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和書院課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正和書院課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馬大勇寫的 儒家文明,最強大的統治工具:孔子思想如何經過五階段改造,從民主思維變中央集權。 和趙楨順,朴娜英,丘多慧的 在當地吃得開!用韓國文化學韓語(附韓文音檔QR Code)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任性出版 和笛藤所出版 。

輔仁大學 法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何重誼、齊莉莎所指導 王琦堯的 卑南語學習的批評分析:法語與卑南語之語言教材比較 (2022),提出正和書院課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卑南語、族語學習、法語學習、語言政策。

而第二篇論文輔英科技大學 護理系碩士班 顧雅利所指導 黃子芮的 敘說眷村男性老人的生命故事 (2021),提出因為有 眷村、男性老人、生命故事、敘事研究的重點而找出了 正和書院課程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正和書院課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儒家文明,最強大的統治工具:孔子思想如何經過五階段改造,從民主思維變中央集權。

為了解決正和書院課程的問題,作者馬大勇 這樣論述:

  ◎孔子為何周遊列國?因為沒有一個國君想用儒家治國,他只好到處教書遊說。   ◎秦國用法家統一天下,漢高祖劉邦用道家蓄積國力,直到漢武帝登基,儒家才被注意。   ◎儒學為何從沒人理,轉眼變治國工具?這得從董仲舒的「解釋」說起。   ◎儒學就像作業系統,幾千年來更新過四次版本,孔子的儒學不等於現在的儒學。       作者馬大勇,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國學特聘教授。   曾被推舉為最受歡迎的中文教授。   在本書中,他將儒家文明分為五個時期:   孔子奠基期、孟子成熟期、兩漢經學期、宋代理學期和明代心學期。   解析儒家思維是如何像電腦作業系統一樣,歷經四次的版本更新,

  從原本的中庸之道、民為貴、君為輕的民主思想,   一步步變成君權神授,天人感應,   成為各朝代帝王穩固皇權的最佳推手。   就此儒學變成帝王學,開啟了千年以來人民為皇權奴隸的中央集權體制。   ◎孔子的儒學,是教你如何當君子     《論語》中,仁字出現了104次,禮字出現74次,   孔子的重要理念「中庸之道」,更成為宋元以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   這個具有人道主義的思維,為何不被當時的統治者如春秋諸侯或秦國採納?   因為亂世中,做君子的好處太少,當小人能得到的利益比較多。   ◎孟子是民主思想的啟蒙者,但被後代皇帝刪掉了     孟子思想的最大亮點就是「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

輕」,   這套民主思維後來為何會消失?   因為明太祖朱元璋看到「君為輕」三個字,就把《孟子》一書狠狠摔地上,   刪節版《孟子》就此誕生,往後一百年,學生學到的孔孟儒學知識都是不完整的。   ◎因為董仲舒的「特殊解釋」,從此百家遭罷黜,皇帝獨尊儒術     秦國用法家思想滅六國一統天下,漢高祖劉邦用道家治國,修生養息,   兩大皇權都對儒家思維沒興趣,直到漢武帝劉徹時期,   董仲舒為了拍皇帝馬屁,重新解釋,儒術從此轉化帝王術。   他口中的儒教,跟孔孟闡述的儒學,哪裡不一樣?差在造神。   ◎宋元明清重新詮釋儒學,想當官者必讀四書      宋、元之後,孔子的《中庸》又重新被提起,

  因為它教你用大學之道維持國家秩序。   儒學家朱熹更讓《四書集注》成為為官者的必讀聖書。        至於為什麼是宋朝與明朝,跳過了大唐盛世?   因為東漢黨錮之禍殺害許多知識分子,儒家文化走向低谷;   南北朝興盛佛教;至於唐朝則儒、釋、道並重。   直到韓愈寫的《原道》為儒家文明打下基礎,在宋代發揚光大。   打天下靠武力,龍椅要坐穩就靠統治,   儒家思想如何經過五階段改造,從民主思維變中央集權,   而且延續千年「至今」不墜。 本書特色   儒學為何從沒人理,轉眼變治國工具?這得從董仲舒的「解釋」說起。   孔子的儒學,如何經過五階段改造,從民主思維變中央集權。 名人推薦

  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高柏園

正和書院課程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6.23 「十面埋『服』大型社會創新服務大賽2018」近萬八人受惠

