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是幾月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臘月是幾月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蓋瑞.海頓寫的 徒步大不列顛:穿越2500英里的哲學之旅 和約翰‧伯格的 A致X:給獄中情人的溫柔書簡(約翰‧伯格首部中譯小說)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2020年腊月是几月腊月是什么意思 - 十二星座网也說明:2020年腊月是几月腊月是什么意思. 2021-01-13 14:15:20作者:十月. 腊月是中国农历新年的最后的一个月,所以进入了腊月,那么离过年就不远了,许多的地方的人们也在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時報出版 和麥田所出版 。

世新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廖玉蕙所指導 袁子喬的 《西遊記》與《魔戒》之比較研究 (2011),提出臘月是幾月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西遊記、魔戒、神怪、奇幻、比較。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班 戴文鋒所指導 余玟慧的 高雄縣神農大帝信仰之研究 (2009),提出因為有 分靈關係、神像造型、民間信仰、神農大帝的重點而找出了 臘月是幾月的解答。

最後網站有誰知道2019年的臘月十九是陽曆的幾月幾號 - 極客派則補充:有誰知道2019年的臘月十九是陽曆的幾月幾號,1樓純淨的青空萬年曆陽曆1980年2月5日星期二農曆臘月十九己未年羊年戊寅月戊申日1979年農曆的臘月十九是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臘月是幾月,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徒步大不列顛:穿越2500英里的哲學之旅

為了解決臘月是幾月的問題,作者蓋瑞.海頓 這樣論述:

  踏上英國最具挑戰性、素有「天涯海角」之稱的縱走路線   按下大腦「歸零」按鈕,起身去發現最簡單的快樂!   尼采說:「所有真正偉大的想法都是在走路時構思出來的。」   齊克果也說:「只要不停下腳步,一切就會好轉。」   柏拉圖認為:我們人類具有雙重性質,即是我們的身體和思想。而且他相信我們只要能將兩種本性一起發揮時,就可以達到我們的潛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在遊記及哲學筆記之間,作者透過散文的書寫,輕鬆地觸摸到你我的靈魂!   專業推薦//楊世泰(阿泰)、戴翊庭(呆呆)(《步知道》作者)   作者蓋瑞.海頓(Gary Hayde)是一位哲學家,在這本書當中,開始思考「走出去」對

於哲學的影響。踏上英國最具挑戰性的縱走路線:從蘇格蘭東北端的約翰岬角(John O’Groats)走到英國西南端的蘭茲角(Land's End)。   這段路可不都是如明信片般的清幽鄉間小路,有著舒服的床鋪和美味的早餐,而是包括大峽谷步道(Great Glen Way)、西高地步道(West Highland Way)、本寧步道(Pennine Way)、英格蘭之心步道( Heart of England Way)、科茲窩步道(Cotswold Way)、西南海岸步道(South West Coast Path)等,一千二百英里、兩百五十萬步、三個月的長程徒步,極富挑戰性的路程。   你很

快就會發現旅程不全是燈塔、海鸚和海風。相反地,如果你要從約翰岬角一路走到蘭茲角,那麼保證你將不得不忍受腳痛、四肢痠痛、惡劣天氣、精疲力盡、意外、失望和無聊。有時你會覺得好像全部放棄。當你好不容易看見城鎮就在不遠的前方,卻發現還要走整整一小時,似乎怎麼走都沒有變得比較接近。當你發現還有3英里的路要走,腳痛得不得了,每邁出一步都很艱難的時候。更令人消沉的是,當你終於到達過夜的營地,發現那是個醜陋的場地……。   如果你未曾拖著疲倦痠痛的腳走完36英里塵土飛揚的炎熱道路,然後來上一大杯啤酒,那麼你不會知道信風牌啤酒的滋味有多好。而當你走進在哈廷頓,這裡有英國村莊應有的一切:中世紀的歷史、石屋、鄉間

