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上正等正覺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無上正等正覺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釋法源寫的 步步成佛:華嚴入門與十地修行 和黃健原,柿子文化的 覺悟者的一生:娑婆、度化、妙法、涅槃典藏佛陀合輯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 和柿子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張火慶所指導 張彥琴的 從八識論正法平議六識論之缺失 (2017),提出無上正等正覺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如來藏、阿賴耶識、意識、五蘊、中觀、雙身法。

而第二篇論文法鼓文理學院 佛教學系 蔡耀明所指導 張蓓娟(釋宏滿)的 般若經典的真如之學說 (2016),提出因為有 緣起、空性、真如、般若波羅蜜多、一切智智的重點而找出了 無上正等正覺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無上正等正覺,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步步成佛:華嚴入門與十地修行

為了解決無上正等正覺的問題,作者釋法源 這樣論述:

  ★華嚴經的十地修行秘密   從量子科學來看,無論是凡夫或聖賢,都是由同樣的量子所組成,只要我們能像聖賢一樣,斷除煩惱惑業,讓身心處於「量子穩態」,就可以成就佛道,達到清淨平等、涅槃解脫的狀態。每個量子都可以發揮出巨大的能量,以及超越時空的能力。   《華嚴經》是佛陀成道後,所講的第一部經典。其實,佛陀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後,原本決意要直接入涅槃,並不準備向世人說出他證悟到的妙法。為什麼佛陀不願意說出他的成佛妙法呢?因為成佛妙法的義理很深,非凡人所能理解,甚至還可能遭到誤解,所以不如不說。   佛陀思考了四十九天,有一次看到了蓮花池中,有的蓮花已長出水面,有的花莖還沉浸水底……,各式各

樣的不同生長情況,讓佛陀聯想到眾生的聞法根器也是如此,不能因為有些人不能接受佛法,就忽視了可以接受者,而且無法接受者也是需要加以引導的。因此,佛陀才接受梵天的請法,宣說了《華嚴經》。   《華嚴經》的「華」字,是「花」的古字,表示修行成佛像花一樣地清淨莊嚴。《華嚴經》展現出莊嚴而不可思議的成佛境界,乍看讓人覺得成佛是遙不可及的事;然而,佛陀在經中揭露了一個重要的祕密——「奇哉!奇哉!此諸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也就是說,一切眾生都有像諸佛如來一樣的佛性、覺性,只是被妄想執著所蒙蔽了。所以我們要有信心,只需放下煩惱執著,人人都能成佛。   從理論上來說,眾生皆有佛性,所以成佛應該非難事,為何

仍有那麼多眾生在生死流轉不能成道?主要是因為大家還不明瞭斷除妄想執著的修行方法。在《華嚴經》的〈十地品〉中,就提供了詳細的修行次第與學習系統。本書將深入淺出地介紹十個菩薩位階的修練心要(六相圓融)及方法步驟(十波羅蜜),若能掌握重點並練習純熟,成佛將不再遙不可及了。   另外,本書引用現代科學及天文物理的最新發現,如「量子物理」、「全息理論」、「循環宇宙論」等,來對照解釋華嚴法界的不可思議境界,幫助大家更具相地體會諸佛如來的現觀證量。我們既然有機緣得聞《華嚴經》這部成佛寶典,就應把握難得人身、學習難逢佛法,努力修行以度此身!  

無上正等正覺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朋友們吉祥如意!為了今天如此殊勝的觀音成道日,我特別清唱了一段大悲咒跟大家分享並一同共修🙏
為什麼選擇大悲咒呢?
因為大悲咒是彰顯觀世音菩薩大慈悲心、無上菩提心、以及濟世渡人、開悟無上正等正覺的重要口訣!
句句大願~願願著力~
當時觀世音菩薩始住初地,
一聞此咒,立超第八地!
乃發誓言:「若我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這也是「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名稱的由來。
所以凡能真誠誦唸,
則必會產生感應,
得到諸多法益!

