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障礙兒童 定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身心障礙兒童 定義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EvaL.Essa寫的 幼兒行為與輔導:幼兒應用行為分析(第四版) 和林雅容的 早期療育社會工作:臺灣經驗之檢視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身心障礙鑑定也說明:l 依據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五條規定,身心障礙者,指下列各款身體系統構造或功能,有損傷或不全導致顯著偏離或喪失,影響其活動與參與社會生活,經醫事、社會工作、特殊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心理 和新學林所出版 。

國立清華大學 學前特殊教育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謝協君所指導 鄭依露的 感統體適能課程對學齡兒童視覺動作及反應能力之探究 (2021),提出身心障礙兒童 定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反應能力、注意力、視覺動作、感統體適能課程。

而第二篇論文法鼓文理學院 生命教育碩士學位學程 楊蓓所指導 彭如璟的 黃金花的悲歡離合-自閉症家庭女性照顧者婚姻經營困境初探 (2021),提出因為有 自閉症、自閉症家庭、婚姻、女性照顧者的重點而找出了 身心障礙兒童 定義的解答。

最後網站幼兒特殊教育導論(2版) | 誠品線上則補充:幼兒特殊教育導論(2版):我國特殊教育的對象包含了身心障礙者及資賦優異者兩類學生 ... 5 智能障礙兒童第一節定義與分類第二節形成原因第三節發生率第四節身心特質第五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身心障礙兒童 定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幼兒行為與輔導:幼兒應用行為分析(第四版)

為了解決身心障礙兒童 定義的問題,作者EvaL.Essa 這樣論述:

  本書是一本強調「如何做」(how to)的實用指引,針對學前階段常見的特定行為問題情境來解鎖。全書分為八篇、共四十九章,自第七章起,每章討論一項行為,以同一架構逐步引導讀者如何處理每一行為問題。     最新版本的一個特色是含有一個附錄,包含本書所討論的建議實施策略之有用資訊,內容涵括:有關如何有效記錄行為的逐步指導;提供類似每章開頭楔子裡的案例敘述「輪到你」,讓讀者應用所學的原則於假定的孩子及其行為;以及「額外資源」,提供能幫助讀者處理幼兒問題的書籍、文章和網址清單。     本書基於人性化管理的原則,以溫和肯定的態度、系統的步驟,涵泳體諒、尊重、紀律、包容等民主生活態度與方式於行為

改變的過程。對棘手於管教的學前階段教師及家長,尤其曾經或正在修習「應用行為分析」一科或有關科目者,將助益甚大。

身心障礙兒童 定義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如要開啟中文字幕,請按畫面右下角CC按鈕。

【療癒過去,圓滿重生】
第二天:面對一切關係,學習寬恕與愛
人生大部分情緒都跟未寛恕有關,每一段關係裡的所謂愛都必然包含恨,其實這不是真正的愛,所有的愛與恨都是讓我們覺醒的功課,在關係中若能寛恕與信任,找回內在的安全感,就不用再找別人來填滿自己,付出時就能放下一切的期待,學習真正無條件的愛。
寬恕,它是由恐懼的幻相邁向愛的實相的橋樑。

今天要講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我稱為「真寬恕」與「假寬恕」。我首先想說一個案例,我才再定義甚麼是真假寬恕。

