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鋼琴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虫虫鋼琴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柏煜寫的 科學家(上下冊盒裝附贈精美序文海報) 和石田剛毅,熊川浩孝,梅垣ルナ,島崎貴光,いちむらまさき的 流行音樂創作法全覽套書(共十三冊):混音+編曲+作曲+ 金曲裏技+作詞+樂理+重配和聲編曲法+合成器音樂創作法+PRO混音法+重配和聲入門+樂風編曲入門+電子音樂創作法+合成器入門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虫虫钢琴安卓版_乐商店也說明:虫虫钢琴 截图. 简介. 找曲谱,上虫钢十年虫钢,百万虫友,海量曲谱。 如果你热爱弹琴,上虫钢,探索找各种属于你的钢琴曲谱; 如果你擅长制谱,上虫钢,把作品传播给更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時報出版 和易博士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音樂學研究所 王美珠所指導 林佑庭的 ONE PIECE動畫音樂:類型、創作手法與社會性 (2016),提出虫虫鋼琴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動畫音樂、西方古典音樂、電子音樂、流行音樂-日式搖滾、社會性。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語言學研究所 洪振耀 所指導 松尾隆男的 臺灣之日語教學中日本歌謠教學之研究 (2002),提出因為有 日語教學、日本歌謡、教學互動、多媒體、歌謠分類、歌謠教學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虫虫鋼琴的解答。

最後網站如何使用IDM下载虫虫钢琴网曲谱原声則補充:今天小编在帮同事寻找视频背景音乐的时候,发现虫虫钢琴网的曲谱原声竟然没有提供下载功能,如果用录音机进行录音又会破坏钢琴曲本身的音质。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虫虫鋼琴,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科學家(上下冊盒裝附贈精美序文海報)

為了解決虫虫鋼琴的問題,作者陳柏煜 這樣論述:

  ★一次收齊新銳作家陳柏煜散文與評論合集   ★隨書附贈字字珠璣美到不科學海報(尺寸50 X 43cm)      備好你的文學顯微鏡   看抒情散文與評論訪談如何上下夾擊   陳柏煜玩心大發力作     每個人都有自己丈量世界的方式,丈量的刻度或許是情緒,或許是理性,陳柏煜以文字丈量世界的方式向來十分精準,從《弄泡泡的人》的懺情感傷,《mini me》的精巧奇趣,這回他更化身文壇小小科學家,同時推出兩冊文集,如同顯微鏡下的蓋玻片與載玻片,具體而微放大萬事萬物,展現似真似幻的不同姿態。     上卷「蓋玻片」以純粹的抒情散文寫童年與成長,也檢視了

作者的寫作起源。娓娓道來像似《追憶似水年華》,鉅細靡遺的描寫讓讀者幾乎產生錯覺讀到的是自己的童年,正如普魯斯特認爲人只有在回憶中才形成「真實的生活」,無可辯駁。文中他一邊對天賦、家庭關係、記憶進行考察,一邊也對寫作形式進行實驗。其中〈另一種語言〉曾獲得入選《九歌108年散文選》的肯定。     下卷「載玻片」不但回答了作者對自己童年志向的勘驗結果,確認了「寫作的天分」,並展示了非虛構創意寫作的另一面:亦即評論、訪談與其他介於其間的文體。在這些篇章中,作者的聲音與個人經驗並未隱沒於材料之下,反而與之討論、混音,形成某種開放的場域,介於評論人(採訪者)與作品(受訪者)之間。而下卷評論的

挑選與配置,也可看見對上卷內容的回聲與補充。     《科學家》套書同時端出散文集與評論、訪談文章集,丟給讀者另一個問題──創作與評論如何相互奪取或者縫合?陳柏煜以「佛蘭肯斯坦」為喻:由於翻譯與電影改編的挪用(以及誤導),人們常把瑪麗.雪萊的《科學怪人》(Frankenstein)的標題當作怪物的名字,而實際上那是屬於創造它的科學家維克多.佛蘭肯斯坦所有。維克多用四處收集的死人屍塊縫補起來施以電擊製造出一個人工的生命。同時,在故事外,科學家和怪物爭奪著一個名字(而且怪物似乎大獲全勝?)。這場精心設計的實驗既發生「化學反應」亦表現「獨立精神」,當散文的玻片與評論的玻片在《科學家》相互

乘載時。   名人推薦      李桐豪、葉佳怡 專序推薦     藝術家 川貝母、阿力金吉兒、郭鑒予   作 家 王盛弘、伍軒宏、房慧真、凌性傑、馬翊航、孫梓評、陳柏言、陳栢青、黃崇凱、楊佳嫻、鍾旻瑞、顏訥   一致熱愛推薦(依姓氏筆劃序排列)     被低估的第一號創作《弄泡泡的人》寫民生社區男孩周旋在兩個男孩之間,兩個都愛,愛得振振有詞、愛得無賴無恥,卻又無比哀傷純情。他的文字精美,愛的矽砂鹼土在青春的烈焰熔焰中燒出一尊華美的琉璃,但他又把琉璃無情摔碎,通篇文章只寫那美麗的、殘缺的感情碎片,那樣冷而孤絕的修辭在《弄泡泡的人》原本只是劈瓦

、雙倍奉還的小招,但在《科學家》卻被他修練成真氣彈、爆裂拳的大絕招。──李桐豪   讀柏煜《科學家》,腦海中不斷浮現某個童年場景:我盯著一顆冰塊,試圖看見冰融化成水的那一刻。這本書從其令人驚喜的概念,便令我找回某種兒時的玩心。〈蓋玻片〉裡世界是如此嶄新,自我仍在發展流動,萬事萬物皆充滿奇觀。〈載玻片〉則透過作品與訪談,去剖析理解另一個體,他們內心的迷霧。兩種眼光都是某種微觀的凝視,而文字作為上下兩層玻片,夾在中間、那無比窄小的空間裡,便藏著超越物理、可無限探問的心智。──鍾旻瑞     小小科家學觀看之道是水族缸外的。儘管世界井然在玻璃另一頭佈置成無甚驚奇的秩序,微觀

的獸也會於科學家不可告人的天賦中悄悄走闖出來,曳著一條尾巴,在水缸裡攪動出只他見得到的風暴。   柏煜在《科學家》裡向我們展示的,是寫作者如何冷靜突刺,細密拆分恐懼,羞恥,權威,幸福,失敗,藝術,與觀看本身,直到知覺碎裂成零件一地。因著他獨特的看,樂於暗中撫觸「生在檯面下的小疙瘩」,創造出內向與外拓的多維度空間,存在的真實與虛幻昭然若揭。   讀著讀著才發現,科學家原來同時坐在水族缸裡,瞅著自己如同陌生人。會不會很寂寞呢?幸好我們有了《科學家》,幸好柏煜一直在讀,一直在寫。──顏訥     把所有事物夾在「蓋玻片」與「載玻片」之間,隱含著陳柏煜顯微一切的追問,

  彷彿所有記憶、知識、生物、器具都可以縫補成一個小小佛蘭肯斯坦。   這些小小佛蘭肯斯坦自我裂解另外組隊,在他腦中不停修築著始終未完工的聖家堂,朝向不斷分岔的未來。──黃崇凱     從「弄泡泡的人」到「科學家」——陳柏煜看似透過職稱變換,昭示其寫作主題的更移,實則是一趟有關「裡面的裡面」導覽。我們看過「莖」的姿態,此書則展露男孩的根部,且招搖其枝葉。當萬物夾進玻片,同一雙聰穎透徹的眼瞳貼緊目鏡,以其獨有的倍數顯微,在模糊與清晰的拉鋸中,作者藉由高濃度文字,不斷遙控調整我們腦中物像與實物的關係。──孫梓評     讀《科學家》,使我想起相同的童

年志向,以及求之不得的童年小物:芭比屋、萬能麥斯、gameboy。記憶在「蓋玻片」被二度包圍,團團封鎖。缸、瓶、艙、室、腔、窗、管、罐、罈、櫥櫃、教堂、沙漏。它們自成一格,又難以完全密合。柏煜更像步登公寓裡的人類學家:生物與食物、節日與儀式、謊言、證詞、禮物、遠行、魔法、危險事物、死亡。是小人之家裡,躲進一個更小的人,那小人還要證明更小的心臟必須是更大的星球——核心家庭模範模型內部,似乎更緊實,又更空蕩,使人酸楚。但「載玻片」的書、人、寫作,不也是如此這般,應允後相互為難,在信服中用計用情?讀《科學家》,也像在讀《柏林童年》、《鱷魚街》,邊想像他的未來志向。即使那未來,時常以其幽深,聲東擊西、

攻其不備,他仍敢於對決眾多實情與虛想。──馬翊航     明朗輕快的敘述與觀察,如同在顯微鏡底下,那些被我遺忘的微小不可見的記憶,以及也曾好奇或無解的事物,都更清晰可見了。──阿力金吉兒(畫家)     科學家   這場實驗裡   沒有無關變數   全都是細心經營      包含而不止於   玻片間刻意夾藏斑斕   細小的泡泡   都值得被觀察仔細   ──郭鑒予(畫家)

虫虫鋼琴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YouTubeメンバー、こちらから入れます/Join my YouTube Member/加入小p的YouTube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7ktPB6toqucpkkCiolwLg/join

スポーツアニメ メドレー Tokyo 2020 がんばれ! [ピアノ]
Sports Anime Medley Tokyo 2020 You can do it! [piano]
The arrangement of イマジネーション is created by 紫垣佳予子
The arrangement of 心絵―ココロエ― is created by Nice piano sheets
The arrangement of Rage on is created by Kayoko Kishimoto
The arrangement of 燃えてヒーロー is created by ナオミ先生(Teacher Naomi)
The arrangement of 僕の声 is created by 内田美雪
The arrangement of うまぴょい伝説 is created by すだち風味
Cover by pan piano

