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興趣測驗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生涯興趣測驗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Dr.TimothyButler寫的 發現工作力─解開成功的280道題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桃園縣私立永平工商心理測驗實施計畫也說明:『生涯興趣量表』是協助生涯探索、生涯規劃的心理測驗,依據何倫職業興趣理論為架構。 30分鐘, 個別施測, 727本. 能力, 多因素性向測驗, 1.協助學生了解自己各方面之潛能,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輔導與諮商學系所 鄧志平所指導 陳信宏的 國中學生基本興趣量表之編製 (2014),提出生涯興趣測驗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基本興趣量表、國中學生基本興趣量表、集群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 劉焜輝所指導 陳清泉的 焦點解決諮商效果之研究---巡迴架構分析法的應用 (2000),提出因為有 焦點解決諮商、巡迴架構分析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生涯興趣測驗的解答。

最後網站生涯測驗 - 求則補充:而生涯相關測驗是 。 那么职业生涯规划测试有哪些? 1、霍兰德SDS 职业兴趣测试(适合高中生、大一大二学生) 理论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生涯興趣測驗,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發現工作力─解開成功的280道題

為了解決生涯興趣測驗的問題,作者Dr.TimothyButler 這樣論述:

  隨書附贈哈佛商學院教授特製的「職場生涯興趣」280道測驗題目光碟!  你該何去何從,才能找到適合自己且真正滿意的工作?  什麼才是促成你和某項工作美好「姻緣」的因素?   想知道決定你生涯輪廓的三大基本面向、八大核心功能就要透過BCII測驗來了解自己!  職位高低、薪資福利及成功的經驗,不必然是預測工作滿意度的有效指標。它們或許適用於過去,但是,人在一生當中,自我滿足的本能會斷尋求表達和再生。我們可能發現自己,無論是新任主管或CEO,卻像但丁(義大利文學家)般,迷失在人生旅途階段中陰暗難辨的森林裡。本書探討的不是履歷寫作、人際網絡經營或未來十年最看好的工作。而是關於所謂的「深

入內心」(looking deeply)──對個人自我的獨特剝析,特別是想在職場中追求意義與成就感的自我。  本書及書中「職場生涯興趣測驗」(BCII, The Business Career Interest Inventory)是哈佛商學院MBA生涯發展中心主任,超過十年研究六百五十位以上的商業人士的成果。這是一項精緻、新穎的生涯諮商工具,並提供細膩的自我評估輪廓和方向,具體指出能讓你在職場上滿足和成功的工作環境與活動。本書附贈的光碟,適用於任何具備視窗軟體與光碟機的個人電腦。作者簡介  提摩西.巴特勒博士(Dr. Timothy Butler, Ph.D.)  詹姆士.華道普博士(Dr.

James Waldroop, Ph.D.)  兩位為暢銷書《別和成功擦肩而過》的作者,以及美國哈佛商學院生涯中心發展主任,並且是麻州布魯克林市的華道普巴特勒聯合公司 (Waldroop Butler Associates)負責人。該公司專門從事生涯評估與諮詢,也提供主管訓練。譯者簡介  邱如美,東海大學政治系畢業,美國密蘇里州州立中央大學大眾傳播碩士。曾任自立晚報記者,現為世新大學兼任講師。譯有《企業成功轉型八步驟》、《國家競爭優勢》、《競爭優勢》、《領導引擎》、《親師新主張》、《別和成功擦肩而過》、《領導人的變革法則》、《大忙人輕鬆管好壓力》等書。

生涯興趣測驗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延續著上一集的主題「想要找一份工作安穩一輩子?這樣想,你就會被淘汰!」。

我們談到了「思想遺毒」,會阻礙你生涯的發展。假如你對於我提出的危機,仍然有懷疑或者是保留,那麼你不妨聽聽看這個故事。

十年前呢,就有用手機的人喔,都知道一個品牌,叫「諾基亞」。

他們從1996年開始,連續15年的時間,都獲得全球銷售第一的寶座;而這樣的榮譽呢,在2007年達到了頂峰,為諾基亞帶來前所未有的利潤。

不過就在iPhone推出之後,徹底改變了手機的定義,諾基亞仍然對於這個現象有一點傲慢,仍然覺得自己夠大、夠穩,所以不怕iPhone的威脅。他們覺得呢,沒有必要跟iPhone,甚至於Android的系統,去進行任何的協商跟合作。

正是因為這樣的致命決策,諾基亞並沒有及時的搭上「智慧型手機」這個高速列車,從此呢,就被消費者遠遠的甩開。

甚至於在2017年,它們全面的退出東方市場的時候,他們當時的總裁就說喔:「我們沒有做錯什麼,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們失敗了!」

諾基亞確實沒有做錯什麼,而他們最大的問題在於喔~「什麼都沒有做!」

談到這裡你以為我要跟你說,諾基亞之所以會失敗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太迷信過去的輝煌,自以為是的認為就算不創新,沒有跟上潮流,也能夠穩穩的活下去?