有位太太來找我,說不知道為甚麼,自己長期都很焦慮。
太太:沒甚麼大事發生,只是有時會不滿丈夫看輕兒子,不過我已經寬恕了他。是這樣的,兒子有讀寫障礙,比同齡學童學習慢些,某天當我買練習簿給兒子時,老公跟我說:「不要再買那些練習給他了!他不懂的!」,我覺得老公在看輕兒子,我渴望有個幸福家庭,而不是那麼負面的家庭。
我:在當時的情況,你老公在看輕兒子,這是真的嗎?
太太:真的。
我:慢下來,再回想一下,你能百分之百肯定你老公在看輕兒子嗎?
太太:(靜了一下)我不肯定。
我:這個「不肯定」為你打開了你的心,讓你看到你不曾看到的世界。當時當你相信這個想法「老公在看輕兒子」,你是如何反應?你如何對待老公?
太太:我不敢說甚麼,但內心不滿,覺得他不支持兒子,不是好爸爸,覺得他破壞了這個家庭,我很生氣,很傷心,我雖然沒說甚麼,卻冷漠地對待他。
我:試一下,閉起雙眼感受一下,在當時的情況,我不是要你否定事實,想像老公沒說他說過的話。當時老公的確說了「不要再買那些練習給他了!他不懂的!」,但現在如果你沒有這個想法「老公在看輕兒子」,你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或是甚麼?
太太:我看到他只是說事實,兒子真得不會做那些練習,每次我都必須緊貼兒子做這些練習,其實兒子也感到很大壓力,如果我沒有這想法,我就看到老公只是關心兒子,不想他在讀寫障礙下還有那麼大的學習壓力,老公一向不理會兒子學習,只是我想兒子可做好一點。
我:老公不理會兒子學習,這是另一個你要探究的信念,這是真的嗎?
太太:噢!我的天啊!我如夢初醒!你說的對!這也不是真的,老公常常說要讓他輕鬆學習,不用迫得太緊,這就是他管教兒子的方式。
我:聽起來,你老公很接納兒子啊!將「老公在看輕兒子」反轉過來,換成是「我在看輕兒子」,你看看這是不是一樣的真實?
太太:我的天啊!我不願承認,但的確是,雖然我口裡從來沒跟任何人說,但其實我心裡常常覺得兒子比不上同齡兒童,所以才不斷要他學習,好追回進度。我以為我是接納兒子,其實不接納他的是我。
我:很欣賞你有一顆非常開放的心,願意誠實面對自己!另一個反轉「老公沒有看輕兒子」,這是否一樣真實?
太太:是的,他常常說現在電子世代不會讀書寫字也沒問題,他一點也不擔心兒子的讀寫障礙,只是我太緊張,太擔心,太焦慮,老公其實認為他沒有問題。
我:是的,所以當你老公說「兒子不懂的」的時候,他就只是說出事實:兒子不懂的,而不是看輕他。還有另一個反轉「我在看輕老公」,有沒有真實性?
太太深思:當然有,我常常取笑他,覺得他某些事做得不夠好。
我:在管教兒子上,你也在看輕他。
太太:是的,我一直認為我的方法才是對的,認為他不理會兒子。
我:有時,我們寧願自己是對的,也願自己是幸福的,一輩子,我們在所有關係都追求「我對你錯」,讓自己失去當下的幸福。沒有你覺得老公看輕兒子的想法,沒有你對老公是如何的想法,負面的老公在哪?你的幸福家庭又在哪?
太太:負面的老公已不存在,而我已經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
我:親愛的,我很感動啊!這是多麼深的智慧,你能看到原來你想要的幸福家庭,一直都在!現實永遠都是仁慈的,讓我們痛苦的永遠都只是我們的想法,對一切人事物的詮譯!焦慮就是不斷判斷外境對與錯而來的,放下判斷,認清仁慈的實相,焦慮自然會解除,幸福與愛一真都在。

這個個案,說明了甚麼是真寬恕,我很喜歡《奇蹟課程》對寬恕的定義,就是寬恕是寧靜的,默默地一無所作。它只是觀看、等待、不評判。

當我們看到我們的想法或信念的相反也有一樣的真實性時,我們就開始覺醒,我們開始獲得心靈的自由,因為我不再執著於自己的信念,我可以容許別人跟我持有不同的意見,也可以接納任何好的壞的的事發生。

