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消費者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金融消費者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保成法學苑寫的 攻略商事法與智慧財產權法-27版-2023法律法典工具書(保成) 和池泰毅的 人身保險招攬爭議 :金融消費者權益保障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金融消費爭議處理專區 - Deutsche Bank也說明: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依「金融消費者保護法」設立「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藉此建立金融消費爭議處理機制,落實強化金融消費者保護各項措施,以期達成保護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志光教育保成數位出版 和白象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北大學 法律學系一般生組 葉啟洲、林國彬所指導 吳承軒的 論現行法下核保期間發生保險事故之責任-暫保制度之引進 (2021),提出金融消費者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核保期間、暫時性保險、人壽保險、防疫保險、締約上過失、交涉過程三分說。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金融與國際企業學系金融碩士在職專班 李建裕所指導 洪瑩瑛的 金融控股公司共同行銷策略之探討 -以H金控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金融控股公司、共同行銷的重點而找出了 金融消費者的解答。

最後網站「金融消費者保護法令解析與最新趨勢」線上報名則補充:為強化金融消費者保護,具體落實金融服務業建立公平待客原則之政策及策略,各金融服務業每年應至少辦理3小時教育訓練。 今年度本公會特別企劃邀請金融消費者評議中心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金融消費者,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攻略商事法與智慧財產權法-27版-2023法律法典工具書(保成)

為了解決金融消費者的問題,作者保成法學苑 這樣論述:

  適用對象   國考考生、在校生     使用功效   除查考法規外,並兼具學習功效。     改版差異   配合111年8月公布之法規修正;並配合讀者對於前版的寶貴建議予以精心的檢討與修訂   書籍特色     ◎十二大重點讓您好用、好讀、好吸收!     一、立法沿革:歷次增修清晰標示,易於瞭解法規沿革;另於條文後附有草案者,併予詳列其立院議案字號或其公告日期,以利讀者掌握立法進度時程。     二、立法條文:重要法規之文字加框呈現,以利查閱。項次以羅馬數字Ⅰ、Ⅱ……標明。     三、條文要旨:於條次後,依條文內容予以相應簡明之法概念。     四、命題紀錄:於條文要旨之後,例示歷

年國家考試紀錄。     五、相關條文:相關法規一次掌握。     六、修正或立法理由:擇要選錄重要立法理由於條文後,以利精確掌握條文旨趣;另附註有立法日期,另收錄學者對新修正條文的立法批評。     七、重要法規修正草案暨說明:鑑於修正草案多係學說或現行實務論旨之明文化,頗具參考價值,爰以虛框標示,列明公告日期。     八、名詞解釋:就各該條相關法律名詞或基本概念,以簡明精鍊的文字為闡述,並註明相關論著出處,以便讀者參閱原典。     九、實務見解:本書收錄有司法院解釋、判例、判決、決議、法律問題,擇取其中具參考價值者,或予全文或節錄方式。     十、概念釐清比較表:將重要考點之較難理解

或較易混淆之法律概念以圖表比較呈現,使學習更能融會貫通並提升思辨能力。     十一、大法官解釋:本書收錄大法官解釋解釋爭點、解釋文全文,並精心設計大法官解釋體系表。係以法典出發,或與坊間論著略有不同,僅供讀者參考。     十二、索引表:書末附有法規名稱暨簡稱索引表,並附有解釋、判例、裁判、決議、法律問題之索引表,依年代先後排序,以利檢索。

金融消費者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期貨
#證券基金會

證基會為了要帶領民眾了解台灣期貨市場的發展歷程,特別製作《期貨知多少》的節目,敘述各個時期影響期貨市場的大事件。

在金融全球化的時代,國際金融市場間具有高度依存關係,不同市場間存在著微妙的互動關係,這集讓我們來看911恐怖攻擊與美國次貸危機對於台灣期貨市場的衝擊。

00:00 開始
00:12 全球經濟連動 台金融市場連帶受衝擊
00:45 美911恐攻 造成全球股市大幅震盪
01:53 恐攻震驚全球 台股休市仍擋不住跌勢
02:22 期貨賣壓沉重 政府祭出跌幅減半政策
03:11 流動性風險高 跌幅限制反不利於市場
04:00 內外因素影響 台經濟成長率創下新低
04:25 金融危機恐慌 交易人搶賣使期貨重挫
04:49 國際金融連動 做好風險管理方為上策
05:10 次級房貸釀災 美國金融風暴全球埋單
05:20 次貸風暴籠罩 台股如吃瀉藥一路狂跌
06:07 美聯準會降息 次級房貸增加帶動房價
06:51 通貨膨脹問題 美升息導致房地產崩跌
07:45 次級房貸風暴 蔓延造成全球金融危機
08:45 價格大幅波動 台灣期貨市場陷入危機
09:16 台股期貨下殺 破六千點大關跌幅達5%
09:39 次貸風暴爆發 台指期波動率高達6成
10:33 政院救市兩招 進融券放空及跌幅限制
11:22 限制跌幅3.5% 期貨避險功能無法發揮
11:44 連續四跌停板 四大期指走勢持續疲弱
12:10 市場缺流動性 期貨交易人陷信用風險
12:35 期貨賣壓沉重 縮小漲跌幅措施難紓解
12:55 提升市場動能 金管會推證券揚升計畫
13:22 檢討風險控管 從次貸風暴看金融監理
14:13 制定專法機構 催生金融消費者保護法
15:14 期貨交易注意 評估風險及控管保證金
16:11 建立交易策略 期貨交易人應靈活運用
16:25 全球經濟連動 交易人應做好風險管理
17:28 結束


