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心理輔導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老人心理輔導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Ann McDonald寫的 老人社會工作 和關銳烜著的 老人心理輔導指引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北京老年心理服務熱線開通具備心理輔導資質的志願者值守也說明:原標題:具備心理輔導資質的志願者值守,專為老人解開心結北京老年心理服務熱線開通. 不大會用智慧手機,著急上火;疫情期間,居家不出門,脾氣越來越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心理 和桂冠所出版 。

輔仁大學 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班 游易霖所指導 黃苑瑜的 退休校長傳播行為、休閒行為、生活適應與生命意義之探討─以桃園市國小校長為例 (2018),提出老人心理輔導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退休、人際關係、休閒行為、生活適應、生命意義。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護理學系 陳清惠所指導 黃璇如的 出院時行走失能高齡病人返家後的恢復經驗 (2013),提出因為有 行走失能、出院老人、質性研究、恢復經驗的重點而找出了 老人心理輔導的解答。

最後網站老人心理需求之調查研究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則補充:五、綜合本研究發現結果做為提供老人心理輔導之參考:本研究采調查研究法,經修訂之正式量表共52題,採Likert式五點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採Cronbach a 係數其值介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老人心理輔導,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老人社會工作

為了解決老人心理輔導的問題,作者Ann McDonald 這樣論述:

  老人社會工作是一個複雜的事業,相較於兒童或身心障礙者的社會工作,老人的社會服務既缺乏明確的決策原則,也缺乏正式的流程和政策說明,作者因此提醒我們:老人社會工作充滿無限的發展潛能,值得我們共同經營與努力。作者從一位資深的老人心理輔導諮商的角度出發,為社會工作開拓一個寬廣的領域。作者特別從個人或家庭介入服務、團體服務和社區服務三個領域來分析老人個人社會工作的複雜性,三個領域的服務技巧都是社會工作人員重要的角色任務。   全書分為三個部分:老人社會工作實踐的脈絡、社會工作的歷程和社會工作方法與介入。每個部分都透過三個章節進行論述,內容非常完整、實用。全書重點包括:評估的過程、服務計畫的擬定與修正

、社會工作人員如何扮演服務經紀人、資源整合者的角色等,同時透過個案討論來練習。作者除了從社會和心理的觀點來論述,肯定老人治療服務的價值,也特別針社會工作相關政策與照顧機構的實踐準則進行論述。   本書適合認證中的社會工作學習者,以及認證後的專業訓練課程,可以強化專業從業人員對老人社會工作的相關知識。任何對老人服務工作有興趣的人,即使是老人照顧服務的使用者,都能夠從這本書得到寶貴的知識。 作者簡介 Ann McDonald   是英國East Anglia大學(UEA)社會工作學院的資深教師,她的教學專長是社會工作法、社區照顧政策與實踐、老人社會工作,分別擔任碩士、博士課程,以及成人照顧服務認證

後的訓練課程。   Ann McDonald從1990年開始就在UEA擔任社會工作者、法院聯絡員和大學法律教學講師。她除了在UEA擔任課程講師,也曾經擔任《Sherwood社會照顧日誌與指南》(Sherwood Social Care Diary and Directory)的主編;目前則擔任《社會工作專論》(Social Work Monographs)的主編,以及國家社會工作教育「社會工作協調會」的主席。   諮詢信箱:[email protected] 譯者簡介 施振典   學歷:  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博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   經歷:  國、高中職教師、組長、

主任  國立台南大學、嘉義大學、吳鳳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現職: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老人福祉與社會工作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莊淑瓊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阿靈頓校區都市與公共行政博士  美國賓州印第安那大學公共事務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學士   現職:國立嘉義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 秦秀蘭   學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博士  美國南加州大學(USC)教育學院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   經歷:國中教師、主任、校長;社區高齡社群領導人   現職: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老人福祉與社會工作學系專任助理教授兼系主任 第一部份 老人社會工作實踐的脈絡 第一章 人