任何痛苦,必然是我們相信了不真實的想法,認為自己是對的,我們的賭注就是自己的幸福與自由。認為對方做錯,把他人定罪,等如將入關在監獄,而我成為獄卒去看守這個囚犯,其實我跟對方都同被關在監獄裡,而寬恕就是判他人無罪,放對方自由時,我這個獄卒亦可自由。

其實若我們真的相信對方做錯了事,我們是不可能寬恕的。就算我們以為自己寬恕了對方,但可能一年後,兩年後,甚至十年後在吵架時會舊事重提,並沒有真正放下,這其實是假寬恕,如果我們相信對方真的犯錯了,好像上面那位太太那樣評斷了老公看輕兒子,我們是不可能寬恕的。真寬恕是看清「老公看輕兒子」只是幻相,並非真相,所以真寬恕是默默地一無所作,它只是觀看、等待、不評判,它是一個「無為」。

不要以為寬恕一定要用在大事,我們的小我其實扎根在我們的生活裡,任何微不足道的小事若觸動到我,也值得去寬恕。
例如:當家人喝完咖啡,把杯放在檯面一整天也不收拾,本身一隻用過的杯在檯上是沒有問題的,無論我決定幫家人收拾或決定把杯留在那裡都不會造成我們的痛苦,但當我開始評斷,認為家人不應該那麼不負責任,他應該自動自覺收拾,這些判斷才造成我們的痛苦。現實就是杯在檯上,當跟現實爭辯,我們準輸無疑,現實的別名就是神,跟神爭辯,我們毫無勝算,同時這不是消極的想法,相反地,這是非常積極的。試想,當一些我們不喜歡的事情發生了時,我們去不斷抱怨比較好,還是立刻接納眼前事實,然後去想一個最有效讓自己最平安的行動比較實際?
記著,我們能夠操控只是一個錯覺,如果有能力控制,我們每個人都會控制自己去想一些開心的事,而不想一些不開心的事,事實上,我們連自己的想法也無法控制,更遑論去改變別人、並操控這個世界呢?

我們唯一能夠下功夫的,並不是去改變別人,甚至不是改變自己,而只是改變自己看待世界的方法,對過去、昨天、上一刻唯一最接近真實的描述就是「它已過去了」,在此時此處,每一刻都可以重新選擇,在寬恕的幻相與愛之實相之間作一個選擇。

#請分享 #真寬恕 #關係
活動詳情:http://www.hypnohealinghk.com/rebirth0/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nowmichelle
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michelletse

感統體適能課程對學齡兒童視覺動作及反應能力之探究

為了解決身心障礙兒童 定義的問題,作者鄭依露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於感統體適能課程對於學齡兒童視覺動作及反應能力之探究,在不同性別、不同年級之變項中,是否與視覺動作及反應能力表現有差異及相關性。研究受試者為新竹某區30位上過感統體適能課程之ㄧ、二年級學齡兒童;研究工具以拜瑞-布坦尼卡視覺-動作統整發展測驗第六版(VMI)以評估視動統整、視知覺、動作協調等向度,並以STEAMA注意力評估APP來評估視覺注意力及聽覺注意力表現;數據統計分析採用量化研究中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進行分析,找出不同性別、不同年級與視動統整、視知覺、動作協調及注意力之差異程度;採用皮爾森相關積差找出不同性別、不同年級與視動統整、視知覺、動作協調及注意力之相關程度。研究結

果分為以下五點說明:1、 不同性別分析結果得知在MC(動作協調)原始分數則有達顯著差異。在兒童注意力SNAP中的衝動行為、對立違抗及SNAP全量有達顯著差異,視覺正確率加總、視覺錯誤率加總及視覺反應時間數值則有達顯著差異。2、 不同性別在注意力評估APP與視覺-動作統整VMI之相關比較摘要表可知在注意力評估APP與視覺-動作統整VMI之相關比較摘要表可知VMI(視動統整)原始分數與VP(視知覺)原始分數及MC(動作協調)原始分數則為高度相關。視覺動作統整發展VMI與兒童注意力SNAP間則有高度相關。視覺動作統整發展VMI與兒童注意力APP在聽覺正確率加總、聽覺錯誤率加總、視覺反應時

