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教基督教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猶太教基督教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星川啓慈寫的 世界宗教:從教義、教典乃至歷史,一本了解重要宗教的精髓! 和凱倫.阿姆斯壯的 佛陀:一個覺醒的人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晨星 和如果出版社所出版 。

玄奘大學 宗教與文化學系碩士班 黃運喜所指導 楊詠喻的 宗教美學—悲劇與信仰 (2020),提出猶太教基督教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宗教美學、悲劇、信仰、美的現象、美的範疇。

而第二篇論文一貫道崇德學院 一貫道研究所 陸隆吉所指導 黃錫卿的 一貫道〈GOSPEL〉聖訓對「聖靈與火洗禮」之印證 (2020),提出因為有 聖靈與火洗禮、聖經、死海古卷、一貫道聖訓、濟公活佛、公義老師的重點而找出了 猶太教基督教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猶太教基督教,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世界宗教:從教義、教典乃至歷史,一本了解重要宗教的精髓!

為了解決猶太教基督教的問題,作者星川啓慈 這樣論述:

  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神道教、印度教……   帶你完整了解充滿謎團的世界宗教!     「人為什麼要活著?」「要用什麼樣的態度面對死亡?」「我到底是誰?」自古以來,宗教就是不斷回答人對生命困惑的問題。宗教與生活息息相關,因為信仰,讓我們有了依靠。但是,宗教的存在,是否只有正面的影響?因宗教引起的戰爭等問題,我們應該忽視嗎?為什麼宗教會引起這些問題?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宗教的源起、歷史及教義、教典。     ◎佛教是如何發揚光大的呢?   ◎耶穌的傳道內容是什麼?   ◎穆斯林將信仰落實於日常生活的表現有哪些?   ◎神道教是在何時,又是如何成立的呢?   ◎發源於中國的儒教,教導的內容為何?

    人類在漫長的歷史中,為了解決「自己究竟是為了什麼而存在於這個世界?」「死後會變成什麼樣呢?」這些最根本的不安與煩惱,一直想盡辦法要找到滿意的答案。可惜對大多數人而言,想要找到答案並不容易。     尤其是有關死後的世界,更是成為人類煩惱不已的一大根源。如果能夠有系統地回答這個問題,就能稱之為「宗教」。每一種宗教透過各自的教義,減輕人們對死亡的不安。不論形式為何,相信您一定能覓得一盞指引方向的明燈!     跟著本書認識: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神道教、印度教、猶太教、錫克教、儒教、道教、耆那教、祆教、巴哈伊教、日本新興宗教。   本書特色     趣味圖解閱讀系列新作!全面認識世界宗

教!     每個人都可以輕鬆愉快地閱讀!本書由50個簡單的問題組成,例如「為什麼世界上存在著形形色色的宗教?」「基督教的『十誡』是什麼?」「身為穆斯林所習以為常的事有哪些?」「佛陀是如何開悟的?」。重點關注在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這三種世界最主要宗教,並加入猶太教、印度教、神道教等各種宗教,從歷史、民間文學等熟悉的角度來看每種宗教的奧祕。透過插圖和圖表解釋, 即使初學者也可以從中學習世界宗教的教義和故事,以及最新的知識。這本書對於了解新聞、國際事務以及與海外的人們進行交流都非常有用。  作者簡介   星川啓慈     1956年出生。1984年筑波大學研究所哲學.思想研究科博士課程修畢後退

學。1990年榮獲日本宗教學會賞。現任大正大學文學部教授。文學博士。專業領域為宗教學、宗教哲學。著作等身,主要著作包括《作為語言遊戲的宗教》(勁草書房、1997年)、《宗教與〈他〉者》(春秋社、2011年)、《宗教哲學論考》(明石書店、2017年)、《增補 宗教家維根斯坦》(法藏館、2020年)等。譯作有A.凱特利《維根斯坦.文法.神》(法藏館、近作)等。另有多種編著及翻譯著作。    譯者簡介   藍嘉楹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目前從事專職翻譯與口譯。喜愛閱讀與旅行。希望能翻譯出更多好書。   譯作包括《角蟬:不可思議的昆蟲》《圖解免疫學》《拉麵的科學》等。   譯文賜教:gracel

