性。但,承認吧,那真的很爽。……危險挾著冒險、狩獵、釣人、幽會的一場美妙的小遊戲。然後,往往來場『即時性愛』。就是這樣。」~同性愛戀雜誌《Vector》   一九六〇年代,恐同氛圍瀰漫的美國,男男性愛於「茶室」中,正如火如荼展開。不少男人冒著遭到逮捕、名聲敗壞的風險,來到人煙稀少的公共廁所「交易」,只為求得毋須承諾的性愉悅。   針對這類高度私密的活動,學者韓菲瑞斯偽裝成茶室成員以貼身觀察。韓菲瑞斯的深入調查,打破衛道人士對同性戀的誤解,榮獲C. Wrig

ht Mills獎的肯定;然而,他隱瞞身分,蒐集參與者的個資,也引發輿論抨擊。50年後的今天,這場「隱私vs.知的權利」的爭議,仍是人們熱烈討論的焦點。 本書特色   ●社會學家化身性愛現場把風者,窺視同性情慾活動上演的第一手觀察   ●戳破保守派的家庭、婚姻及性別迷思──像是,原來已婚男性才是茶室交易的主要客戶!?   ●人文學科研究方法、研究倫理爭議的必讀經典   作者簡介 洛德.韓菲瑞斯 Laud Humphreys (1930~1988)   美國社會學家,另個身分則為關懷同志的教會牧師,在1974年的美國社會學年會上公開出櫃。他以深具洞見卻也頗具爭議的《茶室交易》一書轟動

美國,卻在當時保守的社會及學院氛圍下,一度深受同儕批判與打壓。經過漫長的學術與社會辯論,特別在研究倫理的議題上,本書日漸獲得公正的評價。後人譽為「同性情慾研究之先知」。 譯者簡介 高穎超   美國Rutgers大學社會系博士候選人,以跨國視角研究基督教性道德與性別平等教育。千禧年起,生活即交織進性/別研究與同志運動,作品見於期刊 Sexuality Research in China、《性別平等教育季刊》及許多網媒。另有研究法的論文刊於《質/性別研究》(巨流)、《以身為度、如是我做:田野工作的教與學》(群學)。好奇於進出體制、穿梭國界的風景,相信知識生產與社會實踐交互幫襯的力量。  

導讀 前言 謝誌 上篇 公共場所的非個人化的性 第一章 公共場所的「私密」邂逅 第二章 方法:作為窺淫者的社會學家 第三章 規則與角色 第四章 集體行動的模式 第五章 遊戲的風險 第六章 鄰家男人 第七章 正義的護胸甲 第八章 快感、承諾與社會控制 下篇 評價與迴響 後記:倫理問題 回顧I:社會研究中的倫理議題 社會學式的窺探者與新聞說教者 茶室交易:社會研究中的手段與目的 反省:非個人化的性 回顧II:社會研究中的倫理議題 譯後記 索引   導讀 畢恆達(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茶室交易》這本書,在臺灣甚少有人提及。我第一次閱讀,是在紐約市

立大學環境心理學博一的必修課:研究方法(1986年)。課堂討論的是第二章「方法:社會學家做為一位窺淫者」。當時覺得韓菲瑞斯(Humphreys)實在太酷了,可以在那麼困難的田野找到「把風者」(watch queen)這個本來就存在的位置/角色。研究者既不需要參與田野中的性活動,研究行動本身又不干擾田野。而他既有系統又細緻的田野描述,讓讀者彷彿親臨現場。然後,幸運地在紐約的Strand二手書店以美金個位數的價格買到此書(原價要30美元),因而有機會在家中慢慢閱讀。回臺灣任教之後,也曾經將此方法章節列為質性研究課程中田野觀察記錄的閱讀教材。   即使沒有研究公共性行為,也會經常在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的書籍中瞥見《茶室交易》。幾乎很少例外地,只要討論學術研究倫理免不了會以《茶室交易》做為錯誤的範例(另一個是Milgram[1963]的服從電擊實驗)。他們認為這個研究「有問題」(dubious, Kelly & Ali, 2004)、「具爭議」(controversial, Neuman, 2006),且「惡名昭彰」(infamous, notoriety, Bryman, 2001)。於是乎,絕大多數社會科學的學習者,不知道此研究的時代背景,不清楚研究的學術貢獻,但似乎都深植了如下的印象:韓菲瑞斯是違反研究倫理的糟糕的學術工作者。   幾年前到美國開會,逛紐約書店又買到Laud Hump