間及視覺衝動次數則有高度相關。3、 不同年級分析結果在VMI(視動統整)原始分數、VP(視知覺)原始分數及原始分數MC(動作協調)未達顯著差異,但在兒童注意力SNAP的各向度中皆因年級增加而使表現有所提升。4、 不同年級在注意力評估APP與視覺-動作統整VMI之相關比較摘要表可知VMI(視動統整)原始分數與VP(視知覺)原始分數及MC(動作協調)原始分數則為高度相關。。視覺動作統整發展VMI與兒童注意力SNAP間則有高度相關。在兒童注意力SNAP與兒童注意力APP間在視覺衝動次數及視覺反應時間則有高度相關。5、 在SNAP加總分數與注意力APP之淨相關數值呈現得知在聽覺正確率

加總與聽覺衝動次數數值為高度相關。聽覺正確率加總與視覺反應時間數值為高度相關。聽覺錯誤率加總與聽覺衝動次數數值為高度相關。聽覺錯誤率加總與視覺反應時間數值為高度相關。

早期療育社會工作:臺灣經驗之檢視

為了解決身心障礙兒童 定義的問題,作者林雅容 這樣論述:

  本書主要介紹早期療育服務中,社會工作者的工作內涵。全書以三個主軸呈現,共有十一章。第一篇為基礎篇,提供早期療育基本介紹,以及臺灣早期療育服務及發展,從中呈現社會工作者在早期療育服務中的工作角色及職責,進而說明家庭支持服務及社區療育服務。第二篇為家庭服務,探討早期療育社會工作者常面臨的議題,包括多重需求家庭及兒童保護、兒童權益等,也討論家庭需求評估及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第三篇關注服務協調與評量。每一章兼顧理論與實務,也提供早期療育社會工作者於規劃或提供服務時的注意事項。對於早期療育服務有興趣的社會工作者、相關專業人員,乃至早期療育家庭,值得一窺究竟。每一章對於臺灣早期療育服務的現況有許多分析

及討論,也透過案例說明社會工作者的工作要領。本書適合當成社會工作者進行家庭處遇、提供社區服務,以及與相關專業人員合作的參考書籍。   作者簡介 林雅容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任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專任副教授   曾任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專長:早期療育、社會福利、社會工作、家庭社會學     具有擔任中央及地方政府、民間單位之委員的經驗,如:衛生福利部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服務推動小組委員、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社會工作師考試命題委員、臺中市政府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推動委員會委員、苗栗縣政府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推動委員會委員、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婦

聯聽覺健康社會福利基金會臺中至德聽語中心權益保障委員會委員、社團法人臺中市自閉症教育協進會顧問、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研究倫理審查專家等。 推薦序/李美玲 Ⅰ 推薦序/侯禎塘 Ⅲ 序 Ⅴ   01◆基礎篇 01早期療育基本介紹 前 言 4 第一節 發展遲緩與早期療育 5 一、發展遲緩之定義與常用的篩檢量表 5 二、早期療育之定義與服務模式 10 第二節 兒童發展與家庭間的互動影響 12 一、生態系統理論 12 二、兒童發展問題對於家庭的影響 15 第三節 早期療育專業團隊運作與實務概況 18 一、早期療育專業人員之服務內容 18 二、專業團隊運作模式 19 三、

