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性戀雙性戀分別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泛性戀雙性戀分別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阿爾弗雷德.查爾斯.金賽寫的 金賽性學報告:男性性行為篇 和阿爾弗雷德.查爾斯.金賽的 金賽性學報告:女性性行為篇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同言同語 同志小辭典也說明:Gay吧:男同志酒吧。 雙性戀(Bisexual):愛戀與慾望的對象,可以是同性,也可以是異性。 Bi/雙: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海鴿 和海鴿所出版 。

國立清華大學 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 吳怡珍所指導 董翰翔的 男同志孝道信念、性態度與婚姻態度之相關研究 (2021),提出泛性戀雙性戀分別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孝道信念、性態度、婚姻態度、男同志。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性別教育研究所 蔡麗玲、胡郁盈所指導 卓芸萱的 「跨性別」主體之情慾與認同政治探究 (2020),提出因為有 跨性別、性慾特質、性別操演、性別化體現、親密關係、情慾實踐的重點而找出了 泛性戀雙性戀分別的解答。

最後網站雙性戀與泛性戀| G點電視 - 獨立媒體則補充:【G點電視綜合報導】究竟雙性戀(Bisexual)與泛性戀(Pansexual)有何分別?專欄作者Michael McLeish在澳洲性小眾青年組織Minus18的網站上撰文為讀者逐一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泛性戀雙性戀分別,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金賽性學報告:男性性行為篇

為了解決泛性戀雙性戀分別的問題,作者阿爾弗雷德.查爾斯.金賽 這樣論述:

  ★ 最經典最有價值的性教育讀本   ★ 性研究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   ★ 20世紀最成功最有影響力的性學書之一   ■每個人都需要性的科學知識   每個人面對性總有各種各樣的問題,諸如:如何評價婚姻中的性內容、如何對兒童和青少年進行性的引導、如何評價人們的婚前性行為、如何對他們進行性教育、如何對待那些與道德相衝突的性生活……想要科學地思考上述問題中的任何一個,首先需要瞭解人們的性行為實況,瞭解性行為與生物因素之間內在的關聯。本書則一一解答了這些困擾人們的問題和煩惱。   ■內容詳實,採樣數大,學術研究價值高   本報告搜集了近18,000個與人類性行為及性傾向有關的

訪談案例,其中男性約12,000人,女性約6,000人。本書有問卷受訪者直白坦言的大量第一手資料,這些資料觸及到男人和女人在性問題上各個領域的比較客觀真實的隱私情況,這是一般的研究工作所得不到的,它大大提高人們在認識人類的性乃至人類自身的眼界和水準,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   金賽教授為性學所做的貢獻,如哥倫布為地理學所做的貢獻一樣偉大。《金賽性學報告》的內容是如此寶貴,一個字也不容忽視和誤解。——《時代》雜誌   金賽教授以超脫的態度和精準的資料斬斷了桎梏,願他探尋真理的精神永不磨滅。——《紐約時報》  

泛性戀雙性戀分別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27歲的小風蓄一頭短髮,身型亦比大部分男士健碩,加上日常社交以男性打扮示人,有多少人會猜到「她」竟是女兒身?

小風中學時就讀女校,發現自己喜歡女生,又從同學間聽到,原來喜歡女孩子的人就是女同志,於是小風整個中學階段都以「Tom boy (TB)」的身份渡過。

不過,她漸漸發覺自己有別於一般的女同性戀者。

除了「發現自己都鍾意男仔」這個明顯的分別,其他TB會紮胸或遮掩胸部,她卻從一開始就想「點解唔將佢變成男人嘅胸部,可以露出嚟」。她覺得自己與同志的圈子有點格格不入。

在同志這「小圈子」中找不到共鳴,而在進入大學前,小風經一位女性朋友認識到「跨性別」的概念,開始重新定義自己是跨性別人士。但到了後來,她又發覺自己不像主流的跨性別人士般,想動變性手術,便再次為自己的性別感到困惑。

經歷多年的迷茫,在香港大學就讀比較文學系期間,她反覆鑽研跨性別的議題,希望為自己的性別和性傾向找到定義。最終,她認為自己是個「性別酷兒」(Genderqueer),亦稱「性別流動」,即是將自己的性別定義在「男性」和「女性」的二元結構之外,覺得自己「不是男又不是女」,但在某些情況又「可男可女」。

至於其性傾向則是「泛性戀」,即她對於任何性別(包括跨性別)的人,皆有可能產生愛慕之情,或被他/她們的身體吸引:「我鍾意一個人就係鍾意一個人,唔會因為佢係男定女先鍾意佢,或者因為佢係跨性別先鍾意佢。」

