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光波長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綠光波長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郝洛西,曹亦瀟寫的 光與健康:以實證設計為根基,引領全球光與照明的研究與應用 和盧廷昌,尤信介的 VCSEL 技術原理與應用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綠光波長也說明:正常视力的人眼对波长约为555nm的电磁波最为敏感,这种电磁波处于光学频谱的绿光区域。人眼可以看见的光的范围受大气层影响。大气层对于大部分的电磁辐射来讲都是不透明的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一葦文思 和五南所出版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張譽鐘所指導 洪譽家的 廣視野高解析度傅立葉光學顯微鏡之研究 (2021),提出綠光波長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傅立葉拼圖術、視野、空間帶寬積、相位恢復、角頻譜。

而第二篇論文明志科技大學 電子工程系碩士班 許宏彬所指導 蔡佳芳的 全無機鈣鈦礦量子點之光激發光光譜探討 (2020),提出因為有 全無機鈣鈦礦量子點、熱注入、變溫光激發光光譜的重點而找出了 綠光波長的解答。

最後網站專業LED植物燈添加綠光晶片的原因| VITALUX & VITAgri則補充:但是,排除其他波段限制了控制植物基因表達和生理學其他方面的潛力。這些其他波段中研究最多的是遠紅和紫外波長。這些波長會嚴重影響植物的生長和發育,您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綠光波長,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光與健康:以實證設計為根基,引領全球光與照明的研究與應用

為了解決綠光波長的問題,作者郝洛西,曹亦瀟 這樣論述:

照明影響健康的時代鉅作 以實證醫學為根基 引領全球光之照明、色彩與健康的權威研究 從住宅、學校、辦公場所、醫療與安養院所乃至都市規畫 創建改變人類光與照明應用技術的全新里程碑   遠古以來,人類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直到19世紀末電燈發明;從此以後,人類正式邁入夜生活時代,也開始經歷日夜顛倒、時差、3C藍光導致失眠等健康困擾。   本書奠基於醫學與研究實證,闡明光對於人體健康的影響。既是建築與照明、醫療專業人士的教材,也是學術價值極高的科學研究用書,更提供許多光與照明實際應用設計的專業規畫方案,為建築與照明行業從業人員提供學習參考和創新思考的引導,是為21世紀照明與健康的嶄新里程

碑,提供富有前瞻性與永續性的發展視野。   本書作者郝洛西,現為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畫學院教授,亦是全球知名、專門從事與顏色、視覺與照明領域的數位、科學研究和設計工作的專家。她自2014年起便帶領本書共同作者曹亦瀟,一起進行關於全年齡的光與健康研究、設計與應用工作,本書即為兩位作者12年研究之集大成,為人類提出劃時代的珍貴成果——掌握光照,便能掌握健康。   ★ ★ ★   壹、醫學實證光與健康的關係   本書引用近700項國際研究文獻+繪製400張圖表,針對視覺發育、視力健康、生物節律、情緒認知、新陳代謝、免疫調節等方面,提供詳細的醫學理論並設計實驗研究進行分析,是為照明設計改善及促進

人體健康的堅實依據,而如何利用照明技術來積極改善健康,將是未來的重要發展趨勢。   ■ 控制光照,就能改善健康——以褪黑激素為例   褪黑激素不僅影響睡眠週期,若分泌不足,除了會提高乳癌、攝護腺癌等的罹患風險,也跟發胖和近視有關。實驗顯示,350lx(注:lx為照度單位,表示被照物體表面單位面積之光通量)左右室內照明的光強度,已能使夜間褪黑激素分泌濃度顯著下降,由此可知,不當的室內照明會影響使用者的睡眠節律;反之,由老化、輪班和快速時區變化引起的節律紊亂及睡眠障礙,也能藉由室內節律光照來改善。   ■ 不同光譜的光療效用   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群,若接受積極的光照便可回復健康,最廣為人知的便屬