但是,其實並不是喔!

我真正要告訴你的就是啊,科技的發展會消滅很多、很多的工作跟公司,但同時呢,也會創造更多新的工作跟新產業。

就像汽車一旦發明之後,馬車伕就不再被需要,取而代之的是鋪路工人,或者是加油站的人員。當ETC上路之後,國道收費員就會被裁撤,這個時候會需要更多的系統維修,和安裝的人力。

因此喔,我真的要說的不是工作消失了,而是當「新的工作」發生的時候,你還做得來嗎?你有能力跟上去嗎?當「穩定」成為你生涯的唯一信念時,你就很容易停止學習跟成長。

如果你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思想」會影響「行動」,而行動會造成「結果」,那麼不管結果是不是你想要的,你都逃不掉啊!

而諾基亞的沒落就是在警告我們,活在網際網路的時代,要是不趁早幫思想排毒、不斷的升級思維,你的人生崩盤也只是遲早的事。

聽到這裡,你會不會很好奇,到底要怎麼樣才能夠知道,自己腦袋有沒有毒?跟得上跟不上時代?

以下呢,我會分析「三種」一般人在生涯規劃的時候,很容易有的「思想遺毒」。讓你明明活在21世紀,但卻繼續用20世紀的腦袋,因而卡住自己,只能被焦慮感淹沒,但是卻找不到任何可以翻身的方法。

第一種思考的遺毒呢,就叫做「太需要正確答案」。

我有一個學生,他嫌現在的工作太累、太操,他想要換工作,也投了很多履歷,結果等到了兩家公司請他去做面試。

在面試完A公司之後,他很滿意A公司的薪水很高,但發現它們的內部鬥爭有點嚴重,這並不是他喜歡的工作氛圍,所以他決定去看看B公司。

而B公司的薪水雖然差了一點,不過員工相處比較和諧,但我的學生又考量到,B公司的產業相對比較沒有前景;所以遲遲下不了決定,不知道該選哪一家公司。

在這個思考的過程裡,我這個學生一直很焦慮,因為沒有人可以跟他保證,選哪一家公司才是「對」的。再加上呢,他太害怕自己選錯,會導致自己的「失敗」。

所以呢,他決定去求神問卜、去擲杯啊!也就是喔,他寧可把責任推給神明,而不是自己做決定,真的是喔,不問蒼生問鬼神啊!

我這個學生就是典型的,把「做決定的成敗」,跟自己「個人的價值」劃上了等號。之所以會有這種心態,其實跟我們從小的學習經驗,是很有關聯的。

在傳統的教育裡面,我們每個人都是身經百戰,看到題目就要在最快的時間裡想到答案,並且做出反應,這樣子才能脫穎而出,或者是順利畢業。

你可能以為這只發生在校園裡,然而這樣的考試習慣,很容易讓我們根深蒂固的認為一切都有「答案」,因而沒有辦法跟「不確定」共處。

因此呢,就算離開了學校,這個習慣還是會留著,當生活一遇到挑戰,我們就很想快的,想找一個「答案」來解決它,然後呢,獲得高分或者是順利通過考驗。

但事實上呢,需有要「正確答案」,它根本就是個假議題。因為就算神明幫你做了決定,也不代表你從此以後就能飛黃騰達啊;任何決策的重點,都是在做了決定之後,才是真正的開始。

就像你決定結婚,並不是結了婚之後,從此以後就可以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而真正的考驗,都是在結婚之後的生活經營,這是一樣的道理啊。

如果你也認同在快速變動的21世紀,任何看起來很對的答案,過一陣子就會被推翻,所以呢「太需要正確答案」,這其實是一個有問題的觀念。

如果你想要升級到更有適應力的想法,那麼你首先要修煉的,就是啊「別讓感覺走在前面」這個功夫。也就是說,你要很小心的覺察自己的思考重點,別把力氣放錯了地方。

要是你滿頭滿腦的只想著「如果選錯了怎麼辦呢?」,讓這樣的焦慮走在前面的時候,你就什麼事情也都做不了。

你只會一直用「過去」的經驗,想「現在」的事情,而妄想要預測「未來」。這樣的思考方式,你到底是想要幫助你自己,還是在拿石頭砸自己的腳呢?

