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科提早回診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身心科提早回診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樓中亮寫的 算癌症:運用大數據、五運六氣、易經八卦,治療癌症於發生之前! 和吳永志的 吳永志不一樣的自然養生法【全彩圖解暢銷珍藏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討論] 家人有在看身心科工作壓力求意見- WomenTalk板也說明:家母有在規定固定看精神科其實好久了大概十年以上都很穩定其實也不嚴重但就是有時候生活壓力太太導致提早回診不是家庭壓力我後來觀察提早回診通常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時報出版 和原水所出版 。

中臺科技大學 護理系碩士班 游金靖所指導 陳佳穗的 多媒體光碟衛教對氣管內管留置病患焦慮成效探討 (2014),提出身心科提早回診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多媒體光碟衛教、氣管內管留置、焦慮、單盲試驗。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陽明大學 臨床暨社區護理研究所 施富金所指導 林芬瑾的 探討台灣阿里山鄉南三村「年長者之整合照護計劃」:比較鄒族年長者、年長者家屬及醫療人員之看法及期待 (2012),提出因為有 原住民、少數族群、少數民族、跨文化、異文化、年長者、年長者家屬、醫療人員、跨專業團隊、多專業團隊、個案管理師、社區專科護理師、整合性照護、連續性照護、看法、建議、期待的重點而找出了 身心科提早回診的解答。

最後網站「分泌物」相關新聞 - CTWANT則補充:怕染疫不敢回診追蹤… ... 婦產科醫師傅念慈在節目《醫師好辣》分享,有一個18、19歲的女子來就診,主述私密處發癢、流出分泌物,一看發現是病毒疣(菜花),細菌培養出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身心科提早回診,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算癌症:運用大數據、五運六氣、易經八卦,治療癌症於發生之前!

為了解決身心科提早回診的問題,作者樓中亮 這樣論述:

暢銷書《算病》中醫師──樓中亮, 揉合現代大數據與古老中醫智慧; 教你算出易癌體質,提早養生預防!     為什麼不菸不酒、作息正常的人卻得了癌症?   大數據統計上百萬筆罹癌患者資料,   發現答案竟藏在先天體質與天地氣象中!     隨書附「坎點App」 QR Code,   免費登入使用,即可快速得知   先、後天體質,弱臟分析與坎點分布!      ▌癌症模組推算罹癌可能   樓中亮醫師鑽研《易經》、《黃帝內經》與「五運六氣」等古老醫學、氣象智慧,並將累積多年的大量病例以大數據統計,發展出獨特的分析系統。他將罹癌因素歸納為六點,分別是:先天弱臟、

五運六氣、身體八卦、易經密碼、癌症坎點以及負面情緒;符合的因素越多,罹癌的機率就越大。書中詳細分析各個因素,帶領讀者找出自己的體質,認識該體質的好發疾病。      ▌從掌紋看出罹癌風險   癌症是沉默的殺手,通常出現症狀大多為時已晚,然而中醫認為掌紋能反映臟腑、疾病情況;如果罹患了癌症,或者形成了癌症體質,其實可以早期於掌紋發現端倪。本書搭配大量照片與案例,解說罹患不同癌症會有的掌紋變化,讓讀者平時就能注意。      ▌依據體質打造專屬防癌方案   防癌即養生,讓身體陽氣旺起來,提升免疫力;重視節制的飲食與作息,改善脾胃的消化功能,就能預防癌症找上門。書中更推出不同的防

癌養生法,包括簡單易行的飲食方法、生活作息建議,以及各種穴道按摩、養生藥膳,讀者可依據個人身體狀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養生方案。     【關於本書】   ‧不菸不酒也不煮菜的陳太太,掌紋卻出現肺癌的徵兆。   ‧注重養生的王小姐,在接到大筆訂單的同時算出癌坎。   ‧定期健檢的陳先生,被預告隔年恐會有肝腫瘤出現。     這些人的生活作息正常,身體沒有異狀;然而卻藉由樓中亮醫師的疾病預知術,發現腫瘤正悄然成形,進而得以把握治療先機。      繼暢銷書《算病》後,樓中亮醫師再度推出《算癌症》,教導讀者認識自己的身體弱點,以及打造不罹癌的體質。這本書正如樓醫師過

