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司令部政戰主任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空軍司令部政戰主任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沈克勤寫的 孫立人傳(上下)(增訂版) 和武士嵩的 大漠男兒:武士嵩回憶錄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國防部修正「國防部『空軍』司令部辦事細則」 - 台灣法律網也說明:第四條政戰主任承司令之命,督導政治作戰部業務。 第五條督察長承司令之命,督導督察室業務。 第六條本部設下列單位,並得分組、中心或處辦事: 一、政治作戰部。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台灣學生書局 和黎明文化所出版 。

聖約翰科技大學 工業管理系碩士在職專班 范俊杰所指導 吳美芳的 工作壓力對軍人留營意願因素研究-以飛彈修護工場為例 (2021),提出空軍司令部政戰主任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工作壓力、留營意願、飛彈修護工場。

而第二篇論文國防大學 社會工作碩士班 陳依翔所指導 陳裕凱的 軍職新手父親的因應策略:角色衝突的觀點 (2021),提出因為有 軍職父親、新手父親、角色衝突、因應策略的重點而找出了 空軍司令部政戰主任的解答。

最後網站業界師資則補充:國防部台中空軍教育訓練暨準則發展司令部測試評估戰研中心上校政戰主任. 國防部台中空軍第四二七聯隊第七作戰隊上校隊長. 國防部台北空軍司令部戰訓處作戰組上校組長.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空軍司令部政戰主任,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孫立人傳(上下)(增訂版)

為了解決空軍司令部政戰主任的問題,作者沈克勤 這樣論述:

  孫立人是當代名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率領中國駐印軍,轉戰中印緬戰區,擊漬日軍五個師團及一個旅團共十餘萬眾,打通中印公路,開拓了中國抗戰勝利的國際通道。孫立人是保衛台灣安全的功臣,在民國三十八年大陸淪陷台灣風雨飄搖期間,他出任陸軍總司令兼台灣防衛總司令,經他一手訓練的新軍,擊潰進犯金門的共軍萬餘人,使中共不敢窺伺台灣本島。從大陸徹退來台的殘破部隊,經他嚴加整頓訓練,成為精壯之師,確保台海安全,獲致台灣今日的自由與繁榮。孫立人是現代軍人的典範,他一生矢志精忠報國,推行軍隊國家化、現代化;他為官不要錢,打仗不怕死,勇於作戰,善於指揮,常以寡擊眾,以少勝多,在緬戰中所締造的仁安羌大捷,是中、

日、英三國軍隊在同一戰場戰力的對比,強弱立見,迄今美國陸軍參謀學校作為戰史教材。美國維吉尼亞軍校已將孫立人、馬歇爾、巴頓三位將軍,並列為該校建校一百五十多年來最傑出的校友,並將他們的畫像與戰績,陳列在校史館中展出,永供世人瞻仰。本書對孫將軍的家世背景、求學歷程、性情志趣、思想言行、練兵作戰、遭誣受謗,均有詳盡的敘述與剖析。   作者簡介 沈克勤   字敬庸,安徽合肥人,民國十年生,國立政治大學畢業。曾任精忠日報採訪主任、中央社編譯、台灣防衛司令部宣傳科長、孫立人將軍隨從秘書、軍校及憲校教官、政戰學校教授、立法院秘書、行政院組長、外交部科長及副司長、出席聯合國代表團秘書、駐澳洲布里斯班領

事及駐泰代表等職。著有《國際法》、並編著《孫立人傳》,及編輯《南海諸島歷史叢書》、《孫立人將軍永思錄》、《孫立人將軍緬甸作戰實錄》、《孫立人將軍鳳山練軍實錄》等書。   上冊 彭歌先生序:悲劇英雄全傳 I 自  序 III 再版贅言 VII 第一章 童年歲月 一 一、誕 生 一 二、龍舒孫家 三 三、童年故事 六 四、家塾啟蒙 一○ 五、一塊紅花石 一三 第二章 求學歷程 一五 一、清華學校 一五 二、籃壇飛將軍 一九 三、弱冠完婚 二四 四、強忍功夫 二六 五、普渡大學 二八 六、維吉利亞軍校 三二 七、學成歸國 四四 第三章 初入軍旅 四七 一、中央黨校軍訓隊長 五○ 二、陸軍教

