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禪修營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RodneySmith寫的 生死習題:人生最後的必修課 和聖嚴法師的 聖嚴法師教禪坐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南華大學「2023年教師生命教育禪修營-尋根」活動簡介也說明:一、 檢送「2023年教師生命教育禪修營-尋根」活動簡介1份,敬請協助活動宣傳。 二、 依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111年12月22日(22)佛華會怡字第0076號函辦理。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 和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宗教研究所 蔡源林、越建東所指導 陳法菱的 緬甸帕奧禪林復甦「入出息念」禪定 ――「禪修行動」調查研究 (2021),提出禪修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安那般那念、緬甸佛教、帕奧禪師、禪定、觀禪、敍事、田野調查。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宗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鄭志明所指導 賴彩雲的 女性長期照顧者身心問題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女性長期照顧者、身心問題的重點而找出了 禪修營的解答。

最後網站在止語禪修營自我療癒 - 晴報則補充:小妹有幸於日前參加了綠活地圖舉辦的止語禪修營。此營是好友林麗珊主辦的,早於八年前已聽她說過,但我覺得花五天去禪修太奢侈,直至半年前我的抑鬱症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禪修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生死習題:人生最後的必修課

為了解決禪修營的問題,作者RodneySmith 這樣論述:

  死亡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個性;   我們怎麼活著,就怎麼死去。   本書討論的不是死亡,   而是如何擁抱無可避免的失去與改變,   完整而圓滿地活著。   全面解讀生死議題,內容紮實,   有豐富案例及練習題,章節均可獨立閱讀。   從現在往後看,每個人好像有無限寬廣與遙遠的未來;   但從死亡終點往前看,我們只擁有短暫的現在。   練習把死亡當作起點,活出真實又精彩的人生。   (X)轉身、背對、逃離   (O)解析、故事、練習   死亡,是一位非常特別的老師。每個人都無法避免死亡,所以討論這個議題,並不會讓我們有什麼損失,本書提供一個全面探索生與死的機會,

讓我們活得更真誠、活力十足又熱情洋溢。   作者擁有多年禪修經驗與第一手的安寧照護經驗,他曾出家為僧侶,追隨馬哈希尊者及佛使比丘,之後成為安寧病房的專職工作人員,並於全美國指導內觀禪修。書中敘述的故事,都是真實且充滿勇氣的告白,使我們省思自己對於生死大事的態度,也敦促我們開始檢視目前的生活方式。我們總是忙忙碌碌過日子,很少花時間思考生死大事,當我們培養了關於生死的覺察,就能讓我們在選擇時,做出充滿智慧的判斷。   死亡,是一個毫無矯飾的時刻,它迫使我們直接面對自己的本來面目。死得安詳的人,生活通常井然有序,盡力使自己心滿意足。他們的生活與價值觀並沒有分離,他們不爭取意義,因為每天都活出了自

己的意義。   當我們了解呼吸的次數是有限的,我們就不會把呼吸視為理所當然。當我們了解時間是有限的,便會選擇停下腳步,好好看看周遭的一切。我們會花時間尋找自己的定位,我們的心會自然流瀉出欣賞與喜悅之情,放慢腳步、保持清醒。   省思死亡,讓我們活在當下,真正重要的事,永遠優先處理,並且能充分運用我們的精力。漸漸地,有一股寧靜會滲透在我們的經驗中,我們看待事物能夠更清楚、更深入。   作者有技巧地透過假設、希望、省思與練習,讓我們看到生死的各種可能性。這是一本充滿智慧與慈悲的醒世著作,它告訴我們,死亡是一個照亮生命的偉大奧祕。死亡的訊息,是希望與愛的訊息,因為它指出了邁向生命圓滿之路,而不