口結構和理論架構       老化的理論:起源和影響    人口結構的變化    了解老化的社會理論    生物性老化和身體政治    老化的心理社會理論    生命歷程    老年時的調適    成功的老化    擁有良好晚年生活的策略    身心障礙與老年    心理健康與老年    制定社會工作議程    結論 第二章 老人服務的發展歷史    對老年期多元化特質的回應    「忽略式服務」的發展歷史    社區照顧的發展    照顧管理工作的發展    社會服務的現代化    定量配給的影響    轉變中的議題──個別化和個人預算    支持實證基礎的實務工作    強調「以權利為基

礎」的架構    結論 第三章 社會工作的功能    定義標準    社會工作的角色    社會工作的任務    社會工作理論    認證中與認證後的知識與技能    未來角色    以人為先    結論 第二部分 社會工作的歷程 第四章 社會工作中的評量    評量的種類    環境的重要性    接受評量    評量老人的要素    單一評量過程    自我評量    社會工作者在多元專業環境下擔任評量者    老人被排除在評量工作之外    結論 第五章 照顧規劃    老人重視的成效是什麼    老人照顧提供者的種類    照顧的市場    居家照顧服務    輔助技術    復原  

  日間服務    場所的重要性    家人安置與喘息    居家式服務    轉入居家式照顧    長期照顧的決策形成    品質標準    照顧者的身分    照顧者的照顧規劃    使用者導向的照顧規劃    結論 第六章 監控與檢視    賦權增能    前瞻性的服務    管理改變    面對死亡與喪親    關係的改變    風險評量與風險管理    專業風險    獨立、抉擇與風險    保護與防衛    結論 第三部分 社會工作方法和介入 第七章 個人的照顧工作    以權利為基礎的取向    老人的相關議題以及彼此關係對社會工作實踐的影響    權利、賦權增能與抉擇    透

過夥伴關係提供服務    心智能力    倡議    理解性的行為    老年期的心智健康    老人的心理治療    生命回顧與回憶陳述    失智症者的治療性介入    結論 第八章 家庭和團體的照顧工作    提升公平性並尊重多元性    家人的改變    家庭的介入模式    支持網絡    日間服務的功能    在團體照顧中生活    居家式安養的各種環境    居家式照顧的意義    職工的互動情形    護理之家的社會排他性    對多元價值的肯定    居家式照顧安置中的臨終照顧    居家式照顧品質的評量工具    結論 第九章 社區的照顧工作    凝視社區    社區幸福

感的定義     社區參與的評估    為當地社區的老人帶來美好生活    具有包容性的社區    前瞻性老人    街坊鄰里的服務工作    虛擬社區    結論 結論 參考文獻

老人心理輔導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20.01.18(六)(僅剩"1"位名額)
打造專屬於「你」的遊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213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今年的農曆年過得比較早,我們在1月底就會進入了這個季節。

那每一次到農曆年的時候,我都還記得小時候是很開心的,因為可以領紅包嘛,但是年歲漸長,過年過節,還真的是過年就會產生「過節」。

什麼樣的「過節」呢?就是呢,你可能一回到家,除了心裡想也沒領多少年終,但是要發很多紅包之外呢。

你可能喔就會被一堆長輩、一堆家人逼供,可能是問你為什麼沒結婚啊?或者工作怎麼樣啊?或者是要催生、催你生小孩啊!

那像這樣的疲勞轟炸,都會讓我們覺得心很累啊!所以呢,很多人哦,我這一代人喔,都會有「過年恐懼症」。

可是呢,過年恐懼症之所以可怕,是因為我們的文化傳統裡面,對於「孝順」這個概念;並不是孝順不對哦,而是我們的內在跟外在,對於「孝順」的理解。

怎麼說呢?我來引用一個我們最近在網路上,經常看到國際大導演李安,他在拍完《喜宴》之後,他所說的一段話。

他就說喔:「跟父母的關係能夠彼此相愛就夠了,不必要製造一個階級的觀念,你一定要小的服從大的,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你都要尊重他,他的個性取向、他的愛好、他的任何東西你都要尊重跟接受他。」