農舍、美麗尖塔的砂岩教堂、有池塘鴨子的廣場,還有十七世紀的莊園現在的青旅。   「好時光永遠不會持續,艱難時刻也一樣。」從約翰岬角到蘭茲角,難走的第一段(甚至很可能整段都很難走),可看待為人類生命的一個縮影,經常在艱難與舒適、辛勞與安息、痛苦與快樂之間不斷來回變換。   現代科技填補生活中每一個醒著的時刻,渴望興奮和刺激,視無聊為毒蛇猛獸。但長途步行改變了所有的這一切……。   因為縱走而疲憊不堪的四肢以及旅程中的孤獨,讓人更了解世上那些偉大的思想家:盧梭的妄想,羅素的苦難,柏拉圖對美的熱愛以及古希臘哲學家伊比鳩魯的簡單快樂……。 各界好評   本書是一個令人心悅誠服的提醒,深度閱讀

能夠支持(甚至改變)生活經驗。──美國圖書館學會《書單》月刊   這本書有益而令人愉快地提醒我們生活中重要的事物。──《華盛頓郵報》   《徒步大不列顛》是非常個人化的閱讀,作者海登溫暖、風趣的風格,邀請讀者一同進行冒險。這本書吸引著愛好旅遊寫作、徒步旅行和哲學的人。──美國50大最佳網站「心理中心」   平易近人。──《時代文學副刊》   海登的思路令人著迷,充滿訊息,而且往往出人意料。──英國《大戶外》雜誌   一本溫暖、引人入勝的書,令人欲罷不能,忠實傳達了書名所承諾的深度。──英國《鄉村檔案》雜誌   一部精彩的新書……思考步行的哲學真理。──英國《鄉村散步》雜誌   蓋

瑞.海登從蘇格蘭北部到蘭茲角的天涯海角徒步之旅,成為喜愛閱讀旅行書籍者的理想手邊書。他是一位聰敏的亞里斯多德逍遙學派教師。──英國暢銷書作家丹尼爾.克萊恩,著有《每當我找到生命意義,事情就變了》   書中又是旅行,又是哲學筆記,海登的編年史撰述以輕盈的觸感提升了心靈。──英國作家馬克.維農,著有《柏拉圖網路播客:現代生活的古老指南》   軼事實在有趣,筆觸可愛。──《出版人週刊》  

《西遊記》與《魔戒》之比較研究

為了解決臘月是幾月的問題,作者袁子喬 這樣論述:

  中國的神怪文學、西方的奇幻文學,具有多重的內涵與功能,包括:滿足幻想、古老宗教遺緒、當代宗教觀點、對難解事物的觀察與解釋、另類記史、作為保護色……等等。欲探索這片文化寶藏,由研究頂尖之作入手,最能得其精髓,此為本文研究《西遊記》與《魔戒》之動機。  而透過「比較」得出異同,則可進一步探究:相同處,乃文學中之普遍意義;相異處,則為各自國族、文化的長短處,或難以論斷優劣的傳統特質。透過比較研究的方式,尋求普世價值,並更加了解各自的文化特色,此為本文比較《西遊記》與《魔戒》之目的。  《西遊記》與《魔戒》,除了類型和地位,是遙相呼應的。全書架構和內容主旨,亦具有可比性:兩者皆是在虛構世界中,由

人類角色、非人類角色組成的團隊,踏上漫長旅途的故事,冒險的旅程,皆有救世目的,《西遊記》是「求善」(取經),《魔戒》則是「滅惡」(摧毀魔戒)。  本文研究法為平行研究。研究範圍,以《西遊記》與《魔戒》作品本身為主,外圍議題為輔。使用文本,《西遊記》部分,採用里仁書局出版的《西遊記校注》;《魔戒》部分,以聯經新版之台灣繁體中譯本《魔戒》三部曲為主,《魔戒前傳:哈比人歷險記》、《精靈寶鑽》為輔。

A致X:給獄中情人的溫柔書簡(約翰‧伯格首部中譯小說)

為了解決臘月是幾月的問題,作者約翰‧伯格 這樣論述:

愛能違抗時間,愛能抵擋坦克, 愛是我們靈魂勇敢掙扎的證明。   一對遭監獄阻隔的愛侶 三捆藏在牢房中的情書 一場又一場在遠方延燒的戰火   ‧2008年布克獎入圍‧2009年榮獲Golden PEN終身成就文學獎   ‧《微物之神》作者/阿蘭達蒂.洛伊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國戲劇名家/哈洛.品特經典好評   ‧詩人/林則良專文導讀   走在時代前鋒的小說家,獻給受難年代一首最溫柔的戀曲。 本書簡介   信的正面,是她堅定的綿長情話,   信的背面,是他身陷囹圄卻遙望遠方的心靈紀錄──   有的是線條優美的插畫,有的只是一個靈魂熱切的低喃。   廢棄監獄的某間牢房裡搜出了三捆沒有標

明日期的信件,全都是女子愛妲(A’ida)寫給獄中情人澤維爾(Xavier)的信。   愛妲的信中滿是對澤維爾的思念與渴盼。他們有共同的理想,卻只能藉文字共享,他們深愛彼此,但不得相見。愛妲也記述鎮上發生的每日瑣事──鎮民的聚會、樹上的蟲子、收音機裡的音樂、上週落下的飛彈……在看似稀鬆平常的日常瑣事裡,可以隱約嗅見人們對政治壓迫的焦慮,以及內心深處對動盪戰事的恐慌。同時,也能在字裡行間讀出人們義無反顧的理念,與對自由解放的無限想望。──沒有任何強權可以阻擋愛與信念,也沒有任何暴力能夠摧毀人類的心靈。   無論愛妲和澤維爾如今是生是死,無論他們是否仍住在那個不知位於何方的小鎮,約翰.伯格以觀

照微物之眼繪出了一幅在苦難中斑斕綿亙的偉大風景。在生命的細節反覆被書寫之際,愛終於得以違抗一切。 各界推薦   「約翰‧伯格給了我們一件精細別緻的物品。這是一本以溫柔和尖銳的政治先見為刻刀,對強烈欲望精雕細琢、掌握良好的書。」──《微物之神》作者/阿蘭達蒂.洛伊   「《A致X》是多年來我讀過寫得最溫柔且最尖銳的書之一。它的強度來自對書寫手法的精省,詳述倖存於壓迫底下永無止盡的愛。它向我們展現,無論鎮壓我們的暴力有多邪惡,都無法毀滅愛與人類的心靈。」──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國戲劇名家/哈洛.品特   「一部精緻玲瓏、結構強烈的小說!」──《星期日時報》   「文字有如模型師般精準!」

──《紐約時報》   「這些單向的書信格式彷彿創造了一系列的短篇小說,描寫在貧困與壓迫底下的生活。在監獄外,女人們形成了政治異議分子的庇護,女子的信件是愛的詩篇。」──《衛報》   「讀這本書時有種特殊的感受,不只因為這是封寫給坐困獄中的自由鬥士的情書,而是因為交織在信中的神奇密碼──每一段戀情都有自己的私密語言。」──《觀察者報》   「這是一部小說,也是一部史詩、一篇抒情散文。」──《獨立報》   「這本小書宛如魔法,是一個被女子嗓音溫柔喚醒的世界,而這名女子正在艱困的處境中盡力生存。小說充滿原創性,細膩優雅,同時被一股安靜的憤怒隱隱驅動。能寫出這樣作品的人並不多!」──《愛爾蘭時

報》   「在這本書中,約翰‧伯格不僅批判政治不公和極權迫害,更進一步展現出,在這些壓迫之下,一個人真正的處境。」──《暫停周刊》 作者簡介     約翰‧伯格John Berger   文化藝術評論家、作家、詩人、劇作家,一九二六年出生於倫敦。一九四六年退伍後,進入倫敦中央藝術學院及切爾西藝術學院就學。一九四八年至一九五五年開始教授繪畫,並展開終其一生的繪畫生涯。他的作品曾在倫敦的懷登斯坦畫廊、瑞德弗尼畫廊,以及萊斯特畫廊等地展出。   一九五二年伯格開始替以政治、社會問題、書刊、電影、戲劇等為主題的《新政治家》雜誌撰稿,並以深具影響力的馬克思主義藝術評論家身分迅速竄起,陸續出