現職該系教學助理的小風指出,不少學術研究都顯示大部分人都是雙性戀,只是大眾為自己設下了性別想像的框框。

他又說,很多人對於雙性戀或泛性戀的人都有誤解,會覺得他們很「濫」或「乜嘢都得」,其實不然:「我哋都有喜好。我自己鍾意陽光啲嘅人。男仔我鍾意好大隻嘅,感覺要好強壯,女仔我鍾意佢性格獨立。」

話雖如此,但小風亦曾墮入「男女定型」的迷思。

事源於三年前,小風開始接觸健美運動,觀察到外國女性健美運動員比大部分男士健碩,是她心目中迷人的身型,於是開始加入這項運動的行列,後來更到海外參加形形式式的健美比賽。

但由於身份證上的限制,小風要以女性身份參與比賽,更要穿上性感的比堅尼。平時習慣以男裝打扮示人的她,也花了半年來跨越心理障礙:「因為我一開始覺得呢啲係好女性嘅嘢。我哋啲bikini仲要再少布啲,一嚟就著咁少布,我覺得係個幾大嘅挑戰。

「我漸漸覺得,原來我都內化咗一啲男女二元化嘅框框畀自己。」小風後來反思到,比堅尼只是普通的衣服,只要自己不為它加上女性化的標籤,穿上它來展示身型根本不用尷尬,現在反而覺得它很「順眼」,亦很享受選購比堅尼的過程。

雖然她自己能跨越一個個心理障礙,但在不少人眼中,小風是個「不男不女」的人,有時會有人惡言相向,但她笑言:「最多係話我『唔男唔女』,但我話『唔男唔女就啱喇』,因為我嘅身份狀態就係『唔男唔女』。我覺得唔係一句難聽嘅說話,反而我覺得好中point!」

作為性小眾中的小眾,小風看得很開,然而,她觀察到性小眾在香港受到很多不公平的對待,她希望社會能拋開男女二元化的局限和減少歧視,思考性別多元化的可能性,例如設立「性別承認法」制度,和建設「無性別」的更衣場所,讓性小眾的生活變得較舒適。

今集《港。故》,帶大家走進小風「不男不女」的世界。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請關注《港。故》fb:https://goo.gl/YJXtcw

男同志孝道信念、性態度與婚姻態度之相關研究

為了解決泛性戀雙性戀分別的問題,作者董翰翔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男同志孝道信念、性態度與婚姻態度之現況、相關性與預測情形,與不同背景變項的男同志孝道信念、性態度與婚姻態度之差異情形。為瞭解上述的研究動機,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臺灣性取向認同為男同志者為對象,共收集有效樣本943人,以「雙元孝道信念量表」、「性態度量表」及「婚姻態度量表」為研究工具,利用SPSS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相關分析、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處理,研究結果如下:一、 雙親婚姻狀況不同的男同志在孝道信念上具顯著差異。二、 對雙親的出櫃程度不同的男同志在婚姻態度上具顯著差異。三、 感情交往經驗不同的男同志在孝道信念和性態度上

具顯著差異。四、 感情狀態不同的男同志在孝道信念、性態度和婚姻態度上具顯著差異。五、 男同志之孝道信念和性態度具顯著負相關。六、 男同志之相互性孝道信念和婚姻態度具顯著正相關。七、 男同志之權威性孝道信念和婚姻態度具顯著負相關。八、 男同志之性態度和婚姻態度具顯著負相關。九、 相互性孝道信念、性交融性與對雙親完全出櫃-無出櫃對比組能正向預測男同志之婚姻態度;性寬容性與權威性孝道信念能負向預測男同志之婚姻態度。本研究基於上述研究結果,分別針對男同志、諮商與輔導工作者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金賽性學報告:女性性行為篇

為了解決泛性戀雙性戀分別的問題,作者阿爾弗雷德.查爾斯.金賽 這樣論述:

  ★ 最經典最有價值的性教育讀本   ★ 性研究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   ★ 20世紀最成功最有影響力的性學書之一   ■每個人都需要性的科學知識   每個人面對性總有各種各樣的問題,諸如:如何評價婚姻中的性內容、如何對兒童和青少年進行性的引導、如何評價人們的婚前性行為、如何對他們進行性教育、如何對待那些與道德相衝突的性生活……想要科學地思考上述問題中的任何一個,首先需要瞭解人們的性行為實況,瞭解性行為與生物因素之間內在的關聯。本書則一一解答了這些困擾人們的問題和煩惱。   ■內容詳實,採樣數大,學術研究價值高   本報告搜集了近18,000個與人類性行為及性傾向有關的訪談案例,其中男性約

