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害怕的氣味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老鼠害怕的氣味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富安陽子寫的 天地方程式套書(首刷限量加贈五十嵐大介繪製資料夾,共3冊) 和艾莉卡・恩格豪伯的 科學詭案調查局:離奇現象與噁爛實驗的科學研究報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虫控解决方案_河源利剑白蚁防治有限公司也說明:但是害怕人,老鼠的活动鬼鬼祟祟,出洞时生怕有危险,需左右观察确定并没有危险时才 ... 但是要注意老鼠有很强的适应性,用气味驱赶并不是长久之计;.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親子天下 和大石國際文化所出版 。

最後網站古早人分析「捕鼠貓面相」:粉肉球無驅鼠味,只有萌!則補充:香港畫家葉貓(Cat Ip)日前在粉絲團分享「會捉老鼠的貓面相」,分辨勤力貓與懶貓的特徵,還說「油亮的黑肉球」會發出老鼠害怕的氣味,而「粉紅肉球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老鼠害怕的氣味,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天地方程式套書(首刷限量加贈五十嵐大介繪製資料夾,共3冊)

為了解決老鼠害怕的氣味的問題,作者富安陽子 這樣論述:

★ 套書首刷加贈五十嵐大介繪製資料夾(一份2入) ★ 臺灣粉絲獨家限定:完整收藏系列封面繪圖 推理解謎X創世神話X青春成長 文學獎作家富安陽子首部校園奇幻冒險系列, 在絕無冷場的冒險中,挑戰邏輯思考能力, 只要翻開第一頁就無法停止!   地震、颱風、戰爭……   自古以來,每當黃泉神打開通往人間的門戶,   就會帶來各種毀滅性的災難,   唯有找到七名擁有特殊能力的神巫才能與之抗衡。   現在,通往異界的大門將再次開啟!   第一集《誤闖隱身所》   中學二年級的田代有禮在進入新學校的第一天,   便和綽號Q的數學天才一起被關進了異次元空間。   原來兩人是被天神選中的神巫,必須設法

阻止邪神降世,   否則世界上就會發生地震、戰爭,甚至其他更可怕的災難!   兩個平凡的中學生該如何運用他們的天賦阻止世界毀滅?   第二集《巫覡的考驗》   有禮等人在逃離隱身所後,還來不及喘息便收到天神的旨意:   「趕快尋找剩下的兩尊巫覡……」   究竟那兩尊巫覡是誰?他們又該去何處尋找?   與此同時,校園內發生了一年級男生失蹤的離奇事件,   另人懷疑也與黃泉神有關,命懸一線的嚴峻考驗已然展開……   第三集《封印黃泉神》   有禮等人終於知道了第七尊巫覡的身分,   然而他們在校外教學時卻不小心落入黃泉神的陷阱,   光流也因此被影子大蛇吞噬……   隨著時間一分一秒流逝,七尊

巫覡是否能夠趕在黃泉神降世前,   阻止這個世界面臨前所未有的災難與破壞?   ◎無注音,適合10歲以上閱讀   【少年天下】系列介紹   1. 專屬國中生,給10-15歲「輕」少年的閱讀提案。   2. 夠酷而不幼稚,能吸引少年的包裝和題材。   3. 以少年為本位,提供邁向成長的關鍵字。   4. 有深度但無難度,得以思辨的優質文本。 本書特色   特色1 推理解謎X創世神話:閱讀過程宛如一場驚險刺激的密室逃脫遊戲,一旦打開書保證停不下來。   特色2 國際級繪者精心加持:由「世上最會作畫的漫畫家」五十嵐大介精心繪製封面,圖像極具想像力。   特色3    數學彩蛋X趣味知識:

邀請賴以威、小P老師撰寫專欄,簡化概念,與主角一同阻止邪神降世! 好評∞推薦   推理評論人冬陽|新北市林口國中教師.教育部108年師鐸獎得主李政憲|   兒童文學暨青少年小說推廣人李貞慧|教育部閱讀推手.基隆市銘傳國中教師林季儒|   戀風草青少年書店店長邱慕泥|臺灣數學史教育學會理事長洪萬生|推理評論家張東君|   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助理教授莊惟棟|彰化縣鹿鳴國中教師楊志朗|   醫師.素養教育工作坊核心講師蔡依橙|臺北市龍山國中資優班理化教師鄭志鵬|   臺師大電機系副教授.數感實驗室共同創辦人賴以威    (以上按姓名筆劃排列) 各集系列好評   隨著故事線的層層推展,年