Tokyo 2020 がんばれ!ヽ(✿゚▽゚)ノ

#メドレー
#君が好きだと叫びたい
#イマジネーション
#OLYMPICS2020
#弾いてみ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upport me by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panpiano

My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panpianoatelier/

My Blog(中文)
http://panpiano.com

小P的音樂工房鋼琴初級課程(中文)
http://panpiano.com/basic_class/

My Twitter!(日本語)
https://twitter.com/panpianoatelier

My facebook page(中文/English):
https://www.facebook.com/panpianoatelier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ONE PIECE動畫音樂:類型、創作手法與社會性

為了解決虫虫鋼琴的問題,作者林佑庭 這樣論述:

  日本在戰後崛起成為動漫畫大國,風格獨具的繪畫風格、哲理性的思考與揉合日本文化及社會現實的故事創作,不但成為全球化文化中的一大勢力,也備受國際肯定。本次討論的作品ONE PIECE(臺灣官方代理譯名為航海王),1997年起在日本漫畫雜誌《週刊少年Jump》(集英社) 定期連載,1999年10月由東映動畫公司製作的電視動畫開始在富士電視台放映,至2016年5月1日為止共播出739集。2001年7月22日ONE PIECE電視動畫開始在臺灣的「臺灣電視台」播出,至2016年5月1日為止共播出726集;2001年至今陸續於有線電視衛視中文台重播。2013年5月27日至2016年1月8日也於中華電

信MOD龍華動畫頻道播送第1至第578集。本文以ONE PIECE動畫音樂的類型為研究議題,並選擇影像與音樂關係最為密切的器樂作品為研究內容。  在概述ONE PIECE動畫如何源自漫畫與其音樂創作者之後,將循序探討以風格區分為西方古典音樂、電子音樂、流行音樂-日式搖滾的音樂類型,企圖了解結合影像與音樂運用,同時與文化兼容並蓄的日本動畫擁有之音樂特性。

流行音樂創作法全覽套書(共十三冊):混音+編曲+作曲+ 金曲裏技+作詞+樂理+重配和聲編曲法+合成器音樂創作法+PRO混音法+重配和聲入門+樂風編曲入門+電子音樂創作法+合成器入門

為了解決虫虫鋼琴的問題,作者石田剛毅,熊川浩孝,梅垣ルナ,島崎貴光,いちむらまさき 這樣論述:

理論實務並行傳授「寫歌→編曲→混音」的製作與手法技術, 從基礎到專業、創作音樂的最佳捷徑   單書介紹↓↓↓ 冊一《圖解混音入門:活用推桿、等化器、壓縮器3大關鍵,瞬間音壓飽滿魄力十足》 混音決定了音樂最終樣貌的細緻與豐富度, 而混音成敗的關鍵,就在於基礎是否扎實!   現為日本專業音樂人、並創設人氣音樂講座公司的作者,將自身於混音世界反覆摸索後所獲得的經驗,濃縮成有系統的精華,規劃出一套最便捷有效的入門學習路徑。透過作者親切又清晰、如一對一授課般的解說,加上實際操作本書專屬的教學音檔,你將輕鬆又扎實地學會關鍵的基礎概念與技巧,讓自己的作品更加完美!   冊二《圖解編曲入門:

掌握節拍、樂句、合奏3大要訣,單調旋律立即華麗變身,有型有款!》 一人作業,就媲美專業級樂團編曲!沒玩過團也不怕 4大樂器輕鬆All in One,樂曲豐富鮮明,升級超有感   編曲有如穿搭的工夫,整體必須協調飽滿而不亂,層次鮮明有亮點,而且,有型有款!現為日本專業音樂人、並舉辦人氣音樂講座的作者,以最普遍常見的流行樂團編制,針對鼓組、貝斯、吉他、鋼琴4大樂器,逐一解析各項要訣,提供你條理分明、井然有序的學習捷徑。 冊三《圖解作曲‧配樂:設定情境→對應音樂技法→創作完成渲染力十足的曲子一首接一首》 5大音樂類型‧40種情境主題+10項深刻化技巧 運用意象作曲的科學方法,靈感不來也不怕!

  本書在和弦作曲法的主流中,跳脫艱澀的理論,直接就作曲和配樂常見的主題情境,提出包含和弦、節奏、調性、音階、樂器音色等上百項技法,只要設定好意象和情感,就能轉換成合適的音樂形式,創作出令人感同身受的樂曲。   冊四《POP金曲裏技:超級偶像天團金賞音樂製作人第一手行內實戰心法!涵蓋「出道→第一份委託→實力派」全方位現場know-how》 超級偶像天團金賞名製作 教你賣座歌曲的創作方法+數位音樂實戰技巧與知識!   本書將揭開作者何以在競爭激烈幾至殘酷的J-POP樂壇屹立15年的不敗心法,深度傳授作曲作詞編曲比稿的實戰力、以及錄音配唱混音母帶製作技術,不管是正式曲或Demo帶都是高完

整度的優質作品。   冊五《圖解作詞:第一本徹底解說專業音樂人填詞過程!》 賣座歌曲「好故事+好唱+好有感」歌詞創作法, 金賞音樂人STEP BY STEP傳授   作者島崎貴光從深蹲十五年、磨練成日本流行音樂界全能金賞音樂人,在本書中以業界打造暢銷歌曲的行內觀點,所有歌曲都應以風靡賣座為前提,分析歌詞的結構與效果,詳細示範作詞時注意什麼、理解什麼、如何做到、怎麼做等,將專業音樂人的填詞過程拆解成容易學習的方法。掌握了這一套方法,任何人都能將想表達的所思所感轉換成能夠回應聽眾情感、形象栩栩如生的歌詞。 冊六《圖解流行‧搖滾音樂理論》 好聽不是沒有原因! 懂一點理論,演奏/合奏/即

興/作曲更有靠山   本書以具體例子+鋼琴/吉他音樂示範,說明流行音樂搖滾音樂範疇的理論,教你什麼是音、音階、調、和弦、及實務應用,解決不知道如何應用理論的窘境。實際練習本書73個音樂示範音檔,短時間內建立音樂直覺和表達力,詮釋度大提升。   冊七《圖解重配和聲 樂風編曲法:八大音樂風格和弦技巧一次學起來,樂曲氛圍任你自由變化》 重編和弦做出新樂風,陳腔濫調瞬間煥然一新! 實務與理論並重╳推敲和弦眉角╳磨練技術和品味   本書以舉世聞名的民謠〈The Water Is Wide〉改編為爵士、巴薩諾瓦、搖滾、節奏藍調、放克、民謠、日本流行樂等八種音樂風格為範例,教你透過重配和聲的步驟,

認識各種樂風的和弦特色,STEP BY STEP詳細解說編寫和弦的方法與考量,以及樂曲整體平衡的判斷取捨,同時也仔細說明理論要點,強化理解的統整性。   冊八《圖解合成器音樂創作法:99種技法一次學會,原創音色隨心所欲 》 關鍵參數╳實務方法╳基礎原理 最有態度的音樂創作法,完璧再現你對音樂的想像    本書採用可免費下載的軟體合成器做為操作界面參考,從合成器基礎知識,音色設計原理及流程,到音色設計工程的具體做法,解說經典音樂類型到新穎曲風的音色設計法、正統通用的襯底與伴奏和弦音色,以及序列樂句、主奏與音效(SE)音色的製作方法。有效率地帶領讀者熟悉掌握合成器各種音色工程技法,做出貼近音

樂想像、原創滿點的理想聲音! 冊九《圖解PRO混音法:音像設計+觀念解說+實務操作,專業混音工程具體細膩全套展開》 日本超高人氣混音教學全程實作講解! 獨創樂器聲音特質象限座標,一步一步做出動漫音樂繽紛感   現為專業音樂人的作者一手創立的「石田流混音」,是一套深具系統性、目標明確、講究精準到位的混音法。打開本書有如親臨現場,在作者風趣不藏私的講解之下,構築有效率的工作邏輯、扎實的觀念,抽象的聲音美學透過有系統性的整理與豐富的教學專屬音檔示範也變得清楚具象。過去必須耗費時間精力才學得到的技術,本書已濃縮成容易吸收的精華,絕對是音樂人必取經之作。   冊十《圖解重配和聲入門:基礎到

進階,和弦進行50種重配技法》 豐富範例╳實戰技巧╳完整教程 只要調整和弦,就可以讓樂曲增添情感、閃閃發亮!   本書從最基礎的重配和聲知識開始解說,並且透過50種範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帶領讀者熟悉活用,徹底掌握重配和聲。從連初學者也能立刻學會的簡單實用技巧到稍微有點複雜的專業技法都一一詳細說明,以完整的教程帶給讀者全面而具體的概念做法,鞏固音樂知識的基石。  冊十一《圖解樂風編曲入門:從10大樂風最基礎學起,自由風格隨意變身》 核心觀念╳技術要義╳實作流程 不懂艱深理論,編曲照樣有品味!   現為專業音樂人的作者以著名童謠〈晚霞〉的旋律為例,示範10種樂風的編曲手法。 從和弦進

