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局主任秘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鐵道局主任秘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彭國智寫的 【連續第9年銷售冠軍】2021全新發行:鐵路運輸學概要【適用:鐵特員級、營運人員甄試】 和李文環蔡佩蓉的 打狗公園野望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高雄市三民區文安南街78 號角響起也說明:在區長、副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4課4室等8個內部單位[6] 。 ... 中都愛河濕地公園, 中都濕地公園, 九如鐵道藝場, 保安宮, 光之塔, 十全古董市場, 台灣煉…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宏典文化 和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所出版 。

國立臺南大學 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賴志彰所指導 蔡欣靜的 大灣地區市街的發展與變遷 (2013),提出鐵道局主任秘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大灣、長興上里、市街、變遷。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 張栢烟所指導 楊尚蓉的 高雄水岸碼頭視覺設計之研究 (2007),提出因為有 水岸碼頭、視覺設計的重點而找出了 鐵道局主任秘書的解答。

最後網站基市府小內閣交接均齡不到50歲 - 中華日報則補充:記者王慕慈∕基隆報導基隆市政府一日進行小內閣異動交接,原交通處長李綱前進中央,升任交通部鐵道局主任秘書,為基隆捷運「超前部署」,新任秘書長由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鐵道局主任秘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連續第9年銷售冠軍】2021全新發行:鐵路運輸學概要【適用:鐵特員級、營運人員甄試】

為了解決鐵道局主任秘書的問題,作者彭國智 這樣論述:

  ★鐵路系列連續第9年銷售冠軍全新改版!最新重點+法令修訂+最新題解→三大修訂要點助您與最新考情同步,是鐵特考生們備考路上最堅實的夥伴!】★     感謝PTT上榜考生誠摯推薦:不得不說,宏典真的是有志考鐵路的好朋友,不知道該買哪個版本的考友,不妨可以考慮一下宏典的~     按部就班紮實改版、題題解析、不妄想速成。這就是宏典《鐵路特考》系列連續第9年蟬連銷售冠軍,連續6年使用者考取98分口碑推薦,協助大量考生不補習自學上榜的關鍵!     ★2021全書大改版重點★     一、因應新法施行,加強交通部鐵道局之重點整理    《交通部鐵道局組織法》施行後,交

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與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正式整併為「交通部鐵道局」。交通部鐵道局是中華民國交通部直屬機關,主要負責辦理鐵路、大眾捷運與其他鐵道運輸系統之工程建設及監督管理等相關業務。鐵路特考及營運人員立即出現考題。      二、因應最新鐵特員級、高員級與營運人員實際題型,加強6大最新重點整理:    1.高速鐵路及大眾捷運。   2.台鐵車站分級與路線分級。   3.鐵路運輸基本設施。   4.安全管理與事故處理。   5.鐵路運輸運送管理。   6.運轉系統及行車計畫。     三、完整收錄109年最新鐵特員級、高員三級申論試題及解答提示     

★2021全新改版!內容涵蓋「單選、複選、問答題型」,鐵特員級、鐵路營運人員甄試均適用。★     一、鐵路運輸學命題範疇之界定   鐵路運輸(rail transport)通稱為「軌道運輸」或「軌道交通」,有鑑於「鐵路特考」過去許多年來,《運輸學(含概要、大意)》一科命題範圍過於廣泛,且錄取的考生都將在「台灣鐵路管理局」服務,不至於派至其他交通運輸業工作,因此考選部為減輕考生準備應考的壓力,並使錄取的考生能具備更充實的「鐵路運輸」相關概念,乃於105年初公布,本科由106年起,原鐵路特考《運輸學(含概要、大意)》考科,縮小其範圍為《鐵路運輸學(含概要、大意)》。     考

選部於105年11月11日公布鐵路人員考試員級考試《鐵路運輸學概要》命題大綱,主要命題內容如下:   (一)軌道運輸特性及基本要素。   (二)軌道運輸基礎設施設備。   (三)軌道運輸經營及管理議題。     考選部公布命題大綱的時候,同時說明「命題大綱為考試命題範圍之例示,惟實際試題並不完全以此為限,仍可命擬相關之綜合性試題。」再觀之近年《鐵路運輸學概要》的考試題目,可知本科命題範圍相當廣泛,尚包括交通運輸政策、永續運輸、無縫運輸等概念,此為考生所不能忽略者。     二、一本最符合「鐵路特考」與「鐵路營運人員甄試」需要的用書   由於本書作者長期服務於交通界