去的主張一樣:人的健康其實有百分之六十是先天體質決定,百分之四十由後天體質主導。只要能預知自己的罹癌風險,再根據個人體質調養,提高抗病力及防癌力;如此就能在癌症發生前做好防治,降低罹癌機率。     ※:本書版稅全數捐給「琉璃莊園公益行動協會」作為「癌症義診專案」經費。   患者分享     一○七年我去醫院檢查發現罹患胰臟癌,開刀住院一個月,胰臟、脾臟全拿掉,胃也切除部分,之後陸續回診追蹤,因為化療需要做人工血管,我不想做因此去找樓醫師,目前持續調養中。樓醫師看診很仔細,也會教患者很多保健的方法,生病不是老人的權利,每個人都應該注意自己的健康問題。生病以來,我一直靠著

還要活著照顧八十多歲母親及視障先生的信念支撐到現在。生病的人如果沒有毅力撐下去,誰也救不了,醫師再厲害,最終仍要靠自己調整心態才有機會康復。──李女士(六十六歲) 高雄市/胰惡性腫瘤     我在二○一三年發現罹患乳癌二期,腫瘤大約一公分,經歷了開刀之後,有朋友建議我去看中醫。因為看到樓醫師出版的《算病》於是找樓醫師做後續治療。樓醫師很樂觀,給病人很多信心,很多患者看醫生都愁眉苦臉,這是不利於病情的。西醫治療都是殺伐,中醫則是提升免疫力。看完樓醫師之後,我發現身體的抵抗力提升,小病都會自己好;過去手腳都是冰冷的,現在都是暖暖的。   我認為治療疾病時心情最重要,身體上的病都是

心理引起,尤其是乳癌。過去二十幾年因為工作壓力非常大,我想我的病便是由此而起。生病的人一定要調整心態,同時也要修正飲食及作息,努力配合醫囑才有機會康復。──金女士(五十九歲) 新北市/乳房惡性腫瘤      九年前我因為常頭痛,去大醫院檢查後發現有腦下垂體腺瘤,腺體已經腫得比正常大兩倍,由於擔心開刀有風險,所以另外再找中醫。因緣際會找到樓醫師,吃了中藥後精神變好,頭痛變少,中西醫合併治療約六個月,再去檢查發現腫瘤變小,大約一年後消失,後續追蹤都正常。   樓醫師的治療方式,是結合易經醫學跟數據分析,我覺得相當有科學根據,加上藥是錠狀科學中藥,堪稱融合古代及現代的智慧,且樓醫師

看診細心,每一次的藥都會根據患者反饋作調整。人人都會生病,但自己要有信心,也要對醫師有信心,有正向的力量才能讓治療發揮最大的效果。──黃先生(四十歲) 臺中市/腦惡性腫瘤     我已經給樓醫師看診好多年了,樓醫師很細心,醫術又好,視病如親。樓醫師看診最特別的地方是,除了把脈還會幫患者看掌紋,還有批流年,提醒健康上的注意事項,只要現在有甚麼流行病都會提醒跟教導我們養生預防的方法。我認為中醫可補西醫的不足,但保重身體是自己的責任,自我健康管理最重要,定期做體檢,有病給西醫看完還要給中醫診治調養才能斷根。此外,預防勝於治療,癌症等到發現才醫治,不僅吃苦受罪多花錢,還不見得有機會治癒呢!

