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 托 育兒津貼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退 托 育兒津貼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界木寫的 起造台灣政府芻議 和宮本槙子的 新手祖父母&新手父母必讀手冊(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前衛 和新自然主義所出版 。

國防大學 社會工作碩士班 陳依翔所指導 沈彥儒的 國軍男性離婚軍官復原力之研究 (2021),提出退 托 育兒津貼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復原力、男性離婚軍官、保護因子。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諮商與輔導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吳麗雲所指導 李宸姍的 「從辦公室走入育嬰室」─新手全職媽媽角色轉換調適歷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新手全職媽媽、角色轉換的重點而找出了 退 托 育兒津貼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退 托 育兒津貼,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起造台灣政府芻議

為了解決退 托 育兒津貼的問題,作者李界木 這樣論述:

懷抱想望國家的熱情,擘畫革新務實的治理 脫離名為「中華民國」的桎梏 尋找台灣正名獨立的進化之路   本書作者李界木以其地理與環境科學專業,任職於美國聯邦政府機關數十年,亦因投身海外台獨運動被列為黑名單,滯美32年才重回故土。2000年政黨輪替後,因政府治理人才之需,李界木放棄美國籍,投身地方與中央的建設,繼續發揮專才。   經歷美國的三權分立與中華民國的五權憲法體制,李界木透過長年的實務經驗與第一線的細膩觀察,比較並揭開當前政府組織結構與管理制度的各種浪費與弊端,提出詳實且可行的改革方案,也為理想的台灣國指出朝向新生現代國家邁進的道路。   本書以國際公認的《台灣關係法》為經,以政府

體制的除弊改造為緯,互為表裡,形構宏觀且細膩的國家治理藍圖。面對瞬息萬變的全球化局勢與中國侵逼,台灣唯有正名制憲,各方面健全發展,具備獨立自主的國格,起造真正的台灣政府,推動國家正常化,才能以平等的地位加入國際社會,創造和諧共榮的未來。  

退 托 育兒津貼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人口「跌跌」不休,應盤整社福、力爭前瞻

高雄人口持續衰退,九月單月竟一口氣比台中市少了4477人,陳麗娜認為台中生育、托育一條龍政策是關鍵,但在高雄市取爭到的150.75億競爭型前瞻計畫裡,社會局竟只分配到0.98%、1.53億,市府及社會局對社福顯然不夠重視、不夠努力。

社會局長姚雨靜表示會持續盤整社福政策、研究提高現金補助。

陳麗娜指出,高雄人口七月底正式被台中超越、降為全國第三大城後,至今還「跌跌不休」,光9月份就比台中少了4477人。在社會增加部分,台中增加706人、高雄卻「減少」500人; 自然增加則是台中增加637人,高雄「減少」43人。換句話說,高雄9月份遷出比移入多,死亡比出生多,「走像飛的,生不如死」的現象令人憂心。

陳麗娜表示,社會增則與工作機會、社福有關,自然增加背後的原因應是生育福利。台中市從104年度起推行「托育一條龍」,生育津貼每胎1萬,0到6歲實施幼兒送托嬰中心或保母的托育補助,其間若轉讀幼稚園則每學年補助3萬。自制度實施以後,台中讓幼兒進入托嬰中心、保母系統由8407倍增為15258,幼兒就讀幼兒園人數
年增10%。顯然家長因「托育一條龍」而較無後顧之憂、願意生養,孩子送托育,本身即早二度就業。

相較之下,高雄生育津貼一、二胎6千顯然「沒誠意」、第三胎4萬6千幾乎「吃不到」。托育方面,托育補助只到2歲,轉幼稚園則每學年只補助1萬,吸引力遠不如台中!