大悲咒同時也具有「息災」之功效,
是十分殊勝的咒言,
能夠安定人心、安定社會、安定環境,
累積無限廣大的祝福願力~
讓我們透過這短短的時間一同共修,
為世界祈福🙏功德無量!
歡迎大家跟著我一起念,
一起迴向給世間有情眾生🙏
祈願疫情還未控制的國家早日安寧,
祈願疫情得已控制的地區早日平息,
祈願天災人禍能夠降低傷害,
祈願人人皆能活在當下、安住現況,
一切圓滿所願,健康自在!
~雨揚合十

🙏《大悲咒》
南無 喝囉怛那 哆囉夜耶‧南無 阿唎耶‧
婆盧羯帝 爍缽囉耶‧
菩提薩埵婆耶‧
摩訶薩埵婆耶‧摩訶迦盧尼迦耶‧唵‧薩皤囉罰曳‧數怛那怛寫‧
南無悉吉栗埵 伊蒙阿唎耶‧
婆盧吉帝 室佛囉楞馱婆‧南無 那囉謹墀‧醯唎摩訶皤哆沙咩‧薩婆阿他 豆輸朋‧阿逝孕‧

薩婆薩哆 那摩婆薩哆 那摩婆伽‧摩罰特豆‧怛姪他‧唵 阿婆盧醯‧盧迦帝‧迦羅帝‧
夷醯唎‧摩訶菩提薩埵‧
薩婆薩婆‧摩囉摩囉‧摩醯摩醯 唎馱孕‧俱盧俱盧 羯蒙‧度盧度盧 罰闍耶帝‧
摩訶罰闍耶帝‧陀囉陀囉‧地唎尼‧室佛囉耶‧遮囉遮囉‧麼麼 罰摩囉‧穆帝隸‧

伊醯伊醯‧室那室那‧阿囉參 佛囉舍利‧罰沙罰參‧佛囉舍耶‧
呼盧呼盧摩囉‧呼盧呼盧醯利‧娑囉娑囉‧悉唎悉唎‧蘇嚧蘇嚧‧菩提夜 菩提夜‧
菩馱夜 菩馱夜‧彌帝唎夜‧那囉謹墀‧地利瑟尼那‧
波夜摩那‧娑婆訶‧悉陀夜‧娑婆訶‧
摩訶悉陀夜‧娑婆訶‧悉陀喻藝‧室皤囉夜‧娑婆訶‧
那囉謹墀‧娑婆訶‧摩囉那囉‧娑婆訶‧
悉囉僧 阿穆佉耶‧娑婆訶‧娑婆摩訶 阿悉陀夜‧娑婆訶‧者吉囉 阿悉陀夜‧娑婆訶‧
波陀摩 羯悉陀夜‧娑婆訶‧那囉謹墀 皤伽囉耶‧娑婆訶‧摩婆利 勝羯囉夜‧娑婆訶‧

南無喝囉怛那 哆囉夜耶‧南無阿利耶‧
婆羅吉帝‧爍皤囉夜‧娑婆訶‧
唵 悉殿都‧漫多囉‧跋陀耶‧娑婆訶‧

🙏獻妙樂回向文:
我以海潮音,讚佛功德海,
願妙讚歌雲,飄臨彼等前。
別此亦獻供,悅耳美歌樂,
願息有情苦,樂雲常住留。
願我所修諸功德,
回向眾生得解脫,
永離四苦三毒害,
智慧如海證圓覺。
南無阿彌陀佛!

