汐止交通建設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汐止交通建設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寫的 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的對話 和王佳琪,李玉華,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的 公園遊戲力:22個精彩案例 × 一群幕後推手,與孩子一起翻轉全台兒童遊戲場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捷運汐東線- 興建基隆捷運鄭文燦 - 9Il也說明:請民眾放心,基隆捷運加上汐東線捷運,都是行政院重點支持的交通建設。 ... 汐東捷運ng MRT ;全稱為汐止東湖線3 ,路線代號為SB 2 ,路線代表色為天藍色,為新北捷運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巨流圖書公司 和聯經出版公司所出版 。

東吳大學 社會學系 葉肅科所指導 胡朝進的 誰打造汐止─新都市政治經濟學分析 (2003),提出汐止交通建設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新都市政治經濟學、國家干預、市場需求、財團、都市發展、地方政府。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森林學研究所 李國忠所指導 趙翊瑾的 汐止地區坡地開發之研究-災難事件對山坡地住宅開發的衝擊 (2001),提出因為有 汐止、山坡地、林肯大郡、政治系統論、內容分析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汐止交通建設的解答。

最後網站改善汐止聯外交通!《國道增設南入匝道》計畫預計114年完工 ...則補充:... 新北市交通局祭出「國道1號汐止交流道增設南入匝道工程計畫」,並積極規劃「國道3號南港交流道增設南下出口匝道銜接南港聯絡道工程計畫」兩大建設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汐止交通建設,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的對話

為了解決汐止交通建設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發展性社會工作強調跨學科的整合,有利於更準確地回應社會問題與需求,因此愈來愈多非營利組織投入其中。而台灣近年來不斷興起的社會問題,如青年貧窮、長期照顧,都意味著我們需要有新的思維與工作方法,因此「社會創新」便成為發展性社會工作實踐的一條途徑。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從2015年開始至今,與台大社工系合作辦理三場有關發展性社會工作的國際研討會,並將會中分享彙整為《發展性社會工作:理念與實務的激盪》、《發展性社會工作:全球應用.發展對話》及本書出版。     本書以「社會創新」為主題,收錄正在實踐的發展性社會工作創新案例,亦彙整演講及論壇記要,以分享發展性社會工作的理念、實務及對話,希望有

助於讀者開拓更廣、更深的創新思維。 編者簡介   周鎮忠     學歷: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社會福利博士   現職: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社會福利學院Hutto-Patterson慈善基金會講席教授   研究專長:社區服務、社會服務輸送、社區分析、需求評估   楊培珊     學歷: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工作學院博士   現職: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研究專長 : 長期照護、老人福利、質性研究、社會工作整合服務模式、失智友善社區網絡   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     為已故的身障作家──劉俠女士(筆名杏林子,1942年2月28日-2003年2月8日),因著上帝的呼召及一顆愛身心障礙

者的同理心,捐出多年稿費,和六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於1982年12月1日創辦了屬於身心障礙朋友的伊甸園──「伊甸基金會」。     伊甸秉持「服務弱勢、見證基督、推動雙福、領人歸主」的理念,提供身心障礙朋友各項社會福利服務,並傳達基督救贖的訊息,落實福利與福音並重的使命。 推薦序一 / James Midgley  推薦序二 / Jo Spangaro  推薦序三 / 古允文 推薦序四 / 李禮孟 主編序 / 楊培珊 謝誌 / 林文賓 理念篇 1. 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 / Manohar Pawar(國際社會發展聯合會主席) 2. 經濟成長與社會總體發展共同演進的推手─

社會經濟 / 胡哲生(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理事長) 3. 亞洲社會企業發展:為發展性社會工作帶來的洞見與學習 / Marie Lisa M. Dacanay(亞洲社會企業研究所主席) 本土篇 1. 以在地投資活化社區產業 / 高永興(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顧問) 2. 公私協力推動偏鄉區域創新:梨山長照交通接送個案 / 侯勝宗(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研究所特聘教授) 3. 社會工作的創新實踐:南投埔里鎮厚熊笑狗生活照顧體系 / 梁鎧麟(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專案助理教授) 4.「錢盡」與「前進」?! 談經濟弱勢戶就業困境與培力 / 林祈妏(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台北區區長室高