行、樂器編制、MIDI逐格輸入、樂器混音四大要項,逐一說明實際作業方法與各種訣竅,為你打開不同風格的編曲視野,開拓創作無限可能。   冊十二《圖解電子音樂創作法:從基礎知識到風格活用,徹底解說專業混音與聲音製造技巧》 通用概念╳軟硬體構造效果╳音造混音技術 自信打造原創音色‧魅力詮釋你的電音主張!  電子音樂通常是作曲、聲音製造與混音同時進行,混音又是作品的成敗關鍵。混音除了讓聲音更加悅耳之外,更重要的是詮釋聲音傳達自己的主張。本書以軟體音源等基本音色為例,示範混音過程如何處理各種效果,才能製造出聲音的個性魅力,同時又具備好音色、聲音強度和質感。利用本書專屬示範音源及素材,經過具體執行操

作、比較處理前、後的差異,製造原創音色將更得心應手,再現你的想像。   冊十三《圖解合成器入門:只要懂構造原理與操作概念,任何聲音都能製造出來!》 經典音色示範╳操作製造技巧╳共通概念 最直覺的減法方式,創造你的音樂無限可能!   現代音樂創作已少不了合成器!內建的現成音源都是很棒的素材,只要具有充足的合成器基本知識和操作概念,就能借力使力,事半功倍。本書帶領讀者從理解合成器的構造作用與聲音變化原理開始,以減法合成方式解說合成器的操作實務,到各種實作範例示範,讓你從隨手可得的音源,自由隨興創造出專屬音色。  

臺灣之日語教學中日本歌謠教學之研究

為了解決虫虫鋼琴的問題,作者松尾隆男 這樣論述:

「臺灣之日語教學中日本歌謡教學之研究」 松 尾 隆 男 輔仁大學語言學研究所             中 文 摘 要  第一章  國外日語教學中嘗試加入歌謠的現況及其爭論點 1-1. 序 言   「歌謠」在現代社會中作為一個很重要的溝通 ( Communication ) 道具,這可說是無可否認的事實吧。 例如,我們有在學校裡學到的歌,有在卡拉OK唱的歌,有的是從廣告當中聽來的歌,孩童時代有時候是邊唱邊玩。 諸如此類,我們透過歌曲學

到種種知識,在不知不覺中成長。 一聽到歌曲,內心會焦躁不安、心平氣和、或是精神為之一振等等,有時歌曲能讓我們學習到或是傳達一些單靠文字無法傳達的東西。 即使是動物在求愛時所發出的聲音,也是被認為像是在高歌一般。 也就是說,能夠傳達一些言詞所沒辦法傳遞的東西給我們就是歌曲。楊惠菁(2003)在「背景相關知識的提示足以左右閱讀理解的效果」一文中提到 Johnson ( 1982 ) 表示,給予一些有助於閱讀理解的提示,是在閱讀文化性背景不同文章時的一個有效的辦法。 這個不是只限於文字語言而言,而是指包括音聲語言的一般言語而言。 如果沒有提示 ( Hint ) 就很難於理解或是產

生誤解,而導致在意思的溝通上發生障礙。 這種情況下的有效的提示之一,我認為是歌謠。 歌謠是在各自語言的世界中,有其社會、文化、歷史的脈絡。 是一個最恰當的提示,也是最容易接受的東西。 重視溝通的語言教育,重新受到肯定的21 世紀,為求達到互動的溝通 (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社會性背景 ( Social Knowledge ) 的理解,提示自有其必要性。   在此,我們稍作思考。 例如,一般人會以「日語教學中不太使用歌謠」的現實狀況,來認定「歌謠在日語教學中是不必要的」,然而這種推論在邏輯上其實是有盲點的。 本研究就是要透過調查,針對此盲點

以雙向思考、推論,來證實歌謠在日語教育中的必要性。 因為歌謠本身具多樣性,從語言學角度来看的音聲學,音韻論、詞法、統語論等的語言形式 ( Language Form ) 的面之外、它還具有、語義學、語用論、歷史學、文化學、社會學、文學等脈絡効能的語言機能 ( Language Function ) 的性質。如果是説母語的人 ( Native Speaker ) ,都能理解。 因為他具有相當歌謠和歌詞的智能。語言教學不論是第一或第二語言大多是以習得該語言的能力為目標。而歌謠在語言的那個課程中譲我們很快學習、學會、記住等等。 1-2. 研究動機 1-2-1

. 從語言的角度所觀察到的歌謠是什麼? 首先在此必須對本研究中所說的「歌謠」作一個明確的定義。 本研究中所說的「歌謠」,並非指所謂詩和歌、能、狂言等傳統文學文化的歌謠,而是指音樂、旋律跟語言結合而成的歌曲作為對象,以日本明治時代所採用西洋音樂編成的童謠,文部科學省訂定之兒童歌為主,包括民謠、演歌、流行歌曲等。 當然,詩、和歌,能、狂言等傳統文學文化所指的歌當中在這裡也具有和本研究對象的「歌謠」同等的要素 ( 語彙的要素,韻律的要素,文化的要素等 ) 如韻律、文化背景等,然而本研究是以互動溝通為目的的語言教育作為前堤所以不包含以上廣義的歌謠。 以下如果沒有特別聲明「歌謠」指的

是狹義的童謠、文部省訂定一小學生童謠、民謠、演歌,流行歌而言。 談到本研究對象的歌謠,大家都認為說明不是大費周章。 為什麼呢? 因為小學等學習到的音樂理論到底理解了多少,或是說不管能否運用都沒關係,每個人都能以各自的標準去評量該首歌謠的價值,所以就有個人差異說。 但是,旋律優美啦,歌詞好啦歌手很帥啦等等也都可以說是作為音樂來看歌謠所作的評價。 那麼,從所謂語言的立場來看歌謠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 在這裡歌謠不是作為娛樂的單純的音樂也不是卡拉OK,我們可以說他是包括了個別語言形式的文化縮圖。 這是因為我們可以把歌謠當作是跟語言同樣具有教科書的功能之故。 我們換一個說法,歌謠可以

說是以場面、文化作為背景的情報、資訊的集合體。 古時候藉著口耳相傳而傳承下來的文化當中音樂就存在了。 語言和歌謠同樣都是在時間的流逝當中尋求傳達意思為目的,但是語言單靠文字是無法再完整重現的。 但是,歌謠是所謂的聲音語言。藉著添加的聲音可以讓臨場感再重現出來。 古典音樂、懷念老歌 、童謠等有很多都是日常生活中隨處可遇的。   一般認為,語言具有語音和韻律這兩個特徵。 一個是單音的特徵,還有一個是非聲音的連續、而是組成聲音的連續聲音中稱為語調 ( Prosody ) 的重音、聲調,節奏、姿勢等都算是它的特徵。 這兩個加在一起,才達成傳達的目的。 在這裡我舉

一個語音特徵和韻律特徵組成的例子來說明。 這個是日本小孩非常普通的一小段日常會話。 例子 1 A:「あーゆみちゃん、あーそーぼー」   A:「あゆみちゃん、あそぼ」 A: 「浜崎歩  一起玩吧」         B:「あーとーでー!」           B:「あとで!」 B: 「待會見!」 A:「どうーしてー?」          A:「どうして?」 A: 「為什麼?」 這是每個人都曾有經驗過的跟朋友的一

段會話。 左邊的部分彼此的表現都有歌謠。 這是文字當中加上韻律增加的情況。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他們企圖藉著歌謠 (唱歌)來溝通彼此的意思。 這個是大部分的語言當中都存在著的事情,當中包含了許多文化的要素和個別語言的要素。 但是,右邊的表現結果如何呢? 在這段會話中如果 B: 小聲地說「待會見」 A 的感覺如何呢 ? 很遺憾的單靠文字是無法表現韻律。 這或許是一個屬於會話分析的範疇的例子。 那麼,這次我們舉一個沒有文字只有韻律特徵的例子來看看。 例子 2      | ○ ○ ○ 休 | ○ ○ ○ 休 | ○ ○ ○ ○ | ○ ○ ○ 休

|   | ○ ○ ○ 休 | ○ ○ ○ 休 | ○ ○ ○ ○ | ○ ○ ○ 休 | 例子 3  | ○  ○  | ○ ○ ○ 休 | ○ ○ ○ ○ | 休 ○ ○ 休 |   | ○  ○  | ○ ○ ○ 休 | ○ ○ ○ ○ | 休 ○ ○ 休 | 例子 2 是當場氣氛高昂,全體表示歡喜、激勵等時候舉行的愛的鼓勵鼓掌法。 棒球、運動會等運動比賽的時候常常聽到的節拍。 只要是日本人一聽到這個鼓掌聲一定會努力吧。 這個表現當中沒有任何可以稱為象徵性語言的要素,但是它卻完完全全地傳

達了情報。 達到溝通的目的。 而且是彼此共同享有情報。 如果是單音就是所謂的聽覺性刺激系列的表層水準,把由耳朵傳進來的聲音用聽覺末梢神經當作一個刺激聲音就可以處理辨別,然而加入韻律的話它就包含了必須要用深層的高次水準才能處理的情報在內。 同樣的讓我們來看例子 3 吧 ! 其實這是在臺灣的學校裡常聽到的相當於日本的三三七節拍的表達。 臺灣學生聽到這個節奏會突然興起努力的念頭吧。 在韻律上雖有所不同,不過類似的內容可以把它作為情報傳達。 我們可以說正確反映出文化。 也就是說從上面的三個例子我們可以證實,實際生活中的語言行為 ( Language act),不只是一種語言形式

( Language form) ,在溝通時還要進行包括語言機能、語言行為等社會要素的判別。 可是為什麼會那樣想呢 ? 為何聽起來是那樣呢 ? 因為是日本人做的嗎? 還是因為日本式的東西存在之故呢? 很遺憾的,佐藤良明 ( 1999 ) 在「 J- POP 進化論」一文中提到音樂家小泉文夫曾在1958 年談到流行歌曲之後就沒有相關的研究。 1-2-2. 所謂在語言教育中的歌謠是什麼?    首先我們回頭看看重視溝通的想法吧 ! 這種想法,可以說受到社會語言學、機能語言學( Fun- ctional Linguistics ) 的影響很大。 在