《成功創造了最多對組合同時寫「孝」字之世界紀錄》

由願景基金會(VQ Foundation)主辦的「十面埋『服』創新社會服務大賽 2018」世界紀錄服務日暨頒獎禮,於日前舉行;在世界紀錄協會驗證官吳華江先生的見證下,合共有155對「一老一幼」組合同時寫上「孝」字,成功創造了一項世界紀錄 - 「世上最多對組合同時寫『孝』字」。大會冀望宣揚中國「以孝為先」之美德,同時亦透過「一老一幼」組合協作、互動,達致「用愛感染生命,共創和諧世界!」的願景。


「十面埋『服』社會創新服務大賽2018」今年已是第六屆舉行,一如既往,今年的資助金額達港幣五千元,服務項目亦非常創新及多元化。24隊參賽義工分別在2月至5月期間,根據主題「埋服18區」進行了各式各樣的社區服務包括具環保概念物品回收再做活動、關注近年學童自殺事件推廣正向人生、不同類別的長幼共融、關愛活動、推廣健康飲食低碳低鈉的生活態度、探訪獨居長者、人體彩繪、認識社區歷史文化、爲長者籌備回憶錄、簡單的家居維修、音樂無界限計劃…等等,受惠超過1.8萬人次。本會亦冀望服務能於18區延續下去,為香港各社區散發正能量。

評審團根據服務的原創性及創新性、資源運用、受眾人數及主題配合爲評審準則。評審團來自社會不同界別的人士,包括願景基金會主席甄韋喬博士MH、勞工及福利局局長政治助理馮興禮先生、香港齊心基金會秘書長張瑞蓮女士 JP、香港理工大學企業發展院課程總監鄒兆鵬博士及傑出青年協會主席余嫿女士。最後由民生書院的「龍城 ‧ 傳承」及織織復織織 義教 . 愛 . 分享的「義教 . 愛 . 分享行動」,憑著創新和細心的服務,分別奪得中學組和公開組冠軍。

願景基金會主席甄韋喬博士跟與會者分享時表示:「今天總算是天公造美,在典禮開始前已雨勢減少,令各人也可出席是次活動。願景基金會自 2011 年 7 月正式成立至今,籌辦/合辦/協辦服務合共已逾200多次,服務受眾超過20萬5仟人次;秉承願景基金會的宗旨:[動員之最,服務至廣],亦是當初構思舉辦十面埋『服』大型社會創新服務大賽目的。而是次服務大賽籌委會亦早於約9個月前去籌備各項工作,超過了40多支隊伍報名參加,服務18區的受惠人數超逾1.8萬人;動員了超過義工2000名義工及100多間企業支持。願景基金會亦會繼往開來積極服務社群,將會展開探訪獨居長者等敬老送暖活動,並鼓勵義工與願景基金會一起多參與這些有意義的服務。」

籌委會主席高松傑先生表示 : 「明年的大賽將會打起「衝出香港.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的旗幟,除了服務18區外,希望把香港關愛互助、團結共融的精神送往各地,亦藉此讓參賽隊伍獲得更多不同服務的體驗。」

是次出席的主禮嘉賓包括: 願景基金會主席甄韋喬博士 MH 、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主席 梁君彥議員, GBS, JP 、民政事務總署署長謝小華女士 , JP 、深水埗民政事務專員李國雄先生, JP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九龍區工作部副處長何家祥先生、深水埗區助理福利專員梁慧鈴女士、香港中國西部發展促進會秘書長 彭啟堯先生、服務大使女飛魚歐鎧淳小姐 及是次世界紀錄總指揮暨十面埋『服』社會創新服務大賽 2018 籌委會主席 高松傑先生

#願景基金會 #VQF
#十面埋服 #社會創新服務大賽2018
#世上最多對組合同時寫孝字
#世界紀錄
#女飛魚 #歐鎧淳

卑南語學習的批評分析:法語與卑南語之語言教材比較

為了解決正和書院課程的問題,作者王琦堯 這樣論述:

