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 萊 廣場 機車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禮 萊 廣場 機車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永興寫的 我的人生交響曲:陳永興七十自述 和書涵云冰的 我六十,我任性:老戲當怎麼唱?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玉山社 和城邦印書館所出版 。

中原大學 建築研究所 蔣雅君所指導 林家葳的 台灣戰後公路客運站之現代化象徵與空間移植以新竹客運的扇形車站為例 (2020),提出禮 萊 廣場 機車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扇形客運站、公路局、新竹客運公司、灰狗巴士公司、文化移植、現代建築。

而第二篇論文淡江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博士班 王俊雄所指導 黃冠智的 白冷會公東高工教堂建築之研究 (2018),提出因為有 現代教堂、建築現象學、建築精神、公東高工、達興登的重點而找出了 禮 萊 廣場 機車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禮 萊 廣場 機車,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我的人生交響曲:陳永興七十自述

為了解決禮 萊 廣場 機車的問題,作者陳永興 這樣論述:

做不一樣的選擇, 走困難的路, 他的人生就是一首精彩的交響曲   陳永興醫師,出生於高雄,從學生時代組織山地服務隊進入偏鄉服務、在校園中爭取言論自由,選擇成為精神科醫師,到發起二二八公義和平運動、擔任民意代表、衛生局長。對台灣社會和公益服務的關懷,是推動他人生前進的主要動力。   在從政、行醫的路上,他努力推動精神衛生法案,為精神病患者的人權奔走。擔任高雄衛生局長期間,有效整合醫療資源、擴大醫療服務,並創辦台灣第一個醫療史料中心。擔任羅東聖母醫院院長時,為籌建老人醫療大樓四處募款,他笑稱:自己最大的專長就是募款。   從醫院職務退休以後,他創辦《民報》持續推動改革,為言論自由、

提供多元聲音而努力;擔任門諾基金會董事長,全力照顧花東偏鄉老人。   這是陳永興一生的故事,也是一位理想主義者在台灣社會奉獻一輩子的奮鬥史。 本書特色   ◎    走過醫界、街頭、政壇等不同的領域,他的眼光只看向最需要幫助的族群。   ◎    秉持著「服務就是去做別人不想做的事」的信念,他走進山區、走向偏鄉、選擇成為精神科醫師,關懷台灣社會中最小的兄弟。   ◎    這是陳永興醫師70年來的人生故事,也是一位理想主義者在台灣社會奉獻一輩子的奮鬥史。   ◎    每章附有陳永興醫師導讀影音連結,除了文字記錄,還能聽聽作者本人怎麼說。  

台灣戰後公路客運站之現代化象徵與空間移植以新竹客運的扇形車站為例

為了解決禮 萊 廣場 機車的問題,作者林家葳 這樣論述:

本研究聚焦在1950-1970年間,台灣在美援技術交流等計畫中,全面引入美國公路客運的經營思維,在政策、制度與建築形式上所引發的劇變。灰狗巴士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藉由工業設計師與建築師的跨領域團隊,開發出首部屬於客運車站的建築設計準則,其中,特殊的「徑向鋸齒月台」規劃與扇形的車站外觀,在社會政經條件的不對稱下被國內建築體系參照與再現,進而形成特殊的在地樣式。象徵著進步性與速度感的移動美學,伴隨著現代性的生活想像,被大量地鑲嵌在發展型城鎮地景之中,成為台灣移動空間邁向現代化過程中的重要一環。但隨著私家車興起與鄉村人口流失,衰退的地方型客運資本無力再對營運空間投資,「扇形客運站」只在這20多

年中曇花一現,此類脫離主流建築論述,以地方型無名建築師為主的建築實踐,值得深入研究與考察。本論文之研究重點有三 : 第一、梳理現代公路客運體系誕生的脈絡,及灰狗巴士公司在流線型文化思潮下的客運建築模型的演變;第二、國內客運體系自產業資本私營至國家統制的改變,與演變過程中客運車站樣式的不斷更替的實驗;第三、透過實地測繪與調查,說明設計準則到台灣所產生的空間文化形式轉變,以及順應資本條件所出現的「扇形客運站」在地化樣式。並點出移植差異下的特殊空間經驗,如何成為未來發展的無形資本。

我六十,我任性:老戲當怎麼唱?