[email protected]  前言 序章  為什麼世界上存在著形形色色的宗教    第1章  基督教──耶穌倡導的神之愛 起源 教祖耶穌的生平為何? 教義 耶穌宣揚了哪些教誨? 教義 基督教教義的根本在哪裡? 教義 《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有什麼不同? 發展 成為羅馬帝國國教以後的發展為何? 發展 十字軍東征的真正目的為何? 發展 所謂的宗教改革,最後演變成什麼樣的運動? 戒律 基督教的「十誡」是什麼? 儀式 在教會舉行的儀式有哪些? 節慶 基督教最重要的節慶是什麼? COLUMN  宗教隨著人類誕生而形成   第2章  伊斯蘭教──阿拉是絕對依歸 起源 穆罕默德領受的啟示是什麼? 教義

穆斯林的基本信條六信是指什麼? 教典 蘊藏於《可蘭經》的最大力量為何? 發展 維持了30年的「正統哈里發時期」的功績為何? 發展 創造空前繁盛期的阿拔斯王朝有哪些豐功偉業? 發展 伊斯蘭教為什麼會分裂? 戒律 穆斯林每天要實踐哪些功課呢? 戒律 穆斯林的禁食是如何進行的呢? 戒律 為什麼會進行吉哈德(聖戰)? 生活 身為穆斯林所習以為常的事有哪些? COLUMN  因為戰爭造成的宗教上的對立   第3章  佛教──佛陀領悟的人生真理 起源 佛陀是如何開悟的? 起源 佛陀究竟如何得道呢? 教義 該怎麼做才能減輕人生的苦惱? 教典 佛經(經典)是如何成立的? 發展 上座部佛教和大乘佛教有何不同?

發展 佛教如何在各地開枝散葉? 發展 佛教傳至日本後的發展為何? 發展 佛教的各宗派是如何興起的? 戒律 要經過何種修行才能成為僧侶? 戒律 佛教徒應該遵守的「戒」有哪些? 生活 信徒的行動規範「六波羅蜜」內容為何? 生活 源自佛教的節慶活動有哪些? 生活 日本以外的地區是如何信仰佛教的呢? COLUMN  朝聖的人們各懷著不同的目的   第4章  神道教──森羅萬象皆可為神的民族宗教 起源 神道教是在何時,又是如何成立的呢? 起源 神社供奉的神明和日本歷史有何關係? 發展 為什麼神道教會成為「國家的宗教」? 發展 在日本,神道教和佛教處於何種關係? 生活 聽說有很多日本人都沒有宗教信仰,真

的嗎? COLUMN  透過祭典確認神與人之間的連結   第5章  世界上的其他宗教──從土著宗教乃至新興宗教 印度教.起源 印度教究竟是什麼樣的宗教? 教義 為什麼印度教和種姓制度有關? 發展 為何印度教會推廣到東南亞? 猶太教.起源 猶太教的誕生,果真是因為猶太人是被神所揀選的人嗎? 經典 猶太教有哪些聖典? 發展 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 錫克教.起源 源自於印度的錫克教是什麼樣的宗教? 發展 錫克教為何會成為武裝集團? 儒教.起源 在中國誕生的儒教,其信仰內容為何? 道教.起源 為道教教義核心的「道」到底是什麼? 耆那教.起源 在印度延續了2500年的耆那教,到底是