hreys的傳記(Galliher, Brekhus, & Keys, 2004),特地不請書店代為郵寄到台灣,等不及就在回臺飛機上閱讀。這才更進一步認識了他充滿傳奇的一生。23歲時他父親過世,留下一封信寫道:「很遺憾我們沒有分享彼此的秘密,這讓我們沒能很親近」(原來,父子倆都是同志)。50年代擔任神職人員時,許多不敢出櫃的同志,找他諮商尋求協助。60年代參與人權運動,把黑人帶進教會,引起白人不滿,持槍闖進他住處,導致太太流產。66年向法務部投訴有家餐廳不肯服務他的菲裔友人(當時種族的空間隔離非常嚴重),在聯邦調查局(FBI)留下檔案。72年帶領反越戰的學生遊行隊伍,走到徵兵場所,將尼克森總統

肖像取下撕毀,因而入獄三個月。74年在美國社會學會研討會上出櫃,此後在社會學界致力推動同性戀研究的學術組織與論文發表,並積極參與洛杉磯地區的同志運動,直到88年因肺癌過世。   回到《茶室交易》,這本書獲得由美國社會問題研究學會頒發的C. Wright Mills Award傑出書獎,但也因為研究倫理的問題,讓他失去教職。韓菲瑞斯於60年代中期就在公園公廁中以把風者的角色觀察男性性行為。在取得少數觀察對象的信任後,也進行訪談。然而願意接受訪談的茶室參與者偏向高教育程度者,為免樣本偏差,他偷偷記下公廁參與者的汽車牌照號碼,並經由警察機關獲得車主的姓名與地址等資料。隨後再擔任一項政府健康調查的訪

員,登門詢問他們的婚姻狀況、職業、政治態度等相關資料。這些受訪者並不知道訪員曾經觀察過他們在公廁的底細。批評者認為他的研究涉及層層欺騙,會讓大眾對社會科學家失去信任;今後公廁中的參與者,不只要對警察提高警覺,還要時時小心偽裝成旁觀者的社會科學家;研究資料若不小心遺失走漏,會傷害很多當事人。韓菲瑞斯承認他不應該追蹤汽車牌照號碼,進而到他們家裡訪問。如果研究可以重來,他會花更長的時間與當事人建立關係,以找到背景更多樣、願意受訪的人。這樣即使樣本仍然沒有代表性,但是資料至少會豐富些。他也辯解,如果要觀察具有高度污名的行為,就得偽裝成船上的一員。如果高掛「我是研究者」的名牌,在公廁中只會看到沖馬桶的身

影。他非常謹慎將可以辨識參與者身份的資料銷毀,而他的研究成果有助於去除男同性戀的污名,因而受到同志社群的認可。他也說明,為了降低受訪者可能被他人指認出來的風險,他寫作變得有點綁手綁腳、不動感情;為了保護關鍵報導人的隱私,他無法像Whyte(1955)一樣寫出動人的研究歷程。   出版四十年後重讀此書,仍覺興味盎然,深受啟發。首先他使用系統觀察單,詳細記錄公廁參與者的身體互動過程(事實上參與者極少交談),書中舉例的幾段觀察記錄,活靈活現(當然也有評論者認為噁心、猥褻)。對啊,如果只有描述,可能讓人有獵奇的聯想。韓菲瑞斯進一步將參與者分類,包括玩家、異男、菜鳥、暴徒等;並強調在每次互動中所扮演的

角色,並非事先決定,而是在過程中逐步形成。亦即角色不穩定、有彈性。接著他辨識互動的步驟與階段,如接近、定位、發信號、調度、締約、前戲、繳械、清理戰場,並討論參與者如何處理外來的入侵與偶發的風險。由於他另外參與了健康調查,獲得實驗(偏差)組與控制組的樣本(雖然不能保證控制組中就沒有茶室的參與者),因而可以對照參與者的社會屬性與茶室行為之間的關係。他依據職業與婚姻狀態,將參與者分成易男、糊性戀、同志、櫃妃四種類型,說明他們的政治態度與生活風格。從活動描述、角色類型、進行步驟,到參與者的社會屬性影響、茶室活動對社會大眾的衝擊,一層一層解析,結合了個人心理、群體互動與社會態度之間的關係,讓讀者理解在特