為了解決禮 萊 廣場 機車的問題,作者書涵云冰 這樣論述:

不能等的人生,不能替換的你,能活出特別的格調嗎? 聰明人會時時過著目前所能過的最好日子, 既不能輸在起跑點,更不能等在當變點, 彩繪人生最美的時光,就從此刻開始。   ●有些老人,正是家中一寶,有智慧有經驗,自有一套處世哲學。   ●有些老人,彷彿和煦春風,風過溫暖,感覺舒服,想著安心。   ●有些老人,人老心不老,樣樣有勁樣樣行,真不愧薑是老的辣。   要做個可愛可親的老人,讓自己老得優雅、迷人、美麗,   好好唱一齣無怨、無悔、無愧的老戲。   全書妙語如珠,為寫意人生下了最好的註腳,   深刻品味「香水人生哲學」,讓十二道金牌在生命中閃閃發光。   誰說人到六十歲,不能活出任性自我

?   盡興規劃「生活九宮格」,用高效益展現生命的價值,   讀書、運動、下廚、遛狗、蒔花弄草、上網遨遊,樣樣都繽紛了生活!   成立「精算人生俱樂部」,與精英共舞、讓達人相遇,   讓每一個人的「生活迪斯可」都能亂中跳得俏,天天有感受不完的精采!   人到老年,可貴的是經歷,可靠的是經驗,   昔日用歲月換來的體悟,哪一件沒造就了作者如今的模樣?   談父母,她柔情似水,唯求珍重曾經、掌握現在;   談愛兒,她無悔付出,心甘情願承受最甜蜜的負荷;   談偶像,她口沫橫飛,瘋狂樂事三天三夜說不盡。   那些在生命中交會的人,都是豐富心靈的活水!   寫博客,以文會友,在過往思路中看見自

己的蛻變;   寫劇本,大話人生,追逐夢想中最美麗的那道彩虹;   寫詩詞,應景即興,舞文弄墨間盡情揮灑生活情趣。   原來老年生活也能過得如此豐厚充實! 本書特色   ◎收錄十六篇與友人線上筆談札記,暢談文學、影劇、教育、家庭、夢想,天南地北無所不聊,有分享,有體悟,有省思,讓人低迴不已。   ◎附錄文化之旅詩作欣賞,才情縱橫,恣意奔放,抒發情志,感受中文音韻之美。   作者簡介 書涵云冰   本名杜麗玉,1955年生;臺灣大學中文系畢業,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教育行政碩士。   1980年赴美至今,長居美國北加州舊金山灣區東灣費利蒙。在美國加州金山灣區從事對外漢語教學之提升與推廣

廿多年,包括辦校與成立文教基金會。先生從事高科技創投業,兩個兒子在頂級高科技公司上班。   書寫博客、微博已有十年歷史,也在粉絲圈活躍了十年,評論影劇文字超過百萬;「書涵云冰」是她用了十年的網絡域名。   個人臉書:書涵云冰   新浪博客:blog.sina.com.cn/u/1228966384   推薦序 快意人生,盡其在我 葉君超 02 推薦序 以閱讀和寫作來對抗衰老和遺忘 張靄珠 04 推薦序 盡情揮灑人間,再唱幾齣好戲 程玉鳳 07 推薦序 共剪當年西窗燭,同話今日黃金時 于洋、張淑梨、張貴蘭、陳薰 10 自序 耳順人生,未老心園 18 第一篇 歲月反思