是生命的衰竭。我們研究死亡,為的是學習如何真正活著。   據說,柏拉圖在臨終之際,有一位朋友請他為自己的畢生鉅作《對話錄》做一個總結。柏拉圖從昏迷中醒過來,看著那位朋友,簡單地回答道:「練習死亡。」   祝福我們每個人,都能寧靜地走過生與死。  

禪修營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兩年前當知道師傅回到越南順化慈孝寺度過最後日子時,心情沉重,兩年後,梅村的朋友透露禪師的健康狀況仍然不太穩定,時好時壞,但他依然心志堅強。一行禪師於2014年中風,2018年10月回到祖國越南,希望在他16歲時出家的地方──慈孝寺度過餘生。2020年10月11日,禪師在寺中度過了94歲生日。今天自己開始再閱讀他的著作,也重溫70年來四海弘法故事,在黑暗時代饒有意義。

1969年,一行禪師代表佛教和平使節參與巴黎和平對談。1973年簽署巴黎和約,越南政府取消了他的護照,拒絕讓他回到越南,自此流亡法國,長期在海外活動。而禪宗的正念修習,也因此而傳播遍世界,並且由宗教變成了心理治療方法,也成為生活哲學。因為流亡,才能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我進入政府工作頭兩年,狀態不好,因緣際會,參加了梅村一星期的禪修營,並決定皈依一行禪師,同時也認識了真空法師,看了她的傳記《真愛的功課》,開始回溯他們年輕時在越南的經歷,包括反抗政府對佛教的壓迫,目睹同代人公開自焚抗議而無能為力,一行禪師為南北越和平而奔走,創出「入世佛教」,最後卻長期流亡在外。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115/ECQBRKYGHRABNHD2MNCJNGDINU/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劉細良 #一行禪師 #香港人 #佛學 #梅村 #跟一行禪師過日常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緬甸帕奧禪林復甦「入出息念」禪定 ――「禪修行動」調查研究

為了解決禪修營的問題,作者陳法菱 這樣論述:

緬甸上座部的「止觀之諍」是學術界極為關注的修行議題,本研究新設「禪修行動調查研究」考察依於禪定基礎而導向涅槃的佛教實踐事實。在禪修實踐場域裡,透過教禪者與學禪者雙重視角、多重情境、多元媒材,構成四大研究素材探究「入出息念禪法」(AnApAnasati,音譯安那般那念),從最前端的古代經論文本如何跨越轉移至最終端當代學禪者內心證悟體驗(簡稱:「禪修行動轉移」)。循此研究脈絡確立「止乘行者」與「純觀行者」是教禪者根據個別初學者而分為「禪定功能最大化」與「禪定功能邊緣化」的二類解脫路徑,實非緬甸大禪師之間存在對立性的見解。本研究以全球唯一實踐「入出息念禪定功能最大化」的國際禪修社群作為個案研究,於

緬甸帕奧禪林二大國際禪修中心與海外的密集禪修營中,八年來記錄入出息念禪修行動。文中,除了沉浸式禪修體驗的自我敍説與觀察他者的停滯期實例,也列舉一佰則小參師生對話和「止觀見法者」的殊勝經驗敍事,依時間順序貫穿培育入出息念定力/慧力頂峰經驗的準備期與正修期。包括漸進式身心經驗、修習歷程與正負影響因子,最後經由身心實證的描述性證據聯結至經論文句所述的心識原理運作,確立「入出息念禪定功能最大化」的具體原因與禪修實踐效力。帕奧禪林復甦入出息念「先止後觀」的教禪系統,其集體禪修行動顯示「心清淨」是直觀意門與究竟名色法的起點,同時亦是觀禪階段中教禪者的「外部禪修語意指示」與學禪者的「內在禪修語意指示」二者高

度相符的主因。依循帕奧禪師已設定334個朝向現世涅槃的淨化階梯,禪修行動者的實踐動能朝向「禪定功能最大化」的實修路徑,由於具備定力頂峰經驗而形成解脫道的種種實質作用與功能。在本研究「當代禪修行動轉移模型」之「三軸心論」與「四大要素」的分析下,顯示該寺院的入出息念「教禪文本」促成該禪法逐漸朝向系統次第性以及固化的傳播途徑。

