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乳 台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煉乳 台語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租小套房還硬要煮寫的 租小套房還硬要煮(博客來獨家.限量親簽版) #社畜也想吃好料 和今井睦美的 哎唷!牙齒「踩」到嘴唇?揭開兒童語言學習之謎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過年迺夜市!花蓮人帶路吃東大門6攤:豬油烤玉米也說明:這個看起來很像攤位的其實是垃圾桶,上面還用台語寫「我是笨嫂桶」。 ... 原味烤麻糬,只加了煉乳和花生粉,反而是最單純的美味。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野人 和貓頭鷹所出版 。

最後網站五霸焦糖包心粉圓 - 山海洄瀾怎麼玩光隆生活&北花蓮旅遊則補充:為什麼叫五霸,因為這裡的冰是一大碗,吃起來會很有飽足感,有飽(用台語唸,諧音寫就是五霸). 店裡的招牌是焦糖煉乳刨冰,配料有包心粉圓、豆花、仙草、紅豆、綠豆.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煉乳 台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租小套房還硬要煮(博客來獨家.限量親簽版) #社畜也想吃好料

為了解決煉乳 台語的問題,作者租小套房還硬要煮 這樣論述:

這世界很煩,我只想回家煮頓飯! 當你對這世界失望,讀一百本心靈雞湯不如回家滾他一鍋湯。   \全台灣最ㄎㄧㄤ的食譜!/   ★★★ 當初房東交代只能煮水餃泡麵跟燙青菜, 她卻硬是在8坪小套房煮得超澎派。 看書做菜,邊做邊笑超痛快! 光看不煮,笑瘋也很帥~ ★★★     食譜書寫新典範,   學作菜還能笑到噴飯!!!     讓我們用碳水化合物的甜美來抵禦這人世的苦澀……   整間套房都是你的小酒館,喝茫還可以直接躺地板!     ◆如果可以吃補誰想要吃苦的「藥膳蝦」   ◆被客戶炸得咪咪帽帽回家「炸醬麵」   ◆涼拌系列之跟主管拍桌前要「三絲」   ◆在一切失控以後,我們「控肉」   ◆與其

頭殼抱著燒,不如東西收一收回家「玉子燒」   ◆對抗通膨請投資「黃金泡菜」   ◆被公司折磨得面目全非,狂飲「還我漂漂湯」   ◆與其罵雪特,不如來杯「瑪格麗特」   ……     【操作步驟超療癒,就算不煮也要讀下去!】   ◆關於三杯料理的三杯是哪三杯,你也許一知半解;但主管「靠杯」、下班鬱卒要「乾杯」、下一步何去何從要「問神擲筊杯」,這三杯社畜一定有理解。     ◆熱鍋倒油,把切成丁丁狀的客戶下鍋翻炒折騰到他們吱吱叫、臉色焦黃再起鍋備用;等等他們還有得受。     ◆湯汁沸騰時開始涮肉。下班後能留著一口氣連滾帶爬進全聯生鮮區,搶到兩盒肉已實屬萬幸;別去想和牛的事,好好吃飯,嗯?    

 ◆辦公室就是個意圖使人造口業的場所;但與其怒責別人______不如放下罣礙來滷牛腱。     ◆把洋蔥、紅蘿蔔、蘋果、蒜頭全數切成小丁狀;菜刀剁在砧板時發出猶如寺廟木魚篤篤聲,就算是超渡今天死去的細胞們吧!     ◆紅蘿蔔切到喪失耐性越切越大條乃是正常發揮,無須掛意。   ……     【本書使用說明】請充分詳閱以下使用說明內容,並確實遵守警告以免導致重大人身事故。   ➢本書使用之液體調味料(如醬油、米酒、醋...)量匙單位大匙為15ml,小匙為5ml;固體類調味料(如糖、太白粉...)量匙大匙為7.5ml,小匙為2.5ml。任意大幅調整可能導致「鹹到敗腎」、「甜到糖尿」抑或是「讓嘴裡淡

出鳥」來的情況發生。     ➢本書中所標示之食材份量均為2至3餐份,「大食怪」及「小鳥胃」人請依平日飲食攝取份量作為採購食材依據,以免產生人體於短時間內體重急遽下降上升,如「激瘦」或「爆肥」現象。     ➢本書中並無標示各道菜色烹飪之花費時間,因為「時間只是一種幻象」。請謹慎評估個人當日實際生理疲勞指數跟心理崩潰程度決定是否煮食,避免發生在高溫爐火前或持有尖銳刀具時虛脫啜泣的危險狀況。     ➢對食物氣味敏感者請勿在未能確保通風之空間操作本食譜,料理氣味及油煙可能沾附衣物或個人物品導致崩潰。     ➢書中部分文句雖可搏君一笑有助放鬆心情,但若有嚴重焦慮憂鬱等心理衛生問題,建議及早尋求專

業醫療求助,本書並無療效。 作者簡介   租小套房還硬要煮     1987年生,雲林人,已婚,喜煮食,樂飲酒。   不煮食時戴著耳機大街小巷閒晃。   無子,與先生兩人長年同租於台北市某八坪套房。     人生截至目前最大成就是每天睡前都在內心哭喊媽媽人家不想去上班但隔日早上還是一臉鎮定出現在辦公室進行作業長達11年。     人生終極想望是財富自由、天天有興致作飯喝酒。     IG: lifeisabitch719 作者序:租小套房幹嘛還硬要煮啦!   【小套房烹煮兵器圖鑑】作飯如作戰! 【本書使用說明】請充分詳閱以下使用說明內容,並確實遵守警告以免導致重大人身事故。   【抱歉了雞

雞、豬豬和牛牛!!!】肉類料理篇 〔97%內容物為根莖類的雞肉起司燉煮〕雞肉!!!你在哪裡!!!(聲淚俱下) 〔廢物版糖醋雞丁〕沒力醃漬裹粉起油鍋時的最佳替代方案。 〔成敗論英雄的豉汁排骨〕成了是豉汁排骨,敗則是恥之排骨。 〔耿直的你還在啃小棒腿〕下流的他已經抱住主管大腿。 〔豬皮extra加量不加價的滷肉飯〕你我的業務extra加量,薪水也不加價。 〔作一盤不擺老的滑蛋牛肉〕牛肉滑嫩咕溜才能不卡牙縫;前輩不擺老才能受人敬重。 〔涮肉報復社會的壽喜燒〕把人生的不公不義燙熟,大口嗑掉。 〔想去馬爾地夫耍廢,但只能來鍋南洋咖哩雞肉〕想度假的心情跟週末是不是剛過沒啥干係。 〔發薪日內心一片祥和風洋蔥