#佛曲 #請訂閱 #開啟小鈴鐺
-----------------------------------------------------------------------------------------------------------
❤ 網友最愛單元馬上看 ❤
❤【每週生肖運勢】https://pse.is/3e4zvn
❤【3分鐘!招財X開運秘法】https://pse.is/3ce2cv
❤【佛曲線上聽】https://pse.is/3ewk53
❤【超易學!健康快料理】 https://pse.is/39cqc3

-----------------------------------------------------------------------------------------------------------
▷ 訂閱 Youtube 頻道得好運 ➤ https://pse.is/KJKE8
+ LINE 好友: https://goo.gl/MQTRvh (官方帳號 ID:@yohofans )
+ FB粉絲團:https://pse.is/yohofate

▷ Make sure you subscribe to my channel and hit the notification bell, so you don’t miss any of my new videos → https://pse.is/KJKE8

從八識論正法平議六識論之缺失

為了解決無上正等正覺的問題,作者張彥琴 這樣論述:

佛教顯示宇宙真理──八識論。本文將以當代平實導師舉出:佛法為八識論、阿羅漢不是佛、大乘佛法是釋尊親口宣說、實證方法是研究佛法的必要性、佛法沒有創見等見地對比歷代、當代六識論祖師、僧侶、學者等人提出的:六識論、阿羅漢是佛、大乘非佛說、意識思維作佛學研究提出創見,等觀點作比較研究,以聖教量、現量、比量論證八識論是佛教正法;若以六識論研究佛法或作佛學研究,墮於常見、斷見中,使修行者永遠唐捐其功,也容易誤會自己證得果位,犯下大妄語業。本文依循唐朝玄奘菩薩將釋尊宣講佛教法義判為五時三教,順序從第一時華嚴時釋尊講《華嚴經》、第二時第一教阿含時釋尊講《阿含經》、第三時第二教般若時釋尊說《大乘般若經》、第四

時第三教種智時釋尊說《如來藏唯識教經典》、第五時法華時釋尊演說《妙法蓮華經》顯示華嚴法界真實而三教圓滿。引用聖教量,以釋尊五時說法的經典為基礎,闡明釋尊所開演法義不離八識論,本文研究方法,以當代弘揚佛教「八識論」最具代表性與影響力的平實導師論著與「藏傳佛教」、「六識論」歷代祖師等人的論著作比較研究,發掘「八識論」、「六識論」的特質、相異處,探討何以八識論是佛教正法?為何以六識論研究佛法,必有缺失?諸佛如來是無上正等正覺,前佛後佛所說的法完全相同,所以佛佛道同;法所證也是究竟的,任何人所說的法不能超過佛所說。本文以分析法從釋尊講說的經典與菩薩釋經的論典證成研究佛法沒有創見的理由。

覺悟者的一生:娑婆、度化、妙法、涅槃典藏佛陀合輯

為了解決無上正等正覺的問題,作者黃健原,柿子文化 這樣論述:

覺悟者的一生 跨越歷史長河300多年 歷清乾隆至嘉慶共15年的摹刻, 流佈最廣的佛傳圖文史詩!   ★乘象入胎、仙人占相、夜半踰城、六年苦行、魔女炫媚、成等正覺……看如來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歷程。   ★觀菩提樹、龍宮入定、妙轉法輪、說華嚴經、布金買地、降伏六師……看佛陀教化有情世間。   ★醜女改容、火中取子、金剛請食、小兒施土、淨土緣起、燃燈不滅……看如來開啟眾妙之門的智慧。   ★請佛入滅、金剛哀戀、金棺自舉、法華妙典、聖火自焚、均分舍利……佛以自身涅槃,讓世人知道一切諸行無常之理。   ★源於唐朝,流傳千百年佛陀傳記中的經典之作。   ★清乾隆時,歷時15年精緻摹刻版刷,傳佈最廣的

佛教圖畫書籍。   ※流傳千百年,漢傳佛教的佛傳代表作品   〈釋迦如來應化事蹟〉全系列共四卷《娑婆》、《度化》、《妙法》、《涅槃》,計二百零八則故事,詳細記載了佛陀釋迦如來的生平故事。   此故事版本最早源於唐王勃所撰的《釋迦如來成道記》,之後歷經各朝代的增修潤補。   目前廣泛流傳的版本是清乾隆五十八年(一七九三年)和碩豫親王裕豐以明代刊本為底本,摹刻版印,歷時十五年刊成(由鎮國公永珊重撰繪製),此版本經文物專家鑑定,認為此書是存量極少的佛教古籍圖書,本系列即以此版本為底,期許能使現代人感受古人閱讀佛傳的韻味,另一方面,也讓更多對漢傳佛教有興趣者,能飽覽漢譯佛典之精萃。   ※全新