版多本藝術評論書籍。   伯格的第一部小說發表於一九五八年,他的小說體別出心裁,包括一九七二年贏得英國布克獎以及布萊克紀念獎的作品《G》。伯格也撰寫過多部電影劇本,並曾與瑞士導演阿蘭.鄧內合作《二○○○年約拿即將二十五歲》。   過去二十多年來,伯格長期居住在靠近法國邊境阿爾卑斯山的小村鎮裡,深受當地傳統習俗以及艱困的生活形態所吸引,他也以山中居民為主題撰寫了多部相關作品。   伯格雖已年屆九十,依然十分活躍,作品大多具有濃厚的批判色彩,表現形式亦不斷推陳出新,對社會政治等議題也有獨具一格的看法及熱情。他被公認為是英國最具影響力的藝術批評家。相關重要著作還有《觀看的方式》、《永固紅》、《

班托的素描簿》、《影像的閱讀》、《藝術與革命》、《另類的出口》、《另一種影像敘事》、《我們在此相遇》、《留住一切親愛的》、《觀看的視界》等。 譯者簡介 吳莉君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譯有《觀看的方式》、《我們在此相遇》、《留住一切親愛的》、《霍布斯邦看21世紀:全球化,民主與恐怖主義》、《建築的法則》等。任職出版社多年,現為自由工作者。 【導讀】生命是此刻正在述說的故事/林則良 【自序】從監獄裡挽救出來的信件 第一捆信件 第二捆信件 第三捆信件 致謝 導讀 生命是此刻正在述說的故事 文◎林則良   「對藝術家來說,寫生即是發現。」一九五三年,約翰‧伯

格在《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雜誌發表論寫生,文中提及:「寫生的實際行動迫使藝術家面對他眼前的對象,以他的心眼細心研究,再將它於紙上呈現;倘若他以記憶中的對象寫生,則迫使他深掘自己的意識,在腦中對對象過往的觀審重新發現。……一次次的確認與否定,都讓你更接近畫中的對象,直到最終,你會進入對象的內裡:你所描畫的輪廓不再只留下你肉眼所見的邊線痕跡,而是你所成為的事物的邊線。或許這說法過於抽象。不如這樣說吧,你在紙上的每一筆都是下一筆的踏石階,直到你像過了河那般跨越了你的對象,已將它置於身後。」(隨後收在《永固紅》〔Permanent Red, 1960〕一書當中)   讓我們且不厭

其煩,踏上另一石階,好更接近伯格的小說書寫,在他一九九二年出版的書《不時會晤》(Keeping a Rendezvous ),另一篇談寫生繪圖的專文〈在紙上畫畫〉(Drawing on Paper)裡,他寫到與土耳其女作家Latife Tekin的會面:「我們都是不通對方語言的說故事人。……我拿出筆記本,畫出我是她讀者的圖樣。她則畫了一條翻覆的船表示她圖畫不好。我將她的圖翻轉,這樣船就安然平穩了。她畫圖表示她翻覆的船老是沉到大海裡。我畫了海底有鳥在飛。她畫船錨勾住天空。她接著『說』市政府的推土機半夜拆毀房舍。我則『告訴』她一個住在篷蓋貨車的老婦人的故事。我們越是來回畫圖,我們就更快熟悉彼此。最

後,我們都因彼此畫圖說故事的速度而開懷大笑——就算我們的故事既怪異又哀傷。她拿出一片胡桃木,將它拆成兩半,對我表示,我們是同一頭腦的兩半!然後有人放了Bektaşi音樂,我們大夥開始跳起舞來。 」   在圖文交錯的書信小說《A致X》開場,伯格的獄中男主角澤維爾在第一捆信件上用藍墨水寫著:「宇宙類似頭腦,而非機器。生命是一則此刻正被訴說的故事。第一真實的就是故事。這是身為一名技工教會我的事。」小說出版時,住在法國邊界阿爾卑斯山麓小村Haute Savoie超過三十年,出生倫敦匈牙利裔,已八十二歲高齡的約翰.伯格仍保有第一時的新鮮眼光(我還記得我學過——啊,那些我們學過的事!——很多蝸牛會用粗糙