牛排〕身為一條狗的心願不多,其中一個就是想要天天吃肉肉。 〔聽說打拋豬加番茄是死罪〕反正老娘已經在公司死了千百萬遍我無所謂(聳肩)。 〔餿水系泡菜豆腐鍋〕火鍋與餿水的界線總是如此曖昧。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乳雞〕嘿,現在的你,還相信要怎麼收穫就怎麼栽嗎? 〔涼拌系列之跟主管拍桌前要三絲〕不懂拍馬屁就算了桌子不要亂拍。 〔究竟是王八同事_____賤,還是滷牛腱〕請自行代入空格。 〔當內心一片虛無水咖哩〕腹肚宿便卻滿滿的(咦這樣還嗑得下去嗎?)。 〔在一切失控以後,我們控肉。〕小腹上那三層肉是你我所僅有。 〔覺得自己被榨乾咖哩〕沒過勞猝死活下來的每天都是一種幸運(遠目)。 〔填滿內心空洞之番茄鑲肉〕

掏空的番茄可以鑲肉,人被掏空只能是行屍走肉。 〔來人啊肉呢???!!!快!!!(急)〕喊完自己走去全聯。 〔黑啤牛year〕Happy的關鍵在於黑啤酒要記得多買一瓶自用。   【先別管什麼膽固醇跟痛風了。】海鮮料理篇 〔看人家跳槽我眼紅咖哩〕人家被挖角我只能撿角。 〔嗚嗚嗚烏魚子怎麼可以這麼好吃〕好吃到哭出乃。 〔感恩seafood讚嘆seafood的雙鮮煲〕生活欲振乏力時,seafood會為你加持帶來滿滿能量。 〔套房一秒變帝寶的煎大干貝佐松露醬〕呃事實上把幾顆干貝放進嘴裡並不能真的消弭貧富差距。 〔希望主管要多吃含Omega 3的鮭魚〕長話短說總鮭一句,腦殘補腦。 〔很閒的時候才能煮的絲瓜

蛤蜊〕不是每天都有那個性命等吐沙。 〔吃人嘴軟絲尬奶油醬油跟蒜頭〕內心對主管各種不滿,但真要辭職又沒膽。 〔怒煎台灣鯛〕那麼愛吵愛鬧我就煎得你滋滋叫。 〔陪你一起喝啤酒蝦〕邊緣人斜槓酒鬼限定菜色。 〔不會覺得嗆的哇沙米奶油乳酪燻鮭吐司〕平常都被客戶嗆慣了。 〔想對自己豎起大拇指的炸牡蠣〕若房東發現應該只想對我比中指。 〔如果可以吃補誰想要吃苦的藥膳蝦〕又不是頭殼壞去。 〔午餐會議味噌烤魚讓人食不知味〕會議上的便當多豪華都沒有太大意義,但訂到難吃的根本值得下地獄。 〔同間公司待好幾年還是覺得水土不胡椒蝦〕一踏入大門就一陣心悸暈眩(扶額)。   【來賓掌聲歡迎便!祕!救!星!!!】蔬菜菇菇料理篇

〔一切都是幻覺的魚香茄子〕明明沒有魚卻有魚香的茄子;明明有去上班卻沒有存款的我。 〔櫛對不花你五分鐘的櫛瓜沙拉〕櫛果擺盤就擺了十分鐘。 〔在開演唱會的薑汁番茄〕喜歡這味的朋友舉個手好嗎~~~ 〔好主管是一盤培根炒高麗菜〕作決策要像高麗菜一樣乾脆爽快;獎金數字要像培根一樣油油香香讓人捨不得丟辭呈離開。 〔吃完會在房間尬寶萊塢舞蹈的印度風烤白花椰菜〕雙手合十頸部快速左右橫移。 〔每當主管叫我時就會內心發涼菜盤〕人家怕。 〔沙拉加冷筍〕小便偶爾也會加冷筍。 〔炒水蓮長還是你的工時長?〕我只知道社畜的狗命可能比較短。 〔簡報作到飛蚊症時來點椒麻花生紅蘿蔔絲〕追劇追到睫狀肌緊張也可以加減吃。 〔每次主管

說我們像一家人時就會想吃蜂蜜梅漬番茄〕感到噁心時來點酸甜食物止吐。 〔讓人哭爹喊娘的蒜香培根奶油玉米粒〕媽啊不誇張真的香到靠杯。 〔轉職三部曲之三杯米血杏鮑菇〕靠杯、乾杯、擲筊杯。 〔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炒青椒〕人家只想吃牛肉。 〔魯蛇版巴薩米克醋炒菇〕巴薩米克醋價格高低懸殊;魯蛇我買了一罐200塊不到的。 〔人客你這樣一直炒,一直蘆筍失的是你的尊嚴〕我沒差啦我的尊嚴早就沒了。 〔好想跟奶汁白菜一樣軟爛〕我就廢。 〔涼拌系列之我對一切都感到麻木耳〕但臉上為什麼還是掛著笑容。 〔主管的臉烏雲密布拉塔起司生菜沙拉〕事實上就算他一臉晴空萬里對你的薪情也沒太大助益。 〔體重櫛櫛攀升時請務必試試烤櫛瓜〕溫馨

小提示:但不能是以下這種沒櫛操烤法。 〔對抗通膨請投資黃金泡菜〕說起來錢變薄這件事也不用過分擔心啦,因為本來也沒存多少錢。   【雞蛋他就是蛋白質界的badass。】蛋類料理篇 〔開口招了的蛤蠣蒸蛋〕務必先泡鹽水讓牠們嘴軟。 〔想來個羅馬假期結果只能回家煎他個義式番茄起司蛋〕能在職場各種磨難存活下來的你我都是社畜界的神鬼戰士。 〔大叔魂爆發の涼拌毛豆〕放大叔出來,今夜讓他啃個夠。 〔助你早日奔向財務自由的茶葉蛋〕自己會做的話一天可以多存十塊(噴乾冰)。 〔加班加到麻痺時來點麻婆豆腐〕用香辣衝擊味蕾、刺激靈魂。 〔以臭豆腐面目示人的氣炸油豆腐〕這年頭作自己談何容易。 〔豆腐業外派駐日員工〕明太子

