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道場空花佛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水月道場空花佛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靈源老和尚寫的 靈源夢話 和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編著的 俗語佛源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迷悟之間:花花世界也說明:... 水月道場,大作空花佛事」,亦可如周敦頤的「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儘管外在花花世界的虛虛假假,但是,我們內心的世界,要無風、無浪、無花亦無香;儘管外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 和百家所出版 。

中國文化大學 史學系 陳清香所指導 陳省身的 臺灣儀式僧瑜伽燄口施食儀式研究 (2019),提出水月道場空花佛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瑜伽教僧、儀式僧、香花僧、經懺僧、瑜伽燄口。

而第二篇論文南華大學 宗教學研究所 黃國清所指導 李姿慧的 蒙山施食研究-歷史發展與當代台灣的實踐 (2015),提出因為有 蒙山施食、餓鬼、雲棲祩宏、興慈、台灣佛教的重點而找出了 水月道場空花佛事的解答。

最後網站空花水月則補充:空花 和水月雖是虛幻,佛事雖假相卻能度眾生,道場雖空卻是修行成佛之處…… 佛友兼病人露比小姐又來找我,這次是為了她那雙膝舊患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水月道場空花佛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靈源夢話

為了解決水月道場空花佛事的問題,作者靈源老和尚 這樣論述:

  菩薩一夢與南柯一夢有何別?   一覺一迷大不同!   靈源老和尚說本書是夢人說夢話,   且看菩薩如何入夢度群迷!   萬法是心光,諸緣惟性曉,   本無迷悟人,只要今日了。   禪淨雙修的近代高僧靈源老和尚,歷經大時代動亂,深入娑婆疾苦,從不放棄任何一個度化眾生的機會。面對戰後百廢待舉,他如何讓一片焦土變成一方淨土?人生雖如幻夢,老和尚卻大做夢中佛事,普濟群迷!   本書為「夢話」、「大覺」二卷,內容收錄自靈源老和尚兩本重要著作:《靈源夢話集》與《大覺小志》。卷一為老和尚嚴持淨戒的實證,綜觀儒學、道家與佛法的修學心得,以及師友互動的法緣點滴,為近代佛教發展歷程留

下珍貴法寶;卷二為老和尚創建十方大覺禪寺的歷程與精彩法語開示,從中可看到空花水月道場,如何從無到有完成建設,為老和尚耕耘十方叢林道場的艱辛與願力,做了最好見證。   醒夢不二!生死不二!一覺夢醒,頓悟菩薩所在,無處不是淨土!

臺灣儀式僧瑜伽燄口施食儀式研究

為了解決水月道場空花佛事的問題,作者陳省身 這樣論述:

臺灣儀式僧及其包括施食儀式在內的種種儀式文化,可說是淵源於明清時期的「瑜伽教僧」,簡稱為「教僧」的儀式傳統。洪武十五(1382)明太祖鑒於當時漢地佛教的僧侶儀式文化內涵,深受這些瑜伽道場經懺儀式文化的影響,故依其性質和功能,將全國漢地佛教寺院及僧侶,區分為「禪、講、教」三種的類別。第一種是「禪僧」,以修禪為主,居禪寺,不與民間接觸。第二種是「講僧」,以學習各宗的經論和講說為主,居「講寺」,同樣不與民間接觸。第三種是「瑜伽教僧」,由於他們在是融通瑜伽顯密的種種法事儀軌,再加上他們最重要的佛教儀式為瑜伽燄口施食,因此被被命名為「瑜伽教僧」。明朝末期,由於佛教僧侶的剃度制度,因明代政府因財政需要破

壞,任何人均可輕易買到「空名度牒」,來取得僧侶身分,所以明初原先的三種禪、講、教僧之區分,明末時,已有互相混淆的狀況。清初將佛教僧人的出家,定位為下階層民眾尋求宗教的社會救助途徑之一,所以不要求其有基本的文化素養才能出家、也不再區分禪、講、教的三種不同的僧侶身分和功能 ;因此這些瑜伽教應赴僧,便自此深入中國民間社會中,存在著稱謂不同並有地方特色。在眾多的不同名稱「儀式僧」中,與臺灣關係最為密切的,分別是「經懺僧」和「香花僧」。北方的「應赴僧」稱為「經懺僧」,是以他們念什麼經什麼懺的原因來命名。此類「經懺僧」,多分佈在中國北方如北京、山西如五台山及江蘇、浙江一帶,尤其以上海為大宗。南方的「應赴僧