12,000人,女性約6,000人。本書有問卷受訪者直白坦言的大量第一手資料,這些資料觸及到男人和女人在性問題上各個領域的比較客觀真實的隱私情況,這是一般的研究工作所得不到的,它大大提高人們在認識人類的性乃至人類自身的眼界和水準,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   金賽教授為性學所做的貢獻,如哥倫布為地理學所做的貢獻一樣偉大。《金賽性學報告》的內容是如此寶貴,一個字也不容忽視和誤解。——《時代》雜誌   金賽教授以超脫的態度和精準的資料斬斷了桎梏,願他探尋真理的精神永不磨滅。——《紐約時報》   作者簡介 阿爾弗雷德.查爾斯.金賽(Alfred Charles Kinsey,1894年-1

956年)   20世紀美國的生物學家、昆蟲學和動物學教授,以及人類性科學研究者。金賽針對於人類的性學研究為性學這一領域奠基,他因自身出版的《男性性行為》、《女性性行為》二書轟動一時——統稱為金賽報告,與金賽量表而知名。可以說,他的研究影響了美國,以至全世界的社會和文化價值。 譯者簡介 葉盈如   大學英文系畢業,熱愛閱讀,多年來對於外國文學、歷史均有深入的研究,曾參與翻譯許多國外著名的經典名著,現為專職譯者,翻譯作品類型廣泛。   譯者序 第一章:調查概述 第二章:前青春期的性發育 第三章:自我刺激 第四章:性夢 第五章:婚前的親暱愛撫 第六章:婚前的性交合 第

七章:婚內性交合 第八章:婚外性交合 第九章:同性之間的性反應和性接觸 第十章:和動物的性接觸 第十一章:性反應和性高潮的器官 第十二章:性反應和性高潮的生理機制 第十三章:性反應中的心理因素   譯者序   1948年——   杜魯門絕地大翻盤,成功連任美國總統;   史達林封鎖柏林,釀成「第一次柏林危機」;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喜獲麟兒,這就是後來的查爾斯王子;   聖雄甘地去世,此時距離印度獲得獨立還不到六個月……   不過,這一切都比不上同年出版的一份報告影響深遠——一位來自印第安納大學的教授發表一篇驚人的報告,題為《男性性行為》。後來,這篇報告和它的姐妹篇《女性性行為》

一起,被稱作《金賽性學報告》。   這位教授的名字是——阿爾弗雷德‧金賽!   1948年,「性革命之父」「美國的佛洛伊德」金賽博士首先出版《男性性行為》,一夜之間成為美國最知名的人士。   1953年又出版《女性性行為》,書中金賽分析人們的社會化過程以及人們所處的不同社會階層環境對於人們的性行為方式、性高潮頻率等性現象的重要作用。使大眾明瞭:約6000位受訪者中,有一半在她們結婚時已經不是處女,而25%的女性承認自己有婚外性行為。   這兩本書一出版就成為當時的超級暢銷書,一時之間洛陽紙貴、家喻戶曉,其影響直至如今。   金賽對於性學的研究是開創性的、先鋒的、拓寬式的。他的研究報告

開創了現代性學研究的先河,為後來的相關研究和人們的思維觀念打開了新的通道。金賽教授還開創性地定義了多樣「深入訪談」的新標準!受訪者包括大學生、囚犯、白領、工人、家庭主婦、部長、妓女和精神病人等,他們每個人都分別在長達兩小時的面談中回答350至500個問題,這些問題涉及他們的性偏好和性經驗。   他的研究結果不止推展了同性戀和雙性戀課題的討論和進一步探索,也同時催化60~70年代的性解放運動,並且對後來的婦女解放女權、性教育和墮胎課題的論爭產生很大的影響。   至此,我們或者能稍微體會到迪金森的心情,這位在1933年出版《人類性解剖學》的性學先師,在聽到《男性性行為》在美國出版後,激動得淚流

滿面地說:「終於來了,終於來了,這正是我一生夢寐以求的啊!」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性觀念雖然越來越開放,但是人們卻發現自己很難找到正確性教育的途徑和方法。有關性的種種問題,經常會出現在電視及廣播節目中,網路上更有數不清的探討「健康的性」的專欄。即使如此,大部分的資訊仍然十分膚淺,多半只著重在感官方面,或仰賴準確度可疑的資料,甚至受限於一兩個人的意見或經驗。   《金賽性學報告》有問卷受訪者直白坦言的大量第一手資料,這些資料觸及到男人和女人在性問題上各個領域的比較客觀真實的隱私情況,這是一般的研究工作所得不到的,它大大提高人們在認識人類的性乃至人類自身的眼界和水準,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