前世紀中葉 Chomsky依據自己的生成文法理論,設定文法上正確的句子作為研究對象,以統語關係為中心研究了語言能力 ( Competence ) ,不過沒有把現實社會中的語言機能面、 語言行為等溝通方面、列入為考量範圍內。 結果產生了, 語言傳達能力 ( Commu- nicative Competence ) 這種想法,大家開始把語言當作為社會性語言行為 ( Speech for others ) 來研究。 特別是 Haliday他在自己的機能語言學 ( Functional Linguistics ) 當中,認為語言各自能具體地發揮以溝通為目的機能。他還表示,語言行為是社會的一個活動,和個

人、社會有密切的關係,在實際傳達的時候語言機能複雜地相互關連, 要怎麼樣去傳達什麼訊息是非常重要的。 這對語言教學影響很大,在現場的指導我們發現了一些轉變 。 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人開始著手沿襲該概念的語言教學法 Communicative Approach 的研究,並實地運用在教學上。 在語言教學上考慮重視溝通時,學習者經常會碰到幾個根本性的問題。首先,會遭遇到的挫折是語言形式面的問題 --- 聲音的問題。 初學者開始對外語跟母語的混亂、衝擊。這是日本人學習英文、中文等外國語時候常聽到的情況。 這並不只限定日本人才會發生,外國人學習日文的時候應該也是相同的。

對日本人而言,他們分辨不出中文的 [an] [ang]、 [en] [eng]、 [ ng],和英文的 [ l]、[ r] 等等 。有時日本人習慣於開音節多的日語而無法適應閉音節多的聲音、或是不擅長單字中的強弱重音 ( St- ress Accent)、或是因為在句子重音 ( Sentence Accent) 方面欠缺英文的味道! 中文的四聲不自然、照日語式發音把母音發的比子音強造成對方聽不懂的感覺。 或是只理解詞彙、文化的背景知識、用法等的表面意思,造成被誤解或沒有辦法傳達自己意思。 這些可以分為語音性特徵的單音辨識問題以及屬於韻律性特徵的聲音組合上的問題,後者還可以歸類於要有高次水準的

階層性構造的相關處理之上等範疇。 用語言教學來解決這個問題不但花很多時間,而導入背景知識時直接訴求於高次水準的階層構造,透過圖畫、實物、印象、體驗等的導入,會比透過文字語言的說明教易理解,同時提升閱讀理解的能力。 在楊恵菁 ( 2002 ) 當中英語教學研究的 ( Johnson 1982 ) 背景知識是承襲了對閱讀理解有影響的理論以日文做了實驗 。 結果顯示與英語同樣背景知識勝過語言知識。 文化的背景知識 ( Culture Scheme ) 對理解力產生好的影響,對理解力的提昇很有幫助。 接下來我們來看以溝通產生的語言教學又是如何呢? 至少有所謂的聆聽理解的問題,當然聽

必須要聽得懂。 這點,英文幼童教育有 Mothergoos 啦 Jazzchap 等,通過這些教學孩子們用身體去記住自己母語的節奏、韻律,記住單字,涉及傳統文化逐一增加社會性知識 ( Social Know- ledge ), 經過這些過程才發展成為英語人士。 對他們來說這些歌謠當然給予很大的影響。 研究第二語言學習理論的學者 Krashen ( 1983 ) 也表示說,理論的無意識性學習 ( Acquisition ) 的重要性比意識性學習 ( Learning ) 來得高,兒童的語言學習給予同樣能理解的情報 ( Comprehensible input ) 放置 ,就能伸展語言學習能力、語

言運用能力。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溝通是社會活動的一環,如果具有學習對象語言的文化社會方面的知識作為預備知識的話,對語言的習得理解、以及運用等方面都會大有幫助。   不過一般人認為教語言的話,對文化的理解就會深入,我只能說這是迷信。 如果這是事實的話,光教語言,在溝通上就可以彼此互動 ( Interaction ) 了。 但是,目前的語言教學課程,在社會文化行動方面還有待加強。 雖然如此,不過語言和社會文化並非不可分的個別事情,也有像前面舉的「三三七節奏」的那種不使用文字語言的溝通例子。 用語言形式 , 社會、文化是無法全部

理解的,然而以社會、文化的背景知識,卻可以理解語言。 這是什麼道理呢? 因為語言可以說是社會的鏡子。 歌謠是那種社會文化的縮圖,包括所有含個別語言的形式。 如果以互動的溝通作為第二語言習得的目標的話,絕對應該考慮把歌謠加入到語言教育中。 事實上, 美國的日語教師會 ( Japanese Language Teachers Net- work ) 那麼,已經在作加入歌謡於課程中的研究 。 1-3. 從日語教育看歌謠的歷史 在這裡,我們來透過歌謠看日語教學。 在臺灣日語教學起源的時代對日本來說是相當於日語教學發展史上第二期。 第一期是距今約四百年前 , 藉

著傳教師學習日語的時期 。 這個時期是為了要跟以普及基督教作為目的的傳教師、 商人等的日本人間的交流而學習,所以很難算是正規的日語教學。 第二期是指伊澤修二 ( 1851-1917 ) 於 1895 年上任到臺灣,正式指導日語時算起。 據說他在臺三年期間應用在美國學的聽覺語言障礙治療法「視話法」 ( Visible Speech ),採用他本人專門的音樂特別是用童謠,指導了聲音方面和文化的背景知識。 根據記載拗音利用童謠的學習效果很好 。 真的是在百年之前就有從事學習日語氣氛感覺的指導了。 然後第三期是從戰後算起。也就是所謂的日語作為第二語言正式在全球開始逐一拓展開來的時候

算起。 我們把焦點轉到今天的語言教育中受到重視的韻律 ( Prosody ) , 有一個在 VT 法 ( Verbo- Tonal Method ) 可用在發音指導指導也可作為矯正用,它跟「視話法」同樣,除了可用在聽覺語言障礙人員的聲音矯正外還可在用做在反面一般的語言教學中作為聲音指導來使用 。 這是 1955 年,以克羅埃西亞共和國 ( Croatia ) 的 Petar Gu- berina 教授為中心所開發的 SGAV ( Structuro- Global Audio- Visual Method ) 方法,目前在日本也成立了研究會,以 木村政康 為中心的團體在實踐此方法。

但是,伊澤修二 的「視話法」並沒有延續到第三期,第三期的「 VT 法」也是戰後十年後才輸入,而延續至今, 然而只限於聲音指導, 很難期待他們發展到溝通的互動階段。 小泉文夫的流行歌曲的探討也已經過時, 結果只不過是從歌謠探討文化, 並不能算是考慮到溝通的語言考察 。 當然所謂的互動的溝通概念是最近的理念,當時並沒有那種想法這點倒是可以理解的。 為實踐21 世紀展望的新的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因此在語言教學中賦予歌謠社會文化背景知識、傳統的發音指導兩項任務是語言教學中必要的計劃之一 。 1-4. 先行研究

  把歌謠作為對象研究的始於小泉文夫 , 研究學者不多但好像從以前就有似的。 不過據我所調查的 , 有的探討童謠是什麼? 所有的研究都是以數量式的分析方法分析推論在歌謠當中何種語彙常被使用? 更有的學著視流行歌為歌謠的同義語而論述的。 例如, 靏岡昭夫 ( 1996 ) 調查流行歌語彙的特徵之後再觀察使用頻率高的語彙的演變,並調查表記上的特徵。 日向茂男 ( 1996 ) 嘗試了歌謠的開頭後表現的相關研究。 還有,中野洋 進行了以流行歌語彙為題的研究。 王志英 ( 1996 ) 在中日流行歌語彙相對研究當中嘗試了與中國大陸流行歌的比

較。 清一色軍歌的情況隨著戰爭結束而終了,歌謠曲子開始普及, 1995年正值五十周年, 所以有很多是探討根據歷史語言性語彙的類型論,當時將流行歌曲視為文字語言的傾向確實是很強烈。 這些研究的背景裡當然或許也有汲取異文化交流派系的歷史語言性的分析。   可是從 1990 年左右,有人開始持以節奏作為中心的看法,逐漸出現語言類型論、民族觀等廣泛的範疇中探討與節奏的共通性的一派研究學者出現。 也就是,以日本文部科學省作為重點領域研究 1988 年 1992 年舉行的大型計劃「日語音聲」研究成果發表後開始的相關研究。 當然也包含了歌謠。 像這樣歌謠不只是作為文字語言還可以當做音聲

語言來思考。   以上是從語言學來看歌謠,把語言的側面也就是語言的形式分為文字語言和音聲語言、音韻、統語等當作研究題而作的語言學的研討。 那麼,把這個帶到所謂的語言教育的語言運用範疇內含有什麼樣的結果呢? 我們可以知道歌謠和語言一樣是情報傳達資訊的方法之一 。 而且人類從擁有語言時起就存在的了。 在日本國內,也有人将日本作詞作曲家協會公認的「歌地圖」「懷念的童謠」 等這些整理歌謠成資料免費公開提供給大家参考 。 還有剛才提到的美國日語教師協會也在評估将歌謠引進語言教學。 還有,Jenkins ( 1994 ) 把音樂歌謠摘作語言學習的維他命。 這些例子顕示目前不是日本國內

