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書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趙孟頫書法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羅啟倫,臺靜農,陳夏生,黃智陽,陳宏勉,莊靈寫的 莊嚴120周年紀念套書(共3冊/附限量精美收藏書盒):《故宮半世紀》、《書道幽光》、《翰墨知交情》 和本社的 趙孟頫書法名品三種(共3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書法 - 第 117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也說明:書法 史上對趙孟頫的批評,典型地反映了審美感受中對「形」、「神」不同的偏重所帶來的結果(圖 3-5)。書法史上對重要人物的評價,不可能完全一致,但是在長久的鑑賞、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羲之堂 和上海書畫出版社所出版 。

中國文化大學 美術學系 洪昌穀所指導 魏朱淑薇的 究竟涅槃 — 魏朱淑薇書法《心經》創作論述 (2021),提出趙孟頫書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究竟涅槃、心經、書法。

而第二篇論文明道大學 中華文化與傳播學系(碩士班) 李憲專、蘇英田所指導 黃淑菁的 元代俞和書法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趙孟頫、俞和、異體別字、款識、說辨的重點而找出了 趙孟頫書法的解答。

最後網站趙孟頫是趙匡胤的第幾世孫?趙孟頫書法有何成就則補充:趙孟頫 出身北宋皇族,他的祖先是宋代的開國帝王趙匡胤。趙孟頫的出生是一個不幸的開始,他剛出生的時候,宋朝已經以崩潰不遠瞭,等到趙孟頫成人之後,宋朝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趙孟頫書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莊嚴120周年紀念套書(共3冊/附限量精美收藏書盒):《故宮半世紀》、《書道幽光》、《翰墨知交情》

為了解決趙孟頫書法的問題,作者羅啟倫,臺靜農,陳夏生,黃智陽,陳宏勉,莊靈 這樣論述:

  莊嚴120週年紀念套書   一套三冊獨家珍藏(附限量精美收藏書盒)   ◎《故宮半世紀》A Half Century at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半世紀以來以典守故宮文物為職志,砥礪這位民國文化史代表的精粹人生。」   ◎《書道幽光》Chuang Yen's Calligraphy   「堅持不懈對書史脈絡的探索與開拓,成就莊氏書藝美學下精湛動人的碩果。」   ◎《翰墨知交情》Chuang Yen’s Friendships with Fellow Artists   「記載發生在這些前輩文人大家之間,那些令人感動和懷念的美麗文化風景。」

  《故宮半世紀》 A Half Century at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在上個世紀那段流離動盪的大時代中,莊嚴先生(1899-1980) 自北大哲學系畢業後的一生,幾乎完全與故宮結緣。他親歷自故宮成立到遷臺以來的所有大事:像1924 年的清室善後委員會、1925 年故宮博物院的成立、1933 年文物南遷到上海、1935-36 年以秘書身份隨英國巡洋艦押運八十箱精華文物從上海到英倫,參加「倫敦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簡稱「倫敦藝展」),以及之後1937 年因抗戰爆發再受命負責護運第一批故宮文物精華西遷湖南長沙(1937)、貴州貴陽(1938)到安順華嚴洞(

1939);後因日軍攻陷獨山再遷四川巴縣飛仙岩(1944),莊嚴都擔任安順辦事處和巴縣辦事處主任。1945 年抗戰勝利後第一批文物遷到重慶,與另外兩批西遷四川樂山、峨嵋的文物會合;1947 年才全部復員東歸南京故宮分院庫房。1948 年又因國共內戰,莊嚴再度負責護運第一批故宮遷臺文物乘中鼎號登陸艦渡海來臺,經基隆、楊梅到臺中糖廠。1949 年政府成立「中央文物聯合管理處」,將故宮、中博籌備處及中圖等各機關遷臺文物共同列管,莊嚴為故博組主任;1950 年,各機構文物再從臺中糖廠遷到霧峰北溝庫房;1956 年並開始在北溝建陳列室,1957 年正式對外開放。1961-62 年故宮文物第一次赴美巡迴五