強化社福要增加預算,然市府債台高築,此時應全力爭取前瞻計畫等中央預算。在各縣市提案爭取的「競爭型計畫」裡,高雄今、明兩年各局處全面提案,共爭取到150.75億經費,但社會局只在「城鄉建設」、「因應少子化友善育兒空間建設」提了三案,總共才分配1.53億,佔市府計畫的0.98%,可見社福被市府忽視程度。

陳麗娜表示,前瞻是四年計畫,社會局應把我108、109這兩個預算年度,希望社會局及早蒐集資料、寫計畫,把高雄育兒、托育社福拉起來,別讓人口繼續流失。

國軍男性離婚軍官復原力之研究

為了解決退 托 育兒津貼的問題,作者沈彥儒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是以復原力之觀點,探討離婚男性軍官之生命經驗,其內容包含瞭解男性軍官在離婚經驗中所遭遇的困境、瞭解男性離婚軍官具備之內在與外在保護因子、瞭解男性離婚軍官如何運用社會與軍隊資源。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中的敘事研究訪談法進行資料之蒐集,經由研究者自身已掌握認識之特定對象與各級心衛中心之引介,邀請符合本研究資格條件受訪者六位,共同參與本次研究。其研究發現如下:一、哀傷階段的不同,復原力的需求則不同。二、軍人職業工作時間長,夫妻關係經營時間短。三、軍人性格剛毅木訥,夫妻溝通僵化阻暢。四、軍人拒蒙受恥辱印記與傳統性別社會化交互之影響。五、男性離婚軍官復原力展現模式。經過研究之後,

研究者歸納出以下三點結論:一、男性離婚軍官復原力之風險因子顯現於個人、家庭與社會層面中。二、男性離婚軍官之復原力內涵展現於內在保護因子與外在保護因子兩個面向。三、部隊環境與個人互動影響復原力之展現。最後,本研究在個人部分、研究方面與政策方面提出建議,提供相關單位在制定政策時參考:一、個人部分之建議(一)提升自我復原能力,勇於尋求專業協助。(二)推動情感與性別課程,強化婚前輔導與教育。二、研究方面之建議三、政策方面之建議(一)結合國軍MDM研發多功能資訊平台。(二)人事派遣納入家庭因素進行考量。(三)設立非營利托育與幼兒園機構。(四)設立離婚數據蒐集專員,以深究離婚原因與影響。(五)成立國軍家庭

服務中心。(六)強化心衛中心服務專業知能,擴大鏈結民間輔導資源量能。關鍵字:復原力、男性離婚軍官、保護因子

新手祖父母&新手父母必讀手冊(二版)

為了解決退 托 育兒津貼的問題,作者宮本槙子 這樣論述:

兩代父母教養兒孫, 從此無代溝、關係更融洽!   ⊙活到老、學到老!當個稱職的阿公阿嬤   「恭喜!當阿公阿嬤了!」道賀聲響起,代表生命中即將多了一位與我們緊密相依的親人,可是,我們知道要如何當個稱職的阿公阿嬤嗎?   在少子化的世代,寶貝孫兒誕生之後,馬上得夾在經驗不足的年輕父母,和生活年代、價值觀都不一樣的祖父母之間,這兩組父母究竟該如何經營、如何溝通才能得到良性的循環?已成為當今一大課題。   為了避免不經意脫口而出的無心言語,傷害了彼此的關係,造成嫌隙、芥蒂,也為了避免鑽牛角尖,在心裡堆積不滿、憤怒、憂慮等負面情緒,確實有必要事先了解相處往來的溝通E,以及最新的育兒知識。

  本書由家庭問題評論暨諮詢專家宮本真紀子領銜監修,她以專業與耐心傾聽排解家庭關係、育兒教養、心理醫療等等問題長達二十二年。因此,舉凡重男輕女觀念如何化解、幫媳婦坐月子如何不拘束、如何有技巧地指出子女錯誤的教養行為、隔代教養如何不再是兩代父母衝突的導火線、疼孫愛孫感到力不從心怎麼辦、孫兒病痛或意外發生時如何處置、如何讓過時的育孫知識再升級,以及慶祝賀兒孫等相關節日的想法表達和包禮金行情、生前想留給兒孫的金錢要怎麼給才恰當等等,甚至如何讓另一方的祖父母不覺得是局外人……,都提出了貼心的解答。   相信這本書可以當成「爸爸媽媽、阿公阿嬤這些以孩子為中心運轉的大人們,彼此相處往來時的禮儀指南」,也

