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老教會台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附近那裡買和營業時間的推薦產品

長老教會台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鄭睦群寫的 從大中華到台灣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國家認同及其論述轉換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 神學研究道學碩士班 鄭仰恩所指導 楊文豪的 獨什麼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國族認同及其神學理論之分析 (2020),提出長老教會台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國族認同、台獨五階段論、本土神學、台獨意識、原民意識。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史學系 張瑞德所指導 鄭睦群的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國家認同與其論述轉換之研究(1970~2000) (2012),提出因為有 長老教會、國家認同、台獨、人權宣言、孫文、中國文化、台灣教會公報的重點而找出了 長老教會台獨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長老教會台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從大中華到台灣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國家認同及其論述轉換

為了解決長老教會台獨的問題,作者鄭睦群 這樣論述:

  1977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發表〈人權宣言〉,宣言中一句「使台灣成為新而獨立的國家」在當時引發軒然大波,更觸動了在解嚴之前不僅敏感、甚至是危險的台獨議題。該宣言至今被普認為是長老教會公開宣告支持台灣獨立的文件,「新而獨立的國家」一詞也成為該教派在詮釋國家認同上的重要依據,在台灣的民主發展史上留下的重要的足跡。   但事實上,長老教會的台獨形象最早是來自教會外部的書寫,而該教派曾極力反駁其台獨意圖,認為這是政府與社會大眾的「誤解」。〈人權宣言〉從發表至1990年代,長老教會對「新而獨立的國家」詮釋從「自決」走到了「獨立」,如此的改變與當初的辯解一般被認為是威權時代的無奈自

保行為,甚少從國家認同的角度加以探討與分析。本書從制度、族群與文化等國家認同三向度大量分析《台灣教會公報》上的隻字片語,發現長老教會在1970年代的國家認同依舊是中華民國/中國人/中華文化,接著在1980年代出現鬆動、交錯與轉移,到了1990年代後方成為台灣國/台灣人/台灣文化,也就是今日該教派國家認同的樣貌。因此在國家認同尚未轉移的1970年代,長老教會在當下即高喊台獨的歷史敘事值得更深的討論。

長老教會台獨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信心希望聯盟/台獨長老教會投票指引〈天外有天〉2016-01-20 b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獨什麼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國族認同及其神學理論之分析

為了解決長老教會台獨的問題,作者楊文豪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國族認同及其形成與轉換之過程,進而研究、國族認同的歷史、對外聲明的政治理論與台獨意識的神學脈絡,並延伸至青年世代對於其議題的想法。國族認同將對日治、戰後以及解嚴前後時期進行歷史分析,討論長老教會在不同政權的統治下,所產生的國族認同之軌跡。而對外聲明的主要借助政治理論,進而從「台獨進程五階段論」分析台灣主體性建構的歷史進程,以及長老教會發表之〈國是聲明〉、〈我們的呼籲〉、〈人權宣言〉、〈關懷蔡有全、許曹德台獨案〉以及〈台灣主權獨立宣言〉等五個對外聲明,從中理解1970年代台灣政治轉型的過程中,長老教會的政治與神學之間的脈絡。此外,本研究試圖從原住民與青年的角度出

發,脫離過往以漢人本位、教會要角或學者研究的框架。透過與長老教會青年與資深大專工作者的訪談與分析,詢問受訪者如何看待教會的社會關懷及政治、自己是否贊成信仰團體參與台獨運動與如何用信仰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國族意識,期盼帶給限有研究成果之外的刺激。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國家認同與其論述轉換之研究(1970~2000)

為了解決長老教會台獨的問題,作者鄭睦群 這樣論述:

1977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發表〈人權宣言〉,宣言中一句「使台灣成為新而獨立的國家」在當時引發軒然大波,更觸動了在解嚴之前的一個不僅敏感、甚至是危險台獨議題。因此該宣言在台灣的民主發展史不但具有相當程度的份量,至今已被普認為是一份長老教會公開宣告支持台灣獨立的文件,「新而獨立的國家」一詞也成為該教派在詮釋國家認同上的重要依據,〈人權宣言〉即台獨幾乎已是學術界的定見。 但是長老教會在1977年〈人權宣言〉發表後的台獨形象最早來自教會外部的書寫,該教派曾極力反駁其台獨意圖,認為這是政府與社會大眾的「誤解」。該宣言從發表至1990年代,長老教會對〈人權宣言〉中「新而獨立的國家」詮釋從「自決」

走到了「獨立」,如此的改變與當初的辯解一般被認為是威權時代的無奈自保行為,甚少從國家認同的角度加以探討與分析。 本論文的研究發現,從制度、族群與文化等國家認同三向度大量分析《台灣教會公報》上的隻字片語,發現長老教會在1970年代的國家認同依舊是中華民國/中國人/中華文化,接著在1980年代出現鬆動、交錯與轉移,到了1990年代後方成為台灣國/台灣人/台灣文化,也就是今日該教派國家認同的樣貌。因此在國家認同尚未轉移的1970年代,〈人權宣言〉的台獨成分值得有更深的討論。