──賴先生(七十六歲) 嘉義市/肝惡性腫瘤     大約五年多前,我因為新陳代謝的問題、肥胖、胰島素阻抗等問題而去找樓醫師看診。一開始先是看西醫,後來因為家人在樓醫師那邊看診,於是也轉去找他。樓醫師的思維很先進,每每充實新知,跟著時代在進步。還自己開發一套坎點系統,提醒每一位患者預防疾病。診斷精準,開藥針對個人體質,與樓醫師互動過程中,發現樓醫師會帶領患者自律、正向思考,病情因而迅速改善,患者因此有信心,更願意積極自我節制,如此形成良性循環,最終受益的是患者自己。──王先生 (五十四歲/臺中市) 代謝疾病     我大約從一○二年十一月開始,經朋友推薦後找樓醫師看診,當

初因為高血壓問題求診,目前血壓正常穩定。樓醫師看診時,除了把脈,還會看掌紋及用電腦幫患者排坎點,如果出現癌症線就會提醒要怎麼做,幫忙糾正飲食,教導正確的飲食法,以及運動、防癌的觀念。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問,他都會很仔細地回答,很有耐心。每次開藥都會根據當下的身體狀況做調整,吃完中藥後身體變好,每天早起量舌下溫度都差不多三十六‧五度左右,因為樓醫師說舌下溫度越低越容易罹癌,所以我每天都量。樓醫師也會叮囑患者要常做自我檢測、要控制體重,才能預防疾病,早日發現早日治療效果才最好。──查先生(七十二歲/臺中市) 高血壓     大概四、五年前,我因為酒喝太多,工作太累,突然胰臟發炎,緊急住院。

西醫檢查後,我拿數據報告給樓醫師看,樓醫師就開一週的藥給我,吃完就出院了,之後就持續吃保養的藥。後來又再一次檢查出數值高,我沒有住院就直接給樓醫師看數據報告,也是吃一週的藥就好轉。如果要說樓醫師跟其他中醫有什麼不一樣,除了把脈,大概就是會看掌紋,而且沒說出口的症狀他也診斷的出來。我個人感覺就是很神,吃他的藥很有感覺,比吃西藥有效。都說中醫是治本,注重整體修復,對此我深表同感。──黃先生(四十八歲/雲林縣) 急性胰臟炎     我結婚後一直被公婆催生,無奈未能有孕,三十歲那年給西醫檢查懷孕功能,才發現指數很低,幾乎不可能懷孕。之後先看過高雄的中醫,開很多藥草、藥水、藥丸,吃一年多都沒

效。某天看到樓醫師上節目,好奇去找樓醫師,樓醫師一摸脈就說我不可能懷孕,於是開始幫我調體質,叮囑我要認真打拳、吃藥。   我很認真聽話,六個月後我自己有感覺身體整個被調起來,摸自己的脈也很明顯(樓醫師有教我摸脈)。八個月後叫老公一起去調體質,因為老公當時去檢查也是有問題,精蟲殘缺不完整,不一起治療的話也是沒辦法懷孕。連續調兩年身體後,因為不想等了就去做試管,檢查數值都顯示身體已經準備好了,結果只花十四天就完成所有程序,之後順利懷孕,懷了兩個男生。──黃小姐(四十歲/高雄市) 不孕症     二○一七年我因膽結石去中部某醫藥學院附設醫院開刀,結果醫療疏失,膽管、腸道受傷,住院四

十天。之後就常莫名發燒,多次進出醫院。後來經朋友介紹去找樓醫師,吃他的藥之後就慢慢好轉,發燒頻率及溫度都慢慢降低,疼痛感也漸漸減輕直至不痛。去年(二○二○年)十二月我又住院,當時醫師建議我移植肝臟,說不移植的話未來可能會得肝癌。我跟樓醫師說此情況,樓醫師立即幫我調整藥方,三個月後去抽血檢查及照超音波看肝纖維化的情況,指數已經降下來,數值不到二,也完全不痛,不再發燒了。──劉女士(五十八歲/南投縣) 血液疾病、肝硬化(原需換肝)     我與樓醫師相識至今已二十餘年,起初因產後調理及兒子的氣喘問題求診而與樓醫師結緣,後來也在樓醫師的治療下症狀獲得明顯改善。小犬目前醫學系畢業擔任醫師,