,人脈較廣,經深入了解後,根據二十幾年前曾任「台鐵」主任秘書張蓴先生曾編寫過的「鐵路運輸學」一書的章節名稱,再由服務臺鐵多年的員工處,了解本科的主要考試內容偏重於「鐵路基本設備、行車制度與號誌、列車運轉、場站管理、車輛調配與輸送、運輸能力、鐵路機構組織、客貨運業務、運價、鐵路經營與管理、鐵路民營化」等議題,進行編撰本書,相信應能符合鐵路特考「鐵路運輸學(含概要、大意)」與「鐵路營運人員甄試」命題的內容與趨勢。     三、精選試題演練涵蓋「單選題」、「複選題」與「問答題」   由於鐵路特考(員級、高員級)係以「問答題(申論題)」型式命題,而鐵路營運人員甄試命題則涵蓋「單選題」及「複選

題」,造成編寫此科內容取捨方面有相當的難度。幸好本人長期服務於交通界,又長期編寫輔導考生運輸學的相關領域書籍,故能駕輕就熟地將適合「測驗題(含單選題、複選題)」與「問答題」命題的內容予以區隔,編撰各類題目。相信考生只要能就所參加的考試類別需要,多加演練相關類別精選試題,必能對考生提升競爭實力而得脫穎而出。     特別提醒:台灣鐵路管理局﹝營運人員甄試﹞試題,108年題目,已將去年以前「單選題35題,多重選擇題15題」(共50題)的型式,一律改為「單選題」50題(來年仍待觀察),惟其命題範圍則較考選部特考的題目來得廣泛,請考生須加注意。     然因本書編者雖長期廁身運輸學考試

的分析整理等工作,但恐涉獵不廣,所知不豐,謬誤疏漏,在所難免,尚祈運輸學的先進有以教之。     編者 謹識   2020.11 |奪分重點大彙整&解釋名詞總複習|(本書獨家整理!)   第 1 章︱緒論 台灣鐵路建設史 運輸經營的基本原則與構成要素 運輸衝擊與參與公共建設模式 各種運輸系統特徵與範圍 運輸旅次 複合運輸系統與無縫運輸 運輸契約 運輸事業的權利與義務 其他相關運輸概念 精選試題演練 嚴選歷屆試題演練   第 2 章︱運輸事業特性與鐵路運輸系統概述 運輸事業的特性 鐵路運輸的優缺點 鐵路事業的特

定權利與義務 精選試題演練 嚴選歷屆試題演練   第 3 章︱鐵路運輸的基本設施 機車及車輛設備 軌道運輸支撐系統 鐵路系統的輸電方式 鐵路路線與車站的選擇 鐵路的構成要素 鐵路的號誌 鐵路車站月台 精選試題演練 嚴選歷屆試題演練   第 4 章︱鐵路行車制度與運輸能力 鐵路行車制度 鐵路運輸能力 精選試題演練 嚴選歷屆試題演練   第 5 章︱鐵路運轉與列車自動控制系統 列車編組 列車運轉 調車 運轉速度 轉轍器與停留車輛的處理 列車運轉整理 列車自動系統   鐵路行車計畫  精

選試題演練 嚴選歷屆試題演練   第 6 章︱鐵路場站管理與客貨運輸 鐵路平交道與調車場 鐵路客運 客運的附屬業務 貨運運送人的權利義務 鐵路貨運的類別 國營鐵路得辦理的附屬事業 鐵路貨運票價制訂的方法與程序 精選試題演練 嚴選歷屆試題演練   第 7 章︱鐵路運輸的經營型態、程序與運送管理 鐵路事業的經營型態與結構 地方營及民營鐵路的特許程序 鐵路事業的經營政策 鐵路運送與管理 貨物運送的履約責任 精選試題演練 嚴選歷屆試題演練   第 8 章︱軌道管理與養路作業 軌道管理 養路作業 路線標誌