專)、王珮君(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恩望身心障礙者人力資源中心主任)、林易萱(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恩望身心障礙者人力資源中心組長) 5. 自立培力‧遊戲自在:發展性社會工作於智能障礙者社區居住之運用 / 徐慧敏(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新北區區長室特專)、簡仲君(新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辦理新北市汐止秀峰家園組長) 海外篇 1. 閃亮星星的孩子 / 陳進松(香港新生精神康復會賽馬會心志牽社交能力發展及就業支援中心經理) 2. 社會共融餐廳:以香港扶康會社會企業餐廳案例說明 / 麥潤芸(香港扶康會副總幹事)、蕭慶華(香港扶康會服務總監) 3. 工作整合型社會企業:從精神障礙轉變到精神

健康 / 黃素娟(香港新生精神康復會社會企業總經理) 對話篇 1. 綜合座談:能力的培養與建立─跨領域合作所需的知識、技能、工具及資源 / 周鎮忠(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社會福利學院教授)、Manohar Pawar、Marie Lisa M. Dacanay、胡哲生、黃秉德(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常務董事)、楊培珊(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侯勝宗 主編序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於2014 年首度舉辦「發展性社會工作:理念與實務的激盪」國際研討會,當時提出「發展性社會工作」概念可說是石破天驚的創舉,引起諸多迴響;之後於2016 年再度以「全球應用‧發展對話」主題、2019 年第三度

舉辦國際研討會,提出「社會創新」的主題。這三次國際研討會,逐步累積出更寬廣的概念範疇與實踐領域,但始終如一的是,發展性社會工作的核心精神,就是「對話」、「共生共融」、「在地紮根」與「不斷創新的改變」。     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三次研討會的發表論文,都在基金會同仁的高度專業協助之下,以專書論文集的形式正式發表,不讓研討會中的精闢發言,在一天半的熱鬧之後就消失而無從參採或引用,這實在是非常大的一項工程,甚至可說是台灣社工界近年來碩果僅有的大建設,趁此機會,我要特別給予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全體同仁,熱烈的掌聲以及一個大大的擁抱,你們真棒!多年以來,台灣大學社會工作系非常榮幸能成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的

忠誠伙伴,我系古允文教授、鄭麗珍教授、以及我系多年好友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社會福利學院周鎮忠教授,長期在「發展性社會工作」這個主題上,亦師亦友地陪伴基金會同仁,2019 年本人有幸能躬逢其盛,接下前輩教授系主任的棒子在台灣大學法學院霖澤館舉辦國際研討會,同時也非常榮幸擔任2019 研討會論文集的主編,繼續協力辦好這項有意義的工作,更豐富了台灣發展性社會工作的文獻與資料庫。     2019 年會議邀請到國內外發展性社會工作的專家學者,內容精采絕倫,本人全程參與,見證了研討會現場熱烈的氛圍,以及不同世代的社會工作者所共同擁有的願景與目標:改變社會結構性貧窮、提升個人發展與福祉、以及不斷地以社會

創新來因應變動中的全球與亞洲國家內部的經濟與社會難題。這些精彩的報告,不僅僅推促著社會工作者向前奔跑,也激勵著我們每一位回到社會工作的初衷本懷,無論是在兒少、老人、精神康復者、智能障礙者、弱勢者就業與培力、資源缺乏的偏遠社區工作、新興的社會企業等,都能以本次大會的主軸精神,在永續性與適切性的標準下,不斷的精進、調整服務內容與服務輸送的模式。     這本論文集包括理念篇、本土篇、海外篇、以及統整性的對話篇,會議講者們將會議報告精心整理為論文,共計12 篇文章,不但將發展性社會工作的核心理念再次做一個整理,同時介紹近年國內和國外的實際案例分享,是理論與實務對話的典範,這樣的對話非常值得各位讀者細

