汐止人口2023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國立臺灣大學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研究所 林裕彬所指導 張文豪的 以系統性保育規劃法評估氣候變遷對生態系服務的影響-以陳有蘭溪流域為例 (2017),提出汐止人口2023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氣候變遷、生態系服務、土地利用與覆蓋、區域空間相關量測指標、系統性保育規劃。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汐止人口2023,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以系統性保育規劃法評估氣候變遷對生態系服務的影響-以陳有蘭溪流域為例

為了解決汐止人口2023的問題,作者張文豪 這樣論述:

全球人口數與人類需求量不斷上升,因此需要砍伐森林成為人類居住地,導致土地利用覆蓋改變,過度使用石化燃料也造成氣候異常,這些變化使生態系的功能減少,因此,本研究目的為整合氣候變遷、土地利用與覆蓋、生態系服務,並評估台灣陳有蘭溪集水區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不同的保護區劃設政策對土地利用與生態系服務的影響,其中生態系服務包括:產水量、氮磷營養鹽留存、沉積物留存、碳儲存和棲地品質的變化,進而挑選出適合的保護區劃設方案,提供決策者作為參考依據。 本研究以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 (InVEST)模式,計算出1999

年各項生態系服務與棲地品質,並且利用區域空間相關指標Local Indicators of Spatial Association (LISA)找出生態系服務聚集的熱點,再以Zonation對熱點區域進行系統性保育規劃,並設置四種土地利用情境,情境一:玉山國家公園保護區;情境二:玉山國家公園保護區與陳有蘭溪流域前10%重要網格;情境三:玉山國家公園保護區與陳有蘭溪流域前20%重要網格;情境四:玉山國家公園保護區與陳有蘭溪流域前30%重要網格,以上述不同土地利用情境與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公佈之Fifth Assessme

nt Report (AR5)的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 (RCP)8.5與RCP2.6的5種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 (GCMs),置入Conversion of Land Use and its Effects at Small regional extent (CLUE-S)模式模擬2023年的土地利用分佈,再以InVEST進行2023年生態系服務與棲地品質的計算。以KAPPA值比較2023年與1999年的生態系服務與棲地品質的熱點結果,其表示使用系統性保育規劃後的熱點變化較小,可以有效使重要區域保持在相同區域

。若是以總量分析,可以發現情境二、三與四的氮、磷營養鹽留存與沉積物留存會優於情境一。情境二、三、四不管在哪種氣候變遷模式的模擬下都能有效保護生態系服務之熱點與提升生態系服務,而情境二所需之土地的又較其他方案少,因此效率最高,應該被優先選擇,本研究所提供的方法可以有效的評估氣候變遷、土地利用與覆蓋、生態系服務三者之關聯,提供決策者制定政策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