定社會結構中茶室活動的意義。   這個研究遠在紐約石牆(Stonewall)運動之前,當時社會對茶室參與者的印象,咸認為他們是罪犯,會破壞社會秩序、帶壞小孩。然而韓菲瑞斯發現茶室參與者除了男同性戀之外,很大一部分是處在婚姻關係中的異性戀者,他們藉由與陌生男人的性愛來獲取心理的快感或婚姻的補償。根據他的觀察,也指出茶室活動是成年人雙方同意下的互動,不會騷擾陌生人,反而小心翼翼不要在他人面前洩漏他們的活動。陌生人如果沒有表現出有興趣參與的徵候(例如展示勃起的陰莖),不會有人騷擾他。他的另外一項學術貢獻,是提出到現在都還適用的理論概念:正義的護胸甲;亦即偏差者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具有不名譽的特質,因而

不自覺發展出一種過度令人尊敬的自我表演。將自己變成正義的化身,來掩飾無力抵抗曝光驚恐的弱點。至今,我們仍不時可以在新聞媒體看到這樣的公眾人物。   《茶室交易》是田野研究方法極佳的參考書,也是討論研究倫理的好素材。弔詭的是,它一方面開啟、鼓舞了此後的公共性行為研究傳統,一方面研究的倫理爭議,卻又促成學界對於研究倫理的嚴格規範。進入偏差行為的田野,愈來愈不可能。由於知情同意等學術倫理規定,80年代之後,有關性慾的研究以文本分析為主,而不是田野經驗研究。社會學變成只研究人們「說」了什麼,而不是他們實際做了什麼。酷兒理論中,人文與社會學的不均衡發展可見一斑。結果,因為缺乏相關社會學經驗研究而無法對

於愛滋政策擬定提出具體有效的建議。韓菲瑞斯所提出的正義的護胸甲概念,也正足以說明田野經驗研究的重要性。   韓菲瑞斯將他個人的社會實踐與學術研究緊密結合,而他的研究則同時處理個人與社會結構的關連。後來的研究者推測,他在茶室扮演的可能不是把風者的角色,而就是茶室活動的參與者。他研究的是自己就是其中一份子的次文化。在研究過程中,他曾經因為在公廁附近徘徊而被捕,但是他寧願被抓到看守所遭訊問搜身,也沒有亮出研究者的身份。他在「偏差行為」課堂的開場白是:「我抽煙酗酒吸毒,好,我們現在來談什麼是偏差行為」。除了眾所周知的研究倫理爭議,他在人權運動、同志運動、反戰運動的積極身影,也是我們理解《茶室交易》的

重要線索。中譯本雖然遲了四十年,但是期待會有許多幸運的人可以因此認識韓菲瑞斯這位精彩人物的傳奇。   第一章 公共場所的「私密」邂逅 「儘管合意的『一夜情』在許多場所都可能發生(如:澡堂、街上、公廁),達到性高潮前彼此互動的細緻或簡略程度也可能大異其趣,但這些行為共享了一項不可或缺的特色,那就是當事人都期待著不需要義務或承諾的性。」 週間某日傍晚,剛過五點不久,四個男人走進了一間位於市立公園的公共廁所。一人穿著剪裁合身的西裝;另一人腳踩網球鞋,身上套著短褲、T恤;第三人身上加油站的卡其制服還來不及脫;最後一人是個業務員,鬆了開領帶,把他的運動外套丟在車上。是什麼原因,讓這些男人駛離高速公路

上返家的車潮?有哪些共同的興趣引領著這些背景歧異的男人來到這公廁? 他們來這不是為了明目張膽的理由,而是想找「即時的性」(instant sex)。許多男人——包括已婚和未婚的,有異性戀認同的和自我意象為同性戀的——想尋求這種非個人化的性(impersonal sex),以避免涉入過深,並渴望著毋須承諾的刺激。出於何種理由(社會的、生理的、心理的)而尋求,我們姑且不論,「非個人化的性」這種現象,一直是種廣泛存在的人類互動形式,卻很少有人研究。 許多場所——像戲院的包廂、車床、樹叢後面——都存在著這種偏差活動,但若考慮此間男人認定的優點,很少有地方能與公廁匹敵。公廁,在同性戀次文化語言中稱為「茶

室」(tearoom)。它具備了數項特色,使之成為吸引人們性交,卻不用涉入感情的場所。 依據此暗語最精確的意義,只有那種同性戀彼此釣得到人而出名的公廁,才稱得上「真正的」茶室。當然,任何一間廁所都可能符合這項條件,但相對只有少數幾處會成為一時之選。舉例來說,我曾經調查某大都會區內逾九十間公園廁所,其中只有二十處經常上演「性遊戲」。因此,廣受青睞的廁所便加入車床、澡堂的行列,成為另一處偏差性活動的地方,熱門程度僅次於自宅臥室。每年的特定季節中——粗略地說,是四月到十月之間,那個中西部同性戀者口中的「獵食祭」(the hunting season)裡——茶室便可能超越其他場所,成為同性情慾事業最熱

