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人物畫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水墨人物畫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金庸寫的 董培新畫說金庸 和鄭正慶的 阿堵:2020鄭正慶水墨畫集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史国良:还说写实水墨人物画 - 手机搜狐网也說明:写实水墨人物画比起山水、花鸟、古装人物等传统中国画来起步最晚,满打满算,历史也不足百年,最早是由徐悲鸿等人引进西方的素描解剖与焦点透视和传统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務 和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所出版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美術學系 盧福壽所指導 邱凰淑的 第一人稱邱凰淑繪畫創作論述 (2021),提出水墨人物畫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人物、日常與非日常、鏡像。

而第二篇論文華梵大學 美術與文創學系碩士班 聶蕙雲所指導 施宏智的 發現家園意象之美― 施宏智書畫創作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家鄉、意象、水墨畫、書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水墨人物畫的解答。

最後網站水墨人物水墨人物畫教程-百度經驗翻譯此網頁 - rTNDN則補充:再添加一些文案就很獨特啦,培養對這一傳統繪畫形式的持久熱愛。 Read: 789 馬國強水墨人物畫_新浪博客,收入23個采集,黃慎,蓮山課件. 水墨人物 設計圖__繪畫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水墨人物畫,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董培新畫說金庸

為了解決水墨人物畫的問題,作者金庸 這樣論述:

  獨家授權   畫說金庸十五部傳奇小說   新增訂版本 收錄從未出版新畫作     l 董先生憑着為金庸小說及其他文學小說繪圖而得名,在業界甚具名氣,他的畫作因為絕不重繪,所以現時大部分作品的真本已被收藏家購入,不予公開,十分珍貴。     l 本書與台版及內地版不同,重新挑選畫作,並增繪十多幅從未公開的新圖。     本書按小說區分章節及編排圖片,讀者更容易融入小說情節中。   好評推薦     董培新先生提起畫筆,繪出了不少金庸小說中的場面。那些場面是他在心裏醞釀了很久很久時日的。長期在心裏醞釀的藝術作品,一出來果然不同凡響。——金庸

    董培新先生對金庸小說嗜愛琢磨了幾十年,寢饋功深,了解深刻,創作動力充沛,積蓄既久,一經宣之於筆,自然不同凡響。——陳萬雄(資深出版人、香港聯合出版集團前總裁)     董培新的畫作,無論是構圖、線條、神韻,都非常具水準。人物畫,絕不同於畫山水竹鳥,是需要百分之百的真實功夫。很高興現在有個董培新,繼續鑽研於中國水墨人物畫。——蔡志忠(著名漫畫家)     武俠小說多「經典場面」,都是使讀者難忘的。金庸武俠小說寫得很生動,畫面在讀者腦袋中形成了,人物也在畫面裏活動了。於是,在畫家的腹中、腦中感受到的畫面更有震撼力!——劉天賜(作家、媒體工作者、電台節目主持)

    培新筆下「畫說」之作,對照金庸原作,不獨畫與文相合切切,令人信服嘆服,亦進而能出神入化,天花繽紛,無怪乎金庸先生也讚之為「果然不同凡響」,「畫面和小說配合得非常合拍」。——謝春彥(當代中國藝術家、美術評論家)     忽然間看到董培新的畫,腦中就那麼的一閃,他筆下的金庸武俠人物,就直像我腦海中想像的人物,他描繪的場面正如我構思中的電影鏡頭。——程小東(著名影視導演、武術指導、編劇)

水墨人物畫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買墨#找墨#墨條

今天想要介紹的是如何選購墨條。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製墨的原料及工序, 就保存狀態可分固態墨和液態墨。 就使用方向可分書墨、畫墨、觀賞墨和藥墨 。就原料來源可分植物性煙、植物性油煙、動物性油煙和礦物性油煙四大類 。