「這是和平相處的一個基準,在我的觀念裡面,我覺得『孝順』是一個過時的觀念,我已經不教小孩孝順這個東西,我只要他感受到我的愛,同時也愛我,那就夠了。」

所以呢,這裡面有個標題,就是「孝順是一個過時的觀念」。如果你問我,其實我也蠻認同這個觀念。

但是我完全不是說「現代人不應該孝順」,我想李安大導演,他也不是這個意思。如果延伸來看,其實是我們需要很有意識的去覺察,那種「僵固的孝順」觀念。

如果你沒有覺察這一點,那麼你的親子關係,或者是你跟你的上一代的關係,就會很緊張。

在我的實務工作裡喔,其實我遇到很多學生,不管他們在工作、感情、健康各方面其實都過得很好。

但唯一困擾他的,就是他長年和自己的父母親,有很多的拉扯。像是到底該做什麼工作啊?該嫁給誰啊?該娶誰呀?要不要生小孩啊?這些問題喔,是爭論不休的。

然而每次面對這些功課,我進一步的陪伴他去瞭解,我都發現這種無限迴圈的親子議題,都有一個共同的深層因素。

那就是呢,我們之所以會對於父母親,有這麼多的情緒投射;是因為我們自己的內在設定,始終面對父母親的時候,都還停留在小孩的位置。

你可能聽到這邊,你會覺得很奇怪,啊我爸媽生我,本來我就是他們的孩子;所以我站在孩子的位置上,這很自然啊,這哪裡有什麼不對的?

其實呢,我們理所當然的想法當然沒有不對!可是我們少考量了一個層面,那就是你除了是他們的孩子之外;事實上,你現在也是一個大人了。

我們試著從大人的角度來模擬一個情境哦,這個情境就是,你今天在公園遇到一個散步的老人家。

這老人家要跟你聊天,他隨口問了一句「結婚了嗎?什麼時候生小孩?」,這時候你的反應是什麼?

你的反應會跟你對父母親一樣,有這麼多的情緒,這麼多的投射,或者是暴怒嗎?你可能說完就走,或者是你搭個腔就走,你根本不會有任何的波動。

因為你很清楚知道,你是一個獨立的大人,而對方只是一個年紀比你長的「大人」而已;你自然可以有一個清楚的界限,他的哪些詢問是我需要回答的,而哪些我可以混過去一點關係都沒有的。

可是當你聽到這邊,你心裡可能有一個糾結,你想說,哇!你要我把自己的爸媽,當成是路邊遇到的老人,這樣子會不會太不孝了呢?

你看!是不是「孝順」這個概念跳出來了?我們來沙盤推演一下好不好?到底孝順,你要創造出的是什麼樣的結果?

通常是這樣,你抱持著「僵固的孝順」概念,你進入了你的家庭、你回到你的原生家庭。

然後呢,爸媽他一直用那些問題煩你,而你因為孝順,所以你覺得你想要扭轉他們的觀念;你因為孝順,你想要去忍耐他們對你的疲勞轟炸。

於是乎呢,不管你想要扭轉他們,還是你想要忍耐他們,你的承受力都有極限,一直到壓力鍋爆炸了!

到最後你可能扭頭就走、到最後你可能出言不遜,或者是不管是你用任何的方法,總而言之,就是你自己很受傷,而爸媽也很難過。

我遇過太多這樣的例子,他其實是很孝順的、他希望他的爸媽好;但是呢,到最後搞得每每過年就是不歡而散。

所以請問一下,不歡而散這樣的結果,是孝順還是不孝順呢?回到父母親的主觀感受,你這麼做是讓他們開心?還是不開心呢?

然而呢,我們試著再想另外一件事,感覺起來好像把自己的爸媽,當成是路邊的老人,會真的蠻不孝的!