精彩回顧:
《期貨知多少#1》:台灣期貨兩大重擊事件-921地震、319事件
https://youtu.be/1ETTirghw8Q

論現行法下核保期間發生保險事故之責任-暫保制度之引進

為了解決金融消費者的問題,作者吳承軒 這樣論述:

保險契約之法律性質按多數學說及實務見解均認為應解為諾成、不要式契約,至於我國現行保險法條文卻有將保險契約解為要式性與要物性之跡象,此一爭議除了會牽涉到保險契約生效時點之認定外,更將造成要保人已經預繳全部或第一期保險費後,在核保期間內發生保險事故時,保險公司究竟是否需要負擔保險責任之爭議。在人壽保險之情形下,主管機關企圖透過示範條款,以實質影響力強行令保險人對於核保期間內之保險事故一概負責,如此做法不無可議之處。對此,本文先分析整理相關實務判決及學說見解,後借鏡美國法之暫時性保險討論並分析該制度是否為本爭議之最佳解決途徑,並於文末草擬有關暫時性保險之修正條文,期許可以成為未來立法之方向。本篇論

文架構主要有三:一、對本文之核心問題進行通盤介紹,並討論現行法下之缺失,及學說與實務提出之嘗試解決途徑。二、借鏡德國及日本之學說理論,探討締約上過失請求履行利益,亦即相當於保險金損害賠償之可行性。三、詳述美國實務見解對此一爭議問題見解之演進,並以形成之暫時性保險以及美國州法為我國保險法之借鏡。

人身保險招攬爭議 :金融消費者權益保障

為了解決金融消費者的問題,作者池泰毅 這樣論述:

  賺錢不容易,但賠錢可以很快!聽保險業務員說,更要聽聽律師怎麼說。   ◎報喜不報憂!沒有告訴你投資有風險,光是匯率損失,就可能吃掉你的本金,更別提那見不得人的投資績效?   ◎牛再肥,也只有一層皮!辦房貸繳保費,除了可能的匯兌虧損、投資虧損外,還得繼續繳利息給銀行?   ◎消費者培力!金融消費者除了量力而為、堅持投資紀律外,更應該學習如何自我保護,建立正確投資觀念。   投資有風險,金融消費者應該學習如何自我保護,   金融服務業也應該把金融消費者保護的觀念,   納入企業經營的核心價值中。   投資本有風險,有賺當然也會賠,除了量力而為、堅持投資紀律,   

金融消費者更應該學習如何自我保護。   把招攬爭議案例介紹給金融消費者,   除了可以幫助消費者了解如何保護自己,   建立「消費者培力」外,   同時,也在提醒金融服務業,   應時刻優化招攬技巧,   把保護金融消費者的觀念,納入企業經營的核心價值中。   作者為執業律師,長期處理保險爭議案件,   也持續在財團法人保險發展中心講授「保險招攬爭議」、   「招攬處理制度之查核」、「公平待客原則解析」等課程,   現在把這些經驗彙整成書,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  

金融控股公司共同行銷策略之探討 -以H金控為例

為了解決金融消費者的問題,作者洪瑩瑛 這樣論述:

隨著金融業務不斷開放,金融業面臨諸多挑戰,遂有金融控股公司應運而生。金融控股公司的成立乃為追求綜效,透過銀行、證券、保險等龐大通路進行金融商品銷售。透過共同行銷結合不同領域的金融商品,可提供消費者金融商品一站購足的便利,更可建立集團整體形象、增加獲利機會、提升集團競爭力。 個案金融控股公司已成立二十年,在共同行銷上著墨甚多,但集團近幾年整體獲利在十五家上市、櫃之金融控股公司的EPS排名卻逐步下滑,自推行共同行銷策略以來,亦未曾做過全面性的檢視,本研究藉由深度訪談探討現行共同行銷的策略,依據訪談內容提出問題,建議在核心金融商品訂定合理目標、建立明確的考核與獎金辦法、推出具競爭力的

金融商品、強化售後服務、提升資訊品質、培養專業人才等,提供管理高層做為日後修訂共同行銷策略與相關配套措施的參考,亦可作為其他金融控股公司共同行銷業務的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