本論文旨在以外語教學的觀點比較卑南語以及法語教材。本論文架構分為六章,以下將分節摘要各章節。壹、緒論在第一章,我首先回答一個問題:為什麼要學習卑南語?或者說,為什麼要學習一門瀕危語言?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面向來回答:1.人權 2.文化多樣性。以人權觀點來說,聯合國在 2007 年通過《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宣言中第十三條與第十四條和原住民族語言權利直接相關:「第十三條1. 原住民族有權振興、使用、發展及傳授後代其歷史、語言、口述傳統、哲學、書寫系統及文學,並有權命名及保留其社群名稱、地名及人名。2. 國家應採取有效措施確保前項權利受到保障,並於必要時提供翻譯或其他適當方法,確保原住民族

於政治、法律及行政程序中能理解他人並被別人理解。第十四條1. 原住民族有權建立及控制他們自己的教育體系及機構,而得以其語言提供教育,並採用適合自己文化的教學及學習方式。2. 原住民個人,尤其是兒童,有權不受歧視地享有各種階段及形式的國家教育。3. 國家應與原住民族共同採取有效措施,使原住民個人,尤其是兒童,包括居住於其社群外之原住民兒童,於可能的情形下,接受自己文化的教育以及其語言授課之教育。」《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第十一項規定:「國家肯定多元文化,並積極維護發展原住民族語言及文化。」無論在國際或是國家的層面,原住民族語的學習受到國家及法律保障。另外一個層面為文化多樣性。保存多一

種語言,即是保存多一種人類看待世界的方式。台灣為多語言多族群之社會,保存與學習本土語言有其必要性及正當性。以卑南族為例,卑南人學習卑南語是要更加了解自己的族群還有為了自己的認同,而非卑南人以及非原住民學習卑南語,則益於認識以及了解台灣多語社會之特質。接下來說明台灣的本土語言今天會瀕臨滅絕,是由於數十年來,日本及中國殖民政府計畫性滅絕語言的緣故。我檢視自1937年以降在台灣的語言政策,並且分為幾個段落討論:1937-1945、1946-1990、1990-2017及2017至今。自1937年開始,日本殖民政府開始實施皇民化運動,企圖使台灣人放棄自己的語言及文化,成文真正的日本臣民。不過這個計畫也

隨著1945年日本戰敗而中止。戰後國民黨佔領台灣,為了讓台灣人「去日本化」語「再中國化」,自1946年開始開始進行「說國語運動」,強迫台灣人學習北京話。在原住民地區(時稱山地),因為沿襲日治時期的蕃地,管制更加嚴格,國語政策也推行得比其他區域更加徹底。1985年,教育部更提出語文法草案,企圖根除本土語言在所有公共場合出現的可能性。不過此草案因為過於激進,輿論反彈的關係,所以最後不了了之。1987年台灣解嚴,語言的使用變得較為自由。1990年開始,在台北縣烏來鄉(今新北市烏來區)烏來國中開始實施泰雅語教學,為台灣史上第一次在學校體制內教授原住民語言。自1998年開始,小學三年級至六年級每周教授一

節(40分鐘)本土語言課程;2004年開始,本土語言課程從小學一年級至國中三年級每周一節課;2017年開始,配合十二年國民義務教育,本土語言課程延伸至高中。民進黨政府於2003年推行語言平等法草案。不過此法案隨著2004年民進黨在立委改選中失去多數席次、2008 年國民黨在總統及立委選舉中重新掌權,使語言平等不見天日。直到2016年民進黨贏得總統大選,語言平等法草案才重見曙光。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與國家語言發展法分別於2017年及2019年通過。自此台灣的本土語言終於獲得官方地位,為「國家語言」。本研究之所以選擇用法語外語教學,而非英語外語教學作為比較出發點,原因除了法語教學是一發展完善且細緻的

領域,另一個原因是,法語的動詞變化遠比英語複雜得多。期望可以藉由法語外語教學的視角來思考卑南族語的動詞教學。不只是卑南語,台灣南島語的動詞十分複雜,而至今還沒有較為完整的動詞教學教材。本論文之限制在於無法比較所有的族語教材,故以卑南語當作個案研究。且在比較方面,僅有介紹與比較發音、構詞句法方面的教材。本研究亦無編寫新的卑南語教材。貳、法語教學在台灣與外語教學理論回顧今日幾乎所有年輕世代的原住民都以中文為母語,族語反而成為一門外語。今日的族語教學勢必要以外語教學的方式來教學。而在討論外語教學方法之前,首先要討論台灣的外語教學狀況。台灣的外語教學大致可以分成兩個階段:日治時期(1920年代至194