特出版本,不一樣的佛傳圖文史詩   集結70餘部佛教典籍中208則故事,完整敘說釋迦如來從入世出生到成道的歷程。   保留了古書的原始圖文,更加入了易於閱讀的白話文故事敘說。   每張圖均有簡要的說明,可進一步了解繪圖的意涵。   呈現局部圖,讓主題更明確,版面更活潑。   附上名詞註解,以說明文章的原始經文出處,補充原始經典故事內容,簡說相關的佛教專有名詞。   經典雕版畫作全新修整,鐫刻精美,形象塑造保留了古典韻味。   ※〈娑婆,釋迦如來應化事蹟卷一〉中看佛陀成道的故事傳奇   釋迦「垂跡」於娑婆世間,是為了利益和教化有情眾生,此大慈與大悲的彰顯,在有限生命中展現了無限光明,並成就了無

上的法身。   本書為第一卷《娑婆》,自〈釋迦垂跡〉到一直到佛〈成等正覺〉〈諸天讚賀〉,主要敘述了佛陀在成道之前之事蹟。   雖然漢傳佛教強調佛陀的神聖性、超越性、神通力,以及人天關係的連結,有些部分,從表面看來,甚至極類似神怪小說與神蹟奇事,如佛陀誕生過程〈九龍灌浴〉,以及佛成道之前的降魔〈魔女妶媚〉、〈魔軍拒戰〉、〈地神作證〉、〈菩薩降魔〉等,這些都使佛傳更具備了戲劇性效果。   但某些故事的背後,如〈空聲警策〉、〈路逢老人〉、〈道見病臥〉、〈路覩死屍〉、〈得遇沙門〉仍隱含著深刻的人生真理,以及基礎佛理與因果觀念等。而其中每一篇文與圖的呈現,都呈現了漢傳佛教文學「變文」與「變相」的特

色。   ※度化無分等別,如日耀大地,各處遍照   〈釋迦如來應化事蹟〉第二卷《度化》,說的是佛陀在成道之後的度化事蹟,以漢傳「五時說法」開展,因此首篇為〈華嚴大法〉,其後則為佛陀教化事蹟。   五時即:   一、華嚴時:如來初為大乘根器者,首宣說《華嚴經》,如日照高山之時,主要度化大乘菩薩,所以名華嚴時。   二、鹿苑時:如來說《阿含經》之處即鹿野苑,如日照幽谷之時,於鹿苑中說四諦法,化聲聞眾,所以名鹿苑時。   三、方等時:為說方等諸經,如日照平地,說維摩、楞伽等經,所以名方等時。   四、般若時:如日照禺中之時,廣說般若空慧之法,所以名般若時。   五、法華涅槃時:如日輪當午

,說法華、涅槃,所以名法華、涅槃時。   除了各教化的事蹟故事,也有一些個別事件的單獨簡短譯本,如《月光童子經》、《玉耶經》、《乳光佛經》、《貧窮老公經》,以及漢傳佛教僧人所著作或編篡類的《戒壇圖經》、《經律異相》,而這些都使得本書故事更為多元豐富。   ※萬法惟妙,如來以般若智慧覺醒眾生,成就人間淨土   〈釋迦如來應化事蹟〉第三卷《妙法》,說的是佛陀為了度化眾生,以眾妙門心法來淨化世間,而在聖凡之間宣說佛智慧,因此從首篇〈淨土緣起〉以至最後的〈般若真空〉,我們不僅可以看到佛陀教化眾生的事蹟,也能明白佛陀是要讓我們除妄心,竭愛源,生覺心,明法門,除淨諸煩惱,悟入圓覺性海。   第三卷的