電化鐵路養路作業安全 精選試題演練   第 9 章︱鐵路運輸安全管理與行車事故處理 鐵路運輸的安全管理 鐵路運輸安全的風險衡量 鐵路運輸安全管理的內容 行車事故的處理 精選試題演練 嚴選歷屆試題演練   第 10 章︱當代鐵路發展熱門議題 高速鐵路與傾斜列車 大眾捷運與臺鐵捷運化 鐵路智慧型運輸系統 多元整合出行服務 鐵路民營化 國家前瞻計畫軌道建設 精選試題演練 嚴選歷屆試題演練   第 11 章︱最新歷屆申論式試題與解答提示 106年員級鐵路特考 107年高員三級鐵路特考 107年員級鐵路特考 

108年高員三級鐵路特考  108年員級鐵路試特考  109年高員三級鐵路特考  109年員級鐵路特考    第 12 章︱最新歷屆單複選試題與解析 102年公務人員初等考試 103年公務人員初等考試 104年公務人員初等考試 104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 105年公務人員初等考試 106年公務人員初等考試 107年公務人員初等考試 107年營運人員甄試(營運員-運務) 107年營運人員甄試(服務員-運務) 107年營運人員甄試(服務佐理-運務)  108年公務人員初等考試  108年鐵路特考(佐級)  108年營運人員(營

運員)  108年營運人員(服務員)  108年營運人員(服務佐理)  109年公務人員初等考試  109年鐵路特考(佐級)    最新法規動態

大灣地區市街的發展與變遷

為了解決鐵道局主任秘書的問題,作者蔡欣靜 這樣論述:

本文為小區域研究,主要以日治時期永康庄中的大字「大灣」為研究範圍。以歷史時期劃分,共分為六章,第一章談論各聚落地名的形成,第二章論及明鄭與清領時期的發展,大灣於明鄭時期就有漢人移墾,且創建崇祀廣惠聖王的王公廟,此廟從此為聚落的發展中心,清領時期開始有多數的祖姓聚落出現。大灣因位於鯽魚潭的東畔,擁有豐富的水利、豐盛的漁產,主要的產業活動為漁獵與農耕,直到鯽魚潭浮覆,產業活動才有改變。大灣地區的交通地位重要,為進入臺南府城的要道之一。第三章提及大灣在日治不同政治與制度的管理下逐漸穩定發展,農產增量,第二級產業與零售商業開始萌芽,以大灣王公廟附近稍具市街型態,廟旁的市場為鄰近地區購買日常用品的中心

,為永康庄最大、人口最多的聚落。 第四章談論戰後到民國71年的發展,戰後大灣被劃為五個村落,產業由農業為主轉為以工、商業為主,對外聯絡要道為縣道180與177,聚落內的街道尚未完全開通。因為經濟條件改善,聚落內開始出現大大小小的廟宇,宗教活動活絡。第五章探討民國71年後大灣的變化,因人口增加而增設崑山村,也因為重劃區的完工,西灣村與崑山里成為聚落內人口快速增加的地區。聚落內的街道已完成環狀道路系統,展現新的樣貌,形成帶狀的大灣路商圈,休閒設施也大量規劃,大幅提升生活品質。 第六章為結論,大灣因為地理位置而成為交通要道,目前正進行大灣交流道的闢建工程,完成後與東台南副都心計畫結合,將

更提升此區的交通地位。縣市合併後,大灣與大臺南的連結更形緊密,希冀能有新氣象的展現。

打狗公園野望

為了解決鐵道局主任秘書的問題,作者李文環蔡佩蓉 這樣論述:

  打狗公園在以往的相關文獻研究中,始終是配角而非主體。本書以「公園在都市規劃與發展的文化角色」,做為這本著作的核心概念,在此概念下,試圖探究公園歷時性各階段的空間構成,以及各階段公園空間的文化現象等。這本名為《打狗公園野望》的專書,雖聚焦於比較不為人知的「打狗公園」,實際含括了壽山的地景文化史。而打狗公園翻轉了長久以來人們對打狗山的觀看和運用方式,於是,這山有了新的契機,在「看」與「被看」的文化模式中,開啟一種山與海港、人與自然的長期對話。 作者簡介 李文環(Wen-Huan Lee)   高雄市大寮區人,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文學博士,目前任教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

,致力臺灣文化資產及地方文史之研究。過去五年作品有:《糖鐵旗尾線的歷史變遷與遺產》、《港都首部曲哈瑪星》、《一本就懂的台灣民俗》等三本專書,以及〈日治時期安平港對外貿易之分析〉、〈蚵寮移民與哈瑪星代天宮之關係研究〉、〈安平移民廟:高雄市哈瑪星文龍宮之研究〉、〈高雄港港史館歷史變遷之研究〉、〈日治時期高雄市「哈瑪星」的移民與產業—以戶籍資料為主的討論〉等數篇論文。   蔡佩蓉(Pei-Jung Tsai)   高雄市苓雅區人,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碩士,喜愛策展、熱衷地方研究,目前就讀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博士班。 市長序 │ III 局長序 │ V 自序 │