氣炸油豆腐君:咪娜桑,一緒膩辭職得死嘎(燦笑)。 〔有在學佛的茴香煎蛋(卍)〕煎蛋將功德茴向給眾社畜,祝福眾犬早日脫離畜生道輪迴。 〔與其頭殼抱著燒不如東西收一收回家玉子燒〕反正一時半刻我這腦袋也燒不出什麼舍利子啦。 〔一定入味的滷豆干〕我都魯了十幾年了。 〔累到懶得咀嚼時吃酪梨豆腐〕嗚又是咬緊牙關苦撐的疲勞一天。 〔麻油雞佛也發火〕受薪階級不分男女都能領略的歸懶趴火。   【讓我們用碳水化合物的甜美來抵禦這人世的苦澀。】澱粉料理篇 〔殲滅馬鈴薯行動—沙啦!〕報告長官!任務完成!  〔客人一直這也嫌那也鹹蛋糕〕怎樣都不滿意是要我cheese逆!? 〔別跟我說早餐吃炒麵too heavy〕這世間

heavy的事豈止炒麵而已?吃啦,怕什麼。 〔你又胃食道逆流了嗎之香菇油飯〕糯米吃太多易分泌過多胃酸,租小套房還硬要煮關心您。 〔被客戶炸得咪咪帽帽回家炸醬麵〕不醬,啊不然我是有種炸回去逆。 〔被假想成客戶們的水餃〕水滾起來的時候都給我下去,全部。 〔遇到辣薩咪啊要吃Laksa叻沙麵〕吃燒餅哪有不掉芝麻,出來江湖走跳多少都會遇到拍咪啊! 〔道德淪喪極惡系列之起司通心粉〕緊繃褲頭的制裁終將到來。 〔極速傳說料理系列之牛丼飯〕人要比車凶;下班就要手刀往前衝。 〔自暴自棄的起司醬淋培根玉米雞蛋馬鈴薯〕讓我肥A~~~(請自行搭配伍佰老師愛情的盡頭副歌旋律)。 〔有靈魂的鹹粥〕一碗鹹粥的靈魂就是油蔥酥,

沒它這粥只是碗被水滾過的飯。 〔史上最強疲勞對策之電鍋蒸餃〕蒸得好累RRRR。 〔血汗榨菜肉絲麵〕榨菜再鹹,鹹不過你被榨出的汗與淚。 〔富貴功名之於我如過眼雲煙花義大利麵〕鹹酸辣才是生活的真實氣味。 〔沒種裝皮蛋瘦肉粥〕於是累到快被鬼抓走。 〔殲滅馬鈴薯行動趴兔—蔥啊〕敵軍已全數壓制,我方大獲全勝! 〔優質房客的你值得優質的泡麵〕給按時繳納房租水電的自己尬兩粒大干貝以資鼓勵。 〔想辭職的心不分四季豆拌飯〕然後要死不活的又多待了一年那樣。 〔你是不是也腸腸覺得人生很南瓜義大利麵〕那不是錯覺,那是因為你缺錢。 〔因為人生很可能只是一場窮芒果糯米飯〕所以上工時能裝芒就要盡量裝芒。 〔生活黏膩感揮之不

去時來碗秋葵山藥蓋飯〕甩不掉?那吃掉。 〔那年員工旅遊沒去大阪吃大阪燒〕一群人被迫跟老闆關在大板根(註)強顏歡笑。 〔人生再乏味我也不想經歷什麼千錘百煉乳法式吐司〕戶頭老是莓什麼錢已經是這輩子最嚴峻的試煉。 〔一寸光陰一寸金瓜炒米粉〕這幾年作為社畜的光陰並沒讓我賺到什麼金。 〔希望每天都迷迷糊蝴蝶麵拌青醬蝦仁〕不想覺知星期一上工的焦慮感。 〔不要再叫我加油漬番茄蛤蠣義大利麵〕請直接匯款給我謝謝(鞠躬)。 〔讓人流淚的不是洋蔥圈〕是那個一天囚禁你至少八小時的小隔間。 〔是誰有那個美國時間下班還揉麵的水餃皮披薩〕呃我本人今天是沒有。 〔你真正的對手是你自己,不用跟別人比斯吉〕每次比也都比輸是在比心

酸。 〔客人發瘋你要比他更楓糖培根鬆餅〕who怕who。   【當你對這世界失望,讀一百本心靈雞湯不如回家滾他一鍋湯。】湯品篇 〔上工遇到鯛民回家要喝鱸魚湯〕被盧小小盧到內傷,補一下。 〔下重本的大牡蠣濃湯〕金價牡湯。 〔享天倫之樂的老菜脯雞湯〕老菜脯、菜脯本人以及他兒子菜頭,三代齊聚一堂同歡(搭肩膀搖)。 〔充滿人生隱喻的餛飩湯〕在海海人生載浮載沉,前途一片混沌。 〔味噌湯界的瑪莎拉蒂〕噌噌噌噌噌!!!(引擎模擬音效) 〔要多濃有多濃的玉米濃湯〕如同對主管的恨意。 〔自助餐店菜頭湯4.0內含整粒貢丸香菇跟排骨〕當別人家夥計一整天,下班作自己的超佛心老闆娘。 〔炒到我靈魂出竅的洋蔥湯〕咦這種魂

不附體神不守舍,猶如行屍走肉的港覺怎麼如此熟悉。 〔Chill的麻油雞〕米酒套下去哪有不桑的,一定桑啦! 〔喝到ㄎㄧㄤ掉的燒酒雞〕我是誰???我在哪??? 〔汪汪旺來苦瓜雞湯〕「老闆,您找我(苦瓜臉)?」 〔被公司折磨得面目全非喝還我漂漂湯〕視訊會議時被螢幕中面容枯槁的自己嚇醒。 〔過好爽的烤年糕〕先是在烤箱三溫暖,又去紅豆湯泡溫泉;這樣鬆軟香甜的人生人家也想要~~~ 〔公司就算不啃你的骨也要剝你的皮辣椒雞湯〕對員工仁慈就是對他自己殘忍。 〔人算不如天蒜頭蛤蠣雞湯〕真的沒想過,工作這麼多年存款算下來竟然可以這麼少(震驚)。 〔白天也許不懂夜的黑蒜頭雞湯〕但主管純粹是不在乎你有多累。 〔我聽見他

