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禪寺梁皇寶懺2022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中華大學 工業管理學系 陳棟樑所指導 劉詠沛的 應用Kano模式探討影響寺院旅遊因素之研究 (2021),提出農禪寺梁皇寶懺2022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寺院旅遊、Kano二維品質模式、服務品質。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宗教研究所 李玉珍所指導 陳翁清的 齋佛相濟.敦儒修真-圓滿德治法師的內修外弘 (2021),提出因為有 圓滿德治法師、新莊覺明寺、齋教、丹道、全省孝子孝婦事錄的重點而找出了 農禪寺梁皇寶懺2022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農禪寺梁皇寶懺2022,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應用Kano模式探討影響寺院旅遊因素之研究

為了解決農禪寺梁皇寶懺2022的問題,作者劉詠沛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寺院旅遊做研究方向,冀期從旅遊面切入,讓寺院旅遊成為寺院實現經濟自足、廣開接引方便之門的敲門磚;同時,也讓寺院旅遊為活絡地方經濟、旅遊產業,挹注新能量。本研究透過Kano二維品質模式探究影響寺院旅遊因素之因素屬性歸類,透過問卷調查蒐集資料,問卷發放時間為2022年3月21日至2022年4月2日,總計回收432份有效問卷。問卷資料經因素分析後有「景觀與資訊服務」、「食宿與宗教故事」、「景點探索與回憶」等三個構面,再依Kano模式進行屬性分析,據研究結果顯示:1.影響寺院旅遊因素主要為魅力因素(12項)與無差異品質因素(8項)。並無必須品質、反向品質與無效品質。2.一維品質有4項:寺院或

周遭有充足的停車空間、寺院有詢問服務處、寺方服務人員的服裝儀容乾淨整齊、寺院環境清幽等。3.寺院的「景觀與資訊服務」構面屬於魅力因素與一維品質。「食宿與宗教故事」與「景點探索與回憶」兩構面為無差異品質。因此寺院若要作為旅遊目的地,吸引一般無特別宗教傾向之民眾前往,當可先從景觀與資訊服務著力。4.民眾在餐飲提供方面,願意付費取得相應服務。5.民眾在寺院作為旅遊目的地時,對其軟、硬體服務設施並無太嚴格要求,但若是寺方多作一些服務,則是民眾所樂見。研究者根據研究結論,對寺方及相關主事者提供建議,希望寺院若要成為旅遊目的地,在有限資源下抉擇提升軟硬體服務品質時,能夠有參考依據。

齋佛相濟.敦儒修真-圓滿德治法師的內修外弘

為了解決農禪寺梁皇寶懺2022的問題,作者陳翁清 這樣論述:

本文介紹圓滿德治法師(1902-1971)「出塵入佛.敦儒修真」的一生,法師於日治時期經商有成,經民眾推舉出任民意代表,終戰後入佛法相,開山建立臺北新莊覺明寺,原為「在家修」的修道人士,開山建寺後則住寺「專修」。圓滿法師內修外弘,會通儒、釋、道三教,其行堪為時代典範。法師俗名「陳塗」,自青年時期起親近齋教龍華派、49歲靠定「瑤池金母無極天尊」皈依先天派、約50歲時人倫義務已了,配偶病故子嗣獨立及老母有養之後即雲遊各地、約於52歲依止臺南白河大仙寺開參法師,受賜法號「心明」、56歲覺明寺草堂完成、66歲新莊覺明寺竣工落成。法師建寺前已積極參與慈善事業,其後雖然住寺專修而且現出家相,卻不見戒碟亦

不知有無剃度,不具儀軌形式但有慈悲範行應非孤例,恐怕是當時社會各種糾結下的一種修行方式。圓滿法師圓寂後,覺明寺由受具足戒尼師繼任管理人兼住持,幾番輪替後目前由法師第一代俗家弟子及登記信徒呂普義擔任管理人,並聘任同為法師弟子的常賢法師為住持,呂普義歷經多次齋教龍華派「過光場」的進階儀式,目前為「清虛」道階,並稱覺明寺為「大乘佛教臨濟宗龍華法門道場」。呂普義整理寺內保存善書,其中《觀竅說》及《雙脩漸法述記》為丹道修煉文本,將據以細究圓滿法師的內修理論及修行次第。圓滿法師現出家相前,已投身於社會慈善事業及倫理教化工作,開山建寺的同時曾經花費數年時間,騎單車環島蒐集孝子孝婦事錄,編輯後共出版四次《全省

孝子孝婦事錄》,並以此為弘化資糧,組織「文化復興宣孝團」費時一年環島弘化、藉孝揚佛。本研究有關圓滿法師內在的修為及對外的弘化工作,稱為「內修外弘」;自政商的錙銖計較到齋佛的慈悲普度,名為「出塵入佛」;重視儒家倫理尤其是孝道的弘揚,以及追求道真的修為,稱為「敦儒修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