第一章 六十而耳順,聽風知雨潤 01夕陽斜暉難回春,該唱什麼人生調? 23 02心靈圖等不等於心電圖? 25 03人生耳順之年的領悟 26 04永遠的心曲,不變的真理! 27 05屬於你的歷史 28 第二章 夕陽無限好,休管近黃昏 01欲說還休,人生幾度起落 31 02天上人間好日子 35 03快樂香水人生路 39 第三章 戲夢人生,老戲當怎麼唱? 01從王鼎鈞的暢銷書《活到老,真好》說起 43 02不能老得美麗,也該老得優雅 46 03唱一齣自己的老戲 48 第四章 黃昏夕陽,至親至愛,如何目送? 01叫父親,太珍重!別慈父,不堪痛 51 02屬於我的目送 56 第二篇 夢想與理想

第五章 悠悠我心,停車誰借問? 01咱來比靈魂,不去比物質外在 61 02你是個迷人的人嗎? 63 03你只是個臨時演員嗎? 65 第六章 未如彩鳳飛上天,心有靈犀一點夢 01我的生命哲學、認知與情調 69 02你也追著彩虹,有著夢想嗎? 76 03我最大的夢想  教育夢想 83 第七章 最美的夢想  劇本創作 01為超級偶像打造電影劇本 97 02今日人間萬象,你隨了什麼? 101 03《巨星背後的故事》之人物揭祕篇 102 04《巨星背後的故事》之情節透析篇 108 第三篇 與線上筆友上下古今談 第八章 與知友線上書 01第一書 金星是何許人也? 123 02第二書 談今日文學之

傳承 125 03第三書 仲夏之情與思 128 04第四書 世事浮沉,萬鬧俱寂 132 05第五書 一場病,無限領悟 137 06第六書 平凡眼光平凡想,如何會有非凡的結果? 142 07第七書 微微一笑傾我幾座城? 148 08第八書 專業精英,也是生活精英嗎? 153 09第九書 香水人生小確幸 156 10第十書 你有這樣的知己知交嗎? 162 11第十一書 天使與惡魔兒蛻變記 165 12第十二書 美國兒女那些事兒 196 13第十三書 一個年少拜把的姊妹閨密故事 203 14第十四書 回顧金雞年返臺過年之情事 208 15第十五書 風花雪月裡的人間江山 220 16第十六書 我的跨年

思索與感悟 225 第四篇 網上縱橫之戲夢人生 第九章 社交網站一本交流經 我的社交網站發展史 235 繁花如錦抑或毒蛇猛獸?似是而非話博客 238 你種菜了嗎?網上遊戲樂無窮! 245 第十章 連續劇般的特種情趣 連續劇般的戲夢人生曲 251 天下粉絲一家親  黃海冰 252 層次盎然的表演者  黃軒 272 《重生》中的封景是徐海喬的代稱 274 一場星夢無限歡  金秀賢 276 附錄1 追星趣聞分享──黃海冰V.S. 林青霞 284 附錄2 文化之旅詩作欣賞 01 絲路文化之旅 290 02 閩浙東南文化之旅 291 03 晉豫文化之旅 294 04 山東文化之旅 296 05

日本文化之旅 297   推薦序 快意人生,盡其在我   人生追求的是什麼?在不同的年齡,不同的人生際遇,或許會有不同的答案。但當你千帆渡過,到了一定的年歲,有了一定的人生領悟,往往就會了解,不管追求的是什麼,也不論你的追求是成功或者失敗,更重要的是你用什麼態度,如何面對你的人生!   本書作者是我臺大中文系的同班同學,在校之際,雖然多數時間在一起學習,但各自有各自的小圈圈,說熟識仍有些陌生。印象中,她就是個高雅的閨秀,像小說中那樣端莊有禮而不喧鬧的好學生;反倒是畢業多年將屆退休,因同學會見面聊得多了,才對她有了更多了解,讀了這本書,也才算真正認識了她。   麗玉的人生,若看結果