臺灣之專業團隊運作情形 21 案例討論 22 參考書目 24   02臺灣的早期療育服務 前 言 30 第一節 臺灣早期療育服務內容與相關法令 31 一、發現與篩檢 32 二、通報轉介及個案管理 33 三、聯合評估 34 四、療育與服務 34 第二節 臺灣通報轉介與個案管理服務流程與內涵 38 一、通報轉介中心進行開案評估 38 二、轉介至個案管理中心 39 三、個案管理中心進行家庭需求評估 39 四、個案管理中心依據個案分級提供服務 40 五、服務成效評估 41 六、結案準備 42 七、正式結案 42 第三節 他山之石:美國早期療育服務介紹 44 一、《身心障礙者教育法案》之早期療育重要概念

45 二、美國早期療育服務流程及內涵 46 三、借鏡美國經驗,檢視臺灣早期療育服務情況 50 案例討論 53 參考書目 55   03早期療育服務領域的社會工作者 前 言 58 第一節 早期療育社會工作者之相關規範 59 一、早期療育社會工作者與其工作範疇 59 二、早期療育機構設置及設施設備 60 三、早期療育社會工作者聘用 61 第二節 社會工作者於早期療育服務之角色與職責 62 一、社會工作者的角色與職責 62 二、早期療育社會工作者的角色與職責 65 第三節 社會工作者落實早期療育服務之角色與職責的挑戰與因應方式 68 一、依據早期療育社會工作者之工作內涵及負荷量,落實直接服務的角色

與職責 68 二、透過資源整合平臺,及時掌握相關訊息,落實間接服務的角色與職責 69 三、規劃完整之早期療育在職訓練課程,促使社會工作者能落實各項角色與職責 70 四、相關單位需掌握社會工作者之服務紀錄撰寫情形,使其勝任各項角色與職責 71 案例討論 73 參考書目 76   04早期療育家庭支持服務 前 言 80 第一節 臺灣早期療育家庭支持服務之發展與施行 81 一、早期療育家庭支持服務之相關政策發展 81 二、家庭支持服務施行概況 82 第二節 以家庭為中心之概念與應用 85 一、「以家庭為中心」的內涵 85 二、以家庭系統觀點作為「以家庭為中心」的處遇引導 89 第三節 社會工作者提供

家庭支持服務之注意要項 92 一、社會工作者在關切兒童發展情形時,也需顧及家庭對於兒童發展問題的接納情形 92 二、社會工作者在顧及兒童療育安置時,也要能彈性地調整服務提供情形 93 三、社會工作者在和家長共同討論及面對問題時,除了從旁激勵家長外,也要給予適當的協助 93 四、社會工作者所提供的服務要能夠符合需求,並能夠合理地回應需求 94 案例討論 97 參考書目 100   05發展遲緩兒童社區療育服務 前 言 106 第一節 臺灣發展遲緩兒童社區療育服務實施情形 107 一、社區療育服務的預期目標及服務對象 107 二、社區療育服務之發展 107 三、社區療育服務辦理情形 113 第二節

以社區為基礎之概念與討論 116 一、以社區為基礎之概念 116 二、以社區為基礎之相關討論 118 第三節 社會工作者提供社區療育服務之策略 120 一、社會工作者應確認人口聚集的區域,掌握社區環境及特質 120 二、社會工作者確實掌握社區人口特質及需求,將有助於規劃活動內容 121 三、社會工作者應理解社區療育服務是支持兒童、家庭及社區的服務 121 四、社會工作者應清楚告知服務用意,促使家長明瞭自身於社區療育服務的職責 122 五、社會工作者於鼓勵家長參與時,應關注家庭生活作息 122 案例討論 123 參考書目 126   02◆家庭處遇 06多重需求家庭與兒童保護議題 前 言 13

2 第一節 多重需求家庭的定義與線上求助平臺之使用 133 一、多重需求家庭之定義 133 二、線上求助平臺之使用注意要項 135 第二節 美、英二國之促進兒童發展與家庭功能的服務方案 143 一、美國:啟蒙/學前啟蒙方案 143 二、美國:均等起始家庭識字方案 145 三、英國:安穩起步方案 145 第三節 臺灣之促進兒童發展與家庭功能的服務方案 146 一、兒童及少年高風險家庭關懷輔導處遇實施計畫 146 二、脆弱家庭育兒指導服務方案 147 三、周產期高風險孕產婦(兒)追蹤關懷計畫 147 四、展臂閱讀計畫 148 案例討論 152 參考書目 155   07常見身心障礙兒童權益議題的討