說到這裡啊,就讓我想起自己的經驗。我跟嘉玲在創立「啟點文化」之前,我們也曾經有創業失敗的經驗。

如果你問我:「再次創業,會不會擔心?」,說沒有是騙人的。但我想邀請你想一想,如果我們讓那些擔心,跟害怕的情緒走在前面;而不是很務實的,去計算「假如最壞的情況發生了,我們會有哪些具體的損失?我們是否承擔得起?」

如果呢,當年我們讓情緒走在前面,你今天就不會認識「啟點文化」了。

我們之所以能夠下定決心,是因為我們很清楚,在21世紀面對「失敗」的定義,就叫做「原來這樣子做,會得到這樣的結果」這樣子而己。而這種對失敗的「重新定義」,才是能夠幫助我們面對未來的關鍵思維。

在我的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當中,會用很實際的方法,讓你學會面對生命的關鍵選擇時,該怎麼想?

特別是剛剛的例子,多數人沒有辦法下決心,是因為把自己卡在失敗的「感覺」裡;而不是務實的去評估「如果最差的結果發生,我是否能承受?」,以及啊「在什麼樣的條件底下,會有最差的結果?」

其實只要你能夠想清楚這些,要做決定與下決心,其實就不困難了!

再來,第二種落後的觀念,那就是認為「只要認識自己,一切就會沒問題」。

坊間很多談「生涯」的書籍,和專家都會告訴你,找到自己的天賦或熱情非常的重要;所以你一定做過不少的生涯測驗,或者是人格特質的測驗。

想透過這些標準化的測驗,來發現自己的優勢,像是有沒有語言啊、藝術啊、數理啊…這些天份?

等到確定之後,就往那個方向走,覺得呢「選對了」就應該沒問題。這就讓人產生一個很大的迷思,那就是一定要找到「熱情」,才能開始。

所以我就發現喔,很多人終其一生最大的熱情,就是不斷的在找熱情。

於是客觀來看喔,他只是從一個興趣換到另外一個興趣,在本質上,並沒有為自己累積任何資源、能力或者是認知啊。

你覺得不斷找熱情的人生,會是個「好人生」嗎?

相反的,還有一些人喔,他們確實已經找到了自己的熱情跟召喚;可是這也不等於,他們可以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啊。

其實呢,「熱情」是個生涯的假議題;過好人生的關鍵,是你有沒有具備「創造結果的能力」?因為只有具備「創造結果的能力」,你才能夠讓眼前的事情得到圓滿。

就像我常說的「幸福並不是找到『對』的事來努力,幸福是透過做『對』眼前的事情,去引發出下一件『更對』的事啊!」

如果沒有「創造結果的能力」,就算找到了「熱情」,那又怎樣呢?所以呢,創造結果的能力,才是你是否能過上好人生的關鍵指標。

這就讓我想到一個賣座的國片,「海角七號」的導演,魏德聖先生。他就是一個擁有熱情,但同時也能夠創造結果的最佳典範。

「海角七號」是魏德聖導演的第一部劇情長片,然而呢,對魏導有一點認識的人都知道喔;其實在拍「海角七號」之前,他真正想拍的電影,是「賽德克巴萊」。

只是當時礙於自己的知名度不夠,找不到足夠的資金,所以呢,他抓住了「海角七號」的機會,盡一切的努力,後來「海角七號」叫好又叫座;這才讓隨後的資金到位,一圓他拍攝「賽德克巴萊」的夢想。

不管是「找錢」還是「找資源」,它就是創造結果的一部分,而不只是空有拍片的熱情。也因為魏導有這樣的能力,才能夠讓他的電影,一部部的繼續拍下去、繼續走下去啊!