門的地點。

樣本偏差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歡迎收看范琪斐的寰宇漫遊,今天的琪斐大放送我們要來談談,2020美國總統大選民調一面倒的說拜登贏川普一大截,川貴人,這次別選了吧?乖~我待會給你買個....樓?大家好,我是范琪斐。中間偏右的《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聯手中間偏左的《國家廣播公司》(NBC),在「川拜」首場辯論後,到川普確診前這段時間,所做的民調顯示,拜登的支持率高達53%,足足領先川普14個百分點(53%:39%)。真的假的啦~這個幅度也太誇張,我們再參考一下別的。

(10/11公布)美國ABC News和《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在川普出院後做的最新民調,有54%的選民說會把票投給拜登,大幅領先川普12個百分點(54%:42%)。專門統計各家民調數據的Five Thirty Eight指出,拜登的平均支持率勝過川普10.4個百分點(52.2%:41.9%, 10/10數據)。另一個民調數據集合網站「真清晰政治」(Real Clear Politics)的網站顯示,從10月以來每一家主要民調公司統計出的結果,都是拜登遙遙領先川普,差距在5到16個百分點不等,其中不乏立場較為中間的The Hill和經濟學人。所以平均下來拜登的支持率領先9.8個百分點。(10/9公布)美國權威智庫與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做出來的結果是,52%的選民打算把票投給拜登,領先川普10個百分點(52%:42%)。

我們找了很多民調,可是只有很少數的說,川普領先拜登, 說很少數,是怕我們川貴人傷心,其實找來找去只有一個。 (10/5公布)英國《每日快報》聯手英美智庫Democracy Institute做的民調顯示,川普支持率在46%,小勝拜登1個百分點(46%:45%)。不過我還是註明一下,這個《每日快報》是英國的右翼八卦報,民主研究所的民調,也沒有被民調界公信力很高的538列入參考的近500家民調就是了, 所以現在大多數民調都顯示,拜登會獲得壓倒性勝利,但川貴人當然不認為他會選輸啊,最近又在那邊「Fake news」、「Fake polls」喊來喊去,民調統統都是假的!這都是幻覺~嚇不倒我的!

先不要笑,川貴人說的是真的,4年前一直到投票日當天早上,民調都還顯示希拉蕊一定會凍蒜,《紐約時報》做了大半年的民調,到選舉當天早上,還在說希拉蕊有80%以上的勝選機會,結果最後被「逆轉」,搖擺州統統被川貴人拿下!2016年的民調,被很多人認為是「壞掉了」、「走鐘了」,完全無法反映出真實民意,今年隨著大選日逼近,也有越來越多人開始質疑,真的假的啊?這幾年來專家們一直試圖釐清,當年的「希拉蕊慘案」到底是怎麼出現的,總之過去四年民調專家就很努力的要找出,民調為什麼會跟開出來的票差那麼多,但真的非常困難,因為變數實在太多了,我們今天就幫大家整理出幾個專家們認為可能的原因。

(一)手機的普及
還記得去年台灣不是在吵「手機民調要不要納入總統初選民調」嗎?美國其實也有類似的問題。美國現在就跟台灣「人手一機」一樣,有時候還兩三機,越來越少人使用家用電話了,而且年輕人、低收入者以及少數族群,都只用手機而已;反觀年長者和白人族群,就會比較依賴室內電話。大數據分析網站《Datanami》就指出,25歲左右的年輕人看到不認識的電話,幾乎都會pass不接;但70歲的長輩們則是每通必接,因此這樣進行的電話民調就很容易往某一族群傾斜。

那用手機民調不行嗎?根據1991年的《電話消費者保護法》(Telephone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of 1991;TCPA),美國是禁止「自動撥號系統」打電話給手機用戶的,所以如果要打手機做民調,就必須派出「真人」撥號,這有多麻煩呢?數據顯示,你想獲得1,000個回答,就至少得隨機撥號2萬次,其中大部分是空號,因為手機號碼是私人的,根本不會刊登在電話簿上,這實在太勞民傷財了,很想幫做民調的人馬殺雞一下耶,你們辛苦了。