」稱為「香花僧」的原因,是由於他們以儀式中最重要的為香以及花來命名科儀中「香花請、香花迎」等的相關詞類來命名及科儀。他們多分佈在中國南方包括江西,廣東、福建一帶。臺灣儀式僧的瑜伽燄口施食儀式在傳承上,基本上可以用第二次世界大戰為分期點來探討,在第二世界戰前雖然可分為明清和日治時期,但在戰前燄口傳承,主要是以福建系為主流。包括來自福建鼓山湧泉寺和泉州開元寺以及福州雪峰崇聖寺傳承。在瑜伽燄口施食的版本的使用上,「香花僧」主要是以「鼓山湧泉寺版本」為主,搭配各自壇門的傳承口訣。另外在日本統治臺灣時期,臺灣佛教也受到日本佛教文化影響,所以儀式僧侶不管在儀式弘化或是服飾,都有產生新的變革,也在臺灣本地編

輯新的施食儀軌出來。戰後由於國民政府來台,江浙和蘇北法師來到臺灣,則引進常州天寧寺和南京寶華山的版本和唱誦。而這些以中國佛教會為主的法師例如他們透過戰後在台復會的中國佛會傳戒等方式,深深影響到臺灣本土佛教的燄口演法以及唱誦。江浙系統的燄口傳承主要是就是以發現原來就是「寶華山隆昌律寺」和「常州天寧寺」所使用的《瑜伽燄口施食要集為主,俗稱為「華山燄口」。另外在臺灣不管是「香花僧」和「經懺僧」,也不管是本地或是外江,如何來考核是否是一位具格的儀式僧,是否有資格來主持一場大型的齋醮法事,水陸法會,則是以是否能擔任瑜伽燄口施食儀式主法的金剛上師,來做為衡量標準,才明白是否有儀式僧其瑜伽燄口施食儀並非無師

自通。而是有一定的傳承考核方式。因此師長覺得其弟子應學習圓滿後,便會擇期舉行「開啟放銜瑜伽燄口施食法會」,可稱為「開啟放銜」,或是「開銜燄口」,也可簡稱為「開銜」。瑜伽燄口施食法會的儀式結構,可以分為三個部分:1是參禮巡緣。2是登座演法。3回壇禮聖。現今流傳的瑜伽燄口施食儀軌雖有不同的版本,但其儀式內涵本質其實不只是針對餓鬼道眾生,而是融入了淨治六道惡趣或稱滅惡趣的教理思想,因此擴大為對六道眾生施以斛食,並淨化對治六道惡趣業因的法本。瑜伽燄口施食儀軌則融合金剛界普明大日如來淨治惡趣超度儀軌,以及觀音施食度亡儀軌。以蓮華部主聖觀音為行使悲心事業的本尊,能度脫能讓六道亡靈,死者蘇生。這是指亡靈在淨

化業因後,能結束業報身,由大日如來八葉胎中,重新蘇生,穫得金剛壽命現金剛菩薩身,即身成佛。

俗語佛源

為了解決水月道場空花佛事的問題,作者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編著 這樣論述:

俗語,即指流行於民間的通俗語言,如「祝願」、「報應」、「圓滿」、「恩愛」等等。然而,如果不翻開這本書,你也許不知道這些詞的源頭皆是出自佛教經典。俗語佛源,顧名思義,就其成書因緣而言,既反映了「佛法在世間」的現實,又體現了人間佛教的精神。這本小書就以此為編寫宗旨,從我們的日常口語以及文、史、哲著作中,收集出六百余條詞語,為其追根溯源,既可使讀者從中加深對這些詞語的認識,又可對佛教經典有所了解。 一筆一人吃齋,十人念佛一人傳虛,萬人傳實一刀兩斷一門深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一日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一心不亂一旦無常萬事休一百八一動不如一靜一塵不染一報還一報一佛出世,二佛涅槃一絲不掛一轉

語一知半解一念一剎那一筆勾一粒米要藏大干世界一廂情願一宿覺一棍子打死一瓣心香二筆二六時十八層地獄十八變十八羅漢十方世界十字街頭十惡不赦七七七手八腳七顛八倒人天人平不語,水平不流人生難得,大道難聞入定入海算沙入流八字沒見一撇力士刀山劍樹刀頭舐蜜三筆三門三十三天三世有緣三生有幸三頭六臂三災八難三昧大千世界大無畏大我大和尚大徹大悟大慈大悲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丈六金身寸鐵殺人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上供上乘口頭禪口吐蓮花千差萬別廣結善緣門外漢習氣飛天夜叉飛蛾投火四筆豐干饒舌開士開山開化開花結果開葷開悟開眼界井中撈月天龍八部天女散花天花亂墜天堂天魔外道無門關無風起浪無邊無盡藏無佛處稱尊無事不登三寶殿無明火無量無

