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聖經系列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讀聖經系列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斯托得,康納利寫的 耶穌的邀請:與斯托得一起讀登山寶訓 和董子竹的 董子竹妙解儒釋道經典(全6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校園書房 和崇文書局所出版 。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 神學研究道學碩士班 邱啟榮所指導 劉虹君的 約翰福音二十章1–18節中抹大拉馬利亞的轉變—以格雷馬斯行動素模型理論分析探討 (2022),提出讀聖經系列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抹大拉的馬利亞、轉變、格雷馬斯、行動素模型。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書畫藝術學系 吳恭瑞所指導 林佩儒的 浮華覓徑-水墨人物創作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憂鬱症、群體壓力、從眾行為、微笑抑鬱、療癒的重點而找出了 讀聖經系列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讀聖經系列,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耶穌的邀請:與斯托得一起讀登山寶訓

為了解決讀聖經系列的問題,作者斯托得,康納利 這樣論述:

接受耶穌邀請的人有福了!   福音派領袖斯托得對登山寶訓深深著迷,他說:「登山寶訓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它呈現出耶穌教導的核心,它使良善的一面更具吸引力,使不堪的行徑更顯羞愧,使打造更美世界的夢想萌生。」   在登山寶訓中,我們可以看見耶穌對於當時代的宗教文化毫不留情的真心話,指出在眾人習以為常的生活常規中,內含著的偽善和冷血。但同時,我們也可以看見,耶穌所指向的神的國度和國度子民的生活樣貌,內含著神對世人的憐憫與豐厚的賜予。   斯托得帶領我們逐章逐節領略登山寶訓背後的深意,我們將會發現那不是「基督徒身分資格考」的測驗清單,而是一張來自耶穌的邀請函,讓我們可以與耶穌每日同行,透過祂學習

用神的心腸來思考生活、突破舒適圈、生發與主流文化抗衡的勇氣。  

讀聖經系列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神話語的賞賜 #駿信息

你是否常常覺得沒有信心?
在教會的時候可以很火熱,遇到困難卻又軟弱了。

子駿牧師延續「神話語的賞賜」系列信息,分享當我們聆聽、閱讀、研究、牢記、默想,並在生活中應用神的話,神會給我們信心,帶領我們過得勝的生活!

此影片之詩歌源自:
台北復興堂《心與祢對齊》
填詞:諶信宇
作曲:諶信宇、朱頌恩

《耶穌愛我》
源自: Anna B. Warner

--------------------------------------------------------------------------------------------------------------------------------------------

若您喜歡我們的信息,想支持我們的事工,請為我們奉獻
(奉獻時,請特別註明:為網路事工):
https://revival.eoffering.org.tw/

約翰福音二十章1–18節中抹大拉馬利亞的轉變—以格雷馬斯行動素模型理論分析探討

為了解決讀聖經系列的問題,作者劉虹君 這樣論述:

本論文旨在透過格雷馬斯(A. J. Greimas)的「行動素模型(Actantial Model)理論」,分析探討約翰福音二十章 1–18 節中抹大拉馬利亞的轉變。馬利亞在此復活敘事中,從一開始誤解空墳、跑向門徒求助,到最後被主所用,能堅定去向門徒、傳講耶穌復活並祂所吩咐的信息,可看出她經歷了重大的轉變。但本論文認為此轉變並非只來自於她發現耶穌復活,因她認出耶穌後,竟還做出耶穌所禁止的事(即拉住耶穌,參約 20:17),可見當時的馬利亞尚未轉變為「合上帝心意」或「能被上帝使用」的狀態。透過行動素模型理論對經文深層結構的分析,發現耶穌的「呼喚名字」、「自我啟示」、「賦予使命」以及馬利亞自己的