佛傳有濃厚的漢傳佛教特色,除了獨特的人事物描述,還對漢譯大乘經典有輪廓性的概說。   ※世間無常,佛入涅槃展現無限光明,傳法世間   第四卷主要敘述佛陀入涅槃的事蹟,首篇以〈法華妙典〉點出《妙法蓮華經》,彰顯法華三乘同歸一乘的精神,令眾生成就「入佛知見」之意旨。除此之外,第四卷也多收錄涅槃經典,如《涅槃經》、《涅槃經後分》、《大般泥洹經》等,多取其中的經典故事為主。   除佛陀的涅槃精神,第四卷也有一部分特色在付法傳承上,此傳承系譜為漢傳佛教各教派法脈傳承的主要史料依據。   此卷也選取了《長阿含經》、《阿育王傳》、《處胎經》裡記載重要的史事,如琉璃王滅釋迦族、八王均分舍利、結集法藏、育

王起塔等。此外,還有其他人物、護法等故事。      ※圖文並呈,在連環圖文故事中領會佛陀的智慧   輯錄了釋迦佛傳故事208則,每則配以插圖,形象鮮明地向讀者展示了釋加如來從降世因緣、誕生、出家、修行、成道、說法、涅槃,以至佛法流入中國的整個過程。整部書緊密地以釋迦牟尼佛為主而展開,以事件發生的時間先後為順序,內容精采傳奇,十分好讀。   所呈現的圖畫刻印精美,人物鮮明,表情舉止多樣,形象塑造完全符合文字敘說,在清代人物版畫中,堪稱上乘之作。 各界的見證推薦   悲心及綿遠,舍利光煒燁。獨我生後時,餘波幸霑涉。—唐.太原王勃   歸命釋迦尊,圓滿清淨覺。—清.鎮國公永珊   ***

  惠敏法師 / 法鼓文理學院校長   常真法師 / 祖師禪林住持   猶記得三十年以前學佛初始,有日偶然翻閱古籍版畫《釋迦如來應化事蹟》,圖文並茂,人物鮮明,但文字深奧,很難閱讀理解佛陀的生平故事。法緣和合,遇緣則應。感謝柿子文化與撰文者黃健原博士的善用其心,歡喜推薦古今創新融合,企劃與修復的新版本《釋迦如來應化事蹟》,閱讀佛傳、認識佛陀在人間的傳奇與一生的故事,信願行圓滿生命清淨覺。—明毓法師 /世界佛教聯盟署理會長   初次拿到出版社寄來的佛傳圖畫書文稿,心中甚是驚喜,這才知道原來明清時期的古代人是以這樣的方式來了解佛傳與佛史,這不僅讓人想到古代人對於品德教育推廣,處處皆是用心,

那份熱誠使人不知不覺中,因為相應而感動不已。縱然此時已不見佛陀身相,但隨著此書,我尋覓著佛陀的步履,反覆思索著祂如何抉擇每一個人生關鍵,也反思著自己的生命,雖然身為中華品德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深感弘揚正法任務的艱鉅,在推動品德教育的工作上更是步步艱辛,但一步一腳印,卻也步步蓮花,一點一滴淬鍊出自己內心的菩提宿願。也因而對於這份用心的著作出版品,末學更有著一份相知相惜。—眾印法師 /中華品德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佛恩蓮社住持   ***   故事是最容易感化人心,佛典故事亦然,透過《釋迦如來應化事蹟》一系列圖文並茂的白話敘事,看佛陀從出生到成道、遊化人間感人的教化,將得以淨化人心、啟迪智慧,值