導師排長 五四 三、憲警教導總隊大隊長 五七 四、英雄美人駢轡馳騁 六二 第四章 海州練兵 六七 一、侍衛副總隊長 六七 二、編練稅警團 六八 三、臥薪嘗膽練勁旅 七四 四、江西剿共 八二 五、孫夫人皈依佛門 九○ 六、返鄉奔喪 九四 第五章 淞滬抗戰 九七 一、智取丁家橋 九七 二、血戰蘇州河 一○○ 三、香港療傷 一○七 第六章 艱苦中成立緝私總隊 一一一 一、夫妻長沙重逢 一一一 二、漢口尋找殘部 一一五 三、重組緝私總隊 一一七 四、貴州都勻再度練兵 一二二 五、請纓殺敵 一二八 第七章 遠征緬甸 一三五 一、中英美盟軍共同防禦緬甸 一三五 二、新三十八師出國遠征 一三七 三、

曼德勒衛戍司令 一四○ 四、仁安羌大捷 一四三 五、掩護國軍和盟軍撤退 一六○ 六、西撤印度 一六九 第八章 中國駐印軍 一七七 一、初履印度 一七七 二、返國述職 一九三 三、錫金王國授贈榮譽國民 一九九 四、英皇授勛 二○七 五、藍伽整訓 二一二 第九章 反攻緬甸 二三一 一、盟軍策劃反攻計畫 二三一 二、掩護修築中印公路 二三六 三、于邦爭奪戰 二四○ 四、不下孟關不剃鬚 二五二 五、掃蕩孟拱河谷 二七一 六、中美聯軍圍攻密支那 二九七 七、進攻八莫南坎 三一○ 八、新一軍與滇西遠征軍會合 三二七 九、確保中印公路安全 三四二 十、軍中政工與緬甸華僑 三五一 第十章 訪問歐洲戰場

三六一 一、歐洲盟軍統帥艾森豪邀訪 三六一 二、赴歐途中 三六三 三、參觀德法比荷各國戰場 三六七 四、參觀英美軍事學校 三七九 五、訪問報告 三八二 第十一章 廣州受降 三八五 一、凱旋返國準備反攻 三八五 二、廣州接受日軍投降 三八七 三、修建新一軍陣亡將士公墓 三九一 四、岳麓山下弔忠魂 三九三 五、出席聯合國軍事參謀團會議 四○一 第十二章 東北戡亂 四○七 一、新一軍調往東北 四○八 二、四平街大戰 四一一 三、克復長春 四二二 四、遼南掃蕩 四二七 五、長春警備 四三三 六、調離東北 四四五 下冊 第十三章 鳳山訓練新軍 四六三 一、榮膺陸軍訓練司令 四六三 二、香靈寺網羅人

才 四六六 三、新軍訓練基地鳳山 四六八 四、第四軍官訓練班 四七二 五、入伍生總隊 四七六 六、女青年大隊 四八七 七、幼年兵 五○二 第十四章 新軍訓練的特質 五一一 一、體能訓練 五一一 二、基本射擊及戰鬥訓練 五二○ 三、新軍精神「誠」與「拙」 五二四 第十五章 保衛金門 五三一 一、督訓戰略預備師 五三一 二、二○五師調防北平 五三四 三、馬尾之役 五三五 四、古寧頭大捷 五三七 第十六章 台灣防衛 五六一 一、出任台灣防衛總司令 五六一 二、台灣防衛佈署及戰略戰術 五六五 三、台灣防衛工事構築 五八三 第十七章 陸軍建制與建軍理想 五九一 一、陸軍總部在台恢復 五九一 二、

校閱第六軍 五九三 三、陸軍總司令職權 五九四 四、建軍理想 五九九 第十八章 整訓大陸撤台部隊 六一三 一、第一次整編 六一三 二、第二次整編 六二九 三、第三次整編 六四五 四、加強搜索與夜戰訓練 六四九 五、修訂步兵操典 六五一 第十九章 重建陸軍軍事學校 六五五 一、中央軍官學校在台復校 六五五 二、重建步兵學校 六五九 三、重建砲兵學校 六六一 四、裝甲兵學校遷台復校 六六二 五、傘兵工兵通信兵 六六四 六、陸軍參謀學校 六六七 七、考選軍官留美 六六九 第二十章 建立台灣兵役制度 六七一 一、台灣在鄉軍人訓練班 六七一 二、台灣軍士教導團 六七二 三、建立預備軍官制度 六七五