什麼樣的宗教? 祆教.起源 把神分為善神與惡神的祆教是什麼樣的宗教? 巴哈伊教.起源 從伊斯蘭教衍生出來的巴哈伊教是什麼樣的宗教? 新興宗教.起源 近代的日本出現了哪些宗教?   結語  宗教是否能夠回應源自內心深處的不安呢 前言     「請問各位,你們覺得人活著是為什麼呢?」     我想,如果突然被這麼一問,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吧。就連我本人,也不是隨時都把這個問題放在心上。不過,這類的問題有時候會浮上我的心頭。     另外,我猜各位也不是常常想到「死亡」這件事吧。不過有些人會因為某些契機或因緣際會之下,轉而開始思考有關死亡的問題。     自古以來,宗教便是不斷回答有關「人

為什麼要活著」「人要以什麼樣的態度面對死亡」,以及「我到底是誰」這樣的疑問。     當然,宗教替人解惑的部分不僅如此。當我們因為「為了身邊的人,自己該做什麼才好」「該怎麼做才能使社會變得更好」而陷入不知所措的情況時,宗教也提供了解答。     正因如此,從人類出現以來直到今天,即使宗教的型態不斷在改變,信徒卻依然追隨。即使是沒有信奉某個特定「宗教」的人,也存在著某種程度的「宗教心」。我想,透過許多小說、電影、動畫作品,都可理解這一點。     然而,宗教的形象並非全然正面。例如有關「宗教是否為戰爭的導火線」的議題,正反兩派論戰已久,至今仍爭論不休。就我看來,兩大陣營的對立幾乎是勢均力敵,很難

斷言是哪一邊占上風。但起碼有一點無法否認的是,「宗教確實有可能成為引發戰爭的原因之一」。     一直以來,我都不斷思索著「宗教間的對話」或「宗教與戰爭的關係」之類的問題。我認為,同時著眼於宗教對人生和社會所發揮的正面效益,以及引發戰爭的負面影響,不是也十分重要嗎?     舉例而言,「消滅恐攻分子」的見解,或許和宗教的「正義戰爭理論」(為了維護正義與和平,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使用最小所需武力的立場)有關。維護正義與和平的重要性,我想無需贅言。當然,只因為打著維護正義的旗幟,便輕易容許殺人、殺戮,也絕對是法理難容的行為。     如同上述,宗教有時會和上述的難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本書

透過淺顯易懂的說明,加上圖片和照片的輔助,為讀者介紹各種宗教,其中以世界三大宗教為主。不知道讀到這裡,各位是否感受到我這股「希望能讓各位讀者掌握宗教精髓」的企圖心呢?     除了如何面對生死,在掌握現今國際化社會與世界各種宗教之間的關係方面,我衷心期望本書對各位也能發揮些許的參考價值。 序章  為什麼世界上存在著形形色色的宗教  從人心的層面思考宗教為何物 人類是極為脆弱的存在。從古至今,人類始終面臨著天崩地裂等各種自然災難的威脅,對死亡也抱持著恐懼感。 當人實際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大,或宇宙的浩瀚時,一股宗教情懷油然而生,或許是極為自然的反應。 如同我在「前言」所述,人即使沒有特別信仰特定的

宗教,但是在很多場合還是會自然地雙手合十,萌生出信仰心。 基於這點,我們可以說宗教基本上是隨著人類的誕生而成形。從古代遺址可以找到證據,因為我們從中發現了曾經進行咒術、祝禱、祈願等宗教活動的遺跡。另外,目前已發現距今6萬年前的尼安德塔人會埋葬死者。由此可見,知道古代的人們想得到自己置身的環境下,冥冥之中有一套由神所創造的超乎人類智慧的普遍性秩序與法則,也絲毫不足為奇了。 另外,針對擔心人死後會如何的疑問和恐懼,有人認為可以從宗教找到答案。 既然能夠替人消弭對死亡或對存在感到不安的是宗教,那麼反過來說,宗教的起源正是基於人類面對死亡與天災的恐懼與不安。 再者,為了解釋自己所在的世界,人們必須接受