(二)沉默的多數
每次選舉我都很期待接到民調電話,但大多數美國人可不是這麼想的,可能是因為擔憂個資和隱私外洩,導致選民接電話不敢說出真實意見,或者是覺得,蛤~民調很久欸,老娘才沒空理你。1970年代左右,美國「民調回應率」(Polls response rate)高達80%,你只要打過去人家多半都會回答你,但是根據「皮尤研究中心」最新報告,2018年美國「民調回應率」已經暴跌到6%,等於你打100通電話就只有6個人不掛你電話、願意花時間跟你聊兩句,但你也不知道他是不是講真話。

像2016年的大選,支持川普的選民中,就有一群選前不願意表態的,或者在接受民調時故意說謊的,有些甚至不告訴鄰居他們其實支持川普。《Datanami》表示,這些選民會讓調查的結果失準2%到6%,6%很多欸,根本就是超出誤差範圍了。

(三)網路民調難
啊現在網路那麼發達,用網路做民調不就統統搞定了嗎?事實上恐怕剛好相反。數據顯示美國18-29歲的年輕人,有98%都使用網路,但偏偏這個年齡層的人最不愛投票,拿美國總統大選風向球:2018年美國期中選舉為例,雖然這群年輕人投票率比前一次大幅提高15.7個百分點,但仍是所有年齡層中最低的(35.6%),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是「鍵盤投手」,大家網路上搖旗吶喊超熱情,結果投票日當天大家都覺得不差我這一票。另一方面,你在網路上想填幾歲就幾歲,想變性就變性,別國網軍想來帶風向,也不是那麼困難,因此網路民調也非常容易失準。

(四)早期民調誇大
另一個大變數是「早期民調」的準確度很低,因為選民還沒有足夠時間去瞭解候選人到底在幹嘛,但早期民調卻是媒體報導所仰賴的主要資訊來源,結果就是候選人拿來造勢、媒體見獵心喜誇大報導,進而影響到後續選民對候選人表示支持的聲量。例如看到拜登領先,那支持拜登的人講話就會比較大聲,因為他們是「主流」,反之支持川普的人,可能就會比較不敢表達意見,形成「沉默螺旋」。

「皮尤研究中心」也加碼解釋,事實上2016年的全國民調還算準確,(預測希贏3.3%最後贏2.1%),但美國總統大選是以選舉人票為單位,希拉蕊全國總票數高於川普也沒屁用,最後川普拿下所有的搖擺州,入主白宮。而選前的州民調也無法反映出搖擺州的真實民意,地方往往沒有全國性民調那種資源,四年前他們就忽略了在最後關頭,投給川普的搖擺選民數量,也沒有準確掌握未受過大學教育的白人選民,他們到底支持誰,種種因素導致了中西部上演「大驚奇」。還有就是民調公司往往有特定的政黨傾向,最後很可能導向「護主」的結果,讓民調不盡然客觀。

那這些問題2020年還會再重演嗎?老實說,有些變數還是很難避免,《紐約時報》就整理了,和四年前相比,哪些因素可能讓美國民調更精準或更失準。

更精準的第一點就是,搖擺選民減少了。

四年前民調失準的一大因素就是搖擺選民,但今年跟民調人員說:嗯~我還沒想好,的搖擺選民數量變少了,四年前的這個時候,大概還有20%的選民說他們還沒決定要投誰,或是打算投給小黨候選人,但今年這群人的數量只剩一半,而且其中支持川普的人也老早就表態,尤其是搖擺州的白人工人階級選民。

更精準的第二點是,選民教育程度的加權。
大家要有個概念,民調準不準確,完全取決於你抽樣有沒有做到「隨機」,也就是每個族群的意見都要被採納進來,但這真的非常難做到,最後很容易讓民調結果出現偏差。例如在美國,如果你跑去郊區教堂裡做民調,那幾乎可以篤定會獲得一個偏共和黨的結果;但如果你對大學生進行抽樣,最後很可能獲得一個偏民主黨的結果。另外的數據又顯示,受過高等教育的選民,比較願意接受民調訪問,每個都是選我選我~而那些較保守、教育程度較低的選民,他們的聲音就很難反映在民調上,所以如果你沒有按照「教育程度」來做加權,民調就會充斥太多年輕大學生的意見,導致結果偏向民主黨。先前民調機構都不怎麼重視教育程度對選情的影響,結果導致2016「爆冷門」。