紅外線光療,除了治療或輔助治療急性與慢性軟組織損傷,還可促進新陳代謝和細胞增生;而偏頭痛採用窄波段綠光,亦具有干預療效。   貳、全面剖析光照對各年齡發展與特定對象之健康影響   了解光對健康的影響之後,了解如何以正確的方式來運用自然光與人工照明,不僅可避免對健康造成傷害,對於希望採用光療來改善疾病症狀的醫學界人士,更是極具參考價值的先驅研究。本書除了逐一分析不適當的自然採光或照明,對不同年齡族群與特定對象所造成的正面與負面健康影響,更提出不同發展階段應注重的照明要點,以及健康方面的改善與治療建議。   ■ 嬰幼兒   因為其眼球藍光透過率較成年人高出4倍,因此藍光可直達嬰幼兒的視網膜,對黃

斑部發育造成影響,必須盡量避免接觸富含藍光的電子設備。但藍光並非百害而無一利,波長390~470 nm的高強度藍光可用於減輕新生兒黃疸狀況,治療效果極佳。   ■ 青少年   光照與經常用眼過度的青少年視力健康及其學習績效有關。除了使用未經認證的健康照明燈具、桌面照度的設置不合理、與檯燈下光亮度對比過大、重點照明燈具布置錯誤、長時間使用平板或手機等,都是普遍導致眩光和視力惡化的問題。而課業壓力亦嚴重壓縮青少年的睡眠時間,也使他們具有晚睡晚起的現象,應關注日間自然採光效果,包括減少入睡後的光線干擾,在光汙染嚴重地區應用窗簾阻檔室外人工光源等方法來防範。   ■ 老齡人口   此階段眼睛功能明顯退

化,包括視敏度及色彩辨別能力、對比敏感度、明暗適應能力都下降,對眩光特別敏感、視野範圍縮小等問題,都會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因此居家環境需提高照度水準、避免眩光、確保相鄰空間亮度的平穩過渡與照度均勻度、良好的光源顯色性、增加對比度,以及採用寬板設計的開關面板與延時開關等,都能避免老人最常發生的跌倒問題,改善整體的生活品質。   ■ 孕產婦   以產婦產程的光照陪伴為例,從產前、待產、分娩、產後各階段,產婦的身心都會面臨極大的變化。因此作者研究團隊提出光照分娩陪伴方案,在宮縮逐漸強烈的第一產期維持暗光,使褪黑激素含量增加,為分娩提供動力,並且在分娩室設計模擬花開時節花朵繽紛的光照意象,以幫助

產婦放鬆、鎮靜。此一方案在廈門的醫院分娩中心實施應用,並獲得了極佳的回響。   ■ 年長病患   隨著社會高齡化與失智症患者的增多,在治療上除了用藥控制,也可以利用高色溫、高強度的光源,在不同時段提供不同照度和方向的方式(早晨7:30採6,500K、8:00前從200lx逐漸達到至少1,000lx垂直照度並維持、傍晚18:00逐漸降低至200lx),來改善患病老年人的畫夜節律,並可能減少躁動行為,使照護上更加輕鬆。   參、不同場域的健康照明規畫   醫療界盡其所能尋求一切辦法幫助患者減輕病痛,提高生命品質,然而除了內外科的用藥與治療,在作者團隊歷時多年的研究下,也開啟了以光照輔助醫療,甚至

達到治療效果的可能性。本書針對各種不同環境的居住健康,包括:住家、教室、辦公室、工廠生產線、醫院手術室與病房、安養機構、地下空間,甚至極地科學考察站等,從波長、色溫、照度、光源位置進行周全的評估分析,包括從牆面、地板到天花板的光線反射、漫射、散射等條件,到照明控制時段與開關設計等細節都考慮在內,提供了建築設計與照明業者最詳盡週全的專業建議。   ■ 教室   小學課堂有較多動手操作,因此需要足夠的直射光照。中學生的學習以讀寫作業為主,教室光環境應強調視覺舒適和緩解用眼疲勞,課桌面在符合標準規定的300lx照度的情況下,應斟酌再提高。而美術教室、電腦教室等視覺作業要求更高的教室,照度值則需達到5