應該就是所謂的人生勝利組,求學的歷程就是那令人討厭的隔壁女生,從小學到大學,畢業出國留學一路名列前茅,讀的都是拔尖名校。進入社會,在事業上,經多年努力,在海外建立非營利性質的中文學校教育系統;創辦第一所位於美國公立學校的小學課後中文班;籌辦由K 至十二年級為學區承認學分的週末中文學校;成立基金會推動漢語教學課程到全美的知名教育家,在業界卓有名聲。在家庭方面,先生事業成功,兩個孩子大學名校畢業,進入全球知名企業工作。如此人生夠讓人羨慕的了,然而,勝利人生中往往藏有許多艱辛與痛苦,回憶中的苦澀甚至多於甜蜜,了解其過程,羨慕之情或將減損不少。其中過程,作者都在書中一一道來,在其流利的文筆下,頗似一部

小說,可讀性甚高,讀者從中亦應頗有所感。為免過多劇透,失了閱讀趣味,便不多做列舉,僅提醒大家,其中談到家庭,敘述孩子的成長故事,特別傳奇令人驚嘆,如您的孩子正在長成階段,應該會有特別的啟發,請讀者細細品味!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其時空條件與不同際遇,作者的勝利人生,因羨慕亦不可得,或只能為其高興。但書中處處顯現的人生態度,則是讓我嘖嘖稱嘆而嚮往的。其一,書名帶有霸氣的「任性」二字。在我們的習慣與認知中,「任性」二字往往帶有貶義,但細細思想,當有了一定的人生歷練,「任性」二字則流露更多自知、自信與自得,這是個如何的境界,能不讓我們羨慕而心嚮往之?這種任性,全書處處可見。例如,作者雖已屆耳順之

年,但讀者由其筆鋒仍可品嘗到濃濃的文青與文藝範兒。再如,作者有不少篇幅敘述其追星的心路歷程,雖有更多的理智,但洋溢滿滿少女心。又如,雖已退休,對於教育,對於事業,作者仍有許多的理想與夢想,由實務出發又帶有許多浪漫色彩,「孺子之心」其斯之謂!其二,則是作者所謂的「香水人生觀」。人生如香水,噴灑於自身與親朋好友間,幸福快樂,於己於人皆醉矣。作者是如何履行此一人生觀,又由其中獲得多少快樂與回饋,書中亦多有表述,讀之令人感佩不已。   作者出書,意在拋磚,希望四年級的同齡人與即將初入老年的五年級生,共同寫作,回憶分享這群所謂「最幸運一代」的故事,彩繪過往人生,奔向絢麗美好的黃昏旅程。無論您是否願意動

筆,讀完此書,掩卷靜思,當知「夕陽無限好,休管近黃昏」,老戲還可好好地唱呢!   葉君超(城邦媒體集團Hmg 營運平台總經理、儂儂國際媒體集團執行長) 推薦序 以閱讀和寫作來對抗衰老和遺忘   好一句「我六十,我任性」,像一則宣言,一個姿態,一樁對時間、死亡、衰老的挑戰。   此種宣示讓我們想起年輕時常聽到的流行語:「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然而這其間有層次與心境上的差別:後者乃宣示於完成了生兒育女的階段性任務,或是履行了個人、家庭、社會的各種義務,終於可以卸下重擔,喘口氣,嘗試一些隨心所欲不踰矩,或是小小踰矩的生活實驗。   由於醫療和養生的精益求精,對於「老」的定義和年齡的界

限,一直往後推延。不論在東西方,七「老」八十的阿公阿嬤穿紅戴綠,大跳國標舞、廣場舞、有氧舞早已司空見慣。在美國,有八十五歲的祖母一身龐克裝扮,騎著重機橫行全美;在中國,也有八十五歲的媽媽由六十五歲的兒子以機車載著,萬里長征到西藏償願。   高齡社會的來臨,使得「銀髮」企業或產業方興未艾。談到銀髮族企業,除了醫療、美容、保健、養生,訴諸於精神層面的銀髮文化產業絕對大有可為。以寫作與閱讀來對抗時間、衰老、死亡、遺忘,「有什麼不可以?」從這個觀點切入,「銀髮書寫」如果可以視為一種文類,也不妨放寬門檻與標準,海納百川,試著以跨媒介、跨文類的形式,兼具抒發、療癒、勵志、回顧、社群分享、同仁雜誌等等功能