5年)與戰後(1946年後)。在台灣想要學習外語,首先得學會學校的教學語言,因為外語是透過教學語言來教授。在日治時期需要先學會日語;戰後則是要先學會北京話以後,才能夠開始進一步的外語學習。 日治時期的高等教育十分重視外語教育,外語課的授課時數相當高。當時的台北高等學校學生,一周就有十二至十四小時的英語及德語課程。台北帝國大學(今國立台灣大學)文政學部的學生,有兩年的法文必修;若進入當時的南洋史講座,則還要學會西班牙文及荷蘭文,以便解讀史料,撰寫畢業論文。台北高等商業學校的學生,除了每周十六小時的英文課,還有每周六小時的第二外語課程(德語、法語、支那語、荷蘭文及馬來文擇一)。 戰後因為受美國

影響的關係,外語教育基本上以英語為主。1946年起,英語為初中選修,高中必修;自1968年九年國民義務教育開始,英語成為必修。1999年起,英語自小學五年級開始教授。2017年起則自小學三年級開始教授。除了英語以外的外語教育,從高等教育才開始。1983年起,教育部開放高中第二外語之選修。 回顧完台灣外語教育脈絡,接著回顧外語教學理論之流變。介紹理論的同時,我也會介紹使用該理論的現行族語教材。參、台灣的原住民族語教育 本章我分成兩個部分介紹:台灣的原住民族語教學脈絡介紹,以及課堂觀察報告。我將族語教學脈絡分成兩部分介紹:一、族語作為教學科目 二、族語作為教學語言。課堂觀察報告我將就學校內的教

學與學校外的族語教學進行介紹。 如在第壹章所指出,台灣的原住民族語教學每周只有一節課(40分鐘)。即使族語教育從小學延伸到高中,每周一節族語課程的教學效果十分有限。 沉浸式族語幼兒園則提供以族語教學的學前教育。根據周軒辰(2016)的文章,幼兒的族語能力的確有顯著提升。不過幼兒園師資的族語能力有待加強。這些學生升上小學之後,就離開了族語環境。且至今幾乎沒有追蹤這些學生族語能力的後續研究。從紐西蘭的例子來看,紐西蘭的毛利族語幼兒園學生畢業進入英語授課的小學,幾個月後毛利語能力大幅衰退。 接下來是學校內的族語教學。黃美金2016年的科技部研究報告中,有參與三間學校的觀課,其中兩間位在都會區。

本文就兩間都會區學校的課程狀況分別介紹,分別是阿美語教學與卑南語教學。1. 阿美語教學這堂課的學生絕大多數為非原住民,或是父母一方為非原住民。課程大約有90%的時間使用華語,課程內容主要為介紹阿美族文化與一些相關主題單詞。2. 卑南語教學這堂課只有一位學生。授課的老師十分忙碌,每周需在大台北地區的20所中、小學授課共26小時。授課地點在小學的圖書館,只有一張小桌子及小白板,內容為千詞表的單字教學,幾無教學法可言。 學校外的族語教學,我舉謝雯穎於2018年發表的文章做例子。文章為建和卑南語之成人族語學習班。課程時2016年,由洪渟嵐授課。課程為一周兩次,平日晚上,有約15名學員。課程目標為

讓卑南語的使用可以重新進入日常生活中。 課程中的教材並不固定,主要使用族語E樂園裡面的句型、詞彙表以及族語辭典,也使用花環部落學校的歌謠及讀本。學員之間有創立LINE群組交流關於族語學習的問題。九階教材以及四套教材並沒有被提及。雖然課表的安排循序漸進,但是學員多因為工作、家庭或是居住地點等因素而時有缺課,對學習的連貫性有影響。肆、有關卑南語之出版品 本章分成兩部分介紹有關卑南語之出版品:參考書以及教材。參考書有兩個部分:辭典及詞彙表、語法。教材與教學方法則是使用族語 E 樂園提供的學習資源進行討論。台灣南島語的研究自十九世紀即開始,不過較為完整及深入的研究則比較晚。以卑南語為例,有關卑南語