語言教學專家,而是外日文教育的語言教學相關人員很熱心的,非常遺憾的是没有看在日本的日本人做這方向的研究 。 1-5. 爭論點的所在  在過去為大家所熟悉的外國語教授法,光是有名的至少有三十種篇之多,而實際上語言教育,我們看它的歷史,也可以看出他不斷的翻新、改進,並非固定在一個概念上。 以最近的例子來說,前一陣子有許多人聽說 Communicative Method 很好而一窩蜂地流行了一陣子,之後卻又受文法、語彙的重新評價的影響而有所搖動。 追究其原因,1970 年代以後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的思考模式大放異彩,但是最近由

所謂的異文化溝通的觀點來思考,研究學者們感到以 Communicative Comp- etence延伸出來的 Interactive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漸突顯其必要性。 也就是說,大家開始重視以綜合性的語言運用能力為目標的能力培育的過程的意思。   英語系國人在 Mother goose 這首歌謠中成長,同樣的中國人、 日本人也以在歌謠當中長大。 正因為母語運用能力上有程度的高低之差,大家才會把歌謠中蘊含的許多情報資訊當作母語的社會語言性能力而記在腦海中。 透過歌謠獲得的為人際關係、新的知識、傳統文化、風俗習慣、發音等得以學到母語說話者的學

習背景知識。   前輩研究學者他也提到最近有將歌謠作為文字語言進行語彙調查發表類型論的,也有將其視為歷史語言而探討方言的,在別的領域方面,有將它當作聲音語言而開始調查發音變化、韻律或是認知語言的聲音處理等展開各個研討,像這種低層次領域的細部理解雖然很重要,然而眼光放遠到較上等領域的分類檢視它如何的擴展? 具有什麼樣的階層構造? 都是重要的研究。   我在反省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中發覺到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在第一線的老師們由於過於重視目標,或是對自己的專長過於於熱衷,以至於把語言教育視為單純的外國語會話能力教育, 專門加強HOW( 語言形式 ) 的部份,

而疏忽了WHAT( 語言機能 ) 的部份。 這種就是積極的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很有可能會演變成自我主張強烈的表現。 到頭來既沒辦法作雙向的溝通,也無法達成內心的理解。 「我+wa(主題助詞)」、「我+ga(主格助詞)」光說這樣的話是單向通行的會話,不能說是真正的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 應該傳達什麼,什麼是情報資訊? WHAT 的部份顯得很重要。   我認為這才是二十一世紀應該努力的目標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例如,「櫻花」這首日本的歌曲大概所有的日文老師都知道這首歌的曲名,

以前上音樂課時我們學到的不是「♪さくらSAK- URA/」,而是「♪さ /SA/・く/ KU /・ ら/RA/ 」。 這個「間距 ( Pause)」就算拿掉一個,在日語上來說,日本人的感覺、會話、文學、習慣等大有關係,這個「間距 ( Pause)」是如此這般重要的 Interactive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的一項。 但是,在教科書的文字中,既沒有代表這個的符號的表記,歌詞裡也沒有任何記載。語言有感性的層面。 母語說話者能夠透過感性去對母語作理性的理解。 但是,很遺憾的外語學習者較無法在理性和感性之間有正確的拿捏。 不管在HOW的部分投入多少精力所學到的第二語言

( 包括外語 ),沒有把它提昇到感性理解的領域去的話,就算傳達了自己的意思、要求,終究是缺乏WHAT 部份,沒有意義的東西、單向的、無法活用的道具。 1-6. 研究目的  本研究是探討將語言教學中,引入歌謠教學的可行性。 代表外國語教育的狹義意義的語言教學中,語言和歌謠,在構造上有許多類似地方。例如,就聽覺方面而言,聲音是從耳朵進入,在片斷地辨別它是單音或是連續聲音這點可以說在我們的腦中進行相同的處理。 但是,語言跟歌謠方面,在更高次元的階層構造部份也是相關連的,在此高次元領域上累積了許多情報資訊,這些對於影響到溝通良否的韻律、社會文化的背景知識等的理

解都非常有幫助。 今後的語言教學中社會文化的背景知識等的理解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在教學第一線, 探討日語教學與歌謠的關係。 最後「日語教學中歌謠是必需的」。可以分成下列問題進一步加以探討。   (1) 在日語教學上歌謠教學有何種程度的必要性? (2) 在日語教學上歌謠的使用與否產生什麼樣的差異?   (3) 歌謠在日語教學上怎麼使用比較好?  (4) 對引用歌謠教學有利或不利於的狀況有哪些?   (5) 有何優良的教學法可供參考示範 ? 第二章 臺灣的日語

歌謠使用概況調查 2-1. 調查目的   以第一線老師和學生的意見作為判斷材料,調查臺灣日語教學中歌謠所佔的位置、探索日語言教學中歌謠的必要性,這是本問卷調查的目的。 我的目的不是要把傳統式的教學法強迫導向某一個方向,而是要作一個今後的語言教學觀的一個基本範例提供給第一線的教師希望對他們在語言教學上的認知判斷、意思決定、實踐上有所助益。 因此對在台灣的日語教學中歌謠的使用情況和其內容,以及使用的目的、將來的展望等作了調查。 根據這份調查,我看出臺灣的日語老師依據不同的語言教學立場各自對歌謠有不同的認識,實際和想法有某種程度的差距,原因在哪裡? 這些都是我

所期待的。 2-2. 調查方法 分三個團體進行調查。 問卷 A =在臺灣的日語老師,問卷 B =臺灣日語學習人員,問卷 C =日本大學留學生中心的日語老師。 其中以問卷 A 作為核心。 自 2003 年 3 月下旬至 5 月初進行問卷調查及回收。 此外,以學生為對象的問卷 B ,基本上和問卷 A同樣只在學校舉行的。 因為經過思考研判由雙方面來分析較具有意義,所以才這麼做的。 回答方式,依據問題內容,採用了選擇題單選、複選、以及自由敘述等的三種方式。 對學校教育 ( 四年制大學、科技學院、推廣部 )、以及補習班的日語老師進行了調查。 問

卷B ,與問卷 A 同樣,以無記名式進行了問卷調查。 回答方式同樣依據問題內容,採用了選擇題單選、複選、以及自由敘述等的三種方式。 對學校教育 ( 四年制大學、科學技術學院、推廣部 ) 、補習班各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進行調查。 問卷C 採用與問卷 A( 臺灣的日語老師用 ) 同樣之問卷。 本研究是以語言教學、臺灣的語言教學與歌謠為主題探討日語(外國語)教學中導入歌謠的可行性;問卷 C ,是為了要把在日本國內的動向作為參考而作的的調查。 在調查的統計、分析和輸出、圖表化等都以統計處理軟體 SPSS 8.0版來處理。 問卷樣本置於最後附録上。 2-3. 受訪者和基本統計

2-3-1. 受訪者 A 在臺灣的日語老師 問卷對象為四年制大學、科技學院、推廣部、或補習班任教的日籍教師、中籍教師。 發出120份,回收73份,回收率為60.8 % (2份無效 )。其詳細如下。 「問卷 A 受訪者基本統計概要」 學校教育 ( 四年制大學、科學技術學院、推廣部 ) 有效回收冊數 四年制大學  總計 41    輔仁大學 日文系 14    臺灣大學 日文系 6   淡江大學 日文系 5      銘傳大學 應用日文系 5  東呉大學

日文系 4  元智大學 應用日文系 4    東海大學 日文系 3 科學技術學院 總計 13 景文科學技術學院 應用日文系 6  光武科學技術學院 應用外文系 6 台北商業技術學院 應用外文系 1 推廣部 總計 11 輔仁大學推廣部 6 東呉大學推廣部 5 民間教育 ( 補習班 ) 補習班 總計 8 永漢日語補習班 8 合計 73人

回收率 60.8 %   根據研究的主旨,我以擔任聴講、會話等課的老師為主要對象進行調查。 林嘉惠 ( 2001 ) 的統計係僅就大學日文系 128位教師做問卷調查,這個數字的40%是與本研究的調查對象相同,此外本研究調查對象還包括科技學院、推廣部、補習班等單位的日語老師,而且限定擔任聽講、會話等課的老師的話,採用歌謠者的比例會更高些吧! 2-3-2. 受訪者 B 臺灣學習日語的人員 總計發出 1350份回收 1031份回收率為 76.3 % ( 作廢者 12份 )。 其詳細如下。 「問卷B

受訪者基本統計」 學校教育 ( 四年制大學、科學技術學院、推廣部 ) 有效回收份數 四年制大學 總計 626 輔仁大學   日文系 275 淡江大學 日文系162 東呉大學 日文系 63 銘傳大學 應用日文系 61 東海大學 日文系 30 元智大學 應用日文系 35 技術學院 總計 175 景文科學技術學院 應用日文系 97  光武科學技術學院 應用外文系 78 推廣部 總計 159

  輔仁大學推廣部 74  東呉大學推廣部 68 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推廣部 17 民間教育(補習班) 補習班 總計 71 永漢日語補習班 71   合計 1031人回收率76.3 %   另外,基本項目一部分和問卷 A 相同,有學校種類、性別、年齡、年級、日語學習時間經歷、系別、課程程度等七個項目。 不過年級、系別限定在學生。 2-3-3. 受訪者 C 在日本的日語老師   受訪者係在麗澤大學別科日本語研修課程

任教的老師,麗澤大學自30年前起即在日本為留學生開設了日語課程。 實施調查的樣本人數不足 30人因此僅供作為參考資料。 問卷發出20份回收 11 份回收率為 55%。 其詳細如下。 「問卷 C 被試驗者基本總計」 學校教育       四年制大學   ( 留學生日文中心 )   有効回収份數  麗澤大學  別科日文中心  11 合計 11 人回收率 55% 2-4. 調查內容概要 問卷內容包含限定項目共有 14 個。 不過,在研究分析部份分為五大分類,子