們在談論理想人蔘雞湯〕理想人生是什麼模樣我還沒有確切解答,但癡心妄想倒是有好幾打。 〔今天⋯⋯累⋯到⋯命⋯去⋯一⋯半⋯天筍…雞湯……〕半天筍…就是…檳榔心…(氣…若…游絲……)   【整間套房都是你的小酒館,喝茫還可以直接躺地板。】酒水篇 〔今天莓心琴上班之草莓琴費士(Gin Fizz)〕講得好像明天就會有一樣。 〔抄出一把螺絲起子〕並不是要尻主管的頭,只是想把自己轉鬆。 〔被客戶轟得體無完膚要喝B52轟炸機〕在理智線斷裂喊出老娘不幹了之前,先讓自己喝到斷片。 〔強烈建議麥當勞要推出的威士忌可樂〕反正對客戶提什麼案都會被打槍;我就喊喊自爽。 〔今年也一事無成有點悲桑格利亞水果酒〕明年一定要更認

真喝噢!!!加油!!! 〔嗡嗡嗡的一天要喝蜂之膝(Bee’s Knee)〕累到腳軟。 〔少女心大噴發的粉紅草莓貝禮詩〕掏錢買草莓時還是要拿出大嬸的狠勁殺價。 〔推薦給輕度便祕患者的養樂多套高粱〕讓腸胃跟心情不再緊張作伙一起桑。 〔半夜睡不著覺要喝熱巧克力牛奶酒〕把心情哼成歌,應該只會聽到吹狗螺聲。 〔來來來將燒啤捧高高〕請自行搭配台語女歌手龍千玉~第三杯酒的旋律,謝謝。 〔禮拜一不喝行嗎之威士忌水割〕再嘎一塊生巧克力也是剛好而已。 〔理想生活大概是像Mojito這樣〕甜甜涼涼茫茫的。 〔人生就算沒有粉紅泡泡也不能血尿的葡萄柚琴通寧〕沒有粉紅泡泡可以自己創造,血尿只能請假去掛號。 〔人家在開耶誕

趴我龜在家鍋煮香料熱紅酒讓自己桑〕廢宅系社畜平安夜活動指南。 〔說什麼以茶代酒笑死要喝就喝茶酒〕不要被人家看沒有。 〔與其罵雪特不如瑪格麗特〕畢竟揣著狗屎不放並不會更快樂。   後記:也許煮飯時是我最不廢物的時候。 作者序   租小套房幹嘛還硬要煮啦!!!      租小套房還硬要煮主要動機如下:   1. 一整天在外面幫公司賣命至少八小時,把剩餘的一點時間留給自己做頓飯並維持基本生存機能。   2. 租屋處附近除了超商以外沒幾間在賣吃的。   3. 僅存幾間在賣吃的煮得不怎樣,不想掏錢出來買。     煮食心法   我不想欺騙大眾說些什麼跟著這本書的指示,就可以在套房輕鬆煮出美食噢巴拉巴拉

等的垃圾話;因為在有重重限制的套房煮飯從來都不簡單。以下是幾個能帶領你跨越這些阻礙的心法,畢竟你知道很多事情的成與不成,都端看你的一念之間。     1. 自己能煮的就不要給老闆賺。   關於錢有多難賺這件事情作為悲情受薪階級的你我是再清楚不過。所以自己能煮的,就不要給老闆賺。為了一盤被滾水燙熟,淋個醬油膏就結案的青菜要我付50塊錢那是沒可能的!!!我一小時才賺多少錢???!!!(勸你別真的去算,會哭。)     所以舉凡燙青菜、下麵、滾粥這種菜色,親力親為不但省錢還能自己升級加料。     2. 該給老闆賺的就給老闆賺。   雖說自己能煮的就不要給老闆賺,但該給老闆賺的還是要給老闆賺。比方說

像炸鹹酥雞好了。這種又要醃肉又要起油鍋搞到整個房間像失火,最後還可能因電磁爐火力不足或不諳火侯掌控,導致無法順利搶酥,整塊肉油到讓你哭的菜色,就要捨得把錢掏出來給老闆賺,最好再順便到旁邊超商加購一罐啤酒。錢要花就要花得讓自己爽,懂?   但對於想挑戰套房廚藝極限的朋友,這本書也是有為你示範如何成功的炸雞(帥~)。     關於哪些菜色到底自己能不能煮,究竟要不要給老闆賺,   這本書裡頭的菜色可以作為你的參考依據;   因為每一道菜色確確實實都是在一間八坪套房裡頭產出的。

煉乳 台語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奶酒冰淇淋 #Irish Crame Liqueur Ice Cream
終於忍不住了....
減脂飲食,物極必反的大爆走!
維持體態的腹愁大業,
冰淇淋絕對是可敬的敵人!
之前我有分享過豆腐做的低脂冰淇淋,
但這一次,在冷風中,
在麻辣鍋的攻擊過後,
我要來做一款熱量一點都不遜色,
步驟簡單到爆炸的“醉惡奶酒冰淇淋”
相較於江湖中流傳的冰淇淋,
要加蛋(台語)加煉乳用冰淇淋機,
我的就是角落但眼饞手殘喇喇A的極簡版!
這樣太危險,這磨簡單又這磨好吃,
不小心醉了就整盒吃光,
所以分享給大家來燒害!
腹愁者越來越多,地球就越來越有救,
而活動力,就是腹愁者的原力,
這一次我分享了“我私”的健身動力,
不知道妳們的動力,會不會也很有”醉“!

極簡版 超醉惡奶冰激淋食譜:

一杯鮮奶油打給發
一杯奶酒狠狠滴喇
一塊巧克力死命剉
一堆碎莓果給它混
冷凍一夜
腹愁實施

歌曲第一首:Bad Love(Vocal Edit) by Niwel
壞壞的愛,真的,很愛但不要吃太多嘿!
歌曲第二首:Speakerphone by RYYZN
講電話要不要這麼氣!耳膜運動跑起來!
--------------------------------------------------------------------------
我是A力,運動是我的日常,廚房是我的療癒室,
我曾經是個圓噸噸的地方媽媽,也在九彎十八拐的減脂路上迷過路,
如果妳也在學習,我會很開心在這裡見到妳~
這裡有我老公幫我記錄的生活,我也很歡迎妳到粉專上跟我聊天,
生活是一場接力賽,我們一起陰溝裡賞星星!

