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復康醫院健檢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中國文化大學 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 溫國忠所指導 謝忠議的 運用層級分析法於建構都市更新優先劃定評估準則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 (2019),提出永和復康醫院健檢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都市更新優先劃定地區、階層構造分析法、層級分析法、局部權重、整體權重。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護理研究所 戎瑾如所指導 黃惠卿的 探討健康自我效能、健康促進行為對社區老年人身心健康功能之影響 (2013),提出因為有 老年人、慢性疾病、健康自我效能、健康促進行為、健康功能的重點而找出了 永和復康醫院健檢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永和復康醫院健檢,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運用層級分析法於建構都市更新優先劃定評估準則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

為了解決永和復康醫院健檢的問題,作者謝忠議 這樣論述:

台灣地區的都市,歷經數十年來急速的擴張,部分已發展地區已呈現老化衰退的現象。都市須透過更新及再結構來提升城市競爭力。但政府之資源有限,且各地區的需求不同,又因都市更新事業的第一步即為更新單元的劃定,該優先劃定何地區的實施都市更新事業為一個複雜且多面向的問題。選擇都市更新優先推動地區實為近年地方政府施政之重要課題,如何建立評估及選擇確切適合的都市更新優先地區之相關評估準則,做為地方政府之重要的決策參考,為本研究的目的。地方政府資源有限,該優先劃定何地區的實施都市更新事業為一個複雜且多面向的問題。根據「緊縮成市理論」,現階段都市的成長應以質發展為的主而非以量的成長為優先。以台北市為例,1998/

11/11公佈「劃定台北市都市更新地區案」優先劃定更新地區共535.98公頃(281處),至2018/06/30僅完成6.18%。都市更新的推動成效不彰。因此台北市政府於2018/12/10公布了「劃定臺北市都市更新地區暨擬定都市更新計畫案」參考了近20年的推動經驗台北市政府改變了公劃更新地區的實施戰略。首要的戰略即為劃定地區的「範圍檢討」,第一要項即為檢視公劃地區範圍合理性。由此可見,都市更新優先推動地區的選擇是一非常重要的評估及決策的課題。本研究運用階層構造分析法(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ing)及層級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

ess,AHP) 於建構都市更新優先劃定評估準則及九尺度評估法建立相關評估準則及排序與權重。本研究從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等四個準則,並建立相關準則之評估因子。建構都市更新優先推動相關評估準則及評估因子之層級,並建立相關評估準則及評估因子之局部權重及整體權重與排序。排名: 政治1,經濟2,社會4,環境3。增進公眾利益1,TOD模式5,重塑都市機能(都市再生) 2,提升開發效益3,創新經濟模式7,促進經濟發展11,照顧弱勢群族6,改善社區生活10,保存在地文化9,土地合理使用4,促進都市防災8,增進環境永續12。

探討健康自我效能、健康促進行為對社區老年人身心健康功能之影響

為了解決永和復康醫院健檢的問題,作者黃惠卿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老年人健康自我效能及健康促進行為對其身心整體健康功能之影響。採橫斷式相關性研究,以結構式問卷(基本人口學、慢性疾病與健康問題、健康自我效能、健康促進行為、健康功能)進行資料收集,採方便選樣,招募台灣北部某地區醫院內科門診就診並居住於社區之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N=90)。本研究樣本中男性有43人(47.78%),女性47人(52.22%);平均年齡68.33歲(SD=6.84),其中初老期(<=74歲)佔 82.22%(74人);71.11%目前有婚姻關係,52.22%目前仍有工作。本研究之老年人罹患2種以上慢性疾病者佔75.56% (M=2.68, SD=1.61),罹患慢性疾

病最多者為高血壓(42.22%),白內障(33.33%)、關節炎或風濕症(32.22%)。健康促進行為與健康自我效能(r= .58、p<.001)呈正相關,顯示愈具正向的健康促進行為之老年人亦愈具正向之健康自我效能。健康功能與健康促進行為呈正相關(r= .58、p<.001) ,即健康促進行為愈正向者,其健康功能愈好。健康功能與健康自我效能(r= .62、p<.001)呈正相關,即健康自我效能愈正向者,其健康功能愈好。 以階層複迴歸(hierarchical regression)分3步驟,分析1.個人人口學變項(年齡、教育程度、工作、經濟)、2.健康狀況(慢性疾病與健康問題的困擾程度)

、3.健康自我效能、健康促進行為對健康功能之影響。結果顯示上述變項可有效解釋健康功能69%變異量(F(9,80)=23.37, p<.001)。「慢性疾病與健康問題的困擾程度」、「目前仍有工作」、「健康自我效能」、「健康促進行為」等變項為健康功能之主要影響因子。其中以健康自我效能與健康促進行為最具影響力,結果顯示「目前仍有工作」及「慢性疾病與健康問題對生活的困擾程度」「健康自我效能」與「健康促進行為」等變項加成影響老年人身心健康功能。故維持老年人之工作參與、控制疾病與健康問題之影響、提升健康自我效能與促進健康行為是增進老年人健康功能之重要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