。作者的《我六十,我任性》,也可視為銀髮書寫之嘗試。   這本書就像百味雜陳的自助餐,由讀者調整個人頻道,隨閱讀意向各取所需。我個人閱讀完此書,最被觸動的是描述教養兒子及母子親情的篇章。一個母親提心吊膽,默默在旁陪伴兒子度過叛逆、迷惘、困惑的青春期;不能張揚,也不敢「打草驚蛇」,免得傷其自尊;但又適時適地伸出援手。這樣的心路歷程由作者娓娓道來,情感真實、深入、細膩、不浮誇、不矯飾,想必能引起許多為人父母的共鳴。   在此書中,有關韓劇偶像的追星,所謂迷王國(Fandom)、迷俱樂部的串聯,甚至是從星迷的角度出發,以偶像劇為藍本,進行再創作,發展出《巨星背後的故事》;作者以身試法,付出了巨大

的熱情,也著墨甚多。影劇及周邊商品產業如何傾其資源,打造出巨星及其迷王國;而這些二、三十歲的小鮮肉明星又如何闖入六十歲師奶的心靈祕境和祕密花園,讓她們甘之如飴,繞著地球追星?   迷王國的星迷如何緣於對共同偶像的集體崇拜和欲望,由陌生變熟稔,甚至成為知己?這種強沛的迷王國串聯力量是任何想發展文化軟實力者均無法忽視的!不論是金秀賢迷或是想研究韓劇迷文化的讀者,看完本書之後或許會想和作者聊聊。   書末側寫林青霞之三篇詩作以及文化旅遊之詠景詩作,讓我頗為驚豔,配上照片,更有可觀。本書還透露作者五味八覺的多面向人生,也體現了女人六十可以是銀髮美女(當然,心美更重要),而非白髮魔女! 張靄珠(交

通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 推薦序 盡情揮灑人間,再唱幾齣好戲   我們這一輩四年級生,都是已過耳順之年,退休後大多是含貽弄孫或到處旅遊,過著悠閒自在的日子,很少有人會費心思寫書,當聞知麗玉要出版她的散文集時,當然是十分驚訝。回顧我在大學任教三十年,除了教學之外,就是不斷的發表論文寫專著,以達到升等教授的目標,然而當完成之時,卻已是花甲之年,不免有時光飛逝江郎才盡的感慨!而那些著作論文,都是學術研究的作品,沒有一篇是屬於自我抒懷心性內省反思的文章,看不到個人心靈和生活的成長的痕跡,讀了麗玉的《我六十,我任性》,看她盡情的揮灑彩繪自己美好的人生,不禁激發起一股也想和她一樣任我行,再唱幾齣好戲

的衝動。   這本散文集的內容共分成四篇,「歲月反思」和「夢想與理想」兩篇,是她對人生的領悟與態度。第三篇是她與LINE、微博等網路線上筆友的來往文章,多達十六篇,可見她用心筆耕之勤,話題包括教育兒女、閨中密友、親情互動等等,可知她豐富的人生閱歷,讀者可以自由品味,即便未逐篇閱讀,亦可享隨意採擷,俯拾得趣之心頤。第四篇「網上縱橫之戲夢人生」,分享她在社交網站交友的樂趣,這是非常特別的文章,也可以隨意選讀,各得其趣。   麗玉秀外慧中,麗質天生,多才多藝,既會寫小說,也會寫劇本,文學底韻深厚,是才女型的作家。所謂「文如其人」,她的文筆清新幽雅,遣詞用字,慧心巧手,筆觸深刻,讀來輕鬆愉快。她擅