00lx,甚至更高。而為了觀看多媒體投影設備,燈光和窗簾經常是關閉的,學生在黑暗中寫字會嚴重影響視力,因此多媒體投影區和座位區應設立獨立的照明。   ■ 安養中心   以安養中心或長者居室為例,提高照度並增加對比度;減少相鄰空間的亮度差以避免產生視疲勞;浴室、廁所燈則宜採用延時開關等,都能降低老年人的跌倒風險。   ■ 地下空間   地下空間普遍多有封閉、潮濕、通風不良等問題,可以透過諸如將自然光引入地下空間、地下照明模擬自然環境意象、在出入口採用重點照明設計,以避免明暗快速變化時所會引發瞬間盲視或眩光等方法,對地下空間的先天條件不良加以改善。   ■ 手術室   手術與病患性命攸關,因此手術

室中需要最高標準的、最專業化的照明條件。國際照明委員會、北美照明工程協會建議,手術室環境照度均在1,000lx以上;而為了保證手術醫生對病灶組織、血液等色澤變化的辨識和判斷能力,光源顯色指數Ra應大於90,特殊顯色指數R9應大於0,而且這些標準還應盡可能提高。室內環境照明的光源色溫需與手術無影燈色溫相同或接近。手術操作時,為確保避免眩光和陰影以及視野內照度均勻,因此燈具需在手術枱四周以環狀設置。此外,熱能會引起外科醫生的不適,也會使暴露在外的病人組織脫水,盡可能控制800~1000nm範圍內的光譜能量分布。   肆、城市夜景照明的發展與隱憂   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了2050年,全世界70%

的人口將生活在城市之中,也因此,城市的照明規畫與光害防治,亦將隨著人口愈來愈多而更顯重要。   ■ 城市健康照明的進展   近幾十年,城市照明建設發展有著飛躍式的進步。除了照明燈具的品質提升、燈具配光更加合理,使得路面照度更加均勻、大幅減少交通事故。而近50%的傳統光源被LED取代,照明節能也引領了城市的低碳轉型與永續發展。此外,作者也針對建築立面的LED媒體廣告,提出亮度、解晰度、刷新頻率、色彩、內容複雜度,之於觀者視覺與情緒舒適度的影響分析,對於現今為數愈來愈多的LED廣告媒體與城市空間的整合,有著極為關鍵且建設性的參考價值。   ■ 繁榮背後的隱憂與警示   城市中不適當照明將造成光污染

,若不加以重視,將對動、植物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尤其對於野生動物更甚。諸如昆蟲趨光而被燈具的高溫燒死、夜間建築照明使得鳥類迷失方向甚至撞上玻璃帷幕而亡、建築物和路燈照明也會使兩棲動物無法入睡……等等,都將造成致命且無法彌補的生態浩劫。因此作者亦針對上述提出了分析與警示,希望人類在追求以科技促進健康福祉之餘,也必須關注各界對於其他物種與生態環境的重視。 名人推薦   ★台灣永續建築與健康建築研究先驅   成功大學建築系前系主任   能源科技與策略研究中心 江哲銘 特聘教授/博士——專業推薦

廣視野高解析度傅立葉光學顯微鏡之研究

為了解決綠光波長的問題,作者洪譽家 這樣論述:

在傳統顯微鏡系統中,高解析度和廣視野之間存在著魚與熊掌不可兼得(trade-off)的關係,傅立葉拼圖術(Fourier Ptychography)等影像重建方法提供了一個解決這個根本矛盾的解決之道,讓我們可以在沒有任何移動部件的情況下利用廣視野顯微鏡生成高解析度的圖像。相較於一般的高解析度顯微鏡,我們只需低數值孔徑(NA)的物鏡,簡易的顯微鏡架構,LED陣列模組和一個8佰萬像素的相機。在影像重建上,我們的系統是利用相對簡單且便宜的Raspberry Pi模組,不但易於操控,也增加了擴充的方便性,整個系統的建置成本不到台幣一萬元,故很適合一般的實驗室設置或做成可攜式的檢測設備。而我們