題的限定問題視情況附上統計數字化作為分析的參考資料。 Part 3音聲教學也視為其他項目子題的限定問題使用,只有一部份用作分析。 剩餘的部份留作下次研究。 2-4-1. 問卷A 及C問題內容概要 為方便調查以下面的內容作為主軸設定問題進行調查,舉行了調查問題。 為方便分析將之整理成3 個部分。 Part 1 語言教學和歌謠  問題 (1) 你認為語言節奏和音樂節奏有相互關聯 ?   問題 (2) 在語言教學上能對歌謠有怎樣的期待 ? Part 2 音聲教學和歌謠

 問題 (3) 你曾在上課中加入歌謠嗎 ?  問題 (4) 你認為音聲教學中導入歌謠是有效的嗎? Part 3 音聲教學  問題 (5) 你在課堂上有作音聲教育的指導嗎 ?  問題 (6) 你認為音聲教學指導包含哪些項目 ?  問題 (7) 學習者音聲上的爭論點實際上有哪些 ? 2-4-2. 問卷 B 問題內容概要 對學生的問卷設計了以下的問題。 為便於分析整理成 3 個部分。 Part 1 語言教學和歌謠

 問題 (1) 你認為語言節奏和音樂節奏有互相關聯嗎?  問題 (2) 包含音聲教學的語言教學上我們能對歌謠有怎樣的期待 ? Part 2 音聲教學和歌謠  問題 (3) 老師上課中曾經使用過歌謠嗎 ?  問題 (4) 你認為音聲教學中導入歌謠是有效的嗎? Part 3 音聲教學  問題 (5) 你在課堂中曾經接受過音聲教育的指導嗎?  問題 (6) 你自己本身有什麼樣的音聲相關的困擾 ?  問題 (7) 你認為有哪些方法

可以解決聲音相關的問題 ? 第三章  在臺灣日語歌謠利用概況分析 問卷中各項問題可歸納成下列四個題目。 依問卷 ABC順序分別整理分析如下。 3-1. 問卷A :在臺灣的日語教學中日語歌謠利用的情況 ( 台灣的老師) 問題 (1) 「你認為在音樂韻律和語言韻律之間有互相關聯嗎?」   調查結果,沒有人對此問題持完全否定的意見,整體來說,否定佔 1.4 %、中立 ( 不太清楚 )佔20.5 %、贊成 的佔78.0 %。也就是大約八成的人承認在語言和音樂之間有韻律關係。再詳細分析下去,可以跟「是否使

用過歌謠」這項問題作比較,我們發現發生了一些差異。 至少把物質條件的外因作為主要判斷原因的大學中有 3.3 %,學院有 9.1 %,其他學習人員的班上人数、年齡等稍微反映了條件的差距,但是基本上每個學校並沒有差距,認為有互相關聯的人比在上課使用歌謠的人多許多。 事實上32.8 %的人在上課中沒實際使用歌謠,然而卻承認音樂和語言之關係。換句說話,根拠統計分析清楚地顯示了語言和歌謠之間內容的差距。   另外還有一項有趣的結果,日本人( 78.3 %)、中國人 ( 78 % ) 都是八成的人肯定相関,然而有意義機率卻低於有意義水準之 0.05 ( 有意義指數 0.031),就性別

分析方面来説,男性高達 90.9 %的人卻肯定互相關聯,反而女性卻只有72.6 %的人持肯定看法。 結果,對語言與歌謠的基本認識上似乎是出現了差異状況。 雖然多數人承認兩者間互相關聯具有效性,然而實際課堂中使用歌謠的老師卻很少、而男性女性之間也有些差距。 問題 (2) 「在語言教學上可以對歌謠有哪些期待?」 在這裡的問題是從語言學、語言教學的觀點来看、調查透過歌謠可以期望有哪些效果。 結果,很明顯的可以證實在音樂的歌謠中包含多方面領域的因素、例如説,作為聲音構成要素的音聲學與音韻論、包括基本句型的口語表現的構詞法和句法論,慣用句等語義

學與語法,此外還包括日本的傳統文化、歷史等等社會學與歷史學與文化等的領域、甚至還具有刺激學習者的動機、提高學習興趣等的心理効果。 此外對選擇歌謠方面、使用歌詞的資料、異文化關係、對音聲方面等上課的實践、方法還可以給予許多提示。 問題 (3) 「你在課堂中曾經使用過歌謠嗎?」 在臺灣教日語的老師?媕Y,明確地回答「使用」的佔 45.2% ,「沒使用」的佔 21.9% ,可説大概一半以上的人,以某種形態方式在上課中使用歌謠。 不過比較起來日本教師比較積極地使用歌謡。 而這些老師們使用歌謠的目的和實際使用時的情況有很大的差異。 也就是說,從

調查數字顯示有許多人原本把「介紹日本的傳統文化、歷史、使教室的氣氛活潑」訂為採用歌謠的目的,然而根據別項問題所得到的回答,我們卻意外發現不少教師實際上卻不得不修改原定的基本方針而自然採用其他延伸教學內容和活動採用不同的方式型態上課。 依年齢別來看,在 26 歲 -35 歲的人有 13.9 %、36 歲 -45 歲的人特別多有 30.2 %、46 歲 -55 歲的人較少有3.4 %的差距產生。 這個現象,或許是意味著大家漸漸能從語言去理解歌謠了吧。 因為 36 歲到 45 歲的老師變化最大。 歌謠本身具有各式各樣性的角色,從語言來看歌謡的話,不只具有音韻論的、構詞法的、句法論

的、語義學的、語用論等的語言的形式部份,此外,或許還可以以歷史學、文化學、社會學等各種角度去看它、理解它。 從這裡的分析結果也可證實這個說法。   在實際使用情況來看,原本以為專攻語言學的老師較能掌握語言和歌謠的共通性,然而實際上在日語教學界最積極採用歌謠的卻是專攻文學的老師,這項結果非常有意思。 問題 (4) 「你認為在音聲教學上引進歌謠是否有效?」 在這裡,為了要進一步探討歌謠是否可以給予語言教學上其他更多的助益? 除了心理性要素、介紹文化情況之外,我試著分析是否可能用在其他的方向。 就整體来看 , 回答「有效」的佔 49.3

%、「不太清楚」的佔 43.8 %、「無效」 的佔6.8 %, 這個數字跟問題 (3)「你在課堂中曾經使用過歌謠嗎?」的結果稍有不同。 關於在課堂中是否曾經使用過歌謠的回答是「没」或者「幾乎没有」的人很多,而問題改成是否有效時,大學、學院的老師回答「不太清楚」、推廣部和補習班回答「有效」的人數都增加了。 這是因為歌謠的使用方法依學習者的年齡、班級的規模、課程的安排而有出入之故。 例如:推廣部和補習班的學習成員年齡稍高、而且採小班制上課方式、上課的進度、內容等都很容易作些更動。 不過,日本人減少的部分幾乎都集中到「不太清楚」,而中國人卻是向「有效」這方集中。 因此日本人和中

國人間出現了差距。   也就是說,雖然認為引進歌謠是有效的,然而不知道怎麼使用或是擔任的班級不同等,有許多原因是出在老師自己身上。 能解決這個問題的話,在課堂中引進歌謠的老師會增加,認同有效的人和実際使用歌謡的人數的比率應該會接近才對。 3-2. 問卷 B :對在臺灣的日語教學的日語歌謠利用的情況 ( 臺灣的學生篇 ) 問卷 (1) 「 你覺得語言學的韻律與音樂的韻律有互相關聯嗎?」 和老師 ( 問卷 A ) 的結果比較,在學生全體方面回答「有效」的佔 75.3 %、「無效」的佔 4.4%, 跟老師的比率 78.

0 %、1.5% 具有同樣的傾向。 再就內容來看,大學生回答肯定的人最少。 這個是否跟年齡有關係呢 ? 認為「非常有關係」的佔最多的是推廣部,接下来是學院的學生。 似乎没有人回答「完全沒關係」。 有趣的是、班級規模最小的補習班和班級規模最大的大學出現的結果是類似的。 問題 (2) 「如果 你的日語課使用歌謠教材的話,你期待什麼樣的內容?」 整體來說,最多的答案是「學習到語彙」, 第二是「學習到日本文化習慣」佔全體的七成。 但是,到底哪個因素和哪個教育機關有深切關聯呢? 首先,在大學方面,「我不知道」與「學習到日本文化習慣」的關係強烈;「學習到語彙」與「

學習到標準發音」的相關性非常薄弱。而和大學具類似性質的居然是補習班。   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 36 歲以上的人較著重「學習到日本文化習慣」、 19 ∼ 25 歲的人多半回答「我不知道」,意味著在上課時持被動態度的人較多。 另外,18 歲以下的學習者在幾個項目中,對「學習到標準發音」「學習到語彙」這幾點不甚關心。 學習者的意見可分為語彙、標準發音、日本文化習慣、社會傳統習慣、心理效果等多種,其實就是透過歌詞理解歌詞的意思、日本文化等,以提高表達能力。 其次是模仿音聲,增強表達能力。 三是軽鬆記住、快樂學習這三點而已。 第三點是在老師的調查結果中沒有出現的一點。