心閱讀(對,要閱讀喔)與反思。同時,亦可作為各單位彼此之間交流分享時的參考,以刺激出更多的創新火花,與有效執行的方法。     發展性社會工作的實務經驗分享,以及工作同仁的現身敘事,是2019 年研討會的閃閃亮點。在本論文集中,我們可更深入瞭解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長期投入發展性社會工作的成果,包括經濟弱勢戶的就業培力與脫貧、智障者的自立生活,以及這次代表團聲勢龐大的香港伙伴們所分享的自閉症朋友們的社交發展計畫、社會共融餐廳、及由精神康復華麗轉身為精神健康的工作模式等,都是非常令人驚豔的社會創新。這些實務計畫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發展性社會工作中強調的「伙伴關係」與「資源網絡」,換句話說,在發展性社

會工作的實踐路途,社會工作者必須彼此合作,同時也要突破我們的同溫層,牽起企業、政府、社區各種資源伙伴的手,才能共創美好新世界。但挑戰的是,在牽手的同時,社會工作者也要保持我們的獨立性與倡議性,以免反而受制於政府的階層管理及資本主義的泥淖之中。     在這篇序文的最後,我想再次強調,社會工作的本質永遠是“progressive”激進的,我們致力於挑戰既有的不公平、不正義、與限制人類發展與解放的框架與元素。根據Merriam-Webster 辭典的解釋,“progressive”必須是有進展的,因此社會工作者必須時時保持敏銳與警覺,不能耽於每天重複性的工作流程中而原地踏步,只求每年的預算達標,計

畫核銷順利就好;就如演講人之一,亞洲社會企業研究所主席Marie Lisa M. Dacanay 所強調:「社會創新必須讓社會產生變革或轉型」,而這指涉的變革或轉型,是直指主流社會的,而不是只在社會工作者自己的單位或圈子之內。     再者,“progressive”必須是能運用或連結新觀念、新知識發現、及能掌握新契機的,社會工作者所對應的總是社會中弱勢、缺乏、不被看見的人群和他們的需求與夢想,如何能不斷學習,不斷挑戰自我,也挑戰我們的專業,俾利於更好的服務成效,以免永遠追在社會問題的後面氣喘噓噓地追趕,卻無法打破貧窮、歧視、創傷與孤獨的循環。正如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黃秉德教授所看見的,目前

社會創新的投入規模不足,以及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研究所侯勝宗教授所體驗到的社會在創新典範轉移過程中的動能不足,以及不同部門之間合作的困難,都挑戰著發展性社會工作現在與未來是否能真正成功翻轉主流社會結構性壓迫所產生的「弱勢人口」與「社會問題」。     正如大會主題演講嘉賓國際社會發展聯合會主席Manohar Pawar 所高聲呼籲的:「發展性社會工作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社會創新;當社會創新之風吹起時,請隨之而飛。」各位親愛的社會工作者與伙伴們,希望這本論文集能成為您飛翔時翅膀下的風!   楊培珊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 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Manohar Pawar 「發展性

社會工作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社會創新;當社會創新之風吹起時,請隨之而飛。」 Manohar Pawar(2019) 首先,我要感謝周鎮忠教授為我介紹,以及主持這場綜合座談會,我非常榮幸能在第三屆國際研討會「發展性社會工作研討會:與社會創新的對話」中為大家演講。我很高興能來到這裡,這是我第一次來台灣台北。當我踏出機場時,看到了手上拿著我的名牌的志工,我感覺自己好像沒有出國似的,這種有人打招呼和接待的感覺,我彷彿就像是回到家一樣,而且志工還陪伴我到飯店,確認我安全抵達了目的地,非常感謝你們的用心和熱情款待。帶著親切和尊重的態度接待客人已經深植在我們的文化當中,而這是我們應該學習且珍惜的價值。而在這樣的

實務操作中,其實也存在著創新的元素。 在我開始演講之前,我想先感謝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的成亮董事長,以及Ivy Chen、Emma Lee、Elieen Lu 女士,感謝你們的照顧,以及花費這麼多時間與我溝通,我想感謝他們的付出和努力。另外我還想感謝這裡的所有貴賓、國際執行委員會、地方政府、非政府組織和各個大專院校的與會來賓。雖然我無法記住所有人的名字,但我很感謝大家在今天這個早上來參加這個重要的研討會。

汐止交通建設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1.汐止交通狀況已令居民難以忍受,捷運民生汐止線開始規畫至今已逾15年。

➡️檢視鄰近臺北市的新北市各區,只剩汐止還沒有捷運,就連人口數較汐止少的區域都有捷運路線經過,難道汐止人是次等公民?

