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屏東辦事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法鼓山屏東辦事處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釋演正寫的 承先啟後的孤僧:東初法師佛教文化學行略探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中正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蔡榮婷所指導 謝智光的 謝潤德寺廟建築設計之人文脈絡研究 (2019),提出法鼓山屏東辦事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謝潤德、寺廟建築、臺灣佛教、宮廟信仰。

而第二篇論文南華大學 傳播學系 陳婷玉所指導 許譽騰的 非營利組織媒體露出形式與捐款行為之關聯性分析-一個捐款人導向的觀點 (2016),提出因為有 非營利組織、閱聽人、捐款、華山基金會、獨居老人、新聞、捐款人導向的重點而找出了 法鼓山屏東辦事處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法鼓山屏東辦事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承先啟後的孤僧:東初法師佛教文化學行略探

為了解決法鼓山屏東辦事處的問題,作者釋演正 這樣論述:

  東初法師(1908-1977),飽參實學,著作等身,重視傳統修持,極具時代意識,富有世界眼光的一代佛教思想史家。畢生在佛教制度、教育、文化、慈善等多重領域,均有過重大貢獻。法統根源,親炙師承靜禪、智光、太虛、虛雲、印光、弘一諸大師門下,僧眾後進,則包含茗山、性空、星雲、煮雲、聖嚴、聖開等多位當代佛教巨擘。本書稱之承先啟後,甚為確當!        他是以復興佛教為中心思想的實踐者,曾親身推動了禪宗體制改革,促使焦山叢林成為全中國青年僧伽學法、修行的示範園區。在臺灣所建立的一系列佛教文化事業,後來更直系延伸發展出,聞名全球的中華佛學研究所、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

法鼓山、慈光山等現代化僧團體制……。   本書全面考述了東初法師一生的思想事蹟,完整涵蓋其著作與相關文獻,嘗試發揚傳主在佛教文化的精神、行誼與歷史洞見(未來發展藍圖)。關心亞洲新世紀與佛教大動脈的讀者,透過內文,相信可以發見不少預示山林來路的啟蒙元素。

謝潤德寺廟建築設計之人文脈絡研究

為了解決法鼓山屏東辦事處的問題,作者謝智光 這樣論述: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臺灣本土佛教與宮廟信仰逐漸發展,對社會具有穩定的作用。日治時期至東京法政大學工業學校就讀建築科的臺灣客家人謝潤德(1918-1995),返臺後在中國石油公司嘉義溶劑廠服務、並考取建築師執照。謝潤德在因緣際會之下結識能元(1884-1964)、妙果(1884-1963)、廣欽(1892-1986)、懺雲(1915-2009)、智道(1927-2016)、會性(1928-2010)、星雲(1927- )、李炳南(1890-1986)、朱斐(1921-2015)等法師居士,開始參與佛教活動,其中最重要的是設計寺廟建築。本論文以謝潤德為觀察點,梳理其生平信仰及寺廟建築設計,結合書面

文獻與田野調查,探索謝潤德寺廟建築設計裡的人文脈絡。1960-1987年,謝潤德設計了36座寺廟,較著名的有高雄佛光山寺、苗栗淨覺院、南投蓮因寺、嘉義義德寺、臺中慎齋堂、苗栗玉清宮、苗栗靈洞宮等。綜觀謝潤德的寺廟建築設計,受到日本、中國、臺灣傳統建築的風格以及客家人質樸性格的影響,結合新舊建材、引進西式潮流到設計當中,致使這些寺廟融會了傳統建築與新時代的設計美學。本論文從彙整史料中觀察臺灣寺廟建築在戰後逐步演化的軌跡,見證了臺灣在宗教、經濟、建設、文化等層面的進步,也側面看出建築師與寺廟建築的緊密關係。對照謝潤德的個人生平與信仰,從事寺廟建築設計不但是一份事業,這份設計工作也滋養了謝潤德的精神

生命;謝潤德以建築師、佛教徒的雙重身分,亦展現了佛教居士的信仰與奉獻精神。本論文的研究體現寺廟建築設計在臺灣戰後佛教史上的重要性,對宗教史研究與記錄打開新的視野。

非營利組織媒體露出形式與捐款行為之關聯性分析-一個捐款人導向的觀點

為了解決法鼓山屏東辦事處的問題,作者許譽騰 這樣論述:

  非營利組織要能維持穩定營運,最重要的就是經費的來源。Drucker(1993)曾指出非營利組織不同於商業單位和政府組織之處,在於經費只能靠大部分善心人士及企業組織捐款。因此現階段若干非營利組織會透過各式媒體運用方式來爭取能見度與開拓捐款管道(鄭雅蓮,2015)。為了檢視非營利組織的媒體露出效果,本研究透過問卷調查來探討有關華山基金會服務的不同新聞報導對閱聽人的影響(如對華山基金會之評價、活動參與、捐款意願、實際行動),期待藉此研究提供非營利組織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設計、辦理能取得多數社會大眾認同的新聞露出,藉以產生更大的活動價值,促發對基金會有利的行動。國內相關研究及文獻中均少見到實際從

閱聽人(潛在捐款者)觀點去探討活動的新聞露出對捐款行為的影響(捐款人導向),然而反思閱聽人的意識對非營利組織來說卻是非常重要的(Williams,1997)。本研究發現:受測者對五個老人生活品質指標評估的重要程度不相同,依序為陪伴關懷、居住環境、吃飽穿暖、自我價值與行動能力。且受測者的老人生活品質指標重要性評估影響大部份閱聽人認同與捐款,即認為這些指標越重要,則越認同基金會。當受測者對新聞訊息的理解符合基金會期待的程度時,亦對閱聽人認同與捐款產生影響。另受測者自我經驗裡,受助經驗影響受測者對基金會之服務認同、評價與捐款意願,但與長者同住之經驗卻沒有。人口變項中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與職業階層亦部

分影響生活品質指標評估、訊息理解與閱聽人認同與捐款。最後,受測者對基金會之服務認同、評價、興趣影響捐款意願與實際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