輕的讀者透過字裡行間跟著書中的主人翁映照成長的困境,學會悅納缺憾認同自我,學會一步步重新定義什麼是規格框架,進而省視什麼是自我的真正價值……這對於在成長中尋找人生定位的青少年是何其重要的事!──教育部閱讀推手.基隆市銘傳國中教師林季儒   這一集的情節中,作者巧妙的融合了德國格林童話中的「不來梅樂隊」情節,猜猜看吹笛人、老鼠、小孩與巫覡的關係為何?而七尊巫覡封印黃泉神的送神機制,居然與英國巨石陣的傳說有關!加上這些令人激賞的內容,讓整個故事情節更加多元豐富,除了讓我們看到作者的想像力如何創意發想,更可以增加不少科普知識與歷史故事典故!──新北市林口國中教師,教育部108年師鐸獎得主李政憲

  本書主題是數學+奇幻冒險,故事情節高潮迭起,但消解之道都涉及數學,足見作者企圖分享數學思考所帶給我們的驚奇效果。奇幻驚奇+數學驚奇,驚奇再疊加驚奇,這就是本書最重要的賣點。──臺灣數學史教育學會理事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退休教授洪萬生   故事中,角色的遭遇及成長正好與人類從神話走向文明一致,必須經歷沮喪挫折、模仿學習、化解歧見、團結齊一等多個階段,厲害的敘述者能將閱讀者帶進故事裡,感受其中的驚險刺激、領略身心蛻變的這段奇幻旅程──我當年讀《封神演義》是如此,現在讀《天地方程式》的你也會一樣!──推理評論人冬陽   因為大量閱讀網路文章的關係,或許不少人跟我一樣,讀小說的靜摩擦力變

得比以往高,需要更高的專注力,或是更精采的劇情才能「進入」故事。這本書是我在哄兒子睡覺後點開來看的,起先估計需要個一、兩周才能讀完,沒想到才花三天(付出的代價是睽違已久的因為看小說而睡眠不足),就讀完第一集,迫不及待的想看下一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電機系副教授.數感實驗室共同創辦人賴以威   《天地方程式》這本書很討厭,因為它就像其他那些我喜歡的書一樣,正如往常我看電子書看得正開心時,驚訝的發現:咦,沒有了?卻還不甘心的不停刷平板電腦的頁面,確定自己真的已經看到末了,然後生氣的問編輯:「下一本是什麼時候出?」──推理評論家張東君   《天地方程式》的節奏很快,一開始沒多久就能讓讀者進入情

境,而且可能因為所描述的神道教文化,跟臺灣的民俗文化有其類似之處,加上我們經常閱讀到各種日本文化故事,書中簡潔描述的場景與狀況,很容易在腦中視覺化。而故事本身的結構以及推演也相當精采,不廢話,但也不老套,轉折總令人期待。──醫師.素養教育工作坊核心講師蔡依橙 日本書店店員讚不絕口   不小心推開了那道門!就像有禮和Q一樣,突然被拉進了異世界,那種感覺令人害怕。很想趕快繼續閱讀後續的故事!──丸善丸之內總店兼森理惠   這些被選中的人將會展開怎樣的冒險?傑作奇幻小說終於出現了,令人期待不已。好久沒有看到這麼令人興奮不已的故事了!──SHIBUYA  TSUTAYA 內山春華   真的太有

趣了!沒有第二句話可說了!劇情的迅速展開和理科系(?!)的討人厭。劇情緊湊,引人入勝!──淳久堂書店米谷薰   卓越的記憶力、解讀數字奧秘的能力……每個角色都充滿個性,讀者一定會忍不住討論,到底是喜歡酷酷的有禮,還是獨樹一幟的Q?──旭屋書店丸山愛佳   這到底是夢境還是現實?隨著故事的規模越來越大,這些小夥伴持續成長的身影,令人興奮不已。──三省堂書店內田剛  

科學詭案調查局:離奇現象與噁爛實驗的科學研究報告

為了解決老鼠害怕的氣味的問題,作者艾莉卡・恩格豪伯 這樣論述:

  從科學的角度理解世界各種怪奇驚悚的自然現象!   這是一本讓你大開眼「戒」的書,闡釋跟人體、地球、宇宙有關的各種噁心、驚悚、怪異、病態、荒謬的事實。   世界上總有那麼一些事情,有些噁心、有點血腥甚至病態、卻似乎沒那麼重要,所以始終沒有人探討。這當中有些涉及死亡,有些挑戰禁忌,有些讓人渾身不舒服,但共同的特點就是背後都存在著某種可以用科學解釋的道理。作者以好奇心為出發點,探討這些人人內心深處都有那麼一點想知道但又不敢提出、甚至不太敢去思考的主題。寵物會吃死去的主人?屍體會流血?什麼是動物界最變態的性行為?人類為什麼會有禁忌?大便有療效?本書由國家地理部落格「科學詭案調查局」作者執筆,融

合了嚴謹的科學態度與輕鬆幽默的筆法,剖析一般人最好奇但又最不敢看的各種現象。也許在讀過本書之後,你會發現許多原本恐懼的事物似乎沒那麼可怕,許多原本噁心的東西也不再那麼噁心了。 本書重點   國家地理史上最紅的科普專欄:科學詭案調查局(Gory Details)   「這可能是我寫過最噁心的一本書。儘管噁爛,卻仍是我寫過最妙的一本。」――作者艾莉卡・恩格豪伯   哪些生物可以爬進人類體內?寵物會不會啃食主人的屍體?女太空人在宇宙中如何處理月事?蒼蠅最愛人類的哪一種體液?美國人的小丑恐懼症從何而來?   ★領先全球,繁體中文版搶先上市!   ★輕鬆詼諧的筆調,細述最前衛的科學知識,令人在皺

眉的同時又忍不住嘴角上揚   ★跨領域的科學研究,舉凡生物學、解剖學、太空探索、社會科學等無所不包   ★頂尖科學記者之作,幽默的內容背後有完整的科學研究脈絡 名人推薦   「一場穿越血腥世界、恐怖又有趣的閱讀之旅。」——卡爾・齊默,《病毒星球》作者   「一系列讓人眼睛一亮的短篇報導。」──艾德・楊,《我擁群像》作者   「艾莉卡・恩格豪伯具有一種讓人不安的神奇天賦,能找出那些每個人都想知道但又不敢提出來的問題。接著她還為你解答──不僅是讓人滿意的科學答案,往往還很幽默。雖然你讀的時候可能會有點不安,但你會停不下來。」──克莉絲蒂.威爾科克斯,《毒特物種》作者   「一場穿越血腥世

界、恐怖又有趣的閱讀之旅。」——卡爾・齊默,《病毒星球》作者 作者簡介 艾莉卡・恩格豪伯   科學作家,長期為各大知名雜誌、報紙與網站撰寫與編輯科學文章,包括《國家地理》、《科學新聞》、《科學人》與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現居美國田納西州。 譯者簡介 姚若潔   台灣大學昆蟲學碩士,英國布來頓大學視覺傳達博士候選人。深受各式跨領域的研究與溝通所吸引,視翻譯為促進跨界溝通的有效途徑。近期譯作有《為什麼要睡覺?》、《重返阿波羅》、《火星時代》、《國家地理圖解太空》,中短篇譯作亦常見於《科學人》雜誌及《國家地理特刊》。翻譯《科學詭案調查局》期間開心享受各式驚悚的有趣知識,並祈禱這些知識不會

有派上用場的一天。   序 → 11 第一部  病態的好奇心 → 16 引言:沒那麼CSI 病態的好奇心與太平間 → 19 世界最小的犯罪現場 訓練警探用的袖珍模型 → 27 活死人 當微生物翻轉局面 → 35 如果你死了,你的狗會把你吃掉嗎? 是有可能(但你也不會知道) → 43 流血的屍體 死人可以指認凶手嗎? → 49 如果鞋子漂起來⋯⋯ 卑詩省氾濫的腳 → 55 第二部  真噁心 → 62 引言:蟲蟲自助餐 為什麼你應該要吃蟲子,但卻沒這麼做 → 65 蛆的農場 蠅的幼蟲如何蠕動著爬進我們的食物鏈 → 73 愈臭愈好 為什麼聞臭東西會有特別的快感