有鑑於4年前的「教訓」,今年有越來越多民調機構,把選民教育程度的權重提高了,簡單來說就是把教育程度較高的受訪者音量降低一點,把教育程度較低的受訪者音量調高一點,讓他們各自符合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例。今年從3月以來,美國各家民調機構做的幾十個調查中,已經有半數增加教育程度的權重,是先前的兩倍多(約20%)。

可能比2016年更糟糕的是,網路民調的增加。我們剛剛已經提過網路民調的準確度有待商榷,但過去幾個月來,越來越多機構採用網路民調的方式,比例佔地方民調總數的一半。他們採用的方法可能太過簡單,就是直接抓一群網路群組成員,然後再根據受訪者的人口統計資料進行分類加權,這樣的作法成本很低又很方便,但非常容易有樣本代表性不足的結果,而且最後民調可能左傾。 (最好的方式是結合電話民調和網路民調,例如AP/NORC/VoteCast的民調,電訪4萬人外加隨機抽樣11萬網友,結果可能較為客觀。

另一個可能不太客觀的做法是:請選民「回想投票」。
目前有越來越多投票機構採取這個方式,也就是要求受訪者回想2016年他把票投給誰,是希拉蕊還是川普呢?然後再依據他們的回答去做選舉意向的加權。這樣做可以讓民調數字看起來比較漂亮,也可以減少錯誤,但卻很難避免系統偏差,導致結果傾向某一政黨。再加上通常大家都會傾向回答,自己是投給獲勝的那一方,沒有人會想承認自己投給輸家嘛!再說這四年來誕生不少首投族,又有不少人往生,像是疫情導致那麼多人死亡,也有很多人搬到別的地方去,硬把2016年的投票意向套用到今年,恐怕不太合適。

所以這個民調到底是能不能看啊?你要是問我,我覺得就別看了 ,這是我們媒體想要預測選舉的結果, 或研究單位拿來做選民行為分析. 但一般選民還是把政策看清楚點比較要緊,你管別人怎麼投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美民調失準
#選情霧茫茫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以擇偶幣法研究擇偶偏好

為了解決樣本偏差的問題,作者林彩恩 這樣論述: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探討越過擇偶門檻後已婚與未婚男女、不同年齡層和不同擇偶資源時的擇偶偏好是否有所不同。研究承襲Li等人(2002)的概念,受測者在不同的「擇偶幣」(擇偶資源) 的限制之下,由受測者的「購買行為」(投資的擇偶幣)中推測(反映)其對異性的各項特徵的偏好比重及其變化。並參考王怡婷研究的架構,改進了其問卷設計的不足與隨機抽樣所產生的內建樣本偏差之處,採立意取樣並過濾有效樣本控制年齡結構。因此,本研究設計擇偶投資A、B兩種問卷,每名擇偶者擁有30枚或60枚擇偶幣,將其投資分配至「年齡」、「學歷」、「收入」、「身高」、「身材」和「臉蛋」,及心理特質「友善」、「聰明」、「浪漫」和「幽默感

」十項擇偶偏好中,比較擇偶者的擇偶重要性偏好會不會因「性別」、「已未婚」、「年齡層」及「自己擇偶資源(擇偶幣多寡)」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研究結果發現:一、男女擇偶時,男性最重視外貌中的身材和面貌(而非身高),;女性最重視收入。二、男女擇偶時對於收入的投資,已婚男女(尤其是已婚女性)均較未婚男女重視收入;年長男較年輕男重視收入,但年輕女和年長女卻差異不大。三、當外貌分為身高、身材和面貌時,就男女的差異而言,男性比女性重視身材和面貌,而女性卻比男性重視身高(不論已婚未婚和年齡層)。四、對心理特質的投資有以下三點: 1.不論男女最重視的均為友善(此發現與Li等人,2002相同)。 2.女性

比男性重視聰明的特質。 3.對於浪漫和幽默感的投資會依研究設計不同而有所不同。五、當擇偶資源(擇偶幣)增加時,友善對男女而言都是必需品;聰明、浪漫和幽默感對男性而言,及浪漫對女性而言是奢侈品 (此點與Li等人,2002的研 究發現雷同);而收入對於男女而言都是必需品,尤其是女性(此點卻與Li等人,2002的研究發現大不相同)。六、當擇偶資源(擇偶幣)增加,身材和面貌對男性而言,身高對女性而言是必需品;反之,身高對男性而言,身材和面貌對女性而言是奢侈品 (此點為本研 究的新發現, Li等人,2002並無區分外貌為身高、身材和面貌)。