「信而順服」是影響她轉變的四大因素,且其轉變乃關乎她對耶穌以及對自己認知上的改變:她真正認識到耶穌是上帝的兒子,同時她也意識到,過去身為女性沒有地位、沒有價值的自己,如今竟因著耶穌,有了榮耀的身份與使命。這一切使她終能放下自己的渴望,單單順服於耶穌,成為主所使用的器皿。而透過對馬利亞的研究,也得出基督徒生命更新變化的三要素,即對上帝有正確確實的認知、對自己有正確確實的認知(知道其有限並上帝所賦予的價值與使命),以及人願意相信順服的心。

董子竹妙解儒釋道經典(全6冊)

為了解決讀聖經系列的問題,作者董子竹 這樣論述:

《董子竹妙解儒釋道經典(共6冊)(精)》收錄四部作品。《能斷真力量》:《金剛經》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作者曾於2000年出版《金剛經到底說什麼——與南懷瑾商榷》引起較大反響,本書就是對原書的修訂再版。《老子真面目》:作者曾於2002年出版《老子我說》,是與南懷瑾的《老子他說》商榷。現在作者從「生命—宇宙」系統的視角,來揭示《老子》的「真面目」。《庄子真境界》:本書是作者近幾年研究的成果,認為《庄子》是人們「修心」的入門教程;並且結合自己的出家體驗,對《庄子》中的佛學維度予以發揮。《論語真智慧》:作者曾於2001年出版《論語我裁》,是與南懷瑾的《論語別裁》商榷。現在作者以自己傳奇的人生經

歷,講述《論語》中的智慧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董子竹,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者、踐行者和傳播者,對儒、釋、道三家都有切身的體認和獨到的見解,並對西方文化有較深入研究。人生經歷傳奇:年輕期間入北京的秦城監獄,於獄中向各位學術大家學西方哲學;上世紀80年代任西安市戲劇研究所副所長、西安市作家協會副主席;1993年在廬山東林寺出家,后任九江江磯寺住持,1998年還俗;現任南昌上市公司正邦集團高級企業顧問,指導企業的重大決策和文化建設;賈平凹小說《廢都》中二號人物孟雲房的原型;其子董逋(善源居士)亦曾出家,法號慧開。已出版的著作有:與南懷瑾商榷系列《金剛經到底說什麼》(2000年)、《論語正裁》(2001年

)、《老子我說》(2002年);解讀《聖經》系列《舊約東方解》(2007年)、《新約東方解》(2007年);國學與企業管理系列《與企業家聊國學》(2008年)、《總裁必修國學》(系列VCD);長篇歷史小說《大明宮祭》(上中下三冊,2015年)。

浮華覓徑-水墨人物創作研究

為了解決讀聖經系列的問題,作者林佩儒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憂鬱症為主題,用藝術創作探討憂鬱症於繪畫藝術呈現之可能性。縱使相關研究浩如煙海,筆者仍盼望以個人主觀的表達-水墨創作,來分享自身經歷,盼望能藉此引發共鳴,以達到與觀者彼此激勵的作用。  研究以憂鬱症為出發點,延伸探討從眾行為、微笑抑鬱、心靈治癒等相關主題。創作表現以水墨為主媒材,用象徵符號融入構圖之中,以傳達筆者的內心歷程。  論文結構共分為五個章節。第一章開始,闡述與自身憂鬱經歷有關的動機、目的、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接著便點出論文主題:「浮華覓境」與憂鬱呼應的意涵。第二章則以學理探討藝術中的從眾行為與憂鬱症呈現。第三章敘述筆者在創作實踐上的過程與應用的技巧,包含常用之象徵符號、

靈感汲取方法、造型表現方式,以及媒材應用等。第四章則是五個系列作品的展示,分別是《遇》、《慾》、《獄》、《鬱》、《癒》,各代表五個心理階段,以同樣的中文發音「ㄩˋ」來闡釋一連串的心裡變化。第四章除了介紹各幅作品的主題內容以外,還包含作品的形式技法分析,以及創作流程的詳細介紹,例如:象徵符號、圖紋設計、電腦與素體等輔助運用,靈感汲取的來源⋯⋯等等。第五章以心得與展望作為結論,包含創作的收穫、對於憂鬱的心態調整,以及未來的創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