透過傅立葉拼圖術進行重建影像解析度可以達到2497萬畫素,一共增加了12倍空間帶寬積(Space Bandwidth Product),可視範圍有23.33mm^2 。 本論文透過以不同角度光源照射觀察物,利用通過鏡頭後被相機記錄的不同入射角度的影像資訊與相位恢復(phase retrieval)來確定樣品影像資訊的角頻譜 (angular spectrum)進行相位重建, 因此使用0.15NA的鏡頭配合0.4NA的多角度入射光,可以得到的合成數值孔徑為0.55NA,因此可以提高影像解析度並保留寬廣的視野。我們使用MATLAB製作的簡單操作介面,預覽我們所拍攝的所有角度的影像資訊以及繞射

資訊再進行整理,並且透過已知相位能夠初步測試影像合成效果,再進行迭代與拼接重建,以得到廣視野的高解析度影像。

VCSEL 技術原理與應用

為了解決綠光波長的問題,作者盧廷昌,尤信介 這樣論述:

  垂直共振腔面射型雷射的發展與量產將近40年,在光通訊與光資訊領域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主動光源最佳解決方案,並在近10年陸續應用在各式各樣的感測器相關用途,因此相關產業也開始進入高速成長期。   本書主要針對大專院校及研究所具備物理、電子電機、材料、半導體與光電科技相關背景的學生以及相關產業研發人員,提供一個進階課程所需的參考書。全書共分為七章,第一章將介紹面射型雷射發展歷程,第二章主要說明半導體雷射操作原理接續第三章針對面射型雷射結構設計考量與第四章動態操作等特性分析,第五章介紹目前最廣泛應用的砷化鎵系列材料面射型雷射製程技術,第六章探討長波長面射型雷射製作技術以及在光

通訊、光資訊以及感測技術上的應用,第七章介紹採用氮化鎵系列材料製作短波長面射型雷射之最新進展以及相關應用及發展趨勢。   臺灣在面射型雷射技術研發已經形成涵蓋上中下游的磊晶成長、晶粒製程與封裝模組的完整產業鏈,希望讀者能藉由本書了解相關產業發展概況並激發深入研究的動機與興趣。  

全無機鈣鈦礦量子點之光激發光光譜探討

為了解決綠光波長的問題,作者蔡佳芳 這樣論述:

近年來,量子點因波長可調性高、較窄發射光譜以及高強度的發光受到大家的關注。另一方面,金屬鹵化物鈣鈦礦有優異的光電特性、低成本且容易製造,成為新一代受矚目之光電材料。金屬鹵化物鈣鈦礦又可分為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與全無機鈣鈦礦兩類,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雖然有良好的光電轉換效率,但在高溫與潮濕的環境下化學結構不穩定且易揮發,不適合拿來製作量子點。反之,全無機鈣鈦礦在高溫環境下特性穩定,並且有極高的量子產率,因此本研究以全無機鈣鈦礦製作量子點樣品。本論文使用熱注入法製作全無機鈣鈦礦CsPb(Cl1-xBrx)3 量子點樣品,並使用變溫之光激發光量測,觀察其溫度在 10 K 至 300 K範圍內的光學

特性變化。所製作之樣量子點樣品,依不同成分比例,其發光範圍介於紫光至綠光之間。接著觀察溫度對發光強度、發光能量、半高寬以及積分面積的影響,可發現發光強度隨溫度的上升而減弱,這是因為樣品中之缺陷捕獲載子後,進行非輻射複合,造成發光強度減弱。從發光能量變化曲線圖可以觀察到,發光能量隨溫度升高產生藍移再紅移現象,這是因為熱膨脹與電子-聲子相互作用導致。從半高寬變化曲線圖可以觀察到,半高寬會隨著溫度升高寬度逐漸變寬,這是因為晶體中的晶格震動,激子分別被光子以及光學聲子散射所導致。由本論文所得到之光譜變溫特性變化,可應用於製作藍綠光波長之全無機鈣鈦礦量子點之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