量壽無始無惡不作無常無遮大會無緣不因一事,不長一智不二法門不可思議不知不覺不即不離不受福德不看僧面看佛面木魚五十三參五百世冤家五百羅漢五體投地長生豬長齋比丘比丘尼見地見怪不怪,其怪自敗見兔放鷹見聞見閻王牛頭不對馬面牛頭馬面牛鬼蛇神手忙腳亂手續化身化緣分身公案文字因緣方丈方便六根清凈六賊戲彌陀六道輪回火中生蓮火宅火燒眉毛火葬認賊為子心心相印心地心花怒放心病難醫心眼心領神會心量心猿意馬心境勸化以毒攻毒少見多怪水到渠成水乳交融水漲船高五筆正宗正果功德無量世世生生世界本來面目龍王龍宮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平等印可打成一片打坐打問訊業報業根業障電光石火葉落歸根四大金剛四大皆空生天生老病死生佛萬家半路出家

頭上安頭頭頭是道弘揚弘願對牛彈琴六筆寺廟吉祥如意耳根清凈執著地獄地藏菩薩機鋒機緣再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有口皆碑有情有緣在劫難逃西天灰頭土面畢竟托塔天王早知今日,悔不當初同床異夢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如入寶山空手回如法如是我聞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里邪魔外道吃十方因果因緣回光返照肉身菩薩肉眼自力自由自在自作自受自覺自欺欺人殺人不眨眼合掌夙緣行住坐卧行者眾生好度人難度色相庄嚴衣缽相傳妄心妄語妄想懺悔閉門造車當頭棒喝當來安心安身立命安詳塵勞塵緣導師七筆走東路志願劫火劫后余生花花世界杖錫還俗折伏投機抖擻拋磚引玉護國護法報應報恩求人不如求己求佛求一尊步步生蓮花別具只眼吹大法螺利他伸手不見五指作麼生作如是觀作繭

自縛住持住著身心佛佛口蛇心佛頭著糞佛曲佛事佛國佛性佛面上刮金佛是金裝,人是衣裝佛祖佛眼相看坐化坐禪龜毛兔角應病與藥窮吃素,老看經阿鼻地獄忍辱驢年八筆取經曇花一現味同嚼蠟羅漢羅漢請彌陀羅剎和尚和尚在缽盂在供養舍利舍身舍身求法金口金剛不壞身金剛怒目命根念經念佛念念念珠脅不沾席放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生放逸盲人摸象法力無邊法門法師法寶宗旨沿門托缽泥多佛大泥牛入海泥菩薩落水,自身難保單刀直入單傳單位單槍匹馬凈土凈財寶塔定力定性空門空中樓閣空想實體實際實相祗樹有緣參禪現在現行現世報現身說法苦行苦惱苦海無邊,回頭是岸若知牢獄苦,便發菩提心雨花台奇特轉世轉變頂禮膜拜拖泥帶水虎頭蛇尾九筆茶禪一味藥醫不死病,佛

度有緣人面壁南無枯木逢春相對、絕對相應皆大歡喜掛羊頭,賣狗肉指東話西豎起脊梁骨哪吒啞子做夢說不出拜佛修齋順水推舟看風使帆看破紅塵香火因緣香花供養香象渡河香錢修行信仰律師獅子吼恆河沙數送佛送到西天前世作孽前世燒了斷頭香前因后果前身前言不對后語前緣迷頭認影活佛活潑潑爛熟須菩提覺悟語錄神通廣大退轉既來佛會下,都是有緣人既到靈山,豈可不朝我佛降魔勇猛精進結習祝願十筆頑石點頭惡口傷人惡魔根性真心真空真實真相真理真諦恩愛圓成圓滿圓融圓通造口孽稱心如意借花獻佛臭皮囊鬼家活計鑽故紙鐵樹開花愛河逢場作戲高僧諸天病鬼碰着閻羅王煩惱燒頭香差別粉身碎骨涅槃浩劫海闊天空海潮音流通家賊難防冥司逍遙自在十一筆菩薩菩薩心腸菩

薩低眉夢幻泡影雪上加霜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救人須救徹,殺人須見血救苦救難虛花虛頭晨鍾暮鼓眼目眼光趺坐跑了和尚跑不了廟野狐禪唯心唯我獨尊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鍾做功德做賊心虛偈偏執得未曾有第一義閻王不在家,業鬼由他鬧閻王好見,小鬼難當閻王判你三更到,定不容人到四更閻羅王做生意,鬼也沒得上門閻羅王撞着對面鬼羚羊掛角清規戒律諦聽婆心欲火宿世因緣宿命宿慧冤有頭,債有主冤冤相報彈指隨機應變隨喜隨緣袈裟騎牛覓牛,騎驢覓驢綺語十二筆超凡入聖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超度葛藤森羅萬象森羅殿雁塔題名揀佛燒香搖頭擺尾悲觀臘八粥善根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男信女善財難舍善知識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普度眾生普遍道具道高一