論 前 言 158 第一節 療育議題:協助家長認識與找尋早療服務 159 一、療育補助的相關規範 159 二、社會工作者於協助家長認識與找尋服務的工作要項 160 第二節 照顧議題:寄養、出養與收養服務 162 一、什麼是寄養、出養與收養服務? 162 二、寄養、出養及收養的相關規範 163 三、社會工作者面對寄養、出養及收養服務議題的工作要項 165 第三節 教育議題:轉銜服務與暫緩入學 168 一、轉銜服務 168 二、暫緩入學 171 案例討論 174 參考書目 177   08早期療育家庭需求評估 前 言 180 第一節 認識早期療育家庭需求 181 一、認識早期療育家庭需求 181

二、需求評估的影響要素 184 第二節 從家庭生活作息評估家庭需求 187 一、如何透過家庭生活作息,與家庭討論需求? 187 二、如何透過家庭生活作息,呈現家庭參與和需求? 188 第三節 社會工作者評估早期療育家庭需求之注意要項 190 一、家庭需求會隨著家庭生命週期而有所改變 190 二、家庭需求會隨著相關政策而有所改變 190 三、家庭需求會隨著其他外在環境因素而有所改變 191 四、社會工作者與家庭的良好互動關係,有助於社會工作者掌握家庭需求 192 五、社會工作者具有合宜的會談技巧,有助於社會工作者察覺家庭需求 192 案例討論 193 參考書目 196   09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

前 言 200 第一節 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及計畫內容 201 一、美國經驗 201 二、臺灣經驗 203 第二節 需求優先順序與服務目標設定 205 一、確認需求與討論需求的優先順序 205 二、服務目標設定必須具體可行 207 第三節 服務策略訂定與計畫檢核 209 一、服務計畫之策略訂定 209 二、服務計畫的檢核 213 案例討論 214 參考書目 218   03◆服務協調與評量 10早期療育服務協調 前 言 222 第一節 臺灣早期療育服務協調之概況 223 一、政府部門與早期療育相關單位的交流 223 二、機構間之資源連結情形 224 三、專業人員與家庭的互動狀況 225 第二節

服務協調之概念與討論 227 一、服務協調之定義 227 二、「服務協調」相關實證研究討論 228 第三節 社會工作者協調服務時之注意要項 230 一、服務規劃的要點、待釐清問題及必須掌握之訊息 230 二、早期療育社會工作者於服務協調時之注意要項 231 案例討論 233 參考書目 236   11早期療育服務評量 前 言 240 第一節 早期療育服務評量與達顯著差異之因素 241 一、什麼是服務成效? 241 二、對於早期療育服務評量達顯著差異之因素 243 第二節 服務評量之概念與應用 245 一、社會服務價值分析架構 245 二、社會服務價值分析架構的應用 247 第三節 社會工作者

對於服務評量之注意要項 249 一、內容設計必須釐清要評量的對象 249 二、內容設計必須掌握服務使用者的需求 250 三、版面設計必須讓填答者容易閱讀及填寫 251 四、採用能得到「貼近事實」的調查方式 252 五、透過評量,有助於日後服務規劃 252 六、若有必要,評量可以兼具服務宣導之效果 253 案例討論 254 參考書目 257   附錄 附錄一 臺灣早期療育相關網路資源 260 附錄二 早期療育服務個案紀錄表 265   推薦序   很榮幸有機會先拜讀林雅容撰寫的《早期療育社會工作:臺灣經驗之檢視》,積極推薦本書非常適合在大學裡,作為早期療育社會工作課程的學習用書。   