粉專:地方媽媽 健身筆記 Ellie
https://www.facebook.com/ellielocalmom
IG:local_mom_ellie
https://www.instagram.com/local_mom_ellie

攝影-導演 我先森/周琨瑾火野攝影
剪輯-文字 苔苔我/彭佳琳 A力地方媽媽
音樂資訊-

––––––––––––––––––––––––––––––
Song: RYYZN - Speakerphone
Link: https://youtu.be/3teqMUdlU5c​
Music promoted by FreeMusicWave.
––––––––––––––––––––––––––––––
Bad Love (Vocal Edit) by Niwel
https://soundcloud.com/niwel-516897768​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Unported — CC BY-SA 3.0
Free Download / Stream: http://bit.ly/bad-love-vocal-edit​
Music promoted by Audio Library https://youtu.be/O33LNl_Cyoc​
––––––––––––––––––––––––––––––

哎唷!牙齒「踩」到嘴唇?揭開兒童語言學習之謎

為了解決煉乳 台語的問題,作者今井睦美 這樣論述:

為什麼會說用草莓沾醬油?牙齒又為何踩得到嘴唇?血壓很便宜又是什麼意思?你是否想過──當我們還是不懂單字或文法的嬰兒,是如何從這些童言童語一步步學會母語的?而為何擁有更多知識的成人,無法像小孩學母語那樣自然地學會說外語呢? 讓我們在兒童的引導之下,重新了解語言的奧秘,以及思考語言對於人類的意義吧!想必你也同意,語言是我們每天都需要使用的重要工具,它使我們可以與人溝通,分辨顏色、傳情達意,可以學習新的事物。但是我們往往不記得當初是如何學會母語,因此大概也很難想像一個不懂單字、文法,甚至事物意涵的嬰兒,要學會母語,並將語言和這個世界連結,其實相當困難,這個過程如何闖關一般,是個相當神奇卻又值得了解的

過程。你知道嗎?嬰幼兒在學習母語的過程中,必須經歷過一段發現、創造、修正的過程,期間常常會發生一些有趣的語誤,例如會出現用腳丟球,或是血壓很便宜,煉乳是草莓的醬油等富有創意的語彙。這都是相當自然且彰顯兒童創意的過程,大人不需認為這是小孩子愚笨的表現。當我們了解這段學習母語的過程後,將有助於身為父母的你了解、引導孩童的語言學習。同時,對正在或準備學習外語的你,也會有所助益。因為孩童使用詞語時所必須掌握的那些知識,正是學習外語時,對每一個詞所必須掌握的知識。或許你認為瞭解語言學習過程事不關己,但語言是科學性思考的基礎,好的語言能力對提升邏輯力與學習力也有正向幫助。本書作者採用大量兒童學習母語的案例

,援引各國實驗,從有趣的例子,提供簡明易懂的解說,讓你我都可以清楚了解語言的本質,以及人類學習語言的過程與關鍵。台大語言所江文瑜教授特別推薦,希望台灣讀者也可經由本書了解人類學習語言的關鍵,不論你是為人父母、是教育相關人員或僅是一般讀者,都應該了解這個人類最重要的發明,也可藉此提升日常生活與專業領域之語言應用能力。◎獨家收錄台灣版作者序◎台灣大學語言所江文瑜教授專文導讀◎各界專家強力推薦(依照姓名筆畫排序)王宏哲(親子天下特定部落客、兒童發展專家)王馨敏(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助理教授)胡中凡(成功大學認知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周泰立(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曹峰銘(台灣大學心理系副教授)張

榮興(中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所長兼教授)張美蘭(親職作家小熊媽)張鑑如(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兼系主任)黃啟泰(政治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劉惠美(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好評再三語言是了解人類心智運作過程的一道窗口,嬰幼兒如何運用範疇分類的認知能力來探索語言,並成為語音、語意以及語法的分析高手,想要尋求解答,本書提供了絕佳的視角窗口。------中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所長 張榮興教授本書深入淺出解析幼兒所賴以從複雜經驗中學習的策略和能力,是一本很適合父母和兒童工作者閱讀的科學書籍。------政治大學心理系 黃啟泰副教授本書非常值得讀者一讀再讀。當您細細品味書中的描述時,可以發現兒

童探索思考的內在歷程中,竟然有許多平常卻複雜的轉折及領悟。------台灣大學心理系 周泰立教授今井教授為國際知名的語言發展學家,文中引用各地區兒童學習語言的研究,可作為了解語言學習過程和研究方式的基石。------台灣大學心理系 曹峰銘副教授本書以極其豐富有趣的兒童學習母語實際語料,帶領讀者逐步了解語言的本質以及人類獲得語言的歷程和一些關鍵因素。更難得的是,作者以深入淺出之方式,適時地援引各國相關的認知科學實驗結果以為佐證,是一本值得推薦的語言科普書籍。------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王馨敏助理教授本書一步步清晰的解釋嬰幼兒們學習語言背後的機制。提供家長,實務工作者,相關研究者與

學生一本很實用的參考資料。------成功大學認知科學研究所 胡中凡助理教授有些育兒書主張用擬聲的幼兒用語(如:「汪汪」代替「狗」),對孩子的語言發展會有不良影響――但作者指出用科學的觀點反駁:這種主張根本就是謬論!當孩子不易理解時,用他們能理解的方式說話,其實是正確的,並不會影響到孩子未來使用正確詞語的能力。------親職作家 張美蘭(小熊媽) 作者簡介今井睦美IMAI MUTSUMI1989年修畢慶應義塾大學社會學研究科後期博士課程。1994年取得美國西北大學心理學博士。慶應義塾大學環境情報學部教授。專攻認知科學、語言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目前和玉川大學嬰兒實驗室進行共同研究。著作有「

語言與思考( ことばと思考)」(岩波新書)、「詞彙的建構——兒童如何學習語言與概念(レキシコンの構築——子どもはどのように語と概念を学んでいくのか)」(與針生悅子合著,岩波書店)、「新.人類學習的意義——認知學習論的觀點(新.人が学ぶということ——認知学習論からの視点)」(與野島久雄、岡田浩之合著,北樹出版)等。今井研究室的網站是:http://cogpsy.sfc.keio.ac.jp/imai/。譯者簡介黃涓芳畢業於台灣大學外文系及語言所,曾任創意編輯、英語研究員等職。目前從事英日文自由譯者。 前言第一章 「啊!你想喝牛奶是吧?」──發現單字1 語言學習從母親胎內開始2