的舌頭把食物從石頭或樹皮上刮下來吃掉。可以說,牠們是走在蝸行道上吃蝸行道。);對細節高度的激情和敏捷(我看著門外的星星,我知道在這一刻,生命就是糖,沒別的,只有糖!他睜開眼睛。);無此的溫柔深情(眼睛只有四或五種官定形容詞:棕的、藍的、淡褐的、綠的!你眼睛的顏色是澤維爾。每一種愛都喜歡重複,因為它們違抗時間。就像你和我一樣。)溫潤如咬了一口味道香甜奇異的果子(夢:宇宙像書本般打開。我看著它。右頁的右上角往內摺,做了記號。在摺起的小三角形紙頁上,寫著物質性的祕密——如同碎形般優雅無瑕。)剔除多餘,《A致X》如此純粹而身體感官,原因就在他終生持續不斷的寫生素描,而將其觸感熔鑄在說故事上。在訪談中他

說到:「即使我不畫油畫很多年了,我還是持續邊寫邊想邊寫生。其他人我不知道,但經年累月畫寫生,對我來說就容易多了。不像寫作,一向都很辛苦。所以在寫作計畫的初期,書裡的聲音還隱約模糊,甚至什麼都聽不到,每天都需要啟動新的想法,持續不斷素描寫生。畫素描最珍貴的是讓你有機會跟某個物品、某位不是自己的人,有非常貼近的認知。可以說這其實跟說故事並沒兩樣。」   或許我們也可以拿加拿大小說家翁達傑(Michael Ondaatje)與他並肩類比,他們都帶有詩的特質、影像感和感官的親密。他們都有畫家的筆觸,類似立體派多面向的拼組黏結,對局部細節高度的專注力遠超出一般小說敘事的整體。他們都對聲音的捕捉雕刻精微

,讓語言文字充滿了呼吸和音樂(常規有它的節奏,非常遙遠,往往聽不到,但是和心跳非常類似。常規的節奏裡沒有幻想立足之地。它的節奏無法終止孤獨,無法治療傷痛,你也不能打電話給它——它只能提醒你,你屬於某個彼此共享的故事。)。他們都將語言放回到它的原鄉,詩的祕密(好啦,我會為你念上幾行,但不翻譯。如此一來,你可以聽到祕密,而祕密依然是祕密。)。不相類似之處,翁達傑更著重在情節的謀畫,以及小說角色全方位的立體感。伯格則更興之所致,潑墨寫意,文本開放,空間廣闊。   在這個地點不詳,人物不詳,背景不詳,但都具有名稱的小說裡,在書信交織的結構,日常故事細流宛如微血管密布的腹地,海綿般涵納了整個世界的立即

當下。其中有我們和他們。我們,個個有名字,血淚交錯,歡喜悲嘆,彼此交換相遇的故事,一同手拉手對抗坦克。他們,沒有名字,沒有臉孔,黑漆漆一片,是鋼鐵,是炸藥,是監獄,是「非人」。其中盈溢著生命的希望和活力,等待美好未來的到來。伯格的《A致X》是一首受難年代最溫柔的愛歌。   淋浴時,一個念頭突然浮上腦海:每一份痛苦,在它綿延下去之前,都曾經在某一點上,偷偷滑進「不」這個字。就像每一份喜悅,在它持續昂揚之前,也都曾悄悄滑進「是」這個字!……是,是,是,是。每一聲「是」都是我為邀請來的朋友所準備的一道菜餚。我會切菜、串肉、調麵糊、打蛋、磨碎鷹嘴豆、備好鬆餅料,將大蒜去皮、薄荷切末,搖成莫洛奇亞濃湯