→ 79 傳遞精液 綠頭蒼蠅如何影響犯罪現場 → 85 嗅出疾病 善用疾病的氣味 → 91 排水溝裡的怪物 探討愈來愈嚴重的油脂塊問題 → 97 第三部 打破禁忌 → 100 引言:終極禁忌 當科學遇上我們最深的禁忌 → 103 拿到人頭不簡單 世界最禁忌的手術 → 109 殺人最多的哺乳類 獵殺成績最高的殺手名單揭曉 → 119 同類相食實用手冊 為什麼有些動物會把同類列入菜單 → 125 開創陰蒂 探索沒有列入解剖學書籍的身體構造 → 131 女性的一大步 為什麼月經在今日具有文化意義 → 141 戀屍癖 理解動物界最變態的性行為 → 147 第四部 恐怖爬行者 →

154 引言:走開! 為什麼某些物種會讓我們渾身不舒服? → 157 老鼠跑滾輪 為什麼牠們沒辦法停止 → 163 不容小覷的蟎 什麼東西必須用顯微鏡才看得到,有八隻腳,而且住在你臉上? → 169 破解蟑螂 如果你無法消滅牠,就製造牠 → 177 你惹毛我了 蟲子入侵時該怎麼辦 → 185 那不是睫毛 你以為蟑螂跑進耳朵就已經夠慘了嗎? → 191 腦袋裡的蟲 你以為蟲跑進眼睛裡就已經夠糟了嗎? → 195 世界上最慘的叮咬 兩名科學家自我犧牲 → 199 第五部  恐怖解剖學 → 202 引言:要分泌還是要排泄 研究那些不受歡迎的人體產物 → 205 挖金礦 談到耳朵,請遠

離棉花棒 → 209 便便的療效 交換糞便的願景與風險 → 215 在游泳池裡尿尿 很噁、很真——也有點毒 → 221 舔舐傷口 不,狗嘴並沒有比人嘴乾淨 → 225 尿,還是不尿? 提示:你身上沒有無菌的東西 → 231 流血的必要性 放血療法簡史 → 237 排毒的迷思 我們真的能透過汗水排出毒素嗎?→ 241 第六部  神祕的心智 → 246 引言:程式中的錯誤 為什麼我們的心智會愚弄我們 → 249 看不見的錯誤 妄想如何產生 → 255 巫毒娃娃的謎 為什麼拿針猛刺是這麼的爽 → 263 小丑走開! 事實是:小丑真的很恐怖 → 269 對人臉過目不忘 對抗犯罪的

獨特超能力 → 273 賽璐珞變態狂 電影中的哪些怪物最真實? → 281 聲音與憤怒 為什麼某些聲音真的很惱人 → 291 後記 → 299 誌謝 → 303 參考資料 → 307 索引 → 327 自序   在我七歲之前,我們家住在美國密蘇里州堪薩斯城近郊的綿延山丘之間。我們小小的白色灰泥房子坐落在和緩的山頂上,一條長而蜿蜒的車道通往山下。每天下午,校車都在車道底端把我放下,而我母親和我們家那條巨大的黑色德國牧羊犬都會在那裡等我。   有一天,車道底端出現了新的東西:兩座山。(其實只是小丘,但別忘了當時我年紀還小。)它們是垃圾堆,有一輛卡車停在路邊,把車斗中那些沒人要的東西隨

意倒在了那裡。當我和母親走近時,垃圾堆變成了可以辨認的物體。有檔案櫃和裝滿紙張的紙箱。媽媽撿起一張深色的紙片,對著陽光看:那是一張牙齒的X光片。我們恍然大悟,一定是某間牙醫診所關門大吉,把東西全丟棄在我們車道的末端。   雖然垃圾堆中也散落著候診室的玩具,但它們對我來說都不如我挖到的一個珠寶盒那麼趣:裡面有一條銀項鍊,串著小巧的翠綠色鳥兒。但我接著就找到了最棒的東西:病患牙齒的石膏模型,上排下排都有。我很快就把那些最不完美的模型都挑了出來:有缺角的牙、歪斜如破籬笆的牙、缺牙的牙——愈醜愈好。   我父母對這堆被拋棄在自家門前的垃圾很不滿。後來,一位擁有建築設備的叔叔把它推平、用土蓋起來,造