工作之餘,也時常與樓醫師學習中醫相關知識,亦師亦友。   樓醫師在醫術方面,精通於把脈、分析掌紋以及使用坎點分析來輔助診斷。除了運用中醫的治療技術外,亦與西醫理論結合,重視實證醫學,並持續蒐集最新的醫學資料、結合大數據分析並統整應用於臨床治療上。   在教學方面,願意提攜後輩,做知識的傳承,將自身的醫療經驗透過網路媒體、編寫書籍分享給大眾,令人深感敬佩。──劉女士(五十六歲/雲林縣) 產後調理、小孩過敏     大約十多年前我還在俗家的時候,就曾跟隨母親一起找樓醫師調體質,多年後出家,也曾參與樓醫師在臺南慈聖寺的癌症義診。一直以來都非常感念樓醫師的照顧,每當身體不適吃了

樓醫師供養的中藥都會很快好轉。從信仰的角度而言,疾病的成因除了飲食作息之外,也與過去世及現在世所積累的因果業力有關。醫師道就是菩薩道,樓醫師不僅以醫術治療患者,也提供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兩管齊下效果自然更快更好。當初義診,民眾在寺裡看到佛像、看到樓醫師,就像看到黑暗中的光明,提醒自己病後要放開以前那些放不開的人事物。有信仰、有信心,才有力量,許多患者當年紛紛在佛前發願,病好後要幫助更多人,就像善的漣漪,一圈一圈擴大出去。祈願眾生能行善積德,改變因果業力,離苦得樂。──釋天鐘法師  嘉義縣三寶山靈嚴禪寺、臺南市慈聖寺/體質調養     身為樓醫師的患者兼好友,我真的很感念樓醫師。十年前

在敝寺做義診時非常用心,很多信徒家屬及我們嘉義縣佛教會理事長(上)圓(下)本法師也都有來看診,讓所有人都很感動、感恩。當時有一位高雄的患者肝癌末期,臨終時還要求見我一面,直說很感念義診時醫師跟師父的照顧。樓醫師是個奇才,我心中很敬佩,以出家人立場而言,樓醫師真的就像藥師菩薩再世,希望大家都可以獲得他的衛教知識,也希望樓醫師不要太早退休,繼續幫助眾生離苦得樂,不要受病苦。──釋法凌法師  臺南市慈聖寺/體質調養

多媒體光碟衛教對氣管內管留置病患焦慮成效探討

為了解決身心科提早回診的問題,作者陳佳穗 這樣論述:

在加護病房中,各項侵入性的醫療處置、陌生環境及無法表達對治療的痛苦與感受,對病患而言是極大的壓力源,若又加上氣管內管留置,更容易引起病患生理不適及產生焦慮,因而發生與呼吸器對抗,造成非計畫拔管,進而對疾病恢復造成影響。如何提供有效的衛教指導緩解病患之焦慮頗為重要,故本研究目的為探討多媒體光碟衛教對氣管內管留置病患焦慮之成效。本研究採單盲實驗性設計,於中部某區域教學醫院內外科加護病房進行收案,以區段式隨機分派為實驗組與控制組,每組各32位,實驗組受試者接受多媒體光碟衛教,控制組則接受傳統衛教,兩組研究對象於介入之前、後收集其心跳、呼吸、收縮壓、舒張壓、平均血壓、指溫、血氧濃度及焦慮量表得分,資

料收集後以SPSS13.0統計軟體建檔分析其成效。分析結果顯示:兩組病患在接受多媒體光碟衛教或傳統衛教前,其生理指標之t值介於0.79~-1.25,心理指標t值為1.25,p>.05,無顯著差異,屬同質性。實驗組介入多媒體光碟衛教後其生理指標之收縮壓、舒張壓、平均血壓及血氧濃度皆達顯著差異p < .05,而指溫上升1.16OC,亦達顯著差異p < .001,心理指標之情境焦慮程度,總分下降9.28分,p < .001,達顯著差異,在心跳次數、呼吸次數未達統計差異。另以情境焦慮量表個別項目的得分差異,以〝我現在覺得心理舒適〞、〝我現在覺得很愉快〞、〝我現在是放鬆的〞改變量最明顯。研究結果顯示對於