在問卷 A 中針對「實際上怎麼使用歌謠」這個問題,回答語彙、日本文化習慣這兩項的共佔了67.4 %,回答學到標準發音的佔23.3 %,其他的佔8.9 %。 相對的學生所期待的內容依序是 70.1 %、 23.8 %、 6.1 %幾乎相同。雖然數字上的差距是少許而已,不過學生想對日本有更多的理解也在這次的調查中反映出來。 問題 (3) 「老師常利用歌謡當教材嗎?」 歌謠使用現狀的調查項目中,回答「有在積極使用」的佔 9.3 %、「沒積極使用」的佔 25.7 %、「不太清楚」的佔 40.9 %;問卷 A 老師的數字分別是 9.6 %、17.8 %、

32.9 %,兩者比較之下,就以上課中使用歌謠的情況來說,學生比教師的感受較為強烈。 而大學中積極使用的人所佔比率低,學院是大學的兩倍,推廣部是三倍,補習班則是兩倍。 因此,有意義機率以 0.05 以下的性別 ( 有意義機率= 0.028 ) 分析來看,雖然問卷 A 男性老師之 59.1% 是「使用」、9.0% 是「沒使用」,女性老師的「使用的人」佔 39.2%、「沒使用的人」佔 31.4%,而問卷 B 男學生「使用的人」佔 20.4% 、「沒使用的人」佔 33.0%,女學生「使用的人」佔 9.6%、「沒使用的人」佔 34.1%,和問卷 A 明顯地出現了不同的結果。

另外,學生期待使用歌謠的時期是自學習算起一年半以後的期間,而老師的熱心度沒有很大的起伏,由基礎班起呈遞減狀態,其減少幅度也止於6.8 %。這個事實說明了,需求和供給並未取得平衡。實際上在歌曲種類方面,學生上課的八成是回答流行歌(非演歌)和童謠。童謠、非演歌、演歌排行第一的分別是桃太郎 ( 童謠系 )、老祖父的大鐘(非演歌)、小叮噹(卡通)。 還有傳統文化、風俗習慣相關曲子也很多。 不過,不論哪一類別,都不包括節拍快或難唱的歌謡。 在「教師使用歌曲的教學方式?」這個問題上,問卷 A 問卷 B 都同樣以「為了提昇班上氣氛、全體合唱」和「為了理解日本文化、翻譯歌詞、

全體合唱」這兩個項目佔了三分之二。 呈現了以心理的要素為主要考量的結果。 不過,在「上課過後有什麼感想 ? 」這方面,最多的答案是「學得很開心」佔了一半。在這裡可以看出歌謠對語言教學上的貢獻。 実際在使用歌謠的課堂中很少有學習者會覺得不知所措 ( 2.1% )。 説不定對大部分的學生來說使用歌謠是提高學習效果的特效藥。 問題 (4) 「 你覺得在發音練習中加上歌謠教材有效嗎?」 全體而言 , 結果回答「有效」的佔 60.8 %、「不清楚它的有効性」的佔 34.8 %、「無效」的佔 4.4 %。 詳細分析,發現學生達「有效」項目的比率遠

超過老師的認識比率。 這個現象說明了,學生對歌謠的期待、要求等,在內容上跟老師有很大的差距。 這項結果可解釋為根據獨立檢定的有意義機率為 0.001 < 0.05 ( 有意義水準 ),可以說依照各年齡的不同在內容上會有所差距。 3-3. 問卷C :在日本的日語教學中使用日本歌謠的概況 ( 日本老師篇 )                ( 某大學留學生日語中心的情況 ) 問題 (1) 「你認為音樂韻律和語言韻律之間有相互關聯嗎?」   依年齡別來看,四十歲年代和五十歲年代的人有增加的傾向。 反應五十歲年代的人增加較大,年輕老師全體認

為兩者間有相互關聯。 這點和問卷 A(臺湾的老師) 呈現不同的反應。 問題 (2) 「在語言教學上可以對歌謠有哪些期待?」 除了發音、句型語句、語彙等所謂一般的內容以外,例如「最好譲學生選擇歌曲」、「學生能 以PC自習的教材較好」、「音階和重音一致的教材」、「容易找到歌曲的Index 」、「希望提供指導教唱給那些自己不會唱歌的老師」有許多受訪者表示期待能提供選曲、指導等相關的指南。 問題 (3) 「你在課堂中曾經使用過歌謠嗎?」 在使用歌謠的現況方面,日本的日語老師持中立(不常用、没用)回答的最多佔6 0.0 %,

使用歌謠的人佔 30.0 %。 這點和臺灣不同,臺灣的老師是有時候使用的人比例最高,佔35.6 %,第二是中立意見的,佔 32.9 %。 還有,在「使用歌謠的目的」方面,表示為營造上課氣氛和介紹傳統文化的兩項共佔 65.0 % ( 問卷 A佔80.0 % ), 從現況來看可以說日本和臺灣同樣,使用歌謠的目的主要是心理的作用吧 ! 不過在「歌謠的使用方法」上,日本以「發音、聽音考試用的音聲訓練」和「全體合唱整首曲子、用於 Class Management 」這兩項目最多,佔了三分之二。 這是以心理効果和音聲指導作為主要考量而產生的結果。 而台灣卻只考量到心理的要素。

問題 (4) 「你認為在音聲教學中引進歌謠是否有效?」 根據不同年齡反應出不同的意見。 年輕教師表示贊成、三十年代稍微偏向中立、四十年代完全中立、五十年代有表示平均的傾向。 但是,一旦要把歌謠教唱擴大到所有語言教學上的話,年齡層越高,認為無效的人似乎有增加的趨勢。 這應該是由於老師認識歌謠的數量、各時代流行的教授法、內容上之差異所造成的影響。 以上就是各問卷調查整理出來的結果。 第四章  考察與終結   整理前一章節設定的各項調查內容、同時分析研究。 調查中設定 ABC 三個不同的対象,各調查各自獨立進

行。 問卷內容共分為三個階段、依序列出各問題。 三個階段的內容分別是,第一階段 --- 聲音的聽覺性刺激系列的具語音性、韻律性特徵的「語音性背景知識內容」,其次是聲音語言和歌謠間的「音樂性背景知識」,最後擴展到語言和歌謠間的「社會性背景知識內容」。 検討研究目的 「語言教學和歌謠意識的整理」   在第一章的研究目的裡已經叙述過本論文是探討在臺灣日語教學中使用日本歌謠的現況調查和可能性。 就是,從社會學,文化論,語言學的觀點来看語言教學情況時,代表外語教學狹義的語言教學上,歌謠中的內容涵義深遠。 例如,談到音樂的話,有旋律,韻律,和音作為三要素。 然而在

音楽上追加個別語言的歌詞就成為歌謠了。 這次的調查中也可證明,歌謠是連接異文化的路。 在這次的三個調查中都能看出這個說法,受訪者對這點談到了許多,而數字也做了最好的證明。 下面我要根據這次問卷調査的分析結果,來探討本研究的課題吧! (1) 在日語教學上歌謠教學有何種程度的必要性? 根據調查,實際在音聲教學課程中加入歌謠的情況很多,他們多數是為達成心理的效果或者學習效果等目的而使用了歌謡。還有明確地否認語言與音楽之間的可能性和有効性的人很少,其中也有人,將歌謠視為音樂領域的東西,而不願探討歌謡具有與語言形態共通的社會性的Text的色彩。

不過,大部分的學習人員在調查當中,除了老師作為使用目的而舉的心理的効果以外,還提出提高學習效果、了解文化情況等對許多具體的社會性背景知識的獲得寄予無限的期待。 問卷調查中列舉的具體内容如下。 <學習到語彙>:新字彙,生活用語,日常生活用語,語彙解釋, <學習到標準發音>:所有發音,清濁音,長音促音,語調音調,發音為首要目標,方法論, <學習到日本文化習慣>:風俗習慣,傳統藝能,歷史文化,日常生活禮節,年軽人的文化, <其他>:聴解能力,閱讀能力,會話能力,社會習慣,學習方式

,心理效果, 從以上的調查的結果證實了日本歌謠與日語教學有多方面的交集,在語言教學上能充分延伸利用發揮效果。 (2) 在日文教學上歌謠的使用與否產生什麼樣的差異呢? 語言機能因素的社會性語言行為 ( speech for others ) 和非社會性語言行為 ( speech for oneself) 都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 Piaget把這點套到幼童時期的語言習得模式上說明這兩項行為。 「自我中心式的語言」 ( 思考、語言行為還沒社會化 ) 經過一段時間漸漸進步、 社會化繼而擁有傳達的機能。 但是這個理論須要有一個大的前堤。那就是

語言行為跟環境有密切的關係。 就外語而言,社會文化環境不同,異文化交流中理解異文化也會誤解。 作為第二語言習得的日語學習状況,調查的結果關於歌謠的効能這點,如果不使用歌謡的話,「老師的日語能力不用被學生評分」、「不用準備教材」、「討厭唱歌的學生可以鬆一口氣」。 也有人認為缺點是「會缺乏日語音聲上的味道」、「容易出現誤解或者在意思溝通上的障礙」、以及「在社會性語言行為上,永遠會受母語轉用等的母語的干擾」等提出的意見。而如果,使用歌謡的話,優點是, 反之在調查結果中關於歌謠的効能持意見的有「提高學習意願等等會加強學習動機」、「透過歌謡来學習的話,旋律有助於記憶,牢記不忘」、「可以學到一般教材內没有

的活生生的語言或者傳統的慣用語等等」、「可以了解日常生活、歷史習慣等」。缺點有「要強制討厭唱歌的學生」「容易造成老師的独断独行」等。 (3) 歌謠在日語教學上怎麼使用比較好呢?   大家所期待的內容項目種類豐富,而因為學習人員的水準不同,無法一概而論, 然而調查中也顯示,以下幾點是要注意的地方。 <要弄清楚作為教材歌的意義>}    先了解歌謡的用處與文化的縮圖等,而明確定出使用目的,絶対要避免卡拉OK式的使用。 <關於選曲的注意事項>    配合學生水準和類型来選曲,歌謡