於運用詩詞結合自己的思想入句,成為妙筆。像「夕陽無限好,休管近黃昏」,何等自負樂觀自在!跳脫一般人對黃昏景觀的消極解讀,正面積極追求美好的時光。「未如彩鳳飛上天,心有靈犀一點夢」,雖非彩鳳,但夢想可以帶著你飛上天,所以每個人都要有夢想,從築夢、逐夢、追夢到實現理想,讓心靈飛昇,要「追尋靈魂的雙胞胎」。「香水處處飄,沁己又沁人」,這是她的香水人生觀,期許自己是香水人兒,到處灑香水散發美善人生,使人快樂。就是隨時與人為善、舌燦蓮花、娛人娛己的道理,正是「幽蘭芳香遠,快樂香水傳」的心靈境界,由此引出她的香水人生十二道金牌,不說理說教,卻自然能使人心領神會,潛移默化。   她的人生哲理充滿智慧圓融,

既陽光又自信,自許為快樂美好正能量的傳播者。書名「我六十,我任性」,何等豪氣爽快,令人為之心動!任性者,隨心所欲,盡情發揮,不逾其矩,就是「我任性,故我在」最好的詮釋。六十歲以後的人生,面對老境,仍要盡興揮灑,經營琢磨,再多唱幾齣好戲,不讓它空白無趣,這就是她希望給四、五年級生的啟示。   她的敘事信手拈來,不著痕跡,讀來流暢無壓力。談她長子的叛逆期,離家出走兩年,但以寬容態度協助支援,終於贏得浪子回頭,成為最好的家庭教育學習榜樣。敘談她回臺灣和老媽、婆婆過年,為老媽過生日,分享老萊子娛親之樂,呈現一家樂融融的景象,看出她對親情的重視。這些生活上的點點滴滴,都是智慧的來源。   有感於麗玉

的真性情,願將生活札記分享的慧心和善心,因此略述其特色和閱讀心得,並樂以之為序。 程玉鳳(世新大學通識中心教授) 第一章 六十而耳順, 聽風知雨潤五十歲時,無法想像自己已半百,莫論知天命,一心想著「老戲當怎麼唱」?不服老,不信老,卻是「年老一年」,老往「下坡走」。到如今,竟已老成花甲,步入耳順。想起老友曾說起:「現在發覺以此時學經歷,在教育職場上,正是無限好階段。非但左右逢源,且得心應手。」我近日亦漸覺得自己慧心智行,無所不在。心至福臨,想法豁然通四方,彈性思路若神助。生活上則慧心巧手,摸什麼,想什麼,做什麼,都是情趣與巧妙齊飛。想來都是「六十而耳順,聽風知雨潤」的緣故吧?01 夕陽斜暉難

回春,該唱什麼人生調?進入花甲之年以來,確實是從思路、感悟、境遇、人情、義理體認,全豁然開朗,更上層樓。雖然老年心氣力及記性,本就一切疾走下坡路,再要明明白白昨日今日多少愛恨情仇,明日何許夢想起飛,都是一本連自己也無從分辨的糊塗經。怕是昨夜星辰昨夜風。明日星辰在何方?也無夢來也無風。能不心驚嗎?五十來歲時猶有勁大言:「老戲當怎麼唱?」;六十歲時竟然大話:「我六十,我任性。」追星甚且追出新高度,為偶像金秀賢寫了電影劇本。回臺數次,也曾至中國上海,折騰了近兩年,發生不少事,感懷千萬千。再看看想想周圍這一年齡層的人,幾乎個個老僧入定,不求變,只望安。確是「老戲唱休心養身」,但也「老戲唱無趣」、「老戲

唱沒勁」。2016年,我六十一時,也曾迷惘,不知面對這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的猴年,這齣「夕陽斜暉難回春」的老戲,該唱什麼不同的人生調?更兼猴年回臺,在處理婆婆媽媽的「高齡百事難」諸多情事中,一方面嘆老人難理,一方面亦傷感臨老垂老之困境,真是人老不好玩,不好過,太傷感!漸漸,在其間明白感恩惜福的必要,印證了「香水人生」的正思路。原來,若能人生至此細回顧,整理了文字記載的歲月點滴,也就明白了自己這一生是何詠嘆調。細思索,如今網世界日新月異,人人一不小心就不知迷失在哪個深坑大海。資訊更利便,卻不見得更知取捨;踩過的地更多,飛上天空更多回,經歷是多了,感悟卻懞了!照片照多了,對影自顧或細瞅思索的時刻卻少