可以當成「翻轉傳統養育技能的迷你育嬰手冊」。   ⊙原則先說好!量力而為地「歡喜育孫」,千萬不要變成身心俱疲「鬱孫」   許多孫兒父母絕大多數認為,祖父母出手幫忙育孫,是想要擁有多一點祖孫相處的機會,但本書的調查結果出人意表,這竟然不是主要原因,而是祖父母看到子女要兼顧家庭和工作,非常辛苦,能幫忙就幫忙。只能說,為子女設想的天下父母心,不管活到幾歲都不會打折。   縱然如此,祖父母答應照顧孫兒之前,還是必須把一些事情設想周到、說清楚講明白。書中指出,首先必須先將騰出來的育兒空間徹底檢查,貼心提供「嬰幼兒居家安全陷阱檢查表」;其次,托育照護的日常生活,像是餵奶的間隔、餵副食品、換尿布、上廁所

訓練等育嬰細節,要事先與子女討論過;再者,雙方對費用負擔的想法也要事先討論約定好,既使不願意拿保母費,但是奶粉、尿布等孫兒日常所需的花費,雜支等,應該由孫兒的父母自行負擔。   最後,最重要的是不要讓兒女產生「自己隨時隨地都能照顧孫兒」的錯覺,約定和底線是給雙方一條可預期的紅線,以免日後顧孫顧到顧人怨,自己也惹一肚子氣。和孫子相處的機會,今後還很多、很多,自己的生活也很重要,所以,一定要量力而為,盡量把握在自己負荷得起的範圍內。   ⊙今非昔比!翻轉祖父母的老派育嬰舊知識   以前帶小孩的經驗,現在還派得上用場嗎?上一代的育嬰經驗完全沒有用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尤其是帶過好幾個小孩的祖父母,本

身可說是一部集大全的育嬰百科全書。只不過是,現代醫學日新月異,有些育嬰方法剛好跟以前相反,人總是要活到老學到老,只要注意這些不合時宜的育嬰方法就沒問題了。   「趴睡」隱藏著危險,現在鼓勵要「仰睡」。   「孕婦一人吃兩人份」是物質匱乏年代才有的說法。   現在主張寶寶哭哭就要抱起來,別擔心養成討人抱的壞習慣。   蛀牙會傳染!絕對不要用自己的筷子餵幼童吃飯   育兒已從「母親一手包辦」轉變成「父母共同分擔」的時代。   寶寶完全不曬太陽不行,曬太多也不行!   以前要強迫孫兒「斷奶」,現在的主流是「自然離乳」。   沒有必要做如廁訓練;請順其自然,「等待」寶寶會自己上廁所。   嬰幼兒搭車

一定要乘坐安全座椅,違反者將被視為違規。   ⊙「親上加親」!建立起與孫兒向外擴及的人際禮儀E有技巧   在育孫過程中,與媳婦和兒子、女兒和女婿,甚是與兩家族的長輩的互動,難免會因為立場不同、經驗有別、溝通欠佳、財力差距等等因素,導致為孫兒好的美意卻被大大減分。可以這樣比喻,擔起育孫的任務不難,而是協調育孫周邊的人情義理更需要有高情商,本書也將育孫E禮儀列為很重要內容,與其說是教養孫兒,不如說經由教養孫兒的過程中可以看到大人的修養需要做哪些調整,這是成熟大人應該顧及的禮儀。   媳婦回娘家待產、坐月子,要建議兒子準備「母子倆的生活費」,交給岳父母。   育孫的建言,以指責或下令式、命令式的

說法表達,只會弄巧成拙造成反效果。   不要隨意進出兒子媳婦或女兒女婿的家、臥房,事先徵求同意是必要的。   孫兒的命名,祖父母要給予尊重,並且接受。   具體的表明「在什麼條件下可以幫忙」,並不是非得犧牲一切的活動不可。   育孫過程中,料理三餐、打掃、洗衣等都會增加,宜事先對子女表明體力有限。   有自己的想法讓親家知道時,透過兒子或女兒轉達會更順利   與親家相處,切記不需要處處彰顯自己,也不需要處處配合對方。   不要當著兒子或女兒夫妻的面,批評或數落對方父母的不是。   忍不住想要發洩、一吐為快的話,請說給不會跟兒子、女兒有接觸的旁人聽。   ⊙無論是否承擔育孫重責,祖父母就是一本