聖嚴法師教禪坐

為了解決禪修營的問題,作者聖嚴法師 這樣論述:

  聖嚴法師教導:簡單、易懂、正確、安全的禪修方法,   引領我們進入禪坐的世界,體會真正的身心自在。   ‧健康的禪修觀念,因人而異的禪修層次   ‧灑脫自在, 又精進不懈的禪修精神   ‧以禪者的修養,活用於自我的調適及環境的因應   現代人想在緊張的環境內求生存,就需要放鬆身心。然而,許多人希望放鬆自己的身心,卻沒有門徑。學習打坐,就能夠讓我們練習如何放鬆身心。   禪是什麼?從字面的意義看,禪是一種「冥想」,並用冥想的方法達到入定的境界。禪的內容,則是很難用言語文字表達的,必須親身去體證。   就像盲人問色,一個雙目從小就失明的人,想知道白色是什麼樣子?就有人告訴他像白布、

白紙一樣的白,有人告訴他像白鵝、白鴿一樣的白,也有人告訴他像白雪、白粉一樣的白。結果這個盲人糊塗了,他原以為白色的潔白應該是很單純的,怎麼大家把它說成那麼複雜呢?原因是從未見過白色,所以任人怎麼說,他還是無法想像。   對於尚未進入禪門的人,禪是不能用語言文字來說明的東西,也無法依靠語言文字的說明來了解它。但語言文字卻能引導或指示初學者如何去親自體驗它。   學佛修禪的最基本要求,是先有自知之明,健全人格,建立信心,如果心理不正常、性格不穩定、觀念不清楚、行為不端正,而想藉禪修開悟,便會帶來走火入魔的危機。   打坐的功能有三項:   1. 身心平衡:就是身體平衡和心理平衡,這就是身心健

康。如果一個人的身體強壯像水牛,心理脆弱像老鼠,就不能說健康。   2. 精神穩定:精神的涵義比較難理解,那不是心理,也不是生理,但是跟身心有關,它會產生無形的功能,會從有形的行為表現出來。   3. 智慧及慈悲的開發是什麼?如果有了身心統一,以及自己和宇宙統一的經驗,精神就能統一。如果把精神和身心的執著超越了,就有智慧力及慈悲心開發出來。這裡說的智慧不是知識,也不是學問,而是絕對的決斷力。

女性長期照顧者身心問題之研究

為了解決禪修營的問題,作者賴彩雲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探討以桃園某地區女性長期照顧者影響身心負荷的因素,收集的生病患者及其主要照顧者隨機回傳樣本,篩選出40位女性主要照護者為樣本。研究工具包括生病患者、照顧者人口學資料、經濟來源、家庭型態、徤康狀況、照顧者照顧型態與社會支持,再以照顧者測量身心負荷程度。資料分析以描述性統計照顧者壓力自我測驗量表及六位女性長期照顧者身心問題之訪談紀錄表。所收集資料使用 Microsoft Forms 建立表單;傳送及收集回復、套裝軟體進行結構式統計分析。結果發現照護者最重要影響因素: 您覺得身體不舒服(不爽快)時,還是要照顧他、感到疲倦、體力上負擔重、會受到病患的情緒影響、睡眠被干擾,照護者自覺負荷越大壓力

越重;其次,照護者自覺家庭支持不高,影響照護者感覺負荷較重的因素,包含:照顧者的性別、年齡、教育程度、病患關係及有無慢性疾病和健康影響有關,照顧後職業狀況時間、社交活動安排受限、照顧類型與親人支持有關,被照護身體功能普遍不佳、而照護者自覺照顧病患睡眠被干擾存在的問題,會讓健康變壞、照護者曾經歷工作衝突經濟影響、家人支持均為相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