四、建立國民兵役制度 六七六 第二十一章 調任參軍長 六七九 一、連任陸軍總司令 六七九 二、萌生退志 六八○ 三、建議收復海南島 六八一 四、普渡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 六八四 五、調任參軍長 六八七 第二十二章 遭受整肅的原委 六九三 一、美國人的偏愛 六九三 二、黃埔將領的排擠 七○四 三、政工人員的敵視 七一三 第二十三章 郭廷亮「匪諜案」真相 七二三 一、郭廷亮是何許人 七二三 二、郭廷亮因「叛亂罪」名被捕 七二五 三、扮演「匪諜」自首 七二八 四、王雲五查案 七三二 五、宣判死刑 七三五 六、優待「匪諜」郭廷亮 七四○ 七、綠島囚禁 七四一 八、為翻案而死 七四五 第二十四

章 大整肅 七四九 一、劉凱英逃亡記 七四九 二、兵變絕無可能 七五一 三、冤案到底關了多少人 七五三 四、郭廷亮的自首書 七五五 五、兵變沒有槍聲 七六○ 六、冤案沒有死人 七六七 第二十五章 大審判 七七五 一、謠 言 七七五 二、辭 呈 七七八 三、總統明令公佈案情 七八七 四、美國朝野的反應 七九三 五、九人調查委員會 八○三 六、監察院五人調查小組 八一八 第二十六章 漢家本與功臣薄 八二七 一、藍鷹兵團遠征印緬的先鋒 八二七 二、東方的「蒙哥馬利」 八六三 三、真假將軍 八九五 第二十七章 台中幽居卅三年 九○九 一、張梅英夫人來歸 九○九 二、移居台中 九一二 三、東山果園

九一五 四、孫立人逃走了 九二四 五、鄭錦玉想寫「天下第一軍」 九二六 六、閉門教子 九三一 第二十八章 翻 案 九四三 一、徐復觀為文悼念 九四三 二、大象救主 九四六 三、義子救父 九五一 四、部長解禁 九五六 五、監察院公佈調查報告書 九六一 六、谷正文詳述「孫案」內情 九六七 七、遲來的正義 九七一 第二十九章 九十嵩壽 九七三 一、偷寫回憶錄 九七三 二、將軍老矣 九七五 三、華誕慶祝會 九七七 四、岫巖玉鼎獻壽 九八六 五、英美戰友祝嘏 九八七 第三十章 中華從此無將軍 九九一 一、修復齊學啟將軍墓園 九九一 二、李邦欽遺孤 九九四 三、張琦烈士的勛章 九九七 四、王國華的

一隻皮箱 一○○○ 五、返鄉掃墓心願未了 一○○四 六、我是冤枉的 一○○七 七、中國軍魂 一○一四 八、巴頓、馬歇爾、孫立人 一○二二 九、孫立人、曾國藩、岳飛 一○二五 附 錄 一 孫立人簡歷表 一○二九 附 錄 二 中外出版有關孫立人著作書目 一○三三 附 錄 三 我隨侍孫立人將軍的回憶 一○三九 附 錄 四 悲劇時代 悲劇英雄 一一○一 附 錄 五 英文孫立人傳General Sun Li-Jen 一一一五 自序   我生長在日軍侵華年代,對於執干戈以衛社稷的中華將士,無不崇敬。孫立人是抗戰名將,普遍受到當時青年們的仰慕。   民國三十六年夏,我步出校門,時逢中原戰亂

,乃投效鳳山新軍,初任「精忠報記者」,孫將軍成為我採訪的主要對象,每天紀錄他的言行,對他開始有了些新的認識。   三十九年三月十七日,孫將軍榮膺陸軍總司令,調我為隨從秘書,每日隨侍左右,親炙謦欬,同食共居,形影不離,風雨無間,歷經其總司令任期近四年,因而對其立身行事,以至其家人師友,多所認識。   四十四年夏秋之間,「孫案」突然發生,軍中及社會上,散播著各種流言耳語,嗣經政府公佈調查報告,以莫須有罪嫌,將其交國防部察考。自是被幽居台中三十三年,迄至七十七年,台灣翻案風起,孫將軍雖獲得自由,但多年來冤獄案情,疑雲密佈,迄未全消。   七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孫將軍逝世,我隨侍在側,親視含殮,

