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民收容所查詢新竹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 政治研究所 彭錦珍所指導 林坤松的 國軍災害防救工作之研究—以軍民互動為例 (2015),提出災民收容所查詢新竹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國軍、軍隊救災、軍民互動、危機、危機管理、預置兵力、連絡官、官兵權益。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土木與防災研究所 施邦築所指導 林孝俞的 大規模地震災害緊急運送之規劃-以大臺北地區為例 (2013),提出因為有 大規模地震、緊急運送規劃的重點而找出了 災民收容所查詢新竹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災民收容所查詢新竹,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國軍災害防救工作之研究—以軍民互動為例

為了解決災民收容所查詢新竹的問題,作者林坤松 這樣論述:

自從88風災後,救災已成為國軍年度重要任務之一,每當國內發生重大災害時,總是可以看見國軍在短時間內立即投入救災活動。在國軍從事救災的同時,也產生軍民之間的互動,例如:軍隊與中央政府、軍隊與地方政府以及軍隊與民眾等,在互動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如何解決,即是本研究主要的研究重點。 本研究係採取文獻分析法及歸納法,以官方資料、相關文獻等做為主要研究對象,並運用危機管理三階段做為研究途徑,將軍隊救災區分為災害預防時期軍民之互動、災害應變時期軍民之互動以及災害復原時期軍民之互動等三個部分,藉由時序先後,分別探討各時期軍民互動的問題,試圖從實際救災案例檢討法規面及執行面的

問題。 本研究依災害時序前後,首先是災害預防時期軍民之互動,計有:軍隊預置兵力的互動問題、軍隊連絡官派遣的互動問題以及軍隊執行預防性撤離的互動問題等,進而提出預置兵力應加強資訊整合、增加連絡官編制以及新增預防性撤離法源等做法;其次是災害應變時期軍民之互動,計有:軍隊救災權限問題以及軍隊救災收容問題等,提出在《災防法》中增修軍隊救災權限條文以及軍隊宜提供小寢室營舍供災民使用等做法;再者是災害復原時期軍民之互動,計有:運用常備部隊執行災後復原問題、軍隊救災費用問題以及軍隊救災官兵權益問題等,提出由後備部隊接替常備部隊、行政院編列救災專款以及國防部應為救災官兵加保團體意外險等做法;最後則是依據

前述章節內容,分別提出國軍救災時軍民互動問題之建議。

大規模地震災害緊急運送之規劃-以大臺北地區為例

為了解決災民收容所查詢新竹的問題,作者林孝俞 這樣論述:

  大台北地區為我國最大的都會區,在臺北市、新北市二個行政區即近六百六十萬人口數,屬高人口密集地,並擁有完善交通路網系統。據經濟部地調所2010年版活動斷層圖調查,此地區內擁有一條山腳斷層,位於大臺北地區的關渡至新莊,台北盆地和林口台地間,為臺北盆地之西緣,長約11公里,北北東-南南西走向延伸至東北外海,屬第二類活動斷層,其致災之潛在威脅實不可輕忽。如大台北地區未來面臨此山腳斷層錯動所引致大規模地震,導致整個道路交通系統部份損毀,引起疏散指揮之混亂現象,無法確實發揮救援、疏散的機能。  本研究以山腳斷層錯動所導致之大規模地震,利用臺灣地震損失評估系統(TELES)進行震災境況模擬,參考過去相

關案例之專家學者的建議,將模擬地震的芮氏規模訂為6.9,震央位於經度121.589度、緯度25.139度,斷層破裂長度、寬度分別為56公里、20公里,震源深度取8公里,斷層傾角平均為50度。因此,本研究將以下重要課題,研擬因應對策模擬此震災境況,評估包括:(1)道路橋梁損毀之緊急應變及復原; (2)大眾運輸道路損毀之應變作為;(3)防救災道路規劃;(4)災區廢棄物之清運。綜合上述模擬課題,建立一套救災公路系統,使其於災前有效整合各單位之搶救災資源,並於災害發生時協助產生緊急搶救的應變措施,規劃替代道路,維持災後之交通運輸機能,使災後的復原重建工作能順利推展,期使災損與衝擊降至最低,將為現階段防

救災工作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