從說話聲音中找出單字專題 如何掌握嬰兒擁有的知識第二章 海倫凱勒的 water 事件──開啟語言世界的門扉1.語言的洞察2.嬰兒的「先入之見」3.發現語言的架構專題 心理詞典第三章 用牙齒「踩」嘴唇──推測動詞的意義1.動作也有名稱──發現動詞與名詞的差異2.日語的授受動詞──動詞語意的複雜性3.「用腳丟」──動詞語意一般化的問題第四章 血壓很便宜──學習物品性質、顏色、位置關係的名稱1.物品性質與名稱2.色彩的名稱3.位置關係的名稱4.整理──沒有掌握全貌,就無法學習單字意義第五章 解開語言發展之謎──發現、創造、修正1.語言發展的兩難矛盾2.發現3.創造4.修正5 .如果系統已經先成立──

學習外語的情況專題 兒童是詩人嗎?第六章 語言塑造思考1.透過語言理解新的概念2.建立知識體系3.語言孕育出新的概念4.學習語言是科學思考的基礎終章 給讀者的話〈參考書籍、推薦書籍和論文等〉 推薦與導讀嬰兒與幼兒的奇蹟旅程 江文瑜 台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教授一、嬰幼兒:天才語言科學家  閱讀完本書的最後一頁,闔起書稿的時刻,我的腦中不斷浮出嬰兒對我眨眼的調皮模樣,他們機靈閃亮的眼神完全迥異於平日我們對於嬰兒總是閉著眼睛睡覺的刻板想像。的確,隨著書稿扉頁的飄動,嬰幼兒如何習得語音、名詞、動詞、形容詞、方位、色彩等面向的「祕密」逐一揭露,我們幾乎可以讚嘆嬰幼兒是「

天才語言科學家」,除了學習速度驚人之外,學習方法更印證了成語「一步一腳印」的美好意象,在每一次的新學習中透過「發現、創造、修正」三個階段,累積詞彙網絡,建構句型的了解與表達,可以說這是個奇蹟式的學習旅程,每一步都烙下深刻的痕跡,幽邈而壯闊。  伴隨著閱讀,過去數年我與今井むつみ教授密切互動的美麗回憶,也不時在心湖裡波動。二〇一二年的三月,當時京都的櫻花尚未盛開,我參加在京都市中心開幕的「語言的演化」國際會議。那年五月,台大語言學研究所邀請今井教授在國際會議中擔任講者,因此我在得知她也會參加京都的會議時,安排兩人在京都初次相見,除了聆聽她的演講外,她邀請我一起參觀在京都文化博物館展出的葛飾北齋的

浮世繪畫展,她的熱情讓我分外驚喜。京都的初遇,展開了我們兩人日後積極的聯繫與交流,互動過程中她投注在學術的高度熱忱與對人的真摯情感經常留駐在我的腦海裡。  今井教授活躍於日本與國際學術舞台,最受矚目的是從發展心理學與認知科學的角度鑽研嬰幼兒的語言發展,也擴及語言與思考、聲音與意義關係的研究。研究嬰兒語言的發展,過去是學術的難題之一,嬰兒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與吸奶,如何在他們少數的清醒時刻得知他們怎麼學習語言,需要一些技術與巧思。今井教授與其他心理學家設計了許多創新的實驗,試圖了解嬰幼兒的語言學習歷程,累積了非常引人注目的成果,發表於許多英文學術期刊。  但今井教授在親身見證了嬰幼兒的語言學習過程

如此令人驚嘆之外,也發心盼望透過平易近人的科普書籍,將這些研究成果推介給一般日本民眾,讓平日將語言如何習得僅視為空氣那樣理所當然的大眾,能理解語言習得的奧妙過程,懂得珍惜自己擁有的寶貴語言資產。同時,我相信台灣旅客在旅遊日本時,經常可能目睹自己或別人用英文向日本人問路時,他們臉上驚恐的表情。日本人深藏內心的「外語學習恐懼症」(尤其英語),也讓今井教授希望日本人能從嬰幼兒一步一腳印的學習方式領悟到類似的學習方式有助於外語學習,減少焦慮與恐懼。  如今這樣一本極具意義的科普書籍能以翻譯的面貌,在初夏的微風吹拂中,出現在台灣書市,是件值得慶賀與欣喜的幸福之事。雖然書中的許多例子以日語為主(兼及英語與

華語),但書中所呈現的不少嬰幼兒語言發展現象卻具有跨語言共通普遍特質,這些關於可愛嬰幼兒的語言奇蹟旅程,非常值得與台灣讀者共同分享與激盪出跨語言的對話。二、不要輸在起跑點上?質量兼具的語言輸入之必要  經常現身於廣告詞的用語「不要輸在起跑點上」,已經悄然滲入台灣民眾的潛意識裡,影響了許多父母對孩童教育的抉擇。這個觀念背後的真正意涵與背後藏有的可能迷思,值得更多的討論與關注。在這裡我想特別整理出幾點書中涉及「起跑點」的重要訊息,提供台灣的讀者和語言學習者一些可能切入的面向,讓大家在語言學習之路上能不時駐足片刻,當望見嬰幼兒那張充滿驚喜的臉龐,也不時能給自己歡欣的回饋:(一)書中提及嬰兒從語言的節

奏與語調韻律中學習切割一連串的語音組合,並藉此發現單字和察覺到實詞與功能詞的差異。更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需要大量語音輸入的學習從胎兒在母親肚子內已然起跑!嬰兒已經隔著肚皮之牆,「偷聽」到成人世界的種種聲音。我想這說明人類的「語言起跑點」的時間點(尤其關於發音方面)遠早於我們的預設,因此可以想像,「胎教」之說確有其道理,我相信胎兒在母體內已經能透過語音的各種節奏「感受」到母親與其他說話人的情緒。因此我建議母親在懷孕期間選擇聆聽能激發真善美感覺的語音,盡量減少負面語言,並經常對嬰兒直接「喊話」,增加與肚中嬰兒的甜蜜互動。(二)書中的例子讓人最訝異的其中一點是,日本的嬰兒在六個月大的時候能夠分辨英語中

的[r]和[l]的微細發音差別,然而到了一歲時,這種分辨能力已經喪失,因為日語中沒有這兩種音的差別,於是嬰兒無須多費力氣去辨別日語不存在的差別,同時也喪失了過去能分辨的語音能力。我要補充的是,一旦無法分辨語音的差別,也就無法發出兩個音的差別,耳朵能分辨語音是口腔發音器官能否發出不同音的重要關鍵。  然而,也請注意日本嬰兒在一歲時失去分辨r/l的差別,並不代表語言的學習隨年齡下降,相反地,只是代表嬰幼兒非常聰明地把該母語「不需要」的分辨差別,從學習中「去掉」,因為嬰幼兒所要面對的語言,是一套龐大的系統,還有無數必須日益精進的學習。  對多數想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的台灣父母而言,對於前述這種嬰