鏡頭:攝影師必須駕馭的第三只眼

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file_put_contents(/var/www/html/prints/public/images/books_new/CN1/109/99/CN11099245.jpg):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Filename: 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Number: 140

Backtrace: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140
Function: file_put_contents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views/article_v2.php
Line: 248
Function: coverWebp_online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controllers/Pages.php
Line: 662
Function: view

File: /var/www/html/prints/public/index.php
Line: 319
Function: require_once

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getimagesize(/var/www/html/prints/public/images/books_new/CN1/109/99/CN11099245.jpg):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Filename: 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Number: 62

Backtrace: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62
Function: getimagesize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142
Function: coverWebp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views/article_v2.php
Line: 248
Function: coverWebp_online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controllers/Pages.php
Line: 662
Function: view

File: /var/www/html/prints/public/index.php
Line: 319
Function: require_once

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Filename: 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Number: 64

Backtrace: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64
Function: _error_handler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142
Function: coverWebp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views/article_v2.php
Line: 248
Function: coverWebp_online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controllers/Pages.php
Line: 662
Function: view

File: /var/www/html/prints/public/index.php
Line: 319
Function: require_once

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Filename: 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Number: 66

Backtrace: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66
Function: _error_handler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142
Function: coverWebp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views/article_v2.php
Line: 248
Function: coverWebp_online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controllers/Pages.php
Line: 662
Function: view

File: /var/www/html/prints/public/index.php
Line: 319
Function: require_once

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bool

Filename: 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Number: 68

Backtrace: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68
Function: _error_handler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helpers/global_helper.php
Line: 142
Function: coverWebp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views/article_v2.php
Line: 248
Function: coverWebp_online

File: /var/www/html/prints/application/controllers/Pages.php
Line: 662
Function: view

File: /var/www/html/prints/public/index.php
Line: 319
Function: require_once

為了解決樣本偏差的問題,作者(美)蓋伊 這樣論述:

攝影愛好者或許都有這樣的苦惱——我應該為我的相機買什麼鏡頭?  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其實是你能作出的最重要的攝影決定之一。沒什麼東西比鏡頭更能影響照片的技術質量。可以說,鏡頭是成像過程的核心,掌握了鏡頭的基礎知識與運用技巧,就掌控了攝影的核心技術。  《鏡頭——攝影師必須駕馭的第三只眼》以攝影鏡頭為主線,全面詳盡地解析了攝影鏡頭的指標、數據、性能、使用方式等,引申出各種攝影拍攝技巧,指導讀者如何提高攝影水平。同時,作者也采用逆向思維,從拍攝的任務目的開始追溯攝影技巧的運用與攝影技巧的選擇,幫助讀者從不同角度切入攝影,提高靈活運用的能力。  《鏡頭——攝影師必須駕馭的第三只眼》非常適合專業攝影師

、攝影愛好者、攝影初學者以及攝影專業學生等閱讀參考。 第1章 鏡頭光學簡史 161.1 光的科學 181.2 通向鏡頭之路 181.3 幾何光學 241.4 波和粒子 25第2章 鏡頭基礎知識 262.1 讓鏡片發揮作用 282.2 折射 292.3 鏡頭是什麼 292.4 鏡片元件 312.5 視場 322.6 焦距 342.7 那麼,焦距到底是什麼 362.8 定焦或變焦:可調節的焦距 362.9 35mm等效焦距 382.10 數碼VS膠片:裁切系數 392.11 ASP-C格式 422.12 中畫幅 422.13 焦距示例 432.14 成像圓 432.15 關於光

圈 462.16 f值 472.17 最大光圈 492.18 高速和低速鏡頭 502.19 光闌 522.20 調節光圈 532.21 全開光圈測光 532.22 景深 54第3章 鏡頭構造 583.1 鏡頭里有些什麼 603.2 鏡頭卡口 613.3 常見鏡頭卡口 623.4 馬達和對焦裝置 623.5 自動對焦馬達 643.6 動態模糊 653.7 手持法則 663.8 圖像穩定器:不會抖動的鏡頭 663.9 用戶界面 703.10 對焦於無窮遠——以及更遠 743.11 鏡頭電子元件 743.12 鏡頭名字都包含了什麼 753.13 字母縮寫 763.14 破譯鏡頭名字 773.15 序

