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姓英文拼音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華夏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系碩士在職專班 蘇聖珠所指導 鍾屘妹的 客家文化詔安著年習俗與音韻之探究紀實 (2018),提出鍾姓英文拼音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詔安客家文化、四海大平安、著年、作醮、三字經。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鍾姓英文拼音,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客家文化詔安著年習俗與音韻之探究紀實

為了解決鍾姓英文拼音的問題,作者鍾屘妹 這樣論述:

文化是無形資產,台灣客家文化中「四海大平安」五字可作為客家族群代表,為台灣客家的五大音腔,然,研究者發現其中的「安」即將消失。爰此,本研究首先採深層訪談法訪談10位耆老,透過其述說流傳之地方習俗,與實際踩踏參與觀察2019年2月之客家文化習俗活動,將詔安最重要的民間活動「著年」正名並紀實。其次,研究者以「三字經」文本,將其羅馬拼音成詔安音韻並錄製成影音,作為孩童傳頌。最後,研究者將耆老手稿354首七言詩詞,亦編譯成文字檔與詔安音韻之影音檔,以作為台灣客家中「詔安」文化傳依據與文本。 本研究為紀實性文章,溯源「著年」文化起源於清朝道光年間,除將詔安「著年」文化數位文字化外,正名「著年」之寫

法與音韻。另外探析民間流傳的「著年」中的「輪值年」之意涵,將輪值語意、口語說詞與字義正解,文中並將客家「著年」與閩南文化的「作醮」舉辦時之食衣住行育樂等文化活動差異點進行比較分析。 本研究在詔安音韻部分,最重要的價值,乃以「三字經」與「耆老手稿354首七言詩詞」兩文本,將被遺忘之詔安腔用以數位影音方式留存。本研究將鄉音、語言與聲調進行一場數位文化保存的革命,保留聲音跟語言,用忠實及珍惜的在地情感,讓詔安文化所蘊藏之無限智慧延續,促進族人的團結和敦親睦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