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防災計畫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都市防災計畫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威儀寫的 城鄉重建規劃與管理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2017 年第8 期– 韌性概念與都市防災之探討也說明:謝謝!!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黃泰霖敬上. 1. Cox, L. A., Jr. (2012). Community Resilience and ...

國立清華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胡美智所指導 劉尚卿的 國軍因應複合式災害之救災行動策略 (2020),提出都市防災計畫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都市、複合式災害、防災、國軍、策略行動。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金門大學 建築學系 曾逸仁所指導 商中治的 政府開放資料應用於高齡化都市防災對策之研究-以金門縣金城鎮為例 (2018),提出因為有 開放資料、地理資訊系統、高齡化社會、都市防災的重點而找出了 都市防災計畫的解答。

最後網站現行各縣市區域計畫中防災規劃之課題則補充:意即藉由通盤檢討的方式,系統性的規劃都市滯洪與調整土地使用、達到都市防洪的目的(內政. 部營建署,2013)。 吳杰穎、何明錦(2014)評估各時期都市防災空間規劃落實於都市計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都市防災計畫,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城鄉重建規劃與管理

為了解決都市防災計畫的問題,作者李威儀 這樣論述:

在這天然災害已經嚴重衝擊著日常生活的時代, 努力減災、備災、應災,是一定要面對的課題!   近年來,全球天然災害頻發的狀況,讓都市防災、應變的研究者及實務工作者,產生更大的警醒;如何廣泛探討都市防災的基礎課題、緊急應變救援的技術、以及復原重建的適當做法,實為防災規劃專業者們應共同致力之處。 2016-2017期間,四川大學小出、卡比力江研究室與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APAUD研究室,經過多次互訪及訪視兩地災後重建的案例、並多次舉行共同Seminar及研討會;雙方合意就1999年台灣九二一大地震與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災害應變與復原重建經驗,進行初步的整理與探討,期望藉此發掘災害管理的通

則與差異處,並在知識確立與經驗交流的基礎上,逐步建構災害應變管理與災後重建的適當機制。進而開啟真正彼此尊重、彼此關愛的人性情懷。 本書的內容,除第一章與川大共同寫作完成,並由筆者做最後的定稿,及終章的分別案例評析外,主要就九二一震災的重建規劃與管理來出版。本書另對於台灣與中國在專業用詞與一般用語的差異,由APAUD研究室嘗試進行初步彙整與比對,除了藉由有效的交流,增進彼此的深層理解與真實溝通外,對於彼此經驗的實質整合,亦期望在此基礎下,開啟明確對話與共同研究的契機。  

都市防災計畫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全球氣候變遷導致八月暴雨強襲南台灣,造成多處淹水、農產品受損,甚至交通中斷。有學者建議各項防災治水計畫應該考慮地質因素,減少可能的災害,另外在都市地區恐怕無法負荷強降雨的雨量,可以透過滯洪池等等設施的都市計畫設計,讓積水減少並且快速消退。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1411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國軍因應複合式災害之救災行動策略

為了解決都市防災計畫的問題,作者劉尚卿 這樣論述:

由於都市化的高度發展,使得災害防救成為資源與知識皆需高度整合的課題。為滿足未來災害發生時所需的緊急應變空間,因而「都市防災空間系統」是必須規劃項目,其中涵蓋防(救)災處所(如:可供避災、急救醫療、消防警政、物資發放與屯儲等用途之站點)、避難路線疏導與救災進出動線、火勢遮斷與延燒防止等防救災空間之規劃,不僅需要科技知識,更需要符合當今的人文社會文化。國軍作為國家災害防救體系重要的成員,依據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政策規劃,需具備相關專業知識,才能確保資源有效整合,提升整體救災的成效,本文以103年度高雄氣爆及108年宜蘭斷橋災害為研究對象,試圖提出災害防救行動策略,以期讓救災行動更加即時且有效。

政府開放資料應用於高齡化都市防災對策之研究-以金門縣金城鎮為例

為了解決都市防災計畫的問題,作者商中治 這樣論述:

歐美主要國家及世界經濟論壇、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近年來都大力倡議及推動「開放政府(open government)」,將政府資料開放供民眾自由取用。我國也將開放資料列為政府施政主軸,作為政府治理及服務創新之重要策略,2012 年依據行政院院會決議,認為政府開放資料(Open Data)可以增進政府施政透明度、提升民眾生活品質,滿足產業界需求,並對於各級政府間或各部會間之決策品質有所幫助。而促進政府開放資料有效加值應用,已經被各國視為經濟成長與政府治理重要之一環。 隨著全球暖化的影響,近年來極端事件發生的頻率與強度都有增加的趨勢。2016年9月莫蘭蒂颱風以17級的風力橫掃金門地區

,慘烈景況,是1999年丹恩颱風重創金以來僅見。參考2005年襲擊路易斯安那州的卡崔納颶風經驗,受害者中有71%是年紀超過 60歲,而超過75歲的罹難者更佔47%之多,相較於其他災害弱勢,老人是較易受災之族群。金門的傳統社區常留有高齡族群,且隨著社會人口老化的趨勢此課題於金門傳統社區亦顯嚴峻。如何降低高齡者受災風險是刻不容緩的課題。 本論文研究利用政府公開地理圖資數位資訊、防救災資源及災害潛勢圖資,分析金門縣金城鎮地區高齡者空間分布,以及可能面臨之災害風險,以電子化政府的公開資訊,檢視目前都市防災計畫擬訂過程可補充事項,並研提可能都市防災策略,期望將低都市中高齡者之災害衝擊。 研究

運用現有政府開放資料進行高齡人口比例及災害風險分析,以金門縣金城鎮作為研究地區,發現既有規劃之避難收容場所本身即有受災風險,且可能有服務範圍無法涵蓋周邊地區及收容能量不足之議題。建議未來於都市計畫書中人口調查分析部份,可參考內政部統計資料,納入高齡人口密度與分布情形分析,進而於防災計畫研提相關因應策略。此外,政府應加速開放金門、馬祖等離島地區基礎數位圖資,使離島地區也能使用政府投入龐大經費開發空間數據平台,作為政策制定參考之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