➡️與「民生汐止線」同期規劃之「萬大線」、「三鶯線」已在施工,較晚規劃的「環狀線」也經行政院核定。「民生汐止線」到底還要等多久?

對此,交通部黃玉霖次長承諾協調環保署縮減行政流程、加速環評審查作業,支持民生汐止線。

2. 2017年蔡總統宣示,基隆輕軌2020年通車至南港,依照原定規劃2019年6月將開始動工。然而,實際時程卻才剛完成可行性研究,進度嚴重遲延。

3. 國道一號汐止交流道增設匝道,以解決社后地區交通問題。由於新北市政府拖延怠惰,感謝交通部高公局及運輸研究所2016年協助規劃建議,但新北市政府遲至去年10月,才將可行性評估提交高公局審議,採用版本正是高公局建議版本。

然而,新北市政府動作緩慢,為避免時程一再遭地方政府拖延,我要求交通部主動協助新北市政府,盡速完成國道一號汐止交流道增設匝道。

⛔爭取改善汐止交通質詢及相關會議:

2019-1-18 拜會林佳龍部長談普悠瑪、汐止交通建設
https://reurl.cc/39LnX

2018-10-08 交通委員會質詢:請新部長兌現承諾 全力改善汐止交通
https://reurl.cc/Rm17n

2017-03-27 交通委員會質詢:交通賀陳部長允諾:環評通過後,支持民生汐止
https://goo.gl/Wyn2nQ

2017-03-16交通委員會質詢:民生汐止線目前進度 https://ivod.ly.gov.tw/Play/VOD/95674/300K

2017-02-22參加由行政院張景森政委主持之「前瞻基礎建設」會議中有關新北基建部分

2016-10-18院會總質詢行政院長林全、交通部長賀陳旦關於汐止交通問題改善之方案,院長及部長皆允諾全力支持 https://goo.gl/ikXMSA

2016-09-20召集交通部、北市府及新北市府第2次「汐止交通善跨政府平台」會議

2016-06-21召集交通部、北市府及新北市府第1次「汐止交通善跨政府平台」會議

2016-05-23交通委員會質詢:建請籌組「汐止交通改善跨政府平台」
https://goo.gl/b2iqMB

誰打造汐止─新都市政治經濟學分析

為了解決汐止交通建設的問題,作者胡朝進 這樣論述:

  本研究企圖從新都市政治經濟學觀點,以質性研究方式,主要包括:次級資料分析法、參與觀察法與深度訪談法探討「誰打造汐止」?透過國家干預的行政權力與市場需求的經濟消費兩大架構,進一步了解汐止發展中的政府職能、地方政治生態、產業政策與財團開發汐止等層面的互動關係,如何形塑或打造出今日的汐止都市發展。   從政府部門與地方發展關係,包括都市計畫、山坡地開發、基隆河整治、汐止市所會關係、地方建設與地方財源等問題,我們探討汐止都市發展與財團的互動關係。然而,由於沒有完善的都市計畫,國家機器、政黨、地方派系、企業財團、民眾利益與市場需求,均助長了今日災難的汐止市。

  最後,本研究提出七點「誰打造汐止」的研究結論:一、新都市政治經濟學中的都市經理論和權力菁英論可以提供汐止都市發展很好的分析架構。二、政商關係相互共生,共謀其利:政府與財團都是打造汐止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三、誰要打造汐止,先掌握適當的都市計畫。四、先天行政區域劃分,限制汐止發展。五、財團帶動汐止發展,但却也打造出失序的汐止都市空間。六、社會運動影響政府政策:財團會利用選舉時對候選人的支持以影響政策,而民眾則利用陳情或抗爭等手段來影響政府政策。七、購屋租屋的集體消費無法解決都市原住民的住宅問題。