大城展覽,莊嚴從建議、籌展到展出,始終參與其事。1965 年8 月行政院成立「國立故宮博物院」,同年全部在北溝的故宮文物均遷到臺北士林外雙溪新館,並於國父誕辰正式擴大對外展出,一直到今天。莊嚴先生1969 年從副院長職務上榮退,畢生服務故宮長達45 年,半世紀以來都以典守故宮文物為職志,可以說他的一生就是一部故宮文物播遷史,同時他也是民國文化史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由於個人旨趣,長期浸淫於中國書法藝術的創作和書畫及文物的鑑賞,莊嚴不僅是近代的書法大家,也是著名的藝術教育學者。     本書除了呈現莊嚴先生與故宮的關係,也藉相關歷史照片,文獻、證件、信札和詩書繪畫作品,將他在戰前、戰時和

來臺後與故宮長官、同事和好友間的一段段特殊翰墨因緣際遇,還有他個人淡泊名利,只以藝術境界和生活趣味追求作為人生重要內容的觀念,以及落實於日常生活的作法,也選出若干代表性實例,展示於今日國人面前。   《書道幽光》Chuang Yen's Calligraphy   莊嚴先生為臺灣書壇的代表人物之一,以瘦金書體聞名藝林。他一生盡職於故宮博物院,飽覽歷代名家書畫,不僅得以親炙故宮國寶,博覽汎觀之餘,使他的書藝不但具有個人的特色與魅力,且還具有「書史」的脈絡概念,且不限於一家一派。莊嚴的一生至交好友臺靜農,對其書藝的溯源與風格的演變認識最為透澈,指出莊嚴學習初唐書法應該始於1920年代,學習宋徽宗

瘦金書法則始於1930 年代,學習元代趙體書法應該始於1940 年代,而學習北朝古碑書體則始於1960 年代;此為迄今專論莊嚴書學發展最重要的文獻資料。   本書展現出莊嚴一生的書藝精萃;除了著名的瘦金書體之外,也涵蓋莊嚴最為擅長的褚體、趙體,以及晚年浸淫北齊石刻如〈唐邕寫經碑〉、〈好大王碑〉等諸多面貌。此外,他還有從「趣味入手」極具文人墨戲才情的醉餘即興之作,以及在書寫工具上的另類發現與實踐,在在都足以反映莊嚴在書藝上的成就,並創造出獨特的書法美學。莊嚴的人生意義之一,即是為書法藝術的證道而存在。   《翰墨知交情》 Chuang Yen’s Friendships with Fello

w Artists   本書展現出莊嚴和藝文同道、北大師友、故宮同仁及畫會文友,如馬衡、胡適、董作賓、臺靜農、張大千、溥心畬、黃君璧、孔德成、羅家倫、葉公超、劉延濤、郎靜山、王壯為、林語堂、呂佛庭、江兆申、傅申等諸位先生,彼此之間平日往來的翰墨書藝、繪畫、詩作贈答與書信、物件和紀錄影像。他們都是上個世紀國內最著名的學者和藝術家,其中有多位知交故舊和莊嚴還有北大師長或同學關係。這些學術文化界的巨擘,或因是大學同學或老師;或因參與點查及籌畫故宮文物的庋藏、出版和赴歐、美展出;或因個人對中國傳統藝術——特別是書法和繪畫的共同興趣與愛好;因此都和莊嚴很自然地結為相與數十年的文墨知交。來臺以後,在公務之

餘,莊嚴依然保持詩酒風流的傳統文士風範,結識許多文人雅士;晚年隨著藝壇地位的提升,以及任教於多所大學和文大藝術研究所,培育藝術人才無數,成為後進晚輩共同追慕的老夫子。莊嚴在日常生活上講求趣味、風雅、曠達與恬靜的個性,使他成為一個能夠寓古於今,又能寓物於情的生活藝術家。  

趙孟頫書法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究竟涅槃 — 魏朱淑薇書法《心經》創作論述

為了解決趙孟頫書法的問題,作者魏朱淑薇 這樣論述:

書法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散發著無窮的藝術魅力,在傳統的美術品類裡,實有著很重要的位置。書法源自文字,隨著文明進展由實用功能轉進藝術情趣。在形式與內容高度統一之中,書者以一管之筆,表現出宇宙觀、人生觀、生命哲學,這在世界的藝術殿堂裡具有相當的特殊性,它具體呈顯了漢文化的美學特質,也表現了無盡的心象世界。所以漢字書法被形容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 書法是藝術的哲學,更具有豐富的美學思想。歷代書法名家正是以其敏銳的心,觀其形、思其理、練其技,以獨特的生命情感去駕馭筆墨,締造高妙深閎的書法藝術,創造各種不同的美感風貌,同時也開展出廣闊生動的藝術天地,許多傳世名跡至今

仍熠熠生輝,令人吟詠讚嘆。 本論文以書法《心經》為題,由形而上的理論研析至形而下實務創作,探賾索隱,然《心經》傳世名品甚多,為避免論述過於寬泛,本論文以王羲之、虞世南、歐陽詢、蘇軾、趙孟頫、文徵明、董其昌、何紹基、溥儒的書法論述、心經書蹟、書法藝術及影響等,進行系統性的探討。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緒論,敘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方法,名詞定義﹕究竟涅槃、《心經》和《心經》法書。第二章為《心經》般若於美學思想之影響,內容含括《心經》內容與出處,《心經》釋經題「般若」, 和《心經》般若的美學思想及文藝哲思。第三章《心經》名家法書名作舉隅。以名家之生平事蹟與書法理論、書寫淵源、書風發展、書體

特色、創作樣貌、藝術成就帶給後世之影響,依次作出論述。第四章為筆者《心經》書法創作作品之分析與解說。第五章結論,包含研究心得回顧和後續發展前瞻。

趙孟頫書法名品三種(共3冊)

為了解決趙孟頫書法的問題,作者本社 這樣論述:

《中國碑帖名品》叢帖在總結本社不同時段字帖出版的資源和經驗基礎上,更加系統地觀照整個書法史的藝術進程,彙聚歷代尤其是今人對不同書體不同書家作品(包括新出土書跡)的深入研究,以書體遞變為縱軸,以書家風格為橫綫,遴選了書法史上優秀的書法作品彙編成一百冊,再現了中國書法史的輝煌。    為了更方便讀者學習與品鑒,本套叢帖在文字疏解、藝術賞評諸方面做了全新的嘗試,使文字記載、釋義的屬性與書法藝術造型、審美的作用相輔相成,進一步拓展字帖的功能。同時,精選底本,並充分利用現代高度發展的印刷技術,精心校核,原色印刷,幾同真跡,這必將有益於臨習者更準確地體會與欣賞,以獲得學習的門徑。

元代俞和書法研究

為了解決趙孟頫書法的問題,作者黃淑菁 這樣論述:

摘 要俞和(1307–1382)是元末明初書法家,早年得見趙孟頫(1254-1322)筆法,之後一生追隨趙孟頫的復古思想。而元代書法在趙孟頫的推動下,全面表現出復古的趨勢,俞和深受趙孟頫影響,所書寫作品與趙氏幾可亂真,在歷代文獻記載上,以「深得松雪筆意」著稱,除上述外,還記載俞和能詩,善篆、隸、草、行、楷各體,並且均有作品流傳於世。 本論文除在探析俞和在篆、隸、草、行、楷各體書法上的源流,除師法趙孟頫之外,還吸收了哪些時代的名家字帖,元代書風是否對俞和造成影響,以及元代同期書家之間相互影響的程度為何?對俞和書法在篆隸中異體別字、藝術自我風格探究,並對書畫款識的差異性作分析。另對俞和

在構字上的創作,從書蹟當中尋找他的復古理念,並在趙書俞作的作品中,分析出俞和與其師趙孟頫的相同與不同之處、俞和在元代書法史上的評價,及對後世書家的影響,做進一步探討。 本論文共分六章:第一章 緒論;第二章 從時代背景與師承交遊來看俞和的一生;第三章 探討俞和師承與書學的過程;第四章 俞和傳世作品中依筆法、結構、章法的書寫技法,逐一分析俞和的書法風格特色與俞和款識探析;第五章 針對趙孟頫〈汲黯傳〉、〈急就章〉為俞和所作之說辨,分析趙孟頫這兩篇中是為俞和所書與對後世的影響及評價;第六章 結論,綜合上述章節,作為本論文之總結。關鍵詞:趙孟頫、俞和、異體別字、款識、說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