根據法令我國的早期療育的服務模式是由社會福利、衛生、教育等專業人員以團隊合作的方式,依未滿6歲的發展遲緩兒童及其家庭的個別需求,提供必要的治療、教育、諮詢、轉介、安置及其他服務及照顧。從兒童特殊需求的發現,到療育安置,以及家庭問題的察覺和處遇,社會工作者在這段過程中,是與家庭一同解決問題的夥伴,也是與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員一同工作的團隊成員,社會工作者事實上扮演許多角色以及擔負諸多職責,影響療育成效至關重要,但是社會工作者在提供服務時,卻往往在這當中感到迷失,甚至感到自身專業能力的不足。   這本書應是特意為學習早期療育社會工作者所撰,內容可說相當完整。第一篇的基礎篇,涵蓋早期療育的主要概念、服

務體系的運作、服務體系中的社會工作者、家庭支持服務,及社區療育服務等。第二篇的家庭處遇,涵蓋多重需求家庭與兒童保護議題、常見的身心障礙兒童權益議題、早期療育家庭需求評估,以及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等。第三篇的兩章並兼及早期療育的服務協調和服務的評量。除了內容完整外,我很欣賞每章主題介紹後所加入的案例討論,將學習者拉回實務面去思考問題,說明社會工作者可採行的服務策略,以及可進一步思考的議題。使得學習者思考,並能保持有趣活潑的興致。   關於早期療育社會工作,作者得以撰寫如此兼顧理論與實務的書冊,還得歸功於她在教學、研究及實務觀察的各種努力與經驗積累。除了持續性的執行相關的研究計畫,教學之餘擔任中央

及縣市政府部門的諮詢委員。在教學中,也會在課程中安排學生至早期療育或身心障礙單位參訪、與相關專業人員訪談、案例討論等。作者的用功,以成就這本書。   李美玲 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2021年4月15日     早期療育是發展遲緩幼兒潛能發展的重要一環,仰賴社政、醫療、教育等領域專業與家庭的合作及社會大眾支持,才能締造發展遲緩幼兒優質成長環境。臺灣早期療育的發展,歷經學者專家、家長團體和學術單位的倡導,中央立法與縣市政府及民間組織的努力推動,臺灣各縣市的早期療育服務工作,已經呈現多元服務型態的面貌。   國內早期療育的書籍不多,論述國內早期療育與社會工作的專書更少,難得本書的內容完整豐富,

區分為三大篇,第一篇基礎篇介紹早期療育基本理念、臺灣早期療育服務、早期療育服務領域的社會工作者、早期療育家庭支持服務、發展遲緩兒童社區療育服務。第二篇論述早期療育家庭處遇,包括多種需求家庭與兒童保護議題、身心障礙兒童權益議題討論、早期療育家庭需求評估和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等。第三篇說明早期療育的服務協調與評量。全書脈絡清晰、理論與實務並重,閱覽本書將讓我們對早期療育與社會工作、家庭需求及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等重要理念、法規與實務工作,獲得全方位的瞭解。本書可提供早期療育各領域專業人士、大專師生及父母,欲瞭解或探究早期療育與社會工作的重要參考,也能助益大眾對早期療育的瞭解和支持,更能促進早期療育的發

展共識和前瞻願景。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最早在國內開創早期療育研究所,後續又結合幼兒教育學系的豐富資源,轉型為早期療育碩士班,再次開創國內從早期療育到幼兒教育的學前融合教育人才培育體系。本書作者林雅容老師在本校早期療育研究所創立之初,即在研究所專職任教,為國內早期療育學術領域的優秀學者,兼備理論研究與實務經驗,近年來傾全力完成早期療育與社會工作的學術著作,對早期療育與社會工作抱持理想,貢獻頗多,著實令人敬佩,特為之序。   侯禎塘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副校長 2021年4月10日   序   《早期療育社會工作:臺灣經驗之檢視》這本書的問世,是源自於陳瑋崢主編