植物性煙有松煙和鍋底黑, 當物質較為缺乏時, 古人也曾經使用鍋底黑來製墨。 植物性油煙則有桐油 菜種油和胡麻油等 ,動物性油煙則以豬油為主,另外日本也曾用鯨油取煙。 礦物性油煙則是以石油取煙 。而墨條基本上是由煙料、膠料和藥物所組成, 曾用於製墨的膠料包含鹿膠、牛皮膠、魚膠和豬骨膠等, 而用藥則以麝香最為熟知, 再經過混合杵擣及墨模成型等工序, 並陰乾一年以上的時間 才能得以完成, 故能保存百年左右的時間, 值得我們有所珍藏使用。

至於我們該如何選購墨條? 首先我們必須要了解一個事實, 也就是目前在市面上所能購買的墨條, 絕大多數是用礦物性油煙製成的墨品, 畢竟植物性油煙墨問世後, 其價格一直居高不下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取得成本過高所導致,而松煙墨才是古人最常接觸的墨品, 直到19世紀末都還是這樣的情況。

因為松煙除了能製墨外, 還有一個產業必須大量使用, 那就是印刷出版事業。 古代用於印刷書籍的顏料幾乎都是用松煙來印製, 所以能讓墨廠取得松煙成本降低, 另外在台灣,我們通常是全用油煙墨作畫寫字, 這可能是與墨汁十分普及有關, 讓我們習慣了油煙墨的墨色, 僅在書寫篆隸時偶爾會使用松煙墨。

不過在日本 則是情況有點相反, 油煙墨主要是書道用, 而稱青墨的松煙墨 主要是作畫用途, 就目前保存的歷代書畫作品來看, 唐宋無論書畫都是用松煙墨, 而明代中期才有用油煙墨的作品出現, 但為數不多 ,直到清代 書畫家使用油煙墨的情況,仍然不算普及, 最後拜近代工業革命的機緣, 我們才有機會使用到價廉質精的油煙墨。

在台灣 雖然最容易購買的墨品還是墨汁, 但在專門的書畫材料店 例如小書齋、蕙風堂及國泰等 還是可以買到品質不錯的墨條, 中國胡開文墨廠和日本古梅園都有生產不錯的墨條 ,可供我們選擇。

如果以古梅園紅花墨為例, 其聖煙和五星紅花墨是用菜種油煙製成, 而四星紅花墨是菜種油和礦油煙混和製成 ,至於三星紅花墨則是純用礦油煙製成, 除了價格差異極大外, 所含膠質的粘性也不盡相同,五星會較三星更黏且硬。

植物性和礦物性油煙所製墨條的墨色, 到底有無明顯差異 ?除了淡墨呈現有些許的不同外, 其餘基本上是差不多的, 所以不需要過於追求價高的墨品, 如果是寫字需求, 個人會建議 油煙墨的墨性會比較適合寫行草 ,松煙墨則是篆隸楷。 而如果是要畫水墨畫, 個人會建議 用墨條會比用墨汁好, 因為墨條的墨色會較墨汁分明, 而且墨條的墨性也會比墨汁好用 ,也因為沒有防腐劑的成份, 對紙張不會造成傷害, 所以還是磨墨作畫是比較正確的選擇。

至於要選用松煙墨還是油煙墨作畫? 如果要畫很黑當然要用松煙墨, 如果要墨色漂亮,則用油煙墨比較適合, 也可以畫山水用松煙墨, 畫人物花鳥用油煙墨。 其實松煙墨和油煙墨是可以混磨使用, 先磨哪一種墨都可以, 也能產生不同的墨色效果。

此外會決定這條墨條好不好磨的最大關鍵, 其實是跟製墨的用膠有關, 而專業人士使用的墨汁會較墨條的墨水難用, 也跟所用的膠質有關 。目前仍有些小墨廠會使用豬骨膠來製墨 ,用這種膠製墨 有成型容易及速乾的特點, 但製成的墨品會過於堅硬 ,甚至硬到無法出墨, 而買墨最麻煩的地方 就是不能試磨, 所以購買前還是必須有所注意 ,盡量到有信譽的書畫材料店 購買大品牌墨廠所製的墨品, 才能盡情享受磨墨用墨的樂趣, 以上就是我所要分享的 幾個挑選水墨用墨 需要注意的重點。