VII 書前 │ 1 第一篇 話說打狗山 │ 21 一、走入歷史的打狗山 │ 023 二、開山的人與事 │ 033 三、山的文化書寫 │ 042 四、遍山的岩石開採 │ 053 第二篇 打狗公園的打造與翻轉 │ 65 五、湧泉與上水道 │ 067 六、市區改正與打狗山造林 │ 077 七、打造打狗公園 │ 085 八、翻轉山的文化 │ 101 第三篇 壽山紀念公園的文化形塑 │ 121 九、以「紀念」為名的公園擘劃 │ 123 十、建置歷程與地景體系 │ 143 十一、公園的文化動員 │ 171 十二、登高野望的文化再現 │ 192 第四篇 壽山公園的變與不變 │ 217 十三、要塞

管制下的文化變異 │ 219 十四、戒嚴下的中山公園與壽山公園 │ 236 十五、壽山公園的地景變異 │ 256 十六、被淡忘的壽山公園 │ 281 第五篇 走讀公園的文化遺產 │ 299 十七、從逍遙道而萬壽路 │ 301 十八、從御通道而千光路 │ 322 尾聲 │ 335 參考書目 │ 345 作者序   近幾年,個人比較有機會和時間從事高雄市臨港街區的調查,特別是有關哈瑪星的研究,從代天宮、文龍宮、春田館、武德殿、北號誌樓、鐵道高雄機廠、蓬萊港區,乃至整體街區文史脈絡的建構和詮釋。而壽山,橫亙於哈瑪星的北側,這曾經是海底下的珊瑚礁,如今卻成為綠意盎然、奇峰怪石的美景,魔幻般蛻變

的景致就座落熱鬧的市街旁,如何不是老天賜予高雄人的最佳禮物呢?身為高雄人的我,長久以來,大高雄是我學術生涯所關注的議題;熱愛爬山健行的我,從青年到中年,登壽山已成了我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無論高雄或壽山,這一系列研究作品,在學術上補充了高雄市於二十世紀發展的樣貌,也有助於釐清、深化身為高雄人的我在某些生活經驗和記憶的回憶,對個人而言,兼具知識和生命的雙重意義。   個人對壽山的學術關注始於2006年間,當時與成功大學歷史系陳梅卿教授受託撰寫《高雄市右昌楊家族譜》,其中,楊家在萬丹港的魚塭養殖事業,令人印象極為深刻。萬丹港即今左營軍港,楊家在前軍港時期在港內圍築龐大的魚塭產業,意味著這座位於打

狗山北側的港口有著某些深刻的產經和社會時代意義。因此,我在楊家家族史的基礎上,擴大延伸探究萬丹港的研究,同年發表〈漁塭變軍港—萬丹港之歷史地理研究〉乙文,初步勾勒前軍港時期打狗山北側港灣一帶的歷史演變,也密切注意到荷蘭時代有關打狗山的林木開發。這項研究開啟我對打狗山及其南北兩座港口的歷史關注,於是在萬丹港之後,接著展開山之南的打狗港研究。   2009年,我發表〈從漁夫島而水師營壘—近代以前旗後的歷史地理與聚落發展之研究(1603-1855)〉,除了釐清近代開港以前旗後島的歷史變遷之外,也意識到早期文獻如〈東番記〉中所謂「打狗嶼」的空間指涉問題,從而對十七世紀的打狗山有了進一步的看法。在這二

篇嘗試性作品的基礎上,2010發表〈猴山/打狗vs.萬丹港/興隆庄—十七世紀高雄重心移轉試論〉,正式提出十七世紀打狗山地區發展趨勢的轉變。個人認為,打狗,就荷蘭人的空間指涉而言,初期是指今日的哨船頭一帶,1630年代後逐漸擴大泛指整個打狗山區一帶,中國移民來此從事石灰石開採、林木砍伐,並在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獎勵推廣下種植稻米,開啟另一波的發展趨勢,從而決定十七世紀中期以後,今日高雄地區聚落重心的移轉。就農業水利條件來觀察,北高雄優於南高雄,致使十七世紀中葉以後高雄平原的重心明顯匯集至北邊的後勁溪、萬丹港一帶。清初,鳳山縣縣城定於興隆庄,其實是十七世紀高雄地區聚落發展的總結成果。   個人有關打