在我的實務經驗裡,也看過很多有熱情、有才華的藝術家,他們鬱鬱不得志的主要原因就是呢,他們只做自己開心的事、覺得只要有才華,別人就應該看見他、肯定他。

他們沒辦法彎下腰,從頭培養更核心的基本功;更不懂得去務實的修煉「創造結果」的能力,就只會發夢啊、漫談啊,才會把自己困在原地。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裡,你想要過好人生,就得先搞清楚,做什麼能夠為你創造出結果?你必須做「有效的努力」,而不是「為了做而做」;然後再把自己的人生,都浪費在「瞎忙」上面。

在【過好人生學】裡,我會陪伴你建立「創造結果」的能力,包含怎麼樣聚焦在高價值的事務上、如何優化自己在做的事、還有建立起學習反饋的機制,這些會讓你透過「創造結果」的過程當中,走向你自己真正滿足的道路上。

經典的電影《教父》裡,有一句很棒的台詞,它影響了很多人,這句話是這樣說的:「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楚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而看清事物本質的第一步,就是要先為你的思想把把脈,看看自己的腦子裡,是否仍有上個世紀的思想遺毒。如此這般,你才能夠真正看清楚,二十一世紀究竟是什麼樣的新世界,而提早做準備。

所以呢,敬請期待「過好人生」系列的第三集,我會跟你好好的來探討,第三種思想的遺毒,以及啊我們面對未來的新思維,陪伴你一起看清楚「過好人生」的本質。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而然如同今天內容所提到的,要怎麼樣過好人生?我們近期推出的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歡迎你的加入。

詳細的課程內容與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期待能夠透過這一門線上課程,跟你一起活出你想要的「好人生」。

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國中學生基本興趣量表之編製

為了解決生涯興趣測驗的問題,作者陳信宏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編製一份國中學生職業興趣類別及建構基本興趣量表。研究者根據Hsin-Ya Liao, Patrick Ian Armstrong & James Rounds(2008)所發展出以活動為題目的基本興趣量表(Basic Interest Markers)。經過預試(有效樣本數111)將題目敍述做修改並縮減為100 題以內.然後,再透過255 位國中生提供有效資料,以Pearson 積差相關分析、Cronbach's α係數考驗、集群分析等統計方法,檢測量表的信效度等測驗品質資料。研究結果摘要如下:一、量表評量架構與內容:本量表由原本337 題題項及31 個分量表,經修訂後為刪減至98

題,並增修「外文」分量表,共計32 個分量表。二、量表信度:各分量表之Cronbach's α 係數除了「技術性寫作」分量表.55外,其餘各分量表皆介於.70 至.91 之間,具良好的內部一致性。三、量表效度:以22 學群興趣為參照效標時,各分量表其最高相關係數皆大於.43,除政治(.29)、宗教活動(.28)存在著中度程度的正向關聯外。四、集群分析結果:研究者以完全連結法劃分了10 個分群,分別是藝術、人文服務、商業、高聲望職業、應用科學、理論科學、勞動、體能活動、低聲望職業、政治。原量表之集群與本研究之集群大致相符,唯高聲望職業集群與低聲望集群未展現在原量表的集群中。這亦顯示原量表施測對

象為美國大學學生與台灣國中生的年齡、文化上對於職群喜好的差異。本研究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供國中教育與輔導人員及相關領域研究員相關建議及參考。

焦點解決諮商效果之研究---巡迴架構分析法的應用

為了解決生涯興趣測驗的問題,作者陳清泉 這樣論述: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焦點解決諮商的效果,應用巡迴架構分析法分析諮商歷程,探討諮商歷程中諮商師與當事人的口語反應對諮商效果的影響,以及分析接受焦點解決諮商當事人的回饋。 本研究針對六位當事人,進行一到四次的個別諮商與標準化開放式訪談,諮商與訪談的過程全部錄音轉謄為逐字稿,以做為內容分析的材料。使用「自我評量表」與「訪談評量表」,以t檢定分別考驗當事人於諮商前與諮商終結時,以及每次諮商前後在「自我評量表」上各分量表的得分。 研究結果發現: 1諮商終結時,接受焦點解決諮商之當事人在「自我評量表」上各分量表的得分,後測顯著高於前測。

2諮商歷程中,如果諮商師的口語行為符合「焦點解決諮商的基本架構」,當事人在「自我評量表」上各分量表的得分,後測顯著高於前測。 3諮商歷程中,如果當事人的口語反應「談論改變」次數多於「談論問題」,其在「自我評量表」上各分量表的得分,後測顯著高於前測。 4三位評量員對六位當事人15次晤談逐字稿進行巡迴架構分析,劃線標示的語意陳述句一致性很高,而對當事人口語反應語意性質的判斷一致性也很高。 5當事人在「自我評量表」上的回饋分析,顯示影響當事人諮商效果的因素之間呈現相互關聯,而且當事人因素與關係因素佔較高的比率。

6從當事人接受訪談的內容分析可知,其認知、情緒或行為方面有一些改變,而當事人的回饋可作為實施焦點解決諮商的參考。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進一步的討論,並且對於實務上的應用以及未來的研究分別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