歷代名畫、法書及墨品圖像來源,故宮OPEN DATA專區:https://theme.npm.edu.tw/opendata/index.aspx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水墨創作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65

水墨材料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00158

藝術生活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38915

台灣龍柱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23

水墨藝術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23594

台灣露營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1

國內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133

國外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4

空拍經驗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208

第一人稱邱凰淑繪畫創作論述

為了解決水墨人物畫的問題,作者邱凰淑 這樣論述:

  本篇創作論文研究主旨為「第一人稱」。主要是以我自身的視角、觀點、以及經歷的所見所聞,而集結成的,以自身經歷為發想,從日常生活中萃取,將自身的情感轉化為作品。身而為人,我們都只是平凡人,在這個世界上的每種生物,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我們都是自己故事中的主角,平凡的日常;日常的街邊小景,都有我們存在過的痕跡。  第一章主要講述我的創作背景、動機、研究目的以及解釋這個題目。以自身的情感、感受,來為我的論文做個開端。第二章探討與我創作相關的一些文獻資料。中國人物畫最為蓬勃發展的朝代是唐代,後來漸漸衰落,但是每一個年代都還是有優秀的人物畫家,只是生不逢時,那時有比人物畫更盛行的畫種。藝術家之影響以及

與我創作題材相關的藝術家,不管是作品的空間氛圍、題材選取,都有一定的影響。並理解象徵主義和存在主義,並帶來的啟發。  第三章詳細的紀錄了我的創作過程、媒材的選用、創作轉變以及與傳統技法的差異。在這個資源那麼多的世代,任何東西都可以成為媒材,要如何選取、找到喜愛擅長的媒材,這是必經之路。第四章為詳細的作品理念與解析,分別為《群像》、《鏡像》、《隔》這三個系列。第五章為本文的總結,以回顧反省、和對自己未來的期許,來做一個結論。

阿堵:2020鄭正慶水墨畫集

為了解決水墨人物畫的問題,作者鄭正慶 這樣論述:

  水墨人物畫家鄭正慶老師,於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展出,並錄專輯。本次展覽以"阿堵"為題,"阿堵"一詞少為今人所用,見於東晉‧ 顧愷之《三絕瑣記》中言:「四體妍媸,本無關少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一語道盡中國水墨人物藝術之表徵重心所在。南齊‧ 謝赫六論之「氣韻生動」正是說明此一「阿堵」二字精妙之處。鄭正慶老師認為「概念引導技法,技法表現概念」的創作理念,一直是中國水墨藝術的歸納與思考實踐總結。今天的水墨人物創作,應借鑑於優良的傳統繪畫藝術的概念,並將時代的新意融合於一爐,表現出民族的特性,反映時代的精神,並發揮個人繪畫的獨特風格。

發現家園意象之美― 施宏智書畫創作研究

為了解決水墨人物畫的問題,作者施宏智 這樣論述:

本研究之目的,首先是觀摩先輩藝術家的作品,如何用不同的媒材、技法和主題,詮釋家鄉的人文風土、自然景致,展現截然不同風格,卻又能同樣的在畫作中表達出自己對家鄉的情感。接著是藉由觀察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中,能表現獨特家鄉元素之事物,將其精神注入創作作品中,使創作也能表現出家鄉意象之美,引發家鄉情感之共鳴。然後,深入探索自我內心世界,剖析這些家鄉元素在筆者內心代表何種意象。再由歷代名家、名作中,尋找可融入個人創作的技法或風格,與個人創作理念相互呼應,並嘗試建立自我創作的風格,作為日後個人持續創作的方向。最後希望經由水墨或書法創作,呈現出這些家鄉意象的美學意境,也為這些日漸消逝中的家鄉事物,留下藝

術形式的珍貴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