。   因此在今天,本書仍然是最重要、最有價值的性教育讀本之一,因為每個人都需要性的科學知識來認識和對待各種各樣的問題,諸如:如何評價婚姻中的性內容、如何對兒童和青少年進行性的引導、如何評價人們的婚前性行為、如何對他們進行性教育、如何對待那些與道德相衝突的性生活……想要科學地思考上述問題中的任何一個,首先需要瞭解人們的性行為實況,瞭解性行為與生物因素之間內在的關聯,本書則一一解答了這些問題。對於這些困擾人們的問題和煩惱,《金賽性學報告》不僅可以提供參考,而且還是一位相當權威的老師。   第一章調查概述我們首次進行人類性行為的研究是在15年前,當時我們在印第安納大學工作。我們研究的

重點是探索真相,以便揭示人類性行為的實際情況,來尋找影響人類性行為的因素,探索性經歷如何影響人們的生活,以及它們的社會意義。接下來,我們把整個工作的第二個階段的研究概括成為您面前的這本書——我們第一階段研究的概括是《男性性行為》。這本書研究了5940名白人女性,而《男性性行為》則以5300名白人男性為研究對象。金賽性學研究所的16位研究員經過15年的調查研究寫成這兩本書,他們之中有生物學家、臨床心理學家、人類學家、法學家、統計學家、語言學家。在研究過程中,我們還和其他專業的學者有過合作,包括生物學、生理學、心理學、醫學、精神病學、動物行為學、神經生理學、統計學、社會科學、罪犯教育學、婚姻諮詢、

文學、美術等等。從1938年7月開始,我們對男性和女性同時進行調查研究,因此我們可以比較研究兩性在性行為方面的不同。除了那5940名白人女性,我們還調查了屬於特殊群體的1849名女性,本書中沒有對這部分群體進行分析。雖然我們一直使用「人類」這個詞,但我們研究的只是人類這個物種的情況。調查的歷史背景1938年7月,金賽博士擔任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的生物學教授一職。他的學生經常向他提問關於性的問題,為了給出科學的答案,金賽教授求助於醫學、生理學、精神病學、社會學等學科。但是他發現,相對於人類機體的任何一種功能,對人類性行為的研究知識實在是少得可憐。由於性問題的研究總是受到各種各樣的限制,科學家們猶疑不

決,不敢探索這個領域。普通人瞭解性的管道很少,他們從自己的個人經歷中去瞭解性,或者從有限的同伴或醫學手冊中瞭解。即使是臨床醫生,他們對人類性行為的瞭解也主要是根據自己的臨床經驗,並且他們也不知道,他們的病人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了全體人類。靄理士和佛洛伊德是歐洲的性學先驅,但是他們的經典著作,對於那些沒有性障礙的常人並沒有什麼教益。

「跨性別」主體之情慾與認同政治探究

為了解決泛性戀雙性戀分別的問題,作者卓芸萱 這樣論述:

為探討跨性別主體的性慾特質與認同政治間的結構交織性,本研究藉由Goffman(1959)的自我呈現理論(self-presentation theory)、Scott(1990)的隱藏腳本(hidden transcript)/公共腳本(public transcript)為分析基礎,概念化主體的性與親密敘事如何影響認同身分於社會形構的過程、身分範疇之於跨性別主體的意義,藉此分析跨性別身分如何達到Butler(1999)所述的文化可理解性(cultural intelligibility),消解雌雄同體的情慾污名。本研究透過半結構訪談23位年齡在22至44歲之間具有跨性別認同的研究參與者,申

論跨性別主體如何在性別認同-身體打造-性與情慾之間面對其性別身分的動態形塑;也借鑑West與Zimmerman(1987)提出的「做性別」(doing gender)、Deutsch(2007)的「做出不同於性別常規的性別」(undoing gender)理論概念,探討「passing」對於不同主體在跨越性別時的意涵。研究結果顯示:不同的跨性別主體會根據接觸到的情慾文化,摸索出自我希望成為什麼樣被慾望的性別身分,分別進行三種做(跨)性別的認同實踐路徑:doing passing/redoing passing/undoing passing,並在其中交互運用體現與操演的概念進行性別身分的印象管

理,鬆動主流社會文化的公共性腳本對於生理性別(sex)-社會性別(gender)-慾望(desire)間的強制連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