活的教科書、一座活的圖書館   雙手環抱孫兒時時,總是想:「我可以為孫兒做什些麼?」「什麼又是非做不可的?」本書為祖父母們指點迷津:祖父母愛孫、疼孫、寵愛的方式,就是把智慧傳給孫兒,成為他們生命中一份「終生受用的禮物」,當然還有給孫兒永遠不嫌多的愛與關懷。   無論是健朗的祖父母,或是年老體衰無法照顧孫兒的祖父母,一樣累積了十足的人生智慧,不會因為體弱、殘缺而減損其生命智慧,只要祖父母願意和孫兒分享,就等同於是活教材、是活的圖書館,能以過來人前輩的身分,帶領孫兒如何看待未來,如何面對挫折、失敗;也可以把不同於父母、師長的價值觀、人生觀、種種歷練傳授給孫兒。   甚至,讓孫兒目睹祖父母生老病

死的肉體衰敗逐漸走向死亡,也是身為祖父母最大的任務之一,是最好的生命教育教材。雖然無法親眼看到孫兒青中壯年的臉龐,不過我們可以想像日後孫兒「幸福」的模樣。在人生的收穫期有機會做祖父母,這是生命中的甜蜜的負擔。   ⊙台版專屬兒福!兒孫成長禮俗、育兒福利、親子館、特色公園,千萬別錯過   【台灣限定】「兒孫的成長禮俗」是百年智慧的結晶,可以全程遵循、可以取其折衷、可以新舊交雜、可以賦予新創意,透過種種禮俗或慶祝方式,都是在與孫子共同創造獨一無二且絕無僅有的生命記憶。   跟兒孫共享天倫之樂,大概有只有這時候了。其實,政府有許多育兒福利政策,和子女一起研究收集,比如育兒津貼、臨托機構、免費的親

子館,以及近年在全台掀起的特色公園,前者不僅能夠減輕育兒經濟負擔,後者還可以讓孫子走出家門,體驗親子館和特色公園的魅力。 本書特色   (一)新手祖父母育孫速成必讀!重建照護育孫新知,讓孫兒的身心健康發展、玩樂都兼顧   許多祖父母也是自從寶貝金孫出生之後,才發覺當個稱職的阿公阿嬤有許多東西要學,過去的有些育兒知識變得不管用,關於嬰幼兒的身心健康新常識必須要不斷與時俱進。   像是趴睡有危險,仰睡才安全;不用戒尿布,不用斷奶;發燒、嘔吐時,觀察或就醫要懂得研判;不能因為怕危險,就把孫兒老是關在家中;善用政府的托嬰空間、親子館、特色公園……,這些都必須一點一滴讓阿公阿嬤知道才行。   如

此一來,新手祖父母才真正享受養育孩兒的樂趣,甚至還能贏得老伴對彼此育孫能力另眼相看與讚許。   (二)集結眾人經驗談!專家出面為解答,化解祖父母育孫的為難處境   「寶貝孫兒的誕生了!」兩代父母的心態上都是甘之如飴的!不過,父母挺身願意育孫,貢獻精力體力、犧牲時間、提撥金錢財物,並不表示能夠任由子女予取予求。   育孫時間長短、接送問題、祖父母喘息時間、育孫飲食和尿布衣物等費用等等……,都必須劃清楚底線,讓子女知道這一切並不是是理所應當,絕大多數是出自對子女的愛意,甚至勝過多孫子的疼愛。   書中針對許多祖父母、兒子媳婦、女兒女婿的育孫溝通疑惑提出解答,透過眾人的現身說法,祖父母不會感到