狗山的山南山北之討論,畢竟只是壽山遙遠的歷史背景,距離打狗公園或壽山紀念公園的地景討論仍有一段距離。2012年,蔡佩蓉在我的指導下完成碩論〈壽山,誰的意象?日治時期公共空間的文化意涵之研究〉,論文具體指出壽山紀念公園在地景上兼具現代化、日本化與殖民化的文化意義。這項研究成果,有助於個人對日治時期高雄市都市規劃的認識。因此,當2013年個人展開哈瑪星的歷史研究時,曾對1908年打狗市區改正中打狗公園的規劃有了初步的討論,後來在《高雄港都首部曲:哈瑪星》乙書中,初步勾勒打狗公園的範疇與文化特色,當時就認為,打狗公園坐落住商密集的山下町與湊町之間,兼具現代都市生活與休閒、美學與神聖性。只是,在這些作

品中,打狗公園始終是配角而非主體。因此,當二年前市府都發局前主任秘書、現任經發局副局長高鎮遠向我提及有意出版有關打狗公園的書籍時,我滿口答應,至今銘感於懷。   都發局願意共襄歷史研究,這絕對是一項很好的創舉,這也提供個人在研究底蘊上和潛在命題上的某些視角。於是,公園在都市規劃與發展的文化角色,始終是這本著作的核心概念,在這個概念下,本書試圖探究公園歷時性各階段的空間構成,以及各階段公園空間的文化現象等。這些概念和構思的鋪陳相對容易,然而公園實際地景、遺構變遷劇烈,歷史文獻相對稀少,研究起來格外費力。為了克服這些窘境,在有限的時間和人力之下,我把實地調查的重點投注在戰後違建群的住戶訪談,試圖

取得戰後公園地景的一手訊息。然而這是一項具挑戰性的工作,受訪者人數之多以及或多或少的排斥性,都會阻礙工作的進行,還好,本案專任助理同時也是共同作者蔡佩蓉,在范棋崴、吳瓊月、翁渙瑤、吳佩儒、曾瀞鋐等人的協助下,克服困難,收集不少戰後諸多地景背後的訊息和說法。有了這樣的基礎,我對整體公園地景的文史變遷,也逐漸了然於胸。   從了然於胸再撰寫成可供閱讀的文稿,耗盡了我今年 ( 2018 ) 暑假的日日夜夜,不過卻相當滿足而快樂。這本名為《打狗公園野望》的專書,雖聚焦於較不為人知的「打狗公園」,實際含括了壽山的地景文化史。對我而言,壽山已是我二十幾年來生活的一部分,在與它長期親近中琢磨著生命的渺小與

偉大,在滿足生命最基本的渴求後,從而體會人生永不停歇的自我追尋。因此,寫壽山其實也是我個人對於過去二十幾年來某些生命歷程的審視與再定位。縱然這本作品仍有所不足,然在我心中,它同山的氣息交融凝聚,散發出如茶香般清淡而雋永。   實際寫作過程宛如一步一步登山。從山腳到山頂,每一步道上都有登山人的汗水,登山途中是對意志力的挑戰,如果你不堅持,如果你不屏氣凝神,如果你不有所期待,又怎能嚥得下氣喘吁吁的疲倦,又怎能體會,那到達目的地後的一身清爽,而把塵囂全部置之山下。此刻,寫書人同登山人一樣沖淡平和,這應該就是所謂的 "放下" 吧!   8月23-29日,高雄豪雨不斷,平日乾燥的壽山在滂沱大雨洗滌後

,格外顯得鮮綠。幾次利用雨勢間歇上山,因而有幸親睹久違的瀑布,當下想起百年前本多靜六曾為壽山規劃設置瀑布的想法,不得不佩服這位日本公園之父的洞見。那天,我站在瀑布前許久,看著直流而下、湍急而去的雨水或泉水,筆墨抒不盡這奇景般的萬般情緒,多麼希望更多人可來此親自感受。   最後,這本書得以付梓,首要感謝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的大力襄助,前局長李怡德、現任局長王啟川,兩位局長是本書最有力的支持。調查研究過程,承蒙鹽埕地政事務所提供寶貴的地籍圖和土地登記資料,眾多受訪者不厭其煩地接受採訪提供寶貴訊息,以及將本書編排設計得有其特色的李宜樺,她簡直就是我的美編特助,對於常常突如其來的修修改改毫無怨言,而