病患留置氣管內管時所造成的身心不愉快,透過多媒體光碟衛教可以減輕病患焦慮,降低情緒緊張、促進心情放鬆有顯著成效,顯示多媒體衛教能改善病患氣管內管留置時焦慮情形。

吳永志不一樣的自然養生法【全彩圖解暢銷珍藏版】

為了解決身心科提早回診的問題,作者吳永志 這樣論述:

全球銷售超過百萬冊!   抗癌醫師吳永志自救救人飲食生活大公開~   ※榮獲2008年金石堂年度十大影響力好書   ※榮獲2008年博客來/誠品/金石堂等年度暢銷TOP1.   健康的關鍵,來自於蔬果、種子中的植物生化素。   救命的飲食,來自這杯不一樣的生機活力蔬果汁。   一位曾罹癌的醫師,用生命換來的養生寶貴經驗,   教你每天喝3杯以上蔬果汁,每天保持3次排便、   每天曬太陽及快步走30分鐘、洗冷熱浴及喝對水,   改正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就能常保健康活力。   送給長輩、親友、員工、老闆最貼心的健康禮物書!   將全球華人讀者執行《不一樣的自然養生法》過程中,重點觀念&

amp;作法加強字體、大量彩色圖解,幫助您快速掌握養生重點。   感謝台灣、香港、中國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日本、韓國、泰國等超過百萬以上讀者的肯定!本書作者版稅收入捐作公益用途!   做自己健康的主人翁   首先能做到「戒口」,就能防止病從口入,新病也無從入手!   再以信心、決心、恆心實行身體大掃除及大調整,用幾個月的   時間,遵守本書的方法去執行,之後就能夠享受健康的成果!   【醫生背景不一樣】   ● 是美國自然療法博士、營養學博士與另類醫學博士。   ● 不只自救也推廣救人,足跡遍及英國、德國、法國、比利時、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中國、印度、荷蘭、希臘等二十餘國。

  【生活養生不一樣】   ● 每天保持3次排便;每天曬太陽及運動30分鐘。   ● 每天洗冷熱浴提升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環。   ● 喝對水,小口喝,讓細胞有充足時間吸收。   ● 每天喝含植物生化素的蔬果汁清血毒、補充營養。   【飲食養生不一樣】   ● 血型決定你吃什麼最健康。   ● 餐前1小時喝1∼2杯蔬果汁。   ● 留住骨骼,杏仁奶、豆漿、果仁比牛奶更好。   【蔬果養生不一樣】   ● 救命的植物生化素往往存在於我們丟棄的蔬果表皮、果核、種子中。   ● 15種含植物生化素的抗癌抗病食材,與正確飲食法大公開。   ● 傳授24道保健蔬果汁食譜,讓你防癌保肺,並遠離肥胖、

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心臟病、痛風、肝病等慢性病。

探討台灣阿里山鄉南三村「年長者之整合照護計劃」:比較鄒族年長者、年長者家屬及醫療人員之看法及期待

為了解決身心科提早回診的問題,作者林芬瑾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 老化人口的快速成長,在台灣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不僅在1993年正式步入世界衛生組織(WHO)所謂的「高齡化社會(aging society)」。目前臺灣65歲以上人口已達11.22%(內政部戶政司,2013)。更推估2017年老人人口達14%,將成為高齡國家(aged nation),甚至2025年達20%成為超高齡社會(super aged nation)。因此老人的年齡越長期慢性病和失能的問題也將與日俱增(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12)。 原住民老人定義因考量個別之老化經驗不同,將因地區因素致使提早老化之對象一併納入,所以≧55歲為老人年齡的分隔點(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2008;原住民敬老福利生活津貼暫行條例,2003)。然而,統計至2013年2月底,原住民老人總人數為80,883人,占總原住民之15.3%(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13)。而鄒族原住民,同時期人口數為7,012人,以台灣十四族原住民中,人口數排行為第九位,凸顯出鄒族在原住民人口比例上,屬於稀少數。鄒族原住民分佈以阿里山鄉為主,總人口數為5,693人。55歲以上的老人,共為1420人,則占阿里山鄉總人口數的24.9%。可見無論種族與否,人口老化的趨勢都是未來政府須規劃面對的首要問題。 再者,台灣因地形關係,造就居住在高山的原住民往來醫療有相當多的複雜與不便性。儘管台灣醫療普及,山地醫