的節奏與拍子不要太快,不要弄亂節拍規則,發音清楚、反複再唱的歌曲。以上這些都是適合教材的歌謠條件。 <把握使用時機和重點的明確化> 採用歌謡適合時期大致可分為兩個時間。 第一使用歌謠適合時間是從初期的階段引進,重點放在音聲方面的學習。 另外一個適合時間是從一年一半到兩年之間中級以上的時候,調查顯示因為學生在這個階段的時候希望利用多媒體的教學,所以必需轉換為重視文化社會方面的教學方式。 <歌謡作為教材的的用法>    配合初級、中級,而按照不同目的靈活運用各種不同的教材。例如文字教材 ( 平假名,

片假名,漢字 ) 發音教材,讀本教材,聽力教材,書教材,句型文法的應用教材,討論用教材等。 (4) 不利於引用歌謠將學的狀況有哪些呢? 就物質條件而言,受訪者提出設備不足,教材不完備,著作權問題,說明指南書等等不完備的問題。 還有,在心理方面,提出了針對不喜歡唱歌的學習人員的對策,上課時間,老師的不熟悉等等的問題。 以上這些問題是今後有待解決的課題。 解決方法全憑老師各自發揮本領才是根本之道。 以上就是所有的調查内容。 在第一章研究目的中提出的第五個課題「有哪些方法可以採用」,在下面第五章中簡単介紹作為教案。 另外

,根據調查發現了,老師方面的問題和跟學生方面的問題這兩方面。 教師方面的第一個問題是歌謠使用比率上中國人女性比男性低了。 造成這種結果很可能是「因為女老師和學生關係比較好,所以班上的氣氛好」「女老師對歌謠不太熟悉」「針對歌謠的多様性的認識薄弱」「在乎老師形象」等原因。 第二個問題,專攻文學的老師最熱衷使用歌謡。 這個問題,有可能是在第一章也叙述過的歌詞掌握比專攻語言的老師高的關係。 第三個問題是調査結果台湾跟日本不同,臺灣教師使用歌謠的主要兩個目的都不包含音聲指導,這或許是母語說話者老師和外國人教師的差距。 只不過看世界的英語多樣性的情況,日語也應該會有多樣性的發展,所以日語教學也可以參考採納

各地不同的教學法。 後者的問題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對歌謠使用的認識率不相同,在調查上學生班級:老師= 1 :3 ,也就是 3 個老師 帯1 個班級。 但是整體上女學生比男學生認定老師使用歌謠教學的次數較少。 還有,學生在半年和從一年半到兩年這兩個時期,期望利用歌謠等多媒體教材,但是大部分的老師的熱心度沒有變。因為教師只把心理效果做為主要目的,因此看見學生要求。有従以上情況看来,這種一般常識很明顕從實地調查結果內容當中被否定了。 證明了日語教學中歌謠教學有其必要性。 第五章  對語言教學的建議和今後的展望 5-1. 教案(第五個課題「有哪些方法可以採用」)

本研究是探討在語言教學上引進歌謠教學的可行性。 也就是,在外語教學的狹義上的語言教學中,語言和歌謠間,存在著許多構造上的類似點。例如説,影響溝通良好與否的韻律這點之外,它們都可以傳達情報以幫助了解社會文化的背景知識等。在問卷調查的結果也顯示,在今後的語言教學中,學習對象語言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等的理解是不可或缺的。   在這裡我以教案的形式簡單的整理出研究課題的第五題「有哪些方法可以採用」。 希望各位將這個教案視為一個雛型,日後做為小小的參考。 5-1-1<教材作為的歌的用法> 依程度為初級,中級,高級,按照不同目的

靈活運用各種不同的教材是非常重要的。 以調査中列挙的歌曲為主来分類。 程度別歌謡(基礎、初級、中級、高級) 不同程度歌謠 ( 基礎,初級,中級,高級 ) 注:中文(日語) 基礎 13 五十音 (五十音),五十音歌 (あいうえおの歌),日文練習 (日本語のお稽古),十個印地安人 (十人のインデアン) ,一週 (一週間),一年中的歌 (一年中の歌),星期一到日的歌 (月火水木金土日の歌),小星星 (きらきら星),生日 (誕生日),布穀鳥 (かっこう), Goodbye (グッドバイ),目高魚兄弟 (めだかの兄弟),

初級 23 老祖父的大鐘 (大きな古時計),桃太郎 (桃太郎),大象 (象さん),兎和龜 (兎と亀),蝴蝶 (蝶々),麻雀的學校 (すずめの学校),有明天嘛 (明日があるさ),天涯海角 (何処までも行こう),高興的話就拍拍手 (幸せなら手をたたこう),未來 ,瀬戸的新娘 (瀬戸の花嫁), 龍猫 (トトロ) , 小叮當 (ドラえもん),好久好久 (長い間),何日君再來 (何日君再来),乾杯 (乾杯),補償 (償い),星月的離別 (星影のワルツ),榕樹下 (北国の春),抬頭看看 (見上げてごらん),暑假 (夏休み),想去遙遠的地方 (遠くへ行きたい),向前走

(上を向いて歩こう), 中級 14 子狐 (こぎつね), 明日( Tomorrow) , 真心的愛 (Truelove) ,畢業歌 (贈る言葉),蓄勢待發 (いい日旅立ち),世界唯一的花 (世界に一つだけの花),櫻花雨 (桜の雨),獅子心 (ライオンハート),青葉城歌 (青葉城恋歌),梔子花 (くちなしの花),如果我會弾鋼琴的話 (もしもピアノが弾けたなら),珍重再見 (また逢う日まで),旅人啊 (旅人よ),旅愁 高級 10 一如流水 (川の流れのように), 我只在乎你 (時の流れに身を任せ),地上的星星啊 (地

上の星よ),另一種鄉愁 (昴), 同意 (SayYes) ,時代 ,神田川 (神田川), 愛情故事 (LoveLoveLove) ,夏天的國王 (夏の王様),盛夏的果實 (真夏の果実), 原譜改編歌詞 11 紅色小鳥 (赤い鳥小鳥), 那邊的水 (あっちの水),金龜子 (こがねむし),小星星 (光れよお星 (光れよ光れらの星よ)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 玩遊戯歌謡 回憶 (思い出),権兵衛先生的小寶寶 (権兵衛さんの赤ちゃん),接字遊戯 (しりとり),一天的結束(一日の終わり),

彈彈鋼琴 (ポンポンピアノ),南洋島嶼的國王( 南の島のハメハメ大王),山上音樂家 (山の音楽家),倫敦橋 (ロンドン橋) 主題別歌謡 不同主題歌謠 四季 ( 春夏秋冬 ) 春:14 春天來了 (春が来た),春天快來啊 (春よ来い),春天的小河 (春天の小河),櫻花 (桜),四季的歌 (四季の歌),朦朧月夜 (朧月夜),雲雀 ,綠色和風 (緑そよ風),花 (花),似霞似雲 (霞か雲か),油菜花 (菜の花), 鬱金香 (チュウリップ),蝸牛,蒲公英 , 夏:12 海 (海 (

松原とおく消ゆる所)),大海 (うみ (うみはひろいな)),雨 ,乘船遊玩 (舟遊び),我是海的孩子 (我は海の子),海邊的歌 (浜辺の歌),牽牛花 (朝顔),風鈴 ,螢火蟲來吧 (蛍来い),海邊的群鳥 (浜千鳥),彩虹 (虹), 秋: 10 紅蜻蜓 (赤とんぼ),稻草人 (案山子),村荘祭典 (村祭り),蟲鳴 (虫の声),昆蟲樂隊 (虫の楽隊),紅葉 ,白兔 (兎),月亮 (月),月姑娘 (お月様),故郷的秋天 (里の秋), 冬:11 冬天的晚上 (冬の夜),冬風景 ,雪 ,大寒小寒 (おおさむいこさむ), 暖爈

(ペチカ) ,春蹤何方 (どこかで春が),下雪 (雪が降る),燒枯葉 (焚き火) ,細雪 (粉雪),小雪的小 (雪の降る町を),残雪 (なごり雪), 民俗節慶 ( 傳統文化 ) 16 一月一日 ,新年 (お正月),風箏的歌 (凧の歌),歡欣女皃節 (嬉しいひな祭り),螢火蟲的光 (蛍の光),恩師的愛 (仰げば尊し),鯉魚旗 (鯉のぼり),七夕 (七夕さま),聖誕歌 (聖誕歌),平安夜 (清しこの夜),聖誕鈴 (ジングルベル),聖誕樹 (もみの木),衆人斉聚 (諸人こぞりて), 聖誕老人報佳音 (サンタが街にやってくる),紅鼻子的馴鹿 (赤い花のトナカイ

),晴天小人偶 (てるてる坊主), 遊戲 ( 傳統文化 ) 18 剪刀石頭布 (じゃんけん),譲我過 (通りゃんせ),稲草袋的老鼠 (俵のねずみ),握手張開手 (むすんでひらいて),圈圈猜 (かごめかごめ),拳頭山的狐狸 (げんこつ山の狸さん),,跳繩遊戲 (縄跳び遊び),花姑娘 (はないちもんめ),花開了 (ひらいたひらいた),玩拳 (おちゃらかほい),躱貓貓 (かくれんぼ),搥背 (肩たたき),不倒翁跌倒 (だるまさんが転んだ),大栗子樹下 (大きな栗の木の下で),拍拍手球 (てんてん手鞠),劃線歌 (棒一本あったとさ),對面巷子的稲荷神社 (向こ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