了我們自己的迷你垃圾掩埋場。但因為東西還是在那裡,我得以留下一些最喜歡的寶物。我確信,我是密蘇里那一帶唯一一個不僅擁有自己的遊戲屋、而且小屋窗台還用歪七扭八的牙齒裝飾的女孩。偶爾我會重新排列那些牙齒,找出更恐怖的上下牙新組合。在有風的夏夜,我可以躺在我的小床上,開著窗戶,一看到那些在月光下發亮的牙齒就覺得安慰。   我想,如果我父母當初被我的這些收藏給嚇壞了──或者因為我後來對血腥的自然紀錄片和史蒂芬・金小說的深深著迷而大驚失色,那我可能會跟現在不太一樣。我或許不會寫關於恐怖東西的文章,而是會變成一個會計師,或是那種看到血會不太舒服的人。   但我的命運不是那樣。幾年後,我家搬到佛羅里達州

一片七英畝大的沼澤地。我父親是工程師,他在我們的活動房屋旁用煤渣磚建造了自己的電化學實驗室。在那些磚牆之內,他試著教我一些基本的科學原理。我不太懂,但看到他能把一美分的銅幣放入一槽液體中,第二天取出時變成閃亮的鎳幣,我驚訝不已。最重要的是,我學到:要搞清楚事情到底如何運作是絕對有可能的──而且用的是科學方法。   時間快轉30年。經過十年的研究生涯(活動包括在沼澤裡走來走去、研究含碳化合物),我成了華盛頓特區《科學新聞》(Science News)雜誌的作者與編輯。當一個寫部落格的機會出現時,我立刻就知道我想參與。我只掃了一眼自己辦公室的書架——裝滿了《血之祕史》(Blood Work)、《

小牧羊人的殺手》(The Killer of Little Shepherds)、《噁心心理學》(That’s Disgusting)等書,一個概念就浮現了。雖然過去不曾自認對駭人的死亡藝術有特別的興趣,但我發現自己的「病態好奇心」其實一直存在。因此,「科學詭案調查局」這個部落格就此誕生。   從那時起,我就在寫作中展開了多年的冒險,主題都是當有人問我在寫什麼時,必須先警告他們的那種。有一段時間,同事會把任何跟尿液和糞便相關的文章或科學論文都轉發給我。(據說,我那篇關於游泳池中的尿液會發生什麼變化的文章,每年夏天游泳池開張時都會衝上流量高峰。)後來我到國家地理網站擔任科學編輯,「科學詭案調查

局」也跟著我搬過去,且之後就一直在那裡。   這一路上,有些一開始讓我擔心會對一般大眾造成過度刺激的駭人故事,後來卻成了我最喜歡的故事。例如有一次,《科學新聞》的一個同事若無其事地問我:寵物有時會吃自己死掉的主人,是不是真的?基於共同的好奇心,我決定調查事情真相。但我當時覺得,對愛動物的人來說,這樣的故事給人恐怖的聯想,我沒把握會受歡迎。   結果,不只是有很多人抱存同樣的疑問,更有許多描述這類事件的法醫案例研究。其他記者也寫過一些相關報導,但我決定運用自己的研究技巧,更深入地鑽研鑑識期刊。雖然我也擔心各地的愛狗人士會群情激憤,但這篇文章卻成了那年國家地理網站最受歡迎的文章。看來,人就算會

嘲諷噁心的問題,也還是想知道答案。   除了滿足我自己另類的好奇心之外,「科學詭案調查局」更大的目標始終是要創造一個可以談論血腥、禁忌或不尋常議題的空間——然後透過科學的鏡片,近距離檢視這些問題。   為什麼我會想要把時間花在思考這類怎麼說都讓人不愉快的議題?可以這麼歸結:對於自己寫過的東西,我會比較不害怕。如果更仔細地觀察任何讓我不舒服的東西——死亡、疾病、恐怖的小丑,科學分析都能讓事情變得比較容易面對一點點。   也許是基於我自己最深的恐懼,死亡和謀殺成了我在科學報導上一再探訪的主題。我鑽研新的鑑識科學技術,還有老派調查方法,例如用來訓練警探與法醫的犯罪現場袖珍模型。也有些時候,我寫