並為其料理喪事。目睹老兵,跪地哭泣祭拜,哀痛如喪考妣。孫將軍視官兵如子弟,部眾亦視其為父兄,生死之間,真情乃見。   八十一年冬,我將各方致送的弔唁函電、輓聯詩辭、以及國內外報章雜誌的報導評論,搜集整理,並向孫將軍的親友故舊,徵集紀念文稿,編印「孫立人將軍永思錄」一冊問世,同時編印孫立人將軍「緬甸作戰實錄」及「鳳山練軍實錄」二書出版,以   紀念其生平事蹟與抗日保台的功勛。   八十四年初,我移居舊金山郊區,常往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圖書館,搜求翻閱美國及大陸出版有關孫將軍生平事蹟的官方文書及私家著述,並遍訪其海內外親友,就各方面所提供的寶貴資料,詳加整理編寫,彙集成冊。   八十五年夏返

台,承中央研究院院士張玉法、現代史研究所所長陳三井及研究員朱浤源教授的特許,讓我充分利用該所多年搜集訪談孫將軍及其舊部的珍貴紀錄檔案及資料。我如同到了寶山,埋首研讀四個多月,尚未能窺其全豹。對於該所秉持的公正客觀的立場,及其向歷史負責的態度,衷心敬佩及感激。   孫將軍生於二十世紀初(一九○○),去世於本世紀末(一九九○),其一生奮鬥所追求的目標,在於建立國軍現代化,強兵強國,與這一代中國人所追求的民族自由國家富強同一歷程。孫將軍的英雄悲劇,就是苦難中的中華民族的縮影,也是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歷史寫照。   我就親身所見所聞,以及多年搜集訪談所得的材料,平實記述其家世背景、求學歷程、師友交往、

為人處世、性格志趣、思想言行、練兵作戰、遭誣受謗,及其在困阨中強忍苦撐,不粉飾、不妄評、和盤托出,並儘量抄錄當事人親身經歷的記述,以存真實,且有臨場感,讓讀者從中瞭解孫將軍一生奮鬥的心路歷程,及其是非功過,和這一代中國人所受的艱辛苦難,並供後世史家評鑑。   深感學疏識淺,本不敢為此鉅構,承蒙老長官張佛千先生多方鼓勵教導,乃經七年多不眠不休之構思編撰,方勉力完成。復獲好友雲鎮、雷飛龍、馬全忠、石遠謀、鄭繼孟諸兄校正全書文稿。學生書局丁文治、鮑家驊、孫善治諸友為本書編排校印,費盡心力。其外學者專家及軍中袍澤提供寶貴意見及有關資料圖片,增光篇幅,惟不克一一道及,併此誌謝。   竊思當世人記述當

世事,不免主觀偏見,錯誤疏失,更所難免,尚望維護史實人士,不吝賜教匡正,以還歷史的真實面目。 沈克勤 八十六年十一月八日於矽谷蝸居 第七章 遠征緬甸 一、中英美盟軍共同防禦緬甸 民國三十年(一九四一)十二月八日,日軍偷襲美國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中國於十二月九日對日正式宣戰,全國軍民由單獨抗戰,進入了一個與英美盟國聯合作戰的新階段。 當時經美國總統羅斯福建議,設立中國戰區,推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為中國戰區統帥,任命美軍第七師師長史迪威中將(Joseph W. Stilwell)為中印緬戰區美軍司令兼中國戰區參謀長,指揮中印緬戰區同盟軍聯合作戰。 史迪威生於一八八三年三月十九日,一九○四