但是因為這樣的心理設定,請問他們在跟你囉嗦叨念,或者是你每次遇到同一個老人,他都在跟你講同樣一件事,這時候你會怎麼做?

你可能就是左耳進、右耳出,哎呀!又來了,左耳進、右耳出好不孝啊!可現在喔,我們回到實務面好不好?

他每次講的話其實都一樣,你每次都左耳進右耳出;甚至於因為你心中,把他當成是另外一個大人。

所以在你左耳進、右耳出的時候,你根本不會有任何的情緒,你可能也只是虛應故事;你不會有任何的期待,你不會有任何想要他們的觀念扭轉,或者想要為他們好的心情。

可是呢,妙就妙在這裡了!你有沒有想過,今天的父母親年紀已經多大了?你要他們改變,或者是你要告訴他們怎麼樣做比較好。

你到底是要去尊重他們的選擇?還是你跟他們對你一樣,都是以「為你好」作為包裝,事實上把彼此搞得很痛苦呢?

所以呢,當你心中把他當成是另一個大人的時候,這個時候,你可能表面上都是虛應故事;可是從他的主觀搞不好他會覺得很開心。

為什麼?因為你從此不再打斷他、不再跟他爭論,他聊著聊著聊完了、聊累了,他也去休息了,而卻得到了一個他很開心的結果。

所以呢,你聽了什麼呢?我們來復盤一下哦,你只是把他當成是另外一個大人。甚至於,你在內在的選擇上,感覺上好像選擇了一個有一點不孝。

為什麼?因為左耳進、右耳出,可到最後結果,他把他想講的話講完了,然後呢,他也覺得你有在聽,至於你要怎麼做,那是你的事嘛!

但是也因為他覺得你有在聽,他的主觀滿足,和他的主觀快樂度是夠的;所以請問,這樣的結果是孝順的,還是不孝順的呢?

其實這樣的沙盤推演,在我跟很多個案做教練輔導的過程當中,我經常展演給他們看。那也有很多人透過,因為懂了這一點,他跟他的親子關係,產生了一個很大的翻轉跟解放。

其實喔,孝順的背後往往是一種控制。是一種你現在是一個成人的子女,你對於你的父母親的控制。

你會覺得你的父母親在控制你,但事實上,如果你要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活、按照自己理想中的父母親對待你的話,你也不正在進行一個反控制,不是嗎?

所以,回頭想一下李安講的那段話,其實孝順是一個過時的觀念,而關鍵在於你們彼此有沒有愛?

然而在這一句話之前,他也提醒一個很重要的點,只是多數人沒有把它畫下來;這個重點就是,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你都要尊重他,他的任何選擇,你都要尊重他、接受他。

今天如果你把自己放在一個「大人」的位置,你很清楚父母親,他們也只是選擇了他們的行為,而你也可以選擇自己的行為。

建立在一個真正尊重狀況的底下,而不是一直把自己當成是一個孩子,而要父母當一個好父母,這時候愛跟孝順,才有可能真正的在你們之間流動。

很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並且把它分享給你的朋友;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在明年初的1月18號,推出了【人際維基】的桌遊工作坊。

很多人問我學習溝通跟人際,除了上課以外有沒有別的方法?我會告訴他有的!可以玩遊戲。

而【人際維基】這一套桌遊,就是透過遊戲的方式,讓你學會人際跟溝通的核心關鍵。

然而【人際維基】推出到現在,除了受到很多朋友的喜歡之外,更重要的一點是,很多人跟我們反映喔。

就是他如果沒辦法找齊4個人,或者是他的團隊,他的成員就是有很多人,而他的手上只有一套桌遊,他到底該怎麼樣透過有限的材料,去帶很多很多的活動呢?