一套特定的秩序與法則;當一群具備共同想法、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形形色色的宗教集團(教團)便儼然成形了。教團便是藉由建立教義和教典,進行傳教和做禮拜等活動,以及興建信仰場所而逐漸發展而成的。 除了號稱為世界三大宗教的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世界上也存在著其他形形色色的宗教與教派。不論是哪一個宗教,都是歷經上述的過程延續至今,在世界上接受信徒的信仰。 第1章  基督教──耶穌倡導的神之愛起源 教祖耶穌的生平為何? 32歲開始傳教,最後被釘死在十字架 依據《新約聖經》的《福音書》(參照20頁),耶穌大約在西元前4年,出生於拿撒勒。此地位於現在以色列的加利利地區。歿於西元30年前後。據說他的父親名為

約瑟夫,母親名為馬利亞,而且也有兄弟姊妹。耶穌是猶太人,所以在猶太會堂做禮拜,並在此學習猶太人的律法*。 他後來繼承父親的工作成為木匠,賺錢撫養母親馬利亞與兄弟。32歲時,他在約旦河邊,接受猶太教的宣教士約翰為他洗禮。之後,他持續在荒野修行,也開始講道,身邊漸漸有門徒聚集。他主要在加利利傳教,不過也去了幾次耶路撒冷。

猶太教基督教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立刻加入頻道會員,實際行動支持超級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M7yIYvZGYLJR6z6RqLlNw/join
-
📣留言加分享本影片貼文
就有機會抽中《尼采,其人及其思想》一本。
參加抽獎活動時間為期一週:2021.2.10 - 2021.2.17
👏感謝 商周出版 提供2本實體書
-
►本集語錄:
「或許如果人類不再往上流向上帝,從那一刻起,他自己就會不斷漲高。」-尼采《快樂的科學》
「堅定地反抗一切目前被相信和神話的東西。」-尼采《瞧!這個人》
-
►本集關鍵字:
#永恆回歸 #酒神精神 #超人 #普魯士 #森林之神 #悲劇的誕生 #Dionysus #蘇格拉底 #日神精神 #華格納 #拜魯特音樂節 #尼伯龍根的指環 #柏拉圖 #民主 #善惡的彼岸 #道德系譜學 #猶太教 #基督教 #奴隸反叛 #羅馬帝國 #進擊的巨人 #罪惡感 #愛鄰人 #最後之人 #達爾文 #演化論 #第二天性 #耶穌 #保羅 #自我超越 #翻轉價值

本集推薦書目:
尼采《瞧!這個人》、《尼采讀本》
周國平《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

宗教美學—悲劇與信仰

為了解決猶太教基督教的問題,作者楊詠喻 這樣論述:

「宗教美學」指人類由於信仰,與其儀式所留下的―包含精神、器物與事蹟。「悲劇與信仰」表示人類在困頓與極度哀傷下,仍然踽踽而行、堅忍不拔、不改其志的情操。本論文研究動機,在於筆者感受美學環繞與擴充人間世,在舉手投足碰觸演繹成意識與風俗文化。人類與大自然,相互的聆聽與交流最是流連忘返、令人陶醉的。然而知識未實踐,與未知無異。偉大的導師是喚醒沉睡在我們內心的知識。從自然崇拜、萬物有靈論、古典進化論,科學、宗教與人文沒有永恆的定律。文化發展與對未知的敬畏,為宗教的起源點之一。藉助群體的力量所形成的社會行為,從其制度和思想的框架,用以達到生存和發展的目的。宗教信仰思索與探討人的存在與終極關懷,並引導人在

喜、怒、哀、樂、得、失、毀、譽間,思考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價值。「宗教美學」應有利他與大善為基石,才能成其美,即對於天地人間的「大美」的表現與詮釋。因而,宗教信仰必須是善良與美好的、對人生有幫助利益的。且能落實生命教育的美之教學與善的實踐,並能完成生命創造之完善態度與崇高價值。優質良善的信仰有其底線,此即根本戒律的重要性,以期追求永恆快樂與幸福的象徵原子,在有限的生命與能力下臻至內在的宗教美學。本論文採用質性的人文思考研究方法,並配合演繹方法、邏輯推論與歸納結果,來陳述歷史發生的事件。「宗教美學」最終在善或者能成其大與聖。「宗教美學」教導人們在生命歷程中面對抉擇與困境時,傾於採取往正向思維與偏近