年,美國西點軍校步兵科畢業,歷任美軍在華語言教官,駐天津美軍十五隊隊長,及駐華大使館武官。在華工作十年,能說華語,識中文,性情粗率,但長於訓練,勇於作戰,深得美國三軍參謀總長馬歇爾賞識,經馬歇爾推薦,獲得美國陸軍部長史汀生贊同,於一九四二年一月二十三日,美國政府正式任命為中國戰區參謀長。 一九四二年二月初,日本第十五軍團司令飯田祥二郎(SHOFIRO IIDA)率領第十八、三十三、五十五及五十六等四個師團及特種部隊十萬之眾,兵分海陸兩路,進攻緬甸。陸路由泰國侵入緬甸毛淡棉(Moulmein)北進,海路由仰光(Rangoon)登陸,循滇緬路進攻。 這時駐緬英軍只有英緬軍第一師,英印軍第十七師,英

澳軍第六十三旅及英裝甲兵第七旅,擁有戰車一百五十輛和砲兵及空軍等部隊,由英緬軍總司令亞歷山大將軍(Gen. Harold R. L. G. Alexander)指揮,他自忖兵力單薄,不能抵擋日軍進攻,經美國建議,向中國求援。 蔣委員長依照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決定接受英國政府要求,派遣杜聿明的第五軍,統率新編第二十二師、第九十六師及二百師,甘麗初的第六軍,統率第四十九師,暫編第五十五師及第九十三師,及張軫的六十六軍,統率第二十八師,第二十九師及新編第三十八師,組成中國遠征軍,於一九四二年一月起,先後分道由滇西趕赴緬甸戰場,支援英軍對日作戰。並在緬甸成立中國遠征軍司

令部,任命羅卓英為司令長官,杜聿明兼任副司令長官。緬甸中國遠征軍屬中國戰區,統歸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指揮,中國另派林蔚將軍為中國遠征軍軍事參謀團團長,前往緬甸,協助史迪威督導國軍作戰。

工作壓力對軍人留營意願因素研究-以飛彈修護工場為例

為了解決空軍司令部政戰主任的問題,作者吳美芳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軍官兵工作壓力與留營意願之研究,研究者現職服務於飛彈修護工場單位,至今已服務 20 年,飛彈修護工場從原本約 120人,經幾次改革,現今人員約 155 人,惟工作流程無明顯調整或簡化,影響其在營人員工作量及留營意願。本研究考慮營區官兵之工作壓力,諸如工作本身因素、工作與家庭間之互動、生涯規劃、組織中之角色及人際關係;並考量留營意願之各項因素,諸如新資福利、工作特性及主官領導風格等因素;設計問卷,分析探討,整理出工作壓力對留營意願之重要考量。希望藉由本研究成果作為國軍未來政策改革方向之參考,並尋求紓解基層官兵工作壓力及留營意願之對策。

大漠男兒:武士嵩回憶錄

為了解決空軍司令部政戰主任的問題,作者武士嵩 這樣論述:

  武士嵩,一九二九年出生在中國西北大漠邊陲綏遠省包頭縣(今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其時正當國民政府銳意革新,努力進行現代化建設,冀望擺脫貧窮落後的困境,並積累國力,以遏阻東亞新強權—日本—的覬覦野心。生長在這樣一個新舊交替、充滿希望又有惡鄰威脅的時空背景,對武士嵩而言,人生際遇註定與苦難的中國密不可分。   家亡的悲憤,更有憂國憂民的情懷,在他們的教導影響下,建設中國成為先進的國家的觀念,自然也對武士嵩這些正在求學的人產生了鉅大且深刻的影響。   抗戰勝利,國共相爭,神州大地烽煙四起,人民的艱困似無盡頭。一九四九年,在鄉長師友的協助下,幸運地搭上最後一架飛機離開大陸,追隨政府來台,在人生地

疏的環境下,展開另一段人生旅程。   來台之初,心中報效國家的念頭始終未滅,在因緣際會下,投身軍旅,於一九五四年政工幹校(今國防大學政戰學院)畢業,由基層做起,爾後循序向上,從基層連隊到高司單位,由後方到前線,面對不同的人與事,皆秉持著以身許國,善識大體,不以己事為功的原則,盡心盡力。   然而,人生的轉折常出於意料之外,一九八八年跨入媒體擔任華視總經理,他雖然未曾有過相關的工作經驗,但仍以企業經營者的角色認真面對,本著重視社教功能,揚棄商業掛帥,尊重觀眾權益的理念,以「台灣第一」、「遠東最好」、「世界有名」為願景,為華視開創了建台以來最輝煌的榮景。   如今,落葉歸根,回首前塵,以一個