列號 783.16 制造質量 783.17 鏡筒 783.18 鏡頭市場品類 803.19 著名的品類 813.20 色圈 833.21 套機鏡頭 843.22 白色鏡頭 853.23 安全性 863.24 寒冷天氣 87第4章 為拍攝項目選擇合適的鏡頭 884.1 選擇鏡頭 904.2 人像攝影 914.3 風景攝影 934.4 兒童攝影 974.5 近攝或微距攝影 984.6 體育攝影 1024.7 輕裝上路 1044.8 記者們的「大三元」 1064.9 弱光和夜間攝影 1074.10 野生動物攝影 110第5章 按焦距選擇鏡頭 1125.1 廣角鏡頭 1145.2 超廣角鏡頭 1165

.3 魚眼鏡頭 1175.4 標准鏡頭 1235.5 長焦鏡頭 1255.6 超長焦鏡頭 1285.7 大變焦鏡頭 1305.8 關於透視 1325.9 人像攝影的透視 1325.10 后傾:透視的另一副作用 1355.11 壓縮的透視 138第6章 配件 1426.1 濾鏡 1446.2 遮光罩 1576.3 增倍鏡 1606.4 長焦和廣角附加鏡 1626.5 微距配件 1636.6 鏡頭蓋 1686.7 鏡頭袋 1686.8 腳架環 169第7章 購買鏡頭 1707.1 相機原廠鏡頭還是第三方鏡頭 1727.2 在哪里買 1747.3 相機零售業的陰暗面 1777.4 保修 1787.5

 灰色市場 1797.6 二手鏡頭 1797.7 租用鏡頭 180第8章 高級話題 1828.1 了解更多光學知識 1848.2 什麼是焦距 1848.3 鏡片類型 1888.4 光學特性 1898.5 制造 1918.6 尋找完美的鏡頭 1928.7 光學瑕疵 1928.8 色差:色邊 1938.9 球差 1978.10 非球面鏡片 1988.11 故意的球差 1998.12 畸變 2008.13 其他像差 2028.14 銳度 2048.15 鏡頭眩光 2048.16 防反射鏡片鍍膜 2078.17 多層鍍膜 2098.18 散景 2118.19 暗角 2138.20 最近對焦距離 214

8.21 超焦距 2148.22 衍射極限 2178.23 衍射光學鏡片 2178.24 傾斜和移軸 2188.25 電影鏡頭 2248.26 折返鏡頭 2288.27 「數碼」鏡頭 2298.28 灰塵 2308.29 划痕 2318.30 清潔鏡頭 2328.31 防塵防滴密封 2338.32 霉菌 2348.33 修理鏡頭 2348.34 紅外攝影 2358.35 MTF曲線的秘密 2388.36 測試痴迷 2408.37 樣本偏差 2408.38 對焦微調 2428.39 對焦偏差測試 243第9章 常規鏡頭之外的創意選擇 2449.1 手動對焦鏡頭 2469.2 改造鏡頭安裝於其他相

機系統 2479.3 手動對焦 2559.4 現代手動對焦鏡頭 2589.5 玩具相機和lo-fi攝影 2589.6 Diana鏡頭 2609.7 可彎曲的Lensbaby鏡頭 2619.8 創意散景 2659.9 針孔相機 2669.10 離機鏡頭 2669.11 偽變形效果 2679.12 自制鏡頭 267附錄 270附錄A 鏡頭卡口系統 272附錄B 廠家專用鏡頭術語 284附錄C 鏡頭卡口表 288附錄D 示例照片 290附錄E 簡易對焦測試 292術語表 294

製程能力指標C''pk之估計問題

為了解決樣本偏差的問題,作者蔡達榮 這樣論述:

在1998年, Pearn and Chen 針對製程品質容忍區間為非對稱型提出新的製程能力指標C′′pk 。在論文中, 其對估計式C′′pk_tilde的平均值和變異數都有討論。在2004年, 在假設樣本是來自於常態分佈的情況下, Pearn et al. 討論估計式C′′pk_tilde的機率分佈函數和機率密度函數。本篇論文, 同樣假設樣本是來自於常態分佈, 我們由不同的角度導出估計式C′′pk_tilde的機率密度佈函數。把結果與2004年Pearn et al. 所提出之估計式C′′pk_tilde的機率密度函數做比較, 我們所導出的機率密度函數的表示法以有限項和來呈現, 因此較容易

處理。此外, 我們也提出另外6個間接估計式和7個權重估計式, 並且利用電腦模擬實驗,透過比較這些估計式的樣本均方差、樣本標準誤和樣本偏差以了解各估計式的優劣。最後, 我們也考慮估計式落在可靠區域的機率,其結論可以提供給人們在協議時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