的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對苦主來說會改變人生的主題,例如寄生蟲妄想──這樣的人因為相信自己正被看不見的蟲所侵蝕,人生從此天翻地覆。   話雖如此,我寫的事也不是每一件都這麼恐怖。我一直希望「科學詭案調查局」除了內容豐富,也要有趣。有時候,它就只是個探究噁心問題的好地方,例如被昆蟲叮咬可能慘到什麼程度,或耳屎背後令人驚訝的複雜科學。   撰寫這些文章時,我尋找既有排斥力又有吸引力的主題:那些我一開始不敢看、但接著又忍不住想從指縫間偷看的東西。這就是作家愛說的「戲劇張力」——而當引人入勝的科學和戲劇張力同時出現時,我自己就上鉤了。   本書集結了這些年來我在「科學詭案調查局」報導過的最吸引人的

故事,並加以補充與更新。你也會發現一些新的故事,是我為了本書讀者特別挖出來的。你若想淺嚐,可以選擇任何一個你感興趣的篇章,它本身就是完整的故事。你也可以過過癮,一口氣讀完一整部。   本書中,我選擇了有戲劇張力的主題,也就是那些讓我想進一步了解的故事。每一部都以一個主題為中心,從死亡(〈病態的好奇心〉)到我們最深沉黑暗的想法(〈神祕的心智〉)。在所有這些領域,科學家正在開拓我們對一切噁心、恐怖與禁忌事物的知識領域,揭開我們心智、身體和世界令人驚異的真相。   對我而言,探索這些主題在在提醒著我:我們不必喪失孩童般的好奇心。我不知道我那些齒模後來怎麼了,或許是在某次搬家時被丟棄了。但我還保存

著那條翠綠色鳥兒的項鍊。它就像個小小的紀念,告訴我寶藏有時就藏在出人意料的地方,一些多數人從沒想過要查看的地方。我樂於從世界的醜陋當中發掘出美,從混亂之中找出秩序。   而這一切的開始,都在於願意提出某個可能會讓人吃驚的問題。有時候,這些問題可能會讓人不舒服——但答案卻總是引人入勝。希望你看完本書後,對於提出奇怪的問題會變得更大膽一點。我也希望這些答案能激發你更多的好奇心。 第一部病態的好奇心引言沒那麼CSI病態的好奇心與太平間 我第一次目睹屍體剖檢,和想像中不大一樣。在成長過程中,我一直以為驗屍看起來會像醫學影集《神勇法醫官》(Quincy, M.E.)裡頭那樣,就是冷酷地把屍體剖開(

不過憑良心講,1980年代早期的電視對屍體的呈現都只能短短一瞥而已)。 自從傑克・克盧格曼(Jack Klugman)飾演這位破解罪案的法醫昆西以來,電視上描繪的屍體剖檢便大同小異:位於地下室的太平間,通常光線陰暗,只在擔架床上方吊著明亮的燈。整面牆都是存放屍體的冷凍抽屜,還有一個吊秤,讓病理學家可以把又溼又滑的心臟或肝臟放上去秤重。通常也有一個觀看區,家屬可以透過窗子觀看,而助理會把罩在他們親愛家人身上的薄布從臉上揭開。 昆西是個很難相處、非常聰明、性格執抝的男人,獨居在一條船上。這個角色協助塑造了古怪法醫的刻板印象。的確,從那時起,大部分犯罪影集中的病理學家和法醫多少都有些怪怪的:他們會和

屍體說話,對死亡的態度冷靜到讓人不安(但這點應該透露了更多關於大眾而不是關於法醫的事:那些對死亡波瀾不驚的人,就是會讓我們覺得毛毛的)。 不過,擁有某種程度的病態好奇心是很正常的。我們都害怕未知——而如同他們說的,死亡就是最大的未知。它同時也是最確定的一件事。有好幾大類的藝術和文學都在探討這個主題,一次又一次地從死裡逃生的故事裡尋求刺激。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看恐怖電影,意外發生時會忍不住引頸觀看,雖然我們開車離開時還是會批評那些湊熱鬧的圍觀者。 雖然有人認為現代大眾文化裡的犯罪謀殺是一種病態的娛樂,但人對死亡和暴力的興趣卻一點也不新鮮。書中最古老的故事就是這些。不僅《聖經》裡全是,世界各地最受喜

愛的故事、傳說、神話和童話中也是。 謀殺的故事並不新鮮,新鮮的是我們說故事的方法。今日,從真實犯罪podcast到「調查發現頻道」(ID Channel),我們可以24小時不間斷地在家裡串流播放死亡(有時還有非常清楚的細節)。這種類型的節目會如此成功,恰恰見證了病態好奇心的原始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