幼兒分辨語音的能力喪失現象,可能會產生「語音關閉來得太快」的沮喪感。但好消息是,發音器官一般在早期發展階段仍非常有彈性,許多研究顯示在青春期前仍有潛力模仿發出各種語言的聲音。如果父母想讓孩子成為雙語或多語者,可透過各種方式增加不同語音的輸入量,讓嬰幼兒的耳朵熟悉多種語音,進而可以促成正確發出更多語音的可能。關於「起跑點早」的理論,在辨識語音與發音上的確得到許多研究支持,也值得父母關注此一現象。  相較於比較屬於單語社會的日本,台灣的歷史孕育了多元文化的特殊條件,多元語言並存於島嶼,豐富了文化交融的內涵。以語言的語音結構而言,台灣的的兩大語言(華語和台語)比日語含有更多的子音和母音,也有音調之別

,嬰幼兒的語音學習依然快速。更重要的,台語的學習不但不會干擾華語的學習,而嬰幼兒也有足夠的能力分辨台語和華語的語音差別。能於嬰幼兒時期同時習得兩種語言(或以上)的發音,是台灣多元語言的環境下具有的相對優勢,父母應多珍惜這樣的寶貴資產,讓孩子的耳朵與舌頭「靈活有力」!  不過,近年在台灣與日本都有許多人誤用「不要輸在起跑點」的概念,以為英語的學習比華語(和台語)與日語的學習重要,強加孩子英語至上的觀念。這個議題已超出這篇文章所能討論的範圍,在這裡只是要提醒一個語言學上重要的概念:母語的完整學習對嬰幼兒的人格發展、情緒管理、認知協調產生全面的影響,必須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以珍貴奇寶的心情面對。(三

)書中指出嬰兒有驚人的學習能力,到了九、十個月大時,已經儲藏大量語彙,並透過語音結構、類比分析、網狀式學習等方式學習各種詞類,隨時間推演,剛滿兩歲到兩歲半的小孩,會以爆炸性的速度學習新詞,每天記住十個左右的單字,稱為「語言爆炸期」。而到了五歲,小孩已經能對動詞語意掌握細微的差異。  雖然每個小孩仍會以自己的速度、所接收的語言環境與輸入而有些個別差異,這個兩歲到五歲的「語言黃金期」非常需要「優質的語言輸入」,今井教授特別提醒「優質的語言輸入」並非讓孩子看專家說話錄影的DVD或電視,而是雙向交流與互動。她誠懇呼籲:「在日常生活中確實溝通情感、仔細使用每個詞和嬰兒對話。」甚至,她指出有研究顯示大人的

語言品質還可影響學生數學與科學能力的發展!   同時,在這段黃金期,小孩艱辛又勇敢地透過科學方式「發現、創造、修正」語言,因此家長要注意避免「揠苗助長」,急於糾正孩子在這段時期所犯的語言錯誤。由於錯誤的類比或推論,小孩在四歲開始經常使用大人不會使用的「創造性使用」,如「用腳丟」、「用牙齒踩嘴唇」、「用臂抱抱」等日語例子,也容易出現在使用華語的幼兒中。這些創意,隨著年紀,小孩會自我修正,父母反而可以用欣賞的角度,讚嘆孩子的創意表現。(四)書中提到某個令人驚訝的數字:研究指出美國小孩要正確使用「紅」、「綠」、「黃」三種顏色名稱,要重複約一千次左右!這個數字說明嬰幼兒也需要大量的語言輸入,才能學會某

些單字。台灣許多人學習英語或其他外語時,經常覺得無法快速記住單字而感到挫折,看了書中的例子後,應該知道學習外語也沒有捷徑,也需要有大量的語言輸入。  總結以上各點,一言以蔽之,「不要輸在起跑點」的真正意義應該是,在嬰幼兒時期,給予他們「優質的語言輸入」和「足夠量的語言輸入」兩者的組合,創造「質量兼具的語言輸入」,那麼嬰幼兒會回饋給父母語言精進的奇蹟禮物。三、他山之石:跨語言的相似學習路徑  雖然日語的結構與華語在語音、語法、語用上均有相當大的差別,書中提到幾點重要的嬰幼兒學習日語的方式與過程,我認為可以對應到華語與其他語言的學習,差別只在於因語言差異而獲得某種語言面向的時間快慢。除了前面討論過

的語音面向外,這裡我整理一些書中具代表性的跨語言相似的學習方式與過程:(一)類比式與網狀式學習  語言有助於人類建立複雜的知識體系,並藉由學習語言而獲得新的概念。嬰幼兒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會將繁瑣的事物系統化,把相似的東西歸類在一起並進行類推思考,而這樣的思考方式其實也是科學思考的重要基礎。例如名詞,兩歲小孩面對陌生的東西時,形狀相似比較容易被歸類為同一類,色彩與材質的相似比較不被注意。  動詞的學習比名詞涉及更複雜的過程,必須放在網絡式的脈絡學習方式中,藉由某一動詞與其他語意「相似」的系列動詞的學習,還要掌握這些動詞之間的相似與相異的語意和用法,才算學會了某個動詞。形容詞的學習也需要網絡式的連

結,必須掌握形容詞是相對而非絕對的概念,還要掌握形容詞與名詞的結合有固定用法,例如形容詞以相反詞的對比方式出現,如「深─淺」、「高─矮」等,但與名詞結合時,對比的形容詞不一定都能接該名詞。例如華語可說「很深的愛」,而「很淺的愛」卻聽起來很奇怪。(二)「一般化」過程的學習  名詞的名稱學習需要經過「一般化」的思考過程,例如幼兒要理解「兔子」一詞可指灰兔、棕兔、白兔等,而且可拓展到不同情境下的「兔子」,而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會出現許多錯誤。剛開始時小孩會以為某種特定情境下的「兔子」才是「兔子」,所以「一般化」也指嬰幼兒可以理解不同情境下的「兔子」都是「兔子」。動詞的學習亦然,某個動詞後面可以加不同的名