。我想讓所有客人相信,這些菜餚全都是來自天堂的盛宴,「是」。   (註:除小說內文外,伯格論素描寫生和訪談的文字,皆為導讀人初譯。) 自序 從監獄裡挽救出來的信件     去年,位於蘇塞鎮北方山丘上警備森嚴的新監獄正式啟用,鎮中心的舊監獄隨之關閉廢棄。     舊監獄七十三號牢房的最後一名囚犯,在制式睡鋪靠放的那面牆壁上,做了一排分格架。架子是用萬寶路香菸盒當材料,以透明膠帶牢牢黏附牆上。每一格都可容納好幾疊卡片。在其中的三格裡,發現了數捆信件。     日光透過一孔小圓洞射入牢房,圓洞位於牆壁頂端,觸摸不到。牢房寬二點五公尺,長三公尺,高四公尺。     一條由鐵窗和不透明玻璃構成的長

廊,將舊監獄這一側的牢房與公共大廳連接起來,大廳像座地下碉堡,裡面有最基本的烹飪設備、一支水龍頭、一台電視、長椅、桌子,以及一處高起的平台,供常駐武裝警衛使用。     七十三號牢房的最後一名囚犯,名叫澤維爾(Xavier),罪名是恐怖組織網創立者,被判兩個無期徒刑。在格架裡發現的信件,就是寄給他的。     這些信件顯然無法依照先後順序閱讀。愛妲(A’ida),如果這是她的真名的話,並未在信裡署上年份,只有幾月幾日。但通信時間無疑持續了好幾年。R和我不打算費力去猜想信件的前後關係,幫忙重新排序,我們決定尊重澤維爾的排列。有些時候,澤維爾會在愛妲信紙的背面做筆記(她不會兩面都寫)。這部分我們也

轉錄在書中,並採用比較靜默的字體。     很明顯地,愛妲選擇不在信件中談論她身為一名行動主義者的相關部分。但偶爾,她還是忍不住透露一些我認為的線索。比方說,她提到去和朋友打凱納斯特紙牌的部分,在我看來,似乎就是相關指涉。我懷疑她是否真的去打牌。基於同樣的小心謹慎,她當然也把親近友人的名字改掉,地名也是。由於愛妲和澤維爾並未結婚,所以她不可能得到探監許可。     有一些信愛妲寫了,但未寄出。有些時候,似乎是從她一落筆,她就知道她不會把那封信寄出去;還有些時候,則是不吐不快的事情讓她急忙寫下信件,但事後又覺得不妥,於是決定把信保留下來。     至於那些寄出或沒寄出的信件是怎樣來到我手上,這點

還請容我保密,因為在目前這個時刻解釋來龍去脈,可能會危及他人的安全。     沒寄出的信件同樣是寫在藍色信紙上,如同寄出的信件。我將它們插入我認為最適合的位置;但你也可以自行改換。     不論澤維爾和愛妲此刻身在何處,是生是死,願上帝保佑他們。 【第一捆信件】 這捆信件是以一條棉布綁在一起,布條上用墨水筆寫了以下內容,伴隨著些許墨漬:宇宙類似頭腦,而非機器。生命是一則此刻正被訴說的故事。第一真實的就是故事。這是身為一名技工教會我的事。 #1 我的地面之獅:你有收到我的上封包裹嗎? 我在裡面放了萬寶路、贊布拉諾、綠薄荷、咖啡。 今天醒來時,天空一片蔚藍。我可以聽到老遠一頭毛驢的呼嚕聲,還有,

不遠處,一只鐵鍬拌攪水泥的沙沙聲,中間穿插著鐵鍬敲地讓水泥滑下的叩叩聲。狄米崔正在給他的屋子蓋另一個房間。我躺在床上懶洋洋地想著我的身體,想著它如何側身走著但我不在裡面,因為我知道,我只要九點半出現在藥局就可以了。我躺在床上,右手撫摸著腹股溝。跟你講這個,好讓你能描繪我的模樣。沒有人能妨礙你。 你的腳怎麼樣了? 痊癒了嗎? 你的愛妲 又,昨天我看到一隻變色龍,他正從一根樹幹往下爬。他們扭動骨盆的方式滑稽又敏捷,他們的骨盆很小,和我們一樣有髂骨,但是脊柱的旋轉方式不同。他們可以同時把身體的重量施加在垂直的牆面和水平的地板上!談判麻煩事的時候,我們應該跟他們多學學,你不覺得嗎? 根據亞歷克西斯的說