善道德行跡。「宗教美學」實踐斷捨離,從外而內,提升精神素質。六識的真善聖是「宗教美學」的同體大悲。

佛陀:一個覺醒的人

為了解決猶太教基督教的問題,作者凱倫.阿姆斯壯 這樣論述:

  一個死後二千五百年思想仍然在世界上迴盪的人,   一個催生了歷史上最偉大宗教之一的人,   我們認識他時,通常都是藉由一尊尊寧靜的塑像,和一部部記述教法的經典,   但是這個人和他生活的世界呢?在他活著的八十餘年裡,   究竟做了什麼讓他成為啟發千千萬萬人的覺者?   知名的比較宗教學者、暢銷書《神的歷史》作者凱倫•阿姆斯壯,   融合了歷史、哲學、神話和傳記的角度,寫活了佛陀的生平和他所處的年代,   描繪出一個積極面對自身人性,最終體悟,並激勵無數人走向同樣覺醒之路的人的面貌。   *****   悉達多.喬達摩,這個後來被稱之為「佛陀」(意為「覺者」)的人,

誕生於西元前六世紀末,那是歷史上所謂的軸心時期,當時的社會混亂,人心無所適從,但也就是在這個時期,人類開始從盲目信仰轉而追求自身的人性,希望能藉由回到自身,解決生命的痛苦。聖哲孔子、老子和蘇格拉底也都是出現在這段期間,但佛陀無疑是軸心時期最重要,也最具代表性的領導人物。   關於他的生平,我們知道的事蹟頗多,且有許多是神格化的敍述。就像他是北印度釋迦國的王子,出生時即有預言他將成佛,他成道之時大地震動,當魔羅想阻礙他成道之時連大地都站在他這一邊。但如果我們從一個覺得人生即苦,二十九歲矢志離家求道,經過崎嶇道路,三十五歲澈悟,再以四十五年的時光四處行腳,為人宣說解脫之道的「人」的角度來看;從一

個積極追求生命意義,最終獲得解脫的「人」的角度來看,佛陀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閱讀他的傳記,又能給我們什麼樣的感動與啟發?   一本修女為佛陀寫的傳記   本書的作者凱倫•阿姆斯壯是一位享譽國際的比較宗教學者,她17歲時為尋求人生的意義,毅然進入修道院,成為修女,七年後還俗。寫過《神的歷史》、《伊斯蘭》、《血田》等多部重要的暢銷經典著作,由這樣的人來寫佛陀的生平,提供了不同於常見神格化寫作的角度。   一個人性的佛陀   在她的筆下,佛陀是一個和我們沒有什麼不一樣的人,他同樣會為自己愛欲所苦,一樣承受身體的病痛,一樣面對外界的混亂。但他想尋求一種人類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可以讓他臻致寧靜。他原以

為苦修可以讓他壓抑人的本性,終至熄滅,得到平靜,但發現毫無用處。而當他接受了人的本性,致力提升,捨棄我執,最終讓他找到了樂園。她的描述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積極尋求生命意義與解脫之道的人,如何由凡夫而成為佛陀(覺者)的過程,以及只要我們願意,我們也能同樣離苦得樂的一條道路。   為什麼在現代理解佛陀的一生比過去更為重要?   佛陀所屬的時代是一個混亂、過渡和變動的時代。當時由於市場經濟發展,新興階級崛起,讓舊有的思想與制度受到了挑戰。社會紛亂讓人們更覺得需要重新思考人生的價值與生命的意義。當盲目的信仰已無法解決問題,我們就必須回到人的本身來解決,佛陀一直教導的就是要我們面對自身的人性,並走出人性的