出生邊疆的平凡之子,因為大時代的造化,遇到了許多不平凡的人,經歷過許多不平凡的事,這些人與事,點點滴滴都是成長過程中的重要養分,將他們記錄下來,除了作為個人的紀念與時代的見證,也藉此對曾幫助、協助過我的人表達感念之意。 作者簡介 武士嵩   字毅之,一九二九年生,綏遠包頭人,國立中央工專機械科畢業, 政工幹部學校研究班第二期,一九五六年高等考試及格,美國克萊頓大學國際關係碩士,一九八二年教育部審覈副教授,陸軍中將,曾任國軍連指導員及團、師、軍、軍團、金門防衛司令部、陸軍總司令部政戰部主任,國防部總政戰部副主任執行官。中華電視公司總經理、董事長,香港傳訊電視北美總公司董事長,中華民國足球

協會理事長,中華奧會執行委員,體育總會常務理事,陶聲洋防癌基金會董事,港澳之友協會理事,海基會董事,和統會理事,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中央評議委員。 2簡歷 4推薦序 13自序 25壹/心誌國恥,身經戰亂 26一、世居中原遷徙塞上 26二、定居武寨發展農牧 27三、多規雙語的小學歷程 34四、梅林廟上定志向 37五、從陜壩到沙坪壩 49貳/中工苦讀—山城點滴 50 一、中工概況 55二、流亡學生的生活 56三、沙坪壩是人間 57四、十萬青年十萬軍 58五、終身愧疚—母歿喪未臨 58六、假期打工 60七、中工復員受阻學生罷課請願 61參/抗戰勝利 62一、聞勝利徹夜狂歡 6

4二、戰爭的影響 64三、重慶談判及《雙十協定》 65四、學潮頻仍校園不安 68五、「五四運動」—中國學潮之濫 69六、內戰再起 71七、回鄉省親 73八、國共熱戰升高,國事全非 75肆/我的「一九四九」 77一、蔣總統下野全國驚恐 78二、同窗重聚,患難與共 79三、山雨欲來風滿樓 79四、「西不如東」預言隱然浮現 80五、巧遇貴人絕處逢生 82六、坐最後一架飛機離渝 83七、由蓉經海口安抵臺 87八、劫後餘生,寄籍寶島 93伍/軍旅生涯四十年 94一、國軍政工制度的由來及其發展 94二、劃時代的政工制度 96三、「政工幹部學校」之創立與發展 98四、崗上來去 156五、成功嶺上 172

六、青邨一瞥 179七、中興大漢 208八、軍旅生涯終點站 245陸/華視八年 246一、驚動媒體 253二、四年總經理的具體作為 299三、策劃二十周年台慶重要活動 303四、當選「華視人」 323柒/退休生活 324一、移居溫哥華的原由 326二、赴加履新 327三、開拓美國市場 327四、正式移民加拿大 328五、退休生活點滴 361捌/金門憶舊 362一、金門簡介 363二、首次到金門—勞軍 366三、第二次到金門—當二等兵 366四、第三度金門—擔任經濟建設科科長 367五、第四次到金門—金防部政戰部主任 403六、因金門結識何世禮上將 408七、孫院長的德政長留金門 411八

、再訪金門 413九、金廈六日遊 433玖/留美點滴 434一、初到美國的觀感—越戰陰影 434二、留學生涯 457拾/體壇風雲—附驪驥尾 458一、籃壇金色年代 486二、為推展中華民國足球運動盡力 493三、為健身打高球 511拾壹/社團活動 512一、政治社團 516二、一般社團 533拾貳/萬里遊跡 534一、首次歐洲行 541二、遊歐見聞 558三、亞洲遊 565四、非洲行 593拾參/返鄉探親 594一、烽火四十年,家書勝萬金 595二、參加亞運藉機會親 598三、兄弟結伴回家鄉 600四、二次返鄉 602五、大陸行 617拾肆/感念師友及家人 632後記 序

