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大悲咒經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法鼓山大悲咒經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光明,林怡馨寫的 梵藏漢心經對照 和聖嚴法師的 心的經典:心經新釋(三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布克文化 和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所出版 。

法鼓佛教學院 佛教學系 陳英善所指導 釋性禪的 聖嚴法師的禪修教育理念──以觀音法門為主 (2013),提出法鼓山大悲咒經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心靈環保、人間淨土、觀音法門、耳根圓通、反聞聞自性。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法鼓山大悲咒經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梵藏漢心經對照

為了解決法鼓山大悲咒經文的問題,作者林光明,林怡馨 這樣論述:

★★★[附]印順導師註釋、英日漢譯及梵藏心經音檔★★★   心經 乃 智慧之鑰 開啟大智慧的路徑   ★梵、藏、漢、日、英14種《心經》經典版本一次囊括! ★印順導師《般若經講記》之《心經講記》注釋! ★重要佛學辭典逐字對照《心經》分析拆解! ★《心經》全文詳細逐句對照逐一注釋! ★梵藏文《心經》真人持誦學習音檔! ★梵文悉曇體《心經》全文收錄! ★梵文天城體《心經》全文收錄! ★藏文《心經》全文收錄!   《心經》的全名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它的來源有多種說法,對華人最耳熟能詳的, 肯定是玄奘至天竺,現今印度取經的傳說。   根據華人世界最著名的玄奘《心經》漢譯本作為《梵藏漢心經

對照》基礎的修訂底本,將《心經》逐句拆解對照詳細分析,一舉囊括梵文、藏文、漢文、日文、英文等14種《心經》經典版本,搭配唐宋盛行的梵文悉曇體與現代通行的梵文天城體以及藏文全文對照,同時承蒙 印順導師授權首肯,使用 印順導師於《般若經講記》的《心經講記》註釋。   解析梵文原意,般若為「解除苦痛的主要方法」,波羅蜜多為「度一切苦厄」,心,可以有多種的解釋,此處取「心要」、「精要」的意思;《心經》就是顯示這出苦主要方法的精要。藉由本書進一步協助大家理解《心經》內容,正確掌握經文的根本意義。   《心經》是流傳最廣的佛教經典之一, 僅僅兩百餘字卻道盡了般若經一切心要。   許多朋友們初讀《心經》時

無法理解真正意義的奧祕,或因於良善的教材難覓,或因未能理解梵文最初的原始含意而不解其意,最終將佛法的修習視為畏途,而裹足不前。   《梵藏漢心經對照》配合世界重量級佛學辭典《梵漢大辭典》、《摩威梵英辭典》與《阿題梵英辭典》中的解釋逐字拆解,並附梵文與藏文《心經》學習音檔,其中包括印度國際大學教授穆克紀博士(Prof. Dr. Biswadeb Mukherjee)念誦梵文《心經》、德澤仁波切唱頌藏文《心經》,以及林祺安老師念誦之藏文《心經》。對於初步入門梵藏文的朋友、乃至對梵藏語文都已有相當了解的讀者來說,都是極方便的參考學習工具。 【總序】   ☉重新再版   這次交由布克文化重新出版的佛

學系列叢書,每一本都是曾經一度在二手拍賣市場競得高價的絕版書籍。   在接獲無數讀者們的請託與詢問,筆者卻窘迫於財力不足與個人能力無法再將過往這些廣受同修朋友關注的佛學系列叢書再度付梓,所幸在這麼困頓的時候,布克文化總編輯賈俊國提出替絕版書籍重新再版的計畫。   透過小女怡馨的引薦,筆者得知布克文化的編輯群都是自己的讀者,他們在尋找筆者過往書籍卻總是有遍尋不著的問題,找到了也可能索價不菲難以負擔,這對於有心追求知識的朋友確實是一個困境。   我們以為,真正的學問不應該是昂貴或遙不可及的。在仔細閱覽過筆者的每一本著作,布克文化決定選擇原名《梵藏心經自學》作為重新再版的第一本書籍,書名《梵藏漢心經

對照》。從這本書以降,筆者每一本絕版的佛學系列書籍將再度問世,讓每一位企求世間答案的朋友們透過輕鬆自學的方式,從千古流傳的傳世經典領悟出屬於自己的智慧真諦。   ☉重新校對   從筆者第一本佛學研究書籍到現在,眨眼之間不知不覺已經經過了數十年光景。   為了將最好的作品呈現在各位讀者面前,在編撰的過程當中,筆者自然反覆校對、力求完美,但恐怕有時還是力有未逮,過往的成品可能依舊未臻完善。   在幾十年的反覆交錯校對之後,筆者再度結合布克文化的力量,以現代方法重新為這套佛學系列叢書再作精密的糾錯與校正,期許這一系列被大家從絕版書籍中再度迎接回來的佛學研究叢書,能夠以最嚴謹最講究的態度再度問世。  