公園遊戲力:22個精彩案例 × 一群幕後推手,與孩子一起翻轉全台兒童遊戲場

為了解決汐止交通建設的問題,作者王佳琪,李玉華,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 這樣論述:

會玩的孩子才能好好長大! 這是一場爭取兒童遊戲權的革命! 為了搶救孩子盡情奔跑、膝蓋磨破的權利, 特公盟帶你深入全台22座經典特色公園,分享背後有笑有淚的精采故事。   曾幾何時,我們公園裡只剩下塑膠罐頭滑梯、幼齡搖搖馬和醜醜的橡膠地墊。為了下一代的童年,一群媽媽們決定挺身而出,為孩子討回消失中的鞦韆、沙坑、攀爬架與遊戲的權利。   五年前,公園裡只有塑膠罐頭遊具,一萬個人分一座鞦韆,沙坑也是天方夜譚。   五年後,各式各樣的特色公園逐漸出現,孩子有足夠地方攀爬、旋轉,在自然鬆散的空間中,發揮創意,公園成為孩子放學奔跑、親子假日遊憩的場所,笑聲滿滿。   然而,推動這一波兒童

遊戲權浪潮的,是一群每天跟家裡在幼兒拚鬥的媽媽們,   為了下一個世代的童年,這群媽媽在2015年團結起來挺身而出,組成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   她們在育兒的同時,積極促進社區參與、兒童發聲,投入各種公聽會、說明會,挺身撐出孩子的遊戲空間。   短短五年間,這群相信「我們可以改變」的媽媽們,   在少子化、兒童不友善的擁擠都會區中,   讓街頭巷尾不再只有車聲,而是充滿孩童的歡笑,   讓父母面對好動須放電的孩子不再焦慮,   甚至讓各個年齡層的大人們都得以再次重溫童年。   因為相信唯有被好好善待的孩子,長大才會善待他人;   因為相信只有好好玩夠的孩子,才能好好長大;   《公園遊

戲力》一書中收錄了22個經典公園遊戲場與必玩設施,由改造公園的幕後推手現身說法,更點名不可不知的重要議題。關於兒童遊戲權、自由遊戲、共融遊戲場、挑戰與風險、公民參與等,還有兒童臨床心理師與兒童發展職能治療師,教你如何運用遊戲來幫助孩子身心健康。   今天就帶著孩子去公園玩吧!   從遊戲空間的設計中得到兒童發展的知識,   在自由遊玩的過程中學習環境共養的本質,   藉由每一次的參與培育孩子的公民素養   最重要的是——讓每一個孩子充滿歡樂的笑容。 本書特色   .22個經典公園遊戲場,介紹其特色與必玩設施。   .邀請當初出面爭取或參與設計過程的媽媽現身說法,道出汗和淚的經過。   .

介紹不可不知的重要議題,如兒童遊戲權、自由遊戲、共融遊戲場、挑戰與風險和公民參與等。   .邀請兒童臨床心理師或兒童職能治療師,教您如何運用遊戲來幫助孩子身心健康。   .列出全台各地特色遊戲場,邀你從北到南都一起玩透透。 名人推薦   王婉諭  立法委員   王閔生 台北巿議員   朱立倫 前新北市長   呂立  台大兒童醫院兒童友善醫療計畫召集人   林佩蓉 台北巿立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   林冠廷 Youtuber「台客劇場」導演   林蔚昀  作家,兒童權利推廣者   邱春瑜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助理教授   侯志仁  華盛頓大學地景建築系教授   唐鳯 就是那個唐鳯   