的著作自日治時期即有出版,不過第一本參考語法遲於2008年出版,第一本字典則於1991年出版。本章節針對字典、詞彙表與語法著作所列的兩份清單包含所有的卑南語方言,以提供較為完整的視界。清單中包括筆者能夠找到的所有日治時期以降有關卑南語的詞彙表、辭典與語法。其中資訊包括篇名、出版年份、作者、描寫的方言以及使用的書寫符號。族語E樂園是在台灣最大的原住民族語教學資源平台。此處將會介紹九階教材、四套教材還有空中族語教室。其中九階教材是為了配合九年一貫而編輯的教材,由當時的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研究中心的林修澈教授指導編輯。由於這套教材之編輯涵蓋四十三種語言/方言,所以當時的編輯情況,是由一個中文底本出發,

讓各語言/方言的編輯者自行編譯。雖然當時的總編已經有向各語別的編輯者提到,可以根據語言特性或是文化差異做出修改,但各編輯因為大多沒有編纂過教材、或是沒有受過語言教學訓練的原因,九階教材仍以翻譯為主。2007年為方便原住民學生準備原住民族語認證測驗考試,編輯出版了句型篇初級版(國中版)以及中級版(高中版),分別對應族語認證的初級以及中級。族語E樂園裡面也提供線上練習題提供學生熟悉考試題型。2012至2016年間,四套教材出版問世,以補充九階教材的不足之處。這四套教材分別是:1. 字母篇、歌謠篇、圖畫故事篇 2. 生活會話篇 3. 閱讀書寫篇 4. 文化篇。第一套教材是為了學前幼兒的族語學習設計。

生活會話篇是為了加強族語在生活中的應用。閱讀書寫篇及文化篇則是為了教為進階的學習者或是語言使用者而編輯。這一套教材一樣也是所有的語別都有一套,所以也是用中文底本下去進行編譯。黃美金的報告就指出,在賽德克以及泰雅語的教材中,就包含了許多錯誤。空中族語教室則是為了一般社會大眾編輯的族語教材,內容涵蓋語言的方方面面。卑南語僅有提供南王卑南語。這套教材主要由一部 YouTube 影片、一份 WORD 逐字稿講義、線上練習題以及附有中文翻譯及發音的例句所組成。雖然這套教材的立意良好,但是授課教師在影片中使用過多語言學術語,對於沒有任何語言學基礎的學習者來說,構成很大的挑戰。伍、卑南語及法語教材比較 本

章節首先介紹卑南族的分布狀況,以及卑南語的概況、語言流失情形;而後再概略介紹法語外語學習(FLE),並針對南王卑南語、華語、法語語音進行對比。介紹華語語音的原因在於,如今主要的卑南語學習者多以華語為母語,所以針對華語音系進行介紹有其必要性。卑南的發音教材參考兩組教材,分別是四套教材中的字母篇以及空中族語教室的書寫系統單元。法語的部分我選擇Phonétique progressive du français做為參考對象。 接下來是關於構詞句法的教學。卑南語的教材我選用四套教材中的生活會話篇,其中含蓋三十個單元,皆與生活有關。教材中的內容為一段對話、單詞表、翻譯、錄音檔及對話影片。雖然有錄音檔,

不過裡面的語速、語調都是用念的,對話影片亦然。法語的部分則是選Communication progressive du français。裡面的編排分成幾個大主題,裡面又分成數個單元,每個單元裡面涵蓋一至三個不等的簡短對話,模擬日常生活。每一課的編排除了對話以外,還會針對特定語法特徵、主題詞彙還有句型舉例分析提供讀者參考。對話提供的錄音檔為模擬實際情況所錄,所以講者的語速及語調沒有刻意放慢或是咬字刻意清晰。 接下來介紹卑南語及法語的動詞系統。卑南語的動詞十分複雜,有特殊的焦點系統,還有不同時態的變化。而法語動詞也因為人稱、時態的不同有數十種變位。本研究介紹法語教材的Conjugaison p

rogressive du français。這套教材分為初級與中級。初級教材針對初學者介紹最為基礎的動詞及其變化;中級則有較多的時態教學,不過不包含虛擬未完成式(subjonctif imparfait)、虛擬逾過去式(subjonctif plus-que-parfait)以及過去命令式(impératif passé)。在卑南語的教學中,還沒有出現針對動詞變位的教材。期望能夠藉由此教材的介紹,對卑南語的動詞教學提供新的觀點。陸、結論 本論文旨在理解針對非母語者的原住民族語教材,並透過法語外語教材的觀點,期望對族語復振有所幫助。另本研究並無編纂新卑南語教材,亦無編寫卑南語動詞變化之教材。