各位助理們的辛苦也不只是三言兩語。謹此一併致謝。 書前 壽山公園,特別是忠烈祠以南山麓至西子灣一帶,這裡曾是臺灣戒嚴時期高雄人休憩、觀光客遊覽的勝地,筆者也不例外。還記得第一次是搭車上山。車子搖搖晃晃沿著山徑直抵忠烈祠,那時候參觀忠烈祠的人潮特別多,甚至可說人們只會在忠烈祠遊憩。遊覽車總是帶著一批又一批的遊客、學生,如朝聖般地到此一遊,因此縱然走了一遭,往往只記得忠烈祠,而滿山青綠卻容易記憶模糊。直到1989年吧!有次到中山大學拜訪友人,事後騎著摩托車從宿舍後門沿著山徑回家。車子一出後門的警衛亭,山徑在此呈U型大轉彎。後來才知道,上坡那條叫萬壽路可抵忠烈祠,下坡的路叫千光路通往哈瑪星。還記

得當時我選擇走下坡。當摩托車向下滑行時,眼界也為之開闊起來,一邊是山壁陡坡,另一邊是緩坡後的街區,街區遠處是高雄港。那街港一氣的景緻吸引著我,駐足,流連。從此之後,那海港遠景襯托山坡錯落著瓦厝交織市街排排樓房的畫面,深深烙印,因而對壽山也起了更多的好奇。同一年,第一次從龍泉寺登山口接觸柴山。在穿過排排矮房所包圍的彎曲小巷後,進入鳥道小徑。不久,眼前蒼鬱林木、古藤盤繞,陽光只能稀疏散落,換來一抹陰涼;處處鳥鳴聲,偶聞猿啼叫。這宛如桃花源般的野趣,令常住都會的我萬般驚嘆!壽山與柴山實同一山脈,名字深烙著人們對山的不同認知與風情,前者可眺望港街一體的遼闊,後者可體驗原始林般的野趣,這野/望,使我想起

中國唐代詩人王績(589-644)的作品〈野望〉: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王績刻劃蕭瑟般的山野秋色,流露詩人的孤獨抑鬱,抒發惆悵孤寂的情懷。其運用素樸文辭寫情、繪景,結構出情—景—情的詩句律動,體現自然、人與山之間的互動情懷,開啟五言律詩的典範。

高雄水岸碼頭視覺設計之研究

為了解決鐵道局主任秘書的問題,作者楊尚蓉 這樣論述:

高雄之所以稱為港都,顧名思義由海港起業,港埠碼頭在過去皆蓬勃發展。但隨民生經濟水平的提升,人民對於親水親海的嚮往變的急切;加上鐵、公路運輸的興起取代部分水路運輸功能,造成港口碼頭效用轉弱。自2001年以來,高雄重新審視了都市空間結構,開始以「水岸城市」作為施政藍圖,促使衰退、閒置的碼頭找到新定位,水岸碼頭的設計與規劃營造始成為焦點。本研究目的在於瞭解高雄水岸碼頭的現況與未來發展,以及分析高雄水岸碼頭視覺設計之內涵,並歸納其性質特色與象徵意涵。研究範圍設定為高雄水岸1至22號碼頭,但以整體形象規劃最為完整,且最具代表的真愛碼頭與新光碼頭為主體樣本。本研究以深度訪談法和實地調查法為研究法,藉由與

四位專家的訪談與研究者實地勘查對高雄水岸碼頭進行視覺設計之研究。視覺設計的要素包含空間、色彩、形態、機能及行銷五大範疇,本研究試圖從設計層面切入,探討高雄水岸碼頭中的設計要素及其象徵意涵。研究結果發現水岸開發與再造多半仍是朝向都市計畫的角度去規劃,而較少量以視覺設計為首要考量;此外因其最終的目標與期待也是著重以觀光、商業目的為導向,因此真正涉及視覺設計的範疇並不如預期。建議未來規劃高雄港1至22號碼頭可將視覺設計等要素列為重要規劃方向,使營造出更符合使用者之設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