得所有佛教徒的流通典藏。—林建德 / 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所長   看到這套書,就覺得很精彩,用淺顯的故事述說佛陀的一生,讓一般讀者都能清楚體會。更精彩的是,配上清朝乾隆年間流傳的摹刻版,這原本是存量極少的佛教古書,現在能重新整理出版,我個人認為光是這些摹刻圖,就值得珍藏了。—呂應鐘 / 國際華人超心理學會理事長   釋迦牟尼佛涅槃至今已有2600年,現今佛法融雜多元思想與派別,而閱讀此書,讓靈魂穿越時空重返唐朝,與古代佛教聖賢一同浸淫釋迦牟尼佛的靜謐圓滿,還元返本於佛法精神中。—宇色 / 「我在人間系列」作家、靈修、瑜伽士   龔詩文 /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副教授       

      嚴愛群 / 國立東華大學英美文學系副教授   簡易濤 / 大千佛教文化社會企業公司董事長           葉樹姍 / 大愛電視副執行長兼廣電媒體總監   黃運喜 / 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系主任及教授       陳英善 / 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副教授   黃苡菱 / 可苡營養諮詢中心總營養師                 黃子佼 / 跨界王   曾文昌 / 《做鐵工的人》作者                       陳蔡慶 / 慈濟大學英語中心講師   陳怡銘 / 「中華經絡智慧養生協會」創會理事長       陳恬儀 / 輔仁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涂政源 / 《52個

覺醒的練習》等書作者               香草尼克 / YouTube頻道「talk2herb」創作人   孟庭葦 / 著名經典歌手   林聰明 / 南華大學校長   江昇翰 / 覺無憂藝術公司總監                       上官昭儀 / 療癒科學教育督導,美力系統創辦人  

般若經典的真如之學說

為了解決無上正等正覺的問題,作者張蓓娟(釋宏滿) 這樣論述:

本文研究的題目是〈般若經典的真如之學說〉,以般若經典為文獻依據,主要則以玄奘法師翻譯的《大般若經》做為引用的文獻。依據般若經典的要旨,聚焦在「真如」義理探究,並以「真如」看生命世界,形成關聯的學說。「真如(tathatā)」,初步從梵文yathā〜tathā(隨著而跟著),解析為如是性、如此性、如是一貫。「真如」是般若經典隨處可見的重大概念,包括:佛法對世界做諸法實相的考察,諸菩薩摩訶薩現證一切法真如,而成就無上正等菩提;以及善現隨如來真如生。然而,經典並不是針對語詞、名相做字義的說明,而是從整個修行脈絡,以及所要指導的理趣,給予施設名稱。這些條理、意趣不是現成的,而是有待深入探究、爬梳的。

有鑑於此,本論文研究佛教義理,採用研究進路是佛教的進路;研究方法是內在建構之道。希望藉此建構「真如」在般若經典所承載的意涵,並可以更準確地瞭解「真如」在修行上的關係。本文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緒論。第二章,依據的文獻與學術回顧。第三章,以真如解析為如是一貫的理論依據,包括關鍵概念之說明、與般若波羅蜜多做為教導主軸,帶出般若經典對真如的說明。第四章,真如做為生命世界的道路之引導。世界、一切法用真如在表現其一致的條理,分成三節鋪陳:第一節,解釋生命世界運轉機制與確實的情形。第二節,生命地圖與架設修行道路。第三節,如來圓滿體現真如。第五章,結論。般若經典是佛、菩薩們經由修行、實證,而彰顯諸法實相,以般

若波羅蜜多做為菩提道修行的骨幹,目標為成就無上正等菩提,所做的整套教學。在般若經典用「真如」架構出般若波羅蜜多;亦即,整個般若經典的開示跟修行之一貫,基礎就在「真如」。無盡的生命歷程,與生生世世長遠的修行,都是緣起、空性、如是一貫,也就是緣起、空性、真如。佛法在智慧、成佛的這條軸線,透過內在關係的梳理,緣起、空性、真如、般若波羅蜜多、一切智智、無上正等正覺,其在理路是的一貫。以法性如是一貫,平等、不二,因此,不論眾生目前呈顯為任何型態、樣貌,都是根本一貫、直趣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