在當地吃得開!用韓國文化學韓語(附韓文音檔QR Code)

為了解決正和書院課程的問題,作者趙楨順,朴娜英,丘多慧 這樣論述:

喜歡韓國文化的人都適合閱讀! 25堂文化教育,從生活、語言、制度、藝術、傳統等五大面向全面了解韓國生活模式   ※音檔連結位於p.3   近幾年韓風當道,諸如,飲食文化、電影電視劇、KPOP舞蹈……韓國成為引領潮流的先驅,不少人開始研究韓國的文化以及生活習慣……等等。   常常看韓國電視劇的人一定不難發現劇中,為何年輕人在喝酒時老是要側身轉向旁邊才能喝?辛辣但好吃的辛奇到底要怎麼做?為何不是親哥哥也都叫歐巴?……在這本書裡面除了可以找到答案之外,還會教你在這些相關情境中應該如何用相關字彙與文法,表達出正確的韓語,讓你滿足對韓國文化的好奇心。   ★本教材特色   1.不僅教授語言

,每一課更以情境主題方式介紹重點文化。   2.搭配圖片或照片,讓讀者自然融入學習。   3.以文化教育為焦點,幫助在韓國社會中的人們消除生活上的隔閡與障礙。   4.將主題區分為生活文化、語言文化、制度文化、藝術文化和傳統文化,進行情境演練。   ★適用對象   1.對於在韓國或國外對韓國文化感興趣的學習者。   2.想要瞭解韓國文化知識的學習者。   3.教授韓國語的教師。  

敘說眷村男性老人的生命故事

為了解決正和書院課程的問題,作者黃子芮 這樣論述:

背景:臺灣目前處於高齡社會,然而,有個特殊族群--眷村老人卻逐漸凋零,回顧有關眷村和老人生命故事的研究,議題多偏向眷村改建、土地再利用、文化保留,研究對象多偏向眷村榮民、老年女性、和機構老人,鮮少以探討眷村男性老人族群生命故事為研究主題,故引發筆者想探討眷村男性老人的生命故事,期望能分享以上的生命故事於相同背景的眷村長者,以達到生命共同體的存在感。目的:本研究以「敘說眷村男性老人的生命故事」為題,探討眷村長者生命歷程,為暸解老人人生縱向與橫向關鍵故事,進而分析其生命故事的主題與次主題,並融合為其人生脈絡。方法:本研究採生命回顧的敘事方式,立意取樣居住眷村的男性老人,研究通過醫院人體試驗委員會

審核(案號11003-L02),於2021年4至7月開始進行半結構訪談指引的資料收集,主題分析依據「整體-內容」和「類別-內容」模式。結果:研究對象年齡分別為72、88、93歲,已居住眷村72、48、50年。結果發現三個生命故事主題,包括文武雙全勤家訓、逆境苦難轉為安、和謹守己身傳家愛。此外,三個類別主軸,包括在軍旅生涯類別的苦難自保盼安穩和嘉言善行長本領兩個主題;在懷鄉尋根之旅類別的相隔江水思故人和尋根行客盼家圓兩個主題;在眷村生活與文化經驗類別的安身立命於眷村、眷村教育正反面、眷村文化包萬象、眷村拆留之困境四個主題。結論:從統整研究對象的人生縱向關鍵故事的主題和次主題,由戰爭、部隊、至安定

於眷村的遷移過程中,進而確認五個主要的生命脈絡:1.傳遞自己生命的理念與信仰、2.正面迎向自己苦難的能力、3.發現自己對生命裡的付出與榮耀、4. 勇氣與自己遺憾的和解、5.肯定自我人生的價值與貢獻。此外,本研究亦由統整研究對象橫向關鍵故事的主題和次主題中,看見多元化下眷村男性老人的生活、教育、文化、和變遷,交識融合於其生命脈絡中。臨床應用:在護理養成教育中,可透過老人生命回顧的相關課程,啟蒙護生對於高齡友善照護的學習,透過閱讀長輩的生命故事,護生能夠了解其生命意義的主體脈絡,於精神層面達到共在和互為主體,且日後護理職涯,或自己生命歷程中,都可成會滋養自己和他人不斷成長的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