狹隘和自私,從中發現身而為人絶對的價值。   像佛陀一樣,我們活在政治暴力的時代,看到人類相殘的恐怖景象。我們的社會一片頹廢委靡,使得我們有時候為周遭的環境而感到害怕。佛陀求道歷程的許多面向,都能在此時為我們提供一條出路。

一貫道〈GOSPEL〉聖訓對「聖靈與火洗禮」之印證

為了解決猶太教基督教的問題,作者黃錫卿 這樣論述:

摘要 從一貫道的經典和訓文得知,上帝在這個元會將進行三期--青陽、紅陽和白陽之大計畫,並在其中之紅陽期降下五教聖人與經典賢文,代天宣化,以奠定日後普渡收圓之基礎。若以基督宗教為例,五旬節之「聖靈與火洗禮」,展開兩千年之教會歷史,便是很好的實證。時序推移,至今已至白陽初期,是大地之人回天返見母顏之時機,上帝亦適時適機地,啟示這個階段的計畫內容。 公元1995年,在一貫道發一崇德道場,隸屬於菲律賓道務中心的一場法會中,濟公活佛與教化菩薩共同批示〈GOSPEL〉聖訓,文中道出「傳道」儀式之精神底蘊,便是《聖經・馬太福音》三章11節中,施洗約翰對「聖靈與火洗禮」之申言,此篇聖訓亦道出濟公

活佛便是手裡拿著簸箕,進行善惡分班之後來較大能者。  在公元1947年,號稱二十世紀最重要之考古發現--《死海古卷》,揭開了猶太傳統介於兩約過渡期間之歷史,於是可知施洗約翰受到昆蘭社區「終末思想」觀念的影響,並反映在他對「聖靈與火洗禮」之申言。從《死海古卷》的文獻中,除了顯示「聖靈與火洗禮」是一次性之洗禮外,更提供解釋此申言中「後來較大能者」之背景線索。另外,在西方神學界討論超過60年之「三彌賽亞主義」,亦是古卷被關注的另一項重大焦點,其中祭司型彌賽亞之公義老師,擔任傳授上帝聖靈予萬民且要進行好壞分判之職事,都有非常清晰之描述。 一貫道當代「天命明師」之一--濟公活佛,無論是在形象或使命

內涵皆符合施洗約翰在申言中的描繪,也與《死海古卷》中預言王族型彌賽亞進行審判前傳救恩之先鋒者--公義老師相互輝映。《死海古卷》之彌賽亞主義,不僅提供末世救恩之希望,且介紹擔任救恩之受膏人物,此議題佔據基督教核心要義之相當關鍵的地位,學者們定義為「三彌賽亞主義」,而此部分之預言,也與一貫道當代之白陽三聖,不謀而合。 《聖經》、《死海古卷》與一貫道〈GOSPEL〉聖訓,三者皆屬天啟信息,闡述之救恩/普渡收圓大計畫,可謂具有「過去」、「現在」與「未來」之關係,針對「聖靈與火洗禮」,三者不單是義理上的融通,更有其歷史的必然性與關聯性,除了能互通有無,也印證每一部經典之存在價值,及各個階段任務的必

要性。本文的研究,窺探出《聖經》與一貫道義理在「聖靈與火洗禮」之共通性、互補性與超越性;再從「三期觀」的視角觀其在紅陽、白陽兩期,扮演「先說後應」的歷史任務,與天地間生生不息之自然循環法則;從救恩/普渡收圓大計劃看「聖靈與火洗禮」,基督宗教和一貫道所扮演的角色,都是各盡爾職,為創世界大同,相信也是上帝開演此大計畫,讓福音傳遍天下之妙法! 本研究也探析出「聖靈與火洗禮」的神聖義,是通往上帝國度的入口,接受此洗禮能達到「神人合一」或稱「天人一貫」;進一步,幫助我們更完整地了解上帝對人類的救恩/普渡收圓之大計畫,並看見上帝之奇異恩典,遍及古今中外與萬國九州。接受「聖靈與火洗禮」者,各個成為得勝

者/聖賢之候選人,這是身處白陽佳期之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