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福利概論 ppt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國立東華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王鴻濬 博士所指導 謝鳳珠的 高齡化社會獨居老人關懷服務分析-以花蓮縣為例 (2013),提出社會福利概論 ppt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老人、關懷服務。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 林建智所指導 陳俞沛的 論全民健康保險之心理危險因素-以個人健康管理之風險控制為核心- (2012),提出因為有 全民健康保險、心理危險因素、道德危險、健康風險、風險控制的重點而找出了 社會福利概論 ppt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社會福利概論 ppt,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高齡化社會獨居老人關懷服務分析-以花蓮縣為例

為了解決社會福利概論 ppt的問題,作者謝鳳珠 這樣論述:

摘 要 本文研究焦點為獨居老人使用關懷服務及公私部門夥伴關係上政策執行的落實,本縣因地形相當長,從南到北距離約137.5公里,東西寬約43公里,面積雖然是全省各縣市中最大的,而其中適宜人居住的平原卻僅占百分之七;其餘的則是百分之六的河川和百分之八十七的山地。縣內族群多元,包含閩南、客家、外省及原住民族,人數分布均勻,約略占四分之一,因族群的多元、地理環境及社會結構的不同。本研究採半結構式深度訪談身體健康行動自如的獨居老人,其中七位一般獨居老人、三位榮民獨居老人、三位原住民獨居老人及二位低收入戶獨居老人,其中以女性為多,多為喪偶,年齡分布72歲到95歲,研究發現這些獨居老人們對目前政

府及第三部門非營利組織關懷服務的福利輸送都認為還可以,大多數老人對津貼及健康保險的福利措施較了解,其他的福利措施似乎就不太清楚。以人口學特質分析年齡、經濟、家庭及身體罹病等與關懷服務需求有極大相關,如邊緣型獨居老人在生活安全上則需支持。原住民部落之獨居老人因受族群、環境及社會結構因素影響對於參與部落老人日間關懷站的意願,且本縣因地形因素部落老人日間關懷站設置分布不均且數量不足。藉由研究發現結果提出如下在地化建議:一、 開放獨居老人免費申請加裝緊急救援連線二、 積極協助設立「一村一里一關懷據點(站)」三、 社區關懷據點活動內容應採多元性。四、 改善公部門科層制度僵化設置緊

急事故人力資源運用中心。五、 嚴格監督維持社福經費預算避免服務品質降低。六、 鼓勵志工踴躍參加社工認證。七、 關懷訪視及電話問安應積極協助獨居老人生活有重心。八、 增加關懷據點監督輔導訪視人員以提高各據點服務品質。九、 加強社政和衛政間合作整合建置老人專屬網站。十、 加強村里幹事配合在地非營利組織訪視區內獨居老人。關鍵字: 關懷服務 族群多元 邊緣型獨居老人 非營利組織

論全民健康保險之心理危險因素-以個人健康管理之風險控制為核心-

為了解決社會福利概論 ppt的問題,作者陳俞沛 這樣論述:

全民健保自1995年施行以來,已成為照顧國人健康最重要的社會安全措施之一,更創造世界各國稱羨的社會健康保險奇蹟。然由於全民健保的保障,使國人忽略平時對個人健康管理之風險控制,因被保險人心理危險所導致之醫療浪費極為嚴重,醫療費用不斷增加,造成健保財務負擔與效率低落,若不進行調整,將危及健保的永續經營。 從社會福利國演進歷史觀之,社會連帶思想與分配正義原則,雖強調人民具人性尊嚴生存之權利及國家之保護義務,但並非單純將個人風險轉由社會共同承擔,而是以國民對於自我社會責任的履行為前提,因天賦或環境等因素,對於無法以自身能力來克服及排除社會風險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使其無法維持「具人性尊嚴之

生存」時,始將該風險轉由社會共同承擔,且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為原則,以求「禁止過度侵害」與「禁止保護不足」原則間之平衡。因此全民健保雖為社會連帶原則之體現,但仍應以個人責任為基礎。 國內外研究皆指出,與個人直接相關之生活型態及遺傳等因素,為影響健康的主要風險來源,醫療服務的影響力約僅佔一成,而加重被保險人責任可有效抑制心理危險因素,透過部分負擔,誘導被保險人重視個人健康責任,以健康之生活型態配合政府之健康檢查與各種篩檢措施,降低罹病率或及早治療,即使不幸罹患重病亦應遵從醫囑,以最經濟的手段達到必要之治療成效。因此,全民健保為達其增進全體國民健康之目的,應以國人之健康風險控制為主,而非將資源過

度投注於醫療費用補助,始為根本之道。 反觀我國全民健保,將絕大多數資源用於治療疾病,卻忽略了預防保健的重要性,亦未強調被保險人對自身健康風險之控制責任,近來健保改革聲浪亦多集中於保費收取、藥價、支付制度等議題,忽略個人健康風險控制與心理危險防範之重要性,造成被保險人對個人健康風險控制的不重視,以及預防保健篩檢率偏低、醫療成本負擔逐漸龐大等種種效應。 本文建議,應強化全民健保健康促進功能,免費提供經濟效益高而侵犯性低之預防保健項目,此外,政府應建立重大遺傳疾病通報制度,提供高風險民眾諮詢與檢測等相關服務。再者,健保給付應以基本醫療需求為限,並兼採自負額與共保制,加重被保險人承擔個人健

康風險控制責任,且在制度上與社會救助明確區隔,廢除免部分負擔制度,對無力支付部分負擔者改由社會救助支付,以降低被保險人心理危險因素,藉由健康促進之生活方式與配合政府推行保健措施等健康風險控制手段,降低疾病發生率及健康風險損失幅度,始能達成全民健保增進國人健康之目的,並大幅降低健保醫療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