尺,魔高一丈游方游行游戲游僧攆住持裝香裝一佛像一佛掌中果割愛禪禪和子禪悅隔靴搔癢緣起十三筆想入非非感應睡魔嗔拳不打笑面跳不出如來佛的掌心罪過解鈴還須系鈴人解脫痴人說夢痴心妄想新來和尚好撞鍾新婦騎驢阿家牽慈心慈航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漆桶底脫雷聲大,雨點小十四筆截斷眾流境界聚沙成塔僧僧不僧,俗不俗僧多粥薄僧來看佛面演說十五筆慧眼橫死橫說豎說摩登十六筆醍醐灌頂贊嘆鏡花水月磨磚作鏡辯才無礙十七筆以上螺螄殼里做道場翻譯翻案露馬腳魔鸚鵡學舌 1969年,我在「牛鬼蛇神」學習班學習了一段時期后,回到家中閉門思過。那時曾寫了一些小詩和雜文,內容其實沒有什麼觸犯時忌的,其中包括源自佛教經論的日

常用語一百多條,打算陸續積累到一定數量時,編寫一本小冊子,名曰《俗語佛源》。但被家人發覺,怕惹禍,把我所寫的東西,一古腦兒燒掉了。從此,我便不再寫雜文,也不再想那些與佛有緣的人間話語了。直到幾年前,一位青年學者來找我談「佛教與中國文化」,我信口開河地談到這個問題。感謝這位青年學者,他把我當時說的話記錄了下來。「現在許多人雖然否定佛教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可是他一張嘴說話,其實就包含着佛教成分。語言是一種最普遍最直接的文化吧!我們日常流行的許多用語,如世界、如實、實際、平等、現行、剎那、清規戒律、相對、絕對等都來自佛教語匯。如果真要徹底摒棄佛教文化的話,恐怕他們連話都說不周全了。

蒙山施食研究-歷史發展與當代台灣的實踐

為了解決水月道場空花佛事的問題,作者李姿慧 這樣論述:

  二千五百年前,阿難以施食故,壽長一百二十歲;二千五百年後,施食成為現代重要的超度法門之一。施食在歷經時代的遞嬗演繹,增益科文後,至近代形成了《蒙山施食法》,已趨於穩定。唐朝時期,由於開元三大士「善無畏、金剛智、不空」相繼的將密教傳入中國後,促使密法在中國黃金時期的來臨,就在此時由實叉難陀與不空相繼譯出施食經典,開啟了兩千多年密宗施食的神秘色彩,更可一窺施食的堂奧。  本論文在「蒙山施食歷史演變的考明」、「蒙山施食文義註解的思想特色」、「蒙山施食田野考察的重要發現」上,已獲得一些成果。研究成果將施食的歷史淵源作一串聯,並依雲棲祩宏以及興慈法師對於「蒙山施食」儀文的架構與文義解釋作一義理的疏

理。最後,田野考察當代台灣佛教對「蒙山施食」的義理詮解,進而從田野的考察中,分析儀式的構成及在台灣佛教的實踐情形。  南宋時期不動法師,以其所居之「蒙山」命名,編成《蒙山施食儀》,明代雲棲祩宏將其收錄於《諸經日誦》中,在明末清初時收錄於《禪門日誦》當中,成為現在佛門中重要的五堂功課之一。在考察明末雲棲祩宏重訂《瑜伽集要施食儀軌》,以及近代興慈法師《重訂二課合解‧蒙山施食儀》,對「蒙山施食」所作義理上的解明,其法義有華嚴、佛性、天台、密宗等思想融合在其中,但最終都是以淨土法門為究竟之依歸。懺雲法師曾經師從慈舟大師習得「東密」之後,將「東密」輾轉的傳來台灣,並依興慈法師《蒙山施食念誦說法儀》為基礎

,加入了「加持護身的四小咒」以及諸多的「種子字、觀想和手印」等密法,編成《蒙山施食法》。故本文最後,進行台灣「蒙山施食」儀式的田野考察,以懺雲法師與法藏法師的蒙山施作展演,瞭解施食作為修行者實修,實踐「解行並重,信解行證」的菩薩行,並以淨土為終極之依歸,得究竟之解脫,畢竟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