孤立無援,不好意思開口,必要時就拿這本書跟子女溝通吧!    (三)成熟大人該懂得的事!育孫生活的人情義理智慧充電指南   雙方子女結婚讓兩家牽起緣分的橋樑,寶貝金孫的誕生則讓兩家更多了血濃於水的牽絆,因此與媳婦和兒子、女兒和女婿,甚是與兩家族的長輩的互動又會變得更緊密些。但是,有時卻不是「親上加親」,而是「親家變冤家」!   「待在娘家的孫兒,好久沒看到了?」「滿周歲的紅包,我們包不了這麼多?」「好想參加孫子的運動會,沒有接到子女的邀請!」「碰到親家,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麼?」「親家總是自作主張,都沒有顧慮我們!」諸如此類與親戚的小尷尬、小芥蒂、小衝突,總是讓人心裡發悶。   專家指出成熟

祖父母該懂得與親家往來的人際禮儀,節錄書中三大重點:、想讓溝通順暢,最好透過女兒或兒子出面;二、不用勉強自己迎合對方,在重大節日問候即可;三、最重要的是,對親家的小抱怨,也不能說給女兒或兒子聽,想宣洩就說給外人聽。   (四)祖父母此生無遺憾!給孫兒應該給的疼愛、想給孫兒金錢也要得當   教養不能只向國外取經,傳承祖父母的生命智慧結晶,更是活生生的生命教材,不論是否承擔育孫重責,也正因為是祖父母,才能夠將家族傳承故事或家訓、孫兒父母的兒時趣事、想讓兒孫知道自己的風光得意事……,點點滴滴告訴給孫兒。   六十多歲是育孫的最佳黃金年齡,體力與時間都足以承擔此甜蜜的負擔,請正面看待育孫這件事,因

為那是上天賜給祖父母重溫甚至享受育兒樂趣的難得時光,請盡情給孫兒滿滿的愛與關懷,指引人生方向,畢竟過去自己為人父母嚴厲多過於愛,而如今當祖父母就可以愛多過於嚴厲了。   如果想在財務上幫忙孫兒,專家再三叮囑,必須端視自己孫兒多寡、預留退休養老金,甚至在政府法規之下,評估自己的財務狀況,選擇「生前贈與」或「死後繼承」的最佳方案,既可以幫到孫兒,又可以讓自己留有餘裕,才是兩全其美的方式。  

「從辦公室走入育嬰室」─新手全職媽媽角色轉換調適歷程研究

為了解決退 托 育兒津貼的問題,作者李宸姍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探討職業婦女因生育第一胎子女,從職場回到家庭成為新手全職媽媽,在兩種角色轉換間之心路歷程與生活經驗,在角色轉換間產生什麼變化?而又是如何調適與克服。本研究招募六位受訪者,藉由半結構訪談蒐集資料,並採用現象學觀點,以主題分析法進行資料分析。 本研究發現原職業婦女在轉為擔任新手全職媽媽的角色轉換中,歸納出有三大項變化,包含:一、從女人到媽媽之身心俱變:懷孕生產身體變化、睡眠中斷身體疲累、哺育母乳的樂與痛、孩子為主失去獨處休閒、孩子媽媽是我的新名、新手全職媽媽社交困境、孩子發展與比較壓力。二、夫妻感情的變化:互動減少衝突增加、婆媳育兒衝突無作為、育兒被動意見多、提高家務標準、不願主

動做家事。三、薪資收入銳減金錢使用變化:無薪階級吃老本、美容按摩是奢侈、伸手要錢怕尷尬、夫妻爭吵都為錢、吃米不知米價、金錢觀念不同。 而經過新手全職媽媽在初任母職角色與全職育兒生活中不斷調適,歸納出有三大項調適結果,包含:一、掌握育兒生活節奏:熟能生巧正向樂觀、放鬆自我有好心情、技巧傳授喘息臨托、溫暖包容的避風港、新手全職媽媽新友伴、育兒工作的成就感、育兒訊息多管道。二、新手爸媽共同合作迎戰新生活:相互體諒感情加溫、育兒難關的支持、婆媳最佳潤滑劑、分工齊育兒進步新手爸、家務分工夫妻齊手。三、全職育兒之收支平衡:太座掌錢勤打算、先生主動承擔付、娘家婆家來支援、政府資源補貼用、媽媽團購力量大

、網路商機在家賺錢、勤做功課投資理財。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論與發現,提出後續研究及輔導工作實務之建議。關鍵字:新手全職媽媽、角色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