☉重新製作   回頭再看所有在這幾十年間陸續問世的最初版本,即便筆者試圖以最大的努力與心力呈現最好的作品給各位同修前輩,重新再以現代方法的標準來看,筆者以為有些部分或許能夠以更加先進更加新穎的方式來呈現,結合表格、圖示與更多的對照比對,筆者相信在學習上能夠達到事半功倍又簡單易學的輕鬆效果。   在這些重新校對、編輯與製作的過程,難度不啻於重新撰寫一本書;為了將最好的成品再度呈現在大家眼前,我們深信,所有的艱難與辛苦,一定都是值得的。   ☉輕鬆上手   以過去研究撰寫佛學相關叢書的數十年經驗,筆者經常遇到同修朋友們反應經典的艱深與難解。   為了能夠讓所有期望一探佛學奧妙的朋友更深入其中的玄

機之意,筆者在重新編撰這套佛學系列叢書時,特別著重結構,並且採用因循漸近的方式,從基本背景、知識、觀念再逐漸帶入核心。   古往今來,曾經有許多不識字的同修以精誠所致的信仰戰勝了大家以為的門檻,現在,筆者藉由布克文化的協助再將既有的工具再度進化升級,簡易化全世界公認最困難語言的梵文,讓任何願意學習的朋友都能容易閱讀、輕鬆上手。   這系列曾經一度絕版的佛學系列叢書能夠有機會捲土重來,首先要感謝布克文化的每一位工作人員:他們如此珍惜看重筆者的作品,讓這些即將淹沒在歷史雲煙當中的佛學研究撥雲見日,重新以全新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   最重要的是感謝現在捧起這本書的你。   謝謝你們,讓佛學系列叢書再

度問世。   林光明  2018.12.22 【修訂二版自序】林光明2018.8.25   2004 年4 月,我出版了《梵藏心經自學》一書。當時是應佛學界的好友們,為印順導師舉辦祝壽活動而有該作,在該書的〈自序〉裡,我略敘個人與導師的因緣。此外,也說明該書在內容編排上引用導師的《般若經講記》的來龍去脈,因此該書全名為《梵藏心經自學──附:印順導師註釋.英日漢譯與梵藏CD》。   2008 年,《梵藏心經自學》已告售罄,時值印順導師圓寂三週年,在重新修訂並調整初版的部份內容後再版,藉以紀念印順導師。2017 年年底,《梵藏心經自學》修訂版又告售罄,不少讀者來電詢問,也有提供調整內容的意見:不

外乎希望增列梵文悉曇體。   對於讀者的熱心參與,我們倍感欣慰與振奮,也思考再版的可能性,甚至開始著手在修訂版上,再加入梵字悉曇體的內容,期待藉著此書和更多讀者廣結佛緣,也希望透過此書,讓眾多讀者從導師的註解中獲得法益。   由於咒語的範疇有限,我一直笑說我們是佛教界的弱勢團體。所幸,一直都有朋友同好、或者是熱心的讀者,在精神上撫慰鼓舞、金錢上賣力奧援,我們的編務才能持續至今,也藉此機會謝謝諸多人間菩薩。   此次《梵藏心經自學》的再版,基於成本與流通的考量,在2017 年年底,承蒙城邦集團布克文化出版社協助,在多次討論後,最後決定加上梵字「悉曇體」的《心經》內容。書本書這次的修訂二版,感謝佛

光大學蘇南望傑教授對第四章藏文心經逐句註釋內容的再次校訂。此外,感謝葉雲蘭小姐、以及布克文化出版社全體人員協助全書的內容。   最後願以此次的修訂再版,回向一切法界眾生,希望大家都能直探心的本源,讓生命自在豁達。

聖嚴法師的禪修教育理念──以觀音法門為主

為了解決法鼓山大悲咒經文的問題,作者釋性禪 這樣論述:

本論文的研究動機是探討聖嚴法師的禪修教育,以觀音法門的妙智、妙用來連貫其禪修教育體系,以心靈環保為主軸,展開淨化心念、心淨國土淨的實踐,於生活中推展法鼓山「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聖嚴法師生命中相應於觀音菩薩大慈悲的精神與因緣,教導人人從拜觀音、求觀音、學觀音,到做觀音,其願心如同觀音菩薩慈眼視眾生、大悲濟世、平等普施、悲智雙運,其所修的觀音法門為首鑰與所教導禪修教育體系是融通的。聖嚴法師的禪修教育方法修至身心統一後,再用觀、還、淨、默照、話頭等方法破除自我中心的執著和法執、無明、習氣,成就定慧一體的觀音法門。禪宗是頓悟發慧,自然任運「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禪修工夫、妙用,正所謂的

「以心轉境」、「心淨國土淨」。聖嚴法師為了因應現代社會大眾所需,提倡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大好年等運動,期許完成觀音道場的使命,即「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尚待大家共同努力!

心的經典:心經新釋(三版)

為了解決法鼓山大悲咒經文的問題,作者聖嚴法師 這樣論述:

★ 心的免疫力——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 由經文、禪解、實踐的角度,解讀《心經》260字的智慧精髓。 ★ 從煩惱疾苦的此岸,到達沒有煩惱、永遠快樂、自由自在的彼岸。   聖嚴法師講《心經》實在太吸引人了,聽眾特別多,連走道都坐滿了人,本書收錄聖嚴法師宣講《心經》的精彩內容。   對於忙碌的現代人而言,《心經》不但是最易學習、持誦的經典,更是一部最佳的佛學概論,可以掌握佛法根本義理,在生活中開顯出心的智慧,以智慧度苦厄,過充實而超越的人生!   《心經》禪解   貫通佛學思想與禪修觀念,提供許多禪修的觀念與方法,可應用於禪的修習。   《心經》講記   由《心經》開展出佛教的人類觀

、宇宙觀及三世因果觀……等,以此契入佛法的智慧,使我們對外在環境及人生價值,建構出更為寬廣的眼界。   《心經》實踐   緊扣現代人的生活,應用佛法提昇生命,行住坐臥皆安然自在。   ◆ 人類的生命是眾生之中最難得的果報 ◆   眾生可分有形的和無形的兩大類,在佛法中有六道眾生的分類法,人及畜生等動物是有形的,其餘四類均非肉眼所能觀察,所以是無形的。人在六道中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高的,但人類的身體是最可貴的。因為佛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在六道眾生中唯有人是能修行佛法的道器,即修道的工具。當我們還擁有人的身體時,要加以把握修行佛法;有朝一日變成為其他動物,或變成無形的眾生時,就難得有

機會修行佛法了。   我們法鼓山養了一隻狗,牠在我們做早晚課時一定參加,但是牠只能坐在大殿門外,不能進大殿來。有人講我們那隻狗懂佛法、有善根,我卻不這麼認為。那是因為我們大家都在大殿上,牠很孤單,所以就在大殿外等我們、陪我們。我們念〈大悲咒〉及《心經》,牠會念嗎?我相信牠不會,最多覺得喜歡,已是善根福報。所以,做了人以外的眾生是很可憐的。   《心經》說的道理全是人的問題,是為「人」而講的。佛法是對人說的,因此得先得到人的身體,才有機會聽到佛法,懂得佛法,並且充分地修行佛法。譬如《心經》中所說的五蘊、十二因緣、十八界,全都是「人」才有此條件;人以外的其他眾生不具備五蘊、十二因緣及十八界那麼

多的條件。   有些人認為做人很辛苦,不如一死百了,死了以後大概就沒事了。我說,死了不得了!因為死了以後,佛法未學,業報未了,是多麼地可憐!   ◆ 度一切苦厄 ◆   《心經》所講的三世十二因緣,就是以十二個階段,說明人類生命從過去世到現在世,再從現在世銜接到未來世的連續現象。人類的生命即如此再生再死地一再循環不已,此乃所謂人的生命的三世循環。   因此,佛教徒的人生觀,應該是珍惜生命、積極生活的菩薩行。《心經》的智慧即是教我們如何實踐積極的人生觀,而又能超越於自我為中心的自私自利。   簡單說,《心經》的內容是在說明人生的根源出自無明,生命的目的是為了成佛,生活的態度是要達到心無

罣礙。因為有無明的煩惱,故而生死不已。如果「無明盡」,那就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就是成佛。而欲成佛,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心無罣礙。   我們如果有了《心經》的智慧,便能像觀世音菩薩一樣,照見五蘊組成的身心皆空,當然也就能除一切苦難。這自然是真的,不是假的,沒有置疑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