療卻因吸引不了醫護人員前往服務,導致醫療資源不齊備,一直以來是醫療網絡的缺口。 然而,台灣擁有豐富多元的民族文化,近年來由於台灣的本土意識的覺醒,有感於國家政策忽略城鄉資源的落差與種族間文化的不同,期望探索原住民族文化的差異是否會對健康照護需求有不一樣的認知與期待,與其每屢環繞於交通障礙,不如整合山區多元部落服務單位建構完整的社區照顧網絡,使其更適切山區的需求。研究目的1.探討參與「台灣阿里山南三村鄒族年長者之整合照護計畫」的鄒族年 長者對現有衛政及社政體系照護項目之認知程度、看法、建議與期待。2.探討參與「台灣阿里山南三村鄒族年長者之整合照護計畫」的鄒族年 長者家屬的對現有衛政及社

政體系照護項目之認知程度、看法、建議與期待。3.探討參與「台灣阿里山南三村鄒族年長者之整合照護計畫」的醫療人員對現有衛政及社政體系照護項目之認知程度、看法、建議與期待。4.比較鄒族年長者、年長者家屬及醫療人員對現有衛政及社政體系照護 項目之認知程度、看法、建議與期待。5.發展阿里山鄉南三村年長者生病下山就醫模式。研究方法 本研究為質量綜合研究法(Between-method or across methodtriangulation),針對阿里山鄉南三村(山美、新美、茶山)鄒族原住民之年長者、年長者家屬及參與照護的醫療人員進行收案,含醫師、護理師、社工師、復健師、居家服務員,採立意取樣

進行收案。 與量性相關研究工具為:1.自覺整體醫療健康照護滿意程度-Visual Analogscale(VAS)。2.各照護單位所提供照護服務項目的查核表。測量之量性資料為瞭解並比較1.鄒族年長者、年長者家屬及醫療人員之現有年長者照護項目自覺整體醫療健康滿意度分析。2.人口學與自覺整體醫療健康滿意度分析3.鄒族年長者、年長者家屬及醫療人員對各單位所提供年長者照護項目的認知狀況與自覺整體醫療健康滿意度的相關分析。量性資料以SPSS統計軟體進行資料分析。 同時使用半結構式訪談指引為質性研究收案工具,與其面對面深度訪談,收集並深入瞭解比較1.鄒族年長者、年長者家屬及參與照護的醫療人員對

現有衛政及社政體系照護項目之看法與建議2.鄒族年長者、年長者家屬及醫療人員對「台灣阿里山南三村鄒族年長者之整合照護計畫」的期待,以質性內容分析法進行分析與整理。研究結果 本研究參與之研究對象含三組個案,為鄒族年長者、年長者家屬、及醫療人員,共訪談47位。鄒族年長者11位,6位男性,5位女性,平均76.64±9.48歲,居住年資為70.55±20.18年;年長者家屬11位,9位女性,2位男性,平均54±15.31歲,居住年資為42.18±26.37年。;醫療人員25位,其中包含社工師8位,護理人員7位(含退休護士1位),居服員5位,醫師4位(家醫科醫師2位、社區醫師1位、部落醫師1位),復