詞對大人來說是自然的現象,不過嬰幼兒一開始會以為某種動詞搭配特定的名詞,然後漸漸修正。(三)階段式學習:  學習過程有難易,某些語言面向會先習得,例如名詞的學習早於動詞。嬰兒在初次聽到某個新詞,會對它的意義產生「先入之見」,會先注意沒有名字的物品,然後給予命名,對於動作的名稱,或色彩、花紋、質感等物品狀態比較晚的階段才會注意。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華語與日語中的可數名詞與不可數名詞在形態上相同(不像英語中的可數名詞的複數要加s),嬰幼兒仍可以逐漸區分有形狀和沒有固定形狀的東西之間的差別。(四)相對式的學習:  語言的語意在許多方面呈現「相對」的特色,嬰幼兒在學習相對概念時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例如形容

詞的「大」與「小」的參照點隨不同事物而改變。另外,色彩因為是連續性的變化,因此兒童學習色彩名稱時,就必須學習自己母語中對於不同色彩之間的分界,每個語言的小孩必須學習自己語言的「色彩空間地圖」。  在學習方位上,華語與日語都同時具有「相對框架語言」與「絕對框架語言」的特色。前者以「前後左右」為主,隨說話者的相對位置改變,後者以「東西南北」為主,無論如何旋轉,「東西南北」不會改變。兩種語言的前後左右等相對位置也會有「以自己為中心」或「以參考點為中心」兩種不同的描述方式。  以上的幾點是跨語言的共同學習方式,以下進入到兩個語言的巨大差異部分。四、嘰哩咕嚕:日語龐大的擬聲詞和擬態詞系統  我看到過去關

於日語的研究中提到一個令我震驚的數字:日語有大約一千七百種擬聲詞和擬態詞!這大概是傲視世界所有語言的一個紀錄數字。華語雖也有擬聲詞和擬態詞,例如「淅瀝嘩啦」、「劈里啪啦」等用法,比起日語只能說數量少很多。今井教授本人過去數年致力於研究擬聲詞和擬態詞對嬰幼兒學習語言的影響,發現日本嬰幼兒學習日語時,擬聲詞和擬態詞有助於對動詞與狀態的理解。我們可以想像日本的嬰幼兒嘴中吐出的「嘰哩咕嚕」式的語言非常生猛有力!可惜這些例子無法精準地翻成華語,本書的翻譯版本有些地方以羅馬音拼出,這是不可避免的變通方式。  日語的擬聲詞和擬態詞常可搭配動詞,造成鮮活的動詞狀態描述。動詞也是另一個華語與日語的巨大差異。書中

提及說日語的嬰幼兒雖然較晚學習到動詞,卻能透過動詞的詞尾變化分辨名詞與動詞的差異,大約在三歲就能察覺研究者實驗中所用的動詞並非物品名稱。相對的,因為華語的動詞與名詞「長相相同」,書中指出「中國的小孩子認為『新的詞語是物品名稱』這樣的先入之見似乎格外強烈。大約要等到八歲以後,這樣的先入之見才會得到修正,碰到新的動詞也能夠立刻判斷是動作名稱。」雖然書中所指的實驗以中國的小孩為主,或許也能推論到台灣的嬰幼兒對於動詞的學習。五、奇蹟之人:海倫凱勒  在即將結束這篇導讀的時刻,最後我想與讀者分享一個閱讀本書時,我非常喜歡的片段──「奇蹟之人」海倫凱勒如何學習到的語言點滴:在水井小屋邊,海倫的杯子在汲水處

的出口下方等待,當冷水溢滿杯子,蘇利文老師拼出的「w-a-t-e-r」引領海倫「領悟」了語言所需要的名稱,那是個「命運的時刻」,或許算是天啟,從那刻起,海倫開了智慧,展開了大海奔流的進步旅程。海倫的學習留給讀者一個可供想像的空間:本書雖描述語言正常發展的嬰幼兒的「偉大之旅」,也依然適用於語言發展有障礙的嬰幼兒,只是他們甚至需要比一般嬰幼兒更多的「質量兼具的語言輸入」。當父母與教師教導語言障礙的嬰幼兒時需要給予更多的耐心與愛心,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親身經歷獨特的「語言奇蹟」。我衷心期待本書除了獻給對嬰幼兒語言學習與外語學習感興趣的讀者外,也適合需要特殊語言教育的家長與教師閱讀。我也盼望,未來台灣的

出版界能繼續努力出版優秀的語言學相關的書籍,讓這一門在歐美與日本非常重要的學科,能透過翻譯,與台灣的讀者繼續共鳴出內心深處澎湃的感動。 前言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語言或許就跟空氣一樣:像空氣一般重要,也像空氣一般理所當然。很多人可能根本沒有思考過語言之於自己的意義,甚至沒有想過自己是如何學會說母語的。 另一方面,大家應該都曾學過英語或其他外語,或者現在仍舊在學習。應該也有不少人想要知道該如何學習外語才能夠說得像母語一樣流利。  學習外語究竟要學什麼?譬如說英語和日語不同,動詞放在主詞和受詞之間;當主詞是你、我之外的人或物而且是單數時,動詞詞尾就必須加上s。這些文法規則在學習英語時是不可或缺的

。  要能夠閱讀英文、聽懂英語、用英文說出或寫出自己想要表達的事情,就必須懂得大量詞語。既然如此,學習外語是否就等於習得文法、並記住大量詞和片語呢?  但即使背了許多詞、片語並習得文法,如果只是把日語直譯成外語,仍舊無法準確表情達意。相信有許多人因此而對學習外語感到頭痛。相反地,如果是使用自己的母語,就可以說得很流利,而且通常能夠判斷某個詞比較適合用在什麼場合。  為什麼我們能夠隨心所欲地使用母語呢?  兒童學習母語不是為了在考試時拿高分,而是為了和他人溝通。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當然不會查詞典,甚至有可能連詞典定義中使用的詞都看不懂,因此大人是不可能直接教導兒童詞語意義的。(試想你有辦法教導小

孩子「紅」這個色彩名稱的「意思」嗎?)許多人誤以為兒童是「由大人直接教導詞語含意,並在修正錯誤的過程中習得」,但實際上兒童是透過自行分析大人對自己所說的話,自行思考、習得詞語的意義。  另外也有很多人以為「詞的意義可以獨立於其他詞(亦即與其他詞無關)習得」。譬如很多人或許覺得:只要把幾種車子的例子與「ㄔㄜ ˙ㄗ」的語音連結起來,就能夠自動理解「車子」這個詞的意義;或者把紅花、紅襯衫、紅筆和「ㄏㄨㄥˊ」的語音連結起來,就等於學會了「紅」這個詞的意思。讀了這本書,相信你就會明白這樣的想法並不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