有德者必有言─先讀《武士嵩將軍回憶錄》 張作錦   我的學長武士嵩將軍的自傳初稿完成後,特交我先讀為快。而武將軍對我這位「弱視族群」非常體貼,更將影印本放大,以方便我拜讀。   武將軍字毅之,我平常稱他毅公。對毅公給我先讀的特權,我有兩點感受:第一、覺得光榮,因為我在千萬讀者之前,讀了這本書;第二、很受鼓舞,因為也有朋友建議我寫點回憶文章,毅公大著也許能給我點啟發。   但讀完之後光榮感亦然存在,但啟發就不敢高攀。毅公雖比我稍大幾歲,但大體上我們是同一時代的人,從流亡學生,到軍人,到退伍改入新聞行業,我亦步亦趨的追隨了毅公的足跡。但毅公的奮鬥精神,任事的忠勇,以及在每一個工作崗位上的「多

算勝」;文武兼資,公私兩全,事業達到顛峰;這樣多彩而豐富的人生,豈是一般人可以企及?   我第一次和毅公見面,說來令人難信,竟是在總統府前面的「三軍球場」。不過毅公是場上赫赫有名的「七虎隊」球員,而我只是一個坐在場邊觀戰的青年士兵。   政府遷台後,為鼓舞士氣,振奮民心,於民國四十年,在介壽路總統府前,修建「三軍球場」,作為體育比賽及各種大型活動場所,那時代表聯勤的「七虎球隊」和代表空軍的「大鵬球隊」,每有比賽,瘋靡全台。   四十年代,台灣的文化和娛樂事業均不發達。個人時在軍中服役,僅有的消閑大概就是打球和看球,於是也就成了「三軍球場」的常客。   「七虎」成軍於大陸,成名於台灣,因

為歷史因素,較「大鵬」更受人注意。「七虎」隊長王士選,隊員賈志軍、霍劍平、王毅軍、廖滌航等人,更是家喻戶曉的人物。武士嵩將軍來台後始加入「七虎」,算是「新人」。但他身材魁梧,動作矯捷,每一出場,都能得到許多掌聲。   以後我和毅公先後進了政工幹校,他是第二期,我是第三期,當時並不知道有這麼一位傑出的學長。又過若干年,我退役再考入政治大學新聞系就讀,畢業後入《聯合報》工作,比較注意政經人物動態,知道毅公先後擔任金門防衛部政戰部主任,陸軍總部政戰部主任,國防部總政戰部副主任兼執行官等重要職務,也升了將軍。這在政工幹校畢業的學生中,是很少見的。毅公在軍方這些重要崗位上,做出很多貢獻,套句陳詞,是「

功在國家」。大家都覺得他「更上一層樓」的日子指日可待。可是,因為電子媒體對國家社會的重要性日益顯現,有軍方背景的「中華電視台」,由誰主持大計,國防部自然關切。民國七十七年元月,毅公「奉命退役」,轉任華視總經理。   在外人的眼裡,武將軍「一介武夫」,有什麼能耐敢闖進電子媒體這個新文化行業?毅公則不亢不卑地回應採訪記者的挑戰:   「軍人在營,一天廿四小時,除了吃飯睡覺外,其他時間都在有計畫、有目標的求知充實。一個軍官從基層做起,經十數年的歷練,表現優異方可升到將校,具備了獨當一面、指揮作戰的才能。在文韜武略方面,也有一定的素養,特別是領導統御與組織管理的才能,是其向上發展的重要條件。軍以戰

為主,一個指揮官在戰場上,令其所屬,能夠萬眾一心,視死如歸地衝鋒陷陣,是靠他平日的領導統御;又能讓不同的武器裝備、不同的兵種,綿密的配合,發揮統合戰力,是靠組織與管理的才能。我在軍中將近四十年,經歷過不同的階層和單位,擔任過不同性質的工作。我來華視,不是唱歌,不是演戲,更不是背負攝影機去搶新聞,而是來管理一個企業體,領導所屬創造業績。憑我四十年的軍旅經驗,來擔任華視總經理,我自信可以勝任。」   武總經理履新,心中對華視有三個目標:台灣第一,遠東最好,世界有名。在具體作法上,他推動建立組織制度,延攬和培育人才,提高新聞品質,發展戲劇文化節目。   他做了四年總經理,三年半董事長,使華視聲譽