了!吃遍天下那「不同而同」的地方小吃,卻再也興奮不了味蕾。似乎,擁有愈多愈空虛,填得愈滿愈覺少了什麼。像我有篇文章〈萬鬧俱寂〉所言:

白冷會公東高工教堂建築之研究

為了解決禮 萊 廣場 機車的問題,作者黃冠智 這樣論述:

本文探討台東白冷會的公東高工教堂,以其與真實世界之間所交織而成的脈絡,呈現公東高工教堂的建築意義,以及公東高工教堂對台灣建築的意義。公東高工教堂的形成,是白冷會(業主)、達興登(建築師)與營造單位之間協力合作之下的產物,三者的建築觀在各自的世界之中成形,對建築各自懷抱著不同的意圖與想像,這些不同觀念之間從概念到實體的轉譯,成為公東高工教堂最後的實體呈現。為文首先將公東高工教堂放入台灣天主教教堂建築的發展脈絡中,以詮釋公東高工教堂對台灣建築的重要意義。其次,梳理瑞士現代教堂的發展過程、白冷會的教堂理念,以及達興登的建築觀,以現代教堂空間觀的演變作為脈絡背景,詮釋公東高工教堂的建築意義,並比較白

冷會對教堂建築的想像與達興登設計意圖的異同。最後從營造單位對施工圖的調整與適應,解釋公東高工教堂最後呈現的實質樣貌。本文的研究發現如下。首先,公東高工教堂在台東的落地生根,將歐洲在二十世紀初現代教堂發展的高峰帶到台灣,讓台東成為二戰後建築國際交流的重要場域之一。一群來自瑞士天主教的白冷會傳教士,在大時代的歷史洪流中,輾轉來到了台東,並帶來白冷會樸素務實的建築觀。其次,達興登在公東高工教堂設計中,與白冷會的教堂建築觀並不完全相同。白冷會早期的現代教堂中,接受瑞士簡約的現代建築觀,並沒有受到現代藝術動態平衡的影響,謙遜質樸是白冷會重要的物質精神。達興登則在公東高工校園設計中,實踐他在《現代建築發展

與定位》這本博士論文中提出的「衍生形、動態平衡、相對的創意」等的建築原則,並以知覺性與情緒性的建築語言,顯現他對於建築精神性的追求。達興登在公東高工教堂中繼承廊香教堂的設計手法,加上他對於天主教的禮儀改革運動的認識,將瑞士中部山區的場所精神轉化到他的設計,以戲劇化的光線、質樸的噴凝土材料、動態平衡的空間配置,以及祭壇為核心的空間佈局,塑造現代教堂的神聖氛圍。達興登的建築思想受到德日進的泛心論、海德格的存在現象學、格式塔心理學與榮格精神分析的影響,而這些觀念在青年達興登的公東高工教堂中已經可以看到端倪。最後,公東高工教堂的建築實體,是二戰後初期台東現代營建技術的呈現,營造單位面對台東的氣候與環境

對原始設計做了局部的調整。為了抵禦颱風的侵襲,調整了門窗的構造形式,卻在無意中影響了達興登的設計意圖。當時台東的建築匠師還在努力克服新的技術,對於構築的詮釋能力還有待提升。達興登認為每一種類型的現代建築,都有其相應的精神性,而教堂作為現代建築的一種類型,現代教堂的精神性就是教堂的神聖性。白冷會公東高工教堂默默的矗立在台東50多年,台灣也已經逐漸脫離僅僅維持基本生存的社會狀況,有能力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在這個時候重新理解這棟教堂,將對台灣建築未來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啟示作用。公東高工教堂並不只是教堂,它是引導我們認識現代建築的精神性與空間感動力最有效的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