澂注音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另外網站文字筆劃注音速查表也說明:ㄔㄥˊ 誠14 程12 澂16 澄16 橙16 棖12 晟11 承8 成7 宬10 埕10 城10 呈7 乘10 丞6 珵12 荿13 浧11 12 騬20 郕13 酲14 懲19 撜16 ㄔㄥˇ 逞14 裎13 騁17 ㄔㄥˋ 秤10

佛光大學 佛教學系 萬金川所指導 鄧葶愉的 《法句譬喻經》版本源流研究 (2021),提出澂注音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法句譬喻經》、藏經版本、校勘、異文、類型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中國文學系 李淑萍所指導 莊斐喬的 陸德明〈爾雅音義〉名物諸篇異文類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爾雅音義〉、名物、異文、字詞類型的重點而找出了 澂注音的解答。

最後網站澂- 教育百科| 教育雲線上字典則補充: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ㄔㄥˊ. 漢語拼音:. chéng. 解釋:. [動] 澄清。同「澄」。《後漢書.卷七九.儒林傳.贊曰》:「千載不作,淵源誰澂?」 澄清。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澂注音,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法句譬喻經》版本源流研究

為了解決澂注音的問題,作者鄧葶愉 這樣論述:

  大藏經為佛教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在涉及佛教相關研究之際,很難不利用它為基礎材料來進行研討;然而,綜觀現今佛教教理與思想,乃至語言學等相關研究,研究者往往急於檢索佛典裡的相關段落和用例,探討其中所含藏的義理,並往往捨紙本而採電子文本,而對版本、異文問題絲毫不加關注,其中或有注意到了版本問題,但卻過分依賴《大正藏》所出校記,而未實際覆核其參校本。如此操作,仍然有相當的危險。並且,尤為重要的是,藏經的傳承,隨著傳抄、重刊會派生出一定類型的異文,而此類異文往往可以反映出諸版藏經之間的傳承關係,故為考察版本系統的有利佐證。  因此,本文以《法句譬喻經》為例,主要研究範疇為該一經本的異文問題,而

這項問題對了解藏經的版本源流實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但令人遺憾的,它卻始終沒有受到學界應有而適當的關注。因此,本文嘗試藉由對勘寫本及刻本諸藏所收錄之相應內容,分別從版片的出格現象、詞句方面異文,以及異體字和書寫風格等方面,考察各版藏經間可能存在的聯繫與諸藏的版本價值,並隨文將《大正藏》版本問題加以指出。全文大抵分為二部分:  其一,整理《法句譬喻經》的相關敘錄,針對本文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法句譬喻經》,進行版本源流的梳理,藉由拾掇經錄、解題書、類書、音義書等的記載,對比現存版本狀況,探究各處記載內容之差異。同時,透過將解題書中的彙編與現今學界的研究進行對照,討論漢譯四種「法句經」的關係。  其

二,以版本比對的方式,分別就各藏所收《法句譬喻經》之「段落方面異文」、「詞句方面異文」、「異體字及書寫風格」為中心進行類型分析,並探討形成異文的可能原因,進而推敲各藏版本間的傳承關係 。  綜合文中對諸藏所進行的異文分析與歸納,總結各藏異文所顯現的規律,希望由此見出刻本藏經的系統性和獨特性。同時,嘗試判別各藏與《開寶藏》的承襲關係,而有助於反思現今學界對於藏經分系的主要論點。其中通過段落及異體字基本可印證過往學者提出的中原、南方藏經分系無誤。不過,藉由詞句方面異文的考察,可清楚發現各版藏經間的關係並非單純如此。再者,透過寫本與刻本的比對,可知寫本在轉換至刻本時,大體都經由了一定的規範化與文字整

頓,故而若欲瞭解藏經較為早期的風貌,我們有必要對寫本的價值更為重視。

陸德明〈爾雅音義〉名物諸篇異文類型研究

為了解決澂注音的問題,作者莊斐喬 這樣論述:

本論文旨在從陸德明《經典釋文‧爾雅音義》的異文探討《爾雅》名物諸篇的字詞類型。全文共分五章。首章緒論,分為1.研究動機,2.研究範圍、內容與相關學科,3.文獻檢討,4.研究方法與步驟四節,用以奠定研究的基礎,導引研究的進行。第二、三章為論文的主體,第二章分二節,探討〈爾雅音義〉名物諸篇因字形異同所產生的異體字和古今字。第三章分三節,探討〈爾雅音義〉名物諸篇因音義流轉所產生的聯綿詞、叚借字、同源詞。各節均先回顧重要文獻,再參考文獻進行理論統整,最後根據統整的理論,採擷〈爾雅音義〉異文具有代表性的實例,分門別類加以分析、討論、驗證,以期讀者對此五種字詞類型都能有具體而清晰的認識。第四章分兩節,首

節分十項,將五種字詞類型逐一進行比較,既明其異,更析其異,盡可能釐清各種字詞類型的關係,以免混淆或誤用。次節期望本論文的研究成果可以實際加以應用,包含類推其他古書的字詞類型、研究語言文字學、探討文獻學、編輯工具書。第五章結論,分兩節。首節論研究結果對〈爾雅音義〉字詞類型體系的建立、理論的探索、異同的比較,乃至《爾雅》詞彙專書的撰寫都有助益。次節平議歷來學界的研究有界說分歧、術語不一、分類參差等問題亟需克服,以便繼續深入研究,並根據研究經驗、展望研究者在短、中、長程方面可以繼續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