你們的需求我們都聽到了,所以呢,我們設計了【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

透過這個工作坊,你只需要花一個下午的時間,你就可以學會以這一套媒材為核心,設計出適合你的玩法、適合你的遊戲。它不僅是讓你在實用上面可以有所前進,它更可以發揮你無比的創造力。

所以呢,1月18號的【桌遊工作坊】,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名額已經所剩不多了,期待能夠在工作坊裡見到你;今天內容就跟你分享到這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退休校長傳播行為、休閒行為、生活適應與生命意義之探討─以桃園市國小校長為例

為了解決老人心理輔導的問題,作者黃苑瑜 這樣論述:

退休是每個人生命中必經的歷程,也可以看作是人生第二期稻作,從職場上離去不僅僅是退休,生活的作息及環境也跟著改變。退休年過半百,是下半人生的開始,體驗至今的人生閱歷,對生命賦予的態度皆有個體其獨特的價值觀,退休是不容小覷的階段,個體退休後的人際互動、休閒參與、生活適應與生命意義皆影響老化之正向態度。 因此,本研究之目的在了解退休國小校長的傳播行為、休閒行為、生活適應與生命意義這四個部分,研究範圍以桃園市退休國小校長為研究對象,透過深度訪談法進行研究,總共訪問7位國小校長。 研究結果發現,在傳播行為方面,退休國小校長人際互動良好,多數人使用Line與好友聯繫,且保有閱讀

的習慣;在休閒行為方面,分別有志願服務、休閒活動、興趣學習及宗教;生活適應方面,受個體退休原因、個性、是否有退休規劃而影響;而生命意義方面,受訪者皆傾向正向積極的人生態度,且對自我的人生期許有著不同的看法。

老人心理輔導指引

為了解決老人心理輔導的問題,作者關銳烜著 這樣論述:

出院時行走失能高齡病人返家後的恢復經驗

為了解決老人心理輔導的問題,作者黃璇如 這樣論述:

背景及目的慢性病、住院、失能都是晚年極可能遭遇的生活情境。常發現住院老人因行走困難帶來身體功能衰退的問題,而且會將失能帶回到社區中。過去已有研究證實,出院時失能老人返家後有部分身體功能可恢復。但是,極少有研究從正面角度去探究,為何有一部份老人能克服疾病的衝擊,恢復最佳的功能狀態。再者,從現有的文獻可知動機是個人決定恢復行動的要素,但是對於當中影響的細節及對行動策略的影響尚未有研究探討。故本研究目的為瞭解出院時行走失能老人返家後,在動機驅使下恢復行動能力的歷程。工具及方法採用質性研究方法,於台南某醫學中心老年科門診進行,採取立意取樣(purposive sampling)獲得豐富的訪談資料,訪

談對象為(1)年齡大於或等於65歲、(2)意識清楚、(3)住院期間未接受手術治療、(5)出院時較入院前有行走功能衰退並返家照護、(6)於門診進行追蹤,在返家照護後三個月內恢復行走、(7)經由詳細的研究說明後願意參加者;排除條件為中重度重聽者。資料收集採用半結構式訪談大綱,針對出院時行走功能衰退、現已恢復行走功能的感受及經驗,進行面對面深度訪談;資料收集過程,採錄音及逐字記錄方式進行;資料分析主要應用ATLAS.ti來進行資料持續比較。本研究共有四位參與者,一位男性,三位女性,參與者年齡分布為73歲至87歲。結果「順應」是在台灣文化下完成的研究結果,本研究是從台南市某教學醫院高齡科病房出院的老人

進行研究參與者的招募,此結果僅能代表部分出院時行走失能老人返家後,從行走受限至恢復的經驗。透過本研究四位參與者的訪談資料,發現行走功能恢復經驗內含三個主題為順應治療、勿擾兒女、彈性調整行動,且受前置、阻力與助力因素影響。由本研究結果,可提供未來進行出院老人行走功能衰退恢復相關研究時,對此主題有一基礎概念。結論從研究結果得知老人返家後最常接受親友的協助,特別是家人的部分。而醫療資源的輔助卻是少被提及的部分,可以知悉目前整個醫療脈絡仍是以急性醫療為主軸,對於持續照護的概念仍需加以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