翁麗淑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理事   畢恆達 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許晉誌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理事長   許麗玉  台灣女建築家學會理事長   游適任 Plan b資深合夥人   黃瑽寧  馬偕兒童醫院醫師   鄭麗君  前文化部長   鄭婉琪 羽白群學計畫主持人   諶淑婷  文字工作者   蘇巧慧  立法委員   ▍「我始終相信「會玩才會學」!願每個孩子都能好好玩、認真玩、開心玩,平安健康地長大!」——王婉諭(立法委員)   ▍「遊戲是兒童基本人權,台灣共融遊戲場,讓所有人都能開心玩,創造生命精彩歡樂時刻。」——呂立(台大兒童醫院兒童友善醫療計畫召集人)   ▍「都說為

母則強,我要說這群特公盟媽媽們為母則會玩。且看她們在書中熱血展現玩心,整理出讓人嘆為觀止的玩法與去處,透過這本書激發所有人的遊戲力。」——邱春瑜(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助理教授)   ▍「台灣近年來最強大的小市民城市環境改造運動,案例、人物與帶給兒童歡樂的敎戰經驗在此一次捕擭!」——侯志仁(華盛頓大學地景建築系教授)   ▍「有形成其自己意見能力之兒童,有權就影響其本身之所有事物,自由表示其意見。」——唐鳯   ▍「公園遊戲場的改變帶動了許多親子關係與思考的轉變開展,過程中更看到一群母親充滿愛的智慧與力量,是台灣關於教養與兒童權利,以及參與改變公共議題女力展現的重要篇章!」——翁麗淑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理事)   ▍「為母則強,只為了讓小孩快樂的長大,兒童遊戲場從此邁入了新的境界。」——許晉誌(中華民國景觀學會理事長)   ▍「特公盟孩子王用力玩回公園遊戲場的兒童空間權,公園終於不一樣了。」——許麗玉(台灣女建築家學會理事長)   ▍「願我們在公園裡少聽到一些『不可以』,多聽到一些『你可以試試看』。」——諶淑婷(文字工作者)   ▍「孩子探索與挑戰的權力守護,正是這場『遊戲力革命』要表達的重心之一,我們不必急著去保護孩子不跌倒,而是應該維護他們有新鮮嘗試的機會。」——蘇巧慧(立法委員)

汐止地區坡地開發之研究-災難事件對山坡地住宅開發的衝擊

為了解決汐止交通建設的問題,作者趙翊瑾 這樣論述:

汐止地區早年的發展以茶葉及礦產為主,除了天然資源的豐足之外,基隆河的潮水更是使汐止成為水路交通中心的主要原因。在汐止的山坡地開發過程中,法制的變遷是主要的影響因素。受到了臺北都會區擴大的影響,汐止的人口逐年增加,所增加的部分大多是來自臺北的外溢效果。因此在臺北市的土地價格高漲,居住成本的提升之下,汐止市及其他的邊陲城市的山坡地開發壓力大增。不僅平地的都市計畫區利用已達飽和,原本未開發的山坡地亦是發展住宅利用的主要商品。 1997年林肯大郡事件,使得山坡地開發的政策受到了各界的關注,政府部門的山坡地開發政策無法有效的確保人民的生命財產的安全,因此為了有效的安撫民眾,政府部門

不僅為了這次的事件開始清查全國各地的老丙建,同時也對臺北縣的山坡地開發審查。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對災難事件對於汐止地區的山坡地開發的影響,利用內容分析法及政治系統論來觀察在一連串汐止地區的災難事件中,政治系統中各個分子所受的衝擊以及反應。 汐止山坡地開發的特色如下:議題的形成、設定上政治系統內的各參與者能力並不相等。土地開發案的資訊敏感度上,財團與民眾間有顯著差異。而在災難事件方面:當局的各部門間立場不同,對災難事件的態度亦有差異。民眾抗爭有助於當局考慮民眾立場。政府政策缺乏一貫性。在直接利害關係下,企業經營者反應較政府部門快。政治系統中被議題影響的民眾人

數多寡,對政府決策有相當的影響。全國統一性政策,有助於防止財團對一地區過度開發。民眾對議題的關心程度,與自身所受影響有關。財團與民眾對政府有不同的施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