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傳大學個人申請錄取名單110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彭立忠、王佳煌所指導 鄭冠榮的 影響大陸來臺研究生留學因素之研究 -理論探討與政策分析 (2017),提出銘傳大學個人申請錄取名單110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陸生、學生遷徙、陸生政策、兩岸關係、推拉理論、教育投資。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 陳繁興所指導 陳孟漢的 公立高職技優生學習適應與學習成效之研究 (2012),提出因為有 高職技優生、學習適應、學習成效的重點而找出了 銘傳大學個人申請錄取名單110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銘傳大學個人申請錄取名單110,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影響大陸來臺研究生留學因素之研究 -理論探討與政策分析

為了解決銘傳大學個人申請錄取名單110的問題,作者鄭冠榮 這樣論述:

  中國大陸為全球最主要的留學生生源國,但在兩岸特殊的政治因素影響下,臺灣遲至2011年才開放陸生來臺就讀學位,而立法者在社會氛圍與國家安全,及保障本地生權益的考量下,設下諸多的留學政策限制。由於既有研究多集中在人數最多的大陸交換生,但隨來臺的學位陸生人數逐年漸增,本研究希望能填補高等教育人才跨境遷徙議題的空缺,瞭解影響研究所陸生來臺留學的因素為何,並從雙向的推拉模型框架,觀看鉅觀的結構因素、中觀的制度因素、陸生微觀的個人因素之間的互動過程,藉以瞭解不同因素如何影響其來臺留學的抉擇。在研究方法部分,本研究經由文獻分析法、參與觀察法、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法,以來臺就讀碩博士班的陸生為研究對象,深度

訪談40位來台求學的研究所陸生。研究結論如下,來臺就讀研究所的陸生多集中在以文教工作為主的中層職業階層家庭,可分為學位導向、工作導向、婚姻引導等三種類型,其來臺留學目的與學成歸國求職途徑受到類型差異而有所不同,並會根據自身的能動性,在兩岸特殊的政策環境與制度空間中穿梭,尋找能兼顧自己最大利益的留學策略,達到最大的邊際效益,以回應制度的侷限。最後,本研究提出陸生來臺就讀研究所與未來歸國就業的架構圖,說明陸生來臺求學如何受到兩岸的鉅觀環境因素、中觀的制度因素,以及陸生微觀的個人條件的相互推-拉影響。

公立高職技優生學習適應與學習成效之研究

為了解決銘傳大學個人申請錄取名單110的問題,作者陳孟漢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公立高職技優生學習適應與學習成效,研究對象為經由九十八、九十九及一百學年度「國民中學技藝技能優良學生甄審入學」之公立高職學生。採用問卷調查法,以自行編製「學習適應量表」與「學習成效量表」作為研究工具,從全國抽取15所公立高職發放問卷,有效問卷計有438份,有效回收率為64.1%。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 依據分析結果,歸納研究結論如下:一、公立高職技優生學習適應之現況為普通。二、公立高職技優生學習成效之現況為良好。三、不同背景變項的公立高職技優生學習適應有顯著差異。四、不同背景變項的公立高職技優生學

習成效有顯著差異。五、公立高職技優生學習適應與學習成效之間有正相關。 最後,依據研究結論,對教育主管機關、學校與教師及後續研究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