法,變色龍在希臘文裡的意思是:地面之獅。 有十億人無法取得飲用水。在巴西某些地區,在街上買一公升飲用水比一公升牛奶還貴;在委內瑞拉,則是比一公升石油還貴。在這同時,由波提亞和恩塞所擁有的兩家紙漿廠,正計畫每天從烏拉圭河中取用八千六百萬公升水。 #2 我的帥哥:還記得浸泡在藥局櫥窗罐子裡的那三條蛇嗎? 一條草蛇,一條有毒蝰蛇,和一條寬嘴蝰蛇。你跟我說過,小時候你朋友被毒蛇咬到,你曾幫他吸出毒液。伊黛蜜絲每天早上來到店裡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摸摸每個罐子檢查那些蛇。也許她不是去檢查,而是去跟他們說,她來了。畢竟,這是她的藥局。接著她會套上白袍,親我一下。

高雄縣神農大帝信仰之研究

為了解決臘月是幾月的問題,作者余玟慧 這樣論述:

摘 要本研究旨在審視高雄縣內之神農大帝信仰,透過史書或神話傳說中之記錄來了解神農大帝的來源與事蹟,以及藉由神農大帝廟宇之分布區域與信仰族群的探究,以瞭解是否為特定族群專祀之神明。因本文的研究範圍以高雄縣境內為主,透過田野調查與文獻探討的方式爬梳整理神農大帝信仰脈絡與發展。神農大帝信仰於明末清初時,由中國移民帶入台灣,拓墾初期,環境艱苦,神農大帝信仰無疑是支撐先民的精神支柱,不論是祈求農事順遂,五穀豐收,還是面對瘴癘之氣、傳染病流行,醫藥亦不普及的種種威脅,盼能受神農大帝的眷顧與庇佑以安頓生活。日治時因皇民化運動之影響,高雄縣內之神農大帝信仰多少受到波及影響;光復後各地紛建廟宇,神農大帝信仰日

益鼎盛,目前全台共計約200餘座主祀神農大帝的廟宇。各地建廟之背景多與地方開發關係密切,本研究中,詳述高雄縣內各神農大帝廟之建廟背景,為了使有更深入之探討,筆者選擇以美濃鎮中壇里的輔天五穀宮為例子,進一步說明神農信仰與先民開墾的關係。神農大帝信仰的特質明顯、穩定,主要與信仰起源甚早有關,神話傳說之敘述也相當一致穩定,因此信徒在形塑神農大帝之神像造型、神職、神格等均非常類似。從神像造型來看,多以黑、紅、粉等面色為主,穿著打扮多為打赤膊赤腳的原始樣貌,頭角崢嶸,手持穀物或草藥,亦有持刀者,均與傳說事蹟有關,民間信仰中唯一不作帝王冠服打扮的帝級神明;然而高雄縣內少數幾間廟宇有以帝冠龍袍等裝扮來雕塑,

以此來凸顯其為開天炎帝的地位。高雄縣內神農大帝信仰的傳遞,脈絡分明,地緣關係緊密,最初隨著移民而將信仰拓展開來,在鄰近建廟較早的區域附近出現許多分靈子廟,雖然少部份區域在信仰傳入後,為適應環境而改變原本的信仰特質,但大致上,高雄縣內的分靈子廟與祖廟差異不大,從神像造型、祀神體系到主神稱謂,均能窺見其傳承沿襲的關係。期望經由本研究釐清高雄縣內神農大帝信仰的發展,與廟宇之間的關聯性,並希望藉由本文的紀錄來保存部份已漸被遺忘的廟宇沿革,以此提醒更多人不忘信仰的本質與初衷,並不忘先民開墾土地的辛勞與精神,以為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