和業績都大幅提升。迨其退休,移民加拿大,華視全體員工「公投」選出最傑出的「華視人」,毅公以高票當選。他返台「領獎」,華視同仁給予他的熱情歡迎,證明他對華視所灌注的心血沒有白費,他所設定的目標也沒有落空。   這本《武士嵩回憶錄》,值得大家閱讀,尤其對年輕人而言,它不僅告訴我們如何做人,也指導我們如何做事。人的一生,懂了這兩點,還要別的嗎?孔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憲問第四〉」。德是德行,言是語言。有德行者多善言,對人有益。 (中華民國一○五年五月十五日於台北市) 武士嵩,一九二九年出生在中國西北大漠邊陲綏遠省包頭縣(今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其時正當國民政府銳意革新,努力進行現代化建

設,冀望擺脫貧窮落後的困境,並積累國力,以遏阻東亞新強權—日本—的覬覦野心。生長在這樣一個新舊交替、充滿希望又有惡鄰威脅的時空背景,對武士嵩而言,人生際遇註定與苦難的中國密不可分。 青少年時,在日寇鐵蹄步步進逼下,老師很多是從淪陷區避難而來,他們年輕、熱忱,有國破家亡的悲憤,更有憂國憂民的情懷,在他們的教導影響下,建設中國成為先進的國家的觀念,自然也對武士嵩這些正在求學的人產生了鉅大且深刻的影響。 抗戰勝利,國共相爭,神州大地烽煙四起,人民的艱困似無盡頭。一九四九年,在鄉長師友的協助下,幸運地搭上最後一架飛機離開大陸,追隨政府來台,在人生地疏的環境下,展開另一段人生旅程。 來台之初,心中報效國

家的念頭始終未滅,在因緣際會下,投身軍旅,於一九五四年政工幹校(今國防大學政戰學院)畢業,由基層做起,爾後循序向上,從基層連隊到高司單位,由後方到前線,面對不同的人與事,皆秉持著以身許國,善識大體,不以己事為功的原則,盡心盡力。 然而,人生的轉折常出於意料之外,一九八八年跨入媒體擔任華視總經理,他雖然未曾有過相關的工作經驗,但仍以企業經營者的角色認真面對,本著重視社教功能,揚棄商業掛帥,尊重觀眾權益的理念,以「台灣第一」、「遠東最好」、「世界有名」為願景,為華視開創了建台以來最輝煌的榮景。 如今,落葉歸根,回首前塵,以一個出生邊疆的平凡之子,因為大時代的造化,遇到了許多不平凡的人,經歷過許多不

平凡的事,這些人與事,點點滴滴都是成長過程中的重要養分,將他們記錄下來,除了作為個人的紀念與時代的見證,也藉此對曾幫助、協助過我的人表達感念之意。

軍職新手父親的因應策略:角色衝突的觀點

為了解決空軍司令部政戰主任的問題,作者陳裕凱 這樣論述:

本研究起源於研究者個人成為軍職新手父親後的父職經驗,試圖理解軍職新手父親對於父親角色的認知,在育兒工作上的處境,以及工作與家庭間在何種狀況下會產生衝突,而其因應的方式又為何。為深入探究這群父親進行父職參與的樣貌,和角色衝突的類型與因應的策略,本研究採取深度訪談的質性研究方法,訪談八位育有0至2歲嬰幼兒子女之國軍志願役父親。透過訪談資料分析,研究者有下列五點發現:一、父親角色是動態而非一成不變的二、軍職新手父親較少行為上的角色衝突三、軍職父親多數請家人協助解決照顧問題四、軍人習慣快速解決問題五、國軍育兒政策口惠而不實據此,針對研究發現進行討論後,研究者進一步提出以下四點結論:一、父親是不斷重新

建構的角色二、工作是軍職新手父親的雙面刃三、軍職新手父親以解決衝突的行為策略為主四、家人是軍職新手父親最重要的後援綜上,軍職新手父親如同兩頭燒的蠟燭,在軍職工作與照顧嬰幼兒時常面臨顧此失彼的狀況,因此在時間有限的條件下常選擇用快速解決問題的方式處理衝突,也在面對無可奈何的情境時會依靠家人的幫助渡過難關,並為了孩子成長的需求建構多樣化的父親角色,這些都是軍職新手父親為了扮演好父親角色所發展出獨特的父職參與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