健師1位,於南三村服務的年資,平均平均8.24±8.01年。 研究顯示,鄒族年長者、年長者家屬及醫療人員對自覺整體醫療健康照護的滿意度大多高於80分,組間無顯著的差異,表示滿意程度與自身對現有醫療資源使用足夠與否和是否符合期待有關。不同背景因素下與自覺整體醫療健康照護的滿意程度亦無顯著差異。滿意度的提升並不會受任何經驗背景(如: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及種族)的影響。再者,對於部落內的現有年長者照護的認知程度,以醫療人員居首,年長者家屬次之,年長者最後。各單位提供的服務項目愈繁多,對鄒民愈有更多的混淆,愈單純者愈能有較清楚的認識與了解;最常使用的照護項目以各單位最主要專責的常態業務

最為鄒民最熟知,如:醫療門診、預防接種、居家服務,有最高程度的了解,代表愈常被使用,其宣導效果越高,越容易被瞭解。鄒族年長者、年長者家屬及醫療人員對各照護單位所提供年長者照護服務項目的認知程度與自覺整體醫療健康滿意度大多具有正相關,認知程度越高,自覺整體醫療健康滿意度越高。 鄒族年長者年、長者家屬及醫療人員對現有年長者照護項目的看法及建議,提出最多的『滿意』為:讚許醫療機構經營成效良好及足夠的現有照護資源。最多的『普通』為:在地人員缺乏、鄒民對健康的行為模式偏差、偏遠山區評估工具非依在地條件設置。鄒族年長者著重在使用的照護項目和與自身有關係的照護項目;年長者家屬以整個家庭為最大考量點;醫

療人員提出面著重在自我專業服務照護;三組個案並無『不滿意』的看法。『建議』提出的方面有:發展在地人才培力、完善部落的醫療之期盼、改善因地制宜的需求及建構交通網絡。鄒族年長者以自身的需求為出發點;年長者家屬處於提供者及使用者的角度;醫療人員會站在管理者及提供者的角度。 影響鄒族年長者、年長者家屬及醫療人員對就醫場所之選擇的原因,為就醫乏人陪同、機構地點非公車所能到達、不熟悉的醫院環境、害怕與醫護溝通、無法理解醫療術語及對資訊化設備的惶恐。 鄒族年長者、年長者家屬及醫療人員對整合性照護的期待,鄒族年長者及年長者家屬大多表達沒有具體相關概念,不知如何表達及滿足現有照護資源,暫無醫療健康照

護需求。醫療人員期望有建制不同單位間的轉診系統、進行內外部人員及方案整合、穩定的專任醫療團隊、建立跨專業團隊溝通平台及融入在地文化。 阿里山鄉南三村年長者之整合照護計畫的建構,期望以在地老化的角度及方案整合為出發點,跨越急性、亞急性、恢復期與長期之照顧體系,結合機構與地方之資源,形成一個跨多方專業領域醫療健康照護團隊,適才適所,提供完善的部落醫療照護網絡。結論 本研究探討鄒族年長者、年長者家屬及醫療人員對於現有年長者照護項目的看法與建議,基於本研究針對各個困境將來可進一步做為改善現有醫療健康照護資源的參考,並試辦於偏遠地區。 本研究對於鄒族年長者、年長者家屬及醫療人員對現有年

長者照護項目的看法有進一步比較,鄒族年長者以自身的需求,年長者家屬觀看提供者及使用者的面向;醫療人員會站在管理者及提供者的角度,而不同專業領域的醫療人員,屬於醫療體系中專業技術的人員,因此在感受現有照護不足的地方,並無明顯差異。 雖然研究結果顯示,鄒族年長者、年長者家屬及醫療人員對現有年長者照護項目雖有其不符合期待之處,但是對於整體醫療照護有高達80%的滿意度,顯示於公部門與私機構對阿里山鄉南三村的努力,是獲得肯定的,然而還是有改善的空間。 最後,本研究最大的貢獻為研擬整合性架構,並說明之,及對於就醫管道、專業人員、社區及醫療機構等議題之困境,提出具體建議。建議將來研究可進一步探討

(1)討論並研議更具體的改善方案(2)評估方案試辦後的效益與滿意度(3)評估推行到其他偏遠地區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