、高于婷主編看見早期療育領域中,社會工作專業的需求;同時,這本書在陳文婷編輯等人的細心校編中完善地出版。我也非常感謝王翠華副總的支持。   這本書自構思、動筆,至完成初稿,大約二年左右的時間。在這段期間,臺灣的社會福利發展歷經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長期照顧服務十年計畫2.0的推展,讓兒童發展及照顧等相關議題受到關注,也對於身心障礙者(包含身心障礙兒童)及其家庭的服務使用情形有所影響。爾後的COVID-19疫情重創全球,兒童的照顧及療育在防疫的需求下有所調整。政策或服務的發展、重大傳染疾病等因素,讓我們對早期療育服務有更多的思考。因此,我在撰寫這本書時,不斷地梳理及省思我對於臺灣早期療育社會工作

的認識與觀察。   我在教授早期療育相關課程時,經常苦惱於當前的教科書較少提及實務運作情形,例如公私部門的分工樣態、社會工作者的處境或經常面臨的難題等。因此,我會在課程中安排學生至早期療育或身心障礙單位參訪、與相關專業人員訪談、案例討論等,讓學生除了研讀相關論述,也透過第一線工作的接觸,思考服務內涵。這些經驗引發我撰寫早期療育社會工作書籍的動機,以及驅使我思量這本書的內容編排。   這一本書的內容,最大特色是涵蓋早期療育的主要概念,服務體系的運作、各部門(或單位)協調,以及服務擬定、執行及評量。各章節的邏輯依序是:該章主題的實施概況介紹、與主題有關的概念與討論,以及社會工作者在該主題中應注

意的要項。部分章節納入兒童保護、長期照顧、身心障礙服務、重大傳染疾病等的討論。各章加入案例說明社會工作者可採行的服務策略,以及可進一步思考的議題。我期待這本書能透過簡明的論述,讓入門者認識早期療育社會工作,也期待能藉由深入淺出的內容,讓實務工作者思索臺灣早期療育服務樣態。   林雅容 於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2021年4月2日

黃金花的悲歡離合-自閉症家庭女性照顧者婚姻經營困境初探

為了解決身心障礙兒童 定義的問題,作者彭如璟 這樣論述:

摘要本論文研究自閉症家庭女性照顧者婚姻經營的困境初探,採質性敘事研究,瞭解 3 位自閉症家庭女性照顧者從戀愛進入婚姻的主觀經驗與過程及面對的困難。研究發現自閉症家庭的溝通負荷較一般家庭沉重,長期未解衝突導致夫妻雙方身心俱損,成為自閉症家庭女性照顧者婚姻上的共同挑戰,以及自閉症家庭的婚姻韌力有待探討。研究結果顯示:一、自閉症者家庭女性照顧者的婚姻困難,來自於社會文化上的桎梏。二、溝通負荷在自閉症家庭裏,較一般家庭沉重,溝通對自閉症家庭是重要且特殊的議題三、自閉症者家庭女性照顧者婚姻經營樣態:(一)自閉症家庭女性照顧者面對夫妻衝突中找磨合方法,為婚姻努力。(二)社會文化桎梏對自閉症家庭女性照顧者

形成的焦慮,讓她們只看見孩子,看不到先生的需求,同時也沒看見自己。(三)伴侶因認知固著傾向,易造就多年懸而未決的夫妻衝突,在夫妻衝突中取經,經過長期相處才能找到與伴侶互動的訣竅及方法,同時累積夫妻間的負向情緒及身心磨損。(四)「 離」歌升起,來自面對經久多年,懸而未決的夫妻衝突所帶來的疲累感,後續會考量現實狀況,忍住「離」意。最後,提出對未來研究方向之建議為加入自閉症傾向伴侶的觀點、有待新血加入研究自閉症家庭裏的婚姻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